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

1、教學設計首先要關注、瞭解教學的物件學生,瞭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樣。只有準確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知識可以略講或不講,從而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

2、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動態過程,每個教師在課前都不能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反映和突發的種種"意外"。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遇到教師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如今天這節課,教師如果在課前能夠儘可能考慮出現的問題,就不會出現上課過程的尷尬。因此,教師在教學前不僅要廣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設計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案,而且要在每個教學環節有多個方案,以便對付各種各樣的教學意外事件。各個教學環節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映、課堂變化情況靈活調整,使教學路徑彈性可變,這樣,一旦在課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於束手無策。

3、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必須根據個人不同情況,進行學習、補充、提高,不斷深入地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及知識水平,這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教師應具備的最低素質要求。教師應全面不斷地深入學習,更新思維理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才能更有助於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2

一、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班上的總人數、男女生人數,來說說比的知識,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探究。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嘗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

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又不是簡單的解題訓練。在練習的設計上,採用多種形式步步提高,通過有層次和有坡度的一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讓學生明白比不但與生活有關,和自己也有關係,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五、不足與疑惑

由於在突破重點這一環節花了較多時間所以練習的量相對少了一些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3

一、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是在學生學過用分數解決問題和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求常見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這種問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相同。所以求常見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與分數解決問題大致相同。通過這部分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又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絡。

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點: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2、 設定數學活動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

(二)學情分析

對學生來說,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依據數量關係列式解答並不困難,但要求學生找準誰和誰比,很重要。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絡,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中感受百分數來源於生活實際,在應用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重點: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難點: 正確理解達標率、發芽率等這些百分率的意義

三、教學學法、教學設計

(一)學生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計算方法,發現共同點,通過思考,提出問題,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二)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依據知識的遷移規律,進行了必要的鋪墊。根據新課“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需要,複習了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重點突出了準備題,為講授新課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進一步強化了教學的重點。

3、精心設計習題,使知識引向深入

四: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愛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祕訣就是:一份的靈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成功來自不易等等)

從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例如:把“成功”看著100份,那麼“靈感”就佔了它的1份,“汗水”就佔它的99份。

(1)“靈感”佔“成功”的幾分之幾?

(2)“汗水”佔“成功”的幾分之幾?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百分率的求法。

(二) 範例講析。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佔六年級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問題1是那兩個量相比?

問題2哪個量是單位“1’?怎樣計算?

120÷160=3/4

例2.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佔六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問題1對比兩題,什麼沒有變?問題有何變化?

2,達標率:達標人數佔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幾。

問題3如何求達標率?

達標率=達標人數÷總人數×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須乘100%。

2.結果寫成百分數的形式。

3.便於比較,計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級的達標率是75%。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4

應用題源於生活,每一道應用題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藍本。在本課的綜合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應用題:

(1). 前不久,老師剛搬了新家,目前,正準備添置一些家用電器,上星期天,老師帶了 5000元錢到北源傢俱城買傢俱,看見有一款組合傢俱,梳妝檯20xx元,電視櫃的價錢是梳妝檯的80%,雙人床的價錢比梳妝檯貴20%。請你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帶的錢夠嗎?不夠,應怎麼辦?如果你是傢俱店的老闆,準備給老師打幾折?

(2). 百貨商店同時賣出兩件商品,每件各得300元,其中一件賺20%,另一件虧本20%,這個商店賣出這兩件商品是賺錢還是虧本?

