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1

縣是一個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的貧困山區,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針與××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貧困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XX年以來,××縣以整村推進的形式,分批組織實施了47個整村推進脫貧奔小康及溫飽示範村專案。這些專案的建成,已經成為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今年5月,我縣又在馬白鎮壩尾、南撈鄉塘房和都龍鎮茅坪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就此問題,我們先後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執行中存在著一些不恰當的做法,主要根源還在認識和方法上,這些問題不解決,新農村建設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險。由此,對於我縣這樣的貧困山區,在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國家的良好政策機遇,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長期從事扶貧工作的我,下面談談個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科學合理規劃,做到規劃先行

當前我縣農村發展的一大突出問題是:村莊佈局散、建設亂、規模小,村鎮規劃滯後於建設;農村交通、通訊、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產業發展層次明顯偏低,農民增收難度偏大。這些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必須儘快加以解決。為避免走彎路、造成浪費,規劃先行應當成為一個重要原則。從過去的實踐情況看,一個好的規劃應當具有以下特徵:一是具有前瞻性。規劃要充分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長遠趨勢和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今後要撤併的邊遠村莊和人口稀少的居民點,現在不必要花很大代價搞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具有和諧性。要從村鎮的山形地勢出發,依山順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園農莊、農村社群,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為本。要考慮農村生產生活特點,便利農民生產生活。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樣,不能雷同於城鎮,不能簡單地抄襲城市,搞“小區化”,防止“貼瓷磚、住洋樓、扛著糧食上高樓”的`現象出現。但也要注意改變傳統的陋習和不文明、不衛生的習慣,與改水、改廁、改圈、改院結合起來,使民居上一個層次。要考慮群眾經濟實力,新的村莊規劃建設搞到什麼程度,實際上是由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對農村的支援程度決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線村的實力強,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點;偏僻村、薄弱村實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規劃一次到位的基礎上,量力而行,逐步實施到位。在農村村莊和人口比較分散的情況下,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長遠趨勢、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選址不準、預留不足或“空殼化”。總之,要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優惠政策先行,試點先行,從農民最積極、幹部最主動、條件最成熟的村實施起。

二、新村莊建設不等於新農村建設

新村莊建設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設;新農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建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具有綜合性、長期性和複雜性。但是,從目前全州各縣組織參觀的重點和經驗介紹看,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實這只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方面。從整體和長遠看,經濟建設是基礎,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三、要把發展農村經濟

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只有生產發展了,才有能力建設新村鎮,才有條件過上新生活。只有富民產業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定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農民在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承受能力的條件下,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才有可靠的基礎。過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對現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設上,忽視產業發展,忽視生產發展這一根本性問題的做法必須糾正。就我縣的實際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要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和產業化經營,培育龍頭企業,組織起更多的分散經營的農戶開發優質糧、茶、林果、畜禽等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竭力拉長育種、育苗、肥料、種植、收穫、加工、養殖、制沼、沼氣液化等產業鏈,通過構建流通鏈、結成利益鏈、培植要素鏈,力爭在全縣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楊梅、櫻桃、大棗、梨、藥材、瓜菜等集中連片的優質農產品產業帶。扶貧思想彙報

四、積極探索建設模式,努力創新建設方式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2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戰鬥中,廣大基層幹部無論是從精神層面還是從體能方面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作出了不可磨滅和彪炳史冊的貢獻。多少個廢寢忘食,多少個通宵達旦,三過家門而不入,兒子病了沒人管,鬚髮瘋長無空理,撒泡尿也得憋半天,哪管妻兒老人怨,皆因扶貧大如天這,恐怕是對全體扶貧一線戰鬥人員最真實的寫照。

