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二、彙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3、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說說為什麼師父誇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裡?

(根據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裡?)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麼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2

中年段的語文學習要逐步引導學生加強對詞句的感悟,這篇課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以詞為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品詞。

1、以詞為線。本課的學習主要以魏王神態語氣的變化(疑惑——大吃一驚——奇怪)這三個詞為主線展開教學。先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依次提出這三個詞,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聯絡上下文讀懂課文,理解魏王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從而讓整個教學有條清晰的線索。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採用多種形式品詞。在教學伊始針對課題,讓學生說說“驚弓之鳥”一詞的本義;在學完課文後,再回到整體,理解“驚弓之鳥”的比喻義,學生還由此想開去,找到與其意思相近的“杯弓蛇影”,並聯系生活實際談了自己的例子。

在教學中,我也能尋找切入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這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點。我先讓學生自讀本段話,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對這幾句話有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再由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懂每句話,最後把這四句話的意思串起來概況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訓練結合起來,並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關係。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同時注意了學生朗讀指導。我想如果每篇課文教師都能找到一兩個恰當的訓練點,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進行詞句段的品讀,學生一定能有所獲。

我也發現了本課中存在的不足。(1)情景創設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走進文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課堂顯得有些沉悶,發言學生面不寬。(2)讀得還不夠落實。很多地方只是讓學生個別讀、齊讀了一下,有些語氣沒有讀出來,教師並沒有進一步引導。引以為戒。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3

《太陽》教學後記

古人云:“學貴有疑。”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雞蛋裡面挑骨頭”,讓學生在質疑中發展思維,在質疑中獲得新知。《太陽》一課的教學,我對此感觸頗深。

“清晨,同學們迎著火紅的朝陽去上學;傍晚,踏著夕陽的餘輝回家去。太陽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最熟悉不過的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太陽》這篇課文。”我引入了課題,“看了課題,你覺得課文會幫我們解答哪些問題?”頓時,提問不斷:“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發熱?”“太陽有多大?”“太陽有什麼作用?”圍繞著一個個問題展開教學,課堂氣氛相當地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了極大的發揮。

在學習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時,學生又有疑問了:“科學家怎麼知道太陽離我們這麼遠的呢?”“科學家到不了太陽上,那他怎麼知道太陽的溫度呢?”“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發熱呢?”“太陽這麼熱,一秒鐘大概能釋放多少能量呀?”“課文寫了太陽的遠、大、熱,太陽有多重呢?”當學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後,縈繞在他們腦海中的疑問更多:“聽說太陽浴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可為什麼人們愛撐傘遮陽呢?”“還有,為什麼有許多人塗防晒霜呢?”“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那麼好,它會不會熄滅呢?”我儘量讓學生設“疑”。當然,這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疑而讓學生質疑。實際上,質疑是為了解疑,而解疑是為了求知。我讓學生記錄下這些有價值的疑問,讓他們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資料,自己從中尋找答案。

學生們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團,努力從書籍、影視、網路等媒體上查詢資料。經過努力,學生找到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太陽的主要氣體是氫,核心中的氫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核聚變,從而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光和熱;太陽的直徑約1.4×106公里,約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每秒鐘向外輻射約28600億億兆瓦的能量,相當於爆炸910顆百萬噸級的氫彈;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它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最後,太陽會成為一顆白矮星。此外,像什麼“太陽風暴”、“太陽黑子”、日珥、耀斑、日食學生知道得實在是太多了!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也是探究太陽奧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自己蒐集有用資訊資源的能力,培養了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真可謂一舉多得。

最後,我根據學生找到的文字、圖片、動畫、視訊等資料,和學生一起製作了一個介紹太陽的課件。在製作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排版、校正、設計動畫、如何連結無形中學生又提高了使用計算機的技能,拓展了思維空間。

“學起于思,思緣於疑。”為了求知,讓學生去疑吧!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4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最後一篇主題課文。這個單元的“筆下生花”的要求是“寫一寫生活中有趣的現象”。三篇主體課文第一篇《大自然的語言》學生可通過仿寫的形式寫自己的發現。但三篇課文讓學生從發現的角度讓學生進行作文都有一定的難度,相反的《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圍繞法布林迷戀昆蟲這個中心詞,記敘了兩個小故事。全文總—分—總結構,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寫人記事的優秀範文

一、變序設計

在全文的教學中改變平常用的方法,兩次採用變序教學。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設計,立體解讀了文字,當學生通過兩件事更深地懂得了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後,再讀第一自然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碎的印象進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法布林對自然的濃重興趣,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從第二件事的學習再到第一件事。

