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月球》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球》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球》的教學反思

《月球》的教學反思1

《地球的衛星--月球》是宇宙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們都既感興趣又陌生。考慮到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引起學生對宇宙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並能通過課外閱讀、查詢資料等途徑收集有關月球的資訊,進行整理彙總,最後製作成“月球卡片”,所以,在課前就佈置學生們以個人為單位蒐集有關月球的資料資訊。

之前,學生對月球的認識並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歡看課外書,喜歡天文地理的學生,但他們的認識僅限於隻言片語,不成章法。通過本課的教學,通過彙報與交流活動,希望將這些零散的認識彙集成對月球全面而深刻的瞭解,因此,課前的資料蒐集準備工作很重要。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圖文資料以便課堂上進行彙報交流,而我則收集了更多的圖片、視訊資料,製作PPT,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補充介紹,以加深學生對月球的.認識。

因為有著課前較充分的準備工作,因此課堂上的交流分享開展地較有為效,大部分學生交流了各自蒐集的資料。結合學生的交流活動,我們應引導學生:

①懂得如何處理資訊。學生找的資料可能較多,雖然課前已要求處理成一張A4紙,資訊量仍較大,如何照本宣讀,無法使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因此交流前要求學生思考如何簡潔地表達自己獲得的資訊,這是對學生資訊處理能力的有意識訓練。

②在交流過程中,應關注人類月球的探索歷程,從最初的肉眼看,到後來用望遠鏡看,再到探測器探測,最後到登月探測,認識到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資料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祕的瞭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使學生經歷人類幾千年來對宇宙的探索歷程。

③瞭解中國探月的程序,關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的前前後後,認識到中國也在為探索月球探索宇宙而不懈努力並取得了重大成就,激發民族自豪感。

④瞭解有關月球的簡單情況,如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我再更多地補充一些圖片和視訊,以豐富學生的感知,這樣效果更好。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通過聲音、影象等資訊直接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感知迅速、記憶牢固、思維靈敏、想象豐富。在學生無法感知時使用資訊科技,讓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學生的各種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活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通過教學,我發現這樣以孩子們為主體的教學形式是值得繼續研究和實行的,它對培養孩子們學會如何科學的學習、如何交流、如何分析歸納都是行之有效的。科學這門學科不僅僅是學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好的科學方法。

但在這節課中,我對時間的把握還不到位,對孩子們對資訊可信度的判斷的引導還很欠缺,這說明自己的知識量還有待加強,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學習。

《月球》的教學反思2

上週教學的《月球之謎》一課不僅讓我在教學上有所反思,在班級管理上我也有不少話想說。教師上的每一堂課、處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反思的,這也就是積累點滴的經驗吧。

《月球之謎》最初我把它定義為說明文,但讀著似乎又不像,經查閱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是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具有說明性質。本課教學目標:1、瞭解月球,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2、積累有關月球的詩句。先問問學生們讀完課文,你覺得月球是什麼樣的?生“神奇、奇異、古怪、神祕”課文淺顯易懂,先要讓學生們讀明白一段是人們的遐想。人們遐想中的月球什麼樣?兩個字“美好!”板書“美好”人們有什麼遐想呢?生暢所欲言“月球上有沒有生命?月球上真的會有嫦娥吧!月球上五彩斑斕,可美了!”指導讀一段的'幾個問句,讀出好奇的語氣。

那現實中的月球給你什麼感受?生“荒漠。”師“一片荒漠是月球的樣子,老師問的是感受,用一個詞形容。”生“荒涼。”板書“荒涼”指導朗讀。然後分別學習3-7那幾個未解之謎的段落。讓學生彙報課文寫了哪些未解之謎,然後指導朗讀。第七段只一個省略號。生“表示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師“說得好,就是說列舉沒有窮盡。”用一個詞概括月球。生“神祕。”板書“神祕”。讀、背課後的古詩。同桌間互相比,用最快的速度記住資料袋中的資訊。

