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景,一處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

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古詩,可以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詩句語言的精煉,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如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情景表演等,指導學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魚兒的快樂,我請幾個孩子,分別扮演“田田”的蓮葉,位於“(中)間”“東”“ 西”“ 南”“ 北”方向,再請幾個孩子體驗魚兒嬉戲時的愉快心情。這樣,既突破了難點,孩子們又正確地掌握了“東西南北中”幾個方向。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2

《zh ch sh r》這一課是學生在學會平舌音的基礎上學習翹舌音,針對教材的特點,依據新課程的理念,我力求改變傳統的拼音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努力創造出利於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枯燥單調的拼音課變得生動有趣。

此在課的一開始,我就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入手,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到最高處,接著,便利用“情境圖”創設情境,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老師和學生共同講故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由“吃”到ch,由“獅”到sh,由“日”到r的.過程,由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物件建立新的聯絡過程,將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寓學於玩。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富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強調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為此,在學生學習“語境歌”的基礎上,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聯絡表音表形圖,探究字母的發音方法,並讓學生互相說說,在發音時發現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體會發音的過程中探究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尋找新的未知點。在區別平翹舌音的發音時,我又設計了遊戲“看誰聽得清”,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來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時,通過“找朋友” 的方法來重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以當“小老師”為主線讓學生讀好整體認讀音節及它的四聲。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在課的結尾處我把語境歌,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再一次讀一讀語境歌,唱一唱語境歌,把課堂的教學氣氛推向**。

巧妙地運用“情境圖”和“語境歌”體現了漢語拼音教學是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也使一堂課的內容首尾呼應,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飽滿的情緒中進入新課教學,又在歡樂的歌聲裡結束一堂課的學習。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3

教學時,首先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有可能會落在哪裡?你覺得它像什麼?自然而然地匯入課文,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怎樣說的?其次以識字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並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並試著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生字詞及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接著請小老師教讀,加深記憶。在學生通讀全文後,我抓住“大家”一詞提問:“大家指的是誰?”學生說:“指的'是樹枝、小蟲、小魚、小鳥它們。”師追問:“就指它們嗎?”學生說:“還有小螞蟻、燕子它們等。”“你是從哪知道的?”“從這省略號知道的。”緊接著老師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大家還有誰?它們會把樹葉當成什麼呢?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後重視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自讀、感悟、學生合作、師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學習快樂。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4

《小書包》由6個詞語和一首輕快、活潑的兒歌組成。兒歌節奏明快,淺顯易懂,不僅展示了“小書包”裡的各種文具,還告訴學生這些學習用品是他們讀書寫字的好夥伴,陪伴著他們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要好好愛護這些“小夥伴”,養成整理、愛惜文具的好習慣。

本課教學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猜謎語,激發興趣

課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開課時,以學生喜歡的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書包裡的文具等學習用品,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學生不僅認識這些學習用具,而且學在生活中自己識字,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二、多樣識字,紮實寫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了給孩子們構建識字的意識,培養學生識字的良好習慣,在識字教學中,針對不同型別、不同特徵的生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字謎等方法,從而提高識字效率,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

寫字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筆順、結構,然後範寫,再讓學生描紅臨寫,最後展示評價,給學生了正面的引導,孩子們都開始練字,只要發現老師書寫不規範的地方就直接指出,來看來孩子們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動手實踐,有序表達

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裡亂得像“紙簍”,家長只好每天幫他整理書包。國小生這種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期家長包辦一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課堂上,開展了“整理書包”的遊戲,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並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建議學生用“先……接著……然後……最後……”這樣的句式來說話。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書包內該放些什麼、每天怎樣整理書包,並知道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培養初步的責任意識。

四、存在不足之處

1.但由於一年級的學生說話時用詞不夠準確,語言表達不完整,針對這點,今後還要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在組織學生學習朗誦兒歌時,能夠注重提醒學生對兒歌的情感處理,但是對於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完整但過於平淡。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通過抓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和媽媽對爸爸的關心和愛。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會認生字,會讀生字並運用組詞。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解對爸爸的關心和愛。