(3). 新華書店為慶祝六一兒童節,兒童書籍一律八五折出售。小強的爸爸給他50 元去買書,如果購下面書的其中兩種,小強還剩多少元?請你為小強作購書參謀。(《從國小電腦》15元,《少兒恐龍大世界》18.80元,《安徒生童話》38元)

這些都是生活中學生經常可以看到、聽到、經歷到的實際情境。學生身臨現實情境,與其說是在解答數學應用題,還不如說是在做身邊的一件件事情。學生不是為了解題而解題,而是嘗試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生活。在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毫無倦意,不時閃出智慧的火花,這就是應用題生活化所帶來的變化。

安排由學生自己編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應用題,並互相攻擂。對於每一次決策的機會,學生積極性高漲,這是一種自我的生活需要,更是學習不竭的動力。這一點,從學生編出的.應用題中可得到充分體現:小強今年12歲,體重60 千克,他準備參加暑期胖墩夏令營,目標是減輕10%,如果減肥成功,他可能會減輕多少千克?……這些生動有趣的應用題充分體現出學生無窮的創造力。

當我讓學生給今天的複習課起一個課題時,學生情不自禁地說:百分數的應用真廣,百分數真有趣,生活中處處有百分數,無處不在的百分數……甚至有學生說:希望老師今後多跟我們上這樣的複習課。學生能發出如此多的感慨,正是本課成功有益之處。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5

將數學內容“生活化”。“數學源自生活而應用於生活”本節課設計上充分體現新課標理念,從引入、新課、鞏固等環節的取材大都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例題從生活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探究,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又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研究解決生活的其它數學問題,突出數學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避免死記硬背,在學生明確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後,還鼓勵他們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記憶型別和套用公式來解題,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實用價值。

課後有很多遺憾,比如上課節奏把握不好,後面練習過緊,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理解新知識,學生的學習效率仍需要提高,練習題裡沒有時間讓學生畫線段幫助自己充分理解、鞏固,學生的語言表達並不很準確等,缺乏評價性、激勵性的語言。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6

本節課比較成功之處:

將數學內容“生活化”。“數學源自生活而應用於生活”本節課設計上充分體現新課標理念,從引入、新課、鞏固等環節的取材大都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例題從生活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探究,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又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研究解決生活的其它數學問題,突出數學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避免死記硬背,在學生明確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後,還鼓勵他們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記憶型別和套用公式來解題,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實用價值。

課後有很多遺憾,比如上課節奏把握不好,後面練習過緊,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理解新知識,學生的`學習效率仍需要提高,練習題裡沒有時間讓學生畫線段幫助自己充分理解、鞏固,學生的語言表達並不很準確等,上課教師缺乏激情,缺乏評價性、激勵性的語言。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7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複習是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總複習中的教學內容。這個教學內容包括了三大類,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單位1的幾(百)分之幾是多少?三是求單位1的量?這三大類的學習,一是讓學生弄清每一類的數量關係,以及三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二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並能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的運用是十分的廣泛的。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本課第一環節我就設計成:根據班級男生和女生的人數,讓學生提出一些與分數、百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進行解答,歸納整理分數基本應用題型別;再讓學生把上面解答的應用題的問題作為已知條件,進行變式練習。在上述教學實踐中,最基本的題目,讓成績下層的學生能夠列式算,達到鞏固目的。第二層練習,目的是讓中等的同通過對比,達到熟練和融會貫通的作用,而最後的發展變化題練習,是讓成優秀學生吃的飽,儘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

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我認為讓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是前提:即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因此,在教學分數乘法的意義時,一定要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好其意義,同時滲透一些求一個數(或量)的幾分之幾的數量關係的訓練。在這個基礎上,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先找到表示數量關係的句子,確定單位1是關鍵,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寫出數量關係式,確定解答方法。理解了分數乘法的意義,找準單位1,學生會很準確地找出數量關係,能準確地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和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相同,只是己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不同。因此,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不能單純的教一種知識,要注意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絡,教前要想後,教今天要想明天。能提前滲透的知識一定不要錯過滲透機會。

