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媽媽的愛》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

《媽媽的愛》一課是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都是以母愛為主題編排的。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文共三節。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語言優美,高度讚美了母愛的偉大。本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在設計上有如下三個特點:

首先,隨文識字不脫離文字。

在本課中,我儘量避免了上學期出現的識字與文字相脫離的問題。採用了篇中識字、段中識字、句中識字、詞中識字、單獨識字的方法。最後,通過換個語言環境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這種識字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理解字詞在文中的意思,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其次,採用了多種讀書方法。

這篇兒童詩篇幅較小,琅琅上口。課上,我採用了配樂範讀、學生自度、同桌檢查度就、指名讀等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而且,每次在朗讀前都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帶著要求有目的的讀書,並做到及時點評。這樣,經過多次讀書,達到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讀書讀得遍數多了,自然就能夠熟讀成誦,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

最後,識字方法要有針對性,不可死記硬背。

本課生字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先讓學生列舉出的帶兩點水旁的字有哪些?再讓學生探究規律。學生會發現兩點水旁的字跟冰涼、寒冷有關,然後經過對比三點水旁與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就很容易區分這兩個偏旁;再如:“扇”字,我採用了象形字的方法;“遮雨”的“遮”字是通過動作演示達到識字的目的。總之,識字要根據字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巧妙地設計,切忌生搬硬套。

本課存在的不足:

其一,學生在自瀆課文後,同桌檢查讀的環節上,教師應給與更為充足的時間;

其二,給生字組新詞這個環節應該安排在隨文識字後,才更為合理;

其三,教師範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你最喜歡哪一句?

總之,教師要上好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課,要深入教材。

最好能把課文背誦下來,然後精心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用機智的、準確地語言提升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我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探索出更為科學有效的識字方法,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既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2

《媽媽的愛》是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二單元以“媽媽”為主題的一首詩歌,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選取生活中的小事例,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了以下幾點:

1、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促進主體積極參與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就要以兒童化的語言,以商量的語氣,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創造民主、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

2、放手識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安排識字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經過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生字的學習,教師只起點撥作用,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去自學。繼續進行隨文識字後,通過小遊戲,使學生感覺學習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種樂趣。

3、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氛圍,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大聲讀、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節詩歌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地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助於學生在讀中感悟媽媽的愛。

4、創造性的設計並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組織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適時適當地採用教學手段。如初讀課文時,學生願意學習哪一段就學那一段,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

5、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加深對文字的感悟體驗。

現代教育觀念提倡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語文學習外延到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在這一節課中,這一過程貫穿於課前、課中、課後、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出媽媽無私的愛,通過一些生活細節,去發現媽媽的愛,使孩子體會到、意識到自己時時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愛當中。

6、利用課堂生成,適時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設計了一個擴充套件問題:“媽媽的愛還會是什麼?”當問題提出後,學生積極動腦,說出了很多生動的答案,如:“媽媽的愛是溫情的鼓勵”、“媽媽的愛是夏日的清涼”、“媽媽的愛是冬日的陽光”、“媽媽的愛是香甜的漢堡包”、“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懷抱”、“媽媽的愛是厚厚的棉被”、“媽媽的愛是擋寒的圍巾”、“媽媽的愛是動聽的歌聲”……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同時又與三八婦女節相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因為昨天是婦女節,我適時地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為自己的媽媽慶祝節日的,學生紛紛舉手,動情地說出了為媽媽做的事情:拖地、洗菜、捶背、送花、倒茶……恰到好處地將“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的主題滲透進去。

7、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寫話訓練。

寫話一直是學生掌握知識比較薄弱的環節,所以在安排誇獎媽媽時,讓學生以很熟悉的鼕鼕做榜樣,降低模仿詩歌形式寫話的難度,讓學生不至於枯燥無味,從而保持了學生的興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開始提出“詩中把媽媽的愛比作什麼”後,沒有給學生以探究思考的空間。而應該問一問學生:為什麼小作者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讓學生說一說,在進行朗讀指導時,先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語言讀,再用自己的話,結合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愛來談一談,最後再帶著感情大聲朗讀。這樣,不僅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而且有的放矢地培養了朗讀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安排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3

《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採取敘事性手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的旋律合著有規律的節奏,有著樸實、幼稚的特點。這首短小的兒歌以擬人化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圖畫。讓兒童通過學習小烏鴉愛媽媽,學會尊敬愛護自己的媽媽。

