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優秀說課稿(實用15篇)

說課稿1.5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秀說課稿(實用15篇)

優秀說課稿1

首先必須明確什麼叫說課,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後)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

優秀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莫懷戚的《散步》。

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法指導、大致的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彙報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注重人生體驗。《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於一體,字裡行間揚溢著濃濃而真摯的親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道德頌歌。雖然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風箏》《羚羊木雕》一樣都以家庭生活為主,都有矛盾衝突,但前者給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則主要從家庭倫理準則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並且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我認為本文是讓學生走進文字,對話文字,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增強親情觀念,提高人文素養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基本是都是90後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獨尊”,家庭親情觀念淡薄,缺乏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因此,本文教學時,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並不難,但要引導學生髮掘文字主旨、感悟親情及由此引發對於家庭倫理準則的思考會有一定的難度。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為: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基本內容。

2、以文字為範例,指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方法。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一事一理,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寫法;

4、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傳統美德。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重點為:目標2、4

教學難點為:目標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為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文字為範例,組織學生自主品味語言,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相關方法。

2、以小組形式,通過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文章。

4、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初讀敘事類文章,整體感知內容的方法(初讀“三問”:誰?在哪裡?什麼事?)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精讀文字、品味語言。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文章的美點(從內容到形式)

四、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個鋪墊。

1、猜字遊戲匯入

謎面:上有老下有小—學生猜---教師解字:老小不分開為孝,老在上子在下,兒子擔任著揹負老人的責任這樣才為孝。

當堂調查:你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學舉手(舉手的很少),如此看來大多數是老小分開的,孝出了問題。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從今天學習的課文《散步》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歌曲作情感鋪墊,猜字遊戲可以很快地激發七年級孩子的興趣,丟擲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關,為突破教學難點設伏。)

2、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輕聲地朗讀課文。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字中去。)

(3)、檢查閱讀效果:

從記敘的要素、順序入手理清內容和文脈。並在概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產生分歧原因和解決分歧的辦法。

(學習起步階段要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強化“要素”意識,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我設計的主問題是:

①、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在散步的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老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後,再總結全班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明確。一家人的權力無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關係。一切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②、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特質(這一設計的目的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煉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兒子:聰明乖巧,非常懂事。(著重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兒子與現實中的“兒子”(自己)進行對比,突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關於教學難點,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

鋪墊:再問匯入部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決“孝”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後一句具有象徵意義的話---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家庭是這樣,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邊歸納邊板書要點)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初步體會文中“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作手法。)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4、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主要引導學生品味:

(1)寫景的句子,發現他們的意境美。

(2)對稱的句式(體會它們的對稱美,情趣美。)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精彩片段。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過朗讀加深印象,培養語感)

5、結束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對長輩、父母我們要心懷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麼感受,或最想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說些什麼?用一段文字把它寫下來,課後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後是作業佈置:

6、佈置作業:以家庭生活為素材,以親情為主題,運用“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剛開始學習“以下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特作出分層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這也符合個性化的要求,具體是:最低要求:仿寫文中的某個片段//一般要求:獨立構思,能表現出親情//較高要求:能提煉出一個簡單的道理。

7、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

附:板書:

百 善 孝 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懷戚)

||

整個世界(責任 使命)

優秀說課稿3

一、說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對漁人、鸕鶿、湖面的描寫來反映漁民生活和漁民村優美的水鄉景色。讓學生通過誦讀抓住重點詞語(如“一抹”)來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從而感受到水鄉的優美和漁人捕魚的樂趣。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的樂趣,體會漁人和鸕鶿之間的默契。

2、能抓住“一抹”、“恢復”等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3、能用“恢復”、“像……似的……”造句。

三、說教學重點:

能抓住“一抹”這個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四、說教學難點:

體會漁人和鸕鶿默契。

五、說教學準備:

輕音樂的磁帶。配套幻燈片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放鬆心情,談話引入,學習“恢復”一詞)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鸕鶿(出示幻燈片),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2、藉助重點詞語(配樂)齊背第一自然段。

3、你學了這一段後你對這個景色有什麼感受?

4、提問:我們知道鸕鶿在等待命令,那它到底在等待一個什麼命令呢?

(已知引向新知,既是舊知的複習,又是新知的點撥和啟迪。)

二、深入閱讀,品析詞句

(一)閱讀第二段(第2-4自然段),根據“一抹”自由體會

A、理解“一抹”的意思

(1)、請學生根據剛才的問題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個詞語來。(一抹)

(2)、“一抹”是什麼意思?在課文中指什麼?

