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反思(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物理反思(精選15篇)

八年級物理反思1

學生在學習過滑輪以後,在知道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並瞭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性質和作用以後的一個拓展,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滑輪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並且還知道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但是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這節課來研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在物體移動的'距離和繩索移動距離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容易被人們忽視,所以研究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在上課之前精心設計了實驗器材,在一個直板上標出刻度,並用橡皮筋作為做記號用的材料,因為橡皮筋是可以移動的。用這個作為初始點,這樣看的資料比較準確。

從課堂教學上來看學生基本能夠利用教師提供的實驗材料準確的操作實驗,並能夠得出準確的資料。這節課全體學生能夠參與活動,體現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使全班同學都能夠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但是,在這節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師在指導講解過程中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有時有些急噪,有的問題還沒有講的很清楚。所以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操作上的失誤。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多加註意,使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八年級物理反思2

首先針對課文內容我設計了探究性的問題,如:為什麼低壓供電的電源處零線是接地的,零線與地面間就沒有電壓了?保險絲為什麼要選用“電阻率較大”而“熔點較低”的“合金”做成?為什麼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後,即使外殼帶電,人接觸了外殼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了?家裡的用電器有的用兩腳插頭,有的用三角插頭,哪些用電器需用三角插頭?等等,這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理解基礎知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淡化知識點的傳授,強化對疑難問題的探究。

利用演示實驗直觀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我先提出問題:教室的電路是怎樣組成的?我們家裡的電路又是怎樣組成的?指導學生了解家庭電路的基本組成,利用視訊課件讓學生了解實際家庭電路是怎樣組成的,利用文字、圖片、視訊、實物等直觀手段,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想方設法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八年級物理反思3

通過講《昇華和凝華》一課,收穫頗多,最大的感觸是集體力量的強大:宿勝龍主備了這節課,從課文內容到課後習題再到科學世界,內容豐富、三維目標全面、製作精美,實用性強。面對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全部完成,怕是給學生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完不成。全組成員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提出精簡哪些內容;王友平主任耐心指導;實驗器材的準備、聽課教案的分發等等,都不用我操心,還得到任課班級班主任的大力支援,讓我解除一切後顧之憂,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帶來的幸福。

準備過程中我又學會了簡單的利用暴風影音擷取視訊,突破了我資訊科技方面一直以來沒有嘗試的難點技術、還學會了使用觸發器,雖然那張幻燈片最後刪掉沒用上,但掌握了技術後將來教學過程中肯定能用得上。

最大的收穫是備課過程中教學設計內容的大膽取捨,回想每次賽課,大都經歷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科學設計適當取捨是關鍵,根據課堂內容、學習目標、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如定義性的內容,可直接講解或簡單的通過學生看書直接得來,而不是作秀似的`探究;注重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巧,如辨別是昇華還是凝華現象,關鍵看之前是什麼狀態、現在是什麼狀態,根據定義就辨別出來了;學生舉例引導他們聯絡生活中的現象,還可以進行對比,如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幹屬於昇華現象,夏天溼衣服晾乾屬於哪種物態變化?冬天雪人變小和春天雪人變小物態變化情況一樣嗎?辨別易混點,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點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比老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實驗的設計是本課的不足之一,如果設計實驗報告或上打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學生就會更清晰,明確要做什麼,更節省時間。小結處由於沒設計好,準備不足順序弄反了,這也引起自己的重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要上好一堂課,就要精心備好每一個細節,備好學生。

八年級物理反思4

擔任八年級的物理教學一年時間了, 在這其間雖然是我在教學其實在學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很多教學上的問題也不斷的讓我在思考, 教與學不僅僅就是教也學物理知識這麼簡單, 其中參雜著很多因素。 要教好物理當然也少不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帶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讓學生感覺物理的奇妙。

