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蘆花蕩說課稿

說課稿1.7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蘆花蕩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蘆花蕩說課稿

蘆花蕩說課稿1

親愛的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蘆花蕩》,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逐步梳理和闡釋我對本文的理解。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以戰爭為主題。有的記敘正義戰爭的勝利,有的譴責非正義戰爭的殘酷,而在血與火的戰爭中,真善美與假惡醜,人類的意志力、智慧、體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通過本文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同學們對戰爭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的情感,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在聽與說雙方互動過程中,增強知識點的刪選能力,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練,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敘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提高同學們對戰爭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1.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在理清記敘要素基礎上把握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複述,引導學生探究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宗旨,同時也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所提倡的教學方法。正是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我制定了一下教學方法:

1.預習清障法:通過讓學生自主預習本文,使他們對本文有提前的大致的瞭解,進而提升課堂效率,減輕教師負擔。

2.討論點撥法: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在教師的點撥下,使學生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圖片和視訊等視覺效果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同學們融入其中,真正體會文中滲透的感情。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七十三年前一群強盜闖入了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強盜們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於是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同樣的名字:抗日軍人。

在美麗的白洋澱,有這樣一個乾瘦的老頭,年近六十,還在蘆花蕩中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他曾經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到底是怎樣一位孤膽英雄,讓我們一起走進《蘆花蕩》。

(二)明確目標 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孫犁出生於1913年,原名孫樹勳。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

(2)疑難字詞

(3)初識白洋澱

展示一系列關於“華北明珠”白洋澱的圖片資料,讓同學們對故事發生的環境有所瞭解。

白洋澱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澱上波光盪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

(三)整體感知,體味情感

讀文章,初步感受蘆花蕩。美麗的蘆花蕩裡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請同學們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四)合作探究 感受傳奇

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來刻畫這個傳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覺得這個老頭可愛嗎?(重點探究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重點探究老頭子的性格內涵)

(3)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重點探究人物形象描寫藝術)

(五)展開想象 口語交流

(1)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

(2)在品讀中展開想象,假如自已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3)出示畫面,請同學給老頭和二菱配上獨白式的畫外音。

通過這樣的帶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場景,引起學生真正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六)小結儲存 體驗拓展

小結: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課文中的老頭子就是一個真實,可愛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鬥志和非凡的智慧保衛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勝利。從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中,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他的行為告訴我們,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就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銘記那些為了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不懈奮鬥的所有人!

(七)作業佈置 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佳句。比較閱讀孫犁的另一篇小說名作《荷花澱》。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採用提綱式板書形式,這樣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可以很好地說

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情節

護送→受傷→復仇

蘆花蕩——美

人物

立體美

真實美

環境

詩情畫意

蘆花蕩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以戰爭為主題,課文以敘事作品為主。八年級開始,教材著重培養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學習本單元,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裡,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子的“英雄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孫犁的大多數小說一樣,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是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②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情感與態度:認識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敘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教學重點:

①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②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為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本文教學中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烘托法:本文教學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主要是讓學生對人物活動的環境——蘆花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創設有利於課文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產生積極的閱讀期待。

2、朗讀感悟法:新課標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根據課文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又富有濃厚的傳奇色彩的特點,通過適當的朗讀品味、體驗,培養語感。

本節課採用的學法是:

1、自主學習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學、質疑、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並獲得語言文字綜合訓練。

2、勾畫圈點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1、激情匯入,激發興趣

多媒體展示白洋澱的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匯入: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但六十多年前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白洋澱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家園的戰爭中。在美麗的白洋澱裡,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白洋澱裡的傳奇故事的小說——《蘆花蕩》(此匯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後,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想象邊概括: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試著用幾句話概括出來。(此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聽來捕捉有效資訊,在想象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激發學生更大的閱讀興趣。)方法指導:聽的時候注意把記敘要素變成問題,以利於概括。

3、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快速默讀課文。要求:

①分析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②說說老頭子給你的印象,並請找出相關語句。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並引導合作,深入探究:①小結情節層次: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合作探究: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裡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小結。你能用一句話來表述你這節課的感受或收穫嗎?

(這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強調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4、延伸遷移,拓展訓練

①請你用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給你的家人聽,並請把你家人的評價帶回來。

②朗讀課文,歸納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

(一是為下課時做準備,二是鍛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可增進與家人的溝通。)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和集中反映,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概括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蘆花蕩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環境(單元說明)

《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

第一單元是以戰爭為主題。有的記敘正義戰爭的勝利,有的譴責非正義戰爭的殘酷,而在血與火的戰爭中,真善美與假惡醜,人類的意志力、智慧、體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結合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我認為本單元的情感與態度目標是:讓學生獲得對戰爭(戰爭的根源、戰爭的歷史、戰爭的性質以及戰爭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選文以敘事作品為主。聯絡七年級教材,不難發現,從八年級開始,教材在七年級著重培養學生一般的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開始著重培養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本冊一、二單元安排的均是敘事性作品,旨在培養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而閱讀敘事性作品(記敘文)的基礎,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記敘的要素。因此,從知識與能力目標來說,本單元就是要複習、掌握記敘六要素的知識,通過抓六要素來把握課文內容,從而把握敘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獲得自己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的獨特的領悟。

