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語文2.82W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歷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條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經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慈母,我的嚴師。

1.選文第一自然段就全文來說,在內容與結構上分別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第二自然段說母親重罰“我”後,“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是什麼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處語序有問題,請用橫線畫出來,然後寫出正確的語序,並說說這樣改的理由是什麼?

正確的語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參考答案:

1.總起上文,引出下文。

2.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意對即可)

3.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理由:“嚴師”與上文中的教訓“我”相呼應,“慈母”與 “她用舌頭舔我的病眼”相呼應。(意對即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

為自己減刑

一位朋友幾年前進了監獄。有一次我應邀到監獄為犯人們演講,沒有見到他,就請監獄長帶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了一句話:“平日都忙,你現在終於獲得了學好一門外語的上好機會。”

幾年後我接到一個興高采烈的電話:“嘿,我出來了!”我一聽是他,便問:“外語學好了嗎?”他說:“我帶出來一部六十萬字的譯稿,準備出版。”

他是刑滿釋放的,但我相信他是為自己大大地減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裡寫一個被囚禁的人無所事事時度日如年,而獲得一本棋譜後日子過得飛快。外語就是我這位朋友的棋譜,輕鬆愉快得幾乎把他的牢獄之災全然赦免。

真正進監獄的人畢竟不多,但我卻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與我的這位朋友相反,明明沒有進監獄卻把自己關在心造的監獄裡,不肯自我減刑、自我赦免。

我見到過一位年輕的公共汽車售票員,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歡這個職業,懶洋洋地招呼,愛理不理地售票,時不時抬手看著手錶,然後滿目無聊地看著窗外。我想這輛公共汽車就是他的監獄,他卻不知刑期多久。其實他何不轉身把售票當作棋譜和外語呢,滿心歡喜地把自己釋放出來。

對有的人來說,一個仇人也是一座監獄,那人的一舉一動都成了層層鐵窗,天天為之而鬱悶忿恨、擔驚受怕。有人乾脆擴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物件也當作了監獄。人家的每項成果都成了自己無法忍受的刑罰,白天黑夜獨自煎熬。

聽說過去英國人在印度農村抓賊時方法十分簡單,抓到一個竊賊便在地上畫一個圈讓他呆在裡邊,抓夠了數便把他們一個個從圓圈裡拉出來排隊押走。這真對得上“畫地為牢”這個中國成語了,而我確實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監獄並沒有鐵窗和圍牆。

人類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設定不自由。環顧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帶著一座座監獄在奔走。老友長談,苦嘆一聲,依稀有鋃鐺之音在嘆息聲中盤旋。

舒一舒眉,為自己減刑吧。除了自己,還有誰能讓你恢復自由?

選自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題組一:

1.為什麼說:“這輛公共汽車就是這位售票員的監獄”呢?

2.第四段中“棋譜和外語”指的是什麼?

3.文中“象棋的故事”和售票員的例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請說說它們分別表明了什麼意思?

答:①敘述“象棋的故事”是為了表明:

②列舉售票員的例子是為了表明: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鑑賞,錯誤的兩項是

A.本文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展開聯想,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物象,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深刻的主題,使人受到啟迪。

B.人進了監獄不要緊,只要能學習一種技能,就會有被減刑的可能。

C.要想為自己減刑,除了自己的爭取之處,還得依靠外界的幫助。

D.禁錮思想的監獄比禁錮肉體的監獄更能束縛人。

E.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語言樸實而含義深邃,耐人尋味。

答案:

1.他把自己關在心造的監獄裡,不肯自己減刑、自我赦免,度日如年。

2.使日子輕鬆愉快的釋放點(或:充實有意義的精神生活)

3.①人可以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

②人可以在自由中設定不自由

4.B、C

題組二:

1.“減刑”在本文中既有實指又有虛指,其實指、虛指的意義各是什麼?