(3)、學生模仿抹的動作,思考:

你覺得漁人的動作怎樣?(快、輕、熟練)

B、體會為什麼用“一抹”

(1)、竹篙用“抹”外,還可以用什麼動詞?(揮、掃、敲、拍等)

(2)、提問:課文為什麼用“抹”,而不用其他詞語,你覺得一抹好在哪裡?(小組合作研究一下)

(3)、反饋板書。(可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正確的給予板書。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敢於大膽理解和表達。)

(4)、大家都理解的都不錯。誰能把這一抹中蘊含的情和意讀出來?(個別讀——齊讀)

C、研究“一抹”後的變化

(1)、提問:漁人這輕輕一抹到底能抹出什麼,什麼發生了變化?你在課文的哪些句子中發現的?(小組合作研究)

(2)、反饋板書。(可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自由的暢談,理由正確的'給予板書。)

(3)、合上書本,請同學們研究想象:漁人這一抹還能抹出什麼?

(4)、學生再次反饋,教師板書。

(5)、請大家自由讀2-4自然段,讀出漁人捕魚時的忙碌和喜悅。(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閱讀第三段(第5-7自然段),體會忙碌後的平靜

1、鸕鶿經過一陣忙碌之後,得到了什麼?

2、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圈出描寫漁人和鸕鶿動作的詞語。學生從中選些個詞語說說可以看出什麼?

3、捕完魚,鸕鶿飽餐一頓後,漁人划著小船回去後湖面又——(學生答)漸漸恢復了平靜。

(1、為什麼要用上“恢復”這個詞?(可找出文中幾個句子說明)

(2、划著船回去的時候,漁人心裡會想些什麼呢?你認為鸕鶿會怎麼想?(指名說,給予鼓勵)

4、請大家帶著漁人和鸕鶿的喜悅歸來的心情品讀第5—7自然段。(齊讀)

三、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抓住了“一抹”一詞,一起學習了課文,也分享了漁人捕魚的忙碌和喜悅。讀懂了湖面的靜和動不同美的情趣。

2、齊讀全文,體驗情感。

優秀說課稿4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老師,您好》。

一、 教學內容:

《老師,您好》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蘇教版教材第七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情詩,讚美了教師事業的崇高和美好,抒發了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激、熱愛的思想感情。

全詩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描寫和咱美教師事業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條是孩子們對老師的無限感激和真誠祝願。兩條線索交錯發展構成了明快的節奏和鮮明的主題。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所以面對這首抒情詩,學生通過多讀能瞭解本首詩的含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和實驗目標: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課重點句子。

3、 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實驗目標:

利用教師節這一契機,以籌備教師節慶祝活動為目的,讓學生去搜集資料,調動已有知識和情感,加深對教師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學生熱愛教師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和掌握本課重點句子。

難點是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五、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情況,我確定本課的學法主要為以下三點:

①注重學生讀書的個體情感體驗,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的為本,注重讀的效果;

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③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六、教學方法: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以情帶動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七、說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蒐集相關資料,學生課前走訪教師。

八、教學時間:

2課時,本次說的是第一課時的設計安排。

九、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以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為主線,主要從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學習目標。

(一)談話匯入,調動情感。

1、彙報走訪教師的感想,主要談談他們教書育人的.感受。

2、教師在你們心目中的形象?

(二)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就要來了,我們中隊決定舉行一次慶祝教師節的活動,大家來出出主意,你想出什麼節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兩句,想說的就說兩句。

相機引匯出詩朗誦。

(三) 提供詩稿、自由練讀

1、 師配樂範讀。

2、 小組合作,自由練讀。

(1) 自學生字詞,分析字形,簡單記憶。

(2) 小組互讀,糾正讀音,初步確定朗讀感情。

(3) 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小組表演,生生互評。

(四) 教師指導,提高朗讀

1、 分句訓練。

(1) 自由讀,體會一下,你最喜歡哪一句話,說說為什麼。

(2) 其他學生補充說明這句話的精彩之處。

(3) 指名朗讀這句話,生點評。

(4) 生競賽讀這句話,達到朗誦水平。

2、 如上,對相關句子進行訓練。

3、 重點部分,拓展訓練。

(1) 生質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 指名讀這些句子,師生共同解決。

(3) 再讀句子,抒發感情。

(4) 重點句子:讓春暉和朝霞在心靈閃耀;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撒向茁壯的新苗。帶學生理解“春暉”、“朝霞”、“春蠶”、“理想的絲線”、“甘露”、“茁壯的新苗”的象徵義。

(5) 相機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勞!