教學難點:

通過抓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感悟“媽媽看著我,我看著媽媽,笑了”

教學流程:

一、歌曲進入新課

1、講述:小朋友們,今天上這節課之前,教師先來播放一首歌曲:我的好媽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

2、聽唱完了歌曲,大家知道這首歌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心爸爸的課文:(板書課題:輕輕地),齊讀課題。

二、自探提示,學習生字

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呢?(生答)

2、老師把同學們的問題歸納了一下,其中也有老師要問的問題,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件出示自探提示,指生讀)

3、老師範讀課文,學生圈出會認字和和會寫字,同桌之間認一認,考一考。

4、學習生字:出示生字,指生領讀,組詞。(課件出示)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解疑合探

1、同學們的生字學習的很好,認識了所有的生字寶寶,現在這些生字寶寶又回到課文中去了,你還認識它嗎?自讀課文,整體感悟。

2、讀了課文,誰能說一說本課中出現得最多的詞語是什麼?

一生答道:輕輕地。

3、讓學生自然練讀,注意將描寫“我”和媽媽輕輕地做事場景的段落要輕輕地讀。並劃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學生劃出有六個自然段。

4、讓學生說一說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說我和媽媽在很輕地做事。

很多同學回答:一、二自然段說媽媽很輕很地做事,四、五自然段說“我”很輕很輕地做事。

5、哪位同學來讀一下一、二自然段?(聽生朗讀)說說媽媽在這一段中在很輕很輕地做什麼事?(將學生的回答板書)

6、哪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第四、五自然段(聽生朗讀),再說一說“我”在很輕很輕地做什麼事?

一生回答:也是穿衣、走路、開門說話。

7、那麼,大家都知道“我”和媽媽在早上做任何事都很輕很輕

地,她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怕打擾影響誰?你從哪知道的呢?

學生回答:從第三自然段,因為爸爸上夜班。

8、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9、“我”和媽媽這樣輕輕地做事,沒打擾爸爸的美夢,心裡是不是很高興,媽媽和“我是不是有默契,會會心一笑呢?請大家一起來讀一最後一自然段,體會媽媽和“我”高興的心情。

10、朗讀接力賽。(讓六個學生一個讀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四、質疑再探。

課文我們已經學習完了,同學們還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

(生問,解答)

老師也有一個問題,你的爸爸媽媽工作辛苦的時候想休息了,你會怎麼做呢?(生答)

五、鞏固練習

你學完了課文,能回答老師的這些練習題嗎?(課件出示練習題)

六、總結

你學完了本課,有哪些收穫呢?(生談收穫)

回到家裡,仔細觀察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情況,想想他們需要哪方面的幫助,做個體貼、關心、愛護長輩的人。

《輕輕地》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媽媽和“我”起床了,看到睡得正香的爸爸,我們輕輕地穿衣、輕輕地走路、輕輕地說話……短短几句話,把家庭的溫馨、親情的關懷這一感人畫面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教學中,我摒棄了支離破碎的分析和喋喋不休的串講,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充分品讀文字,充分體驗情感方面。通過“課文中出現最多的詞語是什麼?”為線索,引導學生細讀,品讀,將作者的意圖滲入潛意識之中,使學生對文字中的語言達到理解。。學生都感悟到了“我”和媽媽輕輕地起床、輕輕地穿衣、輕輕地走路、輕輕地開門、輕輕地說話都是對爸爸的關心和體貼,明白了從小就要學會關懷,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6

本次公開課活動我準備的是一節識字課,課題是《袋鼠媽媽》、活動結束後,我對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進行了以下反思和整理。

一、選材

之所以選擇《袋鼠媽媽》這首兒歌,是因為這首兒歌充滿童趣,而且兒歌句子整齊、壓韻,還是關於小動物的所以我相信孩子們會很喜歡這首兒歌。

二、匯入部分

興趣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課堂一開始我就通過分組贏蘋果的賽制來控制課堂紀律,在比賽中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接著我以猜字謎遊戲引入課堂,再次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通過多媒體出示袋鼠媽媽的圖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圖觀察袋鼠媽媽,說說袋鼠的特徵有哪些,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後師做小結。