2.第③段說“一個被囚禁的'人無所事事時度日如年,而獲得一本棋譜後日子過得飛快”為什麼?請簡要分析之。

3.作者那位刑滿釋放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簡要分析之。

4.下面是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明明沒有進監獄卻把自己關在心造的監獄裡,不肯自我減刑、自我赦免”,句中的後一個“監獄”是由於自己過多的貪婪而造成的。

B.有些人的可悲之處就在於在自由中為自己設定了不自由,相應地也體會不到人生應有的歡樂和激情。

C.有些人儘管他們並不是身陷囹圄,但就其精神狀況而言,毋庸置疑,已經置身於監獄中,由此也引發出一系列的精神危機.而無法解脫。

D.“舒一舒眉,為自己減刑吧。除了自己,還有誰能讓你恢復自由?”,這話的深意是: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的確會有許多坎坷和不如意,然而灰心、失望於事無補,不如振作奮發,善待生命,才是可取之道。

E.作者說世界上最恐怖的監獄並沒有鐵窗和圍牆,是因為無論多麼堅固的鐵窗和圍牆都關不住人的心。

答案:

1、(1)實指:那種有形的鐵窗,荷槍實彈的嚴密監管下進行限制人身自由的勞改期限的減縮。(2)虛指:為自己的精神、思想獲得自由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它超脫了自身的狹隘和專指性,昇華至人生哲學的高度,成為了作者蘊涵人生體悟的“減刑”。

2、因為他迷入了棋譜,他一心一意地鑽研棋譜而忘卻了時間,所以說日子過得飛快。

3、作者的朋友是一個善於把握自己生命舵舟的人,也是一位關愛自己、積極樂觀的人,他懂得如何不浪費生命而讓自己生命的能量即使在嚴格的限制的環境中得以相對的釋放。

4、A、E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3

綠色的心

①如果說生命只是一個不能重複的花季,那搏動的心便是一朵不凋零的春花。

②早春二月,乍暖還寒的時候,鵝黃隱約,新綠悄綻,昭示著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陽春三月,杏花春雨時節,桃紅柳綠,柔風拂雨,飄揚著自然的偉力,那是如火的中年;③夏、秋、冬只屬於肉體,心靈之樹是常青的。

④“不行春風,難得春雨”,生命之綠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堅韌的.澆灌、摯愛的孕育!

⑤心的本色該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清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的傲岸,有“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雲;辱,跨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暫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⑥德是高的,心是誠的,愛是純的,心便會永遠是綠色的。

⑦季節的斑斕和誘人,來自自然的造化;芸芸眾生的春景,源自於創造。詩人有云:沒有比行動更美好的語言,沒有比足音更遙遠的路途……

⑧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的裝點。

⑨擁有綠色的心,便會擁有一切。

1、解釋下列詞語:(2分) 凋零 : 宛若:

因噎廢食 : 芸芸眾生:

2、之所以說心靈之樹是常青的是因為 ;心靈之樹常青就應該(2分)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論述生命應該保持本色呢?本色有是什麼呢?(3分)

4、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5、模仿第②段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橫線上仿寫句子,要求話題一致,結構、句式、修辭相同(填在文中的橫線上) (3分)

答案:

1、凋零:花朵凋謝零落 宛若好象 因噎廢食:比喻怕出問題,索性不幹 芸芸眾生指眾多有生命的東西。

2、搏動的心便是一朵不凋零的春花。有德行的沐浴、堅韌的澆灌、摯愛的孕育、

3、從成、敗、榮、辱四個方面論述生命應該保持本色、保持超然的態度、具有博大的胸懷、樹立高遠的志向、培養堅韌的品質

4、生命在於創造,行動是美好的語言、足音是征途的節拍。

5、晚春四月,芳菲漸盡之際,遠山幽徑,柳暗花明,輝煌著黃昏的執著,這是晚晴的暮年……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4

晨昏諾日朗(節選)

