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地理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的教學反思

地理的教學反思1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對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我對這個問題有一點粗淺的體會,把它概括為“課堂提問六要”說來大家共議。

一.要有價值

從思維角度看,問題型別概括起來有三類,即:浮現記憶性,如:“是什麼”之類的問題;有效思維性,如:“為什麼”之類的問題。提問時要主意,問題設定要有目的,通過提問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必須心中有數;二是問題的本身要有啟發性。不要提一些不要求學生以任何方式去處理(指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資訊,或者說不加思維就能回答的問題,而是問那些要求學生應用.分析.綜合.評價有效思維性的問題,他能敦促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我在課堂上提出“長江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危害最嚴重的原因是什麼”“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我國自然環境會有哪些變化”。這些問題提的有價值,有效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二.要有梯度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這是一條重要的原理,是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後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如提問“為什麼說西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學生受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一時作答困難,我提的問題是⑴西亞位於哪兩洋五海三洲之地⑵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哪兩海聯絡了哪兩大洋⑶土耳其海峽連線了哪兩海?這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鋪路搭橋,層層推進的遞進方式,不僅非常容易的解決問題,而且使學生思維向知識縱深發展。

三.要有物件

教師提問中的偏愛現象,對課堂負面影響很大。由於以前,我在提問中,對較好的學生提問較多較難的問題,忽視了另一部分學生。使前一部分學生自以為是,高人一等,傲氣凌人。使後一部分學生產生了自卑心理,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遠了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之後雖把易題送給後一部分學生回答,只是暫時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但弊端又很快凸現出來,我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即判斷出讓誰來回答,造成部分學生“事不管己,高高掛起”態度冷漠,養成懶於思考的習慣,阻礙了思維的發展。現在我非常注意提問物件,面向全體學生,採取輪答、搶答、抽籤回答、分組辯答、記分等方式。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全體學生的智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四.要瞅時機

瞅時機是指把握“期待時間”。“期待時間”指提出問題到回答這個問題之間的時間,或回答完畢與下一次講話之間度過的時間,是一個無言的時間段。實踐表明,若“期待時間”過短,教師就提問別的同學或別的問題,學生作答後教師立即肯定或糾正學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思路趣於完善的機會。我將“期待時間”增長到4---6秒,使更多的學生回答問題並主動發問。

五.要巧點撥

1.面對回答困難的學生,教師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

(1)投石激浪,點撥導引

在學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際,點撥可牽一髮而動全身,事半功倍。如“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是什麼”我點出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即緯度、海陸、地形、洋流四個方面分析,則學生恍然大悟則順利回答。

(2)巧設路標,尋求思路

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分化瓦解分成若干個小問題,設路標,讓學生去探討。如:“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面對學生暴露出來的錯誤,教師不能直接指出錯誤。要:

(1)順水推舟,設謬質疑,教師採取將錯就錯,使生主動發現錯誤。如:“學生說‘越向北氣溫越低’好越向南氣溫越高,到南極呢?”學生立即發現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

(2)切中要害,溫故答疑:學生的錯答是知識掌握不牢造成的,溫故所學知識,錯誤自己發現。如:學生說:“日本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只要學生複習一下課本立即知錯。

(3)相互討論,爭辯答疑。讓學生對錯誤答案相互啟發、討論、反駁、補充,教師合理操作,使學生在論中長見識,在論中辯正誤,主動糾正錯誤,

3.對於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抓住時機,將問題推向深入。

(1)步步緊逼,窮追不捨。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採取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使學生觸類旁通。

(2)扼要簡化,歸納完善。對學生的正確回答,複雜的簡明化,深奧的直觀化,浮淺的縱深化,使學生的回答完善化。

六、要有評價。

學生回答後,教師要有評價,要科學的評價。即:評價標準個別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角度多元化,師生角色求轉化。

1.評價標準個別化: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

2.評價方式多樣化:評語要豐富多彩。如:‘好’‘不錯’‘真棒’‘了不起’等。適時用體態語,點頭,微笑,豎大拇指。對後進生有出色表現或有獨特見解的,提議為之鼓掌,使每位學生受到鼓舞和鞭策。