① 指名讀;

② 理解“浸透”、“蘊含”的表層意思。

③ 換一種句式,讀一讀,比一比,體會有什麼不同?

④ 根據你搜集的資料,來證明這句話。

⑤ 飽含感情地再讀一讀。

4、 齊讀。

(五) 補充資料,增強積累

1、 調動學生積累,說說讚美教師的詩句。

2、 師出示有關讚美教師的詩文,小故事。

(六) 小練筆

1、 你們一定也有好多話想對教師說,你是不是也仿照課文寫一首詩,長短不限,我們來個新的節目——詩歌聯誦。

2、 各自起筆。

3、 主動朗讀,師生點評,以鼓勵為主,提出改進性意見。

4、 修改後進行詩歌聯誦。

(七) 作業:

1、 抄寫優美詞句

2、 小組合作,排練詩朗誦。

十、說板書設計:

本課在設計板書時,緊緊抓住重點詞語展開。板書設計重點突出,脈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師的教路,又體現了學生的學路,對文章的內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還體現了詩歌獨特的形式,對學生理解詩歌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釐米和米》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包括48和49頁。《釐米和米》本單元教學量長度,包括與之相關的線段、度量單位等知識。“認識線段”這部分內容是教學量長度的基礎,更是以後學習面積和體積的重要知識準備。教材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知識,通過具體活動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徵。

2.教學目標

我以《新課標》為依據,結合本節課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了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的一些特徵,知道線段是直的,線段是有長度的,學會將一些物體的邊看成線段。

(2)使學生能夠根據對線段的初步認識,能在一些簡單平面圖形中識別線段,會數出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點撥作用,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基於這些我採用了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式、體驗式等教法;倡導自主合作、自我探究等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發展生活”,我將這個理念貫穿整個課堂。

1.圖片匯入

我用幾幅圖片的引入初步感知線在生活中的問題也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的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新授

我將全過程分為拉一拉、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4個環節。

(1)拉一拉

請學生觀察隨意放在桌上的毛線,看看是怎樣的?在學生說出是彎的之後,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毛線變直,學生動手操作,拉一拉將毛線變直。讓同桌兩人交換著摸一摸,兩手之間直直的一段在數學上叫做線段。(板書:線段,直直的)兩隻手捏住的地方叫端點。(板書:端點)在數學上我們用小豎線來表示端點。讓學生來指一指、數一數知道線段有兩個端點。我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摸一摸、指一指、數一數直觀感知線段,從中抽象出線段這個概念,知道線段是什麼樣的。為了鞏固學生對線段的認識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下面畫的是線段嗎?指名判斷並說出為什麼。在學生判斷出是線段後,我在此基礎上做了拓展,一條拉長,一條旋轉,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白,不管是長的還是短的,朝哪個方向,只要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都是線段。

(2)找一找

我讓小組討論找一找生活中的線段,摸一摸、指一指。學生髮現直尺、黑板、課本的邊都可以看成線段。生活中有線段,平面圖形中也藏有線段。找一找這些圖形有幾條線段圍成的?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多邊形,能很快說出線段的條數,這即是在舊知識上的拓展,也是新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中,相領兩條線段的交點就是線段的端點。找一找是讓學生從身邊事物著手尋找線段,發現生活中的線段,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的特點。

(3)折一折

藉助上一環節中出現的長方形,讓學生用折的方法創造出一條新的線段,摸一摸並指出端點。和同桌比一比,誰的長誰的短,並想辦法折出比剛才的摺痕更長或更短的線段。在折一折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課學生創造的慾望,訓練了發散性思維。

(4)畫一畫

在畫之前和學生討論畫線段的工具,有的選擇直尺,有的選擇文具盒,有的選擇書本等,經過對比,學生髮現最佳的畫線段的工具-直尺。請學生自己嘗試著畫線段。在畫的過程中說說怎樣才能把線段畫好。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工具,自己畫,而不是老師給定工具,示範畫,將給與式、模仿式轉變成自我探究式,將課堂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老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

學生會畫線段後,出現2個點,連線2個點可以畫幾條線段?學生動手畫,理解連線2個點只能畫一條線段。接著是不在同一直線上的3個點,連線每兩個點可以畫幾條,重點理解每2點的含義,再動手畫。4個點時,連線每兩點可以畫幾條?自己動手試著畫。學生有的畫4條,有的畫6條,讓畫6條的學生交流你是怎樣畫的?怎樣才能有序而又不遺漏的畫出線段,進一步理解每兩點的含義。5個點時可以畫幾條呢?請學生猜一猜,課後動手畫一畫。這是一系列有序但又具有不同層次的數學練習,力求達到學生課堂學習的趣味化,活動化與生活化,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傾聽他人的想法,深化對線段的認識。

3.總結

最後和學生一起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介紹下線段,從而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立足《新課標》,抓住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但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強烈的表現欲這些特點,每個環節都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改變傳統授課模式。這是我對這節課的設想,敬請指導,謝謝!