趙麗巨集

①落日的餘輝淡淡地從薄雲中流出來,灑在起伏的山脊上。在金紅色的光芒中,山脊上那些松樹的輪廓晶瑩剔透,彷彿是寶石和珊瑚的雕塑。眼簾中的這種畫面,幽遠寧靜,像一幅輝煌靜止的油畫。

②汽車在無人的公路上疾駛,我的目標是諾日朗瀑布。路旁的樹林裡突然飄出流水的聲音。開始聲音不大,如同一種氣韻悠長的嘆息,從極遙遠的地方飄過來。

聲音漸漸響起來,先是如急雨打在樹葉上,嘈雜而清脆;既而如狂風捲過樹林時發出的呼嘯;很快,這響聲便發展成震天撼地的轟鳴,在空氣中擴散、瀰漫,籠罩了暮色中的天空和山林……綠蔭中白光一閃,看見了大瀑布!瀑布千姿百態地垂掛在寬闊的絕壁上,深谷中,飛揚起一片飄忽的水霧。

也許是想象中的諾日朗太雄偉.眼前這瀑布,寬則寬矣,然而那些飄然而下的水簾顯得有些單薄,有些柔美,似乎缺乏了一些壯闊的氣勢。只有那水的轟鳴,和我的想象吻合。

那震撼天地的聲響,是水流在峭壁和岩石上撞擊出的音樂,這音樂雄渾、粗獷、帶有奔放不羈的野性,無拘無束的在山林裡盪漾迴旋。

③諾日朗,在藏語中是雄性的意思。當地藏民把這瀑布稱之為諾日朗,大概是以此來象徵男子漢的雄健和激情。人世間有傾瀉不盡的激情麼?

④第二天清早,天剛微亮,群山和林海還在晨霧的籠罩之中,我便匆匆起床,一個人徒步諾日朗。路上出奇地靜,只有輕紗似的霧氣,若有若無地在飄。

忽聽背後得得有聲,回頭一看,是兩匹馬,一匹雪白,一匹烏黑,正悠然自得地向我走來。兩匹馬行走的方向也是往諾日朗,我和它們並肩而行時,相距不過一米。兩匹馬並沒有因為遇見生人而慌亂,目不斜視,依然沉靜而平穩地踱步,姿態是那麼優雅,彷彿是飄遊在晨霧中的一片白雲和一片黑雲。

到諾日朗瀑布時,兩匹馬沒有停步,也沒有側目,仍舊走它們的路,我在轟鳴的水聲中目送兩匹馬飄然遠去,視野中的感覺奇妙如夢幻。

⑤諾日朗又一次袒露在我的眼前。和夕照中瀑布相比,晨霧中的諾日朗顯得更加闊大,更加雄渾神奇。奔瀉的瀑布中,閃射出千萬道金紅色的光芒,這是從對面山上射過來的早霞。

飄忽的水霧又把這些光芒糅合在一起,繽紛迷眩地飛揚、升騰,形成一種神話般的氣氛……沿著溼漉漉的林間小道,我一步一步走近諾日朗。隨著和大瀑布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那轟鳴的水聲也越來越大。

雲霧迷濛的天上,彷彿是裂開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從豁口中洶湧而下,浩浩蕩蕩,洋洋灑灑,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飛揚的水花和震耳欲聾的'回聲。此時諾日朗的形象和聲音,吻合成一個氣勢磅礴的整體。

站在這樣的大瀑布面前,感覺自己只是漫天飄漾的水霧中的一顆微粒。此時,群龍飛舞,自由的水之精靈在寧靜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壯歌,使人的靈魂為之顫慄。面對這雄渾博大、激情橫溢的自然奇景,人是多麼渺小,多麼馴順!