我認為一堂好的音樂課選材非常重要。所以在這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觀看小烏鴉愛媽媽的動畫,用溫和的語氣與學生交流,拉近自己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內容同時也有情感上的共鳴。在歌曲教學方面我請大家輕聲用“ lu ”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渲染出這首歌曲“愛”的氣氛。然後再跟琴輕聲演唱,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說說小烏鴉如何表達對媽媽的`愛,慢慢體會歌曲的情緒,學生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表現。接下來,帶著全班同學邊唱歌曲邊跟著老師學習表演,以小組形式討論分角色扮演小烏鴉、烏鴉媽媽、小花等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裡都是飽含著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最後,我說“小烏鴉作為一種動物都能這麼愛自己的媽媽,那我們作為人類能為自己的媽媽做些什麼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們都說的那麼好,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為自己的媽媽幹家務、洗腳等等。這正是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作為這堂課的組織者,引導者,我興奮著、回味著、也沉思著……的確,愛讓孩子們多了些靈魂的觸動,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音樂課才是我們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願在今後的教學中,通過我的不懈努力,讓我的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靈動和美好。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充滿童稚、樸實無華、文質兼美的讚美媽媽的詩歌。為了把課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點化出來,打動學生的心絃,我讓孩子預習課文時,觀察媽媽的一天,然後在日記本里做記錄,豐富孩子的切身體驗。這堂課我特意邀請了幾位家長媽媽到場聽課,給予家長與孩子一次心靈的交流,達到情感的.共鳴。

一上課,我首先讓孩子們誇誇自己的媽媽,孩子們說起自己的媽媽可謂眉飛色舞:我媽媽做的菜很好吃,我媽媽很會織毛衣,我媽媽很會唱南音……孩子們已入情入境,我順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為理解課文主旨,突破難點做了輔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我讓孩子在小組裡交流預習成果,包括識字情況及對詩歌的初步理解。本文的生字較為簡單,我只重點講解“批、評”,其他的字讓學生自主學習。接下來與孩子們一起走進詩歌,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句重點語句,但讓孩子用一句話概括一個事件,顯然有點兒吃力。以致於在引導時花費些時間。

這首詩歌適合配樂朗讀,在學生理解詩歌時,我引導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音樂創造的氛圍加上切身感受到的母愛,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在指導學生創作詩歌時,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媽媽無私的愛。通過一些生活小細節,小事情,去發現媽媽的愛。孩子舉例子並不難,但概括媽媽的愛是什麼時卻有難度,所以前面安排誇誇自己的媽媽時,也是為了降低難度,激發孩子說話的信心,為寫話作好輔墊。

許多語文課文是表現人的情感的。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還是把“情”放在首位,以“情”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以達到人文精神薰陶的目標。我想自己今後要多貫徹這一教學理念,以期取得情感教育的好效果。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5

《媽媽的愛》是一首敘事情詩。它從兒童的視角,以清新、明快、樸實的語言風格,敘述了媽媽愛“我”的幾件小事,謳歌了無私的母愛。為了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母愛的博大無私,我把情感線始終貫穿文章始終,收效較大。做法如下:

一、歌曲激趣,喚醒情感

開課時我先播放音樂,讓學生步入《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美好境界。在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後,順勢匯入:“這首歌寫得多好啊,在媽媽的懷抱裡成長的孩子,是多麼幸福啊!聽完這首歌,誰能談談自己的感受,並把你的好媽媽愛你的事講給大家聽聽。”此語一出,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學生紛紛把媽媽愛自己的各種事例講給大家聽。

二、品詞析句,昇華情感

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通過比較詞語來昇華學生的情感,效果挺好。

引導學生比較“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與“一個很熱的夜晚”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句子出示以後,學生紛紛發言:很熱很熱說明天氣非常炎熱,在這麼熱的天氣裡,媽媽怕我睡不好覺,夜裡起來給我扇扇子,自己卻熱得汗流浹背,真是太讓我感動了。學生聯想“熱”的體驗,從而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最後在讓學生感情朗讀,使感情昇華。接下來我又讓學生聯絡上下文比較“清涼”與“很涼很涼”有什麼不同。有了上一個句子的鋪墊,這個地方學生也處理的很好。在理解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這一小節時,我讓學生換詞比較“雨打在媽媽的身上”中的“打”可以換成什麼詞。這樣好嗎?為什麼?問題一出,孩子的思維頓時被調動起來了,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換成“滴”、“落”、“灑”等詞。這樣好嗎?為什麼?有的說:我認為不好。因為從“打”這個字中可以看出雨下得很急,很大,但媽媽卻全然不顧這些,把傘全打在了我的身上。從而看出媽媽是多麼愛我。

