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物理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物理心得體會

物理心得體會1

在這短短几個月的教學裡,發現有好多同學不會學物理,怕學物理。他們老是感覺到物理難,我也常常感覺力不從心,覺得累。我常想,面對這樣的生源,怎樣儘可能的教好物理,教會學生呢?下面我就物理學科和本次培訓的收穫談談自己的體會。

1、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對於九年級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門新學科,學生剛拿到教材後有一種新奇感,但這種新奇感是短暫的,如不及時深化,“熱”會馬上消失。所以第一節的教學十分重要,我們要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節課。比如通過演示“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後又重新沸騰”、“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會掉下來”、“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熱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資源優勢,因材施教

新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編排形式新穎;內容順序重新安排切合學生實際;課題的引入與生活聯絡緊密,處處設疑,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教師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資源優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能比較容易達到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學生生活奧祕慾望的目的。

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規律、定律、定理,每一個都很重要,我們是在做題的過程中慢慢掌握並加以應用的。靠死記硬背,學習好的同學可以,但大多數同學就不行。針對這一情況,我就利用學科的特點,解題時儘可能多的畫圖來講解,並不時穿插一些俗語。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助於學生對題意、規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也要求學生學會畫圖。經過幾年的探索,學生對此反響很好,稱此大大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也有利於基本概念、規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課堂教學,我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深知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無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集體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體備課中,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較強的物理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公式的形成、

4、重視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教材強調“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做實驗,敢於動手,勤於動手”,結合中學生好動的身心特點,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課外小實驗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這些實驗,順利地得出規律,啟發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怎樣提高學生成績,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總之,作為一名具有課堂改革意識的教師,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和業務水平, 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剛從師範院校畢業走上講臺的我,剛開始以為對付中學物理知識性問題不在話下,只是經驗不足而已,其實不然,在這一年來深入教學實際中,才發現,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學時沒有搞清,這次培訓呢體會最深的是如何讓上好一堂課。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的物理教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以後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物理心得體會2

進入國中後,有一門新的功課叫做物理。很多孩子對於物理的學習都感到很困惑,怎麼學都學不會。為了幫助同學們輕鬆學好物理,X給出以下指導。

想要克服一個困難,首先要明白問題所在。那麼,怎麼樣才算是學困生呢物理學困生什麼表現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學困生的形成該如何才能改善這種情況呢

一、國中物理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和分類

學困生具體表現為:

1、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2、對物理知識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

3、對課本知識找不到重、難點,不能理解。

4、對物理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積極思維,學習困難,持消極態度。

5、不能理解、掌握簡單的物理實驗操作,不能遷移舊

知識、舊技能,去解決新問題。

總體表現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惡後是放棄。將學困生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1、學習暫時困難型;該型別學生主要是學習基礎能力較好,學習中所遇問題,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2、學習能力缺乏型;這類學生主要特點為: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能力,都較低,但學習行為習慣較好,意志比較堅強

3、學習動力缺乏型;這類學生的能力總體水平處於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低於上述兩類學生,主要由於自身學習動力不足而導致學習困難。

4、學習整體困難型;這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較差,求知慾低,意志和好勝心不強,所以總體能力和個性發展水平均較低。

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造成,這裡僅談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或缺點所致的三個原因。

1、教學思想有偏差導致教不得法,學生學習情感難於建立。

這個問題突出表現為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忽略多數學生實際水平,違背教育客觀規律,教

學精力主要集中在培養學優生上;師資力量主要集中在重點班級;注重統考學科而忽略常識科目,使學生的愛好特長得不到發展和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德育、體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發展,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也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願望重視不夠,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失去學科吸引力,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產生厭學、棄學心理,學習情感無法正確建立,最終成為學困生。

2、教學過程中缺乏適應學生髮展規律的教學手法和教學藝術,從而導致學生學困方面的最終形成。

(1)教學過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鋪墊,使學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體抽象物理感念或規律的情景。

中學生抽象思維邏輯能力較弱,形象直觀思維佔有相當比例,恰當地給學生提供,較豐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教具、課件、錄象、實物等感性材料,減緩知識坡度,逐步使學生的認識水平與知識同步。例如:講到“慣性”內容時,可以通過課件或錄影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剎車,車繼續向前滑行一段距離;人坐在汽車中,車啟動人向後倒;拍打身上的灰塵等

