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模板錦集五篇

說課稿1.4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模板錦集五篇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1

科學活動《氣球鼓起來》選材於建構式課程中班上學期《快快慢慢》這一主題。在一次承擔向農村教師展示示範課的活動中,我選擇了這一內容,根據農村幼兒園實際,調整活動設計,並進行了三次試教。在此過程中,我關注孩子的興趣點,一步步追尋幼兒在此興趣點上所能實現的關鍵經驗,並逐步完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從興趣走向關鍵經驗的建構。下面具體反思如下:

一、對教材調整的思考

科學活動《氣球鼓起來》來源於建構式課程中班上學期《快快慢慢》這一主題。氣球是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他們經常會玩氣球,但是幼兒卻很少自己去吹氣球。讓孩子自己嘗試去吹氣球,並且探索吹氣球的方法,對幼兒來說會有興趣,並且是有意義的。我認為有這樣幾點教育價值:1、可以鍛鍊孩子的肺活量。2、探索學習吹氣球的方法。3、自然地感知氣體的流動性及吹氣力氣大小與氣球大小變化的直接關係。因此,將教材從給氣球充氣調整為吹氣。

二、對教學目標制定的思考

科學領域不僅僅是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科學的態度、探究的能力,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學習與同伴交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中班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的特點,他們能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操作、主動建構知識。根據以上對教材的調整、科學領域的要求及對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發展要求的分析,本次教學活動目標制定如下:

1、探索吹氣球的方法,體驗探索過程的快樂。(重點)

2、感知氣體的流動性,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三、對本活動教學準備的思考

本次活動教學準備分為兩塊,一塊是材料的準備。由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塑料吸管、氣球等材料,特別是大小吸管的準備為幼兒感知氣體流動和照顧個體差異創造了條件。幼兒直接參與材料收集的過程,既讓幼兒提前接觸材料,熟悉材料,產生"這些東西用來幹什麼"的好奇心,又讓幼兒鍛鍊了實際動手能力,收集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另一塊是技能經驗的準備:學習呼氣、吸氣的方法。原有經驗能促進幼兒順利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因此,需引導幼兒學習呼氣、吸氣的方法,為活動作好鋪墊。

四、對教學過程和教法、學法的思考

本活動整個過程集中採用操作法、嘗試法、遊戲法等教法、學法,整個活動以幼兒操作、感知為主線,教師幫助及時梳理有關經驗。

第一環節為師幼互動遊戲。主要目標指向激發吹氣球的興趣。

第二環節為嘗試使氣球鼓起來。主要目標指向探索吹氣球的方法。

第三環節遊戲《氣球飛起來》。主要目標指向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在活動中,幼兒能有興趣地投入到吹氣球、玩氣球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經過努力能夠吹大氣球(只有5個孩子需要老師的幫助),在遊戲過程中自然地感知氣體的流動性。最後的一個集體遊戲將活動推向高潮,每個孩子都露出了開心的笑臉。

本次活動一共上了三次,每一次從目標到過程以及準備都有調整與修改。我的體會有三點:1、目標的'定位一定要建立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2、材料的提供。孩子的操作有沒有困難自己要試一試。3、中班的孩子不能關注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因此,過程中每個環節要重點解決一個問題。

通過這次活動,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到幼兒的興趣點,並能夠判斷此興趣點所蘊涵和能夠實現的關鍵經驗是什麼。這需要教師不僅瞭解本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及觀察幼兒活動的能力,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要親身去實踐一下幼兒的探究活動,體驗幼兒可能碰到的困難與思考。在正確判斷能夠實現的關鍵經驗的基礎上,採用適宜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幫助幼兒從興趣走向關鍵經驗的建構。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糖果王國

說教材

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糖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裝、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豔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始如此。因此,選擇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的經驗,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產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慾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椐此,制定如下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徵,初步瞭解糖的作用。

2、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並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重難點: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徵。

準備:

1、活動室佈置成糖果王國,各種糖果散放於活動區、玩具櫃等處,在適合的地方懸掛一些糖果。

2、糖果國王頭飾一個。

說教法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直接受到其原有經驗的影響。幼兒對糖果有著豐富的感性經驗和濃厚的興趣,這為幼兒的探究和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為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體性提供了保證。活動組織採用擬人化的手法,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活動過程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地、較系統地感知糖果的特徵。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積極主動,感知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均得到了鍛鍊。

說教學程式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根據這個特點,我將活動設計成三個環節。

(一)在糖果王國裡找朋友。

1、進入糖果王國。

教師戴著糖果國王的頭飾,用擬人化的身份引出主題。匯入語: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糖果王國的國王,糖果王國裡有許多糖寶寶,你們想不想和他們做朋友呀?

2、找糖果朋友。

進入糖果王國後,請幼兒隨意尋找多種糖果做朋友。匯入語:孩子們,糖果王國到了,你們看,好多糖寶寶在歡迎你們,快去找個糖寶寶做朋友吧。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糖果,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

(二)感知糖果的特徵。

幼兒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在一日生活中經常表現出積極主動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強烈願望。該環節通過讓幼兒自由地對糖果進行探索,給予充分的自由,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1、幼兒自由的感知,探索糖果的特徵,並與同伴交流。

匯入語:你們都找到了糖寶寶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再和旁邊的小夥伴說一說自己的糖寶寶朋友是怎麼樣的?

①、提出探索的要求,幫助幼兒有目的地認識事物。

②、通過探索過程中同伴間的交流討論,幫助幼兒發展合作能力,增加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同時相互學習同伴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有益的經驗。

③、在幼兒自由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鼓勵幼兒輪流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引導幼兒有更多的思考和概括。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徵,並交流自己的發現。

①、看糖果,瞭解糖果的包裝。

教師再次以擬人的手段引導幼兒觀察糖果的包裝。匯入語:你的糖寶寶穿了件什麼樣的衣服?

②、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質地。

匯入語: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後告訴老師或其他小朋友糖寶寶是怎麼樣的?

③、剝糖果,瞭解糖果的外形、顏色。

匯入語:現在請你把糖寶寶的衣服脫掉,看看糖寶寶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④、聞糖果,感知糖果的氣味。

匯入語:老師聞到了好多糖寶寶的味道,請你們仔細地聞一聞你的糖寶寶是什麼味的?

⑤、嘗糖果,瞭解糖果的味道。

匯入語:請你嘗一嘗,你的糖寶寶味道怎麼樣?

根據糖果的特徵,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由內而外、由淺深入地對糖果作了全面細緻的觀察與認識,通過看、摸、剝、聞、嘗等多種感官循序漸進地感知糖果的特徵。

3、小結。

通過和幼兒一起回憶,總結糖果的特徵,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糖果,增強對糖果的興趣。

(三)簡單瞭解糖的作用。

1、提出問題:糖有什麼用?多吃糖好不好?

針對問題,引導幼兒大膽討論、思考糖的作用,及糖對身體的利與弊,初步瞭解糖的作用。

2、小結糖的作用,滲透吃過糖後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進行畫糖果、捏糖果的活動。

2、開展“糖果超市”的角色遊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百科:糖果是糖果糕點的一種,指以糖類為主要成份的一種小吃。若水果或堅果類食物裹上糖衣,則稱為甜食(如糖葫蘆)。在亞洲文化廣義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時亦會視為糖果的一種。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玩色的樂趣,產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顏色的變化,進行三種顏色的分類。

活動準備

透明飲料瓶若干個,顏色標記,塑料簍子三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探索瓶子的祕密。

1.導人:"小朋友,平時我們常常會喝飲料,飲料瓶有各種各樣的。今天我帶來的可是神奇的飲料瓶。(揭開遮布)這些瓶子怎麼神奇呢?這些瓶子呀都會變魔術!"

2.觀察瓶子:"大家快來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麼樣的?"(都是透明的,身體是細細長長的……裝著沒有顏色的水。)教師要做準確概括。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呢?