從過程與方法目標上來說,單元要求通過反覆練習學會在初讀過程中能迅速抓住記敘的要素;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用心感受、體驗、理解、比較、思考課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培養默讀技能,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

2、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

《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裡,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子的“英雄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孫犁的大多數小說一樣,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是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

作為第一個敘事性作品單元的第二課,我認為它是第一課《新聞兩則》教學目標的延續和提升:《新聞兩則》側重從結果的角度來表現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蘆花蕩》則是從過程的角度來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新聞兩則》敘述簡明,側重教會學生六要素的知識,本文開始訓練學生從比較複雜的敘述中來把握記敘的要素。同時,敘述相對新聞詳盡、生動,也就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更多的路徑。

根據《課程標準》關於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②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情感與態度

認識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敘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教學重點:

①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②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二、教學方法

擬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聽讀、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採用“激發興趣→整體感知→品讀揣摩→遷移”的教學模式,感知、品讀中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前要求學生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說明: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人物活動的環境——蘆花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創設有利於課文學習的情境;採用聽讀、朗讀與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既是因為國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也是根據課文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又富有濃厚的傳奇色彩的特點,試圖培養學生既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課文內容,又能通過適當的朗讀品味、體驗,培養語感;教學模式的制定則是根據情意原理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根據學情,安排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在理清記敘要素基礎上把握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複述,引導學生探究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

第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㈠匯入

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說: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裡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裡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到盛夏,這裡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裡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季節,這裡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

但六十多年前,這裡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澱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澱裡,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裡的傳奇故事的小說——《蘆花蕩》

說明:此匯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後,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㈡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邊聽邊想像邊概括(最好不看書): 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試著用幾句話概括出來。

說明:聽的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聽故事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事。同時,聽讀既給想像創造了條件,又是誘發學生閱讀的“有聲廣告”。因此此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聽來捕捉有效資訊,在想像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激發學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方法指導:聽的時候注意把記敘要素變成問題,以利於概括。

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補充,教師小結並過渡:

具體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老頭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㈢快速默讀課文。要求:

①分析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②說說老頭子給你的印象,並請找出相關語句。

方法指導:克服“脣動”“手動”式的默讀,養成依靠視覺運動進行的“眼動”式的默讀習慣。

㈣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並引導合作,深入探究: ①小結情節層次: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合作探究:

課文開頭的幾個自然段寫什麼?有什麼作用?

說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從分析情節入手來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說閱讀的一般規律。探究的問題則是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的佈局謀篇。 ②歸納人物性格(相關語句要求繪聲繪色地讀出來)

愛國、愛憎分明、智勇雙全、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合作探究:

①你能說出這些性格之間的內在聯絡嗎?

②怎樣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於”二字?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通過老頭子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麼?

說明:小說就是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響到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因此,應注意引導學生善於扣住人物個性化的東西。

老頭子性格的突出特點也是學生最容易把握的就是他的自信自尊,可做重點分析。其他的有一定的難度,應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要求學生把相關語句繪聲繪色讀出來可以檢測學生理解的程度。

探究的問題則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點、思想核心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㈤小結。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述你這節課的感受或收穫嗎?

說明:這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強調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㈥佈置家庭作業:

①請你用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給你的家人聽,並請把你家人的評價帶回來。

②朗讀課文,歸納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

說明:設題目的,一是為下課時做準備,二是鍛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可增進與家人的溝通。

蘆花蕩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號選手,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說課比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蘆花蕩》。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儘管文體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可見編者是用這些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瞭解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蘆花蕩》是一篇小說,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個活躍在蘆花蕩裡的與敵人鬥爭的老頭子的英雄形象,有典型的環境描寫和精彩的故事情節。學生通過對此文的學習,在享受審美愉悅的同時,認識自己,提升自己,激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以文載道”的目的。

二、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從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同時八年級正是學生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助於同學們的內心情感昇華,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將著眼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區域性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及學情特點,我確立本課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感知老頭子的`人物形象,品味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朗讀課文的學習方式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味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不屈意志和頑強品格,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新課標提出閱讀要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人物形象及環境的能力的要求,我提出教學重難點為:

重點:

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感受老頭子豐滿的藝術形象。

難點:

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中“過於”二字所包含的老頭子的執著、堅強、自信的性格及高超的划船技能。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將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據此,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及相應的學法。

教法:

(一)多媒體教學法:播放音訊和圖片,展示白洋澱優美風光,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刺激學生對本文的興趣。

(二)引導點撥法:引導點撥法有利於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及感情。

(三)對話教學法:學生與老師平等對話交流,共同質疑解答,真正做到平等開放以學生為主體。

學法:

自主學習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通過以上學習方法,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去過白洋澱嗎?見過蘆花蕩嗎?好,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思考半分鐘,想一想你心目中的白洋澱、蘆花蕩是個什麼樣子的,然後睜開眼睛看大螢幕,看老師所收集的這些圖片。多媒體展示蘆花蕩的一些圖片,在這些圖片的放映後進行匯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沒錯,這裡就是白洋澱。白洋澱,它位於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這裡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景色宜人。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然而,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裡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蘆花蕩》。

此匯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及對白洋澱概況的敘述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熱愛和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孫犁: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形成“荷花澱派”。

對作者的瞭解有利於學生感知文章情感並增加文學知識。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將多次採用不同閱讀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取資訊,在讀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將請同學們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詞,並主動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通過聽錄音範讀,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調,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將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初步感知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並請在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同時思考,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試著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賞析品味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分析故事情節的發展。

2、課文開頭的幾個自然段寫什麼?有什麼作用?

