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1

通過執行《發展與合作》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備案:

一、三點值得探究之處:

一是時間問題:若允許,最好用兩課時來執行。一課時的時間太緊,要達到教學目標很勉強。若用兩課時則遊刃有餘,可以用更多的例項來將問題予以闡釋,而且例項也可以講得更具體、更精彩,也就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該節的樂趣和學習價值。

二是資料問題:沒有更多的資料,特別是圖片資料來展示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差距。要是有反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的生活、環境等的照片,將給學生以很強烈的視覺衝擊,從而達到不言的教育效果。

三是課堂控制問題:由於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較多,因而對於班級管理相對較弱的班級,容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不能很好地執行教學目標。

二、兩點成功之處:

一是組織學生在圖上迅速找國家活動。整個活動氣氛十分活躍、積極。當我報出要求他們迅速找到的國家名的時候,幾乎每位同學都埋頭在圖上找,其著急的表情足以證明他(她)多麼想首先找到老師所報的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且不說學習結果,這個過程就足以讓他們感到快樂。要是可以,我願意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變著花樣開展這個活動。正如在教學目標中提到的“表現性目標”取向一樣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反應是多元性的,所學到的`東西也是無法預知和估量的。同學們一旦熟悉了各個國家名稱、位置,將給他們的學習帶來極大好處,能使他們學習的很多知識在思維空間裡找到落腳點,從而使知識點在頭腦中立體呈現。比如一提到著名詩人泰戈爾、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大數學家高斯等等,就即刻在頭腦中反映出印度、英國、德國等位置。使知識間得到相互強化。就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而言,就是在這樣的積極尋找中就逐漸培養了起來。遠比指著圖讓他(她)看的讀圖練習效果好得多。

二是抓住課堂上出現的“切入點”,深入剖析中進行知識灌輸和德育教育。每一屆學生在學習這一節時都會有同學在課堂上不經意地提出:那些國家那麼小把它佔領了算了。這一方面說明同學們關係國際事務,另一方面又顯示出缺乏基本的國際常識。我即刻抓住這句來自同學的話,實施國家間地位平等和國際合作的教育教學內容。效果很好。

地理教學反思2

應試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今的新課程改革具體思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是向著素質教育為主轉變,但由於大學聯考的制度變化不大,導致現在“分”還是學生的命根沒有突出素質教育的優勢。傳統的地理應試教育主要偏重於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在能力運用和生產實踐方面關注不足。這顯然不利於新時代對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的要求,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對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應試教育機制轉化為地理素質教育機制。

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才能樹立起地理素質教育的新旗幟。但素質教育在中國倡導了多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試製度和教材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沒有突破傳統的地理教學誤區,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一、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並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採用以圖代文,使影象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精神。

新教材加強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創造條件。強調開展多種地理活動,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取技能和方法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晝夜更替,解釋晝夜交替是怎樣產生的;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計算兩地的時差等。動口:引導學生說明生命出現應具備的條件。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佈的規律;分析晝夜長短分佈規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這些都為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

教材還刪除了一些難以讀懂,不易理解的地圖;重視地理教學資訊資源和資訊科技的應用。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觀察、實踐和探究活動。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資訊,給教師提供了較大的、創造性的發展空間,以利於地理資訊科技的應用。

二、近半個學期以來教學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個學期的教學,我盡力把新課程改革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穫,同樣也有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繫統,這對於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的刪減,刪除了一些較難於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在近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們感覺到課時緊張,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於,那就只是走過場,流於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麼時間又難於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2、對學生的困惑,由於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嚴重脫節,新課程改革下的`國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於適應,給我們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知道,這樣對於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於完成,組織學生回去自學,但部分基礎較差,綜合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還是難於接受。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困惑著許多教師。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現,高一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瞭解不夠,傳統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我們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轉變難度更大。還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現行的高一地理課標有四個版本(地圖版、湘教版、人教版、山東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識結構等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作為教師不可能不考慮這些。例如作為走在高中新課改革最前沿的廣東省,為了對付xxxx年的第一次大學聯考,地理教師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開的舊地理課本搬到了課堂,因為就目前而言,大學聯考如何以這四套教材配套還是個迷,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對如何把握好教材與課標有許多的困惑。另外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材為藍本,許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出現,如新教材中的地轉偏向力的內容已作了刪除,但在教輔中都出現了這些問題,在後面的“單元大氣的運動”中又出現了這一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麼程度,很難把握。學校在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工作上與現行的高一地理新課程的要求明顯置後。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動眼觀察等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但學校與之配套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師手中沒有掛圖,上課只好用手畫圖,這一方面影響課堂效果,同時也浪費時間,影響老師教學進度。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軟體相對缺乏,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此產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這些也都對新課改教學帶來困惑。