三、朗讀兒歌部分

(一)師範讀課文並提問;為什麼說兒歌中的袋鼠媽媽很奇怪?;袋鼠媽媽把孩子、蘿蔔、青菜裝在了哪裡?;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孩子認真聽兒歌,並幫助孩子更好的瞭解兒歌的.內容。

(二)師範讀,生跟讀、目的是讓孩子跟著老師讀準字音,並在讀中認字寶寶。

(三)孩子齊聲讀,拍手讀,分組讀等多種方式讀,目的就是讓孩子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讀準兒歌,熟讀兒歌,理解兒歌,認讀兒歌中的字寶寶。

四、識字部分

我設計了以袋鼠媽媽去買菜,而字寶寶在家呆無聊了,偷偷跟著袋鼠寶寶出去玩迷路為由,把字寶寶藏在花園中讓孩子自己通過觀察找到袋鼠寶寶,讓孩子讀字寶寶並充當小老師帶領其他孩子一塊讀字寶寶,本次的目的是讓孩子自己當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孩子,因為有時孩子教學孩子比老師教學效果更佳,孩子學習更有激情、接著通過小轉盤,開火車等多種方式讀字寶寶,通過標序號、剪刀石頭、把字寶寶送回家,摘蘋果等遊戲加深孩子對本課教學生字的鞏固和印象,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五、書寫部分

書寫部分同樣注重以孩子為主導,讓孩子們邊說筆順邊書空寫,而師則在黑板上示範正確寫法。

六、師小結

一節課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留戀往返、本課的最後我以袋鼠媽媽和我們做了好朋友,現在袋鼠媽媽要回家了,我們用美美的聲音齊讀兒歌送袋鼠媽媽回家,和袋鼠媽媽說再見吧,輕鬆的結束了本課的教學。

七、此次活動不足之處如下:

1、在出示袋鼠媽媽多媒體圖片讓生討論袋鼠媽媽特徵,師做小結環節時應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孩子對袋鼠媽媽善跳這一習性的理解。

2、在朗讀兒歌部分,通過提問讓生注意傾聽兒歌這點雖好,但是應該考慮孩子的差異,多讓孩子讀幾遍之後在讓孩子從兒歌中找出答案回答問題、而且讀兒歌的時間太久,沒有把握好朗讀時間。

3、識字部分,識字分為基礎識字和擴充套件識字、在這兩個識字讀的環節,形式有點單一,而且在擴充套件識字這塊有點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除了課文中的組詞,應多讓孩子發散思維,開動腦筋,多組些和課文中不一樣的詞語。

4、書寫部分,由於前面朗讀兒歌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沒有時間讓孩子拿出書本學習書寫。

5教學過渡語不夠清晰、一個個教學活動好比是一顆顆珍珠,而各活動環節間的過渡語則是串連珍珠的絲線、本次的教學活動中,在過渡語方面我仍需加強,因為如果過渡語運用得好,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增加課堂教學效益,起著有益的作用。

通過這次公開課,我看到了自己依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去改正,在此謝謝我的師傅和各位學前組的老師們對我的耐心指導和細心點評、我會努力完善自己,把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7

《秋姑娘的信》教後反思 今天的組內公開課,我講了《秋姑娘的信》這一課,課文描寫秋姑娘在秋風中姍姍而來,她帶來了親切的叮囑、暖人的信箋和美好的祝福,讓我們細細品味《秋姑娘的信》,從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我是從這幾個方面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的。

一、知常識

一年級的孩子對季節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孩子們會好奇地問老師秋天到底長什麼樣,文中的精美的插圖可以解開這個迷:美麗飄逸的秋姑娘、空中飄飛的紅楓葉、排成人字形隊伍南飛的大雁、地下冬眠的小青蛙、儲備食物的小松鼠,當然還有小朋友們身上穿的衣服,這一切都在告訴孩子們,原來秋天是這樣的,讓孩子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徵。