3、怎樣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於”二字?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4、透過老頭子這一形象,你看到些什麼?

在對以上問題討論時我將採用引導點播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

文章是按故事的發展順序來具體敘述全文:由護送(開端)到受傷(發展)再到復仇(高潮和結局)層層遞進,表現了小說環境詩情畫意及人物立體美、真實美和情節的傳奇色彩。

護送 環境美

受傷 人物美

復仇 情節美

通過學生對以上幾個問題的討論分析,從情節入手深入理解老頭子這一主人公形象,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的謀篇佈局及感情色彩。

(四)拓展遷移,發展個性

拓展作業:

1、看到自信、自尊的老頭子為了復仇而冒險,而且那仗打的是那樣的漂亮精彩,乾淨利落。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想對他說些什麼?試著給老頭子寫封信。並念給同學聽。

2、觀看一部抗日影片,並向自己的父母複述。

通過拓展訓練再度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鍛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口頭表達及寫作水平。在強調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課堂小結:

同學們,美麗的蘆花蕩裡所上演的英雄故事已經結束,像老頭子一樣的眾多英雄也淡淡遠去,然而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今天,世界各國人民紛紛舉起了和平的旗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努力締造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新世界,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瞭,美觀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又突出了重點,使學生一目瞭然。

蘆花蕩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的篇目是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

八年級第一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戰爭題材的文章。戰爭的殘酷,中國人民的英勇氣概,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參提出,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的情感,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孫犁的這篇小說《蘆花蕩》是精讀課文,為兩課時。我的設想是第一課時複述課文,熟悉小說情節,著重分析人物性格,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第二課時瞭解文中環境描寫的特點,分析環境對刻劃人物形象的作用,並進行人物外貌,心理描寫的訓練。

《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裡,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痛打鬼子,討還血債的英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小說中主人公“老頭子”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在小說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說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於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度上。孫犁在刻畫這個人物時從面到點,以“過於自信和自尊”為性格的核心,展開情節,老頭子的功與過都由此生髮。正是因為作者沒有把老頭子塑造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才更有了幾份親切,他的英雄行為才更富有傳奇色彩。孫犁的小說正是擅長以生活中的平常人物為代表,展現後方人民看似平靜卻又十分艱苦的鬥爭生活,表現普通群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從而傳達出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

根據《課程標準》關於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②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情感與態度認識

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敘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教學重點:

①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②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探究——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詢收集資料,課堂上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擬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聽讀、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採用“激發興趣→整體感知→品讀揣摩→遷移”的教學模式,感知、品讀中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前要求學生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說明: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人物活動的環境——蘆花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創設有利於課文學習的情境;採用聽讀、朗讀與默讀相結合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匯入

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說: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裡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裡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到盛夏,這裡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裡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季節,這裡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

但六十多年前,這裡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澱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澱裡,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裡的傳奇故事的小說——《蘆花蕩》

說明:此匯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後,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2、配樂誦讀整體感知

學生在《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的音樂背景下以自已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文章,初步感受蘆花蕩,美麗的蘆花蕩裡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閱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並將對課文的整體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的句式說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閱讀永遠是對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配上合適的音樂更容易讓學生和與文章進行直接的情感交流。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這樣的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3、合作探究感受傳奇

1)、比較小兵張嘎、李向陽,鐵道遊戲隊等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特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來刻畫這個傳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覺得這個老頭可愛嗎?(重點探究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重點探究老頭子的性格內涵)

3)、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重點探究人物形象描寫藝術)(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對課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做全面探究,體味人物和情節的傳奇色彩。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對本課的重點問題有更明晰的掌握。)

4、展開想象口語交流

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並評析他的心理,在品讀中展開想象,如果自已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出示畫面,請學和給老頭和二菱配上獨白式的畫外音。(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環境能有自己的體驗,在交流合作中,參與說話,展開想象,學生的積極性高,表現欲強,這也符合活動原理。)

5、小結儲存體驗拓展

小結: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課文中的老頭子就是一個真實,可愛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鬥志和非凡的智慧保衛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勝利。從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中,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他的行為告訴我們,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延伸: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裡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在大家所熟悉的抗日戰爭歌聲當中結束。(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故事,歌聲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學習英雄們不怕艱難,豪邁樂觀,鬥志昂揚的英雄品格,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讓語文課堂向更遠的方向延伸。)

6、作業佈置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佳句。

比較閱讀孫犁的另一篇小說名作《荷花澱》。

蘆花蕩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說。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說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

《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此篇小說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⑴。小說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於他過於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鉤子鉤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洩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⑵如果我們為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裡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定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裡湧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澱地區軍民抗日鬥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紮在葦塘內,裡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繫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範圍廣的很:裡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徵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著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著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說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⑴ 認知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

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

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⑵ 動作技能目標:

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並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⑶ 情感取向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說學情及學法

1、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⑶。坐在課堂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說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說學法:

⑴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字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文字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篩選資訊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⑵ 探究學習法:

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著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⑶ 合作學習法:

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並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說教法

1、學生中心法:

此課文由於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後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銳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麼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過程。⑷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悅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裡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裡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說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鬥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說教學程式

1、第一步:匯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說,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藉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並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徵:老頭子過於自信與自尊。

(約3分鐘,3~4個學生。)

2、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裡要說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並用從這一句看出了或這一句表現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後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裡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字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

(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3、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說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⑸。這篇小說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於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

(注:由於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字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後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⑴ 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閱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後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徵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說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說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

(約5分鐘,8~10個學生。)

⑵ 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麼張嘴說話?我這老臉呀!