(2)新課教學過程中知識遷移和聯絡的忽視,使學生未形成良好知識體系,也是形成學困的主要原因

新課教學前,對學生已掌握的已有的基礎,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但是如果即

使抓不住新知識,生長點和支撐點,不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事例尋求聯絡點,會造成新舊知識脫節,不能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會造成新知識的學習和接收造成困難。例如:講“電流的形成”內容時,可以對比水流的形成,加強知識概念鋪墊,遷移和形成。歐姆定律公式的講解時I=U/R可以與速度公式V=S/t聯絡講解。

(3)教學節奏過快或教學要求過高,使學生學習知識興趣衝減。

高質量的物理課是高效率、高密度的,這並不代表節奏快則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學進度,欲速則不達。使學生思維無法與教學內容同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發揮,學習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思維受到壓抑,久而久之,喪失學習物理興趣,學困生也會隨之而生,同理,若忽略學生認識水平,憑藉教師對知識掌握程度,拔高教學要求,增大知識容量,使多數學生無法達標,結果是個別優生表演,多數學生當觀眾,嚴重挫傷多數學生積極性,使其喪失學習興趣,演變為學困生。

3、教學中缺乏正確瞭解學生個體發展瞭解忽略學生自身因素

(1)忽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由於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面對嚴峻的考試形勢,高密度、高難度的題海戰術;講實驗、背實驗等單一枯燥的教

學模式,為考試、為做題而學習、而教學,禁錮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成為考試的工具,缺乏開拓鑽研精神。這樣既有悖於大綱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又造成學生思想僵化,觀念淡泊,反應遲鈍,因而成為學困生。

(2)學生未正確樹立學生觀、知識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教師對學生的不平等對待,反差強烈,偏愛學優生,歧視學困生,對學困生少提問少過問,指導缺乏耐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意識,並逐步對學習物理喪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難勇氣,喪失學習樂趣,最後放棄對物理的學習,成為學困生。

三、學困生如何進步

在實際物理教學中立足教學實際,實現學困生轉化。

(1)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抓住有利學習時機,積極開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要深入學生學習實際,根據學生平時、聽課、作業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習慣、心理特徵、智力水平等情況,結合測驗考試成績,分析找出學困生成績差的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善於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培養、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樹立能夠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學習,從而走上正常學習軌道

(2)鍛鍊學困生的意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

習物理的信心,學困生學習過程中,情緒波動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畏懼困難與挫折,學習本身就充滿了困難挫折與挑戰,因而要引導學困生戰勝困難,壓倒挫折,在練習中克服重重阻力,在情景中循序漸進,不斷磨練,逐步養成習慣,提高自我克服困難能力,逐步提高學好物理信心。

(3)教師要熱情關懷,嚴格要求,對待學困生要有耐心和愛心,消除學生學習上心理陰影,使他們自尊、自信,讓潛藏在內心的熱情激發出來,興趣才會產生,同時鼓勵同學們親近、信任、關心、熱情幫助,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突出人文關懷特點,形成教學相長的和諧發展氛圍。

綜上所述從教學角度分析,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學過程的某些失誤或不當而造成的,而預防學困生的產生是一個長期而又複雜的艱鉅工作,要求物理教師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手段,注重教學小節,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國小困生形成與發展,為教育學生素質整體提高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X提醒,不僅僅是物理,各個學科都可能有學困生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偏科”。同學們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害怕,應該分析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如果自己無法解決,就要及時向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

物理心得體會3

在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那裡受阻之後,想找本輕鬆點的書看看,噹噹網一搜,科普類的熱門書就這本,於是找來一看。

作者神祕,據稱現居香港。

全書用80後、非常網路化的語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100年來的波瀾壯闊、刀光劍影,使我這個門外漢讀起來竟也津津有味,竟在昨晚欲罷不能,堅持到今天凌晨讀完全書。尤其是在讀到薛定諤的貓,讀到量子自殺的章節時,我竟忍不住笑出聲來。也瞭解了為什麼二戰德國不能先於盟軍制造出原子彈,難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

量子物理髮展到現在,許多東西竟然都是假說,那個該死的討厭的電子,究竟是粒子還是波,折騰了物理學家300年,沒辦法,因為沒搞清楚的話,那麼你和我是粒子還是波、這個世界是粒子還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後來的結論竟然是:那個客觀存在不知道是啥、不管它是粒子還是波,反正是一團迷霧,當觀測者用各種手段去觀測時,它就隨機地現出原形(塌陷)了,有時表現為粒子,有時表現為波。天啦,這跟幽靈差不多,後來,物理學家確實一路追蹤到了幽靈——人類的意識,是人類的意識測量並解讀時,影響了客觀的東西。人類意識裡面都是主觀的東西,而且無法獲得真實的客觀。