3.評價角度多元化:不僅評價結果,還要評價思維過程,回答方法。

4.師生角色求轉化: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評。如:‘你認為怎樣’互評。如:‘為什麼好’‘有何不足’也可‘角色反串’如:某一問題教師故意答錯,引導學生評價正誤,說明理由,改進答案。使學生對問題理解的更深更透,回答更精彩。

地理的教學反思2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著實被嚇了一跳!那時我還剛畢業不久。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是第二十個年頭了,這個過程不止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藉此期會考試教學反思徵文活動機會,將我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做一小結。

一、教學理念反思——符合課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應該從單純教授知識轉向“知識+方法=能力”,優化教學活動。教師的講解應多啟發、多聯絡、多分析,而讓學生多思考(分析、比較、概括)、多動手(繪圖、列表)、多動口(提問、討論、交流)、多總結。

例如:在講授“影響工業佈局的區位因素”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以魯爾鋼鐵工業區為例,讓學生回憶影響該工業區產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區位因素,從而瞭解到工業佈局是多種區位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作用因素對工業佈局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說明影響工業區發展的因素是發展變化的。然後以上海寶鋼為例,瞭解影響其佈局的區位因素又是什麼,並分析它與魯爾鋼鐵工業區的佈局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原因,從而說明某種工業部門是什麼指向型工業,只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地點而言。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影響鋼鐵工業佈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又該是怎樣的?最後請同學們分析比較長江沿線五大鋼鐵工業基地(攀枝花、重慶、武漢、馬鞍山、上海),並說出它們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

二、課堂教學反思——腳踏實地

課堂教學反思也就是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我的課堂反思有兩個關鍵的環節:

第一,反思問題情境是否得當,所選問題或例子是否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

例如:在學習城市化程序這部分內容時,分析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以英國倫敦為例)的原因時,看到部分學生無動於衷,感覺教學效果較差。我靈機一動,轉入先結合黃埔(學校附近)分析發展中國家“城中村”現象出現的原因,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很多學生都能做出相應分析,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選例子和提問應儘量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感興趣的事物。

第二,反思難點是否解決,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講解。

例如:在講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時,我先講解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緊接著列出一個公式即:H=90°-△δ(直射點的緯度與所求地的緯度之差),結果有很多同學不會做相關的試題。這時,我感覺可能是由於這個內容太抽象,學生還沒理解,必須重新舉例講解。因此,我畫了一幅夏至日光照圖,先讓學生找到正午12時的經線,並具體指導學生掌握繪圖的技巧和關鍵點,思考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和計算方法,這時學生已經知道了這條正午12時經線上的太陽高度就是正午太陽高度。以此為基礎,我在這幅圖中12時經線上又取兩點A(30°N)、B(30°S),通過“幾何作圖法”,最終得出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再推匯出公式即:H=90°-△δ(直射點的緯度與所求地的緯度之差),此時學生就能理解了。重視從現象到規律的總結、點撥和提升,引導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接著,我再讓學生計算學校所在地——廣州(大約23°N)兩分、兩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學生都已經掌握。所以,上課時要儘量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所在,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難點存在“盲點”,那麼就會對學習存在懼怕心理,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的反思一般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總結提升才能做到應付自如,只有堅持不斷地學習和自我總結,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學行為反思——引以為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一節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植樹造林並不一定能解決荒漠化的問題,因為樹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從而會造成進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變少,反而會導致荒漠化的加劇。”這個觀點與教材相反,我當時作了批駁。在課後反思中我深感這樣扼殺了該同學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其實學生的思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道理。於是,在下一堂課中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作了自我批評,並在後來的教學中注意寬容各種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這就是說作為老師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既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但也要給予及時適當的匡正。

四、課後總結反思——總體突破

著名地理特級教師王樹聲在總結教學經驗時有“十年磨一課”的“精品”意識。我在課後主要針對教學中的成敗、得失進行反思和總結。

1.反思教學中成功做法

例如:我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時,先引導學生畫熱力環流(單圈環流),並結合例項進行原理的透徹分析,讓學生熟練掌握原理規律,接著在黑板上畫圖分析北半球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然後請幾位同學板演南半球的三圈環流圖,再請同學們判斷正誤,最後請同學們總結三圈環流的分佈規律。經檢驗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判斷正誤時又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用這種方法教學的內容還有很多,如光照圖、氣旋圖、反氣旋圖、洋流分佈圖等。

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發展了學生,也提高了教師。

例如: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如下問題:

1.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變化圖中低緯的熱量盈餘與中高緯熱量的虧損面積為何不相等?