鄉里某領導幹部兒子年幼患病,不得已回了趟家,為了不耽誤扶貧工作,在家沒待上幾天,兒子的病沒好完,便眼含淚水匆匆忙忙趕到單位投入到繁忙的扶貧工作中去;某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夜以繼日,以至於積勞成疾,患上重感冒和腸胃炎,村裡負責人勸他回去休息一下,但他說輕傷不下火線,硬是帶病工作,從沒離開過崗位半步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扶貧,犧牲了太多的個人利益,但廣大幹部毫無怨言,從不叫屈,表現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每一個人的面孔都寫滿倦意,但又掩飾不住成功的喜悅。這是一副多麼美好的畫卷,美的不忍直視,不忍觸碰,不忍翻閱。此時此刻,我只想輕輕的`告訴我的兄弟姐妹,我最親密的戰友,今晚你可以回去陪陪老婆,看看孩子,瞧瞧父母,洗個熱水澡,趕緊睡個好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再出發。

向奮戰在扶貧一線的戰友們致敬!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3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要力戒搞形式、走過場,不能給基層增加負擔”“要總結推廣一批勇於擔當、一心為民、真抓實幹的好經驗好典型”。

誠然,想讓基層真正減負,就是需要有更多的“走心”幹部。“走心”幹部多“走心”、不“走形”,以“心”戰“形”、用“心”拒“形”,唯有如此,方能為人民群眾創造出更多實實在在的幸福感。那麼,“走心”幹部“心”又該落在何處呢?

“走心”幹部不“走樣”,讓“心”落在擔當中。《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對基層幹部而言,實現減負就是要從形式主義中解脫出來,但是切記不能減掉幹部的擔當和作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新時代黨招呼的、人民期待的都是敢於擔當的“走心”幹部,“在其位、謀其政”“知其難而為之”,這些都是擔當的.具體表現。但是,當前卻仍然有一些“走樣”幹部,走走形式、擺擺樣子,遇到問題就躲、碰見挑戰就閃、接到任務就推,只注重表面、不重視內在,這樣一來事情不成還會壞了大事。勇於擔當,切實“走心”,不喊口號,但求實效,只有這樣,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走心”幹部不“走場”,讓“心”落在為民中。這個時代為我們所有的黨員幹部出了卷子,如何答題?主動權在每個幹部手中,是“用心思考”還是“隨意作答”,人民在閱卷的過程中便能一眼看出。我們要牢牢記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只有一切為民,才能讓民嚮往之。做好“走心”式幹部,我們就要將人民群眾放在心間,做到真正地“為人民服務”。走進田間、拍拍照片,走進家門、填填表格,做個樣子、留個痕跡,這是我們必須摒棄的。相反,深入基層、面向群眾,撲下身子、沉下心來,多問問百姓需求、多聽聽群眾呼聲,敢於吃苦、不怕流汗,埋頭苦幹,只為民事……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也唯有這樣的真心和付出,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點贊。

“走心”幹部不“走形”,讓“心”落在實幹中。“為政之道,貴在實幹”,講實幹、重落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幹部幹事創業的基礎。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在實幹中不斷淬鍊、要在實幹中不斷成長,以想幹事之態幹成事,用能幹事之力幹好事,如此之行爭做實幹型的“走心”幹部。倘若干部光說不練、只想不做,弄虛作假、浮於表面,那便是最明顯的“走形”,這樣的“空想型”幹部永遠不會有所收穫,更不會有所長進。“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想做當今時代的“走心”幹部,就要全力破除形式主義弊病,要以“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將“心”落在實處、把事幹在實處。

“走心”幹部“心”落擔當,“走心”幹部“心”落為民,“走心”幹部“心”落實幹,如此的“走心”幹部,沒有“形式”、不做“樣子”、更不會“擺場子”,也只有如此的“走心”幹部,才能真正讓人民暖心、讓群眾安心、讓百姓放心!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4

扶貧工作就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問題,聯絡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開展扶貧工作,實現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離不開黨的關心與支援,更離不開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奮鬥。做好扶貧工作,最需要走群眾路線,最應持之以恆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一是走訪困難戶方面