4、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們仍然受傳統教學的經驗的影響,對學生總是不放心,總是想講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計的給學生灌輸,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於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新教材在知識體系雖不如舊教材系統,它注重的是教師如何給學生挖好溝,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師連坑一起挖好,特別是有時我們不僅幫學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這都使我們走進了高中新課改的誤區。另外教師在對待案例的教學,教案和教師用書都沒有任何的解釋和說明,而且對於學生來講也是難度很大,對於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我們大多數教師心中也沒有底。

三、在教學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針對以上現象,我也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儘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具體而言,我主要採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朋友、指導者。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要求有記錄,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各類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還根據實驗班、重點班、普通班平實驗班有學生共同參與,無論結果如何……此外,備課組還根據普通班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實驗班增加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佈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都使用較高的標準,從而滿足實驗班學生學習的需要。

4、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作用,力圖展現地理資訊的多樣性。課標指出,"按照課標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資訊科技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訊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製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移動》多媒體課件,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衝,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現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5、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資訊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力爭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徵,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地理教學反思3

一、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

近幾年,國中地理與其它課程一樣實施了新教材,我們的教材從原來的人教版到中圖版再到現在的星球版。我作為一名從教近5年的地理教師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內容,拿到教材後,深感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但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從而要求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為此,我經過認真地反思,認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應從有利於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與時俱進,放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以“34個省級行政區”教學為例,該教材如果採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遊戲法,採用多媒體技術製成“ 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於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網路、報刊雜誌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資訊,並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資訊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地圖教學

開啟地理新教材,我們會發現文字篇幅有所減少,各種地理圖表去佔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圖、政區圖、氣候圖、人口分佈圖、照片等,還有各種統計圖表,不僅具有形象、直觀、資訊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還可以形象、直觀、準確、趣味的表現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課堂上面對課本里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經常反思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鑑於這種情況,我主要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和傳統教學方法(如掛圖等)相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將地圖展示給學生,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教他們認識地圖資訊,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們提高看圖的興趣,從而養成看圖的習慣。例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後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分別位於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展的作用?”並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答案,然後讓學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與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學俄羅斯時,請同學看一看俄羅斯地跨哪兩個大洲、以什麼地形為主、有什麼特點,緯度位置怎樣,什麼是影響俄羅斯農業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通過

看圖感受到俄羅斯人口少卻要進口糧食的原因。從而養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作為地理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用圖匯入深入,用圖突破教材重點,解析教材難點,給學生以直觀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學反思4

又到學年的尾聲,回顧這段時間,經歷了學業水平測試,而後又專注於地理選科的教學,其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形成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值得我思考的現實問題。通過反覆思考,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入手:

一、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採用啟發式教學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因此,教學中,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圖片,進而進行視訊欣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影象來設計教學,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文字、動畫、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好動”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匯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複習亞洲地形和河流時,可以嘗試給學生播放歌曲《亞洲雄風》,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複雜的氣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圖片欣賞,再與古詩詞和歌曲相結合,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引導學生做到了學科間的融會貫通。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獲得提高,才能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地理教學反思5

大家明白,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善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應對這些狀況,自我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用心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用心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帶給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匯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用心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構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我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且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影象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潛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潛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一樣角度培養學生的潛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帶給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鍊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潛力和應用潛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潛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佈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瞭,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影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潛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影象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絡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用心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簡單、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用心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這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貼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6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成各種型別的練習,如回答問題、畫地形圖、分析圖表、“預報”天氣過程等等,這類練習必須緊密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另一種是解決實際問題,如在野外考察中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解決小範圍環境問題等。雖然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學生的心理過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個環節組成的:

1.明察問題

明察問題就是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內容與目的,瞭解解決問題的條件。這是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例如,學生解答問題,必須弄清題意,明確問題問什麼,提出什麼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審題過程,而在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生必須學會發現問題,明確該問題要解決什麼,需要哪些條件等。