問題:此段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表現力?

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瞭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為課後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

(約3分鐘,3~4個學生。)

⑶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說明原因:

本題將採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並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閱讀問題進行評價並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於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

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閱讀的時間。

② 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③ 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

(約8分鐘,6~8個學生。)

⑷ 讀語段練筆: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裡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裡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並寫出來,字數300左右。

(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

設定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4、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裡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定這樣的環節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裡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

(約2分鐘,3~4個學生。)

5、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裡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閱讀輻射,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資訊的鑑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

(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6、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⑺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

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說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後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鬥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訊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列印成課件隨時呼叫。

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後程序的流暢。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於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又全

【註釋】

⑴⑵⑺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16

⑶⑸ 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試驗本)語文第四冊《現當代小說鑑賞》P45

⑷⑹ 《國家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閱讀》

蘆花蕩說課稿7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感知人物形象.

2、展開想象,體驗人物心理.

3、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4、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方法:探究,體驗

教學媒體:投影儀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澱上,就有這麼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去.並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

結合註釋簡介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三)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麼?

2、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刻畫人物的?試各舉一例.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5、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明確:

1、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紮在葦塘裡,裡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神態.舉例見課文.

4、(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裡的部隊輸送糧食等.(2)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並且付諸實際行動.(3)還表現在他的過於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裡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4)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後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後痛打鬼子.

5、主題: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總結: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乾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自信,業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佈置作業:

1、識記字詞.

2、思考課後練習三.

五、課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字詞

二、品味賞析:(完成課後練習三)

景物描寫: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裡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後並沒有感到非常的悽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於作者對白洋澱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於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答案.(答案見教參)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教師示例:講解第一處景物描寫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氣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寫出了澱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澱自然環境的優美.可是,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裡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裡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裡頑強的生存姿態烘托了出來.

3、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四人一組,討論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5、動筆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的景物.

三、重點研讀文章的1——54段,問題如下:

1、“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裡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裡躲避炮火裡去了.”從這句話裡,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於一種什麼環境中?

2、“葦子還是那麼狠狠的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請你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並說說“狠狠”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請你說說炮樓裡的敵人監視著蘆花蕩,有什麼罪惡用意?

4、請你指出第四段中從“老頭子……特別明亮”一段文字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5、透過“每到夜晚,葦塘裡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亮,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裡飄出來.敵人發了愁.”這句話,你看到了怎樣的事實?反映了什麼問題?

6、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的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並細細體味,然後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7、“老頭子”執行任務從不帶槍,為大女孩復仇仍不帶槍,你認為他這是不是魯莽?請結合文段內容說明你的理由.

8、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裡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象?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後回答,教師明確答案:

1、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於日寇佔領、嚴密的封鎖中.

2、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凶暴的敵人,白洋澱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長高的葦子正好為澱裡的抗日軍民提供掩護,葦子儼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詞形象的表達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

3、敵人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4、肖像描寫.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幹、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5、寫敵人為封鎖毒計的失敗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軍民的頑強和智慧.

6、心理描寫的語句:課文47段中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

補寫的心理活動合理即可.

7、不是魯莽.因他心中有著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恨,靠著高超的水上技藝,擁有獨特的對敵鬥爭的利器——船槳和魚鉤使他在對敵鬥爭中游刃有餘,是處於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聲想象戰士的情緒,想象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結:

本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懷.希望大家能認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寫,以便在今後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運用這一描寫手法.

五、作業:

1、課外閱讀《蘆花蕩》的姊妹篇《荷花澱》,比較兩篇文章有何異同.

2、預習第三課,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六、課後記:

板書設計: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徵:1、愛國抗日

2、愛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雙全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1、渲染故事氣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強抒情韻味

蘆花蕩說課稿8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預習提綱: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後練習,寫出發言提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匯入: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麼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裡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裡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裡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裡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著鬼子這裡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裡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蘆花蕩說課稿9

一.說教材 :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說。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說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此篇小說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①。小說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於他“過於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鉤子鉤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洩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②如果我們為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裡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定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裡湧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澱地區軍民抗日鬥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紮在葦塘內,裡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繫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範圍廣的很:裡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徵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著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著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說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2)動作技能目標: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並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3)情感取向目標: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說學情及學法

1.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③坐在課堂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說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字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文字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篩選資訊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2)探究學習法: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著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3)合作學習法: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並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說教法