三、拓展延伸,抒發感情

課文學習完了,為了加深學生對母愛的更深感悟,我又設計了以下環節:

媽媽對我們的愛也一樣這麼偉大,你能仿照課文的句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一說媽媽對你的關心與愛護。這個問題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學生暢所欲言,思維的火花被點燃起來。

三八婦女節就要到了,你將準備如何向媽媽祝賀節日呢?學生有的說背一首新學的詩,有的說給媽媽講個故事,有的說替媽媽做一項家務事,有的說唱一首歌,還有的說獻一幅畫,等等。

總之,孩子在這課的教學中不僅理解到了母愛的博大與無私,而且學會了回報。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6

我在選課時被《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感動,文章選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母子之間的生活片段,卻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的孩子太需要感恩教育了,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一課。我講了第二課時,重點進行寫字指導和寫話練習。以往聽課,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只會指導寫一、兩個字,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我感到,寫字指導一定放在課堂上,教師在抱怨學生字寫的不好,又只會告訴學生去學書法,這是語文老師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我在課堂上不僅捨得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字,而且教師還做了細緻地指導,同時時時處處都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糾正握筆姿勢,調整坐姿等。我願意去做這樣的嘗試,在語文課堂上紮紮實實地進行寫字教學,今後我也要在我的課堂上領著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力爭使學生在國小都能人人寫一手好字。

本節課的另一個學習任務是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是能體現媽媽的`愛,並試著用自己的話,並仿照書上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這樣既鍛鍊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本節課中充分發揮了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同時這也進行感恩教育,如媽媽老了,你會怎麼做等。

反思這節課,中間也出現了幾處小插曲。原本準備的兩個小故事,學生們卻說在心理課上聽過,讓我沒想到,看來課前還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呀。最後我出示了《媽媽的愛》原文的最後一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感受,學生說的確實要保護環境和亂扔紙,我搖著頭忙問學生媽媽最想讓我們愛的是誰?學生齊答是祖國。回班後,我問學生為什麼這麼說,學生說愛祖國就要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一想也對,孩子們的思維就是這樣跳躍,回想這個環節的處理有些草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讓他們說說怎麼想的,不要盲目否定。雖然這節課上的不十分完美,記得竇桂梅說過“寧要真實的遺憾,也不要虛假的完美”。我實話現在不太喜歡上公開課,因為會在意課堂的完整性,會考慮很多方面,如果這是一節普通的語文課,我一定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領著學生進行仿寫練習,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練筆,多寫兩個小節。

和學生一起聲情並茂地背誦,和學生一起認認真真地寫字,和學生一起寫作,和學生一起感悟一起受到情感薰陶,師生在屬於自己的課堂上共同學習和成長,我想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吧。這也是我所追求的語文課堂。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7

《媽媽的愛》是一首兒童詩,作者選取了生活細節,細膩地刻畫了母愛的平凡而偉大。家長開放課我講的是這節課。反思這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現談幾點教後體會。

一、關注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語文課堂是大課堂,語文教學是大教學。

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原則;增長的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情感、體驗。所以,在備課、教學時,我們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更應該關注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教學完這節課之後,讓我深有體會。

我和孩子們是哭著上完這節課的。孩子們晶瑩的淚花、真誠的表白都是真心流露。情感在課堂上升華,能有這樣的效果,源於備課時我更關注於學生的情感教育。我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課。所以備課時,每一個環節,我都注重情感的渲染,盡力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用真誠的話語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我所預定的效果。

由這節課,讓我不斷地問自己,語文課究竟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我想不僅僅是知識,只學會知識的學生不會在情感上有受到多大教育。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做一隻訓練有素的狗。這句話用意並非諷刺人,而是提醒我們,不要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想方設法透過知識來體驗到情感和智慧。

二、關注大語文觀。

大語文觀這個概念,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特別加以重視。

教師應該站在高處看待語文教學,你的視野才能更廣闊,你的語文教學才能高瞻遠矚。引用竇桂梅老師的兩句話,作為語文教師要“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這樣的語文教學之下的學生,在知識、智慧、情感能力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這樣的語文教學下的學生將來才會有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地。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8