明察問題這一環節,通常被學生所忽視,這往往是學生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出現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問題是學生的一種智力活動,它包括學生一系列複雜的心理過程。以審題為例,首先要有正確的感知過程,即看題,在此基礎上,通過思維過程理解題意,進一步分析題目所給概念的關係,明確題目要求,並且還要有一段時間的記憶過程。首先就要閱讀全題,弄清題意,瞭解問題問什麼或要求什麼。因此,實踐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而且也有利於學生智力的提高。

2.重視知識

所謂重視知識,就是為解決問題回憶有關知識,選擇有用知識的過程。在學生明察問題之後,已瞭解了問題的性質,就必須應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識去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需要回憶自己已有的有關知識,並儘快選擇出最有用的知識,從而為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重視知識也是複雜的心理過程,這不僅需要記憶,而且還要對已有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地理知識本身的特點,往往使學生出現某些弱點,而不易重現已學過的知識,甚至重現錯誤的或帶干擾性的知識等。例如:地理知識中機械記憶的知識多,就增加了重現知識的困難,常表現在對某些問題的`內容與要求十分明確,但無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複雜多樣,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現錯誤或出現干擾性知識的現象。

為了解決問題時善於重現知識,就需要加強鞏固知識的教學,對知識有良好的記憶,同時要不斷地加強知識系統化,瞭解知識間的聯絡,這些都有助於重現知識。此外,在教學中經常介紹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也有助於學生重視知識。

3.知識的遷移

知識的遷移是指在先前的學習情境下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新的學習情境中,掌握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等活動中去的過程。只有把學到的地理知識,用在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的問題中,並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經過期會考試我們各自有所思,有所獲,我們師生達成共識,期末考試見。我們看中的不是分數:讓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驗!

地理教學反思7

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始實施,在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課程的設定必須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對地理學科來說,必須變革“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式的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這是時代賦予我們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下面就《五帶的劃分》一課,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與反思。

《五帶的劃分》一課,屬於《地球的運動》的一部分,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內容比較抽象,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實際內容。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注重課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是這節課取得成功的關鍵。課前佈置學生收集資料,教師在課堂上給了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同時,教師巧妙地把這些資源引入新課教學中,珠聯璧合,事半功倍。學生的默契配合和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的態度是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得以落實的重要保障。無論是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還是疑難題的討論,他們積極思考、敢於創新、踴躍發言使課程目標的實現水到渠成。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結合地圖內容,對地理資訊進行分析、提取、歸納,不僅能力得到提高,辯證思維的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加強。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活動充分貫徹整個課堂始終,教室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是學生成長的空間、平臺。活動形式多樣化,有小組合作學習,有學生上臺畫圖,有個體的展現,有團隊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充分彰顯學生的能力。歸根到底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中師生新的關係,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單向傳輸者,而是引導者、組織者、評價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對於每個學生的發言都能予以簡要點評,而且點評得比較到位。

第三,注重展教師的教學個性。教師上課要形成自己個人風格,凸顯自己的教學風采,結合課堂內容努力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不僅是使學生,並且使全體聽課教師都感受到這一點,整個課堂我是快樂的,快樂感染了我們,也充分感染了學生。

第四,教學要注意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本課教學我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結合自己的體驗說出四季的感受。這樣不僅是學生學得有興趣,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取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在教學中才能靈活的駕馭課堂,不斷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地理教學反思8

反思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國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絡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的特點。

反思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複,讓學生在不斷總結

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

反思之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鍊,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篇四: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劉麗靜老師在"森林資源"一課中以好大一棵樹的歌曲匯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起他們對森林資源內在聯絡的認知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

地理教學反思9

高中地理是在學生已有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索地球奧祕,揭開日常生活現象的神祕面紗,讓學生了解氣候變化、地表形態、自然災害等資料,它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隨著我國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提高,新課標提出了“學習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這既貼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本事的培養,又貼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使理論結合實際,真正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