二、發現祕密,激發探索慾望。

過渡:"瓶子裡有祕密噢!下面一個人拿一個,我也拿一個。"(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擠,不要背對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樂響起來,讓我們和瓶子一起跳個舞吧。"

(2)"讓瓶子動起來,讓瓶子裡的水也跳動起來!"

2.找變化

(1)"看看你們的瓶子有沒有什麼變化啊?"(只有三位幼兒拿的瓶子裡的水變顏色了。注意讓孩子自己說出顏色。)

(2)"咦,你瓶子裡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他的也變了,變成了什麼顏色?我的怎麼沒有變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們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後趕快坐到椅子上。"

幼兒討論:想想會是什麼原因呢?"

三、玩變色遊戲,進行顏色分類。

過渡:"這兒還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開遮布),一個人拿一個,我們再來試一次吧。"

1.變顏色

"準備好。(音樂開始)動起來吧,讓瓶子裡的水也跳動起來!"

2.送瓶子

(1)(音樂停止)"你們發現了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這紅紅的像什麼?"

(2)"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我數一,二,三,紅色和紅色站在一起,藍色站在一起,黃黃站在一起。我要開始數啦,一,二,三。"(檢查)

(3)(神祕一點)"噓!我的瓶子在和我說話呢,他說瓶寶寶想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兒呢?找找看,在這兒呢,(出示空簍)上面還貼著標記。下面請你們看著瓶子裡水的顏色,按標記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節奏要慢一點,要讓孩子都能安靜下來才開始說,不要急。)

四、再變顏色,揭示祕密。

1.老師換瓶蓋變色。

過渡:"瓶寶寶都回家了,我們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剛才我瓶子裡的水變成了黃顏色,它說它還會變顏色!""這次能變出什麼顏色呢?我們仔細看看吧。"(邊說邊換瓶蓋,音樂起。如果有孩子說出我換瓶蓋了,"我是在換瓶蓋,老師為什麼要換瓶蓋呢,待會兒你就知道了。")

(2)"看,顏色真的又變了,變成了?綠色啦!"

(3)"你們也把瓶寶寶輕輕地請出來。看清楚你拿的瓶子,裡面的水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拿瓶子,隨音樂的節奏舞動。

(4)"瓶子裡的水變色了嗎?為什麼沒變色呢?"

2.小朋友換瓶蓋變色。過渡:"原來這裡面有一個小祕密呢!想知道的人趕快找一張椅子坐下來。"(幼兒回位置)幼兒猜測。(如幼兒猜測不到,教師啟發:細心的小朋友就會發現,剛才魔法師換了一個瓶蓋,瓶子裡水的顏色就又變了,那麼,祕密到底在哪兒呢?)

(1)"祕密真的在瓶蓋裡嗎?我們擰開瓶蓋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2)"對了,蓋子裡有顏色。看看你瓶子裡水的顏色和瓶蓋裡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啊?"

(3)"請你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和你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找一個和你顏色不一樣的,互相交換一下瓶蓋,換好後一定要用力把瓶蓋擰緊。"

(4)幼兒換瓶蓋(音樂響起來)。

(5)"原來是什麼顏色的?現在變成什麼顏色了?"兩三名幼兒說。

(6)結束語:"噢,不同的顏色碰到一起,就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小朋友們請帶上你的瓶寶寶,跟老師來吧!我們再去換個瓶蓋,試試看吧!"

說課材料

1.活動來源

"天空生氣的時候是黑色,大海溫柔的時候是藍色,冬天掉眼淚的時候是白色,我的心高興的時候是彩色。"當我讀到《整合教材》中的這首兒歌時,覺得好美——是顏色渲染了這個世界的微妙。顏色可以表達心情,顏色可以表達感受,顏色還可以表示季節,正是顏色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顏色時刻在我們眼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顏色作為主題。我也知道關於顏色的活動有很多。課題老,就要想辦法變花樣,換角度。我要給顏色找一個更有生命力的載體!那段時間班上在收集飲料瓶,有個孩子帶了一個裝著水的飲料瓶,瓶蓋上打了幾個洞,說是倒過來可以當水壺用。看著他擺弄瓶子,瓶裡的水晃來晃去的,也許上帝可憐我的冥思苦想吧,當時腦子裡就突然想到用透明的飲料瓶作引子,裝上沒有顏色的水,讓顏料躲在瓶蓋裡,設計成一個可以讓水變顏色的小魔術。於是,"神奇的.瓶子"就這樣產生了。