優秀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蘇教版第四冊的講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古典詩歌理解。本詩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寫的一首律詩,主題隱晦多義,這也正是這首詩的魅力所在。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文擬用一課時完成。重在對本詩進行深刻領悟:包括分析詩歌的主旨,深入領會意象特點,結合作者坎坷經歷歸納詩歌語言特點,達到詩歌鑑賞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並學習本詩靈活運用意象描寫的作用。

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旨的能力。③培養學生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詩人仕途失意的黑暗現實,激發學生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

2、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詩歌主旨。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擬採用“整體感知——區域性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朗讀法、研讀法、賞讀法

五、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連結1——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你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 瞭解作者

學生就自己蒐集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交流結果予以梳理,指導學生學會蒐集資訊、篩選資訊、整理資訊。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成員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成員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 賞析《錦瑟》

(一)教你方法: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二)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1.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2.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三)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1.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參考】“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著“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著“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為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參考】“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參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詰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詩歌內容:

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導: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惘然)

引導:作者為什麼而“惘然”?(為“此情”。)

引導:“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點評。

(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

(四)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引導:現在讓我們藉助一段動畫影片,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1.動畫影片《錦瑟》。

學生觀後結合詩歌及畫面談談這首詩的意境。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 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五)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 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控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 佈置作業: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優秀說課稿7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是一篇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寫細緻,中心突出,故事情節緊湊。本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裡,許多人卻重財輕義,他們也疼愛自己的子女,但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也並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課文讚美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們的友誼。

學習這篇文章,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同時更加珍愛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閱讀理解、辨別是非的能力。

2、提高朗讀能力,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

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領悟並倡揚文中所表現的純潔真誠的人情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三)學生分析

“代溝”是現代中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話題。“親情”與“友情”發生矛盾也時有所聞。因此,本文所寫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在當今社會日益強調個性張揚的環境裡,如何看待親情與友情,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如教材中的“我”與萬芳的友誼、“我”與父母的衝突,確實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學生的感情傾向可能會與教材不一致,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會觸發學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師的眼光不要侷限在如何解決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的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而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二、 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理念

該文是一偏反映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內心情感衝突的散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去領悟文章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師要注意使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轉變,由過去的被動式閱讀轉變為主動式閱讀,力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像〈羚羊木雕〉這樣的課文,如果不聯絡自己的思想實際,很難有大的收穫。課堂討論時,教師不要用唯一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次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實現學生知識與人格的同步發展。

教學思路

1、朗讀與討論並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而言,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讓學生圍繞文章的主旨進行研討,從中感悟文章的親情與友情。

2、閱讀與寫作並行。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採用拓展寫作的方式,讓學生摹仿學習。

三、教學程式

(一)匯入: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構想:設計此環節,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給學生一個發表自我閱讀感受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構想: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四、交流自主合作學習情況

(一)交流學案上的“我的視角”

設計構想: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主旨,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家庭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至愛親朋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問題探究

設計構想:體會本文構思的巧妙,學習本文多種描寫方法,並用之於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寫出至少兩則關於友情的名言。

2、給家人寫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個不足的方面。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方法,練習寫一個片段,要求選擇班上某一位同學的某一點進行描寫,突出其特點。

設計構想:從語文學習延伸到語文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優秀說課稿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半截蠟燭》。《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正義必勝”這個主題而安排的。《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高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讚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科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夫人一家從容鎮定的動作、語言、神態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單獨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為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字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薰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拯救這場災難的。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動作、神態、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鬥爭時的'沉著、鎮定、勇敢和機智。學習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半截蠟燭》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學明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所以我才用了“學-議-練”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學;議也就是質疑問難,並儘可能的自己解決問題;而練就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會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對於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所以在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描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二):複習舊識,溫故知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半截蠟燭在本文中的作用,我會先讓學生回想上節課所學對著半截蠟燭進行分析,領會這半截蠟燭的特別之處,以及瞭解課文為何會以半截蠟燭作為敘事主線。同時對課文也有了整體把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由讀3-7自然段。因為閱讀是自我探究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方法,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將“抓住文章中心線索”的學習與對課文的學習多次緊密的結合起來,自己觀察為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讓他們邊讀邊思考“為什麼這半截蠟燭會成為全家的關注焦點?”這樣使學生既有了對事物的整體把握,又激發了興趣。第三、四、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感悟文章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深刻內涵,並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勇敢、沉著和機智。首先引導學生感受當時其概況的緊急和氣氛的緊張。