當然,這個結論只是暫時的結論,按照波普爾的講法(書中又出現了他的名字,唉,還是沒逃過他),科學就是用來證偽的,所以這個結論也只是用來證偽的。——太唯心了,馬克思肯定會說只是科學還沒發展到人類搞清本質而已,本質或科學客觀是真實存在的,可認知的。

可就是這個唯心的量子論,竟然想進一步發展,以超弦的名義,讓不確定性充斥世界,佔領引力領域,搞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統宇宙。愛因斯坦生前就對量子論進行了幾番攻擊,都被量子論的掌門人玻爾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經典物理一方的.愛因斯坦鬱悶地向玻爾發問:你真的認為因果論不存在,老頭子(上帝)也擲骰子嗎?

是的,現在我們就生活在這個測不準、不確定、隨機的世界!

物理是什麼,物理就是假想,做實驗,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假想,人類社會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發展到今天。一切所謂科學、客觀都是用來證偽的!

呵呵,轉回來,一定要轉回來,否則要神經病了,我認為,不確定性確實難解,滿世界的人們錯把主觀當客觀,但我還是裝糊塗吧,中庸一點吧,中庸,這是我最後的哲學堡壘了。

物理心得體會4

物理的課程改革改革方向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下面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師要控制得住大局

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而不是一堂亂糟糟的課。中學生的自制能力是很弱的,現在還把很多時間給他看,給他講,給他做。如果作為一個任課老師,壓不住課堂的話,不但上這個課沒有什麼效果,而且讓他們有一種感覺就是上物理課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說閒話、就是可以開小差、就是可以鬧翻天的時間。這就與我們的目標越走越遠了。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二、其次,教師要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最傳統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足一節課,學生只是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之後改變了很多,變成了老師以“提問啟發式”授課,學生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現在的課程改革則更進了一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再想辦法解決。我覺得物理課上應鼓勵他們提問題,各種稀奇古怪的大自然問題、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都行。平時上課也是這樣,有相關的他們想知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提出來,而不是我提。當然,相應地,教師一定要多看書,多瞭解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使他們被你的知識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師要敢於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在是一個資訊時代,得到資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現代的人不是看誰記住了多少知識,畢竟能記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最有用的知識蒐集出來。有些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你不一定要幫他們解決,因為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結果,而是過程。現在資訊流通很快,他們可以在圖書館中查詢資料,也可以請教別人,更可以上網去找,或者自己通過實驗來解決相關問題,都可以,關鍵是他在其中學到了東西。做實驗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現在的物理課本沒有把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分開來,目的就是儘量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而不是讓他們看著老師在臺上做。自己經歷過的與看別人的畢竟不一樣。

四、最後老師要敢於把下結論的權利還給學生

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到首都去開會時介紹他的經驗說:“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來自我的不善言辭和我的粉筆字寫得很差”。由於他的表達能力不強,所以無論什麼他都自己少說,想辦法借學生的口說出來,結論、總結也是如此,大家來下,而他只是引導一下,糾正一下錯了的;由於他的粉筆字寫得不好,他總是讓學生自己出去寫,所以沒有一定模式的板書。如此一來他教的班級成績卻大大出人意料。當然了,學生自己下的結論,又是自己記下來的,又經過自己的一次次修改,怎會不特別深刻呢?這樣也促進了他們的積極性。所以不要認為你是老師,下的結論比他們要清楚、精煉,就要幫他們寫實驗結論,讓他們記下你的結論,去背會你的結論。應該拋開這個想法,放手讓他們自己去下結論,你只需要引導和糾正。

一句話,我們物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一定要“握得緊,放得開”。

物理心得體會5

開學初,代表我們國中物理教師到西寧市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主要學習進行了總體框架的解讀,下面就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

作為一線的國中物理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物理學科而言,原來的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

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

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

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物理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中物理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個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定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定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國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定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著如像放射性汙染、溫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如:

1、進行發展性評價。例如建立成長手冊(也稱檔案式評價)。

2、積極探索書面考試題型的改革。

物理心得體會6

《物理學》是亞里士多德主要著作之一,思想綿密,風格古樸,不逞辭藻。譯者為了儲存這種特點,採取了直譯的原則。於不易明白的地方適當加了一些註釋。這樣一來,只要細心讀去是可以讀懂的。