要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戶前,要認真瞭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的群眾型別(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況等)。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瞭解情況。

要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儘可能地到群眾家中看一看,聽一聽,採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群眾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群眾要實話實說。對於有些群眾當面不情願說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希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

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生活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群眾年老、身邊無人照料、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要在走訪時一一進行了解記錄。

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困難群眾時候,要將群眾當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

要改變工作作風。在處理困難群眾問題時候,要結合有關政策的基礎下,要有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講兩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兩次,三次,來調處解決問題。

走訪群眾時,很多群眾都積極配合,他們對我們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援,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讓坐。感謝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後應認真將工作做好。

也許有時候走訪了不一定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我們來了。經常走訪是拉近群眾的距離,打好群眾基礎,無形中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二是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1.持之以恆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扶貧物件長期、持續跟蹤的幫助。

2.結合被幫扶物件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物件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象相當普遍。應立足實際,創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脫貧能力,使之早日脫貧致富。

3.加強與村、鎮、縣溝通聯絡,給予困難群眾創造合適的就業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能力。進一步採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

在走訪群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瞭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裡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體弱,無經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走訪時除了要多體諒他們的心情之外,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脫貧。

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現在經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 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一定會創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在物質上幫助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心聲。而作為共產黨員,更要看到群眾之苦,體會群眾之難,心中要時刻裝著群眾,想著群眾之疾苦。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定信念,加強業務學習,立足本職,提高業務水平,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5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帶領人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奮力拼搏,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尤其是,30年來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極大地解放和民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使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為全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條件,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通過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於推進農村扶貧開發的戰略地位以及重大意義,進一步明確了農村扶貧工作的具體要求,並將作為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持之以恆,抓緊抓好。作為一級政府的扶貧機關的工作者,對此既感到是工作動力又是工作的壓力。

一方面,扶貧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工作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貧工作成效更加突顯,十七屆三中全會給扶貧工作提供了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另一方面,機遇與挑戰並存,要抓住機遇謀發展,就必須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辦法,是一個扶貧工作不可推卸的責任。

抓住機遇謀發展,關鍵在人的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必須提高扶貧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一是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切實領會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尤其是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理論聯絡實際,用黨的最新理論知識指導扶貧工作的實踐。二是強化業務能力與素質的鍛鍊,不斷深入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掌握扶貧工作的第一手資料,為扶貧工作決策者提供可靠資訊,為確實貧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三是培養紮實的工作作風,扶貧工作者的作風尤其要踏實,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走村串戶,把好事做好、做實。

扶貧工作面對的是最困難、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清政廉潔,克己奉公。牢記“兩個務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從政之德,常知貪腐之害,常懷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貧不易志。從平時抓起,從點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3月,我從上任幫扶幹部手中接過3戶貧困戶的基礎資料,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幫扶幹部,踏上了讓我成長的扶貧路。

蔡姐的“繁忙”,他們好像不關心我所說的

作為一名剛出大學校門不久的理科生,我喜歡用問題導向開展工作。所以,在入戶的前一天,我加班到深夜,把3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家庭成員、享受政策等基本情況弄得清清楚楚,準備第二天跟他們講問題、聊規劃。但入戶時我的“算盤”落空了,他們好像並不喜歡我的“開門見山”。

蔡姐今年48歲,有一兒一女都在讀書,前兩年丈夫因工地事故去世,讓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進門後,我只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便開始大談我為她“量身打造”的脫貧致富規劃,但蔡姐對這些並不關心,聽我說完便急匆匆地要到田間勞動。“小徐我先去勞作了,等下留下來吃飯吧。”蔡姐起身時客套地說。但我卻不太好意思,因為我覺得我的第一次入戶有些“突兀”了。

