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池》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池》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池》教學反思

《小池》教學反思1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每一次上課教給學生的同時我們自己收穫到的往往更多,在這節課中,我受益頗多。

一深入解讀文字是教學的基礎

《我愛門前的小池塘》是著名兒童詩作家金波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清新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深厚的情感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清清亮亮、美麗而充滿生機的小池塘。文章分為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互相照應,通過植物、動物、青山白雲對小池塘的喜愛向讀者展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全文以“愛”貫穿始終,作者將自己的對小池塘的喜愛體現在小池塘周圍的景物上,讓人讀起來覺得歡喜,傳遞給讀者一種快樂的情緒。最初看到這篇課文的時候只是很膚淺的認為課文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小池塘的美麗,而忽略了關鍵字“愛”,一篇沒有感情的文章如何能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經典之作呢?而且作者巧妙地運用池塘周圍的景物將文章寫得妙趣橫生又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想必作者作此文中心中定是充滿了滿滿的歡喜,最終一字一句的將心中充盈的歡喜寫下來。想來在拿到教材的時候我往往最先做的不是把教材反覆的研讀而是急著去翻教參看看該注意什麼?該怎麼設計更好?而這些教參上的東西有多少是我自己的呢?這樣的“拿來主義”沒有透徹的理解怎麼能走進作者的心,體會到文中的情呢?

二精心的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關鍵

文章的情感、教師的解讀、學生的學習過程都需要一個自然的教授過程,於是教學設計成為了一節課的關鍵,《我愛門前的小池塘》這篇課文在教學設計注重了“情”“趣”二字。以“情”貫穿始終,通過教師的'過渡語和總結時時刻刻向學生傳遞著作者對小池塘的愛,使每個自然段的分段教學渾然一體而又層層深入。每一段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把握著學生的興趣點,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低年段的教學特點,如第二自然段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自己就是小池塘周圍的花草樹並通過動作表現出來,學生興致高昂,激發了兒童獨有的豐富的想象力。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抓住“情”“趣”實施的教學行為充分展現了我校實效課堂的魅力,每一個字詞的練習鞏固,每一個語言訓練點都落到了實處,字、詞、句、背誦、語言訓練、想象訓練、寫字訓練一個都沒有少。

三用心關注學生是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學生的學是課堂的主體,因此老師必須時時關注學生,因為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全在乎於學生的反應。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趣的話題、及時的鼓勵、交錯進行的學習方法都是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好方法。關注學生不僅僅只能停留在注意力上,如何讓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不會說到會說這都需要老師關注。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求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像個朋友一樣在他不會讀的時候指導一下,在他不會說的時候啟發他一下,走進孩子的心裡,做一個良師也做一個益友。

這節課已經上完了,回想一下我學到的又豈止是教學技術更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王校長手把手的教我、樑校長的指點迷津、羅主任一點一滴的叮囑、望望的捨命相陪等等我都深感於心。一節課凝聚的是一群人的智慧,一個人的背後有那麼多雙手的支援,這節課真是讓我學到了太多太多……

《小池》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感受春天來到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受小池塘不同狀態帶給人的美感享受。教學準備:錄音機、實物投影儀、掛圖;學生準備畫筆、白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掛圖(小池塘,旁邊長著許多蘆葦)。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板書:小池塘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了小池塘,你覺得小池塘怎麼樣?

生:我覺得小池塘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小池塘很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說的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麼寫小池塘的?

二、精讀課文,感悟文字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同桌對讀,說說你們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讀不懂,也可以提出來。

(2)老師巡視指導,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3)指名說。

生:從“池塘裡的水一閃一閃的,像一隻明亮的大眼睛”可以看出池水是很清很清的。

生:從“池塘裡的水一閃一閃的,活像人的大眼睛一動一動的”。

生:課文中說,池塘邊的蘆葦像我們眼睛上的睫毛,我覺得也很像。

生:老師,我有一個地方沒讀懂,“春風姐姐吹了一口氣,池塘就醒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幾位同學舉起了手要求回答,為了讓小朋友能說的更好,我安排他們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句話說的就是春天來了,春風吹過之後,天氣回暖了,池塘裡的冰也融化了,水動起來了,就好象人睡醒了似的。

(4)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後再大聲朗讀。

(5)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能不能感受到小池塘的美?

