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說課稿1.87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範文合集6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背景陳述: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定是以音樂課程價值為依據的,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他們的高尚情操。

設計理念:

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很強,課堂設計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

教材分析:

《兩隻小象》是一首三拍子創作歌曲,歌曲以有規律的節奏配上親切的曲調,描繪出小象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玩耍的生動形象,告訴學生要團結友愛。此曲為歌表演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後,可自由創編動作,體會理解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認識各種動物,並說出其名稱。

(2)、學會唱《兩隻小象》,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

(3)、能分辨碰鈴、木魚、雙響和鈴鼓,並掌握其演奏方法。

2、能力目標:

(1)、能模仿動物(如叫聲、走路等)

(2)、能用優美的聲音和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

(2)、在歌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3)、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初步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情感目標:

(1)進一步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引發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3)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進一步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誠的情感和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1、襯詞的演唱要輕巧而有彈性。

2、在多聲部節奏練習中,聆聽、感受、表現其他聲部的節奏及其他聲部的和諧美。

活動預案:

1、模仿——激發興趣,趣中孕情。

2、演唱——感受音樂,歌中悟情。

3、演奏——深化體驗,動中滲情。

4、律動——創編表演,舞中抒情。

(一)模仿——激發興趣,趣中孕情。

①活動一:模仿動物——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

②活動二:聽賞感受——感受並模仿獅子、大象的音樂形象。

(二)演唱——感受音樂,歌中悟情。

①活動一:猜一猜——通過猜手看手,讓學生知道每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匯入歌曲教學。

②活動二:聽一聽——感受歌曲,從歌中知道小象的“手”,體會兩隻小象互相友愛,一同在河邊嬉戲玩耍的生動形象。

③活動三:介面唱——通過師生介面唱遊戲,學唱新歌,解決教學難點,唱準四句“喲羅羅”,並能跟著琴完整地唱歌。

(三)演奏——深化體驗,動中滲情。

①活動一:找找想想——通過藏樂器、找樂器遊戲,把觀察、思考、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著力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有所悟、有所發、有所得。

②活動二:敲敲打打——引導學生聆聽、感受、表現其他聲部的節奏及合奏時的和諧美,並能為歌曲伴奏。

(四)律動——創編表演,舞中抒情。

①活動一: 歌表演——師生共同即興表演《兩隻小象》,在律動中表現小象之間互相友愛,一同嬉戲玩耍的生動形象。

②活動二: 改歌詞——在律動中引導學生將“兩隻小象”改為“許多小象”,隱喻同學間要團結友愛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③活動二: 找朋友——師生在《找朋友》的歌聲中,一起律動,結束本課。

總結:本課設計預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通過看、聽、找、敲、唱、舞等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會學、樂學、敢學,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雞蛋是幼兒比較熟悉的食物之一,他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會吃一個水煮雞蛋,以補充身體的營養。幼兒都知道吃雞蛋可以補充我們身體的能量,會使我們的身體長的更加結實,更加棒。然而由於我們班的幼兒思維較活躍、求知慾強,平時對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凡事愛問:“為什麼?”,對周圍事物喜歡探根究底,更樂意親手去嘗試一下。他們對雞蛋充滿了極大的興趣,為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探索遊戲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探索出使蛋站立的多種方法。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讓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探索出讓雞蛋站立的多種方法。

2、發展幼兒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和難點定位於:探索雞蛋站立的多種方法,讓幼兒通過多次操作、比較、探索、發現,使活動得到深化。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熟雞蛋50個、蠟筆、剪刀、塗色紙、瓶蓋、玻璃瓶、積木、沙包、舊手帕、碎布、小玩具、泥工……

2、經驗準備:讓家長和幼兒在家搞一次小實驗,看看怎樣能將雞蛋站起來。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蛋寶寶可不可以站起來。第二次操作主要是探究如果不敲破蛋寶寶,藉助其他輔助材料蛋寶寶可不可以站起來,有哪些方法等等。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裝飾蛋寶寶,使蛋寶寶變成一位小小解放軍,使活動更加完整。

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了可愛的蛋寶寶形象,結合深受幼兒喜愛的解放軍形象,引發幼兒融入到幫助蛋寶寶站起來,學會像解放軍一樣能夠立正,並幫助裝飾蛋寶寶,使蛋寶寶真正的像一個小小解放軍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探索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發展的統一。

說學法:

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引導幼兒多操作,多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嘗試著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讓蛋寶寶成功的`站起來,他們不斷的選擇材料,重新嘗試,伴隨著一次次的嘗試,幼兒的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方法。通過介紹性的小結,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大家的知識面。

