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浪花說課稿

說課稿5.0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浪花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浪花說課稿

浪花說課稿1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大海特有的景緻:沙灘、浪花、貝殼、小蝦。其中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群淘氣的娃娃。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會寫“丫、淚”等字,理解“邁著”“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詞語

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邁著”“捧著”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利用象形字的方法,說順口溜的方法,採用對比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聯絡生活事物等方法進行認字,所以在本課的認字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換部首的方法,猜謎語等方法進行認字,對於學生髮現.尋找到的好的認字方法,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請學生趴在桌面上,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麼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然後與學生對話)大海美嗎?(美)沙灘美嗎?(美)浪花美嗎?(美)想到海邊去嗎?(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一起看美麗的大海、美麗的沙灘和美麗的`浪花。(板書課題)

然後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並通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的重點。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當學生提出悄悄地搔癢了我的小腳丫讀的好時,可以引導學生用簡筆畫和查筆劃的方法識記腳丫的“丫”字,然後進一步挖掘小女孩的表情怎樣?真的有人弄癢她的腳丫嗎?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還可以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控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用詞說話、找關鍵字,讓學生理解“邁著”“捧著”“又”等詞語,並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其次拓展視野,情感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最後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四、教學反思:

由於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離大海特別遠,所以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兒童的感官直接體會,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進入學生心裡。

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並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為重要。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延伸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裡,我們努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可受時間、學科內容等諸多因素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懇請各位領導、老師諒解。

浪花說課稿2

教學內容: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大海特有的景緻:沙灘、浪花、貝殼、小蝦。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群淘氣的娃娃。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字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邁著”“搔癢”“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邁著”“搔癢”“捧著”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為擴大課堂容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我準備了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教材持點、學生的年齡持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變式教學法、動作演示及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實現與文字對話。

教學流程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流程圖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引導探究

引導表達

自讀自悟

品讀感悟 細細體味

賞 品 讀 練

品讀感悟 細細體味

拓展視野 情感昇華

寓學於練 積累語言

課堂小結 分享快樂

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請學生趴在桌面上,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麼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小朋友,海美嗎?(美)沙灘美嗎?(美)浪花美嗎?(美)想到海邊去嗎?(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灘和美的浪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誘發興趣,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基礎。

“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之前,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海浪聲”“海”“浪花”直接訴諸於兒童的感官,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進入學生心裡。

(二)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並通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模仿浪花的動作、用詞說話、找關鍵字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邁著”“搔癢”“捧著”“又”等詞語,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並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並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為重要。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還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等做法,讓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控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我認為,這一過程實質是學生由對語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對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學生內心與文字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也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與文字對話。

(三)寓學於練,積累語言。

(1) 連一連,讀一讀。

藍藍的 貝殼

金黃的 小蝦

雪白的 沙灘

青青的 海水

(2) 照樣子,說一說。

我坐在沙灘上 玩耍。

爸爸坐在沙發上 。

媽媽坐在 。

設計意圖:語文作為實踐的工具,非得在實踐中反覆地操作、運用和練習才能熟練地掌握它。學生要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不能光靠課堂聽老師講,還要靠課內和課外大量的聽、說、讀、寫和實踐活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讀一讀、連一連”,“照樣子,說一說”兩道練習題,讓學生在運用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四)、拓展視野,情感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組合和調整,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的材料。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縱深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五)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小結:師生共同小結本課的收穫,讓學生體驗收穫,分享快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設計意圖:

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板書設計:

18 、 浪 花

我 浪花

設計意圖: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

把握文字的重點,起引領作用。同時,隨機板書也作為一種肯定學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教學評價:

評價方式採用“觀察法”“隨機點評法”及“激勵”等方法。

“觀察法”是在學習探索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在充分暴露思維的過程中,積極肯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探究精神。

“隨機點評”“激勵”包括師生間和生生間的點評和激勵,這些評價方法能及時溝通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提高資訊反饋的頻率,調控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浪花說課稿3

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浪花》一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開始展開我的說課。

教材分析:

《浪花》是小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長春版)一年級上冊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學生在完全學完拼音後的一篇閱讀課文,既是對拼音的實踐應用,又對後面的閱讀教學起鋪墊作用。

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這樣的載體更有利於突出《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2、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邁著”“搔癢”“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

3、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動作演示教學法)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啟發教學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程式:

(一)引浪花入課堂,激趣。

1、新課伊始,我放課件請學生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麼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大海上翻騰著朵朵美麗的花,那是什麼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欣賞美麗的浪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誘發興趣,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基礎。