2、精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將自己讀懂的地方在小組裡討論交流。

(3)分小組進行反饋(比一比,哪一小組讀懂的問題多)

生:我發現這一段有四決話,每句話中都有倒映在池塘裡像……

生:每句話的上半句分別講的是“白雲”、“太陽”、“月牙”、“星星”,這些都是天上的東西,每句話的下半句分別說了“白鵝”、“氣球”、“小船”,這些都是地面上的東西。

生:“白雲”、“太陽”都是白天能看到的.,“月牙”、“星星”是晚上才能看到的。

師:小朋友讀懂的問題真不少,說的也非常好,真不簡單,(幻燈出示第二節課文)這四句話排列很整齊,每句話都是說“什麼”像“什麼”,這就是在打比方,這樣寫能使我們對描寫的景色留下非常具體的印象,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這一節,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課文中的畫面。

(4)師:你的腦子裡想象出課文中的情景了嗎(想到了)?想不想用筆把它畫下來(想)?想畫白天的那幅就畫白天的,想畫晚上那幅就畫晚上的。

(5)學生動畫筆。

師:(在黑板上貼出白天、夜裡的圖畫各一張)。作者從白天寫到夜裡,從天空中的實物寫到地上池塘裡我們所能看到的景象。小朋友覺得這個小池塘美嗎(美)?你能把這種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試試。讓學生互相挑戰讀。(師生共同評價,鼓勵讀的好的和大有進步的小朋友)

3、精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節師:“五彩”說的是顏色非常多。很美,為什麼說這個小池塘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3)指名說,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4)指名感情朗讀。

(5)閉上眼睛,聽錄音,感受小池塘的美麗。

(6)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遷移練習。

課文我們已經讀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還有什麼會倒映在池塘裡像什麼呢?

出示:()倒映在池塘裡像()

生:圓圓的月亮倒映在池塘裡像一個圓盤。

生:飛機倒映在池塘裡像一隻小鳥。

三、實踐活動

讓學生到郊外去觀察池塘或小河,說說感受,並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畫下來。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部分第一條就指出低年級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可見,語文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了直觀的掛圖、生動的課件演示來調動孩子的視覺器官,老師精彩的範讀配以優美的音樂作用於孩子的聽覺器官。讓每個孩子都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孩子在朗讀課文時能領悟到小池塘那充滿生命力的美。 此外,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們身邊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學習語文就要結合課文,“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語文課程標準》)帶孩子出去走一走,他們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

《小池》教學反思3

《古詩兩首》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中《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點。

一、聽、說、讀、寫融為一體

語文教學,歸納起來,無非四個字“聽說讀寫”。同時,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是語文綜合能力的真實反映和體現,這四者缺一不可,互為補充。

1、聽:引導學生聽電腦老師誦讀,教師示範朗讀古詩,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古詩的韻味。

2、說:組織學生討論這泉水可能會從哪裡來?這個池塘裡還會有什麼?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會說些什麼?……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大膽地猜,大膽地說,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把古詩的意境體會的有滋有味,把詩人的情懷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3、讀:俗話說“好詩不厭百回讀”,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多層次、多方位的誦讀古詩(自由練讀,讀出個性——個別讀,集體評議——教師範讀,牽引示範——再次個別朗讀,嘗試品讀——同桌互讀,擴大朗讀訓練面——全班齊讀,情感共鳴),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們的情操。

在學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勃勃生機,我進而介紹楊萬里的另一首寫荷花的詩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比較兩首詩,分別寫了不同季節的荷花小池,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多讀,感受詩的藝術感染力,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同時,感悟詩的和諧的韻律,積累消化,成為隨時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4、寫:在學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句後,我帶領學生學習生字“立”:(1)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2)指名錶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3)引導書寫:仔細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範寫——描紅——自由練習,教師提示:把“立”字寫得端端正正,像小晴蜓一樣立得有精神。)

不知不覺中,就把“聽說讀寫”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這是高效的整合。

二、古詩的體會、生字的教學融為一體

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本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理解生字。課堂中,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生字教學的.處理。如“惜”字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看圖引出“惜”,再組織學生讀準字音、找朋友學會“惜”,最後再引導學生看圖讀詩,體會“惜”。又如“立”字的教學,首先引導結合圖畫換詞體會,再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做做動作,最後引導學生規範地書寫“立”字,寫得像你們剛才站得一樣有精神。相信,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會體會的會更精,語感會更強。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是能讓人感到滿意的,很高興孩子們能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小池》教學反思4