教學本課還要展示月球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祕的興趣。所以要講的神乎其神,讓孩子們有求知的慾望。授課結束時我說:“回家可以蒐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月球知識。”今天早上李京宇遞給我一張小紙條,展開一看:月球每年離地球3、8釐米。月球又叫太陰。月球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是扁的。月球是殼、幔、核組成的。”我心裡有點小小的訝異。我問他:“李京宇、這是自己在家是找的嗎。”我不想讓孩子們覺得這是一個任務。他說:“恩,在電腦上查的。”我很開心,他在班級並不是特別喜歡出頭,圍繞老師轉的孩子。但他的行為貌似是在表達一種喜愛。不論是對這節課還是對我。我滿足了。

去三班也講得這一課。課前紀律很亂,學生們各幹各的。我先誇誇他們,吸引一部分孩子注意力。然後再立幾條規矩。“現在你們耽誤的時間都將在下課還回來。你們現在玩幾秒,我們就晚下課幾秒。”孩子們基本上安靜了。不把課堂整理肅靜,沒人聽我說話,那這節課我上的就沒有價值,何苦呢?課前還和閆瑞祥鬧了小矛盾,當時心裡直打鼓:這孩子不會揍我吧!幸好,閆瑞祥是個單純的孩子,誇誇、哄哄就聽話了。把他捋順了,課堂紀律就好一大半了。語言真是一門藝術,它太有魅力了。能用溫言細語擺平戰鬥力那麼強的孩子。以後得多使這招。

《月球》的教學反思3

《月球之謎》是一篇搞笑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後列舉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謎。這篇課文資料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月球,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計劃用一課時上完。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國小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還不夠持久,他們對學習資料的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在簡單地複習了上一節課的學習資料之後,我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節課的課題《月球之謎》,引導學生透過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由問題入手,讓學生產生閱讀期盼,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急切的求知慾望去閱讀課文,感知文字,並進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然後我讓學生抓住“遐想”一詞,引導學生想象:人們會產生哪些遐想?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這些話有感情地朗讀;之後,我再用“你還有哪些感悟?”讓學生在用心主動的思維中,加深對文字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隨後,又以“為了探索月球之謎,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來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家探索月球奧祕的經過。

課後覺得這並不是學生的想象力、思維不夠開闊,反看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資料乾癟,沒有生成力。對我們人類來說,月球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類未知的東西正等著我們去探索。但在本堂課中,神祕的月球成了乾癟的幾行文字,無數的疑問本能夠串成一串長長的智慧珍寶,卻在此簡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幾個不解之謎。鑽研教材務必深入,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經過一番思考與準備我決定再利用一課時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以將功補過。這一次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員登上月球的[視訊,學生很感興趣。好多同學都羨慕地說想到月球上去,之後我又給他們補充介紹了一些有關月球的`知識,這回學生的興趣濃多了,問題也是一個又一個,我儘量讓他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回答,或者讓他們進行大膽地猜想,或者鼓勵他們課後繼續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以後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後我們還開展了一個有關月亮的綜合性學習,讓他們背寫月亮的詩,說帶月亮的成語,談人們對月亮的別稱,一整節課學生興致盎然。我想這一堂課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無論是態度還是情感,學生都比第一節課的收穫要多得多。

這是一篇科普文,課堂中我同時有效地利用資訊科技,推進了課文資料的發展。把資訊科技與文字進行巧妙的整合,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是前提。這節課,我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我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裡感悟文字資料,拓展自如。

《月球》的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書寫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探索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瞭解月球的奧祕,激發學生愛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課前準備

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月球的知識.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前交流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就太陽的奧祕,你們瞭解月球的知識嗎?(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尋月球的奧祕。(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把子音讀正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4、現在你瞭解月球的有關的知識了嗎?

三、指導生字

1、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詞語,聽寫後同桌互相批改。

二、交流,細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人們都會有哪些遐想呢?