⑥上午坐車上山時,繞過諾日朗背後的山坡,只見三面青山環抱著一大片碧綠的湖水,平靜的湖水如同一塊碩大無朋的翡翠,綠得透明而深邃,使人懷疑這究竟是不是水。當地的藏民把這樣的高山湖泊稱為“海子”。陪我來的朋友指著一湖碧水,不動聲色地告訴我:“這就是諾日朗。”

⑦這就是諾日朗?實在難以把這一片止水和奔騰咆哮的大瀑布聯絡在一起。朋友說的卻是事實。三面環山的海子有一面是長長的缺口,這正是大瀑布跌落深谷的跳臺,也就是我在谷底仰望諾日朗時看到的那道雲霧天外的豁口。走近海子,我發現清澈見底的湖水正在緩緩流動,方向當然是那一道巨大的豁口。這彙集自千峰萬壑的高山流水,雖然沉靜於一時,卻終究難改奔騰活潑的性格,諾日朗瀑布,正是壓抑後的一次爆發和噴瀉。只要這看似沉靜的壓抑還在,諾日郎的激情便永遠不會消退。

1.作者對諾日朗進行了三次描寫,具體分析每次描寫什麼不同?各突出諾日朗的什麼特點?

2.作者在第四段中對一白一黑兩匹馬進行描寫,有什麼作用?

3.賞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義,並分析所表達的情感。

答案:

1.第一次:時間是第一天的黃昏。主要從聽覺的角度寫瀑布。水簾寬闊但顯得單薄、柔美,缺乏壯闊的氣勢。只有水的轟鳴雄渾、粗獷、帶有奔放不羈的野性。

第二次:時間是第二天的清晨。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描寫諾日朗。瀑布闊大、雄渾神奇,具有夢幻的神話色彩。

第三次:時間是第二天的上午。從視覺的角度描寫諾日朗。這是一片碧綠、平靜的湖水。(意對即可)

2.兩匹優雅的馬在瀑布轟鳴的水聲中飄然而去,描寫了諾日朗所在地的西部風情。渲染了一種夢幻、神祕的氣氛。為接下來對諾日朗瀑布的描寫提供了觀賞背景,營造氛圍。(意對即可)

3.平靜的“海子”是諾日朗激情的源頭。“彙集自幹峰萬壑的高山流水,雖然沉靜於一時,卻終究難改奔騰活潑的性格,諾日朗瀑布,正是壓抑後的一次爆發和噴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壯麗美景和偉大力量的讚美。(意對即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5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東方的瑞士!”這些讚美的語言,使桂林不但馳名中國,而且飲譽世界了。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號稱四絕。

桂林山水,應該說是獨具一格(別具一格 千篇一律)的。飛機掠過桂林上空的時候,人們從舷窗向下望,就可以看到這一帶特有的山峰,像犀牛,像田螺,像竹筍,像伏獸般的崗巒,令人感到奇特(普通特別)而新穎。等到你著(zháozhuó)陸之後,親自踏訪一番,就會越發驚異於這些山峰千奇百怪的形態。它們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似駱駝,有的宛若瓶子,一首詩禁不住會撲進你的心扉:“桂林多洞府,疑是館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對!桂林就是這般模(mómú)樣。這些山已經夠奇了,而無數的深邃瑰麗的巖洞更奇;還有一條明鏡澄碧的灕江把這一帶的風景區聯結起來,加上許多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這就使得桂林山水在中國、在世界享有這麼高的'榮譽了。

桂林的風景線長達100千米,這裡奇峰矗立,綠水縈迴,船移景變,靜態極妍。它是風景的長廊,是無聲的詩,是立體的畫,是形象化了的音樂。

1.用“√”選擇加粗字的正確讀音。

2.給短文第2自然段加標點。

3.用“______”畫出加粗詞語的反義詞。

4.短文中畫“______”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5.短文與《桂林山水》一文的相同點是:開頭________________。不同點是:《桂林山水》不但寫了________________,而且寫了________________,短文則重點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略寫了________________和巖洞。

參考答案:

1.zhuó√ mú√

2.:,,,。

3.千篇一律 普通

4.排比比喻

5.都採用引用的手法 山 水 山 水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6

對一個農民來說,城市像一塊未曾開墾的荒地一樣充滿誘惑力。

十幾個月前,我正是懷著開墾一片新生活的美好願望來到城市。我在一家報社打工,我發現編報跟種地沒啥區別,似乎我幾十年的種地生涯就是為了以後編報而做的練習。我早在土地上練過了,我把報紙當成一塊土地經營時很快便有一種重操老本行的熟練和順手順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個農民。面對報紙就像面對一塊耕種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種些啥,爾後在版面上打幾道埂子,根據“行情”和不同讀者的品味插花地、一小塊一小塊種上不同的東西,像鋤草一樣除掉錯別字,像防病蟲害一樣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樣看清當前的時態政治。如此這般,一塊豐收在望的“精神食糧”便送到了千千萬萬的讀者面前。

就這樣,三個月後,我結束了試用期,開始正式打工。我編輯的文學、文化版也受到讀者的喜歡和認可。

這次小小的成功極大地鼓勵和啟發了我,它使我意識到我的肩上始終扛著一把無形的鐵杴,在我茫然無措、流浪漢一樣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夢見自己扛一把鐵杴揹著半袋種子走在寂靜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塊地。人群像草一樣在街上連片地荒蕪著,巨石般林立的樓房擠壓在土地上,我從城市的一頭流浪到另一頭,找不到一塊可耕種的土地。最後我跑到廣場,掀開厚厚的水泥板塊,翻出一小塊土地來,胡亂地撒了些種子,便賊一樣地溜了回去。

醒來後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鐵杴還在肩上,我慶幸自己沒有徹底扔掉它。

經過幾個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發現生活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原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靜下來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過是另一個村莊,城裡發生的一切在鄉下也一樣地發生著,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

我握過的那些粗壯黑硬的手,如今換成了細皮白嫩甚至油膩的'手。

我在土牆根在田間地頭與一夥農人的吹牛聊天,現在換成了在鋪著地毯的會議室一盤水果、幾瓶飲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閒談。

我時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馬棚的這雙腳,如今踏入了豪華酒店、歌舞廳——我並沒有換鞋。我鞋底的某個縫隙中,還深藏著一塊乾淨的鄉下泥土,我不會輕易摳出它,這是我的財富。

每個人都用一件無形的工具在對付著生活的世界。人們從各自的角角落落湧進城市,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攜帶著他使喚順手的一件工具在幹著完全不同的活兒,只是他自己不察覺。

我的一位同鄉——以前是放羊的,現在一傢俬營公司當老闆。在跟他幾次接觸之後我發現,這個“放羊娃”雖然脫掉了那身時常粘滿羊糞蛋的衣服,改掉了一嘴土話方言,甚至換上了一身的細皮肥肉,但他始終沒扔掉那根羊鞭。他在用一根羊鞭管理著幾十號人的公司——這是他惟一會使的一樣傢什。當他對員工下達指令,派活遣物時一揚手的姿勢,活靈活現地重複著他當年揮鞭趕羊的動作。幾十年前那個放羊娃一直在背後操縱著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但他不自覺。他忌諱別人談及他的放羊歷史,他把一群羊換成了一個公司,用權力代替了羊鞭。甚至一輛車一幢樓與一頭牛兩畝地也沒啥區別,只是形式上的變化而已,我把這個發現告訴他後,他便再不跟我來往了。

而我呢,是扛著鐵杴——這件簡單實用的農具在從事我的非農業的工作和業務。我的同事常說我能幹,他們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鐵杴。鐵杴是勞動人民的專用工具,它可以鏟、可以挖、可以剁,萬不得已時還可當武器掄、砍。但是使喚慣鐵杴的人,無論身居何處,他們共同熱愛的東西都是:勞動。