一、教材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相結合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只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解,將教材資料灌輸給學生,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程度,難以到達應有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熟悉的、瞭解的日常生活現象引入其中,並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本事。將生活現象和教材知識相結合,需要注意幾個基本要點;第一,教師本身應當對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具備足夠的認識,能夠深入、細緻、準確地剖析生活現象中蘊含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對其能夠構成深刻的認識。第二,教師需對教材知識有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切合考試重點的相關知識,教師更應深入分析歷年大學聯考試題的出題趨勢,對教材知識進行拆解和重組,使其與生活現象構成統一。第三,結合教材知識和生活現象,既能夠把生活現象作為載體,在其中融入教材知識,也能夠把教材知識作為脈絡,用生活現象充實教材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地轉偏向力”資料時,往往只是讓學生記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的規律,學生是無法瞭解地轉偏向力的真正原因的,也容易記混。所以,教師能夠將生活中的`地轉偏向力的現象展示給學生:水中漩渦的旋轉方向;長江南北兩岸緩急不一樣的水流速度;蒙起幾位學生的眼睛,讓其朝直線方向行走,會發現學生向右邊傾斜。以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觀察本事,真正將教材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相結合。

二、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經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能更加全面地瞭解自身的生活環境。此外,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提高學生的觀察本事,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地理學習效果。組織課外實踐活動需要按照合理的形式進行:首先,應合理選擇實踐專案。實踐專案的選擇既要切合教學的重點,又要切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其次,合理設計實踐方案。實踐活動在正式展開之前應設計完善的方案,以確保實踐活動的順利展開。設計方案需根據對應的實踐專案、人員組織、實踐重點等環節進行。最終,做好實踐活動的管理工作。實踐活動的意義在於經過實際環境展開地理知識的教學,所以,教師應做好實踐活動的管理,確保學生能夠完全融入實踐中。例如,在教“地球自轉”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地球自轉構成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展開地球自轉現象的調查實踐活動,讓學生經過實踐調查,憑藉調查所得到的各類現象,對地球自轉的知識進一步瞭解。比如晝夜更替、地區時差、物體偏移等現象都是地球自轉引起的。除此之外,在教學天體運動等天文知識時,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去天文臺進行天文觀測,或將教材上死板的知識轉化成生動的影象畫面,以利於學生理解,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進取性。教師還能

夠組織成立地理科研小組,讓學生接觸除了教材知識以外的地理知識、地理現象,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本事,並讓學生把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學彙報。

三、地理教學注重學生綜合本事培養

地理教學不應當只侷限於教材知識,不能把學生培養成死記硬背的應試型學生,而應多給學生供給發言、思考的機會,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本事,使學生能夠靈活使用地理工具。在地理課程中,看圖本事是每名學生必須具備的本事,也是在以後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本事,教師應教授學生看圖的重點、技巧,提高學生獲取資訊的本事,並能充分利用已學的地理知識解釋地圖。例如,在教“中國地形分佈”資料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中國地形圖,幫忙學生構成形象的地形分佈意識,在做題時或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經過實際的地形圖,能夠讓學生清晰、直觀地認識到三大階梯的分界線以及其分界線所穿越的地區;還能夠讓學生對我國地形的分佈規律構成必須認識,如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等基本規律。在課堂上,教師還應當利用地形圖引導學生髮言、思考問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地理教學的活動中,以此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此外,為加強對學生的本事培養,還能夠從地理作業入手。教師能夠結合微課教學的相關資料,對地理作業進行“微化”,將一個章節中不一樣難度等級的知識進行分散佈置,讓學生在作業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教“洋流分佈”相關知識時,教師能夠先設計一些有關基本規律的習題,然後再提升難度,設計更深層次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洋流運動的相關知識。

四、突出高中地理學科特點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地理學科仍具有一些獨有的特點,如地域性、綜合性、實用性。高中地理知識中既有世界地理也有中國地理。從整體上看,世界地理有一些共同發展規律,能夠普遍適用於各個方面;但從細處分,不一樣地域環境往往有著截然不一樣的地理特點,這時就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要重點分析其差異性。所以,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聯絡實際,突出相關地理知識的特點,以此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比如,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鐵礦儲量巨大,產量連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澳大利亞也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其對應特點就是養羊業十分發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絡實際,突出這些特點。例如,在學習“氣候”這部分資料時,同樣是在亞熱帶氣候區,但不一樣地形、不一樣位置也往往存在著不一樣的氣候特徵。海邊地區往往是季風性、海洋性特徵明顯,內陸地區則是大陸性特徵明顯,所以,學生在注意差異性的同時,還需要充分結合各種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避免以偏概全。在分析一個區域的植被情景時,應綜合該地區的地形、氣候、人文等因素,從而得出正確的植被認識。