執教了《小池》一課後,我對如何進行低年級古詩教學、如何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點收穫與大家分享。

《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首尾呼應,《三字經》與古詩相結合讓學生感受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經》和古詩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課我以學生誦讀《三字經》匯入本課。

我是這樣開頭的:《三字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而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這節課老師就要領著小朋友們去這座寶藏中尋寶,高興嗎?(高興)那好,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就要去尋寶了!

這樣的開頭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興趣。

在結尾時,我與開頭相呼應:小朋友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把這首《小池》記住了,我們從這首詩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小池的風景真是太美啦!而詩人卻用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把這麼美的景色描述了出來,看來古詩中真的有許許多多的寶藏等待我們小朋友去發掘!正如《三字經》中所說的“子不學,非所宜。”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去發掘更多的寶藏!

這樣相呼應的結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受到了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為主,以讀為本。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是因為課前學生回家已經預習了這首詩,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古詩讀給同桌聽,把生字讀給同桌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桌作為小老師來糾正對方讀錯的地方,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採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發學生認字的熱情,用交流識字方法,個別讀、領讀形式來讀準本課生字,再讓學生展示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指出錯誤的讀音並邊聽邊想古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先整體感知古詩。

在整個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男女生分讀、表演讀、比賽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誦讀古詩,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美好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於想象的,發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配樂朗誦時,讓學生閉上雙眼,然後交流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學生在音樂與老師的誦讀中感受到了詩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賀晨曦說她好像看到了有一隻蜻蜓飛呀飛呀立在了荷葉上;錢嘉盈說她好像看到了樹陰照在了水面上;吳崢說他好像看到了泉水從泉眼裡流了出來,可以說朗誦和音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而想像對學生深入理解詩意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我除了讓學生在教師配樂誦讀中想像看到的畫面外,還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從圖面中去感受詩的意境,並配以我的語言“泉眼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這樣的泉水,我們應該怎樣讀?”“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裡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你們瞧,它照在這片波光上呢!這句我們應該讀出什麼樣的心情?”......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讀出詩的意境,並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哪裡應該停頓,指導學生朗誦,而詩的後兩行,我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誦,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薰陶,這足已!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

《小池》教學反思5

一堂好課需要什麼?我覺得它必須有生命,這堂課要為學生的學服務,而不是僅僅為了教。如果課堂上盡是死氣沉沉的教,那麼課堂一定是了無生趣,何來生命呢?生命是有肉體和靈魂的。一堂好課的肉體也許就是教師的各個教學環節,而靈魂就是這堂課學生所領悟到的東西。教師對教學環節的駕馭如果沒有靈魂的主導,恐怕很難讓整堂課有活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教材的解讀沒有到位,對教材的目標把握有失偏頗。

《小池塘》是蘇教版一年級下的一篇寫景美文。春天來了,小池塘被美麗的春風姐姐吹醒了,它的樣子可愛極了,像一隻明亮的大眼睛。這隻大眼睛白天和晚上看到許多美好的事物,從這隻大眼睛裡我們看到了一個五彩的世界。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眼睛去發現,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你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讓孩子感受到美,我該怎樣做呢?這堂課我首先從美詞美句入手,“一隻明亮的大眼睛、一隻鮮紅的氣球、一隻彎彎的小船、一顆閃亮的珍珠……”讓他們用上書本中的美詞說一句話,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堂語文課,那麼這些詞的美好一齣示他們就能辨別、體會出來了嗎?如此設計是否達到了最好的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呢?

一隻( )大眼睛 一隻( )氣球

一隻( )小船 一顆( )珍珠

如果先讓學生讀,再讓他們添上形容詞,這種對比體會語言文字的美也許比直接讀更加影響深刻,孩子們也會懂得使用上優美的詞句會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這才真正達到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讓孩子感悟美,我又是怎樣做的呢?指導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內化,讓孩子們體會到小池塘的可愛、世界的美麗。你喜歡哪種景色,請自己美美地去讀一讀。孩子們能體會到文中描繪的景象嗎?我為他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一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缺少充足的生活經驗,老師的簡筆畫是一幅白天的小池塘,晚上滿天星斗的景象需要學生的想象,而這正是他們生活經驗所缺乏的。學生讀不好,教師的示範作用很重要,可是最終還是要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能體會大自然的美呀?指導學生想象美,藉助語言文字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想象可愛的小池塘的夜景,在通過音樂的催化作用讓學生美讀效果會更好。

感悟美,還要發現美!這是本課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小燕倒映在池塘裡,像一把黑黑的剪刀。

柳條倒映在池塘裡,像......