教學程式: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韻律活動激發興趣——第一次自由探索——第二次自由探索——裝飾蛋寶寶並展示——以韻律活動結束活動

1、韻律活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和幼兒一起做“這是小兵”的韻律活動,以蛋寶寶也想像解放軍一樣能夠站起來為情節發展主線,引出下一個環節。

2、第一次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個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雞蛋,供幼兒嘗試。

這一環節中,孩子並沒有真正的瞭解蛋寶寶究竟可不可以站起來,為此,教師進行小結,使幼兒懂得把蛋寶寶敲破才可以使雞蛋站起來。這一環節落實了第三目標。

3、第二次自由探索

在第一次操作探索的基礎上,我們進行第二次操作探索,在這次探索過程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輔助材料。讓孩子自己選擇所需要的輔助材料,在操作過程中探索、嘗試,尋找各種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作為老師的我,則是起到引導、鼓勵、支援、合作的作用。引導,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會發現問題,會提出問題;鼓勵,鼓勵孩子能夠用已有的經驗或新的思維來嘗試、操作;支援,老師支援孩子們的探索活動,相信他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去做;合作,老師能將自己與孩子們看作是合作伙伴,願意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幼兒經過多次選擇、嘗試,探索出了更多的方法。

在整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有一環節是不容忽視的,即實驗結束後的討論交流。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提出:完整的探究過程應該包括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完成調查研究、回答該問題和向他人介紹成果。討論交流是我們經常進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在這個環節中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實驗的過程、說明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反駁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新的疑惑。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將大家零碎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大家的知識面。這一環節落實了第一目標。

4、裝飾蛋寶寶並展示

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練習了塗色、剪紙、貼上,充分的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鍛鍊了手臂小肌肉群的發展。充分的落實了第二目標。

5、韻律活動結束活動

活動結束,為了滿足蛋寶寶的心願,我們讓蛋寶寶也排好隊,和我們一起表演“這是小兵”。為此活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活動反思:

本節課,其實總的來說,我覺得幼兒對雞蛋究竟能不能站起來還是蠻感興趣的,但是也許由於在課前做準備工作時,我讓家長回家已和幼兒一起進行了一次小實驗,所以幼兒基本都已經掌握了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就可以讓雞蛋站立起來,他們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很快的就都讓雞蛋站起來了,感覺沒有那種探索的過程,還有就是我在幼兒探索時沒有提要求,所以,導致後來幼兒的雞蛋都已摔破。而且還有個別幼兒表現的太過於興奮,導至幼兒常規有點混亂。但是幼兒在塗色和剪紙裝飾蛋寶寶的這一環節還是可以的,幼兒比較細心、認真。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幼兒園認識水果教案可以通過孩子的生活經驗展開,孩子們對於吃的東西總是會有百分百的興趣,更何況是色彩鮮豔的水果呢,教師可以通過教會孩子認識水果從而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孩子,這一年齡段已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秋天在孩子們眼中是五彩繽紛的、盛滿豐收喜悅的。最近發現我班的小朋友對水果產生了特別濃厚的興趣,小朋友經常議論說:“蘋果吃了很有營養的。”“我爸爸給我買香蕉吃。”…… 孩子們還通過水果形象地認識了相對應的顏色。

《綱要》也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營養方面的教育。所以我選擇了這節認識水果課,讓小朋友通過說一說、找一找、想一想、嘗一嘗、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幼兒愛吃水果的良好習慣。另外運用情景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知道各種水果的作用,激發幼兒對各種水果的喜愛,體驗遊戲中快樂的情緒。

活動目標

1、願意吃各種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2、初步瞭解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嘗試自己剝香蕉和桔子.

3、體驗品嚐水果的快樂。

幼兒園認識水果教案: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孩子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見到或吃過的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特點。

難點:

教會孩子表述清楚。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從家中帶來水果:蘋果、香蕉、桔子、梨子。

2、蘋果、香蕉、桔子、梨子的圖片若干及標記圖。

3、教師事先準備畫有蘋果、香蕉、桔子、梨子五官的水果娃娃圖。

4、活動前做好水果拼盤。

活動過程

一、遊戲"水果找家"匯入,激發興趣。

1、T請S從裝有水果的托盤裡拿出自己準備的水果:你們手裡都有什麼水果寶貝呢?(S自由回答)

T:誰知道這些水果寶寶是什麼味道呢?逐一出示水果:蘋果是什麼味道?梨子是什麼味道?香蕉、桔子呢?

2、T出示水果標記圖,請幼兒將水果歸類:香甜的蘋果要找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酸甜的桔子要回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軟軟的香蕉要回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甜甜的梨子要回家了,請小朋友送它回家!