二、讀寫結合

1、第一自然的學習,學生可以仿照課文用複句的形式,還是採用關聯詞“無論……都……”用排比句的形式寫自己的興趣愛好。課文最後一段,學生稍作變化即可用自己的作文中作為總結句。

2、課文中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記敘的兩件事,第一件事主要是側面描寫,第二件事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對比襯托。第二件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品位表達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寫法。因此在學習第一件事時,我們引導學生想象事件的具體情境。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有創意的表達。作為教師還應該告訴學生:“我們在記敘自己的興趣愛好時,還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是否寫出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

寫人文章中的一件事的描寫必然是寫好一個自然段,才能寫好一個段群,然後才談得上謀篇佈局。

3、課文圍繞“迷戀”二字來表達法布林的興趣愛好。學完全文可以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能集中說明自己有什麼正確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兩件事,學習運用作者的方法組織語言。

通過資料的交流,學生認識一個更加豐滿的法布林形象,聯接學生自身讓他們從文字中走出來,走向生活,生髮感情,受到感染,真正提升語文素養。

課標指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是一種最高境界。學生必須積累一定量的語言和生活表象,掌握一定的表達方法,才有可能不拘泥形式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非是無序的,凌亂的。

當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只有這樣的創造才能有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髮展服務。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5

今天上午,在我的三(1)班上了《太陽》這篇說明性的文章,按導學案的設計只是上了第一課時,可是感覺不是太好,原因主要是學生預習沒有到位,課堂學習流於形式。

表現之一,學生的導學案中預習檢測、獨學部分的內容沒有在課前完成,影響了上課的進度。

表現之二,課前特別強調了互學環節中的“小展示”,要求小組長認真組織,每個成員都要參與,不論是提問、解答、或者讀課文,一定要聯絡課文、導學案,把“小展示”落到實處。等互學完了之後,各小組都把成果或問題展示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了,可是教學目標中的.“學習說明文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中的“瞭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個內容,在全班的學習成果或者問題當中沒有任何體現。當我無奈何地問到這些時,同學們好象茫然不知所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說明方法”,我只好要求學生中午回家繼續查資料學習。

反思這節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由於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三究四學”的高效課堂模式,沒有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導學案的設計存在問題,具體到這節課,就是隻在“目標”和“重點”中提到了“說明方法”,在互學環節中卻沒有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忽略了這個問題。三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巡視時應該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並提醒學生討論學習,達到“亡羊補牢”的作用。總之,高效課堂對老師、學生都是新事物,特別是老師,課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導學案,課堂巧妙引導,課後分析反思。如此方可能儘快掌握“三究四學”高效課堂的精髓,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6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第一課時先講的生字詞。我想換一種新的方式講生字詞,調動他們的興趣。於是就設計了一個“生字詞大闖關”的遊戲,遊戲共有四關。第一關有兩個任務:任務一是“我會讀”,呈現帶拼音的'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任務二是同桌檢查更正課本上的注音。第二關也有兩個任務:掌握多音字“撒”,去掉拼音讀生字詞。從第二關通向第三關的時候有一個障礙要克服:“我會記”,要找出難記的字並交流識記的方法。第三關:“我會寫”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麼?第四關:生字詞作業,這是最有挑戰力的一關。字詞全對,書寫認真的闖關成功,有獎勵。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著讀生字詞。不常回答問題的幾個小孩舉手回答了幾次問題,我很高興。對於這一節課,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拖堂了。第二天批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的作業都很認真,很多平時寫字不是很好的,這次都有進步,好開心。選出闖關成功的同學給予表揚,特等獎的同學給予獎勵,在班級中傳閱他們的作業本。

第二節課講課文,存在一些問題。對於講課內容的把握不夠充分,進行課堂內容時要求要應更明確一些。對於課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方面有一些進步,可是我還是不能很好的跟著學生走。這就要求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對課堂內容更熟悉,內容設計更全面,更好的將課文延伸出來。這節課的板書書寫不是很及時,要注意了。實習要結束了,我知道離一個真正的老師還有很遠,所以以後要繼續好好裝備,努力加油吧!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7

《畫楊桃》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情啟發學生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也就是實事求是這個道理。

這篇課文裡的對話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所以我並沒有展開來讀,而是抓住課文裡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通過填空補充提示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剛開始學生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學態度變化後,就基本明確的.同學們由“嘲笑”到“慚愧”,抓住這一點,我馬上讓學生想象,該怎麼讀好這兩句,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我模仿課文,在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還帶上了表情動作,如:嘲笑時,不僅有哈哈大笑的,還有嘻嘻笑的;在慚愧時,有幾個同學甚至感覺到像自己做錯事情一樣,邊說邊把頭低下來。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字,給學生部分新增提示語。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文字展開對話,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象,最後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文字、感悟文字,這種源自學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資源是富有生命力的——處處呈現著精彩的感悟,煥發著靈性的光芒。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8