“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之前,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海浪聲”“海”“浪花”直接訴諸於兒童的感官,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進入學生心裡。

(二)享浪花之樂趣,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2、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浪花給小作者帶來了哪些歡樂?”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模仿浪花的動作、用詞說話、找關鍵字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邁著”“搔癢”“捧著”“又”等詞語,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並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

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還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等做法,讓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控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受文字之啟迪,積累。

(1) 連一連,讀一讀。

藍藍的 貝殼

金黃的 小蝦

雪白的 沙灘

青青的 海水

(2)照樣子,說一說。

我坐在沙灘上玩耍。

爸爸坐在沙發上。

媽媽坐在。

設計意圖:語文作為實踐的工具,非得在實踐中反覆地操作、運用和練習才能熟練地掌握它。學生要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不能光靠課堂聽老師講,還要靠課內和課外大量的聽、說、讀、寫和實踐活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讀一讀、連一連”,“照樣子,說一說”兩道練習題,讓學生在運用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四)、延喜浪花之情,昇華。

播放有關海底的影像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組合和調整,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的材料。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縱深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五)總結文字收穫,分享。

小結:師生共同小結本課的收穫,讓學生體驗收穫,分享快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計:

18 、浪花

我浪花

浪花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叫高傑,來自凌源市朝陽街國小,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浪花》(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四篇課文。第六單元的課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從體裁的角度看,有古詩、兒歌、故事、散文等。而主題則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激勵兒童“快快樂樂的生活、認認真真的思考”。《浪花》一課用詩一般的語言、兒童的口吻,描述了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依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單元目標及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齡特徵,本課教學我覺得應達到以下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6個字。理解 “邁著” “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

2. 過程與方法:利用課文插圖和重點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培養語感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識字、寫字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利用象形字的方法 , 說順口溜的方法 , 採用對比加一加 . 減一減的方法 , 聯絡生活事物等方法進行認字 , 所以在本課的認字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換部首的方法 , 猜謎語等方法進行認字 , 對於學生髮現 . 尋找到的好的認字方法 , 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說教法

基於本課教材持點、學生的年齡持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變式教學法、動作演示及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實現與文字對話。

三、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有“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轉變為“主動的學”,從而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教給學生一個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遠比灌輸有限的知識來得重要,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採取“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相宜的課堂學習“自由度”,體現在朗讀課文環節,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互聽”“評價讀”等方式中。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本課的第二課時我設計瞭如下五個環節:

環節一:複習詞語,激情匯入。

首先我會出示生詞卡片,帶領學生用齊讀和開火車讀的方法複習所學生字詞

浪花,貝殼,小蝦,籃子,輕輕的。

然後我會問:同學們,你們想看浪花、貝殼、小蝦嗎?讓我們一起到海邊去看看吧。此時我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海邊景色和浪花聲。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實現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 環節二: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首先我一邊出示課文插圖一邊問:同學們快來看呀,我正在沙灘上玩耍,誰來了?(預設學生回

答:浪花)。浪花一共來了幾次呢?(預設回答:兩次)浪花來了兩次,都做了什麼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喜歡哪一自然段,就把它多讀一遍。

學生自由讀文後,我會引導學生學習感悟第一自然段,學生在彙報讀第一自然段的同時,我相機板書:“輕輕、走”。接著我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模仿浪花的動作、用詞說話、找關鍵字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邁著”“搔癢”“捧著”“又”等詞語,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並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接下來,我丟擲問題,引導學生繼續彙報學習第二自然段:不久,可愛的浪花又來了,這次,它是怎樣來的?學生彙報讀,我會相機板書“笑著、跑”,然後讓學生用手、口表演出浪花唱笑跑來的樣子。並帶領學生比較讀“第一次走來的句子”和“第二次跑來的句子”。

浪花唱得多高興,笑得多開心呀。你看它還給我送禮物來了呢!學生彙報讀相關句子。我出示課前蒐集的貝殼,小蝦的圖片給學生欣賞。然後抓住捧字型會浪花的可愛,,這一環節中,我還將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想象:浪花還可能“捧”來什麼呢?