就因為人們對月球有那麼都的遐想,人們為探索月球的奧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自由讀2-6自然段,邊讀邊想

人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月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4、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討論。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四、佈置作業

1、收集描寫月亮的詩句

2、課外留心科學的新發展。

《月球》的教學反思5

《月球》是粵教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3課,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月相變化,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進一步通過模擬實驗,初步瞭解月相變化的成因,最後通過模擬登月活動,讓學生通過現有資料思考月球和地球環境差別,登月需要準備什麼。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有不少的收穫,現總結如下:

科學課應該多一點人文色彩,這樣的科學課學生也才會更加喜歡。因此,在匯入課題時,讓學生了關於月亮的詩詞和神話,並順勢將課本的任務驅動頁中的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我朗誦帶一點情感,以情動人,以境感人,讓學生直面問題“這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探長說他在撒謊?”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成了探究的第一步。有一個學生直接說:“探長很聰明,他知道他是偷牛的。”我接過話題說:“同學們這不是探長聰明,而是探長知道,牛被偷的這天晚上晚上根本就沒有月光的,你看這是那一天呀?”這讓學生充滿了疑惑,隨後展開教學。

在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這個環節,第一次試教的`時候,只是讓學生自己展示觀察月相的記錄,沒有出現標準讓學生進行對比,結果效果不理想,學生沒有完整的月相變化概念,要找出規律就很難。我想還是要給與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就在課件中呈現了一個農曆月中的月相的所有圖片,並在相應的月相圖片下標註好是農曆的那一天的月相,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將自己觀察的和月相的實際情況聯絡此起來進行研究和判斷,學生很輕鬆地找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了。學生也能自己用自己的言語來表達月相變化的規律了,為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在通過實驗理解月相變化原因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先將月相變化的原因讀了兩遍,便於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一個先期的認識。再次變做示範變講解月相變化的成因後再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學生通過讀、看、聽,再實踐,一下子就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課前預先佈置了收集月球的其它資料,這一步很重要,可以讓學生再次對月球的其他知識進行一個學習,為“登月探索”做好了鋪墊。這在教學中將教與學的直接或間接關係體現的很深刻,學生交流和設想登月時可以準確的說明攜帶裝置的作用與意義。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對問題歸類,使研究朝著有效的方向進行,這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通過學生一一的交流彙報,集思廣益,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登上月球的一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為人類將來的“月球定居”做出自己的貢獻。

《月球》的教學反思6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三年級的孩子本來處於好奇的年齡階段,而且對於科普知識非常感興趣,加上韓老師又是一位有智慧的老師,這一課講的很成功。第一課時先講的生字詞,為了讓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生字詞,韓老師在識字環節設計了“生字詞大闖關”的遊戲。遊戲共有四關,每關有每關的任務,而且任務的難度也是遞增的,對於學生有很大的挑戰性。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著讀生字詞,不常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舉手回答了問題。通過課後的家庭作業來看,學生的書寫都很認真,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學生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獎勵。

這節課正驗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內涵。第二節課講課文,韓老師的備課詳細,有了自己大膽的想法,能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有了駕馭課堂的能力。授課思路清晰,課堂上善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和質疑的能力,體現了“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但是還沒有真正落實到位。今後還要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提升自己。

《月球》的教學反思7

《月球之謎》是一篇有趣的介紹月球科普知識的短文,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然後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世界,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

根據以往的經驗,老師在上科普類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學課”。因此,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在設計時我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這條主線。

一、直擊語言,重視積累。

在第一課時課,我從一輪明月,月的別稱,關於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詩句匯入新課。圍繞月,讓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理解,對“月”的認識更加立體、豐富起來。再講述民間傳說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引入古人面對著這輪高掛空中的月亮,產生哪些遐想?讓學生去朗讀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原來想象中的廣寒宮等美好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謎”慾望。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索興趣。

第二課時開課時將課文中的詞語複習與一些月球知識以遊戲的形式結合,目的是想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奧祕的興趣,可是因為課堂組織還欠缺一些點撥,並沒有達到我預期想要的'效果。在下午的語文課中我又將此環節補白了一下——“天狗吃月”的遊戲……月食是一種難以遇到的自然現象,不過今年很幸運可以看到兩次月食。今年4月份我看到過一次月食,當時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也看到了,還拍下紅月亮發在微信上。你們看到了嗎?沒看到的不要遺憾,今年九月份還有一次看月食的機會,今天回家後趕緊上網查詢9月看月食的具體時間,可不要錯過了。這樣一交流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三、將學法貫穿課文學習,讓學生有章可循。