加強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對比性練習。分數乘法應用題是分數除法應用題的基礎,分數除法應用題是由分數乘法應用題演變而來的,兩者緊密聯絡易於混淆。因此,在教學時要加強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求新、求異、求同、求實;要靈活多變,使學生在多變中思辨、糾錯、探討、溝通,以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注意啟發學生從例題中抽象概括數量關係,總結經驗規律。讓學生把做過的6道分數應用題進行分類,並說說分類的依據,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充分討論交流,分析比較了三類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單位1是已知的量時,如果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就用除法;當單位1是未知的量時用除法計算或用方程從而使學生形成系統的、完整的、明確的知識網,進一步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在注重數學生活化的同時,認識數學教學的本質,發展學生思維不容忽視。生活是一個開放的大環境,加強教學的生活化,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本課中,為加強基本型別分數應用題的複習,課尾,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六(2)老師組織44位學生進行秋遊,如果每人買一瓶的礦泉水,單價2元,如果整箱買,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你們小組合作,設計方案。),利用提供的資訊礦泉水請學生設計購買方案。目的是學生感受學了數學就要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運用價值。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8

本節課學生們基本掌握了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個別同學對除法的理解還不是很深刻,課上對細節的處理還不夠,例如例題後的延伸,18個同學是怎麼算出來的,應該列式表示。還有對同學的評價不夠及時和準確。在今後要加強課堂的掌控和反應能力,爭取能更快的更好把握課堂。課一開始,我用談話的形式匯入,“同學們在課間喜歡玩一些什麼遊戲?說一說是怎麼玩的”。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課間喜歡玩的一些遊戲,興趣活躍。接著,我一邊表述一邊板書,“昨天老師也看到了一些同學在做遊戲,數了數,共有15人,板書:15人做遊戲”。“我們看看他們在做什麼遊戲”?緊接著,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片:3組跳圓圈舞的同學,每組有5人。接著,我提出問題:看著他們玩遊戲的情景,你能提出一個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學生們提出兩個不一樣的問題),講給你的同桌聽一聽,相互評一評。

在探索解決問題的環節,我先提問學生:你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兩個問題嗎?先讓學生思考、嘗試做。再引導學生分析題意,理解題意的要求,確定是用除法解決。最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兩種情況就是:(1)把一個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幾個幾個的分,求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幾,用除法算。這樣轉換成簡單的兩句話,學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記憶。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9

《百分數的應用》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是在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學習的。回顧本單元的內容,可以歸納:一是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分析數量關係。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是用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係。無論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一還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主要還是對百分數的理解,先找出單位“1”,然後根據所求量之間的關係列式計算;二是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理解數量關係。無論是解決利息、折扣的問題,還是解決一些百分數的.問題,都應該對基本數量關係有明確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做到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題能力。

不足之處是:對於百分數應用題的一些題型,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會出現找不準單位“1”,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和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0

《比的應用》是十一冊教材的內容,與前面學的比的知識密切相關。教材用配製稀釋液例題,學生缺乏這一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重組了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分配,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一、情境引入,切入課題:

好的課題匯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匯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我創設了分練習本的.情境。當然學生的回答比較多,我適時點撥:平均分不夠合理,那該怎麼分呢?學生很快說出了最好根據人數來分。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經過對教材知識的挖掘,並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引導下討論、交流、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後再觀察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三、體現了教師是教材創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摒棄過去那種“教教科書”的傳統思想,充分挖掘新課知識點,整合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真正實現“用教科書教”。本節課捨棄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題,大量地從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加了研究這樣一個知識點,輔之以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知識得以理解、內化。

四、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係、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讓學生充分實踐體驗,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足:課堂結構不緊湊,導致練習中的部分題沒做完。解決的策略:教師的語言要再簡練,環節設計要再推敲,通過預習要了解學情。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1

應用題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個難點。對於各種各類應用題,過去的教材內容比較分散,教學時間長,教師只能一類一類問題地教,一個一個例題地講,學生反反覆覆地練。這種教學方法,偏重技能的訓練,沒有突出能力的培養,結果學生負擔重,教學效果不佳。

能力是什麼?能力是與活動聯絡在一起的,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每一種活動都對人的心理過程、分析的能力、反應的速度、個性的特徵提出某些要求。能力就是人的這些心理特徵,符合於相應活動的要求,並且是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這種活動的條件。我在改革教材的基礎上,對應用題的教學,突出地抓住了數學能力的培養。在培養能力方面,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抓住特殊能力--數學能力的培養。