1 、 樹立物理理念剛出校門, 從學生的心態轉變過來, 來拿起課本走上講臺, 這就是我教學的開始。 本以為教學教學, 傳受知識是我最大的職責, 第一節課將學生帶進物理世界來, 有好些小實驗都挺有趣的, 我選擇了幾個簡便操作, 選材方便的小實驗給學生演示以便提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讓學生了解物理是門其樂無窮的科目, 它不僅有去而已神奇。 但是我一味想著學生的好奇, 在實驗之餘直接進入枯槽的書本知識。 而沒給學生樹立物理理念, 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門科學嚴謹的科目, 學習它要學會思考, 學會觀察, 而且要有一絲不苟的精神。 其中計算需要大家小心謹慎, 原理要領會。

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中學生畢竟還處於朦朧好學階段, 物理知識的奇妙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吸引。 儘可能用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自學, 這樣一來比枯曹的講解更為有效。 重視學生獨立性, 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 使獲取知識, 學會學習, 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 學會做人的過程。

3、 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的情感, 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 有的學生確實有明顯的偏科情況, 有的學生偏向文科, 對他們來說物理的學習就是困難,而且由於這種因素他們會對物理的學習產生一種抵制因素。 對此要這樣的學生好好學習物理首先要解開他的心結。 讓學生能放開心懷來接受物理, 並不是作為一門學習任務, 而是作為一種興趣, 給學生培養濃厚的興趣, 讓他們自主學習。同時有一些學生很努力但是物理學習就是不得要領, 可以嘗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味的死記硬背知識便不能靈活運用, 題海戰術以及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用於新課標的改革。

4、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覺得加強自我培訓、 提高自我素質也很必要。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

八年級物理反思5

國中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從八年級的物理教學開始,首先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踏上國中物理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1、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內部條件,採用良好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知識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往往對重點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者誤將“難點”的知識當“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得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資訊,調整教學的方法和思路,準確流暢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就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主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悅。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數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得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1、訓練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題要規範,對新生意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範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範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訓練貫穿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我們的教學思路應該由原來的覆蓋題型、重複不斷的模仿練習轉到以問題為載體,訓練學生思維,滲透物理學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已成為一種潮流,就是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能在參與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體驗,產生感悟,學到方法,從而有效地發展能力。我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發,並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運用和改進。

第三、訓練紮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

第四、作業要佈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

1、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一門有著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三,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其四,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瞭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

總之,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地降低國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只要我們善於引導,學生的智慧就會在玩與錯中碰撞出火花,會在玩與錯中逐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八年級物理反思6

一、說教材

本節是八年級人教版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光的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對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為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平面鏡成像特點”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在通過實驗得出平面鏡成像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中的成像問題學生在經歷此探究過程中,學習對實驗過程中資訊的記錄和處理。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瞭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這個認識中由於視覺的問題存在一個誤區“物體離平面鏡越遠像越小”,在實驗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把此問題糾正過來。教學中,要通過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對平面鏡成像成像的規律學生易受到錯誤生活經驗的影響,不能正確的瞭解鏡中像和物體關係,特別是對像和物體大小相等不能正確理解。在探究實驗中讓學生通過觀察鏡中像和放在鏡子後與物體大小相同的物體重合了,來體驗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同時通過強調人眼對遠近的物體大小感覺不同來加深對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的瞭解。其次學生不能正確的理解平面鏡成虛像的現象,通過在像的位置放在一個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來正確認識虛像。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結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動手與合作能力與習慣。

三、設計思想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資料、分析論證等科學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學習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去獲得答案。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認識生活、解釋問題。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瞭解平面鏡成虛像,瞭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資訊的記錄和處理。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瞭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設計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

難點:虛像概念的建立過程。

六、教學手段

本課採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等實驗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討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法一:

提問:水中的蠟燭能燃嗎?

演示實驗:把一塊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隻蠟燭,在玻璃的後面,放一隻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

提問:你能解釋一下嗎?

同學們想知道這神奇現象的原因嗎?

法二:猜謎語:“表面平平的一塊鏡,你對它笑來它就對你笑,你對它變鬼臉它就對你變鬼臉”。(鏡子)

(二)、新課教學

1、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猜想:

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呢?