黃叔的“教導”,原來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幫扶

經過第一次入戶,我發現扶貧工作沒有想象中的簡單,便向老同事請教。“扶貧工作是一項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你不能只想著如何解決問題,幫扶幹部與貧困戶不只是幫扶關係,你必須與你的貧困戶建立起感情。”扶貧辦陳主任的話點醒了我。從那時起,我開始真正關注、關心貧困戶,與他們聊聊家常、說說心裡話,扶貧工作不再是冰冷的手冊和表格,他們真的成為我的“姐姐”“叔叔”。

黃叔今年已經62歲,是一名獨居五保戶,因為慢性病長期服藥,行動也不是很方便。黃叔愛聊天,在我與他較為熟悉後,他打開了“話匣子”:黃叔年輕時是一名中醫,靠採藥賣藥維持生計,後來因病致貧。他說他這輩子最感謝共產黨,在他喪失勞動力後保障他的生活。他說他以前讀書還行,但因為時代原因只讀到了國中,這是他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他教導我,讓我趁年輕多讀書、多積累,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某次節日,我提了一桶油去拜訪他,他卻執意不收,對我說,“你們現在年輕人也不容易,不用為我花錢,就陪我聊聊天吧。”原來,無兒無女的黃叔最需要的是陪伴。

馮姐的“感謝”,其實我的收穫更多

隨著時間推移,我的幫扶有了成效:蔡姐評上了低保,房屋翻新了,兩個孩子的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黃叔家裡衛生更加整潔,身體也有了好轉,偶爾還出去串串門。我與他們的感情也漸漸深厚,他們常對村上的幹部說我的`好,令我十分感動,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馮姐的一個電話。

這兩年我與馮姐基本都是電話溝通,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馮姐是殘疾人,她的丈夫早年間就去世了,她與女兒一起生活。在我幫扶馮姐時,她就已經脫貧了,她女兒很爭氣,賺錢在城裡買了房,把她也接了過去。去年中秋馮姐與我通話,“小徐,感謝你長期對我一家人的關心,我感覺得到你是真的對我好,祝你家庭幸福。”結束通話電話後,我感動得差點落淚。其實,我並沒有為長期在外的馮姐爭取到什麼政策,只是每月與她通幾次電話聊聊家常,馮姐如此真誠的感謝是令我萬萬沒想到的。

我一直在思考,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對於我,表面上是我幫扶他們,其實他們“幫助”我更多。在扶貧路上,他們幫我脫去了學生的稚氣,讓我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獲得了成長!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7

扶貧工作就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問題,聯絡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開展扶貧工作,實現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離不開黨的關心與支援,更離不開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奮鬥。做好扶貧工作,最需要走群眾路線,最應持之以恆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走訪困難戶方面

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戶前,要認真瞭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的群眾型別(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況等)。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瞭解情況。

二是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儘可能地到群眾家中看一看,聽一聽,採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群眾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群眾要實話實說。對於有些群眾當面不情願說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希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

三是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生活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群眾年老、身邊無人照料、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要在走訪時一 一進行了解記錄。

四是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困難群眾時候,要將群眾當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

五是要改變工作作風。在處理困難群眾問題時候,要結合有關政策的.基礎下,要有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講兩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兩次,三次,來調處解決問題。

走訪群眾時,很多群眾都積極配合,他們對我們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援,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讓坐。感謝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後應認真將工作做好。

也許有時候走訪了不一定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我們來了。經常走訪是拉近群眾的距離,打好群眾基礎,無形中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對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一,持之以恆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扶貧物件長期、持續跟蹤的幫助。

二,結合被幫扶物件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物件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象相當普遍。應立足實際,創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脫貧能力,使之早日脫貧致富。

三,加強與村、鎮、縣溝通聯絡,給予困難群眾創造合適的就業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能力。

進一步採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

在走訪群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瞭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裡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體弱,無經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走訪時除了要多體諒他們的心情之外,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脫貧。

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現在經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一定會創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在物質上幫助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心聲。而作為共產黨員,更要看到群眾之苦,體會群眾之難,心中要時刻裝著群眾,想著群眾之疾苦。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定信念,加強業務學習,立足本職,提高業務水平,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8