近十年來,許多教師對教學進行改革,重視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等。我覺得這些能力屬於一般能力。而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分學科進行的,不同學科還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如語文能力、數學能力、生物能力、音樂能力等等。我們要使培養能力的教學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培養一般能力,而要深入到學科,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研究如何培養學科的能力。這是培養能力如何深入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數學能力的培養。我根據國小生智力發展的特點,主要培養掌握數學問題結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數學概括能力。以掌握數學問題結構的能力為例。什麼叫數學問題結構?通常人們在解答一個問題前,必須先了解這個問題,分析這個問題,找出問題的已知條件和要求,這就要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條件之間的關係,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然後把這些成分綜合成一個整體,抓住問題中具有本質意義的那些關係。這就是抓住了數學問題的結構。“能力強的學生拿到一道數學題時,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結構,就能把已知條件聯絡起來,而數學能力平常的學生遇到一類新問題時,一般說來,他們只是感知問題孤立的數學成分,並不理解這個問題。對於平常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的`是要能通過分析和綜合過程把問題的各種成分聯絡起來。”(克魯切茨基《中國小生數學能力心理學》252、254頁)我在教一步應用題時,就著重地抓了數學問題結構的訓練。如畫線段圖的訓練,補充問題與條件的訓練,題意不變改變敘述方法的訓練,自編應用題的訓練,根據問題說出所需條件的訓練,對比訓練等。在講兩步應用題時,重點上了兩步應用題的“結構課”,同時進行變直接條件為間接條件,變換問法,讓學生擴題、縮題、拆題,看問題要條件等四個方面的訓練。講多步複雜應用題時,又進行了多步應用題的“發散思維課”及相應的各種訓練。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和訓練,使每個學生都掌握了應用題結構的能力。

(二)重視解題思路的訓練。

應用題之所以難學,問題本身一般比較複雜是一個原因,但從教學法來說,更重要的是解題思路(思維過程的順序、步驟與方法)缺乏應有的訓練,使許多學生感到問題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去想。對於這一點,我們只要把它同計算題作一比較,就清楚了。如做計算題時,學生對運演算法則、運算順序和步驟,都是清清楚楚的。學生的思維過程同運算順序是一致的。計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裡反映出來,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計算得對與錯一目瞭然。計算題通過訓練學生容易掌握。而解應用題就不同了,學生要了解題意,分析條件與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的各種數量關係,要通過分析、綜合,找到解題的途徑和方法。從審題到列出式子,思維過程少則也有幾步,都是用內部言語的形式進行的。這種用內部言語進行的思維過程,教師既難以知道學生的思維是否合理、正確,有無錯誤,更難以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根據學生智力活動的形成是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這個特點,在應用題教學中設計了一套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化,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下面是我的訓練方法:

1.讀題。通過讀題使學生理解題中的情節和事理,知道題中講的是什麼事;已知條件中,哪個是直接條件,哪個是間接條件,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是什麼關係。讀題的過程,就是了解題意的過程。

2.畫批。就是把題中的重點詞、句和思維分析、判斷的結果,用文字、符號(箭頭、著重點、圓圈、橫直線、曲線等)劃出來,主要目的是為了瞭解每個數量的意義及數量間的內在關係。

3.畫圖。就是畫線段圖,用線段把

題中所講的各個數量及其相互關係表示出來,直觀地、形象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4.說理。說理就是在分析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用清晰、簡潔、準確的語言,說出自己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思維過程及相應的道理。

通過上述讀、畫、說,學生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這就非常有利於訓練、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解決了應用題教學中的一大難點。