同時我們的孩子還會知道這樣的常識:秋天到了,大雁要南飛、青蛙要冬眠、松鼠要儲食,大自然充滿了無限的情趣。再讓孩子們觀察觀察周圍的變化,加深對秋天的印象。

二、品細節

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片片”告訴大家秋姑娘的好朋友很多,所以要寫的.信很多。“片片”與“片”相比,讓孩子初步體會疊詞的用處。

“咦”“哈”這兩個擬聲詞運用得恰到好處。秋天楓葉凋零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孩子卻很吃驚與好奇: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 “咦”要讀出驚異的語氣。當孩子聯想到秋姑娘寫信時,會恍然大悟: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 “哈”要讀出舒暢的語氣,更好地表達對秋姑娘的讚美。“全”與第一自然段中的“片片”相照應。

三、悟感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裡明確指出: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係。細讀課文,字字句句飽含朋友情。秋姑娘要大雁飛行時“多加小心”;要青蛙冬眠時“蓋好被子”,“彆著涼生病”;要貪玩的松鼠“快準備”“食物”;要山村的孩子給小樹裹上“冬衣”等等。充分表達了秋姑娘對好朋友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告訴孩子們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小朋友們也要像秋姑娘那樣懂得關心別人、體貼別人,朋友間要互相關心。

四、明做人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的造型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秋姑娘的信》中秋姑娘的形象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因為喜歡,孩子們會主動向她看齊,學習她關心別人、體貼別人,這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教會孩子做人。

讓孩子們想想:秋姑娘要寫好多好多的信,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幫忙?你會給誰寫信?是敬愛的老師、勤勞的農民伯伯還是保衛祖國的解放軍戰士呢?等等,為他們送上你的問候吧!

這節課後,我感觸最深的是最後一環節的處理,即替秋姑娘寫信。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幫忙?你會給誰寫信?是敬愛的老師、勤勞的農民伯伯還是保衛祖國的解放軍戰士呢?等等,為他們送上你的問候吧! 在備課時考慮到學生剛接觸課文,只要簡單回答,或者照書上原句說說,沒想到學生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有兩個學生的回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學生說:“我要寫給咱們班生病的張宸瑜同學,希望他的病快點好,我都想他啦!另一個學生說:“我要寫個我的爸爸媽媽,感謝他們把我養育長大。”課後,我仔細想了想,真不能低估的一年級學生的能力,只要課堂上正確的引導,就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加強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這節課中,我認為自己比以往的教學提高之處在於,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語文教學方法,我通過範讀,指導讀書、學生個讀、賽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悟文字,誦讀實踐是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感培養、語言積累得以實現的佳徑。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語言的感染力。

關於這節課還有一點感受,就是在備課環節還要在細節處多下功夫,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應該利用教師範寫,更詳細的指導學生書寫,讓學生在老師的示範下有更直觀的認識。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目標,今後的備課中多在這方面下功夫,也要多想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8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匯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裡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後,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裡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啟用他們。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9

一、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本課採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匯入課題的方法,美麗的秋景動畫,加上教師充滿激情,詩情畫意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學生。學習本課時,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圖片匯入,自然、親切。通過自然的匯入,揭示了課題,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上課伊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為下一步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我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注重學生詞彙的積累、說話的訓練、語感的培養,體現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贊可夫認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在讀通全文的基礎上自由選讀便是“觸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學生的'讀必定是從內心體驗出發,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象,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的點撥,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對語言有細膩的感悟。另外,課中春、夏、秋、冬幾幅動畫的插入,不僅再現了當時不同季節不同景色的特點,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體這一資源,突破了難點,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使孩子瞭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徵。

三、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忽視的內容。

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是寫1-2個字。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四、課前安排的收集資料,以及課中安排的畫一畫、唱一唱、背一背、說一說這些環節,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讀美了課文,讀懂了課文,從而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0