2.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圖中,同樣是向右偏,為什麼反氣旋的中心氣流是下沉運動,形成晴朗天氣?氣旋的中心氣流是上升運動,形成陰雨天氣?

3.為什麼摩擦力越大,風與等壓線的夾角會越大?總之學生的問題很多,針對學生的問題,經常注意積累總結,並對問題分類指導,引導他們“探索―總結―提升”。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了自己,更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2.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記得有一次上“洋流”這一節課,我課前花了很多時間製作了一個課件,每頁背景很鮮豔,有海水運動、有音樂,雖然聲、文、圖並茂,還有洋流運動的鏡頭,可整節課讓人感覺很死板,資訊整合不強,鮮豔的背景使學生分神,效果還不如沒用課件,這節課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得到了教訓。設計每節課,不管是用傳統的粉筆畫圖,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都要考慮課堂實效性;考慮究竟需不需要用課件,是整堂用課件好,還是有針對性地用好。

每上完一節課之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過程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透徹,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內容是否突出,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輕鬆,感覺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想明白,進行歸納總結,然後以教學後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避免了同類事情的發生,不斷地改進與完善自己的教學,長期積累成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教學階段反思——整體把握

首先,系統梳理高中地理所學全部內容,分析每冊、每單元、每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反思每學年、學期教學內容的順序是否合理,教學時間安排是否重點突出,詳略是否得當。

再次,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大學聯考考試大綱的變化,思考為什麼教材考綱會修改、增刪這部分內容,我的教學應如何做出相應的改變。

最後,對大學聯考試題的反思,主要從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發展趨勢的變化,難易程度的調整等方面進行。

例如:通過對20xx年廣東省地理大學聯考試題的反思,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更多地關注教材之外的資料和資訊,重視典型性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多聯絡動態發展變化的事物和現象,以期能夠在課堂上把最精華、最有效的資訊有計劃、有層次、有總結地引導學生掌握程式性的知識,提升學生思維和能力。

我常採用問卷或與學生談心的方式來蒐集資訊和思考對策,通過各種方式讓教學中存在的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反覆地鍛鍊和提升自己。另外向地理同行和其他學科的老師學習,通過聽其他老師的課或請他們聽課、評課,與他們一起討論教學的得失,並及時修正自己教學中的失誤,借鑑他們教學中的優秀方法、成功經驗以及教學技巧,在不斷的聽、評與反思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反思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很漫長,我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難題,但只要我保持著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同時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就會繼續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

地理的教學反思3

本節主要學習四個問題:一、地球的公轉的基本知識,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四季的更替。

下面我將較好的教和學的情況總結如下:

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概況即方向、週期、速度和軌道等比較簡單,可以先安排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然後作一簡介即可;而黃赤交角以及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比較難,需要動一動腦筋。在教學中,黃赤交角我是這麼講的:首先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並讓其他學生觀察,最後由學生共同得出結論:1、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2、地球運動的時候,地軸的空間指向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和公轉軌道平面(暫不交待這是黃道平面),得出黃赤不共面有交角的結論,然後再交待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等概念,並引導學生讀教材插圖,進一步認識這些概念。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觀察的方法,積極分析總結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通過演示獲取結論的方法等。