五、結語

高中地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材知識的教授,只關注學生成績的好壞,卻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本事的培養。所以,在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過將教材知識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相結合、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綜合本事培養、突出高中地理學科特點等方面,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本事。

地理教學反思10

目前,有部分學生感覺學好地理比較困難,如何幫助這部分學有困難的學生能和大多數同學一起,x理解而不是x死記,順利通過會考,大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廣大地理教師是個現實問題。本人從事地理必修教材的教學任務,在這方面做過探討,並在教學實踐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誤的教訓,現把個人認為可行的方法略述一、二。

一、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由學生,知識,教師構成的教學系統,這三者之間互相聯絡制約,主要矛盾是客觀要求學生學習,掌握並會初步應用知識。而學生能否良好地掌握知識,則取決於學生學習知識時的態度、情感和興趣。知識是客觀存在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在這組矛盾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一方面,控制對學生的知識資訊的輸入量、輸入時機、輸入方式和消化過程,另一方面學生對知識資訊的態度、興趣有關鍵性的影響和控制作用。教師控制著教學的全過程,是教學過程中能動活躍的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自己動手,帶領學生製作一些簡易的地理器材,如簡易風向儀,簡易毛髮溼度計,簡易量雨器,簡易指南針,簡易測角器等,並將這些器材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二、正確把握新知識資訊的輸入時機

對新知識資訊的輸入時機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並與新知識資訊相關聯讓學生不感覺突然。如《地球的運動》一節,在學生已有了“地月系”等知識的前提下,抓住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的現象,有序並有針對性地去介紹自轉和公轉的規律,讓學生在抽象的事物中去感受到直觀和具體,淡化學生的抽象感。對新知識資訊的輸入量,在起步階段一定要嚴格把握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不能隨意增加知識量和難度,在方法上也不要急於拔高,待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後,慢慢逐步提出相關問題有序深入,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總言之,教師的這種控制作用的目的,在於儘量降低新舊知識間的臺階,讓學生樂於接受新資訊,儘量讓學生在學習中多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三、教會學生認真閱讀課本

把學習地理的過程簡單理解為死記硬背,是阻礙學生提高認識能力的最大障礙。由於地理現象的多樣性,多變性,使學生覺得地理背的太多,不好理解,不便記憶,不會應用,加之種種參考資料題解等,不僅助長了學生死記的偏見,更嚴重的是對學生重視並認真閱讀課本產生很大幹擾,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讓學生從閱讀課本中嚐到收穫的喜悅,讓他們逐步感到課本的富有和深刻,是其他任何參考資料都不能代替的。如地殼中的礦物,課本中介紹了礦物的概念、作用、特點以及岩石和礦床,並配以地殼物質迴圈圖,應該讓學生認真仔細地去挖掘課本的深層內涵。只要引導得當,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會逐步激發更深層次的興趣。

四、教給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

地理現象千差萬別,豐富多彩,不同現象對應著不同的過程和規律,少部分學生對這五彩繽紛的現象感到迷茫,產生畏難,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逐步將學習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傳授給學生。

1、要認真觀察地理現象

觀察現象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開始,觀察自然現象,不能只停留在新奇感的初級階段,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會分辨現象的主要和次要,表象和實質。

2、理解地理現象的過程並加以記憶

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與重在理解地理現象的過程是背道而馳的。對任何一種地理現象,無論簡單還是複雜,都應把它的原理弄清楚。如1997年發生的“日偏食”現象,除了組織學生認真觀察現象並加以記錄外,還把形成這一現象的原理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日、地、月三者如何運動到一條直線上,月球的黑影如何掃過地球。只要學生把這一過程理解了就知道為什麼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地方看到的是“日全食”,有的地方看到的是“日偏食”,而有的地方可能看到的是“日環食”。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思維的獨特性

如在介紹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作用和如何計算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飛機或輪船的日期時,在學生理解了地球自轉原理和知道國際日期變更線作用的情況下,具體的計算日期的方法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自己把握,教師加以指導,不一定要求所有學生都與老師的計算方法一致。