圓月倒映在池塘裡,像 ......

倒映在池塘裡,像....

我把這一環節不小心丟了,這一拓展環節就像生命體重要的臂膀,它要訓練孩子們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他們發現美的“眼睛”。少了這一環節,“五彩的世界”缺少了鮮豔、繽紛的色彩,失去了課堂中生成的精彩,“語文味”淡了。

這個“不小心”讓我的課堂失去了發現美的“眼睛”,這個“不小心”讓我的學生失去了創造美的機會,“逝者如斯夫”。

《小池》教學反思6

本組課文都是描繪了無限美好的祖國春光的。主要讓學生在朗讀感悟課文內容中,積累語言,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寫的是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景象。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所以在教學目標上,我把它定為:

1、學習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並學習兩個新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同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小池塘的美麗上。在具體實施教學時,我也是緊緊圍繞這些目標來進行的。現在,我就這節課課後的一些感想來闡述一下:

1、在具體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以讀代講法”等教學方法。由於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的這些年齡特點,這一課我主要利用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還適當地運用相應的課件進行教學,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個非常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記得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好文章是讀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可見“讀”的重要。新大綱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通過感悟讀,比賽讀、男女分讀、師生對讀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但是,也許是我設計上考慮還不夠仔細,我後來發現自己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還不夠細緻,還不太到位,從而導致學生讀得不太理想,也影響到了對池塘“明亮、美麗”的深一層的理解。

2、在設計學生說話練習這一環節時,我充分以課文為基礎,設計:()倒映在池塘裡,像()。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引領下,學生說得很好,尤其聽到有學生說“花朵倒映在池塘裡,像一隻美麗的蝴蝶”,我很高興,也很欣慰。但是,課後我也看到了自己思考設計的不周全,我覺得這樣的設計難度還是高了點,雖然有學生說得很好,但畢竟只是少數,這樣的訓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同事的幫助下,我決定在後面的課上,我要先給學生一點提示,降低一點難度,讓他們能更好地發揮想象,體會出池塘的明亮與美麗。

《小池》教學反思7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彷彿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於牧童腦中的念頭……於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小池》教學反思8

本單元共五篇閱讀。《春筍》、《雨點》、《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這幾篇閱讀都對大自然的生機勃勃進行了細緻的描述。《小池塘》這篇閱讀,篇幅短小、精悍,非常適合本學段的學生閱讀。小池塘,一個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地方,一個孩子們都熟悉的地方,會給大家帶來什麼呢?通過課文的描述,讓我們體會了池塘美,語言美,意境美,更勾起了我們對這樣美的追求和嚮往。

《小池塘》這篇閱讀最大的特點就是靜、亮、美。沒有大海翻滾的浪花、沒有江河駭人的驚濤,小池塘只是“一閃一閃”的“微波盪漾”;一個“倒映”讓大自然美麗的景物全收進了小池塘的大口袋。小池塘再把這奇異的事物一一呈現給大家時,才發現自己已被裝點得五彩繽紛。

本學段教學目標對閱讀的要求這樣說到“能聯絡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大意。”《小池塘》這篇閱讀運用了六處比喻,讓人邊讀邊想邊回味,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事物都倒映在小池塘裡,那這個小池塘可真就成了一個大八寶囊了。

生活中我們或許多了些惆悵,還能再建起心中美麗的小池塘嗎?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抓住小池塘的一個“亮”字。小池塘的'池水很清,當太陽、月牙、星星這些光體倒映在池塘裡,小池塘顯得那麼明亮。可是除了光亮,白雲的白,太陽的紅,月牙的黃,星星如珍珠般的又白又亮,蘆葦的白色、綠色和褐色,水草的綠等等等等,無不映出了一個色彩光亮的小池塘。