自從開展扶貧工作以來,我接受單位上的安排,對口幫扶了贛州經開區三江鄉斜角村的三戶貧困家庭,儘管致貧原因、家庭情況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年均收入微薄的貧困戶。我接到幫扶任務後,逐個對這三戶家庭進行了走訪和調查,根據不同的情況相對應不同的幫扶致富手段,向他們宣講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和利好措施,把黨和政府對貧困戶的關心和溫暖帶到每個貧困家庭。

貧困戶郭奕春是我幫扶的三戶貧困戶之一,此戶有貧困人員2名,其本人和母親劉素英。他們居住在斜角村一棟二層半的磚混結構的小合院裡,房屋主體已做好,屬於郭奕春居住的'部分,門窗沒有安裝,內外牆沒有粉刷,雞鴨也養在房間和院子裡,我第一次到訪時,給我的印象是又髒又亂,雞鴨排洩物滿地,怪味和臭味充斥整個房屋和小院。郭奕春本人四十一歲仍單身,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在附近建築工地上做點零雜瑣事,收入微薄且不穩定,其母親劉素英已經七十二歲高齡,身體不好,長期在家幹家務,全靠郭奕春一人在工地打零工來維持生活。瞭解到基本情況後,我積極地向他們宣講黨和政府有關扶貧的政策和規定,並幫助劉素英把去年在醫院花費的近20xx元醫藥費報銷了90%,還向他們宣講了貧困戶住房內外牆粉刷可以享受政府補貼的政策,郭奕春將住房進行了粉刷,也享受到了補助,門窗也安裝好了。在幫扶過程中,我積極地幫助他們做好“五淨一規範”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幫扶和貧困戶自己的努力,郭奕春一家如今面貌煥然一新,房屋院落整潔乾淨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改觀了。通過幫扶幹部的辛勤工作,貧困戶真切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深切地感受到了黨的初心——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

通過扶貧工作,我感悟到,“明初心”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通過每位黨員和幫扶幹部的點滴作為,根植到老百姓的心中,並洗禮他們的思想和精神,讓所有群眾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心,並自覺自願地抱著感恩的心,堅定不移地聽黨的話、跟黨走。這就要求,每位黨員首先自己要“初心明”,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強有力的舉動作為。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9

作為一名農業農村工作者,我們的主要工作職責是統籌推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共服務、農村文化、農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治理,牽頭組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指導農村精神文明和優秀農耕文化建設,指導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

農業農村工作者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一是因為農業技術是重要生產力,能有效提高種植、養殖效益,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農業農村工作者,對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二是因為農業農村工作者是農業技術的傳播者,和其他行業一樣,農業需要技術,懂技術的農民與不懂技術的農民在勞動收益方面有較大不同,前者常常事半功倍。今天,農業已進入立體農業、迴圈農業、生態農業時代,尤其需要各項技術來做支撐。靠誰去提高農民的技術?當然靠農業技術人員。農業農村工作者是農業技術的.“百事通”,有了技術和支援,農民脫貧就有了保障。三是因為農業農村工作者是各類資訊的傳播者,現在農業同樣進入了資訊時代。在傳遞資訊方面,農業農村工作者能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們能及時地將種植、養殖等方面關於新品種、新技術的資訊傳遞給農民;一方面,他們能迅速將各類農產品的市場需求資訊、價格資訊傳遞給農民,便於農民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及時調整產品的市場定位。