(教師不做任何暗示,讓學生充分想象)

[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猜想)

(1)、像與物等大;

(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左右相反;

實踐:拿起桌面上的鏡子照一照。

提問:你在鏡子裡看到的是不是真實的自己?

教師邊演示邊介紹鏡中的像。

請學生繼續觀察鏡中的像,並前、後、左、右移動平面鏡,觀察平面鏡中像的變化。

教師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為什麼用玻璃板作平面鏡?用鏡子做該實驗有什麼不方便?

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係嗎?

③我們怎樣確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實存在?

④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物體大小關係?

⑤實驗過程中,刻度尺有什麼作用?

⑥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⑦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的左右、上下與物體是否一致?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老師給學生思考空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我們採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像與物是否相等呢?[設疑]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明確探究方法]

——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比較。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同學們找桌子上的器材試試看,行不行。[白玻璃暫時不取出]

——用兩支相同的筆

——用兩隻相同的蠟燭。

同學們成功了嗎?有什麼障礙?

——從平面鏡的正面看見了像,想把“替身物體”放到平面鏡後面的像位置上,從平面鏡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體”,而看不見像,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為什麼像不見了呢?[學生:思考、討論]

——平面鏡成的像不是真實存在的。

有沒有真實存在的像,你們見到過嗎?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線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儀投射到銀幕上的像

——電影院放映機投射到銀幕的像。

——樹林裡地面上圓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陽的像。

平面鏡成的像是不是有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呢?——不是的,平面鏡的背面有一層漆,光線是不能透射過去的。

[小結] 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夠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們叫它實像,而平面鏡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實光線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虛像。

怎樣才能同時看見像和“替身物體”?

[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要同時觀察到像和替身物體,必須要讓物體通過鏡面的反射光線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都能進入人眼。(教師在此可作適當解釋“光的反射”,具體下面要學習)

好![激疑] 我們看見物體(棋子)在平面鏡內成的虛像是由於物體射出光線(或反射)經過鏡面的反射進入人眼的。怎樣才能同時看見鏡後的替身物呢?—必須使平面鏡後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麼現在鏡後的替身物射出光線為什麼沒有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被塗在平面鏡後面的漆擋住,光線無法透過平面鏡。

那麼怎麼辦?——把塗在鏡後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沒有其它辦法?——換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現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選擇器材試一試實驗。[學生選擇器材實驗]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像較弱,看不清。

同學們,筆的像比較弱,看不清楚,你有辦法讓物體所成的像明亮起來?——增強光的亮度(照度)。用點燃的蠟燭做。

[學生選擇器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一)實驗時間長,點燃的蠟燭燒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蠟燭不容易放置,有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

——點燃的蠟燭時間長燒短了,像比物短。

——蠟燭不容易放豎直。

——蠟燭容易倒下。

想什麼辦法改進實驗呢?看看裡面桌還有什麼器材。[兩把手電筒]

——用手電筒作為物體,代替蠟燭。

你們再試一試看。

[有的學生沒開亮做,像較弱,看不清;有的學生開亮手電筒,但燈光豎直向上射出同樣效果不好]

同學們,手電筒的像為什麼比點燃的蠟燭的像弱;看不清楚,動一動腦筋,有沒有辦法使手電筒成的像明亮起來?——把當作物體的手電筒開亮,並把手電筒的頭旋下來做。

對,這樣可以增強光的亮度。再來試試看。

[啟發]作為替身物的手電筒(沒開亮的)應移到什麼位置上。——直到看上去它與開亮的手電筒的像完全重合。

[學生的主動積極探索實驗,幾經挫折,實驗成功後能很好地體會到科學探究成功後的成就感。]

平面鏡成的虛像與物體的大小?——等大。

實驗驗證: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把上面實驗放在白紙上做,只要記錄兩手電筒和玻璃的位置。改變開亮手電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實驗兩次。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實驗中兩手電筒的位置。

分析實驗記錄:

量出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到玻璃板的距離。

連線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的位置,觀察連線與鏡面的關係。

[得出實驗結論]交流與評價:

(1)、同學們各自的探究結果是否相同?