二、小池塘和“大眼睛”也有著相似之處。相對於江河湖海,小池塘比作大眼睛,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形狀就佔了很大的優勢,而且這個大眼睛不是那麼的誇張。其次,小池塘的河面與眼睛有著共同的特點:透亮,能映出物體。而且,通常來說,它們都屬於“美麗”的一類。

三、抓住比喻句,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出示課文中比喻句的本體事物,讓孩子們說出喻體,然後再說一說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之處,這樣一來,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什麼是比喻句。其次,在出示喻體的時候,我只出示重點詞語,等到所有的喻體出示完畢,再讓孩子們說出這些喻體前面的形容詞,這樣通過兩個環節的展示,孩子們基本上能夠記住了課文內容,朗讀背誦起來就顯得十分容易了。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在每一節課上都要體現,習慣,是必須長期薰陶的,老師要有這個意識。

另一點是朗讀的指導,都明白要讓學生讀好,一年級的學生需要老師的示範、指點。以“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這句為例,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以點評代指導。學生讀完,老師一句:“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春風姐姐真溫柔啊,輕輕的。”老師在說句子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用朗讀的語氣來,一年級的老師哪怕略微誇張點都可以,只要感覺還自然就行,學生會在長期的聽讀當中受到這樣語感的薰養的。在引導朗讀時的體會有:

1、老師上課精氣神要有,你的精神才能帶動學生的精神。另外,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每節課的開始就有,對於讀詞語的姿勢,聽別人發言的專心,都可以以表揚的形式來提醒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學習中去。這也是凝聚課堂氣場的需要。

2、引導學生學習的目標類的話語要說得慢一點,讓學生字字入耳,聲聲入耳。

3、對於學生的感受,要讓他們以朗讀的方式給表達出來,要趁熱打鐵。

4、要注意傾聽學生髮言,捕捉學生髮言中的資訊,及時提煉總結,也就是老師上課時候一定要心中有學生,不能光顧趕預設的教學流程。做到這一點,課前的解讀教材,深入的鑽研文字,心中有數了,就可以自如地全心全意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5、關於朗讀指導:明亮的大眼睛,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他們會將重音落在“大”上面,“明亮”反倒被他們忽視了,老師要在自己讀課文的時候把這個突出一點。

6、學生自由讀課文,一定要留足時間,讓學生真正讀起來,別搶學生的時間。

7、一年級的課堂,熱鬧還是要有點的,這樣可以凝聚學生,哪怕是有些孩子跟在後面渾水摸魚,跟著拖,時間長了,也可以被薰出很好的語感的。所以,齊讀有必要!

8、寫字教學,自己要有序,而且最好讓學生適應這樣的順序,建立寫字教學的節奏。有給學生自己觀察識記的機會,相信孩子。板書的字還要練習。

《小池》教學反思9

《我愛門前的小池塘》是著名作家金波的一篇散文,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運用擬人的手法,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和口吻,形象地描繪了家門前小池塘和池塘周圍萬物生長一片生機的美妙景象,令人讀來,感受到一種童話般的美妙,文中語言生動形象,極富童真童趣,字裡行間表現出一個孩子熱愛自然,富於幻想的純真之情。在我教學中緊緊抓住了“美”字,讓學生讀出它的美,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昇華,審美情操得到薰陶和感染。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促進孩子們積極自主學習,我設計了“你覺得誰也喜歡小池塘?”“大家為什麼喜愛小池塘?”“你最喜愛哪個部分”等問題,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他們自讀自悟,體驗情境,進人情景,品味語言,學生帶著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去讀書,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交流和體驗中,自然地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部分第一條就指出低年級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可見,語文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了直觀的掛圖、生動的課件演示來調動孩子的視覺器官,老師精彩的範讀配以優美的音樂作用於孩子的聽覺器官。讓每個孩子都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孩子在朗讀課文時能領悟到小池塘那充滿生命力的美。要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老師的評價顯得尤其重要。讓孩子在老師的評價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你讀得又輕又柔,怕吵醒了小池塘。”“我已經看到小蜜蜂、蚱蜢、小鳥快活地生活在小池塘邊。”“我彷彿看到了那一池碧綠的荷葉,粉紅的睡蓮盛開在綠葉之中。”……這些貼近孩子心靈的評價語言,必將促使孩子不斷的進步。同時,老師多元化的評價語言,也感染了學生。孩子們也學會了用心去聆聽同伴的朗讀,並學會了讚美或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讓我欣賞到了一幅美景。謝謝你!”“你讀得太好了,我要向你學習。”“你讀得很流利,只是……”……