《物理學》是一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著作。那個時候古代希臘的哲學雖已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內容已很豐富,但要寫一本像《物理學》這樣全面的論著還是有困難的。困難之一在於,那個時候哲學和自然科學(當時是不分的)畢竟還很幼稚,希臘文中還沒有足夠的現成的哲學術語。因此,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在《物理學》中使用了一些不精確的日常生活用語表達複雜的學術概念,

當初作者寫作的這種困難今天成了譯者翻譯的困難了。怎麼辦?對兩種情況我作了不同的處理。

(一)隨著哲學、邏輯學、語言學等有關學科的發展,後世出現了相當的術語的,我們對兩者的內涵進行了仔細的比較和推敲,凡能證明是一個東西的,我們便用了後世的術語翻譯它們了。屬於這一類的,除了上述“實體”、“存在”、“本質”等外。

(二)當初亞里士多德當作術語,但後來在哲學上沒有形成重要概念,因而沒有再出現相當的術語,也就是說從術語的'隊伍裡消失了的。對於《物理學》的這些術語我雖然經過努力想盡可能將它們譯得像個術語一些,但是其中譯者自己就滿意的不多。然而,於無可奈何之餘也只好先公之於眾,求得大家指教了。

這個中譯本系從勒布古典叢書(1929年紐約版)希臘文原文直接譯出。勒布古典叢書本附有佛朗西斯·科福德(ford)的英文譯文,本意便於人們對照閱讀,然而這位英譯者片面追求英文字身的形式完美,因辭害意的地方很多,我不大參考它。在我對初稿進行修改時,郭斌和老師指點參考羅斯(Ross)主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英譯本。我找到了它的1930年牛津版。這個本子比較接近原文。希臘文分詞和動詞不定式用意是比較難把握的,這個英文譯本在處理這些難點上對我有不少啟發。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郭斌和老師除了不斷給予熱情鼓勵而外,還具體幫助解決了不少希臘文方面的疑難,最後又全篇校讀一過,在此對他表示難忘的謝意。全稿譯成後,曾請汪子嵩同志根據英譯本進行校閱,並此致謝。還要感謝陳兆福同志,他願意把自己編成的《亞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年表》附在這本書後,為它增光。

物理心得體會7

通過對20xx年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學習,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習不再是隻針對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一個人將來能不能適應社會,主要是看他的能力,所以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而在於能力的大小。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物理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我對新課程改革的領會:

1、注重生活中的物理思想和利用物理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知識的學習不注重能力的培養的學習思想。所以今後要挖掘活生生的例項,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2、這次新課程標準體現了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對不同層次、不同地區的學生來講都有選擇性,為使教材有利於不同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且對不同區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3、在課程實施上更注重自主學習,只有學生切實的、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才能更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潛能,這次新課程標準的修訂增加了趣味性,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其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探究性學習。我們現在國中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僅僅是對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加以認識,主要是引導他們進一步的對高中物理的學習,所以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慾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反映選擇性綜合不同地區課程資源,

4、新課程標準也考慮農村和城市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欄目,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髮展提供空間。

物理心得體會8

很多人都認為物理這門學科的知識學了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在實際生活中,的確也很難想象會在什麼場合要用到“連線體”等高中物理中這類典型問題。即使有些人將來從事科技工作,如果不是去作大學或者中學的物理教師,恐怕也很少需要在這樣的層次上去應用牛頓第二定律。這就似乎涉及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學習物理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到底能有什麼用?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人認為,在中學的有限課時內,應該多學一些“主幹知識”。所謂主幹知識,則是那些在物理學中影響全域性的,掌握不好就無法進一步學習的,也就是說,考慮得較多的是物理學科本身,而並非作為一個人的素質的需要。

在這裡要回到我們的出發點:中學物理課程不是為培養物理專業工作者而設立的,它應該和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提高學生素質這一總的目標作出貢獻。

中學物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翻閱一下建國以來歷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說法不盡相同,其基本目標都是要與其他學科和其他學校活動一起,“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1990年4月第二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兩種不同的實踐反映出來的卻是兩種不同的物理教育觀。多數人的作法實際是在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物理專業工作者;另一種則是力圖使物理課程在培養高素質公民的過程中作出貢獻,而現在的物理教學尤其是物理教材都是朝這個方面努力的。

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沒有物理學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文明生活,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現代化生活,它的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推動了人類文明程序的發展,顯示了科學的巨大力量。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所以,學習一定的物理學知識不僅是作為一個高素質公民的前提條件,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的必要條件。