(三)以培養數學能力為中心,進行系統的訓練。

我在應用題教學中,改變了那種一類一類問題地教、一個一個例題地講的教學方法,以培養數學能力為中心,重新設計編排一套練習,反覆地系統地進行訓練。這種訓練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問一答單純解題式的技能訓練,而是著眼於培養舉一反三和思維的靈活性,形成數學能力。因此,在我的重新編排的練習題中,不僅有問題的解答訓練,而更多的是各種思維訓練:有擴題、縮題、拆題、編題的訓陳,還有發散思維訓練,對比訓練,一題多變訓練,一題多解的訓練,系統思維訓練等。為了進行這些訓練,我採用了“結構課”、“思維分析課”、“變式課”、“發散思維課”等形式的教學結構和一系列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下面,以兩步應用題的“變式課”為例,說明我是怎樣進行思維訓練的。

“變式課”的教學,有五種基本做法。

1.改變敘述方法。就是題意不變,僅改變題中某些詞、句的敘述方法。

2.改變重點詞語。重點詞語是連線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的紐帶。它是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題方法的主要線索。

3.改變條件。就是把直接條件改變成間接條件,把間接條件改變成直接條件,應用題的問題不變。

4.改變問題。就是條件不變,只改變應用題的問題。改變應用題的問題,不僅使題意發生了變化,而且使解題的思路和具體方法都隨之發生了變化。

5.改變條件和問題。就是把應用題中的條件(直接條件或間接條件)改變成問題,把問題改變成條件(直接條件或間接條件),使題意大變。從而導致分析方法、解題方法的改變。

“變式課”的教學過程,就是數量關係不斷進行變化的過程。由於“變式課”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和複雜性,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思維越廣闊,變的途徑就越多;思維越靈活,變的式樣就越新穎;思維越深刻,變的內容就會越複雜。所以“變式課”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能力永遠指的是某種活動的能力,能力只能在活動中形成。能力不僅是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具有心理過程的個性特徵,這種心理特徵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發展和形成的。培養數學能力就要通過數學知識的運用和練習來進行,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培養不出能力來的。正因為如此,培養能力的教學,一是改革教材,重新編排練習,並使練習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改革教法,重在選用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2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靈活處理教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我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熟悉的“合格率”為例引導學生分析百分率。首先,理解“合格率”的含義,因為這是列式計算和總結計算方法的依據;其次,列式計算,理解為什麼要×100%;最後,小結計算方法;第二步,半放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達標率”;第三步,完全放手自學“發芽率”,然後又瞭解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重難點採取小組講、同桌互講、個人選講等形式,使知識從生活走進課堂又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在寬鬆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新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

數學學習要讓學生經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為了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百分率的.含義,認識百分率和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學中,我創設了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達標率”和自學“發芽率”,並發現三種植物的發芽率都比100%低的情境,使學生感受體驗到百分率在生活中的統計和比較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樹苗的成活率、學生的出勤率、鹽水的含鹽率、小麥的出粉率,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學生考試成績的優秀率等學生熟悉或不太熟悉的百分率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激發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類比遷移,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對百分率意義的理解層層推進,進而感受、理解了求百分率的方法。

3、注重開發練習的價值。

數學課堂中練習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們不能單一的利用練習鞏固新知、訓練解題技巧而忽視了它蘊含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思維方式、學習策略、創新意識等等教學價值。教學中我注意充分開發、挖掘練習的價值,比如“做完“發芽率”並發現到三種植物的發芽率都低於100%後,立刻追問學生:“有一種植物的發芽率是100%,這說明了什麼?”又如“做完判斷題後對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對於未達標率還讓學生說出了不同的做法;對於錯的題讓學生說明了原因。”……這樣創造性地設計使用一題多功能的練習,使練習的價值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和發揮,學生得到了更多的鍛鍊,課堂也因此而精彩紛呈。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3

在設計教案上確立本節課的教學模式是:複習舊知——情境匯入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實踐與應用。

一、研究教材的趣味性、現實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班上的總人數、男女生人數,來說說比的知識,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研究教材的開放性、挑戰性。激勵學生創新。

教材出現的例題一般都是現成的,學生看看就懂,實際運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補充一些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學習材料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選擇餘地,又能激勵學生去發現、去創新,來彌補教材不足。例如:由3:2你會給兩班的同學怎麼分?小組內試說,然後給具體的數“如果現在有140個橘子,按照3:2的比例該怎麼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師生講評中發現新的解答方法,再著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這些問題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程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