浪花又能唱又能笑,還給小朋友帶來這麼多的禮物,你喜歡它嗎?讓我們帶著歡快的語氣來讀一讀吧。

浪花一會兒跑來,一會兒跑去,像一群什麼?齊讀第三自然段。

這群娃娃怎樣呢?預設學生彙報:淘氣

我會相機板書:淘氣

你喜歡淘氣可愛的小浪花嗎?讓我們再去看看它吧?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並通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並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為重要。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還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等做法,讓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控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我認為,這一過程實質是學生由對語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對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學生內心與文字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也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與文字對話。

環節三:拓展視野,情感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組合和調整,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的材料。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縱深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環節四:指導寫字

在此環節,我會出示認寫生字,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注意每個字擺放的位置,認識筆畫的特點,讓學生學會了下筆前先觀察,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之效。然後我會讓學生抬手和我一起範寫,特別提示“貝”字的第三筆是豎撇,從豎中線起筆,第四筆是點,和第三筆對應,再讓學生按筆順在書上的田字格里描紅、臨寫。學生練寫時,我會桌間巡視並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隨時進行個別指導,並展示好字,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

環節五: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師生共同小結本課的收穫,讓學生體驗收穫,分享快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這是我第二課時教學的板書設計。教學中我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的重點,起引領作用。同時,隨機板書也作為一種肯定學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如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輕輕 走

浪花 淘氣 笑

浪花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海浪花變成的鏡子》是語文A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張秋生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運用擬人的寫法描述了一朵海浪花不小心被留在了沙灘上成了海灘上一面平靜的鏡子後的見聞和感受。故事題材新穎、情節生動有趣,想象豐富,很受學生的喜歡。在第一課時中我已和學生掃清了閱讀障礙,學習了第1、2、3自然段。本堂課為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的預設

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我注重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三個維度”。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先以談話匯入,再按文章順序理解文字,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瞭解海浪花變成鏡子後經歷的事情和願望;能聯絡上下文體會文中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進行拓展。過程方法方面,通過朗讀、比較、對話等深入理解文字,體會女孩、男孩和螃蟹在海浪花變成的鏡子中找到了什麼,感悟海浪花回到媽媽的懷抱後為什麼還想當明亮的鏡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給他人帶去自信是快樂的。

三、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瞭解海浪花變成鏡子後經歷的事情和願望是本課時的重點。感悟海浪花回到媽媽的懷抱後為什麼還想當明亮的鏡子是難點。

四、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五、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六、教學方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聯想想象法(第一部分)點撥法、朗讀法、討論探究法(二、三部分)。

七、過程分析

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我只設計了一個問題,就是“海浪花變成的鏡子照見了女孩、男孩和螃蟹的什麼”。 在拓展文字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幫你找到自信的鏡子嗎?二是大家願意當這樣的鏡子嗎?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直奔文字主題,又超越了文字的主題,盡顯內涵。這樣,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直達佳境。匯入開門見山,用充滿激情的兒童語言將學生迅速引入課堂,營造了一種適合學習童話故事的氛圍。

第二部分寫海浪花變成的鏡子照出了女孩兒的美麗、男孩的健壯、螃蟹的善良。從描寫女孩的那段過渡到描寫男孩的那段、從描寫男孩的那段過渡到描寫螃蟹的那段時,我抓住男生的情緒,幽默過渡,巧妙無痕。在後面的過渡中,更是水到渠成。我安排女生齊讀描寫女孩的第4自然段時,男生會不服氣,我就說:“美麗的女孩用美麗的語氣讀美麗的文章,真是美的享受啊!剛才有一部分男孩子不高興了,老師不會偏心的。來,我們來自由地讀讀第5自然段,看看海浪花變成的鏡子照出了男孩的什麼。”言辭優美,盡顯母語魅力;這樣女生不會有意見,男生會大悅。

第三部分寫當浪花回到媽媽的懷抱後還想當一次明亮的鏡子。讓學生思考,海浪花還想在海灘上當明亮的鏡子,他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我在板書大括號時,故意把大括號的上半部分畫歪,馬上聯絡本課主題說:“胡老師畫了個歪括號,心裡很不好受,但我從海浪花變成的鏡子裡(做照鏡子狀)發現自己的粉筆字寫得還不錯,我又有信心了。謝謝你,海浪花變成的鏡子!”讓學生理解要正確的看待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才能找到自信。

學習效果方面。在學習中,我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學習,學生理解了文字,對轉折關聯詞中強調哪層含義有了粗略的體會,同時增強了朗讀能力,增強了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如對“健壯”及“善良”的理解),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如轉換角色說海浪花變成鏡子後的見聞) ;在朗讀、比較、對話等學習方法和過程中受到了美的薰陶、體會到了做人的道理。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