(四)合作探究。重點分析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這一家人是怎樣拯救這場災難的。這一設計的意圖是滿足學生急於知道故事結局的好奇心,讓每個學生課堂上都有獨立思維的空間,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學生都會為了問題有目的的學習。

(2)精讀課文,分析人物動作,體會人物的心理,並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最喜歡誰?這主要是本著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朗讀感悟,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資訊。此外,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同時又由於個體對事物的欣賞和理解不同,所以容易引發不同見解的碰撞與融合,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誰?為什麼會佩服他?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課文細微之處對人物形象刻畫的作用,從而跟你更好的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險境中的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與敵人鬥爭時的沉著、勇敢和機智。

(五)情感昇華,自主交流

首先小結全文,說明本文只是法國人民對抗德國侵略的一個縮影。在對人物進行分析之後,學生的觀點肯恩那個會有所改變,此時重提上一階段的問題“你最佩服誰?”學生可能會有另外的回答以及更升入的深析。並且讓他們當著全班同學面前將自己的想法、見解說出來,鍛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

對於作業佈置,我讓他們試著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的形式,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試著演一演。這主要是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六)板書:

半截蠟燭

伯諾德夫人沉著、機智

傑克 鎮定、勇敢

傑奎琳勇敢、機智

這一板書旨在體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在拯救半截蠟燭中體現出的品質。

優秀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學生迅速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又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絡緊密,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專題活動。它的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課文體現了較強的時代的氣息,緊密聯絡社會實踐。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

(2)課文適應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精神。

2、教學目標

我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根據教學目標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為化原則,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設計的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互助友愛、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旨。

能力目標:通過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德育目標:學習動物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我依據賈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的互助友愛、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學難點: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4. 教材與學生。

教材處理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仔細研究教學物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法

關於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 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據此,我採用電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啟用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這節課我要領學到去微機室去上課,運用微機課學習的上網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進行“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的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尋。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採用了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進行教學。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據新《標準》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教師可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具體做法是: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體現自學輔導法、主體思維法。

(3)指導學生上網搜尋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的報告和小論文等。

四、教學程式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藝術的教學環節,就是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活動。所以確定以下教學步驟:

課前佈置預習: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詞、解釋重點詞語並造句,做在預習筆記本上。

(3)準備複述文中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

(4)找出你認為文中的優美生動的語句加以賞析。

(5)蒐集有關斑羚的有關資料。

課堂教學流程:

1.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聽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動人的故事,那麼,在動物界中,當一群斑羚面臨種族危險時,它們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斑羚飛渡》這篇課文,來領略它們飛崖時的那種悲壯的美。(課件展示課題)

2. 檢查預習,重點檢查生詞、詞語的整理。

學生的讀書卡片用實物投影展示,或教師在螢幕上打出一些詞語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檢測。其他的預習作業將在後面的教學環節中檢查。

3.整體感知課文。

請同學們根據預習時對課文的.瞭解,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故事情節,準備時間2分鐘。同學們思考後交流,請 2-3名學生複述。

4.品味賞析。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他們喜歡的精彩片段、優美生動的語句,進行品味賞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如:(可用課件展示)

我喜歡文中的句子:——————,理由是:———————。

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四人學習小組的討論和交流,四人學習小組要分工:一人組長,一人記錄發言,一人準備朗讀欣賞的語段,一人整理髮言準備交流。

5、指導學生歸納主旨。討論如何關愛動物,熱愛家園。從而進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學重點.並本著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則對學生評價,激勵學生進步。

6、拓展遷移(突破難點)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課堂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思索質疑:

(1) 請搜尋有關斑羚的資料,如生活習性等。

(2) 文中斑羚飛渡是在人類的圍捕下發生的事件,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事例很多,你能從網上或圖書館等其他地方搜尋到相關的資料嗎?

(3)設計一份“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小報或出版一期牆報,可以是某一種動物的專題介紹,也可以是多種動物的多方面資料的介紹。

(4)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題目示例:

如:野生動物的現狀調查 談談人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談“斑羚飛渡”中的美 我要當好綠色溫泉城的環保衛士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綜合,完成小論文或者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作業。通過一系列語文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6、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7、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著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被逼絕境 捨己為群

關愛動物

斑羚飛渡 脫離險境 互助友愛 熱愛家園

保護環境

走向輝煌 無私奉獻

優秀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找規律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材位置:

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四)意圖和前後聯絡:

本課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是新編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五)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

2、學能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六)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因此,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這些例子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動手操作的內容比較多,應該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時,還需要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使學生願學、樂學。

三、教法設想、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以觀察、討論法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活動為主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研究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

(二)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投影儀(片),圖形卡片。

2、學具準備:各種圖形卡片。

五、教學過程:(略)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投影出示:小朋友們參加聯歡會時的情景圖。)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裡?

