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四篇

說課稿8.39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四篇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1

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 空氣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世間萬物的勃勃生機都是因為有空氣的的存在,,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說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說活動重點:

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為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說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通過老師的示範操作實驗,從中找到空氣,我班幼兒年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說教具和學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筆、透明盛水容器、蠟燭、打火機、碎紙屑、卡紙

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等,使幼兒感受空氣的存在

2、學法:幼兒在與老師互動中通過猜謎,實驗操作、觀察獲得認知能力的。

說活動過程:

(一)教師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猜謎語,引出課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猜猜它是誰?

謎語:

看不見、摸不著,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一時一刻離不了。(空氣)

出示皮球,讓幼兒說出皮球為什麼會鼓起來?誰住在皮球裡?(空氣)

(二)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1、尋找空氣:

小朋友們,我們現在一起來找一找,什麼地方有空氣?出示皮球,讓幼兒說出誰住在皮球裡?(空氣)

2、幼兒討論後回答,教師點評。

(三)實驗操作,探索活動。

1、身體裡的空氣

請幼兒伸出一隻手,嘴對著手用力吹氣,感知身體裡空氣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閉上嘴巴,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2、粉筆裡的空氣。

以小組的形式,幼兒分別把粉筆頭放入盛水容器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說出來。

(四)做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變魔術的遊戲(師示範)。 (五)倒不出來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紙。給玻璃杯倒滿水,蓋上卡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你能使杯子裡的水不倒出來嗎?成功的和失敗的一名代表來演示。通過對比,幼兒知道只有使杯內無氣泡(杯內無空氣),才能將杯子倒過來。幼兒再次進行試驗,直到獲得成功。 2.是誰在幫忙。為什麼杯子裡沒有空氣,水才不會倒出來?究竟是誰在幫忙?誰那麼有力量?引導幼兒交流:杯子裡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不讓水從杯子裡流出來。

3、將蠟燭點燃請一幼兒用玻璃杯罩住,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幼兒作答,把碎紙屑放在桌子上,幼兒分組:用手在周圍煽動,觀察紙屑的變化。讓幼兒感受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只是我們看不見它。 反思:本活動讓幼兒對實驗中發生的現象產生興趣,在實驗中讓幼兒反覆玩,使幼兒在操作;探索的基礎上獲得經驗,玻璃杯中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把水壓入杯中卡紙就被吸住,水不會倒出來。同時我在這課添加了用杯子去蓋點燃的蠟燭,一下蠟燭就滅了。空氣可以支援燃燒。這樣吸引幼兒的注意,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建立一個探索、嘗試與交流的平臺。,幼兒容易理解。在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幼兒通過猜謎語——尋找空氣——試驗操作的教學環節,讓抽象的自然想象變得具體化了,課堂氣氛很活躍,突出了活動的重難點,通過科學探索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簡單的科學實驗使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也是這次活動的亮點,讓幼兒理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空氣無處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氣。也培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2

一、設計意圖

前幾次活動中,我班幼兒接觸了一些人與人之間聯絡的方式,為了讓中班幼兒對聯絡方式和資訊傳遞有更多,更廣泛的瞭解,把幼兒的這種探究性拓展開來。引導幼兒對動物的們的聯絡方式產生好奇。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特點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是讓幼兒瞭解動物們的.有趣的聯絡方式,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已具有的語言能力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探索學習,讓幼兒瞭解,並感知不同動物之間都有自己的聯絡方式。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對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3.情感目標:體驗動物之間聯絡這一現象帶來的樂趣。並懂得愛護動物。

三、重難點

根據本次活動目標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初步瞭解幾種小動物的聯絡方式,難點定位於對動物聯絡方式的感知。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小蜜蜂,小狗,孔雀,狼等圖片,以及其與同伴交流視訊。

五、說教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主要採用多媒體展示法、探索討論法、遊戲激趣法等。

活動內容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是一節活動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我採用以下幾種學法:觀察法,操作演示法等。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中我將通過這幾個大環節來展開

(一)展示欣賞,引發興趣1.展示圖片和視訊,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之間做討論,說一說,圖片上的小動物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教師小結,蜜蜂飛,採蜜。小狗撒尿。孔雀在開屏,狼在嚎叫

