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為師先做人演講稿

演講稿1.97W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現如今,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師先做人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師先做人演講稿

為師先做人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

大家好!

走進豫南信陽師範學校,滿眼都是春的氣息:校園裡樹木正發芽吐綠,苗圃深處傳來陣陣鳥鳴。這所建於20xx年,有著近百年曆史的師範老校,沐浴在新世紀的春光裡,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學校根據師範生要為人師的宗旨,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辦學方針,多渠道育人,建立了具有信師特色的“環境薰陶,榜樣引路,活動礪練,管理約束”的德育途徑,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一、環境薰陶

信陽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腹地,是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抓住這一特定環境,學校分期分批地組織學生到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和蘇區博物館等地,參觀學習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蹟,在吳煥先烈士像前重溫入團誓詞。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尋跡活動中,學生們沿著劉鄧大軍南下的足跡,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廣泛蒐集當年的戰鬥故事,受到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不少同學在途中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xx年,某部沙家浜連隊調防信陽後,學校又抓住部隊“特色連隊”的特定環境,通過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和紀律觀念教育。看到三伏天戰士們渾身汗水在烈日下操練,參觀軍營裡整齊的內務,同學們在日記中寫道:“向解放軍學習不是一句空話,而應是刻苦學習、嚴守紀律的實際行動。”

在學校100多平方米的校史展覽大廳裡,記者看到一本《信師學生詩文遜。校長樑其貴介紹說,這是學生們在參觀、瞭解學校的光榮歷史之後撰寫的詩文,表達了愛校、愛師範專業的情感,現已作為德育教材。學校的光榮歷史也被開發成了“德育環境”。

二、榜樣引路

如果說特定的歷史環境起到了薰陶感染作用,那麼現實中的榜樣人物則是最有說服力的'具體生動的德育教材。

20xx年,學校保衛幹部劉德權勇鬥歹徒光榮犧牲,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學校每年清明節都組織學生為他掃墓,在“學英雄,見行動”的活動中,好人好事不斷湧現。95屆學生金富麗、齊銀龍冒著生命危險抓獲盜竊歹徒;李玉傑同學兩次捨身救火而不留姓名。為了用身邊的典型激勵學生,學校樹立了品學兼優的典型、艱苦樸素的典型等,還在全校範圍內評選出“十佳青年”,在畢業年級開展評尋十佳百優”特長生活動,並通過廣播、板報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為學生樹立了同齡人中的趕超目標。

建國以來,信陽師範為國家培養了近3萬名中國小教師,其中不少人在農村艱苦的條件下,為教育事業辛勤耕耘,成績突出。學校每年都邀請往屆優秀校友回校作報告,並結集出版了《信師優秀畢業生事蹟遜,以他們成功的人生之路,鼓舞在校生選擇師範專業並堅定為之奮鬥終身的信念。優秀校友著名作家白樺、葉楠所作的報告,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請他們簽名的學生排起了長隊。

三、活動礪練

為使德育工作由思想準備通過行為導向逐步上升到品德形成,信師開展了與工農相結合、青年志願者、特色班級建設等多項活動。

每年暑假,學校都要求學生回鄉開展社會調查,並組織60名學生深入到信陽市重點扶貧鄉鎮固始縣往流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堅定了學生獻身家鄉教育事業的決心。“三好學生夏令營”營員們則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了升國旗儀式,與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座談,強化了愛國意識。

在信陽市福利院、聾啞學校,提起信師的學生,大家都豎大拇指。從打掃衛生、拆洗衣被,到慰問演出、義務輔導,青年志願者活動堅持多年不斷線。“特色班級”建設活動一般在雙休日開展,提倡發揮學生的個性及特長。如96級七班以“愛迪生”命名,在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知、崇尚科學的精神;97級六班成立了“白樺林文學社”,創辦的文學月刊《白樺林》,不僅受到省內外中師生的喜愛,還上了《中師教育研究》。這兩個班級被河南省教育廳、團省委評為“文明班級”和“先進班集體”。

四、管理約束

來自新疆的學生袁巍,曾因違紀、打人受到留校察看的處分。在德育強化班裡,他被樑校長的一節課打動了,課後他主動找到樑校長談思想,當聽到樑校長願意和他交朋友時,感動得抱頭痛哭。從此,他像變了一個人,後來不僅撤銷了處分,還當上了副班長。

手裡拿著一本厚達400多頁的信陽師範《管理工作手冊》,樑校長說:“沒有管理的德育是散亂的德育,管理既是約束也是育人。”學校從狠抓《中師生行為規範》的貫徹落實入手,並針對後進學生舉辦了德育強化班。98屆十班曾有17名受過處分的學生入班學習,一學期後有16名撤銷了處分,畢業離校的前一天,他們把教室、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併為母校留下了一塊藍寶石鏡匾,上書“桃李競芳豔,母校永昌寧”。

“教育德為首,為師先做人。”多渠道的德育帶來了喜人的豐收。學校兩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有8個班級榮獲盛市“文明班級”稱號,1/4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近百名學生榮獲拾優秀幹部”、“優秀畢業生”稱號。

為師先做人演講稿2

培養和教育學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說明了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孩童時代,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個人的人生經驗、做人準則、處世觀點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這指出了教師人格的重要性——身教比言傳更具有說服力和教育力,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若為師,必先做人。

一、善良——為師之根

善良是做人之本。一顆善良溫柔的心,是為師者的先決條件。古今中外,每一位優秀的教師都首先具備了對學生無私無悔的摯愛,用善意的'眼睛看待學生,用善良的心感動學生,才能成就其優秀。