為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工作者的中堅力量,我們需要一是營造尊重農業農村工作者的社會氛圍,讓農業農村工作者的工作得到尊重。首先在工作待遇上要有保障,特別是下鄉的費用有保障;其次要大力宣傳農業農村工作者中的先進典型,讓更多農民明白農業農村工作者的重要性,感受到農業農村工作者的奉獻精神,激勵他們再接再厲。二是強化農業農村工作者的使命意識,就是要讓農業農村工作者明白自身使命的光榮,要堅持紮根農村,將田間地頭作為舞臺,不僅要身在農村,更要心在農村,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捲起褲腿,挽起衣袖,手把手地教給農民技術,主動為農民排解技術方面的困難,激勵農民創業創收。三是提高農業隊伍的專業素質,農業農村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既要掌握傳統農業技術,又要不斷獲取新的農業知識,指導農民將新的技術運用於農業生產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四是提高農業隊伍的法律意識,農業農村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業畜產品安全生產的監督執法力度,讓農民生產出安全放心的農業產品。

脫貧攻堅是一項政治任務,是每一個農業農村工作者義不容辭的工作,我們要將國家對我們的培養、教育的專業知識用於生產實踐、指導生產實踐和用在脫貧攻堅中去,不要僅僅限於書本知識,更要以實際行動指導、實踐、監督、讓農民生產出優質、安全、可口農畜產品,為自己實現在農業戰線的舞臺上放飛夢想、實現夢想而努力奮鬥!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四月以來,我鎮緊緊圍繞上級精準扶貧工作部署,按照“科學規劃,統籌協調,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工作原則,大膽創新工作舉措、精心組織強化落實,全鎮建檔立卡的2380戶貧困戶、5231名貧困人員脫貧計劃得到了順利有效實施,全鎮上下呈現出良好的精準扶貧工作新常態。

一、強化組織領導,做到責任精準。一是夯實工作隊伍,成立**鎮精準扶貧工作組,嚴格執行“工作到村、扶貧到戶、責任到人”和“月走訪、季登記、年彙總”的工作機制,督促各級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二是健全機制保障,結合我鎮扶貧工作實際,制定了《**鎮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鎮20xx-20xx年總體脫貧>工作計劃》等制度措施,層層落實目標任務,推動精準扶貧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三是逗硬績效考核,加大對駐村工作組的考核力度,切實做到扶貧工作周彙報、月總結。不定期開展走訪督查,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各村(社群)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把扶貧成效與幹部績效考核相結合,進一步激活了扶貧幹部工作的內在活力。

二、強化宣傳引導,做到意識精準。一是落實扶貧政策宣傳,加大扶貧工作宣傳力度,通過入戶走訪、召開村(社)扶貧工作會、發放扶貧工作手冊和懸掛橫幅標語等方式,向廣大群眾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政策,確保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貧困群眾不等不靠、不依賴,自主尋找脫貧途徑、增添脫貧措施;二是著重致富理念引導,加強村民責任心和感恩教育,積極灌輸“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脫貧理念,呼籲各村(社群)率先致富的村民回鄉投資創業,助推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村民共同致富;三是注重脫貧技能提升,實施“扶貧先扶智”工程,先後聘請縣、鎮農業技術骨幹為群眾上技術培訓課,共舉辦油橄欖、核桃、青脆李等種養殖培訓18期,培訓村民1200餘人,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創業能力和致富本領。

三、強化工作舉措,做到目標精準。一是變生活扶貧為產業扶貧。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廣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羅山槽村建成1500畝油橄欖產業基地,閒置山地發展青脆李300餘畝。勝利村大力發展牲畜養殖,新培育養殖戶14家,年出欄山羊1200餘隻、生豬1400餘頭。水口廟村依託紅花山生態園,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蔬菜產業,流轉土地40畝,20餘人實現本地就業;二是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實施公路戶戶通工程,新建村道4.5km,籌資硬化16.8km村道和14km人行便道。實施天然氣、自來水入戶工程,20xx年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完成天然氣安裝856戶,自來水入戶572戶。實施灌溉溝渠、人畜飲水工程,新建**32口、水池25口、水井6口,實現新增灌溉面積700畝,惠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200餘人;三是變粗放扶貧為精準扶貧。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鎮抽調9名精幹力量組成3個扶貧工作調查核實組,與扶貧幫扶工作組一道,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對全鎮4個貧困村貧困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建立了《**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基本資訊核查表》。進一步完善資料臺賬,細化脫貧措施,按照國家“3211”計劃要求,幫助貧困戶精準脫貧。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11