(二)師幼互動,一起交流討論動物聯絡的特徵

1.觀看視訊,介紹動物們的種類,活動特性

2.請幼兒來說一說,小動物們是怎麼發出訊號的?怎麼做的,

3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嘗試幫助小動物交流。

教師小結,小動物和人一樣,有情況和事情的時候都要和小夥伴交流,

(三)依次播放視訊,瞭解小動物有趣的聯絡方式。

1.逐一播放視訊,瞭解活動中幾種小動物的聯絡方式

2. 請小朋友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交流方式

3. 教育幼兒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聯絡方式各有不同,但能準確的傳遞自己的資訊。

七、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將知道的這些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

八、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裡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裡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3

我上的這節課是科學活動《火箭升空》這是整合課程《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中的一個活動。

下面我先說一下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1、拓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對科學的探索能力。

2、嘗試瞭解火箭升空的動力。

3、初步瞭解反作用力。

首先,我說一下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在《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活動中,我們班的孩子對於火箭都非常好奇,感興趣,平時提到火箭孩子們也都很興奮,他們雖然知道火箭,喜歡火箭,但是火箭對於他們來說具體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他們還不是很瞭解。

這也正是《綱要》中所提出的:從生活或媒體以及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所以我就抓住了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來設計了《火箭升空》這節課。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初步瞭解反作用力,難點定位於尋找反作用力。

在活動的開始,我就利用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太空課件,來讓幼兒展開想像,最後讓幼兒看火箭升空,使幼兒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探索發現,以及多媒體課件的利用,使活動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這些內容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為了孩子更進一步的瞭解反作用,我又做了“小小”游泳和滑旱冰的課件,因為孩子的認知都比較直觀,所以我在課件上,又設計了向上向下的箭頭,這樣孩子們就能夠很清楚的看到力的方向了。

在前面的幾個環節裡,我們只是聽和看,對於反作用力只是一個思維上的理解,幼兒並沒有親自去實驗,去感覺反作用力的存在,對於孩子們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親身體驗,在獲得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讓幼兒親自去探索,去體驗,孩子是不會從真正意義上去理解的,所以我根據這一規律,也為了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安排了讓孩子去自由探索,在這一環節中,我為孩子們都提供了汽球、彈力球、彈簧、皮球、滑板車、裝水的大雪碧瓶、弓箭等等,讓孩子們在這些不同的物體中尋找反作用力。

在幼兒進行實驗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夠認真的去尋找反作用力,只有極個別孩子只對某一樣東西感興趣,所以就不太主動的去進行其他的探索實驗,根據這個情況,我對這樣的孩子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在實驗結束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在不同的物體中找到反作用力。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獲得的經驗是零碎的,所以在自由探索後,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述的方式,對幼兒獲得不同東西中存在的反作用力進行講評,讓幼兒的大腦裡有了一個反作用力的概念。

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孩子們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孩子們瞭解了反作用力,他們自然就會想到火箭升空的原理,所以,在活動的最後,我給他們準備了皮筋,火箭圖示,弓箭等等,讓幼兒開動腦筋利用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小火箭送上天空。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科學 篇4

設計意圖:吹泡泡是幼兒生活中經常玩的遊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玩的遊戲。但在遊戲中,我發現經常是家長從商店裡買來比較精緻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為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圓形),抑制了幼兒的科學探索,束縛了幼兒的思維發展,甚至在有的幼兒的頭腦中形成動力定性:泡泡器是圓圓的,只有圓圓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遊戲。

活動目標:

1、 觀察感知不同的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狀。

2、 會用記錄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想與實驗結果。

3、 體驗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泡器、肥皂水、記錄表、筆、各色皮線

活動過程:

一、 吹泡泡,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利用圓形泡泡器與幼兒玩吹泡泡遊戲。

二、 設定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思考。

(1)你見過其他的泡泡器嗎?

(2)出示不同形狀的泡泡器,認識後猜測:它們吹出的會是什麼形狀的泡泡呢?

三、 介紹表格並記錄,讓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

四、 幼兒操作實驗:

(1)它到底是什麼樣?用什麼方法知道-----試一試。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並提醒幼兒記錄結果。

五、 交流、討論

六、 再次出示形狀巧妙的泡泡器,引起幼兒自己嘗試製作泡泡器的興趣。

幼兒每人一根皮線,自由製作泡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