(一)、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物理學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實驗為基礎,從實驗出發,尋找規律,再用實驗去驗證結論。所以,它要求學生必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實事求是,不靠主觀臆斷去猜測、捏造。當然,在這個方面,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首先對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必須作到在能排除干擾的情況下,儘量做到位,而不是隨意性的一帶而過,或者將某一次的失誤說成是實驗條件的不是,這樣的話不能說服學生,從而傳遞給學生一種意識:物理上的規律有時候也是不嚴格的。

一般來說,在中學階段所做的實驗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間的關係的。定性分析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科學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運用,可使我們抓住物理問題的`本質,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對細枝末節的探討。過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學生迷失在各種形式的數學推演和運算之中,而傷失了對豐富而生動的物理本質的認識和理解,過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為抽象難懂,更容易使學生傷失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這些都是與我們物理教學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馳的。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應用對於物理思維能力的提高、科學素養的培養具有更為深刻的意義。一般來講,定性分析有利於物理問題的解決。很多科學工作者在解決物理問題時總是先理解題意,定性地分析物理過程及其特徵,定性地考慮多個不同的求解途徑和可能的結果,最後才選擇合適的方法、途徑去解題。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實驗之後,及在得出關係式前,還應和學生說明,得到這個關係式並非就是這個實驗,而是設計更嚴密的實驗多次實驗最終得到。這樣,學生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意識:要做研究,必須嚴格、一絲不苟,尊重客觀事實,來不得半點虛假。

(二)、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親自做實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也在鍛鍊學生的素質,那就是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當然提高了動手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在學生實驗中,一般採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兩人一組居多)。兩個學生或者幾個學生一起出主意,然後一起參與動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開始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學負責安排任務的分配,其中一位負責檢查等等。當然,也應做適當的輪換,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各個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將來他們所要踏入的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需要人與人合作的社會。在合作的過程中同時會使學生養成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這也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化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三)、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用科學的方法

在物理課程中,強調的就是認真觀察,在觀察事物時,不帶任何的主觀色彩,而是以自然觀察的方法以及用實驗來觀察的方法。物理學理論的建立一般都遵循著這樣一個途徑:觀察實驗(廣義的)、進行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總結理論、通過廣泛的實踐驗證理論……在其他領域,大到科學理論的建立,小到檯燈、自行車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徑都是相似的,有意識地沿著這樣的途徑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我們的物理課程一直堅持對學生進行“物理學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樣的教育。

第一,作為教師應注意不給學生造成這樣的錯誤印象,好像通過課堂上的一兩個實驗,收集三五組資料就可以得出一個物理規律。而是要讓學生認識到,課堂上用於歸納物理規律的實驗不過是科學方法的一種演示。這一點,在前面已經提到過。

第二、重視“猜測”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我們一直重視從事實歸納科學規律,而後用演繹的方法利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有兩點常被忽略。其一,單純的演繹不能得到新的認識;其二,單純的歸納得出的規律只適用於與原型相同的場合,不能成為普遍規律。這兩點都告訴我們:創造性思維往往需要猜想。這種猜測也是在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亂猜測。

(四)、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積累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物理課本中所出現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類比推理法、理想實驗法、控制變數法等等。以類比推理為例。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不僅有一定的知識內容,而且這些內容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絡。將新、舊知識進行類比,給學生以啟示,使學生易於掌握新知識,同時也鞏固了舊知識。

如在學習靜電場一節內容中,“電場”概念的建立是極為重要的,但由於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一般難以理解。那麼可以用力學中所學重力場與之做類比:地球周圍存在著重力場,地球上所有物體都處於重力場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重力。同樣,電荷的周圍存在著電場,電場對處於其中的電荷有電場力的作用,(如:點電荷間的庫侖力的作用)。再由物體在重力場中具有了與地球位置有關的重力勢能,引導學生總結出,檢驗電荷在電場中也應具有與場源電荷位置有關的電勢能。如此類比,相當於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了一座橋樑,讓學生能夠從已掌握的舊知識中順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識。

如講電容器的電容時,可以用水桶作為例子,不同的水桶,要裝同樣高度的水柱時所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者裝同樣的水量產生的水柱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水桶都有一個用來表示容納水量大小本領的量,那就是橫截面的大小;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就相當與水柱的高度,電量就相當於水量,所以對於電容器的電容的物理意義,讓學生通過這樣的類比後,馬上就可以知道是表示容納電荷本領的物理量。