而這樣的善良對於學生來說是無條件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家境貧與富,個人聰敏與遲滯,長相是美或是醜……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學生,都應得到教師像父母一樣善良心的愛撫。就如《難忘的八個字》故事裡的倫納德夫人。當她在先天脣裂的孩子耳邊輕語:“我希望你是我女兒”時,這八個字彷彿是束溫暖的陽光直射孩子的心田,以至於改變了她對人生的看法。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誰不犯錯誤。為師者只有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堅持從愛的角度出發,用善良的心幫助學生,以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這樣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二、公平——為師之道

公平,就是公正而不偏袒。公平是維護每一個集體秩序的必要條件。作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教師,必須以一顆公正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一個公正的教師,看到的只是學生的本身,只是某件事的本身,既不是學生以往的所作所為,更不應該是學生身後的某種東西。

有個眾所周知的笑話:一堂情境課上,教師看到兩個學生持書而睡,於是指著學習較差的學生說:“你怎麼一看書就睡覺?”而後又指著學習較好的學生說:“看人家,睡覺了還在看書!”在為這位教師的偏見啞然失笑的時候,我們會不禁深思,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聽到這樣的話會有怎樣的心境?怎樣看待人生的楷模?怎樣看待這個社會的公平性?

儘管“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為師者面對的是懵懂的少年兒童,一次不公平的評價,或許會被一個孩子記一輩子,或許會改變他心中教師的美好形象,改變他對這個世界的美好憧憬,更甚者,也許會為下一個因不公平而造成的醜惡打下基礎。

為師者,唯有處事為公,才會贏得學生的信服,才會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一個個光明磊落的心靈。

三、寬容——為師之則

寬容,是這個世界減少仇、怨和恨的最好辦法。在生活中寬容,會使一個人擁有更多的友誼、親情。寬容別人,也是對自己心靈的釋放,所以,寬容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

為師先做人演講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前不久,一位學者被邀請去講課,講課之前他向臺下學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當今社會最缺乏的東西是什麼?"臺下學員異口同聲喊成一片:"缺德!",這位學者頓時痛心不已。

"德"是人們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個詞,一個有威望的人稱之為德高望重,做了損人利己的事稱之為"缺德鬼"。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德,醫師有醫德,演員有藝德,教師有師德。據有關部門前不久進行的民意調查,教師在被調查的二十一個全民所有制的行業中,其職業形象是最佳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最佳"是否意味著沒有問題呢?不,問題相當普遍,有的還相當嚴重,被稱為之最後一片淨土的教育界如今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見死不救"是醫務工作者最大的缺德,"以權謀私"是國家幹部最大的缺德,而"體罰學生,不尊重學生人格"是教師最大的缺德。面對一樁樁傷筋動骨、誨辱學生的事件,有位學者沉痛地說:"在今天中國的教室裡,坐著的是學生,站著的是老師,而在精神上這種局面卻恰恰顛倒過來—站著的老師佔據著至尊的地位,而坐著的學生的軀體內卻掩藏著一個戰戰兢兢站著或跪著的靈魂。"也許這位學者的話有點過份,但也觸到了教育的痛點。導致這種反差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多年以來,唯系師生關係是師道尊嚴,我們推崇的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於是小小的課堂裡,教師成了"天王老子"……,他們常常隨心所欲地做事,隨隨便便地講話。有一位青年教師為了教訓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突然叫學生站起來,指著乾乾淨淨的黑板問學生:"你往前看,看見什麼?"學生莫名其妙、抖抖數數的回答:"什麼也沒有看見"。這位老師把學生往黑板前推了推問:"你再給我仔細看看,你眼前到底是什麼?",這回學生疑疑惑惑的回答:"就一塊黑板。"語音剛落,這位教師極其滿足地說:"這就對了,在你眼前,確實是漆黑一片,暗淡無光"。還有一位教師請學生到辦公室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你爸是幹什麼的?""收破爛的";"你媽呢"?"也是收破爛"。老師笑著說:"怎麼,你爸你媽都是破爛"!

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評價,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呀,這是多麼嚴重的`傷害,它無異於一把利劍直刺向孩子那扇小小的心靈。也許你會說這樣的老師畢竟少數,假如我們的教師有千分之一是這種人,那他所教的學生將是百分之百不合格呀,這是多麼巨大的影響,這是多麼可怕的後果。

新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在這永珍更新的時代裡,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呢?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卡薩爾斯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後成為一名優秀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聽到這個故事時,我對老人話裡所透露的含義還理解不深。前不久從《漫淡人生》這一本中知道學界泰斗、世紀老人季羨林先生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著大包小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學子拜託老人看一下包,而自己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愉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盡職盡責地看守著,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我被震撼的大腦裡卻深深地烙上五個大字"為師先為人"。

這之後,我校發生了一件事,在一個早自修的時間裡,九九財會(班的5位學生全部哭了,哭聲驚動了整個學校。過一會兒,1個學生代表坐在政教處辦公室,強烈要求周萱萱老師留任班主任,問他們為什麼?說周老師會做人,也把我們當"人"看。我知道學生所謂的"人"就是指的是"人格"。我突然感覺到,這一張張哭臉多麼美麗,這一聲聲哭聲多麼動聽,這該是怎樣漂亮的一幅畫面,只是在學校中這樣的畫面還是太少。

以後的日子,我陸陸續續聽到一些故事,於是我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德育工作者?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再然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德育工作者"。

我知道,這條路很長,我將執著前行。

老師們,每一個孩子的姓名中都包含著莊嚴與神聖,每個孩子的個性中都蘊藏著創造與成功,每個孩子都是我們一生研究不完的課題,平凡的三尺講臺需要我們用人格來鑄造——為師先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