3、揭示課題:找規律,並板書。

(通過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引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給孩子們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探究活動

學習例1。

(1)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開個聯歡會。大家剛才已經發現了會場的彩旗、彩燈、彩花和小朋友們佈置的規律,但是這個會場還沒有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佈置完吧!

(2)師生共同佈置會場。(投影出示佈置完的會場。)

優秀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春酒》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春酒》。希望各位老師多指教。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

我所說的《春酒》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她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如詩一般的生活織就瞭如詩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詩般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兒童聖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這是對人性的謳歌與讚美。

我將本文的說課按照說教學目標,說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法、學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教學過程這幾個環節來展開說課。

第一,說教學目標。我自己會遵循本課特點,將教學目標分為3部分進行說明。

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 我設計的是學生能深情地朗讀課文(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因為語文課標要求,學生能用正確、流利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

(2) 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注重朗讀時的情感體驗,加強積累,培養出良好的語感,對整體把握全文有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 佈置課前預習

(因為只有讓學生們在上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比如淺知課文大意,查閱不認識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民俗資料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學習)

(2) 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

(因為語文課的性質特殊,它需要學生去研讀、去理解、去體會;這樣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意見互相交流,達到知識的互補和提高,有助於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氣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能用自己的視角看世界,觀察事物,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語文課標中提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並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說教材的重點、難點

我將本課的重點設計為:朗讀和理解課文

(本單元要求課文要反覆誦讀,本課是又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去朗讀感知,明確全文主旨思鄉)

難點是:研讀,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有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這篇課文而言,它充滿童趣而略帶淡淡的鄉愁,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以提高學生的內涵與素質)

三、說教法

我自己選用的是讀書指導法和美點尋蹤法。

1、讀書指導法:我的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們在朗讀前,老師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體情況去處理閱讀效果,或輕,或重,或強,或弱並同時指導學生會去掃清閱讀文字障礙。

(本文的朗讀為學習的重點,只有保障了順暢的閱讀,才使學生能更輕鬆、更深入地掌握課文。)

2、美點尋蹤法: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朗讀,在把握全文概要後,對學生選擇的優美語句進行賞析,老師再點撥、指導。

(這樣不但在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使教學的實際意義更大。)

四、說學法

自主學習法: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要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民俗的資料,鍛鍊收集資訊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合作學習法:我將此環節安排在賞析探究中。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意見進行交流、比較,並提高學習積極性。從我翠屏外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他們的思維靈活,獨具個性,並有共同討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我選用合作學習法。

五、說教學手段

1、運用配音朗讀

由於本文內容蘊涵著思鄉之情,採用思鄉類的音樂配朗讀,更能讀出這種愁緒,讓學生更能進入角色,輔助教學。

2、異鄉風情的圖片

運用圖片,可讓教學更生動、更形象,使教學更具實際性,擴大知識面,並增加說服力。

六、說教學評價

主要用語言和軟體對學生進行評價。

1、從語言上評價:採取這種評價相對及時,以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優點作出肯定,如:我們班又多了一位文學家!你的回答有創意!大家鼓掌歡迎,希望你再接再厲!對學生回答的不足之處加以提點和修正,使其能揚長避短,更有利於學習。

2、軟體上評價:我將《小組擂臺積分榜》的評價軟體放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小組答辯評比,這樣不僅使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並帶動了學習積極性。

七、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首先播放音樂,讓學生欣賞各地奇異的民俗圖片,激發興趣,再舉同學們身邊關於民俗的例子,匯入新課。

2、作者簡介。

簡要介紹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讓學生了解背景,增加文學常識。)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全文,並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

2、思考:

(1) 本文記敘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

我用列框架的方式展示此題答案,顯得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本題的設計可以讓學生鞏固剛才的朗讀效果,並理清全文脈絡,幫助理解課文。)

(2) 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這道題其實考的是本文主旨。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再加以引導,使學生從中找出除了寫春酒的其他事物,分析用意,延伸出答案。

(我將這2題放在一前一後這樣設計,可讓學生有淺入深地把握文意。)

(三)研讀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說明原因。

我的具體做法是:(a)本題我採用小組合作,各小組內的同學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讀,並和組內其他同學展開探討。