又如:場強E和電勢U這兩個描述電場的物理量,E、U與檢驗電荷q之間有無關係呢?而牛頓第二定律M=F/a,當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時,物體產生的加速度也為零,但物體的質量為一定值;再有,歐姆定律中R=U/I,若電阻不接入電路中,U、I均為零,但電阻R卻一定。究其原因,它們都是事物本身的物質屬性。這種簡單的類比,使學生頓悟:E、U是描述電場本身性質的物理量,電場是客觀存在的,與檢驗電荷無關,而定義式:E=F/q、U=ε/q只是定義E、U和計算E、U大小的,這是一種比值法定義。

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又學到了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方法,作為學生本人,如果不喜好物理本身,他可以不用去深究物理量之間的進一步關係,但是學習物理的這種方法還是應該掌握的,曾經有人說,學過某些知識之後,把知識全部遺忘後留下來的就是素質。也就是說你對某個領域擁有多少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了能再學習的本領。

(五)、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物理學史也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一個絕好材料。物理學史是人類對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史,它研究物理學發生、發展的規律。在我們的物理教學過程中也總是能抓住各種機會講解物理學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理論的萌發、演變過程,讓學生了解到這些規律、定理也是靠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最終獲得。而物理學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給人類文明帶來了許多,包括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日本上空投擲了兩顆原子彈,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傷害。原子彈的出現,不能不說是物理學上的一個偉大成就,運用好了,可以造福人類,運用不好就只能給人類造成各種威脅和災難。這就要讓學生從小就樹立一種意識:我們的科學技術是用來造福人類的。國家的興旺更是需要靠科技的發展。

讓物理學的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或者發揮更大的作用,也需要教師的努力。教師自身的素質也要相應跟上。要主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主要環節和過程,包括備課、考試出題、教學測評、學習情況調查分析、教學研討和交流等等,使他們通過轉換角度,調整自己的方位,打破教與學的封閉和隔絕,體悟教學的真諦,喚起他們求學上進的精神動力,瞭解自己的知識水平,揚長補短,多方完善,從而把教師的“示範性”和學生的“實踐性”緊密結合在一起。一切以提高學生素質而努力。

物理心得體會9

第一類:學習暫時困難型。該型別學生主要是學習基礎能力較好,學習中所遇問題,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第二類:學習能力缺乏型。這類學生主要特點為: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能力,都較低,但學習行為習慣較好,意志比較堅強。

第三類:學習動力缺乏型。這類學生的能力總體水平處於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低於上述兩類學生,主要由於自身學習動力不足而導致學習困難。

第四類:學習整體困難型。這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較差,求知慾低,意志和好勝心不強,所以總體能力和個性發展水平均較低。

針對四類學生的各自特點和共性特徵以及各自在學生中所佔比例進行統計、分析,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環節,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當前,我認為自己應當作的是:

1、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確立學習目標。通過對聊、座談、主題班會等形式深入瞭解學生,幫助他們明確學習動機、確立學習目標,並分析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思路,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培養、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樹立能夠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學習,從而走上正常學習軌道。

2、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認識到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在物理教學中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

3、注重實驗。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物理實驗教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不僅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多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獨到的作用。長期來看更是對學生智慧和潛能的發展,形成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有深遠的影響。

4、注意加大多媒體的應用。今天,多媒體設施在農村中學基本普及。物理教學中,多媒體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將重難點醒目地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課件中將有關重難點以各種畫面素材輕鬆地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真實、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導學生的感官參與,發展學生的思維,達到突出重難點和突破重難點的效果。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應用,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在課堂上,從而使物理教學更貼近現實生活,有助於學生對物理應用性認識的提高和物理原理的理解。

總之,預防學困生的產生是一個長期而又複雜的艱鉅工作,要求物理教師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手段,讓學生由學知識變為主動探索自然規律,對知識學得更紮實更牢固,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薰陶。

物理心得體會10

物理核心素養

新修訂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將物理課程課程目標中的具體目標(三維目標)深化為“物理核心素養”

一、物理核心素養的界定: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

二、物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

1、物理觀念——

形成經典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並且能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初步具有現代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能用於描述自然界的圖景。

如:物質觀——經典: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電子組成的,而且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可以確定;現代:原子和電子可以進行再分割,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比如電子等,不可以準確確定。

2、科學思維——(物理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具體體現)

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

能正確使用物理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並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使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能基於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3、實驗探究——原標準中“科學探究“七個要素的重新概括具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資訊;

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資訊,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和變化趨勢;

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願和能力,能準確表達、評估和反思實驗探究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度和責任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

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於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