1.學生中心法:此課文由於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後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銳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麼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巴西教育家 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過程。”④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悅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裡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裡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說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鬥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步、匯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說,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藉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並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徵:“老頭子過於自信與自尊”(約3分鐘,3—4個學生)

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裡要說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並用“從這一句看出了 ┅┅”或“這一句表現 ┅┅”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後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裡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字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說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⑤。這篇小說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於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注:由於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字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後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1.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閱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後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徵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說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說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約5分鐘,8-10個學生)

2.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麼張嘴說話?我這老臉呀!”問題:此段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表現力?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瞭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為課後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約3分鐘,3-4個學生)

3.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說明原因。本題將採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並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閱讀問題進行評價並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於”“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閱讀的時間;②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③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約8分鐘,6-8個學生)

4.讀語段練筆:“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裡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裡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並寫出來,字數300左右。(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設定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裡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定這樣的環節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裡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約2分鐘,3-4個學生)

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裡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閱讀輻射,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資訊的鑑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 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⑦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說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後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鬥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訊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列印成課件隨時呼叫。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後程序的流暢。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於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 (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雙全

蘆花蕩說課稿10

【說課過程】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蘆花蕩》,這篇課文位於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

第一單元的課文均以戰爭為題材,今年恰好是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週年,此時學習《蘆花蕩》一文,正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嚮往,文章優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迴腸的抗日豪情。

就文體而言,《蘆花蕩》是一篇小說,我們可以從小說的三要素來分析本文。八年級的學生對於這一概念並不會感到陌生。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過《最後一課》、《社戲》等小說篇目,此時重提這一概念,能喚起他們對於舊知的記憶,同時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來加深對小說這一文體的結構要素和行文特點的理解。其中,情節可以在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複述來學習完成。人物是本課分析的重頭戲,可以通過情節發展的幾個關鍵來剖析其個性特徵。對於環境的分析,可以抓住文中景物描寫進行學習。這樣,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來組織整篇課文的教學,思路清晰,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於接受。

基於上面對於教材的分析和教學方法的構想,我確立了這樣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 準確把握小說三要素的概念,能夠運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本文。

⑵ 區分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能夠綜合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構建人物立體形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他的妙處,並分析其作用

⑵ 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 在白洋澱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⑵ 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重點:

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

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

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複述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聯想拓展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來實現。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

整體感受: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後,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採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

具體描摹: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採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採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第三步:

深入挖掘、突出關鍵: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徵上,尤其是對於過於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於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著,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麼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發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學生不難發現找出答案。

老師總結: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接下來,我談一談《蘆花蕩》一文的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從優美的白洋澱風光入手,切入到景物描寫的分析和故事情節的複述,讓學生了解故事發生的環境、環境和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第二課時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探究其傳奇色彩。下面,我具體講一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伴隨著多媒體課件顯示的一幅幅優美的白洋澱圖片,這時,傳來了老師的畫外音: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這就是白洋澱。白洋澱,它位於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這裡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裡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著導語,老師說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藉著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澱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

三、景物描寫品讀

緊接著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說,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澱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度為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

⑴ 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⑵ 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

⑶ 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澱深厚的熱愛之情。

四、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澱,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對故事情節的感知。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3、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

4、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5、要注意情節的鋪墊和環境的烘托。

6、在故事中設定懸念,引人入勝。

7、有矛盾衝突和高潮的出現。

8、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並遵照以上四點講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2~3名學生講完以後,老師總結髮言:同學們講的故事都很精彩,一個個抗日故事聽得人熱血沸騰,今年是抗戰勝利60週年,60年前紛飛的戰火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美麗的白洋澱容不得玷汙,今天,世界各國人民紛紛舉起了和平的旗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努力締造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新世界,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到此結束,最後讓學生明確了下一課時的任務,即進行人物分析。我對《蘆花蕩》一文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批評指正。

蘆花蕩說課稿11

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以及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說《蘆花蕩》這篇文章的教學。

一.說教材

《蘆花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作品是以戰爭為主題,訓練重點是讓學生學習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能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而《蘆花蕩》這篇課文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孫犁的《蘆花蕩》講述了一個“老頭子”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打鬼子的英雄故事。故事帶有傳奇色彩,通過老頭子智勇雙全,痛打鬼子,討血還債的故事的描寫,顯示了我們民族英雄的性格。說明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是本文的主要藝術特色。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一)知識目標:

1、能夠對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2、學習其描寫方法。

(二)能力目標:

1、賞析“老頭子”這一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2、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語言。

(三)情感目標:學習“老頭子”、大菱、二菱不畏艱險、豪邁樂觀、鬥志昂揚的精神,認識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我把教學重點設定為:

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而教學難點則設定為:

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

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會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同時將創設情境法、指導學生自

1學法、運用網路資源法以及想象、體驗等作為輔助教法。

三.說學法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去充分感知、欣賞、理解課文。主要運用以下學法: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法以及朗讀理解法,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品味感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文我將安排兩個課時,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安排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二)課前預習,充分準備

(三)討論交流,重在引導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用多媒體出示一幅幅優美的白洋澱圖片。當學生們深深地陶醉於美景中時,師順勢匯入本文: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裡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多媒體顯示影片《小兵張嘎》與《新兒女英雄傳》圖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這樣就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課前預習,充分準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潛在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為此,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們自己去搜集相關的作者介紹、小說知識和文章背景。另外,學生們還需瞭解課文中的生字詞。最後,學生們還得記錄下在預習過程中所發現的各種疑難問題,留待課堂上與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三)討論交流,重在引導