(2)關於平面鏡成想的特點還有那些猜想?準備怎樣去驗證它?

學生課後自己探究:

改變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的大小是否改變?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左右相反的嗎?

2、平面鏡成像原理

讓學生回憶“猴子撈月亮”的故事。

提問:猴子最終有沒有撈到月亮?為什麼?

人眼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是因為由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眼中,引起了視神經的感覺,並不是光從眼睛發射向物體的。

如圖所示,人眼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來判斷物體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為有光線入人眼。點燃的蠟燭上p點射出的任意兩條光線pa、pb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e1a、e2b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於p′點,人就會感到p′點是一個“發光點”,而p′點就是p點的虛像。同理,蠟燭上的其他點也都能在平面鏡內產生對應的虛像點,它們共同組成了蠟燭的虛像。因此,平面鏡中的虛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發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所形成的。(這是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八、課堂小結: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虛像;

(2)像與物等大;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左右相反。

2、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以下要素(視學生的具體情況,可明確):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試驗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認證

(6)評估

(7)交流與合作。

九、佈置作業 :

讓學生在理解科學探究的情況下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包括探究的問題、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結論)

自讀教材“球面鏡”部分。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基本的思路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對教師來說,實驗探究課是一節非常難以駕馭的課,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到進行實驗探究,都有相當的難度。儘管探究的目的非常明確,無非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但學生初次學習物理對物理中的科學探究過程還不是非常熟習,特別對制定實驗計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認真考慮並進行積極突破的問題,必要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克服難點。學生根據實驗的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猜想,在此教師只要引導好學生開啟他們的思路,使學生能大膽的進行猜想。對於學生的想法教師不要評價對與錯,只是引導他們,使其想法儘量合理。但在探究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好,即不能失控,也不能出現包辦的現象。

這節課的學習效果如何?學生的感受就能說明一切。課後,一名學生深有感觸的說,上這樣的課,就知道怎樣去學了,也會學了。還有的學生說,假如能經常地這樣去訓練,那我們對科學實驗探究的興趣,必超過對足球、對電子遊戲的迷戀。因為他們急於去探究科學的奧妙。所以,這節課沒把重點放在知識結論上,而是放在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上,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探究活動,體驗正確的認識是怎樣產生的,這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認為比較成功的一面。雖然有些問題還不能用現有的知識來解決,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本身就是探索。這種以實驗探究為手段,讓學生自己解開科學之謎的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

八年級物理反思7

國中物理教學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的科學。

首先對於學生而言,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觀念應該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太適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想,不能對於學生的猜想不加考慮的一票否決,當有學生問到:房屋究竟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人站在車裡向上扔東西東西會怎麼樣物體為什麼下落而不向上掉?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為什麼卻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如果當初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看書或者牛頓坐在榴蓮樹下看書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無疑是學生的創新思想,學生的思想很活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教師所不及的,當我們所講到這些知識的時候的`答案也就一目瞭然的呈現出來,對於學生提出的答案當他們知道答案後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不斷的質疑不斷的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物理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去找到問題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答案。

八年級物理反思8

首先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分別獲得定滑輪和動滑輪在使用過程中,起作用方面的規律性的結論。然後引導學生應用槓桿平衡點的條件,進行實驗探究,讓他們去尋找提重物所用的拉力與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的`關係。最後通過幾種升降機介紹,讓學生知道複雜的機械中有許多部件是由槓桿和滑輪組成的。教材還利用資訊窗介紹機器人,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知道任何先進的機械都是可分機械控制系統和機械傳動系統,其中的機械傳動系統實質就是簡單機械的組合,簡單機械在高科技領域內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也是簡單機械的價值所在。

教師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瞭解滑輪的構造,然後將學生按學習小組分成幾大組,每組重點探究一項內容,並向全班同學彙報探究結論。探究活動可同時展開,每組同學除要重點探究一項內容,每組同學除要重點探究的內容外,其他探究活動也要完成。在學生討論交流以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槓桿,用槓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不省力的原因。