關於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課文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在設計梳理文章脈絡的時候,曾經想到過在“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這句話後面補白一句“其他的植物種在月球的塵土中會是怎樣的結果呢?”使得講述“塵土之謎”的三個自然段聯絡得更緊密些,更貼近課堂上的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我缺少了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學習填寫“塵土之謎”的表格時就有些思路不清楚了。總的來說,課堂上我力求將語言的品味、內化和方法的運用有機結合,在學生學習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三個謎,從而實現意與文的兼得。

《月球》的教學反思8

本文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性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收筆。

《月球之謎》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貼近國小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國小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我講解得很少,主要是讓學生朗讀課文,也展示有關月球的圖片,增強國小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國小生探索科學的興趣。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三年級的國小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還不夠持久,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

我就用猜謎匯入,激發興趣。緊接著配樂欣賞“明月圖”,讓學生產生質疑:仰望著這輪明月,你有想些什麼?由問題入手,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急切的求知慾望去閱讀課文,感知文字,並進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第二部分,我通過讓孩子們對月球表面的景色提出問題的方法,由原來想象中的廣寒宮等美好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月球的“未解之謎”。通過對文字的解讀,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疑問,理解“令人費解”的意思,感受月球的神祕和魅力。

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感受月球的神祕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的反映並不是很積極。學生無非是繞著課文中的幾個不解之謎,而很少有自己的疑問。

顯然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一目標沒有達到。然後我又繼續抓住“遐想”一詞,引導學生想象:人類沒登上月球之前,會產生哪些遐想?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月球圖片,加強理解。

再引導學生把這些話有感情地朗讀、變換角色的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對文字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隨後,又以“為了探索月球之謎,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來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家探索月球奧祕的經過。

課後覺得這並不是學生的想象力、思維不夠開闊,反看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乾癟,沒有生成力。對我們人類來說,月球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類未知的東西正等著我們去探索。

但在本堂課中,神祕的月球成了乾癟的幾行文字,無數的疑問本可以串成一串長長的智慧珍寶,卻在此簡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幾個不解之謎。鑽研教材必須深入,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此外,這是一篇科普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這些科學知識的學習與研究,但缺少了一點語文味,除了開頭兩段進行了一些朗讀訓練,感悟了一些文字的美,後面重在探究。這樣體裁的課文如何處理好語文與科學的關係,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月球》的教學反思9

《月球之謎》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

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是把資訊科技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資訊技能,根據課文需要收集了月亮詩句,登月圖片和資料,及月球其他相關知識,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裡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資訊。教師在課堂裡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資訊科技有效的為文字服務,推進文字的發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裡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把資訊科技與文字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裡感悟文字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的教學反思10

《月球之迷》是一篇科普性文章,資料比較簡單,學生比較感興趣,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基礎上,圍繞“月亮是怎樣的?課文寫到了哪些關於月球的謎團?你認為還會有哪些謎等待著人類去探索?”的問題為學生帶給了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課文引入十分優美,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認真琢磨,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匯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祕的未知世界。這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我又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看著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明白,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課文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裡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地遨遊。當他們得知月球實際是一片荒漠,沒有水,但有環形山。在圖片、資料中,他們又明白了當年美國宇航員登入月球的情形,我就緊緊抓住同學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啟發學生:“除了文中沒解開的月球之謎,你覺得還會有哪些謎呢?”同學們爭先恐後:“月球上真的沒有人嗎,外星人不會是藏起來了吧?”“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來的,高不高?”“月球上舉辦一場運動會,會是一場怎樣的狀況呢?”在一片質疑聲中,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這時,大家的眼中閃動的是智慧的火花,迸發的是探索科學奧祕的情感。由此,我自己覺得這堂課還是不較成功的,不但讓小朋友掌握了月面的基本狀況,又培養了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潛力!