本節口語交際課《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貼近生活,看似簡單,其實也要細細琢磨。讀完當中的要求,我認為首先要引導學生們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感受父母無私的愛,並由此引導學生們想想該怎樣回報父母,昇華情感。

第一次上完這節課,感觸很多,第一感受就是上了一堂不象口語交際的口語交際課,有點像感恩主題班會課。而且我這節課沒有明確教給學生交際的技巧,沒有訓練學生如何去“說”和“聽”,學生還沒學會如何與別人交際,如何去認真傾聽,因此在課堂上出現了層層障礙。課後我與其他老師交流,聽取了建議後,我對課件和教案都做了修改,重新上了這一課。

首先,我瞭解了口語交際的內涵是什麼,口語交際強調交際中的人際交往功能,它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通過創設的'一個個具體情景,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待人處事、臨場應變、表情達意等綜合素養。我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了本節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說、聽、評三位一體,使學生們把這一要求貫穿於整個課堂交際中,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

接下來創設情景,用各種圖片勾起學生對父母關愛自己的回憶,引導學生說說父母愛自己的故事,並再次細化說話的要求,使之說得具體、生動、完整。通過個別說、個別評,榜樣示範後四人小組交流,代表上臺展示,學生評價,讓全班都參與到口語交際中。通過視訊材料、小測試、歌曲等使學生轉換角色,引導他們思考並談談怎樣回報父母的愛,由此昇華情感。

在這節課中,我忽略了學生的互動過程,課堂調控不夠好,沒有及時引導學生髮現發言中的不足,如聲音不夠響亮,態度不夠大方等,對中下生關注不夠,致使整個課堂交際的氛圍不夠濃厚。

此外,我在小組合作方面訓練還不到位。每當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進行思考交流,把小組交流當作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事,他們有的當聽眾,不敢說、不想說;有的說廢話,裝模作樣,沒有按照要求做,等到全班交流彙報時就沒話可說。這和平時的訓練有關,說明我還沒下足功夫全面指導學生,關注“弱勢”學生,這還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最後要說明的是,本人的教學水平不高,還需要增強信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養,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9

《媽媽的愛》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以“媽媽”為主題的一首詩歌,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選取生活中的小事例,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認10個生字,學寫10個生字,培養學生不借助拼音認字的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意識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愛中,結合生活事例激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重點難點為: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融入生活中細節中的媽媽的愛。

在學習第一課時時,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體現:

1、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氛圍,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聽錄音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朗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促學生積極地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助於學生在讀中感悟媽媽的愛。

2、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提出問題:“詩中,小朋友把媽媽的愛比作什麼?”時,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拿起筆,在詩中畫出答案,接著讀一讀,並告訴學生,用筆畫出答案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3、生字教學較紮實,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使學生牢固掌握生字。如:小老師教讀、檢查員檢查讀、舉字卡等形式,積極有效。

4、擴充套件問題:“媽媽的愛還會是什麼?”當問題提出後,學生積極動腦,說出了很多生動的答案,如:“媽媽的愛是一本書”、“媽媽的愛是遮涼的樹”、“媽媽的愛是溫暖的.陽光”、“媽媽的愛是一團火”、“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懷抱”、“媽媽的愛是厚厚的棉被”、“媽媽的愛是擋寒的圍巾”、“媽媽的愛是喚我的聲音”……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同時又與三八婦女節相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因為昨天是婦女節,我適時地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為自己的媽媽慶祝節日的,學生紛紛舉手,動情地說出了為媽媽做的事情:洗腳、做飯、買花、送賀卡……恰到好處地將“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的主題滲透進去。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開始提出“詩中把媽媽的愛比作什麼?”後,沒有給學生以探究思考的空間。而應該問一問學生:為什麼小作者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讓學生說一說,在進行朗讀指導時,先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語言讀,再用自己的話,結合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愛來談一談,最後再帶著感情大聲朗讀。這樣,不僅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而且有的放矢地培養了朗讀能力。再如:老師要更具親切感,語氣要更柔一些,注意體態、表情,做到真正入情入境,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另外,由於時間緊張,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我沒有儘可能地把識字的主動權放手給學生,這有待於今後注意,加強對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培養。這節課給我最重要的啟示是:一堂課的教學結構安排如何至關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安排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結構。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0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這篇習作是緊承口語交際《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而寫的。在上這次作文課前,我們正好學了四篇有關父母愛自己子女的課文。在這期間,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利用課餘開展一次活動: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許多學生下去後通過觀察父母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勞的,自己有什麼感受。學生積累了許多感性材料,為習作提供了許多值得寫的素材。

