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一年級數學新人教版《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4篇)

文學2.97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數學新人教版《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一年級數學新人教版《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4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後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後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並不清楚怎麼進行,造成每個小組裡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範,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後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並且不願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夥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遊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係(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體”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並應用於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國小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上計算課,對於枯燥的算式學生提不起興致,導致不管老師或是學生在講計算過程的時候,其他學生聽的效率很低。但這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這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考慮的。

一、情境的創設要靈活機動。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並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但我認為創設情境切忌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又要照顧到知識的適用性,要靈活機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麼情景創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二、創設遊戲的樂園。

蒙臺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當我說接下去要做遊戲,小朋友一定會坐得端端正正,因為我說過我喜歡請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玩遊戲。

在做書上的數學遊戲的時候,我採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臺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裡的同學加油。

三、練習形式多樣,及時評價跟上。

對於純粹的計算,我通常採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願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並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說“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於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國小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減法關係、10減幾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有3種,平十法和破十法為一個課時,想加做減為一個課時。在兩節課的教學後,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的並不是太好。

教材採用“森林餐廳”的情境,將13-6的問題轉化為如何取6個杯子的問題,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大多數學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對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對學生來說取杯子的方法並不困難,且學生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關鍵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轉化成計算方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經歷著數學化的過程。在情境的幫助下,學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後,在讓學生練習選擇其中一種方法計算。計算後,讓學生先說方法,再用小棒把計算方法演示出來幫助孩子理解,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先分哪個數,如何分?分過後再怎麼算?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願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並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學生經歷了從形象到抽象,從生活到數學的過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每一個孩子都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由於每個孩子的知識貯備與經驗積累都是不一樣的,對於13-6這樣的問題,不同孩子在解決過程會有不同的方法,讓學生經歷演算法多樣的基礎上,結合著自己的判斷、理解、內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就可能獲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練習時,學生在方法的選擇上也體現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選擇直接計算,能力弱的孩子則需要在小棒等學具的幫助下計算。

“想加做減”的方法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發現,在平時的計算中也用得比較多,因為加法是正向的運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但是需要讓學生不僅對數有這樣的感知,也能通過一定量的訓練,逐步的意識到數量間的關係也存在著這樣的加減關係,這就是本學期後面即將也學到的加減法關係,在這節課中進行滲透與孕伏。在實際的教學中,“想加做減”的方法是建立在學生20以內進位加法特別熟練的'基礎上的。如果學生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特別的熟練,就會覺得“想加做減”的方法很簡單。可是,在過了一個寒假之後,孩子都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把口算練習都拋在腦後,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對這樣一部分孩子來說,學習使用“想加做減”的方法特別難。

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學習這三種計算方法後,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進行計算。其實,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的思考,開展數學交流,鼓勵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並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種計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讓學生在平時每天堅持練習口算,以10內的加減法為基礎,能快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再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非常熟練後嘗試用想加做減的方法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國小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本節是節複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穫,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新課改背景下的國小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國小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_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複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複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覆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教師以教材所提供的”減法表”為藍圖進行合理設計,再加工,使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識,從中逐步提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到下課時,學生們已經在不斷的合作中三次“加減了這張退位減法表”,充分的嚐到了合作的甜頭。有一學生沒有同位,擺的較慢,從他豔羨的目光中,同學們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勝利的無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學生全員參與,無一漏網,無一不時刻備戰,無一不以對號榮辱與共,教師也嚐到了事半功倍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