八年級物理反思9

這節課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於學生八年級才開始接觸物理,所以如何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尤為重要,聲音是什麼教學反思。上課開始,我準備了三個能敲出聲音的物體,木盒、老師喝水的茶杯和一個小鼓。老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老師用細棍棒敲擊其中任意一個,看誰能分辨出來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學生:情緒高昂,在覺得物理課好玩的同時,也小看這樣的遊戲!實踐證明,學生的判別能力是過關的。老師問:聲音是用什麼器官來感知呢?學生答:耳朵嘛!

很簡單的道具,很普通的聲音,最基本的問題,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效果明顯,匯入課有質量!

教學進入第二個環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老師:請同學們將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頭上,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你有什麼感覺?學生答:有振動感覺。老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鼓面上小紙屑的振動,發現鼓面振動時,紙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歸納,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老師問:我們還能做哪些實驗來驗證這個結果?學生思考,學生答:手指彈動琴絃會發聲,琴絃在振動;冬天的電線,狂風吹過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電線在振動(老師:很好!你能想到這一點,真棒!觀察仔細!老師為你驕傲。)……。老師:老師還補充幾個實驗,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動發聲。但老師再做一個實驗,你們看這是怎麼回事。老師用手觸擊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立即停止,這說明了什麼?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於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隨之停止!

教學的第三個片段,聲音是怎麼傳到我們耳朵的呢?用“聲音傳播演示儀”演示聲音的傳播。演示:(1)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2)聲音能在水中傳播。關於固體傳聲,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動手實驗:同位同學,一位敲擊桌面,另一位將耳朵貼在桌面上聽聲音。在做這個實驗時,調皮的學生熱情高,他們忙於熱鬧,使勁敲擊桌面。但動手實驗起到了調動差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說明物理教學,需要儘可能地創造物理教學情景,面向全體學生。做此實驗值得注意:抑制學生情緒,保持教室安靜,不能誤把空氣傳來的聲音,當作桌面傳來的聲音。實驗需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反思《聲音是什麼教學反思》。接著老師拿一個事先做好的“土電話”,(兩個一次性紙杯和一根棉線製成的“土電話”),介紹“土電話”的使用,老師問:誰想上來試一試?。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效果不難預測。就此鼓勵學生自制“土電話”。在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教學中!一般情況下,老師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理這個結論(我也是這樣做的)。由此聯想,太空中宇航員在艙外的對話途徑:利用電子通訊裝置;用亞語;寫字對話等。艙內有空氣,宇航員可以直接對話。

教學的第四個片段,也可稱為教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片段。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檢視課本提供的速度資料,比較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於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其次,介紹資訊窗,《天壇迴音壁》。本環節主要是通過資訊窗中的資訊激發學生對聲學的好奇心,喚起學生對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聲學水平的讚許和敬佩,引領學生認真學習物理學,樹立科學學習文化知識的思想。

反思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

反思之一: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罈罈罐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作為希望學生喜歡上物理課的老師,何樂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說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並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絡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為教育、紀律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感覺聲帶振動,請他們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之類的話;介紹小河流水潺潺,問:河水要是被汙染了,還有這個心境嗎?

反思之四: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用手按住振動的鼓面,聲音立即停止,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本節教學也有不夠滿意之處:如: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傳播演示儀”的抽氣效果不太好,結論幾乎是教師口說和引匯出來的。可以改為其他實驗方式。如:用注射器對密閉的試管抽氣,聽音樂晶片的聲音變化。

通過這節課教學實錄,使筆者感覺到: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啟發、引領的過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關注並充實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水平、情境設定能力,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八年級物理反思10

質量及其測量歷來是物理教學的重點,一方面由於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其測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學習密度的基礎。

《質量》這節課的學習目的是: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是:

1、學習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

2、認識托盤天平的結構。

3、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4、課堂基礎習題過關檢查。

一節課下來教學內容多,師講得多,學生處於被動地學,課堂教學效率低。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這一節課應該分為兩課時來上。對於托盤天平的使用,因為現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說明書,所以在學習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時,先讓學生先閱讀課本討論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嘗試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師點撥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課堂上把學習主動權、思考權、發現問題權還給學生,師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這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學生邊玩邊學,學習興趣很高,課堂學習效率高。

八年級物理反思11

本節課重點是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大量的生活經驗,不必在此細講。主要使學生了解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特點,同時在實驗中對學生滲透物理實驗方法教育。水的沸騰現象學生幾乎每天可見,但大多數學生並未對其進行過仔細觀察,在實驗中可事先提出要注意觀察的現象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的出結論。

本節課,我感覺以下方面是值得肯定:

1、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時創設“怎樣使衣服乾的最快”的大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2、列舉的例子貼近日常生活,有助於降低知識的'難度,同時使學生意識到物理是有用的,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情感。

我所欠缺的有:

1、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回答問題時,出現“滿堂吼”,從而掩飾了能力較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控制變數”的思想方法教育。

八年級物理反思12

這是國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堂涉及到力學的課。通過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其達成了以下三個主要目的,一是瞭解並熟練運用力的基礎知識,二是鞏固並突出了物理實驗的探究過程,三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力學部分的興趣和熱情,為之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前的物理課,多以簡單的實驗室器材作單一演示為主,但在本堂課中,在多個方面體現出從不同側面以情境來導學。如以引導學生分析力使物體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時,採用了學生熟悉的電吹風,使下落中的泡沫塊改變了運動方向,在這個情景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力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還使學生體會到當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時,施力的物體與受力的物體不一定要互相接觸。其它諸如力的幾個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都有目的的選擇了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的情景,通過這些情景的導學,一是符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二是學生極易接受,三是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體現了物理課標中的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特色。

本課後面還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器材簡單,採用的方法是讓一個彈簧測力計不動,用另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前者,讀出兩測力計的示數,並觀察方向、作用點的關係。同時在講授1N的力多大時,讓學生拉動彈簧測力計到1N的位置,切身體驗力的大小。

以前的物理課,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極易忘記所學知識,而且往往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喂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到的情況。在本課中,學生在多個地方都有了互助協作的機會,如在學生力的相互作用時,分別分組討論分析了滑旱冰鞋現象、火箭起飛原理、相互作用力的`關係、拔河問題等。不僅僅讓學生理解了物理知識,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

本節課處處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如對力的作用效果的認識,都是從生活中的情景中得出,又如討論拔河現象,就是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案例。同時,我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本節課中,學生通過實驗、討論、獨立思考、情景導學等多方式的學習,使得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

《重力》教學反思對於《重力》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前一節學過的力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這些知識來研究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後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通過實驗資料直接在座標上作圖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質量的關係,這種做法思路簡捷.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圖象法.關於重力的方向,首先說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後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這個方向叫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通過想想議議讓學生明白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麼,它與“垂直向下”的區別。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最後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認為是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的特點

1.引入新課時,提供瀑布圖,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資訊,提出各種問題,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在讓學生判斷,結果利用已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矛盾,讓學生進入學習重力方向的狀態中。

3、通過情景變換,讓學生建立:從掛在鐵架臺上的鉤碼無論怎麼傾斜細線都處於豎直方向,由此轉換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歸納的思維方法。

4、讓學生完成對重力和質量關係的探究,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和處理資料能力。

5、讓學生算自己的重力有多大,直接應用了重力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通過想象沒有重力可能會出現的現象,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到重力的存在意義。

7、通過重垂線的學習,學生很快聯絡到建築業。藉此我們就可以當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設計不同型別的重垂線儀器,由此設計水平儀,實踐證明:學生對設計、創造相當感興趣,當堂,學生就設計了好幾種不錯的方案。別忘了讓學生課後延續他們的創造夢想。