在教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以讀感悟,用各種方式來促讀。

一、創設情趣,激情導趣在教學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出示6面國旗,讓學生選擇出我們中國的國旗,然後回答:國旗的顏色,樣子。直觀的國旗圖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國旗來刺激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無形間拉近了學生與國旗的距離。再次喚起了學生對國旗的熱愛情感。然後又給他們滲透情感教育,知道國旗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無數人用鮮血換來的,然後匯入課文,“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發,化為學生自己的愛國旗之感,從而促使其主動的讀好這句句子,並能讀出自己擁有國旗自豪、激動的語氣。

二、創設多元的教學氛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自助於學生主動且饒有興趣的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最大極限地啟用學生思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一幅插圖、一段錄音、一個表演、一樣實物,都可以成為直觀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為教學時的“情境”。我在教學第二句時,播放3段升國旗的錄影,讓學生在邊看邊想中進入情境,增強個性體驗。然後結合課文,尊重學生的直觀感受,採用指導讀、評價讀、賽讀等形式,把國旗在藍天中“高高升起的”動態美讀出來。學習第三句的時候,根據每個孩子都有升國旗時立正、敬禮的經歷,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這句話。並能通過評價老師的'朗讀讀好這句話。

在分散的三句話學完了之後,懷著對國旗和祖國的尊敬和熱愛,國歌聲再次響起,全體同學背誦全文,激發情感。通過這篇課文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及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活潑而豐富多彩的課堂中、去調動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他們的創造力並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薰陶,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動靜交替、語言鼓勵、情景交融、親身體驗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學生在聽、賞、想、動、看的實踐中感受課文、理解課文。在教這課時,我作了充分的準備。因為面對的學生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我要想好每個環節,才能讓孩子在40分鐘裡有效的上好課。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1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充分利用語境圖進行說話訓練,孩子們一開始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後來我耐著性子引導,很多孩子說話完整了,漸漸地部分孩子能夠根據圖的意思說一段比較連貫的.話了。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應該這樣,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培養孩子的語言,發展孩子的語言,就是在教學拼音時也應該處處洋溢著語文的味道。

在教“rì chū”這個音節詞時,教材中配有插圖,圖上畫著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於是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斷斷續續描述出這幅圖後,我指著圖說出了兩個句子:“一輪紅日慢慢地爬上了東邊的山頭。”“紅紅的太陽悄悄地探出頭來。”這兩個句子看似難,但配上圖和教師的手勢和表情,它便變得可愛生動,容易掌握。再如教“rè??chá”這個音節詞時,我問:“小朋友,你想給誰送上一杯熱茶?”學生紛紛對他想送的人說一句話:“×××,請喝一杯熱茶。”學生輕鬆而又準確地掌握了“rè??chá”的讀音,並學會了一句初步的交際語言。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2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低年級開始就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體驗情感。本課有些詞句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要讓學生體會到小鴨缺乏自信,想要媽媽陪伴它去游泳,但又不知道媽媽是否願意,因此用商量的口吻問媽媽。鴨媽媽沒有帶小鴨去游泳,不是不愛它,也不是不關心它。要讓學生懂得,鴨媽媽瞭解周圍的環境,知道小溪的水不深,不會有危險。它要小鴨自己去游泳,是要小鴨不依賴父母,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第二段與第一段的結構相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讀、說說。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3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整堂課下來。

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

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夥伴。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連結。

從把文字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字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絡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古詩。

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著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

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裡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線著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為中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啟用學生對文字的通靈感悟,與文字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字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

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湧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4

《操場上》是一年級語文上冊中識字(一)的第4課。這篇課文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由一幅畫、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兒歌描繪了下課後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本課屬於按事物規律識字一類,反映的是學校生活,學生較感興趣。現對於我講授的第一課時作如下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及教學效果的反思