首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雖然到了國中,但對於生字詞的瞭解2仍然是最基礎的。接著再檢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然後再要求學生用3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情況。這時,教師應參與其中,但並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引導。對於一些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教師需引導學生當堂解決。而面對一些能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時,教師則不能急於講解,而應留到下一集中閱讀環節,重點突破。

(四)突破重點,集中理解

在這個環節,我相信學生的能力,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帶領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品讀景物描寫,體會人物心境。我設計了以下幾點:

首先,請學生談談讀完全文後,有沒有感受到戰爭的慘烈與血腥。在這裡,我做了預設:沒有,反而感覺寫地很美。其一是人性美,主要體現在“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上,而這也將在下一節課中重點探討。其二是環境美,作家將殘酷的戰爭寫得賦有詩情畫意。這正是本節課的重點。這時,我要求學生試著從文章中,找出景物描寫的語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交流交流。這樣,學生對優美的景物描寫就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後,師再用多媒體出示重點語句,與學生共同探討。這就加深了學生對文中景物描寫作用的理解。

2.分析“老頭子”的形象,探究傳奇色彩。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整體感受

通過預習和第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採用討論研究法來實現這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具體描摹

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採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採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3(3)深入挖掘、突出關鍵

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徵上,尤其是對於“過於”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於”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著,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麼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發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師作總結:“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所以,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自讀課文、品位課文,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讓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於重難點問題的解決,也體現了學習的互動性。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們的課堂之外。我做了如下設計:

1.小練筆: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請你細細體味,再仿寫幾句,寫寫自己家鄉的景物。

2.結合實際談談:抗日戰爭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針對日本歪曲歷史,說什麼戰爭是中國人挑起的,前首相小泉多次參拜靖國神舍的事實。你想對日本的中學生說什麼呢?加深學生對戰爭的正確認識,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板書設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和實用的原則:

開端——護送

走進蘆花蕩——詩情畫意、鬥志昂揚發展——受傷

高潮、結局——復仇

走進人物——傳奇色彩

最後,讓我們一起祈禱世界告別戰爭,擁抱和平!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蘆花蕩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孫犁的《蘆花蕩》第一課時內容。

【說教材與學情】

合理的分析教材和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老頭子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打鬼子的英雄故事,通過塑造老頭子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

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分析能力,他們對小說這種體裁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對人物性格的深度理解還不足,需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教材本身及學生現有狀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首先知識與能力方面,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本文層次,賞析老頭子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徵。

過程與方法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我打算通過情境教學法、拓展延伸法、誦讀法和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國家意識。

【說重難點】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梳理文章內容和結構。教學難點確立為探究老頭子的形象和性格特徵。

【說教法學法】

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教法

(1)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課本相關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2)拓展延伸法。這種方法使得語文課堂不侷限於課文自身,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寬度。

2.學法

(1)誦讀法。學生以反覆誦讀的方式,可以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

(2)合作討論法。科學合理的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視訊匯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匯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基於這點,在開課之初,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播放《小兵張嘎》的影視片段,然後激情匯入,隨著展示課題:同學們,剛剛我們看了一個槍林彈雨的戰爭場面,影片主人公嘎子在白洋澱上英勇抗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講述的也是抗日打鬼子,同樣也發生在白洋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孫犁的《蘆花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好語文,關鍵在讀,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和初讀,可以初步瞭解要學的基本內容,對課文形成整體感知。因此,在上課前,我會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初讀課文,並在課堂上進行鞏固。

1.找出瘧(yào)子、寒噤(jìn)、仄(zè)歪等生字詞,注音並解釋。

2.本篇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課文是怎樣體現的?

3.本文可以分為幾層,每層主要寫了什麼?

三、研讀課文,合作學習

學生以小組或集體組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展開討論,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良好的合作興趣、思考興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鼓勵學生相互合作討論,共同解決。

1.本文是手法怎樣刻畫老頭子?

引導學生把握“老頭子渾身沒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這一次帶著掛花的進去,怎麼張嘴說話”、“舉起蒿來砸著鬼子的腦袋”等句子,感受作者對老頭子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這些描寫手法,教師相機做朗讀指導。

2.老頭子的性格有什麼特徵,表現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把握“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你什麼也靠給我”、“丟人現眼”、“砸著鬼子們”等句子,感受老頭子這個愛憎分明、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抗日英雄。

本環節中我以問題為主導,引導學生反覆品讀關鍵詞句,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注重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四、品讀課文,探究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我設定了這樣一個探究問題:“文章最後寫到,有一個女孩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你能想象當時女孩的心理活動嗎?

這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五、課堂小結

為了便於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作整體的歸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結:同學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正是有了哪些英勇抗戰的英雄,我們的抗日才得以勝利。所以生在如今的幸福生活中,我們更要學會感恩!那麼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這篇課文,品味細節,感悟課文的語言特色。

六、作業佈置

為了讓學生對本篇課文英雄品質的有所深思,我佈置了“以你身邊的英雄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的作業,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板書: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各位評委老師辛苦了,謝謝!