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是另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太陽直射點。先是用手電照的辦法來觀察,但效果不太好,後來的幾個班換了辦法:將一張硬紙板剪出一個半圓形,畫出太陽光線,套在地球儀上,讓學生來觀察太陽直射點(我覺得後一個辦法更好一些)。此時並不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而是稱之為太陽垂直照射的點,這樣便於學生觀察和理解,然後再來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水到渠成。太陽直射點清楚了以後,再來觀察黃赤平面重合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有利於後面學生理解黃赤交角才是導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根本原因。接下去再來演示存在黃赤交角的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在這一輪的'地理教學中,我發現用三角尺來演示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個問題,本輪教學中,我首先板圖(包括俯檢視和側檢視)介紹晝弧和夜弧的概念和晝長、夜長的計算,然後指導學生分別讀21頁三幅圖,分別讀取赤道、北/南半球、北/南極圈以內某緯線晝弧和夜弧或晝長、夜長,認識以上緯線的晝夜長短狀況,從而得出結論:赤道終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最後引導學生歸納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目前我認為我的上述方法對於學生理解這節課的難點效果很好,學生也通過以上掌握了演示法、觀察法、分析法、總結法、讀圖法等學習方法。

地理的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是老師置身於整體的教育情景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深究教學活動中所涉及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等。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 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讚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記得有天在七年級(6)班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麼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麼會低呢?"氣候一章已經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後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並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於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並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二、 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如:七年級(5)班的女同學葉瑾,平時性格內向,膽小,從來不舉手發言,每當我眼睛注視她時,她就低下頭,生怕我提名,常鎖著眉頭。有次我試著讓她回答問題,可她說話時聲音很小,鄰座都聽不清。課後我在想,這樣的孩子今後怎麼去適應社會……。一天上課時,同學們都在繪製降水柱狀圖,我輕輕地走過去,看見她的圖畫得挺不錯,就笑著說:"你的降水柱狀圖畫的真好!"然後舉起她的圖向全班同學展示,誇她的圖畫的準確、美觀。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悅的神色。幾天後,她主動舉手發言了,並且聲音響亮,我又表揚了她。一種莫名的欣慰湧上我的心頭。原來她不僅性格內向,還缺乏自信。及時賞識她的各種變化,從此以後她有了明顯改變,每次課後遇見我,總是一張燦爛的笑臉。還甜甜地叫一聲"老師好!"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一些,這使我感悟到: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慧的催化劑。

三、 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長江一課時,我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並根據學生的意願進行分工備課,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八年級(1)班的葉俊,王雅勤幾位同學,"老師"當的有模有樣,葉俊同學把長江水系圖畫在黑板上,邊指圖邊講,還畫出長江流域一些大水電站的位置,並且編出順口溜,形象、好記。真是出人意料!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言,班級反應強調。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佔時間太多,不必重複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起先學生看我舉手要求發言都笑了起來,但很快就接納了我這位"老同學"。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這節課,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黃河"一節還由他們自己上,真是"課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麼?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援;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

四、 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於創新的品格。

記得前些時上"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一課時,我不僅僅侷限於教材,而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發生的一些現象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潔淨的空氣?現在安慶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氣如何?你有什麼感受?我們能有什麼好的建議來改變這一現狀?經過一番熱烈地討論,"高招"出來了:大家一致認為應該使用無鉛汽油,並大力提倡騎自行車,儘量少用汽車和摩托車來減少空氣的汙染;有的同學建議最好騎電動自行車,速度快,又沒有汙染;有的同學說國外對汽車尾氣的排放都實行歐1、歐11標準,發達國家實行的是歐1標準,現在我國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實行歐11標準,假如超過這個標準就不準使用汽車,我們安慶也應該執行這個標準;有的同學建議應該在汽車尾氣排放管上面按裝個過濾器,把有害物質都過濾掉……,學生的建議頗有創造性、這讓我感到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的地位已被動搖了。這一課還有一個課堂活動題,內容是這樣的:有人想買新房子,有兩處地方可以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但是房價稍貴些;另一處雖然房價便宜些,但是離工廠區比較近,空氣質量差一些。選擇哪一處呢?不用說,教材的本意,是選價格稍貴但環境好的房子買。經過這課內容的學習、討論,大家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經提問,許多學生大聲嚷嚷,應該選價格貴但環境好的房子,並紛紛說出理由:如果選價格便宜點的房子,雖然一時省了錢,可環境不好、有汙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響,以後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錢!說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會這樣考慮。這時,七年級(6)班的段佩凱同學站起來說:“我選價格便宜點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學笑起來。我沒有馬上否定他的選擇,而是說:“談談你的想法,好嗎?”段佩凱同學說:“我選便宜點的房子,是因為這樣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買一些樹苗,種在周圍,這樣樹木可以淨化空氣,就能夠改造這個地區的環境。"真是一個環保主義者!多有新意多有創意!我當即豎起大拇指說:“太棒了!這位同學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個答案最好?我真為自己唯書為上的思維定勢汗顏。我再次感悟:我們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閒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課堂之外?為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後交談以示關愛,於是曾經,他聽課認真,不再幹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後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思索……