(b)請各組同學派代表將他們認為最好的語句賞析讀出來分析,與全班同學共享。老師就語氣、語速、輕重等對學生進行調整,並對學生的分析做及時的評價。

(c)講解時,可以順勢分析作者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以及八寶酒的誘人,思鄉愁緒等要點在研析時得以體現。

(我把本題設為本文的重難點。此題的設計實質上是精讀和研討課文,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語句,將學習主動性放在學生的身上,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進行探討。由於本題的普及性較大,所以我設想學生將會提出細節問題,如:課文最後一句可是叫我到哪裡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義,以及關於當地特定俗語十二碟、分歲酒的理解等等,作好充分準備。)

(四)課堂反饋訓練

以填空的方式對生字詞和文學常識進行檢測和鞏固。

這個題由當堂課的學生反映來定,或全班一起回答,或抽個別同學回答,其他同學看他是否答對。

(我這樣設計本環節的原因是由於我在本課前段的環節中都沒有涉及到對生字詞預習的檢查,所以將本環節設計在課堂反饋訓練中)

(五)拓展

回憶鄉愁詩篇,如床前明月光、獨在異鄉為異客等,同學們試著背誦,並做簡單比較。

(可以鞏固以往知識,並擴大知識面,養成比較鑑賞的習慣與能力)

(六)教師小結

對本課內容作概要回顧,並再次點出主旨,並點出通過這課的學習,讓同學們感受美好的民風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詩意,還有普通百姓內心中散發的那種人性的光輝。

優秀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一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二單元“讀課文趣味識字”第20課 部首歌 。

2、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屬於“讀課文趣味識字”部分的識字教學本單元抓住一個“趣”字通過兒歌等形式使學生識字還要學生結合看圖識字在學習句子中學習詞語在學習詞語中學習生 字。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能夠把識字和讀寫提前結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讀寫能力。

3、教學內容和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在本節課的識字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明白部首表義的識字規律通過揭示規律、掌握規律到運用規律把識字和培養學生初步的讀寫說能力結合起來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從而來提高識字效率。教學中主 要應用了多媒體演示法通過看圖、看fiash影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幫助學生識字。當然還應用了提問法指導學生看圖回答問題通過提問喚起學生的注 意活躍思維養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問題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講述法、討論法等。

學法

1、看藉助媒體圖畫引趣幫助學生識字。 2、辨學習時讓學生看與想結合起來辨別字形揭示規律。

3、讀通過指導看圖、正確朗讀兒歌中認識生字。

4、說說話訓練發展學生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5、寫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字寫正確、端正還須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逐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的教學我是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的。

1、學兒歌一揭示規律 課堂引入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力圖為學生創造一個美的氛圍。在鳥兒的圖片下配有相關名稱的鳥的名稱目的是為了儘快引入課文教學。 2、學兒歌二掌握規律 學習漢字要指導學生找一定的規律從而加強漢字的記憶。有些方法可以由學生交流有些規律也可以由教師提示或者揭示。但是教師要注意切不可用複雜、深奧的語言 來混淆學生的概念、打亂學生的記憶。

3、 學兒歌三運用規律

在前兩首兒歌學習的基礎上這第三首兒歌的學習完全可以大膽地放手。這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讓學生對本課的'部首歸 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這裡小組學習的合作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關注學生的交流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四、 鞏固拓展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漢字的手段。為了提高寫字效率在寫字之前讓學生隨著節奏輕快的音樂邊唱兒歌邊做手指操活動手關節。這種做法既可以讓學生 在緊張的學習中放鬆一下又激發了國小生的寫字興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內容 寫字開始啦我們一起做手指操 我有一雙小小手長著十個手指頭活動關節手靈巧。五指張開手相對左右用力往裡壓雙手五指相對往裡壓 團結合作互幫助寫出好字人人誇。拿起筆來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 頭正肩平雙足穩字字爭取得滿分。 學生邊唱歌邊做手指操不但活動了手指關節提高了寫字興趣而且為學生姿勢正確的寫好漢字奠定了基礎。寫字時不僅要求學生寫字姿勢要正確還利用田字格認真指導 學生寫好生字要求學生把字寫得正確、端正。

優秀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分米、釐米、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釐米、毫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為以後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 、教學目標