二、初步瞭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

1、T拿出畫有五官的.水果娃娃,模擬水果的口吻詢問:小朋友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你們為什麼喜歡我?

(1)T說出香蕉的作用:小朋友們喜歡我,我就能幫助你們排大便。

(2)T說出桔子、蘋果的作用:小朋友們喜歡我,我就能幫助你們預防感冒。

(3)T說出梨子的作用:小朋友們喜歡我,我就能讓你們不咳嗽。

2、T:下面水果娃娃要考考小朋友,你們誰能說出它的好處,說過娃娃就和小朋友握握手。(如有幼兒說:吃了香蕉能幫助排便,"香蕉娃娃"就和它握握手,幼兒說:吃蘋果能預防感冒,"蘋果娃娃"就和他握握手等等。)

三、品嚐美味的水果。

1、T:寶寶,你們會自己剝水果嗎?(T讓幼兒嘗試剝,然後老師示範)你們剛才很能幹,不但說出了水果的好處.而且還會自己剝香蕉、桔子呢!水果們要好好慰問你們,請你們一邊嚐嚐它們的味道,一邊想想它們的好處。不過,在品嚐之前,我們一定要先幹嘛呢?(把小手洗乾淨,別讓細菌進入小肚子裡去)

2、T將事先製作好的水果拼盤盛在幼兒的小碗裡,請幼兒品嚐。T:每種水果都有營養,我們一定要和所有水果寶寶做朋友,要是隻喜歡一種水果,其他水果就會不高興了。鼓勵幼兒不挑食。

四、遊戲"水果寶寶蹲蹲蹲"

1、T:請小朋友們到簍子裡選一樣最喜愛的水果寶寶貼在身上,一起玩"水果寶寶蹲蹲蹲"的遊戲,並說出它的好處.

2、T請小朋友帶著水果寶寶一起到教室外面去遊戲吧!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激趣引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放磁帶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幼兒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兒舞〈〈摘星星〉〉的伴奏音樂,採用以舊引新,創設“懸念”,引入新課,在讓學生回憶所學幼兒舞內容時,教師提問:假如你現在站在舞蹈課室講臺上,面對小朋友要把老師教過的律動教給小朋友,那你該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於接受呢?從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導學生探新時,為了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依據大綱關於“幼兒舞蹈有哪幾種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平時學過的律動、歌表演、表演舞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摸索出哪種方法最適於律動,哪種最適合歌表演等。這部分教學我按照三個步驟設計:1、講解、演示2、引導議論3、概括運用。

1.講解、演示

在教學中,先講解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範法;(2)練習法;(3)分解組合法;(4)觀察模仿法;(5)遊戲法;(6)語言提示、講解、口令的方法;(7)個別教學法。讓學生用最快的辦法瞭解掌握這些教學方法的作用。在講解的同時,並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學時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動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導議論

比如我現在要教一段集體舞,那麼必須先要熟悉集體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節奏,然後根據集體舞的`形式,進行必要的基本動作、角色動作教練,最後再組合完整,反覆練習。而在教基本動作時,同學們應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呢?角色動作又是用哪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議論。

3.概括運用

通過學生自己所學過的幼兒舞內容,結合所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滲透的,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幼兒實際接受水平出發,從而概括出:例如在進行律動教學時,要熟悉瞭解律動音樂的形象和節奏,要抓住動作的形象和節奏進行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講明律動動作的形象特點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然後讓小朋友觀察模仿進行練習。再如在歌表演教學時,首先必須唱好歌,然後教練基本動作,講解歌曲形象與動作形象情緒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練習,最後完整練習。

為了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律動《伸伸手、彎彎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帶聽一遍,並請幾位同學把這三小節舞用所學方法進行分析,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

三、鞏固練習

幼兒舞教學的全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介紹舞蹈、教練舞蹈和複習鞏固舞蹈。在鞏固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的教學組織,根據幼兒園舞蹈教學大綱,設計瞭如下練習題:

1.基本題:鞏固練習好幼兒舞所有內容。

2.變化題:比如進行表演舞《蝸牛和黃鸝鳥》教學時,應該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操作題:讓學生用示範法試講律動《坐飛機》的教學方法。

4.發展題:放一小節兒歌,讓學生即興創編簡易動作,並進行教學演示。

5.思考題:在運用觀察模仿法時,被觀察者的動作應準確、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那麼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鏡面示範?也就是在教舞蹈時,教師該背向小朋友,還是面向小朋友?