地理的教學反思5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於創新的品格。

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反思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於創新的品格。

地理的教學反思6

新教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知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新教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應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的條件下形成的,教師沒有自我實踐和反思的意識。知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已有的即成的東西,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沒有創新,沒有發展,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系統學習,積極的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來指導教學實踐。

地理新課程標準不僅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學習方面的培養,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培養現在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程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絡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學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的效果與預期效果有較大反差,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踐應用中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實踐應用中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髮展並逐步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重難點的處理、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視為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時的監控,然後在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的不斷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在瞭解社會,體驗人生,積累經驗,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探究性、開放性的思維方式。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重要認證的反思自己的言行,如是否從權威的教轉向師生平等的交流與對話,是否有優良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感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例如,在“全球變暖”一節的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變暖並不可怕,因為原始大氣中充斥著二氧化碳,可是照樣誕生力生命,並演化出了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這個觀點與教材內容正好相反,我當時不假思索地就對他的這種觀點進行了否定。但是在課後反思中,我深感這樣做會扼殺學生積極搜靠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於是,在第二節課上我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了自我批評,並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肯定各種有道理的觀點,允許各種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中閃耀、碰撞,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5.總結

眾所周知,過去為例鞏固“雙基”,我們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生內容的“標準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解決問題的常規思維、邏輯思維、唯一答案,對學生的質疑、奇思妙想往往採取壓制、迴避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種大量進行的反覆式的“操練”,讓學生學會的只是“複製”知識。而新課標強調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並能給於及時、適當的匡正。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是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練習,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式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是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要側重與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多一點教學反思,就多一些科學研究。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讓我們攜起手來,更新觀念,用於創新,共同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以崇尚科學的精神,積極投身於地理教學改革的大潮中趣,為培養21世紀的創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地理的教學反思7

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尤其是國中生,天真爛漫的青少年時代,脆弱不成熟的心靈,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可能對於教師來說,對於成人來講是一件很微小,很微不足道的'批評,可是學生會覺得是很大的傷害,因為國中生思考問題是不全面的,不成熟的,容易鑽進死衚衕,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慧的催化劑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是重要的,學會做人學會笑。

地理的教學反思8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正撲面向我們快速走來,為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必須十分重視創造性人才的培養,而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有力於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和思維境界,造就出思維敏捷靈活並有一定開拓精神的人。因此,對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方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發散性思維是指當我們碰到一個問題時,以需要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大膽設想,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發散性思維具有三個特性: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它們反映了發散性思維的三個不同層次,不同水平,這三個特性是相互關聯的,流暢性是基礎,反應遲鈍既難變通更難獨特;變通性是關鍵,只有一條思路,只會從一個方面看問題,是“流而不暢”的,也更談不上有獨特之處;獨特性是精華,沒有不尋常的新穎的反映能力,也就見不到創造性思維了,所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應從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入手。

思維的流暢性是指對刺激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它以“發散”的知識絕對個數為指標,只要切題,在短時間內表達的概念越多越好,地理規律的發生、發展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原因,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應多進行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訓練,教師可創設發散型問題,以某一知識點為中心,沿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能從更多的途徑認識事物的本質。例如:關於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在短時間內從水土流失的含義、地形、土壤、氣候、人類活動的影響,地區分佈規律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發散,從而形成豐富多彩的意識之網,最終獲得全新形式的思維成果。