在進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應用時,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規範;

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係,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從四大類,14條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核心素養的建構,儘管落腳點是學生“身心發生積極、健康的變化”,但卻是建立在物理學科的基礎上或以物理學科為載體來實現的。

三、如何理解“學科教育”

1、學科教育包含著學科與教育雙重因素,因此必須牢牢地“踏”在學科和教育兩點上。

2、重心不同,將導致兩種取向的學科教育: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以教育為手段,學科知識技能的教、學與考成為最主要出發點落腳點。

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以學科為基礎或載體實現教育的目標,即學生通過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實現身心發生積極、健康的變化

需要建立學科與教育的平衡——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生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積極向上

大學及以上學科教育的重心在“學科”——深研、前沿

物理心得體會11

山大附中以競賽著稱,剛上高一時,所有同學都會選擇一門或幾門競賽,我也不例外,我報名參加了物理和數學競賽,最終我選擇了物理,因為我對物理這一美妙的學科具有濃厚的興趣,在競賽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最重要的,興趣會支援著我們走到最後。

除了興趣,更重要的就是堅持。剛剛開始深入物理競賽學習時,那些物理題的難度是令人絕望的。我們這一批學生,大約在高一暑假後半段及高二上半學期經歷了這樣一個極度痛苦的階段。競賽的壓力重了,大家意識到需要加把勁了,但越想多做題就越做不下去——遇到的大部分題不看答案根本無從下手。但這是絕不能輕易放棄,必須堅持。最痛苦的日子也是我們提高最快的日子,隨著閱題量的增加和知識的不斷積累,情況變得明朗起來。高二下學期,我做起題來就比較順暢了。最最關鍵時期是考前一兩個月的衝刺階段,五樓會開自習室,這時我們不能太兼顧大學聯考,要全力以赴衝刺競賽,否則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在漫長的兩年的競賽生活中我們要耐得住寂寞,能獨自一人坐在桌前長時間、高效率地連續工作。可想而知,自學會花費更多的精力,難免走一些彎路,但自學使我們對問題分析更透徹,理解是物更深刻。對於物理競賽學習,我認為應該在大學聯考能夠靈活應對的前提下先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適當看一些經典的物理競賽難度的'題目,並結合實際情況粗略涉獵大學普通物理及高等數學中於競賽聯絡密切的內容。看題不能粗略地走馬觀花,要儘量把題目吃透,並善於總結常規題型。

不要害怕碰到重複的題目,一些經典的難題要先看懂,再做會,反覆思考,提煉出解題過程的精髓。當看過一定題目並建立起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之後,就要開始獨立、完整的做題了。這時是一個鞏固階段,它極為重要,從看懂到會做,再到做對,中間需要漫長的訓練過程。一定要從平時就注重規範書寫,拿到題目有思路是不夠的,一個題目能否做到底,能否考慮全面非常重要。解題過程規範、條理、整潔地寫出來,再與標準答案對比,不斷找出自己解題步驟的漏洞。細節決定成敗。最後的衝刺階段,應該按競賽時間、題量、難度進行模擬考試訓練,這樣的訓練會使自己熟悉考試過程,並及時發現很多自己的不足。

物理競賽讓我們學到很多,不僅是知識方面的,還有意志品質,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祝大家在今後的物理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物理心得體會12

通過這兩天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物理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一、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髮展的引導者。

課堂上的促進者應更像是學生的朋友和知己,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出錯時,教師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理解與鼓勵。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安全感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最信賴的心理支援源,師生之間由於這種和睦、溫暖的關係,一種富有生氣的學習氛圍便形成了。

二、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適應新課標下的角色轉換

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是著眼於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程序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為研究物件的科研者。

三、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絡社會實際

新世紀課程改革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為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行為。如果不把物理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物理就永遠只是空洞的理論,無法叩開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學中應儘量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絡社會實際。

四、突出物理學科特點,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實驗是物理的基礎,是科學家探索自然規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檢驗假說正確與否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實驗演示既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可以增加他們對自然世界和物理知識的興趣,一定要重視起來。課件上展示的實驗往往讓學生感覺很假,所以應盡力創造條件,用實際器材做實驗,並儘量多安排分組實驗,保證學生在動手動腦中體會物理的神奇與樂趣,進而愛上物理,愛上自然科學,成長為樂學好學會學的具備科研素質的新一代中學生!