上課伊始,我用生動的語言勾起了學生父母對他們愛的漣渏,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蠢蠢欲動,想把父母對自己愛的故事一吐為快。但此時我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父母對自己疼愛的事例,其意圖是讓學生在組內互相啟發,讓學生獲得多的習作材料。然後各組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彙報這一小組的集體成果,讓全班學生獲得更多的素材。

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接下來面臨的是如何來選擇典型的'事例如何來記述的問題。我採用六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來探討如何來寫的問題。學生在交流,同時如何來寫的方法也逐漸明晰。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一名代表彙報小組的成果。學生代表說出了許多表現父母關愛自己方法:有的說抓住父母關愛自己的語言;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疼愛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動來表現;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的神態來表現;還有的說要抓住一些細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來寫。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不經意的交流中獲得瞭如何來寫好本次習作的表達方法。

自信心是國小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學生習作剛剛起步,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初學寫作的過程中失敗過,他們的確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我在開啟學生心裡的這個“結”時做得不夠,如果從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效果可能會更好。只要能使學生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教學就能順利進行了。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1

音樂課《小烏鴉愛媽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愛。上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

接著從學唱歌曲就開始帶入情感,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 lu ”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你對媽媽的愛很深很長,所以這個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長,要唱 4 拍。”同時,我用手勢輔助,將一字多音的“花”“鴉”等字,保持 4 拍。在這樣啟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後,在以小組形式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裡都是飽含著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教材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給了學生創設情感的空間,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2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備課時,我著重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主線,讓他們主動來學習。比如從上課一開始,我就走到到孩子們的中間,問他們國慶節打算怎麼過?自然而然地帶學生一起做音樂律動去郊遊。來到鳥園,匯入小烏鴉的出現。給孩子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引導學生隨興致勃勃學唱歌曲。在學會的基礎上,教師有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歌表演。再讓學生頭戴烏鴉頭飾表演情景劇……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切實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科整合與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小烏鴉歡迎同學們時,我順勢給學生們講解了相關的烏鴉種類、身體特點、生活習性、以及著名的“烏鴉反哺”等。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著,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 wa”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由於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時不夠細,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在這樣啟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會唱歌曲後,我要求他們用動作表演歌曲。在向學生提出這個要求後,學生對於怎樣表現烏鴉媽媽不知該怎麼辦,看到這一情況我啟發學生想一想,烏鴉媽媽不能飛了,她的表情會是什麼樣的?學生紛紛作出了愁眉苦臉的表情,我肯定了學生的這種表情,然後再讓學生慢慢試著加入一些動作試一試,學生漸漸就表演出了烏鴉媽媽的形象。

當然,我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說:節奏訓練有所忽視……教師在課堂上激情不夠,語氣、語調都不夠誇張.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會通過我的不斷探索和改進,使學生輕鬆的達到教學目標。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3

今天聽了二年四班倪老師執教的一節語文課《媽媽的愛》,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初讀課文,學生學習生字,掌握字音,瞭解字義,把課文讀通順。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老師能依據課標,從孩子對媽媽的愛體驗出發,遵循“情境和朗讀”這一語文教學規律,設計了以人為本體驗真情的教學策略,設計了真唱激情---整體感知---隨文識字等教學流程。教師的引課通過真唱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薰陶,渲染了課堂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進入學習的緊張狀態之中,符合低段學生特點。

在這樣的氛圍裡,教師用聲情並茂的,有感情的範讀課文,再一次烘托氣氛,更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課堂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就很想馬上深入到課文中去,所以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再次感受一下,媽媽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在我們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愛,我們在父母的愛護關心下一天天長大。接下來老師讓三名學生感情讀課文,用她們的讀薰陶學生,以讀悟情。學生讀的非常好,特別是吳睿,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安排了學生對朗讀同學的評價,這個過程合理,因為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在別人讀的時候自己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再是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中來。

低段的識字方式很多,倪老師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使學生即學會了字音、瞭解字義、也掌握了在文中的意義,並且,在教學中對於重點字筆畫和字音的處理,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都落實的非常好。

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點要引起注意:

1、在老師引入新課範讀課文之後,應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說說聽了課文之後,你們想說點什麼嗎?這樣會對孩子的學習進行鋪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2、識字後,教師應該讓學生再次整體讀課文—自由抒情,深深體會媽媽的愛是偉大的,達到昇華頌情。