《小池》教學反思10

《小池塘》一篇課文,文字優美、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它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靜態的池塘以生命的動態方式呈現。學完課文,我播放了一段課文配套錄象,加深學生美的體驗,激發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看完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學生交流自己情感的積極性很高。

生:小池塘太美啦。

生:大自然真美呀!我想到各地去看看。

生:老師,小池塘太美了!可是在我們村子裡有個池塘,水黑黑的,上面都是些垃圾,到了夏天滿是蒼蠅、蚊子,一陣陣臭味。一點都不美。

師:同學們,那該怎麼呀?

生:我們要保護這些池塘,不亂扔垃圾。

生:看到那些亂扔垃圾的人,我們要去批評他。

……

這一點在教學設計中顯然我沒有預設到,沒有想到與環境保護聯絡起來。於是在上完課後這樣寫到:多麼聰明的孩子,想法這樣獨特。他能夠跳出我的思維圈,想到了我們沒有想到的,他的感受是新穎的',帶領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認識世界,感悟到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大家努力,大家伸手來保護;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課堂的不可測因素很多,預設實施中總會遇到意外,就需要我們教師對預設進行調整,使預設貼近文字,貼近課堂,貼近學生,促進預設與生成的融合。

《小池》教學反思11

上完《小池塘》公開課後,細細體會這節課的得失,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裡水波、蘆葦、白雲、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得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設定的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盡情的發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孩子們善於發現,他們喜歡把他們知道的,別人還沒發現的說出來,頭腦很活躍。

但是這節課,因為課前準備和學科專業知識的欠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沒有注意到,導致這節課有一些遺憾。第一:對課標把握不準去,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默讀,語文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默讀要求是: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但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不會默讀,一般從二年級才可以訓練,學生需要在訓練中逐步做到,這點我需要注意。第二:關於比喻句,在教學中,我有一個解釋比喻句的環節,讓學生理解比喻句,這是很不妥當的,讓孩子們自己造比喻句的時候前面的鋪墊不夠,導致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PPT的頁數過多,應該刪除一些重複的內容,上課朗讀指導的方法太單一,效果不好。這堂課中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繼續去反思,作為老師,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借鑑好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孩子們更樂於學~

《小池》教學反思12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動,內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裡水波,蘆葦,白雲,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時,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通過這篇課文,可以啟發孩子,引導孩子大膽想象。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先整體感知課文,後精讀課文具體感知,後背誦課文昇華感情,最後是知識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描繪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認字、識詞、讀通課文,教學要強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尤其是學困生。我們往往在課文的匯入部分花心思、花時間,其實匯入需要緊扣教材採用最簡潔有效的方法,比如提個小問題、猜個小謎語,只要引起孩子的期待心理,讓孩子想學就行,不宜讓匯入階段偏長。一下的學生已經養成了預習課文的習慣,就可以直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進而讀順課文。老師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時,心裡一定要清楚哪些字詞是重點難點,要多加指導,簡單的就很快過關。這時,老師還要特別關注學困生,如果他們都能夠把字詞掌握好了,說明老師的教學基本紮實到位了。教學手段也可以多樣變化,有時讓同桌互相指導,有時讓四人小組活動,有時請幾個同學起來比賽,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夠集中,也樂於參與。低年級的課文不長也不太難,教師要留給孩子時間自己去學字詞、讀課文,讓學生慢慢學會自己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讀懂、讀好課文,其中有理解知識點、情感培養等多方面的滲透。要上好第二課時,教師就必須緊緊扣住“讀”,以讀促讀、讀中見悟。比如我上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注意到了指導孩子們一句一句地朗讀課文,通過畫面、教師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象,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畫面。如果學生一邊朗讀,一邊眼前出現了文字描繪的畫面,他們就能夠繪聲繪色地讀好課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裡的景物非常恰當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導學生看畫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教材的語言美。月牙彎彎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閃亮,所以像許多閃亮的珍珠,其中的確有值得體味的地方。另外,語文老師也可以用簡筆畫等方法配合理解課文,我畫了橢圓的小池塘旁長滿了蘆葦,就能讓學生很快明白為什麼說小池塘像“大眼睛”了,如果在旁邊再畫個人的大眼睛一比較,就更加形象明白了。

我們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學”,那就要有“惜秒如金”的意識,抓緊課堂的每一秒開展紮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學生們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收穫更多!