蘆花蕩說課稿13

一、文字解讀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單元的課文均以戰爭為題材,學習《蘆花蕩》一文,不僅是為了學點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文章優美明麗的語言,也讓我們對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心生嚮往。就文體而言,《蘆花蕩》是一篇小說,我們可以從小說的三要素來分析本文。八年級的學生對於這一概念並不會感到陌生。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過《最後一課》,此時重提這一概念,能喚起他們對於舊知的記憶,同時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來加深對小說這一文體的結構要素和行文特點的理解。其中,情節可以在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複述來學習完成。人物是本課分析的重頭戲,可以通過情節發展的幾個關鍵來剖析其個性特徵。對於環境的分析,可以抓住文中景物描寫進行學習。這樣,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來組織整篇課文的教學,思路清晰,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於接受。

二、教學目標

基於上面對於教材的分析和教學方法的構想,我確立了這樣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瞭解小說三要素的概念。

2、瞭解荷花蕩的相關知識。

能力目標:

1、運用小說的三要素複述故事並分析全文。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其妙處,並分析其作用

3、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情感目標:1.在白洋澱美麗風光中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國土的責任和使命感。

2.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通過體會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

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為主體,採用以下方法:

1、複述法。通過閱讀課文,感知全文,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既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鍛鍊了學生了語言表達能力。

2、品讀法。通過品讀文章中描寫景物的句子,來感受小說的環境描寫,為人物的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

3、討論探究法。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研討文中關鍵性語句,分析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五、教學過程

(一)設立情景,匯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顯示的一幅幅優美的白洋澱圖片,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這就是白洋澱。這裡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裡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傳奇故事。

(二)景物描寫品讀

1.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2.美句品評。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

3.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3.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澱深厚的熱愛之情。

(三)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澱,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通過學生的預習以及再讀課文,抓住小說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2.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3.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四)老頭子的人物形象分析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感受。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後,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採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

2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體描摹。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採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採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關鍵。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徵上,尤其是對於“過於”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於”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著,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麼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發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學生不難發現找出答案。老師總結:“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蘆花蕩說課稿14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所收錄的5篇雖然體裁不同,但它們的內容卻都是戰爭題材。無論是正義一方還是非正義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真善美與假惡醜得到充分的表現。在單元中,題材的選取涉及中外,觸碰近代與現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領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婦人、老頭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類人在戰爭中的勇為、悽苦與對爭議的弘揚、對和平的呼喚。《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部隊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是一篇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

2.課時安排:

《蘆花蕩》是一篇精讀課文,我將教學時間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從白洋澱優美的風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識記重點詞語。第二課時則引導學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為了順利完成兩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採取緊扣課文主題,通過設計主問題,創設發散思維的情境的策略,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

是準確把握“老頭子”的人物形象,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並在賞析同時瞭解老頭子是怎樣刻畫的。同時,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語言作用。

本課的難點:

理解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和經驗:

八年級的學生對小說已不陌生,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讓學生通過小說三要素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於接受。

2.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通過設計主問題“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調動學生髮散思維,人人有話說。尤其是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講話的孩子,鼓勵他們勤于思考,敢於發言。通過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讓那些閱讀書評較好的同學參與到互評環節中,促其養成敢於爭鳴,勇於創新的學習態度。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所收穫與提升。

三.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理清思路,把握故事情節。2.把握老頭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寫的語言。

(知識和能力目標確定的依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過程和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確定依據:新課標要求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感受“老頭子”的英雄色彩,培養捍衛民族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定的依據: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圓滿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原則確定出本課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輔助,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澱優美的風光,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篇,增強生活的體驗。

2.引導點撥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主體差異和不同學習的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課文淺顯易懂,且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我設計的“老頭是怎樣的人”閱讀課文,運用批註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我給予適當的點撥,有利於學生把握學習方向,讀出個性化的自己。

3.對話教學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巴西教育家保羅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不是師生間簡單的問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採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對主人公“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性格進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對話交流,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和補充,激發並牽引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五.教學程式:

1.教具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創設情景,匯入新課;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自主探究,互評人物;深入挖掘,品讀景物;聯絡生活,佈置作業這六個環節。

第一課時

環節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澱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課文中所描寫的環境,進而匯入新課。我的匯入是這樣設計的`:白洋澱水波盪蕩,春季青蘆吐翠,夏季紅蓮出水,秋天葦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日寇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燒殺搶掠,肆意踐踏,白洋澱的每一株蘆葦都見證了硝煙瀰漫,白洋澱也養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的故事,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把十幾個鬼子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領呢?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一下這位神奇的老人吧。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讓學生簡要介紹孫犁的基本情況,培養他們篩選資訊的能力。(螢幕)孫犁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荷花澱派”,《白洋澱記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小說和散文的合集。並讓學生在課下識記這些文學常識。

(2)識記字詞:接著通過教師聽寫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預習情況,並講解重點字詞,把好字詞關。

(3)概括內容:根據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敘述課文的內容。

(4)人物履歷表:

主 要 人 物 履歷表

姓 名

主要的任務

最痛苦的事

最自豪的事

最突出的性格

第二課時

環節一:提出問題,默讀批註

圍繞“我眼中的老頭子”展開自由閱讀,指導學生邊閱讀邊批註。批註的話不要太多,只需重點的三兩個詞語就行。不讀書不拿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尤為重要。

環節二:交流展示,對話人物

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兩個主要任務,性格及寫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師、文字的對話,也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的主戰場。教師在學生髮言基礎上,適時歸納老頭子的性格:“過於自信與自尊”,引導學生理解“過於”這個詞的意思。 “過於”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頭子確實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而另一方面,又有過頭的意思。大菱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有一定關係。同時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老頭子的刻畫手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環境烘托與女孩子反襯相應和,活脫脫的讓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這兩個問題的設定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

預設:

1.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晒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的明亮。說明老頭子很乾練。

2. 他對葦塘裡的負責人的同志說:你什麼也靠我,我什麼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說明老頭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孩子呀!”說明老頭子對同同志們充滿了愛,可以說愛憎分明。

4.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有女兒,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說明老頭子自尊心很強,讓兩個女孩子受傷,他沒法原諒自己。

環節三:品讀景物,賞析美點: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但我們讀後並沒有感到悽慘,而是感到了的優美和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得益於作者對詩情畫意的環境描寫。由此,設計了美句品評教學步驟。首先是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並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感受那流瀉於戰火中的優美景色。然後美句美讀,讓學生就具體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思考描寫好在哪裡?在文中有什麼作用?通過師生對話,最後總結出景物的描寫能夠渲染出戰爭的氣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預設:

1.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裡,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裡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裡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賞析:點明環境氣氛,突出環境險惡,交代背景,為後文描寫人的行為做鋪墊。努力長高的葦子生動的展現了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裡,白洋澱人民威武不屈,頑強生存的姿態。象徵的白洋澱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現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鑽表現了抗日軍民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 在那裡,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賞析:景隨情移,寫出了老頭子痛打鬼子後的愉快心裡。

環節四:聯絡生活,內化提升

(1)昇華主題:白洋澱只是當時的抗日戰場的一個典型,無名無姓的老頭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澱如此,荷花澱亦如此,整個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熱情高漲,如火如荼。老頭子就是一群人!

(2)佈置作業: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寫促讀,讓學生給老頭子寫一封信,書寫自己內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評。

3.板書設計:

自信

蘆 人物美——老頭子(過於)

花 自尊

蕩 景物美——詩情畫意

蘆花蕩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蘆花蕩》是反映抗日戰爭的,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和驚心動魄的情節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範文。

《蘆花蕩》是傳統名篇,孫犁的小說詩情畫意是欣賞的重點,他的小說被讚譽為“詩體小說”。相對於主題、情節,作品中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簡潔傳神、富有個性的人物是更大的亮點。基於上面對教材的分析我確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2、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敘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揣摩人物描寫,品味語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白洋澱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國土責任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1、通過故事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

2、文中的景物描寫。

二、說教法

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突出對學生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轉化成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敘事性作品的特點,重在複述故事情節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閱讀方面,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和默讀的質量,重視培養默讀的技能。閱讀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從區域性到整體;從感性到理性;從閱讀教材到自我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體驗性、創造性閱讀,比較鮮明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區域性,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形象再到景物描寫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程式

接下來我談一談《蘆花蕩》一文的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從優美的白洋澱風光入手,切入到景物描寫的分析和故事情節的複述,讓學生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第二課時,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探究其傳奇色彩。下面我具體講一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嘎子和英子泛舟在白洋澱湖面上……

導言:

上面這段電影就是我國著名的電影《小兵張嘎》。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白洋澱上的水上游擊隊,利用有利地形,駕小船出入蘆葦蕩中,神出鬼沒,聲東擊西,輾轉茫茫河澱上,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譜寫出一曲曲白洋澱人民抗日救國的凱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蘆花蕩》就是反映當年抗日遊擊隊戰鬥生活的小說。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著導語,老師說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藉著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澱紀事》,和他所代表文學流派“荷花澱派”。

三、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 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知故事。

2、 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3、 交流課前蒐集的作者的相關資料

4、 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理清作者思路

本文是一篇小說,小說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

注意複述時:①交待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②語言簡潔③可以按照課文的順序複述,也可以打亂課文順序有創造性的`複述。

預計學生回答的內容有:

1.蘆花蕩裡生活著的人:一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勇敢的姐妹。

2.蘆花當發生的故事: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次酣暢淋漓的復仇。

3. 教師總結: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老頭子撐著一直小船,在白洋澱裡,無數的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支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泳本領,在萬畝方塘裡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裡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將敵人誘進他二埋伏圈,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四、景物描寫品讀

1.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湯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以小組為單位,採取自主、合作、探研的方法,讓學生們就具體句子進行分析。

3.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的獨特感受。3、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澱的熱愛之情,

明確:通過這些景物描寫,使全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了抒情韻味的作用。

融情入境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抗日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的方法,並遵照以上三點將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2 名學生講完以後,老師總結髮言:同學們講的故事都很精彩,一個個抗日故事聽的人熱血沸騰,60年前紛飛的戰火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美麗的白洋澱容不得玷汙,今天,世界各國人民舉起了和平的旗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努力締造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新世界,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