物理心得體會13

物理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門新課程,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就滔滔不絕的給學生羅列了一大堆生活現象,讓他們來解釋這些現象。經過同學們熱情的討論後,我告訴了學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物理,以及這些生活現象會用物理來解釋。這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慾望。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改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物理心得體會14

在上級教育部門的倡導下,我校和其他兄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園丁杯”交流學習教研活動。我就是這一活動中上公開課的執教人。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得有充足的準備。公開課對我來說是鍛鍊與提升的機會,從公開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它讓我品嚐著課堂帶給我的那份快樂與思考。總結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上課精神。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認真去學習、領悟上課理念,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更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在開課之前,我認真閱讀了本課學習目標,領會和把握上課精神。

二、在業務上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存量,增強自身課前準備的體會。我上公開課之前的準備工作由自己獨立完成,如預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課堂中的材料、實驗的器材準備與實驗、反覆嘗試這一節課的`課件,準確的把握好時間關等。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就是在備課,不僅僅是在紙上備課,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備課,通過自己這樣一個反覆思考與準備的過程,自己對要上的課基本能做到心領神會了。當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吸取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思想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走上課堂,自己的底氣就足一些。

三、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示風采。將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課,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臺的課,“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開課任務,思想上決不麻痺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強調開課的每一個細節,絕不心存僥倖,相信自己有這樣的開課實力,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強課後反思。教後的總結反思是組成教學環節的有機的一環,一個老師的教學不應該只是“定數”,更應該有汲取新鮮血液而融入自我的一些“變數”;不應該只有有規律的“有

理數”,還應該有不斷嘗試自我的未定論的“無理數”。寫好教學後記有利於改進教學方法,是捕捉教學靈感的有效方法,可以為撰寫教研論文提供豐富素材,將看似不相干的教學後記整理出來,認真思考、分析、概括和總結,探究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務於今後的教學。

作為教師,不能怕挫折和困難,敢於面對。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再實踐中感悟新課程理念,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物理心得體會15

一、改變觀念,認識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以前的實驗課多以演示實驗為主,學生親自去做的實驗較少,為了應付考試,主要還是講實驗,很少做實驗。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及時轉變觀點,把握實驗教學的側重點。不僅僅是讓學生弄懂知識原理,而是培養是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和技巧,不是重理論而是重視驗驗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能自我發展的學生,才能讓學生在社會生產實踐中有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探究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學生親身參與、體會,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經歷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親手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考的慾望。

2、摒棄平淡創造驚險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有了好奇心,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把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於使新資訊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

3、簡化實驗結構,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實驗裝置力求簡單,是為了排除複雜的實驗裝置使學生難操作,對觀察和思考的主要問題干擾,導致學生不參與即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干擾,這是突破重點的需要。

4、自己動手體會,體會樂趣人教版物理中重視學生的參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想想做做,讓學生從自己動手中體會參與的樂趣,並從中獲得成功樂趣的同時,掌握相關知識,記憶深刻。

5、物理實驗滲透生活應用,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美妙與和諧根據學生愛動、喜歡新奇等心理特點,在設計實驗時注重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通過實驗,使學生聯想平時所見,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印象深刻,並能解釋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類似的生活現象。

三、充分挖掘物理實驗教學資源,提高物理實驗效果

(1)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激發學生探索熱情

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是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慧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變教師演示為學生演示,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2)搞好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程的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培養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我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小組合作探究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①小組分組合理(可輪換),組長相當於小老師;

②教師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

③注重交流評價,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信心。

(3)利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豐富實驗資源

新課程標準指出:“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實驗,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係。”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說過“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就是說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大力倡導做簡單易行的替代性實驗。

四、課後延伸,拓展實驗探究空間

實驗探究活動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外部世界進行探究實驗。

(1)成立課外製作小組,鼓勵學生利用常見的物品進行小製作和實驗探究活動。例如製作潛望鏡、萬花筒、火箭、飛機模型,小型電動機模型等等。教師激勵學生進行製作不僅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極大的興趣,而且豐富了知識,培養了技能。

(2)加強知識運用,進行實際測量。如利用光學知識測量學校旗杆、大樹的高度,往往需要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設計並探索,大大拓展了學生的實驗探究空間。

(3)加強小課題研究。結合學科內容進行課題研究可以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得主體。

通過本次培訓我學習到先進的實驗經驗、實驗技能技巧,還和其他學校的教師相互交流實驗中遇到的困惑和解決辦法。我將把這次培訓中學習到的經驗和方法與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與學科教研組密切配合,進行有效課堂演示實驗、輔導學生做好分組實驗、課外實驗等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學習物理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