八年級物理反思13

八年級物理期會考試的部分試題有問題:19題,g取9.8,解不出答案。

28題,50000立方米的球,很明顯應該為0.0005立方米的球。32題有6個空,共5分怎麼評價的?31題空的數目和分數不對應,4個空6分,怎麼評價的?35題的第(1)問:“車靜止在地面上受到的.壓強”是什麼意思?學生提出來疑問。

主要是老師賺不出教學成績,全年級就物理教學最累,小科課時,大科內容。

八年級學生最需要的是學習的信心,可是這一次考試把學生打入無底深淵。試題錯誤較多,我當不知道的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還以為物理老師不會教,學生的成績太差了,學生如何收穫成功????時到考場改了一處,考完後,發現還有好幾處,不知是誰出的題。能出來解釋嗎???今後的工作如何開展?提高教學的難度?還是關注基礎,本次考試的基礎分的比例有多少?讓我感到迷茫.

八年級物理反思14

目前物理教學中最困難的就是學生的動手能力,純粹傳授知識明顯行不通,動手呢,往往是“一團糟”,一直以來,怎樣讓學生體會探究過程的樂趣,提高其動手能力,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難解的疙瘩。

這次亦不例外。

一些學生往往“急於動手”,而忽略了過程本身,能否變通一下呢?以前常採用的做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教師進行演示,儘管“再三強調”,但是學生並不買賬。這次,考慮再三,我採取了學生進行探究演示,其他學生全程“觀摩”,下一節課自己探究的方法。首先說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和內容(一定要簡潔,具體的東西在探究過程中體現),然後找了兩名志願者(一定要是同桌,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對其他學生也是一個示範,下節課他們就該合作了,而且學生還是很積極的),沒有過多的'要求,就按照探究的步驟開始了。這樣反而是覺得一切都是順理成章,比苦口婆心的說教好多了,學生也樂於接受。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在聚精會神的“觀摩”,其間出現的問題也都及時得以解決,尤其是上節課學習的電壓表的使用方法,他們是那麼的熟練,學生學到了應有的知識,我的目的也達到了。

經過這次改動,看來不是學生不願學習,而是我們剝奪了他們創造性學習的機會,每天都是老面孔,他們可能會煩的。

八年級物理反思15

今年秋八年級在11月10、11日如期舉行了期會考試,物理在11日下午最後一場,考完後,在單偉組長的組織下,我們備課組為了更快地知道物理成績,決定在晚餐前就把試卷改完,經過二個小時的飢腸轆轆,挑燈夜戰的共同努力,成績終於出來了。

八(1)成績,人均分第二名,及格率第一,優秀第二。

昨天我又把我班逐人逐題也分析,其中得分率在50%以下有8、9、10、12、17、18、33、35、36題,得分率在90%以上的有2、3、14、22、24題。

本次試卷由36小題,共70個答點,時間為1小時30分,難度適宜,前三章各節內容都有體現而且分佈較為合理,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基本能答完,並且會考B級目標如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規律作為重點考查,所以說這一試卷是比較有質量的試卷。

本次得分率不高的幾題,

一是新情景題:如第8題,在鏡子後放一塊不透明的木板,那麼平面鏡怎樣?我們平時訓練的題是問的`是“木板上能否承接到像?”這種新瓶裝老酒的題,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出錯就難免了;還有17題也是一樣。

出現這種問題,還是我平時訓練時,講題拓展不夠、發問層次改變不多、學生沒有充分理解題意,所以出現只能做原題,不能做變型題。改進方法,1.一題多做;2.讓學生充分討論,暴露思維中的問題,有針對性解決。

二是作圖題:其失分主要是女生,這同性別思維是有一定的關係,這也需要在今後教學中改進。

三是計算題:由於是第一次出現公式計算,只在新課時強調了公式的應用,複習中又沒有進一步鞏固,出現較多的學生出錯,這也是情理之中的。改進方法。1.計算題基本格式進一步強調;2.考前擠一點時間把前面重點進一次例題式的講解,讓每一名學生過關;3.組好小組學習之間的合作學習,讓每一名學生成為老師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