2.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科學始於好奇",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興趣又是學習的動力,是幼兒獲得經驗的先決條件。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從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人手,從而使幼兒愛科學,主動學習科學。巧妙的設計、有效的組織,就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學科學的興趣。我想通過今天這樣的方法玩顏色,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好奇心,他們能在輕鬆快樂、好奇興奮的狀態下,產生探索慾望,感受顏色的變化,自然也可以進行顏色的分類。用幼兒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廢舊飲料瓶,發生神奇的變化,讓幼兒體驗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科學就是我們每天做的事,使幼兒學會關注生活,真正理解科學的實際意義,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3.目標分析

現代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和諧相處。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情感、態度、認知等方面將活動目標確定為:體驗玩色的樂趣,產生探索慾望;感知顏色的變化,進行三種顏色的分類。

4.過程分析

圍繞以上目標,我將活動分為四個部分:

(1)觀察,探索瓶子的祕密;

(2)發現祕密,激發探索慾望;

(3)玩變色遊戲,進行顏色分類;

(4)再變顏色,揭示祕密。

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

在整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輕鬆快樂的活動環境,孩子是活動的主角,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正是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4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內容:

《綱要》中指出:為了更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有助於開拓幼兒的經驗與視野。送走秋天迎來冬天,樹葉變黃,一片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我們學校門前有許多風景樹:法國的梧桐樹、各種槐樹等,樹葉像一隻只蝴蝶似的飄落下來,戶外活動時常常看到幼兒們追逐飄舞的樹葉,並把揀到的葉子握在手中左看右看捨不得扔掉,有的幼兒把它當扇子、有的當雨傘,一名幼兒跑過來問我:“老師,樹上的葉子掉光了,冬天就看不到樹葉了”,“不對,不對,冬天的時候還能看到葉子,有的樹上的葉子是不會落的”,另一名幼兒說“那是什麼樹上的葉子呢?”“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樹上的'葉子?”,結合幼兒的談話內容及對問題的興趣,我開展了《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的談話活動,通過討論研究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的興趣。

2.活動的重點、難點根據教學的要求和幼兒已有的經驗,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瞭解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難點:瞭解幾種樹葉的名稱及不落葉的原因。

利用幼兒對談話活動的興趣讓幼兒自己去大自然中觀察、發現樹葉的變化,通過課件圖片的展示讓幼兒更多瞭解冬天樹葉的變化,從而使活動的重難點有效突破。

3.活動的目的:

根據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教學的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我制定了適合幼兒發展的三個目標:

(1) 讓幼兒瞭解樹有:常綠樹和落葉樹。

(2) 常見的常綠樹有幾種?

(3) 在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

二:準備活動(實物教材)1.知識的準備:請家長與幼兒一起蒐集有關常綠樹的資料。

2.資料的準備:

(1)讓幼兒到戶外觀察各種樹的葉子。

(2)讓幼兒想一下冬天有哪些葉子不會落並進行蒐集。

(3)多媒體課件《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

通過這些準備工作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經驗,使幼兒在探索問題時能積極大膽、主動使重難點更容易突破。

三:教學與學法:

1.教法:

在教學中運用了觀察記錄法、啟發提問法、引導思考法、課件演示法、蒐集資料法等方法的運用,克服了傳統的說教,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引導、思考、討論及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2.學法:

讓幼兒通過對比互相討論及課件演示的方法讓幼兒知道冬天能看到哪些葉子?總結幼兒談話內容。

四:教學過程:

1.通過戶外活動使幼兒對《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的談話活動產生興趣。

(1)小朋友,冬天到了樹葉有什麼變化?