《月球》的教學反思11

《月跡》是賈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很有韻味,真實與虛幻相結合,有一種恬淡,乾淨以至純粹的美,完全是用一顆純潔無瑕的童心去感受世界。但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有些隱晦朦朧,文章又挺長,對於七年級的孩子來說,明顯有點晦澀難懂,教學設計不好,文章就會被講得支離破碎.搞得教師學生都很累,也達不到教學目的教學前,我們組的幾位老師認真研究,決定從兩方面來講,一是品味語言。二是抓住關鍵字句和關鍵段落進行賞析,進而探討文章的主旨。

1、品味語言。《月跡》是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語言很簡單但很多地方都很值得咀嚼玩味。但是文章很長,如果讀完課文後,請學生從頭到尾一處一處找美的語言,第一時間不允許,第二容易雜亂。我根據文章的線索,也就是尋找月跡的歷程“鏡中—院中—杯中—水中—眼中”,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鏡中、院中、杯中、水中),每組負責一個地方的月色,大家共同討論,有感情地朗讀,抓住關鍵字詞,用心品味。

2、抓住關鍵字句段落進行賞析、研讀,進而一步步推向文章的主旨,如組織學生聯絡上下文討論:“月亮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嗎?”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了。”“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月亮是我們要的。”“月亮是個好。”“月亮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印在天上的印章嗎?”等句子,鼓勵學生揣摩分析,各抒己見,談各自對這些句子的理解。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發現都源於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顆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擁有美麗的月亮,而且能擁有整個美好的世界。這樣體會文章的主旨自然水到渠成。

一、定位明確,有效地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這篇課文雖然散發著科普知識的光芒,但其文字優美,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祕,不失語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字的三維目標定位為:

1、認知目標——會認懸皎遐壤藻等幾個生字,會寫幕、臨、奧、撒等字。瞭解“遐想、奧祕、令人費解”等詞的意思。

2、技能目標——瞭解有關月球的知識,積累有關月亮的詩句。

3、 情感目標——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的慾望。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月球的奇異與神祕。

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於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範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啟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麼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麼是“奇異”,在讀後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琅琅。

三、體現學科特點,注重知識技能教學,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前,小柯曾向我建議,上公開課不宜上這類的文章,教學的側重點很難把握。千萬小心別把科普類的文章上成“科學課”。我謹記諫言,多次重複地閱讀教材,翻閱教參,在設計教案時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這條主線。三年級是國小階段的一大轉折點,課程增加,閱讀量與寫作大幅度提高。無論是讀還是寫,仍需繼續扶持,尤其是像我們農村國小不能忽視。這是第一課時教學,對於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課文脈絡我都採取了一定的教學策略。本堂課最大的特點是我將生字詞教學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適時適度地在不同的板塊教學中重點指導讀或寫。在學生在一堂課中真正的學有所得。

四、把資訊科技與文字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採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祕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

當然,人無完人,再完美的課也是有缺陷的。在本堂課中也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1、情境模擬練習沒有體現它的亮點。讓學生講解月面特點時,我本是想通過“模擬打電話”這一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但這類的表演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太少,幾乎沒有,以至於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發揮它的優勢。所以,精彩的課堂應該是“功在平時,厚積薄發”的。這也是我今後要給學生彌補的一課。

2、學生學習的模式比較單一。雖然課堂訓練的參與面比較廣,但形式不夠多樣。在讓學生介紹月面特點時,可先同桌模擬練習,再展示彙報,可能效果會大不一樣。在瞭解月球的未解之謎時,也可小組合作探究,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彙報。學習的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面也會更廣泛。

在公開課中充分肯定自己,正確認識不足。“一課一得”,讓今後的路走得更寬更遠。

《月球》的教學反思12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這是一篇科普文,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上的並不成功,

學生雖然對這類文章很感興趣,可是由於這裡的文化背景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作業都不能完成,學生家裡沒電腦,課外書又很少,所以他們的知識面不廣,上課時僅僅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很多學生叫他說說對於月球的認識,他們都說不上來,課堂上學生聽的很認真。