《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教學反思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學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

《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公路》是一篇精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通過聲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本課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故事嗎?學生肯定會興趣盎然。隨後我就播放錄影並說:“有一位明明也和大家一樣,對網路充滿了好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在網上時大開眼界時神奇經歷。

二、在讀書中理解,激發情感,在讀書中表達情感

這篇文章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我家的電腦可以上網啦”的喜悅之情。開始我先讓學生讀課文,而後理解課文內容,從這兩個方面的討論情況來看,學生讀書沒有感情是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密切相關的。例如第一自然段,作者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首先告訴大家他很高興。可是我班62位同學有61位理解為“寫的'是我家電腦可以上網了。”因而讀起來竟沒有一點高興的味兒。於是我引導學生重讀這兩句話,邊讀遍理解,學生終於體會出這段表達的是“我家電腦可以上網了,我感到特別高興。”在此基礎上同學的朗讀也有高興的味兒啦。

三、抓住學生的不同理解,引發學生的辯論

四、五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親身感受網路的神奇功能。在理解時一部分認為是寫網路功能的,一部分同學認為是寫體驗網路的神奇功能的。從同學們的回答情況來看大家都同意是在寫網路的神奇功能的,但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誰的更準確呢?在教學中我抓住這兩點引導學生各據一方進行辯論。在斌論中學生終於能夠準確地理解表達內容了。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9

教完本課,我感觸很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角色都發生了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提高。本節課,教師能努力 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了學生與作者共鳴的平臺,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還給學生學習主動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都感悟濃濃的.父子情。教學輔助圖片的 引入,幫助學生回憶父親和自己快樂相處的日子,為理解父愛的偉大、無私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聲情並茂的朗讀能把學生帶到作品的情景 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學習父親做冰燈這部分內容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父親的愛子深情,大部分學生能讀出濃濃親情感。並能 通過重點句子品味父親的良苦用心,體會出父親的愛子之情。

本節課取得了預期效果,但有些地方處理得還是過於倉促,想的不夠周全。在品味父親製作冰燈的動詞時,如“捂” “掖”等,因為學生對有些詞理解不到位,耽誤了學習時間,導致對父親語言的賞析有點倉促,在體味父子深情方面還有待錘鍊。

本課教學中,雖然注重了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絡,讓學生在朗讀、感悟和填空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但在學生思維、能力拓展方面還是侷限性過大,沒能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0

《月球之謎》教後反思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路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慧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資訊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著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階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1

我班孩子都比較喜歡看書,但是很多都喜歡看漫畫,針對這個情況,我一開始上課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把你們最喜歡的書帶來了嗎”,簡單詢問後說:“下面我們就帶著這本書走進小作者的小小書櫥,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讓學生意識到,我們不僅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也去和別人分享自己讀書的快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文言辭優美,有三處比喻句,其中有一處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縹緲的奇花異草”比喻了什麼?我認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先讓學生理解“縹緲”,查閱字典後,學生理解了意思,在請他們把這個詞語帶到句子中去理解,有的學生理解是“不實際的愛好”、有的是“抓不住的東西”……我都不確認他們的對錯,只是讓他們聯絡下文,理解和“在樹林中挖掘到無窮的寶藏”相關的意思,說明了讀書的樂趣,就行了。

我還抓住本文第三小節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愛讀書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內容:“我結識了多少朋友,白雪公主、睡美人、馬小跳……”,但是一些平時不太愛看書的同學就有些著急了,我讓其他學生多說,並把內容寫在黑板上,減輕不會寫的.學生的負擔,並鼓勵他們多看書,多積累。這個教學步驟的設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進行寫作訓練,激發學生熱愛讀書的情懷。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2