根據教材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認識9個生字,認識“足字旁”、“提手旁”2個偏旁,能正確地朗讀兒歌、初步感知兒歌。2、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及能力。3、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根據教材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時,我將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學習漢字結合起來,教材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看圖說、看圖貼,還設計了有趣的遊戲活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識記九個生字,也認識了足字旁和提手旁。但與我的教學設計相比,實際的教學過程缺少很多亮點,如我設計的遊戲識字環節就沒能實現。原因在於對教材挖掘得不夠深入,對教學過程的操作不熟練。此外,作為新教師,還是經驗少,掌控課堂的能力也遠遠不夠。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本課的內容,我設計了一段舞蹈律動匯入新課,即讓孩子們做健康操以貼近運動感知,從而引出在學校做體育活動要在《操場上》進行。由於學校的塑膠跑道剛剛投入使用,所以當我問起“你們想在操場上做哪些體育活動?”時,學生們顯得很興奮,都積極發言回答。,課堂氣氛較活躍,但在這裡似乎耽誤了一些時間。

接下來便是看圖識字了。在此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圖說、看圖貼以及多種形式反覆學習,內容上,有藉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讀,有讀生字、讀詞語和讀兒歌;形式上,有自由讀、指名讀、領讀、齊讀,有開火車讀、同桌合作讀,有男女生比賽讀、師生對讀等。我還採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讓學生認生字,不斷強化字音和字形,目的在於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情境中學,多種形式地學。但實際操作時,由於時間問題也沒能完全實現,只進行了多種形式反覆讀的練習以及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等活動。

(三)根據前輩指點進行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閆主任聽了課,並對我的教學進行了點評和指導,這讓我知道了自己需加強和注意的地方,同時也讓我學會了許多東西。首先,她肯定了我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的意識和做法,還向我介紹了更多形式的識字方法,令我今後很受用。但在我認為很不錯的匯入環節,卻遭到了質疑,聽了閆主任的講解之後我才恍然大悟,課前的律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律動應放在課中二十分鐘以後進行。此外,在引導學生看圖時,我沒有按順序、方位看圖,導致詞語的呈現顯得很凌亂,且耽誤了很多的時間。還有就是教學環節的承接不清晰、不連貫,這也是我一直掌握不好的地方。

一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5

一、課前預習,降低難度。

對於剛剛從拼音教學過度到識字教學的學生來說,這樣一篇詩歌對學生來說,朗讀起來比較難,所以我在上課前佈置了學生預習,讀通課文,認讀生字卡片。從課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還是不錯的。

二、課件輔助,形象直觀。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物件、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麼敏銳和牢固。”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因為本課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和物產豐富的景象,所以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了江南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讓學生自己發現江南什麼最多?橋多,河多,從而引出江南水鄉的概念,引出竹排,接著利用直觀的竹排圖片,讓學生理解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感覺很順利。而後在課文的第一、二句的學習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圖,讓學生感受到了樹木的密和禾苗的綠。為朗讀好課文打下了基礎,也為後面“魚米鄉”的理解作了鋪墊。

三、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在識字的過程中,第一環節是讓學生藉助拼音卡片認讀,第二環節是運用做的課件“兩棵色彩鮮豔的蘋果樹”,每個蘋果上是本課的生字,第一個課件是“摘蘋果遊戲”,第二個課件是“長蘋果遊戲”。讓學生在不同的識記方式中,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記的效果。

不足之處:

一、 課堂教學機智有待加強。

就像這節課上發生的:老師問:“課題告訴我們小竹排在哪裡遊?”學生回答的是:小竹排在水裡遊或小竹排在河裡遊。

雖然小孩子沒有聽清楚問題,可是他們回答的'卻是我預設中下面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跳到:那麼為什麼課文說小竹排在畫中游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而我一定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後再一步步的按照預案進行上課。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提高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積澱解決問題的底蘊。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不夠多樣化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一句簡單的“很好”說明不了問題,學生仍舊感覺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裡?其他學生沒有學習的方向。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中,感覺精神明顯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雖然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維持短短的幾十分鐘,但是我在教學中應該儘量增加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要繼續加強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寫景的詩歌確實是一個難點,上過後才發現真的遺憾多多。課前我就修改了四次教案,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我總覺得這篇詩歌的亮點很多,很想把每個精彩的地方都講到,但是識字又是一年級的重點,也不能丟,所以如何取捨,讓我苦惱了很久。總之,關於我講授的《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節課或許還存在其它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博取眾長,取長補短,把每一節課講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