我所在的貧困村扶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精準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在扶貧工作中我自身也存在許多不足。

一是對扶貧政策認識和學習不夠,在今後還要加快學習相關政策和知識;

二是缺乏基層工作經驗,而我要做的是端正自己的態度、做好吃苦準備,迎接一切困難和挑戰;

三是各項惠農政策認識不深,今後我要切實做到為百姓謀福利謀發展,把各項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

四是科技知識缺乏,不能很好地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

五是工作上欠主動性,只會完成領導交代的各項事務,不會主動的提前做好各項工作準備。

六是與基層群眾交流不夠,沒有真正認識到群眾群眾之所想、所急。

我深刻的知道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應該積極上進,加強學習各項政策和知識,勇於實踐,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帶著責任、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帶著情感真正深入基層、紮根基層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好。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立足基層,盡職盡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宣傳農村的政策法規,促進黨建工作。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篇12

自縣局分公司開展“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以來,我對自己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深刻體會到開展“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不僅有利於提高個人素質和為人處事的水平,而且有利於加強團隊合作、增進員工感情、提高執行力和工作效率。從長遠來看,開展“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對我縣菸草保持長遠健康發展的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開展“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的認識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工作方法、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絡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心理上得到理解、工作上得到協作,進而達到員工關係融洽、工作效率提高、政策執行到位的目地,為不斷提高員工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等各種核心團隊精神,實現“捲菸上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換位思考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集中體現,是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待人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要求。通過開展“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迫使我們站在他人立場上思考問題,轉變視角看一面為看全面,變被迫思考為主動思考,變被迫換位為積

極換位,逐步提高思想作風、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從而形成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切實增強“捲菸上水平”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對工作中“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的思考 一是站在全域性高度“換位思考”。就是要有大局意識,各項工作的謀劃、佈局、實施都要圍繞全域性來開展,不能侷限於部門利益,不能拘泥於崗位職責,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始終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每開展一項工作、每修改一篇公文、每寫一份彙報都要圍繞全域性工作認真對待,不能出現部門制定的意見與公司大政方針不符現象。

二是站在職工角度“換位思考”。作為中層幹部門要深入群眾,虛心聽取同志的意見和建議,關心每位職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要處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在做好部門工作的同時,要把員工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來抓,積極幫帶同志工作,不斷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使員工儘早在工作中獨當一面。

三是站在領導角度“換位思考”。多年來,我在工作體會到,公司領導制定單位的戰略統籌規劃,部門領導負責工作的組織落實,職工負責工作的具體實施。總的來說,領導為企業的'發展殫精竭慮,處理著公司發展中大大小小的問題,各個部門的問題都聚集到領導那裡,尤其是棘手問題、

重題、難題都集中到領導面前,他們每一次思考、每一決定都關係著企業的命運,他們身兼重任無處推脫。所以站在領導角度思考就是要認真執行領導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多給領匯出謀劃策,力爭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多想辦法、多提建議、多出思路,盡最大努力為領導分憂。

四是站在菸農、商戶角度“換位思考”。企業與菸農和商戶的關係就是魚與水的關係,菸農和商戶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亦是舟與水的關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菸農和商戶即能幫助企業實現發展也能阻礙企業發展。所以,我們要始終堅持“兩個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大力發揚“超越自我,創造滿意”的企業精神,想菸農商戶之所想,急菸農商戶之所急,把菸農商戶作為企業的一員,不斷加強與菸農商戶之間的關係,共同實現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總之,“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我們要把“換位思考、扶貧幫困”活動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行,使“換位思考、扶貧幫困”始終貫穿於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以“滿腔熱情、富有激情、充滿智慧、奮力創新”的良好精神狀態,全力推進捲菸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