3、學生的回答不要侷限個別學生,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4、個別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一點通,應該及時制止。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想法,不對之處,共同研究,共同進步。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4

《媽媽的愛》一課是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都是以母愛為主題編排的。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文共三節。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語言優美,高度讚美了母愛的偉大。本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在設計上有如下三個特點:

在本課中,我儘量避免了上學期出現的識字與文字相脫離的問題。採用了篇中識字、段中識字、句中識字、詞中識字、單獨識字的方法。最後,通過換個語言環境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這種識字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理解字詞在文中的意思,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這篇兒童詩篇幅較小,琅琅上口。課上,我採用了範讀、學生自讀、同桌檢查讀、指名讀等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而且,每次在朗讀前都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帶著要求有目的的讀書,並做到及時點評。這樣,經過多次讀書,達到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讀書讀得遍數多了,自然就能夠熟讀成誦,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

本課生字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先讓學生列舉出的帶兩點水旁的字有哪些?再讓學生探究規律。學生會發現兩點水旁的字跟冰涼、寒冷有關,然後經過對比三點水旁與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就很容易區分這兩個偏旁;再如:“扇”字,我採用了象形字的方法;“遮雨”的“遮”字是通過動作演示達到識字的目的。總之,識字要根據字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巧妙地設計,切忌生搬硬套。

在進行第二課時教學時,我採用“以讀悟情”的方法,讓學生反覆低聲、緩慢地讀,細心地領會文中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充分讀以後,我就讓學生互相交流讀書所得,並相機出示了一個寫話練習:除了詩裡所講的,你覺得媽媽的`愛還是什麼?請寫一寫。

問題剛提出來,有些同學好象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樣去寫,寫些什麼。看到這種情況,我及時結合生活啟發學生:“平時,媽媽是怎樣愛我們的?媽媽在家裡辛苦嗎?都為我們做些什麼?你愛媽媽嗎?你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並注意引導學生從日常小事中去發現、尋找媽媽的愛。

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再回想起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紛紛發言。這個說:“我媽媽在家做飯、洗衣,太辛苦了”那個說:“我媽媽每天送我上學太累了”等等。我就趕緊說:“你們說的就是媽媽對是你們的愛。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我們應該怎樣把這種愛表達出來呢?

同學們在練習本上認真地寫起來,儘管有不少字他們不會寫,但他們的熱情很高。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5

在這節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並結合動作,突破了學習詩歌的靜態教學,充分體現了遊戲教學的特性。

首先,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我利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然後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個人認為,雖介入了現實教育,但時間並不充許,雖然時間有點長,但只是一點而過)從觀看<小貓>的視訊中,幼兒能感受到動物媽媽也是愛自己寶寶的,只不過愛的方式和我們人類不同而已。(從這段錄影中,孩子們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貓媽媽愛貓寶寶,還有用嘴巴叨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

第二壞節:觀看圖片(動物媽媽愛寶寶的圖片)。因在活動前幾天,已給孩子們豐富了動物媽媽是怎麼愛寶寶的內容,而且家長也參與進來。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只起到總結性的作用,讓孩子們從感觀上更加深入瞭解與學習。(這一過程中,我準備的圖片感覺稍稍多了一點點,在活動進行中利用的時間多了些)

第三環節:總結圖片,感受詩歌內容。這三幅圖片在上一環節中已經出現過,而且我在講解時有意識的講的詳細了一些,所以在三幅圖出現後,我把詩歌原句說出來,孩子們很容易就接受了。(這一過程進行的很順利,第一遍在講解,當第二遍時,孩子基本已全能說下來。為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動靜交替的活動原則,在每段之間,我加了一小段音樂,頓時讓孩子們的興趣提高了許多。)

最後一環節,鞏固兒歌和遊戲相結合。我們到草原、叢林和水裡去參觀去。以此形式,結合音樂,鞏固詩歌,並配合頭飾,增加幼兒的趣味學習。這一活動中,幼兒活動興趣高,能大膽地背誦詩歌,而且也能以動物表現動物特徵,活動氣氛較好。(因時間關係,感覺稍倉促了一些)

在活動結束時,我結合《動物世界》的音樂,請幼兒據自己頭飾表演相應的`動物離開。(幼兒的興趣很高,不少幼兒發出“太好玩了”的聲音,感覺這節活動真的是遊戲教學)

總之,公開課的進行,不僅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與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孩子更加開心的學習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