《課標》提出:“數學是人們對實現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學習中的這一形成過程,需要老師的“授之以漁”。為了使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能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導他們觀察分析這類題目的結構,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並討論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一般的解題規律。①計算分配的總份數;②找出各部分數量佔總數的幾分之幾;③運用分數乘法的意義解題。正如皮亞傑的認識論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對新知識進行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即對新知資訊進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組、吸收內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應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有主體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體驗新知的建構、應用,方能有效實現。

三、研究教材的問題性、情境性,培養學生多角度去解決問題。

課後的練習題是教材內容的表現形式,也是課堂教學教與學的反饋,一個好的問題會使學生產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學活動,使學生自覺、興奮地投入到加深練習中,學習和探求新知識的教學活動中。由於,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運用很廣泛,所以在練習的設計上,主要通過有層次和有坡度的一組問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滲透思想教育,體現應用題的趣味性和德育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為教材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積極主動探索和追求。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讓我們的“教材”成為我們學生真正的“學材”。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方法,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統計圖表和統計量所呈現的資訊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思考,增強資料分析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2、在解決旅遊問題時,要利用生活經驗正確理解旅遊人數、出發地和目的地、起止日期、交通工具及在旅遊目的地可能產生的開支情況等有關旅遊活動的.基本資訊,弄清它們所表達的實際含義。

3、增強學生收集資訊、利用資訊,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全面性和創造性。

教學過程

一、複習“住房的變化”

1、觀察統計圖、回答問題。

(1)出示課本118頁說說是一幅什麼圖,反映的是什麼情況,讓學生說說什麼是“人均居住面積”。

(2)學生獨立解答第1題,計算後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求“這幾年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米”怎樣列式?是怎樣想的?

(3)思考第2題,並在小組裡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再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時啟發學生回答:1999年我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是多少?這個資料是從多少個城市中統計得來的?猜一猜這個資料是怎樣算出來的?9。78平方米是669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是不是每一個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都大於9。78平方米?會不會有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少於9。78平方米?

2、填表。組織學生把課前瞭解到的自己家1998年、20xx年、20xx年人均居住面積和口情況填在118頁的統計表中,並算出自己家裡人均建築面積。

3、彙總、統計。指導學生把全班同學調查得到的資料彙總在一起,並完成119頁的統計表。(統計時提示學生先分小組用計算器算出本小組同學家庭住宅建築面積的和與人口的和,在把各小組住宅建築面積的和與人口數的和分別相加,從而算出全班同學家庭住宅建築面積的總和與人口數的總和。並算出相關年份的人均住宅建築面積。

4、完成統計圖。要求學生先思考畫怎麼樣的統計圖,然後動手畫一畫。

5、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參加本次活動的的收穫和體會。

6、閱讀。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你知道嗎”,並交流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理解。

六年級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5

這節課,知識點看似簡單,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以及求“百分率”。也沒有什麼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我採取例舉生活中的百分率,學生在這個環節,激情教高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回答問題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創意。突破了重點,難點。

1.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學生在講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時,有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正確率、優秀率、出勤率、投籃的命準率、本辦期會考試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時機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達標率=達標學生人數÷學生總數×100%;及格率= 及格人數÷全班人數×100%;樹苗的成活率、發芽率、出勤率……。教師適時進行鼓勵,對他們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評價.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發展。

教學時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百分率時,我應該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組交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說生活中的百分率,說出它們的意義,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並且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

3.精心設計練習環節,讓學生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

練習這一環節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班級同學情況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的開放練習,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生所提的問題就不再像許多課本上或課外練習書上常看到的“男生佔全班的百分之幾、女生佔全班的百分之幾”,有的學生說先調查一下班級中同學們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再算一算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有的說統計一下班裡有多少同學家中有電腦,算一算有電腦的家庭佔全班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幾,也有的說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佔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確實體現了當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時,它必將煥發生命的活力,學生也將真正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