(2)你們知道冬天到了哪些葉子不會落嗎?(讓幼兒集體談論)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對冬天能看到哪些葉子有初步的認識,從而進行進一步探索活動。

2.讓幼兒觀看課件:冬天的常綠樹(1)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冬天有哪些常綠樹?

(2)冬天到了,哪些樹上的葉子不會落呢?

通過課件的演示,使幼兒對已有的經驗得到認識和肯定,同時使幼兒對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有進一步認識。

3.通過討論提問總結冬天看到的樹葉。

(1) 請小朋友說一下你們知道冬天有哪些樹葉不會落?(鼓勵幼兒大但發表自己的意見)。

(2) 集體討論冬天看到樹葉有哪些?

總結談話內容:常見的有冬青、松樹、柏樹等。

(3)仔細觀察冬天的樹葉有什麼特點?(集體討論)總結:冬青樹葉較後,有蠟質,松柏樹葉小,針狀較厚,兩種型別的樹葉冬天都不會落。

4.讓幼兒繪畫自己見過的常綠樹,以此鞏固幼兒所學內容。

五:活動延伸:

互相欣賞繪畫作品並進行講述說明,使幼兒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5

一、設計意圖

曾看到國外一位教授對他的學生講過:“你們將來教美術,目的不應該是造就幾個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國民,讓他們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東西創造美;更使他們感受美。”我覺得,藝術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態存在於時空中,她能激發人們的情緒情感,與學前兒童的認識心理特徵和情緒特徵完全吻合。在《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情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據季節特徵及孩子們生活的經驗選擇設計了《雨天的蝸牛》。該活動是融渲染、剪、粘於一體的美術綜合活動,在塑造和製作過程中引導幼兒認識蝸牛,從而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幫助。並在此過程中使幼兒認識鞏固了空間方位,建立幾何形體的概念,發展小肌肉動作進一步培養了對手工製作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從幼兒發展水平及認識能力出發,我為本活動制訂了兩條目標:

1、學習用渲染、剪紙、貼上的方法來表現雨天的蝸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強動手能力。

由於在日常美術活動中較多地是進行一種技能或方法的學習,而在本活動中,巧妙地綜合了各種美工手段,所以將本活動的重點定於“學習用渲染、剪紙、貼上的方法來表現雨天的蝸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潛移默化與暗語引導的.教學方式,在教師講述、示範引導中使幼兒主動地感受、感覺各手段的運用,使之表現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幼兒的自主性。雖說日常活動中也時常滲透著剪,但這一材料的提供都畫有實線或虛線,而在本活動對幼兒的要求更上一層(空白色紙上剪出大、小圓及長方形)。對幼兒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戰,因此將“學習在正方形的紙上剪大小不同的圓”定為難點。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眼神、動作、手勢的提示使幼兒瞭解剪圓的方便方法,並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尋求更佳的方法,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流程

本活動主要分二個環節,第一環節以教師示範為主,第二環節在幼兒自主操作,探索創作中展開。

第一環節的展開與進行,在本活動中起著導向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運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明顯、誇張的動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導幼兒感受制作的整一過程,為目標及重難點達成起了奠基的作用。(這其實也是本活動進行的特點)

活動中沒有出現一句特指性的語言,都是在教師帶有提示的動作中進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從天上慢慢落了下來……”(既使幼兒感受語言的優美又使幼兒感受到雨是從上到下落下來的。)

第二環節(目標達成並檢驗目標的過程)是幼兒探索、創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站到了合作者、欣賞者的位置上,鼓勵引導幼兒自主去發現,主動去創造,並在此過程中建立形體概念(剪圓),鞏固空間方位(擺放蝸牛身體)並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從而達成重點與難點。

美術評價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綱要》中也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因此,在該環節為了促進幼兒創作慾望及幼手能力,評價時時出現,並運用幼兒熟悉喜愛的語言“找到了一隻蝸牛”,“雨下得太大了蝸牛會出來嗎?”(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畫面的溼度)一看到有進步的孩子馬上予以鼓勵、表揚,在評價中既使幼兒體驗成功感,又為能力弱的幼兒起到典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