現在對於課堂的駕御能力感覺比以前好多了,學生可以隨著我的思路發展並延伸下去,但是課堂的評價語還是太枯燥和單調。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也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月球》的教學反思13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第一課時先講的生字詞。我想換一種新的方式講生字詞,調動他們的興趣。於是就設計了一個“生字詞大闖關”的遊戲,遊戲共有四關。第一關有兩個任務:任務一是“我會讀”,呈現帶拼音的.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任務二是同桌檢查更正課本上的注音。第二關也有兩個任務:掌握多音字“撒”,去掉拼音讀生字詞。從第二關通向第三關的時候有一個障礙要克服:“我會記”,要找出難記的字並交流識記的方法。第三關:“我會寫”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麼?第四關:生字詞作業,這是最有挑戰力的一關。字詞全對,書寫認真的闖關成功,有獎勵。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著讀生字詞。不常回答問題的幾個小孩舉手回答了幾次問題,我很高興。對於這一節課,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拖堂了。第二天批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的作業都很認真,很多平時寫字不是很好的,這次都有進步,好開心。選出闖關成功的同學給予表揚,特等獎的同學給予獎勵,在班級中傳閱他們的作業本。

第二節課講課文,存在一些問題。對於講課內容的把握不夠充分,進行課堂內容時要求要應更明確一些。對於課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方面有一些進步,可是我還是不能很好的跟著學生走。這就要求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對課堂內容更熟悉,內容設計更全面,更好的將課文延伸出來。這節課的板書書寫不是很及時,要注意了。實習要結束了,我知道離一個真正的老師還有很遠,所以以後要繼續好好裝備,努力加油吧!

《月球》的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主要對前面的乘法計算,認識鐘錶時刻,和東南西北的方位知識進行復習。如果複習課僅僅是簡單的練習做題,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受挫,並且複習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將本節課中的四個情景用帶領孩子一起和淘氣笑笑進行月球旅行整合在一起,使學生情緒高漲,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地積極性,為學生學習本課知識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礎,併為學生探究新知做了鋪墊。新知的探究是按以下環節進行的:

1、計算飛船還有多少分發射?

在本環節中,引導學生計算從9:15到9:35分,還有多少分發射?能正確計算的同學就有機會乘坐飛船去月球。這樣學生不覺得這是在解決枯燥的時間問題,而是為了爭取得到去月球機會而努力,在愉悅中引導學生複習關於時間的問題,培養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安全著陸,進入月亮城堡大門

用課件演示飛船發射,升空,穿越星空的`情景,緊接著展示美麗的城堡的圖片,再次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為此,他們傾盡所能來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3、月球遊樂園,繼續探索知識。

進入城堡之門,出示月球遊樂園圖,讓學生從這個畫面中獲取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在學生能夠清楚地獲取數學資訊後,解決問題自然水到渠成。在此環節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關注每個學生,讓他們都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4、笑笑稱體重

這一環節主要是提出笑笑體重在月球變輕的問題,激發孩子們對月球吸引力的探討,讓孩子在討論中增長關於月球的一些課外知識。

5、在最後一個環節

課件出現月球公告,再次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展示自己設計的月球學校,爭奪優秀設計師的稱號過程,較好地複習有關東南西北的知識點。使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髮展和學習的空間,從而收到了較好地教學效果。

《月球》的教學反思15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祕;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祕”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願望。

根據以往的經難,我們老師在上科普類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學課”。因此,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在設計時我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這條主線。

一、直擊語言,重視積累。

在課之初,我從一輪明月,月的別稱,關於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詩句匯入新課。圍繞月,讓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理解,對“月”的認識更加立體、豐富起來。再說:“古往今來,面對的是同一輪月亮,你望著月亮想到些什麼?”再引入古人面對著這輪高掛空中的.月亮,產生哪些遐想?讓學生去朗讀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原來想象中的廣寒宮等美好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謎”。

二、創設情境,領悟重點。

關於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在讓學生朗讀及談論哪些地方令人費解之外,我讓學生講述三個謎,將語言的品味、內化和運用有機結合,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三個謎,從而高效地實現意與文的兼得。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裡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遊。

最後,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說?”孩子們爭先恐後:“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祕。”“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祕。”“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謎”字,從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寫月球的詩句,再說說你知道的哪些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再讀讀課文中關於月球的疑問,然後說說你有哪些疑問,從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詞。情境的創設,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神祕而美麗的境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月球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