在學生練習中,教師邊根據資訊反饋,邊引導解決存在問題,通過多項練習,既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活躍思維,又培養了能力,練習後,教師結合舞蹈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性,滲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四、課堂總結

為突出幼兒舞蹈教學的教學方法及運用,按照運用規律,師生共同進行課堂總結幼兒舞教學方法運用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1.弄清授課內容是基本動作或律動等。

2.運用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密切結合小朋友的實際接受水平。

最後,佈置幼兒舞《春天在哪裡》用哪些教法,下一節課分組練習。

這節課通過採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訓練的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幼兒舞蹈教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所學教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設計思路:託班上學期的(2歲半)幼兒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期,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區別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著很大的興趣,並對五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個跟老師念兒歌並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的遊戲活動。這個遊戲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體驗活動的快樂。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教師的教學起著引導的作用。以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訓練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雙手能很靈活的做各種動作。

培養幼兒喜歡遊戲,積極的運用想象力,去創編手指動作。

3.活動準備:

a、空間準備:一個寬敞、明亮、乾淨的教室裡。

b、幼兒經驗的準備:對手部的各個手指的名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4.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訓練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協調能力。

難點:雙手能靈活的做各種手指的動作。

二、說教法學法

整個遊戲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科學、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發展手部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示範法:此遊戲活動的示範為教師完整的示範一次,然後再和幼兒一起作。

遊戲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遊戲法。“有趣的小手”遊戲,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遊戲中進行,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滿幻想的、充滿創造的遊戲中去掌握知識、感知快樂的'情緒,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三、遊戲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首先叫幼兒伸出小手,並提問“你們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的每個手指叫什麼名字嗎?那小手可以做遊戲嗎?”一開始以遊戲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面要展開的遊戲做準備。

2.老師先做一次完整的示範。

3.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坐好,把兩隻手放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面向幼兒。教師問:誰的小手最乾淨?幼兒同樣把兩隻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一邊念著兒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問:誰的小手最乾淨?幼兒同樣把兩隻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說:我的小手最乾淨。然後,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十個巧寶寶,(幼兒兩隻小手伸出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向前,然後轉向後。)

團結又友好;(兩手相握。)

生活在一起,(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依次相對。)

誰都離不了。(兩手交叉相握。)

白天做事情,(兩手五指伸開,手心相對。)

晚上休息好。(雙手交叉放在肩上。)

大拇指睡了,(雙手手心向外,大拇指彎曲。)

食指睡了,(食指彎曲。)

中指睡了,(中指彎曲。)

無名指睡了,(無名指彎曲。)

你睡了,我也睡了。(小指彎曲,兩拳相對。)大家都睡了。(兩拳互相有節奏地對擊二次。接著,幼兒兩拳相對,放在臉的一側,幼兒閉上雙眼作睡覺狀。)

叮鈴鈴,叮鈴鈴,天亮了,起床了。(幼兒睜開眼睛,兩拳相對的放在胸前。)

小指醒了,(小指伸開。)

無名指醒了,(無名指伸開。)

中指醒了,(中指伸開。)

食指醒了,(食指伸開。)

你醒了,我也醒了,大家都醒了。(拇指伸開。伸伸手,做剛睡醒的樣子)

十個好兄弟,(兩手心相對。)

團結一條心。(有節奏的拍手三下。)

4.結束。讓幼兒自己再做一次,然後叫幼兒回家記得做給家人看,並和家人一起做此遊戲。

在此遊戲活動中,我始終要體現的是,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與引導者,是環境的創設者,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條件。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幼兒平時可能覺得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本次活動以“母愛”為支點,在 母親節前夕,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讓孩子們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媽媽的愛,同時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親身體驗那種愛,通過體驗,讓幼兒知道生活常見的愛有很多的表達方式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幫助。

二、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活動重點

小朋友覺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有的時候根本沒有感受到這是大人對自己的關愛,並且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不知道怎麼去愛,更不知道愛是什麼,所以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四、教學難點

創設情景讓幼兒去體驗,通過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充分表現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對周圍身邊的愛,從中讓幼兒瞭解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地球,就是個大家庭。知道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就像《綱要》中所提倡的一樣: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通過環境的影響感染幼兒。

五、教學方法

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採取:演示法、引導法、鼓勵法、觀察法、提問法,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獲得直觀的體驗,是孩子從中感受到什麼是愛,理解愛的不同的表達方式,通過音樂遊戲法、情景教學法、教師參與法,讓幼兒知道如何去感受愛,又如何去愛別人,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由表現,就像《綱要 》所提倡的: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讓幼兒積極投入遊戲角色之中,教師賞識激勵,教師參與遊戲更能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讓活動進入高潮,教師參與到遊戲中,讓老師也真正成為“教育過程中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充分調動幼兒遊戲的積極性。