思維的變通性是指對刺激隨機應變的能力,當解決問題的思路受阻時,能另闢蹊徑,尋找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它以“發散”的知識類別數為指標,只要切題,表達的.知識類別越多越好,這裡關鍵要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因此,培養思維的變通性,首先要對學生加強逆向思維的訓練,所謂逆向思維,是指和正向思維相反而又相互聯絡的思維過程,即通常所說的“倒著想”。其次,要利用知識間的相似或相近部分進行聯想與類比,以獲得新的啟迪,發展學生應變基本途徑是練習,練習題的設計要新穎、巧妙,從內容上講要源於教材,高於教材;從形式上講,要靈活多樣,有新意,不雷同於教材,而是變換提法,變換條件,變換角度的題目。例如:在學習地球轉動時,提出假設,地球不是自西向東運轉,而是逆轉,地球上自然現象至少可產生哪些變化,可啟迪學生從以下方面考慮:

(1)晝夜時間長現在短。

(2)地球上將會看到太陽等星辰西升東落現象。

(3)風向和洋流的流向將發生較大變化。

(4)氣候型別的分佈地區將會有較大變化。

(5)植被,自然景觀將發生變化。通過相關練習,有效地避免了一味正向思維的機械性,活化了學生的思維。

地理的教學反思9

今年我擔任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工作,轉眼幾個月過去了,現反思如下:

一、思考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二、思考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三、思考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我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麼?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援;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閒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課堂之外?為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後交談以示關愛,於是曾經,他聽課認真,不再幹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後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思索……

地理的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通過使用新教材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轉變自己的角色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二、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慧的催化劑。

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近一個月的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做到四個基本點:設情景激發點,讓學生都想學。設思維展開點,讓學生都會學。設認知停*點,讓學生都學會。設心理交流點,讓學生都樂會。其實,每當茶餘飯後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課堂之外?為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還在進一步不斷反思。

地理的教學反思11

地理組 王東霞上週五的最後一堂課正趕上第四章的最一節:寒潮、颱風和水旱災害。由於在高一的必修課中已經學習過這部分知識,所以我提前給他們佈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課下結合這兩本書總結知識點,然後在上課時給大家講。

星期五那天分別找了三個平時成績一般但表達能力不錯的同學講了這三部分知識,其它同學的任務是做補充並且提問自己發現的問題(講的時候又沒涉及到的),如果沒有人提問我就要提出一些問題。

我發現當他們講的時候,其餘的同學聽得非常認真,並且每講完一部分都有同學做補充或是提問,有些他們沒想到的我做最後總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覺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覺得新鮮、有興趣、能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學生在蒐集資料和總結知識的過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這次活動對於我來講也有很大的收穫:備課時關於颱風的剖面圖的那部分知識我就沒想介紹,但是上課時同學們準備了,而且介紹的比較專業(因為高一已經學過)。

這使想起了韓愈《師說》中的一句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教與學就是一個互相進步的過程。

地理的教學反思12

在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育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活動教育觀,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為目的的質量觀,把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當作素質教育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前提下,主動自覺去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基礎教育要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養成隨時反思的習慣,立足實踐,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法,使自己的工作富有創造性。

經常回頭反思教學實踐。首先,應經常反思在教學觀念上是否全面實施創新教育?

當前,實施教育改革和創新的大形勢要求教師要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目標更新教學理念,在培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傳授模式,衝破“師道尊嚴”等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主動完成角色的轉變,使自己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生的促進者;既是傳統的教育者,又是新型教學關係中的學習者和研究者;既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執行者,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現代師生關係。

其次,要經常反思在教學方法上是否緊緊抓住培養創造性思維這一拓展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