於永正曾說:“課前,教師先得與文字對話,即鑽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學生對話的資格,進了課堂才能引導學生和教材對話,才能和學生交流。我備課沒有什麼決竅,就是翻來覆去誦讀、默記。當讀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了文章的妙處,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就這篇課文來說吧,課前,我看了一些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知道了上這節課關鍵,然後我反覆研讀教材,瞭解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設計課型結構時,在腦海裡也強烈地進行了一番思想鬥爭。其實這篇文章是淺顯的,學生一讀,就能找到關鍵句,瞭解文章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什麼是創造力。曾經想過用一課時,結束教學,可又怕“蜻蜓點水”,學生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就有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切錯的蘋果》一課時,疏通好課文後,我把故事中的對話找了出來,用大螢幕出示。我先讓孩子們合作朗讀表演這一段對話,注意人物的動作。孩子們讀得興趣盎然,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趁勢進一步引導:“孩子們,課文在寫對話時,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來寫。我們能不能走進人物的內心,重新給它加一段提示語,試著來描繪一下人物的神態、語氣呢?”自己試著說一說,然後和同桌交流一下。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他們的答案精彩紛呈:

他昂著頭,挺著胸,神氣地說:“我要讓你看看裡面藏著什麼。”

他神祕地說:“我要讓你看看裡面藏著什麼。”

“我知道里面是什麼。”我不以為然地說。

“我知道里面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得意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自豪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眨了眨眼睛,賣弄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迫不及待地說。

“看哪,裡頭有顆五角星呢!”他興奮地叫了起來。。

“看哪,裡頭有顆五角星呢!”他一邊叫,一邊跳。

這裡,他們的朗讀自然是聲情並茂。另外從他們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已經沉醉在了學習的快樂中。

二、動手操作,練說解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我本課教學的最深刻體會。在教學重點段時,我把一個大蘋果拿到課堂上,在表演切蘋果時,我故弄玄虛,把蘋果豎著從頂部切到底部,找不到五角星,學生激動的糾正我:應該攔腰切下去。這一比較學生直截了當明白了蘋果中的“五角星”實際上是蘋果的.核被從中部橫切開得到的。

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觀察後再切。通過學生的親身實驗,他們明白了“攔腰切”的腰應該指的是什麼地方。教學中,我沒有包辦學生的認知過程,而是讓一名學生先切蘋果,觀察後交流:他是怎樣切蘋果的,你有什麼發現?在切一切、議一議中,難點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直接的體驗。同時結合操作,通過讀句,理解了當作者看到蘋果裡的五角星時的驚訝於震撼,更讓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

三、連結生活,真情體驗

這篇課文的最後自然段是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句與句之間跳躍性大,又須穿插必要的詞語解釋,學生不易弄懂。我精心設計,搭橋架梯,串聯讀講,讓學生較為順利地理解語句意思,全段意思也能一氣貫通,並能領會課文主旨。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連結”,感受到了創造離我們不遠,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一節課,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設計,都要藉助文字踏踏實實的滲透語言文字訓練,哪怕是一點,就一點訓練到位,切忌訓練點 “蜻蜓點水”式的到處飛,這樣只能使教學浮於表面。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3

《果園機器人》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文章,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你認為哪些語句很有意思。自讀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有的說”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很有趣,因為把機器人寫得就像人一樣會餓肚子,而不是寫它電量不足,這樣的寫法很有趣。

有的說機器人撿水果吃很有趣等,每個學生都在大膽地訴說著自己的發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這種擬人的.手法。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4

《南極風光》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不但語言精練、準確、規範,而且生動、形象,將自然美與語言美渾為一體,尤其是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為朗讀教學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縱觀整堂課,我在課堂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先前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結果卻不盡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 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了南極風光的美麗、奇異、神祕、迷人,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範讀引悟、自然領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鑑於課文內涵豐富,我重點抓住南極冰雪、動物、南極光三個方面,有重點的讓學生感悟,針對不同特點採用朗讀、觀察、合理想象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每一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媒體的使用,語言的訓練,必要的練筆,小組的合作,有序、有法、有度,達到良好效果。但我也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呈現異常興奮的狀態、學生的質疑能力較薄弱。我想:今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提問技巧的傳授與培養。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的正文很好講授,一是讓學生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減少”是為了“增多”,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是指導學生理順好作者的一個行文思路,不僅縱向上按照時間(季節的`轉換)來寫桃樹的變化,而且橫向上也反映了作者心理的一個變化過程。

課後,我讓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減少是為了增多的例子。有的同學能舉到超市裡薄利多銷行為,為此我感到很滿意。但有的同學舉了抽獎時,放入很少的錢,卻賺了幾千塊的例子。我聽了之後很惱火,對他們受到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特別是尚俗的曉幸心理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於盲從,感到困惑.及時對學生做了正確引導。後來還有的同學提到凱巴伯森林裡的捕殺狼增加了鹿的數量這點,我又花了一番口舌對他們進行強調,不能這樣說,因為這本來就是生態失衡的鮮活例子,是不能用於今天的討論。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充分收集事例,所以他們舉出的例子很混亂。這點我想在今後教學中該多注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