六、學習方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體驗法、觀察法、討論、談話、表現法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

七、組織形式

以個別、集體、遊戲、表演等形式進行活動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動物愛心課件四個,汶川地震錄影,環境創設“大家庭”,愛心卡,字卡,錄音磁帶。

九、活動過程:

(一)出示“愛心卡”,引出主題。

1、出示有音樂的“愛心卡”課件,引發幼兒興趣,讓幼兒通過動畫情景、音樂、視聽及觀察來引發幼兒多活動的興趣,通過觀察讓幼兒從中發現“愛心卡”上面還有一個“愛”字,順著孩子們的“發現”然後自然匯入我們的活動主題----愛(LOVE)

2、通過討論、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什麼是“愛”這樣給孩子一個自由講述的空間。讓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認為的愛可以隨意表達出來。

(二)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裡也有一些愛的故事,請你們來看看,裡面都有哪些愛?他們的愛是怎樣的愛?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多媒體課件,看看片子中看到了什麼樣的愛心故事

1、播放課件《兔媽媽和小兔》的愛心故事。讓幼兒理解感受愛是“親親熱熱”的。

A、兔媽媽和小兔在幹什麼?它們為什麼抱在一起?這個提問給了幼兒大膽想象,充分講述的自由。

B、誰知道“親親熱熱”表示什麼意思?還有什麼動作可以表示親親熱熱呢?然後通過引導、鼓勵的方法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交流方式來感受愛是“親親熱熱”的,不但增進了與同伴的友誼,而且幫助幼兒理解了愛的表達方式。像兔媽媽用“抱抱”來表達對小兔的愛;覺得愛就是親親熱熱

2、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播放課件《熊媽媽和小熊》的愛心故事。

A、提問:“哎呀,小熊怎麼了?胸媽媽怎麼背對著小熊,不去救它呀?”(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游泳的”這一知識。在缺乏這種經驗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是小熊掉到河裡了。)

B、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其實小熊是被它的媽媽故意推下水的。

C: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D、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E、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總結:其實熊媽媽非常愛小熊,因為小熊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它把小熊推下水是為了幫助小熊早一點學會游泳。

這一環節通過引導提問,幼兒觀察、談論、自由表現的心事讓幼兒瞭解到熊媽媽的這種愛其實是在鍛鍊小熊,熊媽媽是愛熊寶寶的. 熊媽媽的愛就是為了讓熊寶寶快快長大。

3、幫助幼兒理解愛是一起分享的`

播放課件《蜜蜂媽媽和小蜜蜂》的愛心故事。

提問:

A、蜜蜂媽媽是怎樣愛她的孩子的呢?

B、小蜜蜂們品嚐著香香甜甜的花蜜,高興地說:“愛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C、你有了好東西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嗎?

幼兒討論、互相交流分享的經驗。

通過觀察法、談話討論法幫助幼兒理解”一起分享”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說一說,為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愛心的平臺,從中明白愛是一起分享的。

(三)讓幼兒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1、播放課件《螞蟻媽媽和小螞蟻》的愛心故事。

A、螞蟻媽媽愛它的孩子嗎?它有時怎樣表達對孩子的愛的呢?通過提問、談話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螞蟻媽媽在小螞蟻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小螞蟻幫助。從而感受到愛就是給予他人幫助。

B、除了媽媽給了小螞蟻幫助,還有誰也幫助了小螞蟻?(小樹葉、小樹枝)

2、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心裡覺得怎麼樣?(再一次為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體驗相互幫助帶來的快樂。)

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媽媽、大家對你的愛,你覺得很幸福,你愛大家嗎?你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大家的愛?你給了別人你的愛,你覺得幸福嗎?(讓幼兒在討論中體會到、領悟到原來得到別人的愛和愛別人都是快樂的、幸福的。)

3、能播放錄影《汶川地震》,讓幼兒觀看,從中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瞭解災區人民災區小朋友的不幸,激發幼兒為災區小孩獻份愛心。

討論:看到災區的小朋友沒吃沒穿沒爸爸媽媽後,你有什麼感覺,你為災區的小朋友做了什麼,幫助了他們你感覺怎樣。(再次為幼兒提供愛心展示平臺的機會,更深的讓幼兒惹事到如何去幫助別人,用什麼樣的方式群英關愛他人,是幼兒更深的領悟到愛別人也是一件非常幸福快樂的事。

(四)延伸活動:

老師為大家都準備了一張愛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愛或者你對別人的愛畫在上面,並和小朋友來交流交流,然後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最後運用繪畫的形式,是想讓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對得到別人的愛和你對別人的愛有一個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