《小池》教學反思13

《小池塘》一課,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態和生命。

在教學時

(一):我先故意讓一位同學睡覺,先朝他輕輕吹一口氣,然後讓他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接著請他扮演小池塘,我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讓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的愛心。最後幻燈展示:池塘裡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果)。

(二)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隻大眼睛。接著請學生觀察一下週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麼共同點,比如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就提問: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出示幻燈片) “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隻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在此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後,激發學生探究:“現在,小池塘這隻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看到些什麼呢?”首先請同學們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說說。接著幻燈展示:白雲倒映在池塘裡,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裡,像一隻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裡,像一隻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裡,像許多閃亮的珍珠。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在小池塘的大眼睛裡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後,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課文中句式,用“( )倒映在池塘裡,像( )”來練習說話,並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

(四)指導朗讀最後一段,注意讀出讚美的語氣。接著,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麼呢?”

在學生充分想象,最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昇華感情,受到環保教育。

《小池》教學反思14

春天的小池塘景色明麗,課文運用了許多打比方的手法將小池塘寫得優美動人,學生讀起來很享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五彩的世界”,我仿照課文的句式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說話訓練:倒映在池塘裡,像。小朋友們暢所欲言:太陽倒映在池塘裡,像一隻大蘋果;白雲倒映在池塘裡,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裡,像一隻只小風箏;蜻蜓倒映在池塘裡,像一架架小飛機;大樹倒映在池塘裡,像一個巨人;星星倒映在池塘裡,像閃閃的螢火蟲……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同時,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為了讓孩子理解漢字間架結構之間的美,我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寫得太大;把下邊的“人”比做是一個人的腿,要又細又長些。

另外,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引導孩子們進行拓展,如:“小池塘裡還可以倒映出什麼呀?用“( )倒映在池塘裡,像( )。”拓展練習說話。下面是我們班小朋友的“傑作”:柳樹倒映在池塘裡,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白雲倒映在池塘裡,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裡,像一架疾弛而過的飛機;星星倒映在池塘裡,像閃閃的螢火蟲;飛機倒映在池塘裡,像潛水艇;燕子倒映在池塘裡,像一把把鋒利的剪刀……

當然,我的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後面的教學中多多努力!

《小池》教學反思15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小池》,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這首古詩是《國小生必背70首古詩》裡面其中一首,所以不少孩子在學習之前就已經會背了,可是通過課堂上讓學生自讀自學後,檢查後發現有不少字音孩子沒讀準,而且都沒注意七言詩2/2/3或4/3的朗誦方式,至於理解,就更不用說了,孩子們基本都只會背。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跟著老師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而且雖說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古詩上不追求一句一句地解釋,注重意境的領悟及誦讀,但是我覺得大概意思還是應該知道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呢?我決定把主動權更多地讓給孩子們。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學生自讀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對於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一向很感興趣,各抒己見,如:“照”是翹舌音,“聲”是後鼻音等等。我相機讓學生組詞,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些難字。跟著我又問:詩歌中哪些地方告訴我們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哪些地方你們不明白?“惜”是什麼意思?“惜細流”呢?學生不明白的詩句意思我讓他們用符號標出來,再次閱讀詩句,猜測詩意。

二、讓孩子們自己理解詩的大意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著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了解了詩人所寫是夏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大膽地自己提出問題,哪個詞不懂,哪個句子不明白,都讓他們提出來。然後再問有哪些孩子能解決這些問題。讓那些能解釋詞意或大概講解詩意的孩子先說,然後我再對他們的解釋進行加工潤色,那麼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孩子們也積極參與了提問及回答。問題主要集中在前兩句上,後兩句比較直白,孩子們都懂。以這樣的形式講解了一番後,孩子們對這首詩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能聯想到夏天的景色,於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聲情並茂地朗誦詩歌甚至是背頌詩歌。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是能讓人感到滿意的,很高興孩子們能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