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真誠地對待每個學生,在情感上理解每個學生;學習中鼓勵每個學生。通過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位學生;把信任的月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語言送給每位學生,營造民主、和諧、開放、寬鬆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維、敢於思維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把創新思維的培養寓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強化思維訓練。在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問題環境、形成認知衝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探索性;在打破一般思維步驟,壓縮、簡化分析過程,抓住事物本質,對問題的解決迅速作出判斷,形成頓悟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直觀性;在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打破思維定勢、從不同方向探索答案的求異思維過程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在一題多思,對已知資訊進行多方向、多層次、多角度的探索中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再次,要經常反思在教學方法上是否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不斷改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課堂成為探索的場所、思考的王國;讓學生在互動、主動、生動,能動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善於發現,勇於創新,盡情揮灑他們的天性,在領悟知識的同時,感悟人生的哲理。

勤於反思,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是教師在素質教育中成功的起點

地理的教學反思13

時間很快,在**教育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作為一個新教師剛開始教學,經驗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這就需要花很大的時間來彌補。對於自己這段時間的教學總結,既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整理,也是對未來的提醒。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7)—(12)班6個普通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鬆,雖然本學期節假日多事情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後能在期會考試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不負學校期望。現將兩個月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認真參與教育教研活動

我每週都會積極認真參與一週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與優秀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我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另外,協助師父黃金其老師開展高一級地理興趣小組班培訓活動,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二、積極參加新教師培訓

根據統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了《高中地理學科教材培訓及課堂教學培訓》新教師培訓,雖然只有6學時,但在老師的精闢解讀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三、熱愛地理教育教學事業

備課認真,刻苦鑽研教材、課標,儘量發揮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備課過程中,我虛心請師父,並在上每節新課前先做一回學生,認真地聽師父的`課,聽曹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優秀的教學方式,另外積極尋找各種素材,包括各種圖片和動畫,視訊,力求做到形象生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結果反映不錯,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課內的知識外,適時地插入相關課外知識,既聯絡了生活實際,又引發了學生地理探究的興趣,並適時適地進行德育教育。批改作業認真。改作業時會有選擇地給學生寫小字條,指出他們作業上的優缺點,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地鼓勵他們。

四、認真做好教學反思

作為新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還不夠熟悉,這就需要不斷的做好教學反思。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還要請聽課的師父評課,積極深入學生群體,瞭解教學效果,接受學生反映情況,做得好的堅持,做不好的改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過程,是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從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加強,反之,則不斷減弱,最後可能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學反思必不可少。

地理的教學反思14

新課程提倡和強調合作學習,課堂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體現,決不能流於形式,做做樣子,應充分發揮其課堂討論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而在實際的地理課堂討論中,雖然看起來討論也很熱烈,但有的學生卻只是做了一個忠實的聽眾,或是爭論與問題關係不密切的話題等。

交流討論結果時,要不一個組的`意見不統一;要不全班只有二、三個組有學生舉手,等等。像這樣,課堂討論就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究竟如何使課堂討論獲得收效呢?

筆者認為:首先是確定好討論小組及組長,可根據座位形成自然小組,可根據興趣愛好組成小組等,由組員推薦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為組長,組長確定每個組員的任務分工,使討論在民主、有序的狀態下進行。其次,教給學生參與、合作的方法,教師決不能把問題交給學生後不聞不問,要參與小組討論,給以指導、提示。當學生從討論中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效益和快樂後,會越來越主動地參與討論。

再次,討論內容要明確恰當,是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處於學生“最近發展區”內。最後,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地參與討論、交流、整和意見與觀點。

地理的教學反思15

教學反思是老師置身於整體的教育情景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深究教學活動中所涉及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等。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 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我覺得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每節課的開始,可以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改變過去“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這種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狀態。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等語氣來及時讚揚鼓勵。

二、 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

我覺得: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慧的催化劑。

三、 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麼?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援;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

我校屬三級達標校,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學生本身不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加上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慢慢教授學生如何自己來分析教材,如何從教材中尋找重點,如何自己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授有些課時,我會嘗試讓學生自己來談談對本課的理解,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述更可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自學的能力。

四、 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於創新的品格。

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我會注意發現學生回答問題的閃光點,有些問題在我平時備課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其中不乏一些思想的閃光點。在這個時候我會適當給予學生表揚,這一方面對該生有鼓勵作用,另一方面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

每當空閒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課堂之外?為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後交談以示關愛,於是曾經,他聽課認真,不再幹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後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