認識分米、釐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釐米 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3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釐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即認識1 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認識釐米,再認識分米、毫米這樣的順序,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先認識分米,再認識釐米,最後認識毫米。這樣教學之後,不需教師再花時間讓學生去比較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大小,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釐米>毫米。這樣有利於學生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學生以後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 、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設計本節課時,我堅持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始,從清明節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絡的,消除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重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相聯絡,如在學生認識了1分米、1釐米, 1毫米之後,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釐米,1 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知識學習之後,應該讓這一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判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杆高 10米 ,鉛筆長 10釐米 ,身高 120 釐米 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本課時,採取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4 、內容分層細化,著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認識分米,第二段是認識釐米,最後是認識毫米,課的知識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著眼點放在"釐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認識分米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認識釐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察得出1釐米 的長度,同樣讓學生認識幾釐米的長度,其中安排了一個遊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後安排了量文具盒,讓學生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認識毫米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後都非常注重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學生在練中達到教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現代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於學生對1分米、1釐米 1毫米 的認識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優秀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中東》,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適用於七年級學生使用。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談一下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對課程標準要求的理解

本節課涉及到的標準是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及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

活動建議: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

這充分體現了以下幾點:一是新課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以人為本,從生活實際出發,降低學習難度,減少識記內容,基本技能要求比過去有所提高。二是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引入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體驗,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動手動腦、快樂學習的過程。三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是非升學科目,不參加會考,學不學無所謂,導致了學生的上課態度不夠積極。只有少數愛好地理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因而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較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指導學生各種媒體蒐集資料,使學生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課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軟體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對本節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是在學生學習了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之後,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出發,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裡,世界上衝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中東地區進行突出介紹。教材共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三洲五海之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五部分內容。本節課我選取了“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 “豐富的石油資源”三部分內容為一課時進行教學。為了保證知識的整體性和減輕下一課時的壓力,在這節課中對下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滲透。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讀圖說出中東地區的範圍和位置,認識主要的國家和城市。

2.掌握中東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讀圖能力。藉助相關資料及教材知識,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理解戰爭的殘酷,明確各國和各民族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和平共處。

【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要求,確定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為教學重點,“中東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學重點亦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分析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教程中著重採用如

下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比較教學法:通過與已知的地理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3.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owerpoint等軟體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直觀性教學情境。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主要包括情境匯入、新課教學、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結束語五部分。

【情境匯入】

採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出現過的與中東地區相關的圖片,如死海、麥加、屋頂旅館等,通過師生談話匯入新課。這種設計不光考慮到精美的圖片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對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的複習與鞏固;更主要的是,這與戰爭給中東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突出戰爭的殘酷,突破情感目標。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主要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兩部分內容。

首先通過大螢幕展示課題,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中東地區名稱的由來。

關於長期的熱點地區的教學,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圖片、媒體報道,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戰爭的無情以及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課堂上讓學生把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展示出來,與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在學生情緒極端高漲的時候,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在已淪為一片廢墟的家園前和躲在鐵絲網後的巴勒斯坦兒童驚恐地看著走過的以色列士兵。當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學情境中時,教師及時引導:假如你就是一名中東地區的學生,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會是什麼?你最想做的事又是什麼?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教師用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當中: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願意被長期的戰爭所困擾,那麼中東地區為什麼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呢?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主要考慮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與交流的'能力。

關於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原因;緊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過“中東”和“西亞”地區的對比,瞭解兩個地區之間的差別,明確中東的範圍及主要國家。最後,課件展示中東的地形圖,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東地區的國家和主要城市等。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中閃爍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突破教學重難點。

【鞏固練習】

我安排了一道必做題和一道選做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但使基礎稍差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答題,而且使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必浪費較多的時間在簡單的問題上。

【課堂小結】

總體上講,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適當借鑑了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以“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為主線,以中東地區的宗教文化為副線,通過縱向橫向的對比,來突顯戰爭的殘酷,喚醒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突破教學重難點。最後,給學生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優秀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課是《統計》,《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通過提供動物投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著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資料,並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統計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方法的多樣性,並學會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資料資訊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創設小動物投籃場景,通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後交流,看到了什麼?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為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觀察花盆,統計出不同顏色的花有多少朵。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資料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資料。接著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資料,完成統計表的填寫。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資料的處理能力,而且通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是畫統計圖。首先出示同學們喜歡小動物的統計表,從統計表畫出統計圖。學生嘗試活動,發現格子不夠,然後想辦法,討論發現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

第三層次應用統計資料,解決問題。從畫得統計圖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計資料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聯絡實際,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一道聯絡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調查11月份的天氣的情況,並在小組內畫統計圖,最後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什麼情況?明白了什麼?這一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鍊,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是拓展延伸。根據已學內容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出示一格表示5、10或者更多的單位的統計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勢,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統計活動中採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資料資訊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