地理教學反思11

本學期以來,通過聽課、教學,對於教學活動,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居於主體地位,教師居於主導地位,作為一種教學思想或教育觀念,它已為人們廣泛的接受了。但是,由於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的長期影響,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局面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觀,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未真正的發揮出來,他們學習的內在潛能受到了極大的壓抑,本應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變成了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灌輸知識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純粹成了一種機械的毫無趣味性的過程。因此,為了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在這裡,我僅針對所任教的地理學科,結合教學實踐和教學技能學習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發揮地理學科趣味性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感到學得有趣,即產生了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相關。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其中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絡的是直接興趣,如學生對某學科知識本身的興趣;而與學習活動結果相聯絡的則是間接興趣,如學生對外語本身並不感興趣,但覺得它對考學太重要了,於是產生了的學習興趣。從地理知識本身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學科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間接興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注意發揮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全球氣壓帶與風帶的分佈》這一節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於二戰期間,英軍巧妙利用西歐地區天氣變化由西向東發展的規律,不僅成功躲避了德國法西斯的空襲,還用大霧作掩護對德軍進行反擊,使德軍損失慘重的小故事。這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間的非學習狀態轉移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在講梅雨天氣的形成時,讓學生先將“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幾句詞理解一下,然後再講解梅雨形成的原理和分佈,這樣使課堂更生動的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海陸風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總結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地裡問題。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在吸引力,讓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充分發揮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影象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教材在每節課後還設計了“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文字材料分析和資料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廣泛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常見的天氣系統》教學完成後,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兩幅天氣變化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知識,還鍛鍊了學生讀圖、分析、判斷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落腳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固有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學習地理知識,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手勢法:如用左右手手勢來表示南北半球物體水平運動的偏向規律、氣旋和反氣旋水平氣流和中心垂直氣流的運動規律等;

(2)口訣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訣來判斷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的凹凸形狀與高低氣壓的分佈,同時也可用此來判斷南北半球等溫線的彎曲形狀與氣溫高低的關係,直至延伸到各種等值線的.一般規律;“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來描述月相的規律,簡潔而明確。

(3)諧音、詩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記憶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殼中的主要元素氧、矽、鋁、鐵、鈣、鈉、鉀、鎂可用“洋閨女貼給哪家美”的句子記住等;

(4)圖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學生對地圖有畏懼感,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教師要多指導學生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圖象化,做到化文為圖、圖文結合,尤其地球的公轉,全球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與分佈,以及洋流的分佈內容繁瑣又不易進行機械記憶。

(5)數理結合法:運用數學和物理學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現象和規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陽高度角、黃赤交角時用到幾何學的知識,分析月球和太陽表面重力加速度時用到物理上的萬有引力知識等;

(6)實地考察法:到野外實地觀察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比如在《地殼物質的組成與迴圈》這一節,給學生提供各類岩石的標本,使學生有直觀的感覺。海蝕地貌可以讓學生利用假日在海邊多走走看看,利用蓬萊的地理優勢。凡此種種,要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活讀書”,並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樂學。

四、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課堂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於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必要的關懷、勉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表演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總之,在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大勢發展的今天,只有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適應教學和時代的要求。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瞭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並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介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汙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通過地理教學啟迪了學生的智慧,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慧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聯絡本地區實際,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充套件了學生的視野。通過地理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以外,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以上是這一學期來,我在地理教學方面的側重點及目的,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地理教學反思12

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忠於國家教育事業,認真執行《中國小教師道德規範》,依法執教,科學執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對工作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虛心謹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時刻注意有關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趨勢和發展狀況,及時蒐集有關資訊,結合自我工作中實際情景進取嘗試,應用於教學中,並取得相應的成績和效果。

一、認真分析學生情景,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個班中,8班是區級重點班,學生學習本事較強,固有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好,學生反應比較快,有較強的悟性。針對學生情景,在教學中採取打牢知識基礎、適當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本事培養,鍛鍊學生髮散思維和總結歸納本事,學會知識的合理應用,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提煉成為知識的主線。在教師科學指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把書本上的知識合理優化成為自我頭腦裡的知識體系,並在此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本事,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發揮。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兩個班已經掌握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和素養,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資料。6、7、9、10班是普通班,學生來源複雜,舊有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學習本事相比較較薄弱,所以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講解透徹,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優化解題思路,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虛心請教,認真領悟,不斷提高。

我第三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有必須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律,可是應對新教材,我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請教,認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線索,更認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點、難點。並拜北京市著名地理專家李通為師,李教師多次聽我的課,得到了李教師的肯定與好評,並於“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在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學習更好的把握課本把握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教師肩頭的職責之重大,明白了什麼是教育要以愛心為根本。

三、順應教育教學改革趨勢,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並用之於課堂。

應對教育形勢隨著時代改革的不斷提高,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為順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有關的電腦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認真找資料,力求做好每一個課件,使每個課件都既全面準確的講授了知識,又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在運用中相關本事不斷提高,所做課件也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已經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二5個班的教學工作,我想我確實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壓力、充實和愉快,也更加體會到教學工作的緊迫性和高要求,我會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前提下,不斷學習提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手段,恪盡職守,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地理教學反思13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影象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行政區劃和簡稱,利用歌訣記憶,學生學起來就很容易了。

(2)影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影象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絡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14

新學期接手七年級地理課,一連幾節課發現了同樣的一種傾向,有的同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一邊還大聲喊:“我來,我來……”。有時老師剛提出了問題要求,明明是一聽就懂,可總有那麼幾個同學對老師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時老師剛糾正一個同學的錯誤答案,另一個同學又重複了同樣的錯誤……凡此種種,都是學生不認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引起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而且也違背了全員參與的原則。在大力提倡讓課堂活躍起來的今天,在鼓勵學生敢說會說的同時,在放手讓學生合作討論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呢?幾節課的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教師明確要求。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明: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後,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並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二、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才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最終形成習慣。

地理教學反思15

學生都希望獲得成功的體驗,尤其是渴望成為同齡人中的傑出者,然而眾多孩子的這種良好願望往往被老師所漠視。每日評選一位傑出學生,就是教師在尊重、關心、承認每個學生存在價值的前提下,給他們成功的希望。

評選每日傑出學生,最需要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所有學生寄予同樣深切的期望,滿懷愛心地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由於我在評選過程中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重在看其當天或一段時間內的某一方面的“傑出”表現,所以人人都有機會當選。

比如,不愛發言的學生勇敢舉起了手,不喜歡做作業的學生高質量完成了一次作業,優秀學生又實現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參與集體活動表現突出者,平日樂於助人文明有禮得到了大家交口稱讚者等都有可能獲得傑出學生的光榮稱號。

另外,對當選機會相對較少的學生,我還會主動找他們聊天談心,私下與他們來個約定,只要達到約定的目標,就能實現當傑出學生的願望。因此,一學期下來,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我這兒領一張傑出學生的獎狀,在同學們的喝彩聲中成為幸福的傑出者。

為了讓傑出學生多一份榮耀與責任,我在班上規定傑出學生當選後就成為第二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班級的.日常事物,包括開門關門,佈置黑板,發表簡短演說,帶領大家學一句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傑出學生的採訪,填寫好班級日誌,作好班級課堂表現記錄,下午離任前做一日小結等。

自從評選每日傑出學生以來,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許多學生在“傑出”的激勵感召下信心倍增,徹底地改變著自我。每日評選傑出學生活動產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楊超,一年前我剛接任時他還是一個受人歧視、令老師最感頭疼的學生,因為他除了愛說謊不願做作業之外,還經常罵人。

開學後不久的一個課間,大家集合做操時一位同學不慎將另一位同學的筆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滿地都是,由於時間緊迫,前邊跑過去的十幾個學生沒有一個伸手去撿。

正當我感到失望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最後一個起跑的楊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猶豫地蹲下身來,收撿好散亂一地的文具後,望都沒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當天下午,當我將當日傑出學生的光榮稱號授予楊超時,在一片喝彩聲中,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這以後,楊超在我的悉心呵護下徹底地變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願望。到上學期期末,他不僅當選為班級的“十佳標兵”,而且還破天荒地被評選為學校的三好學生。說實話,楊超今天的鉅變讓我都感到吃驚,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他實現了從未有過的超越?

在楊超的一篇隨筆裡我找到了答案:“自從我當上了第一次傑出學生,一向對我責罵的父母第一次誇獎了我,那一夜我抱著傑出學生的獎狀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著。從此,每當我面對老師那和藹可親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實,類似楊超的例子在我身邊舉不勝舉。是的,只要老師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金礦,都能成為傑出者,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賞識激勵,學生就會在老師平等地關注下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