對一個農民來說,城市的確是一片荒地,你可以開著車,拿著大哥大招搖過市。我同樣能扛著鐵杴走在人群裡——就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裡一樣,種點自己想種的東西。

上月回家,父親問我在城裡行不行,不行就還回來種地,地給你留著呢。走時還一再囑咐我:到城裡千萬小心謹慎,不能像在鄉下一樣隨意,更不要招惹城裡人。

我說:我扛著鐵杴呢,怕啥。

——節選自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作者認為自己對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鐵杴,在這裡,“鐵杴”已經超越了它原來的意義,具有更深層的含義。

B.本文以新鮮的取材、獨特的視角和觀點見長,而語言也很有個性,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懷念的主旨。

C.本文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初入城市的農村青年對於城市的複雜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

D.本文文題頗有特色,“扛著鐵杴”點明瞭作者的農民身份,“進城”則寫出作者生活空間的拓展。

E.文中描寫作者在城中尋找土地播種的夢境,表現了作者既依戀土地、思念故鄉又眷戀城市生活的矛盾心情。

【小題2】文章寫了“我的一位同鄉”情況,用了什麼手法?有何用意?(3分)

【小題3】文章結尾寫道:“我說:扛著鐵杴呢,怕啥。”這句話意蘊深刻,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小題1】A、D

【小題2】用了對比的手法。寫“我的一位同鄉”是為了告訴人們有一些進城的“農民”一旦有點成就就忘掉了自己的根,令人厭惡;也通過這位同鄉和“我”的對比,說明人不能忘本,表達了對忘本者的批判。

【小題3】①“我”有農民安分守已的本分,所以“我”不怕;

②“我”有農民勤勞的特點,所以“我”不怕;

③“我”扛著鐵杴就有了一種本領、能力,所以“我”不怕;

④鐵杴可以當武器,所以“我”不怕;

⑤這句話表現了作者對自己品質和能力的自信。(一點兩分,任選兩點)

答案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B項錯在懷念故鄉不是本文的主旨;C項從文中看不出“自卑”和“怯懦”;E項“眷戀城市生活”理解錯誤,由上下文可知,寫夢境是為了表現作者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扛著鐵杴”,保持著勞動的本色。

【小題2】

試題分析:本文的主旨是無論什麼人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這裡的放羊同鄉不願別人談起他放羊的事,我告訴他用羊鞭管理公司後,他再也和我聯絡了,說明他忘記了“農民”這一根本。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題3】

試題分析:解答本題要理解兩個重要的內容:一、本文卒章顯志,“我說:扛著鐵杴呢,怕啥。”這是文章的主旨句。二、“鐵杴”有象徵義,它象徵著農民的本色。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7

衝進風暴逃生

莎拉四歲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個漁民,買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漁船上長大。

到了上學的年齡,爸爸打魚掙的錢只夠生活,交不起學費,她只好依舊住在船上,還要忍受孩子們的.嘲笑。

海港裡漁船很多,漁民們都是日出打魚,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艙裡喝著酒,莎拉自己坐在船頭,看管著爸爸打到的一些鮭魚。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騰起山一樣高的烏雲,風也漸漸大了,船隨著波浪搖晃起來。

莎拉從小到大還從沒看到這樣凶猛的風暴,趕忙扶著欄杆跌跌撞撞地跑進船艙,喊著:

“爸爸, 快醒醒。”

“什麼事?”她的爸爸搖了搖酒瓶,嘴裡咕噥著問。

“爸爸,暴風雨要來了,咱們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著爸爸的肩頭搖著他,爸爸的頭撞在船幫上,他叫了起來你到底要幹什麼?”

“爸爸,咱們走吧,這次的風特別大。”

爸爸終於醒了酒,他出了船艙,烏雲已經壓了下來,狂風捲著巨浪衝了過來。

“爸爸,你在幹什麼? ”

“莎拉,要是咱們不把船駛離碼頭,大風就會把它吹到碼頭或礁石上。我們必須出海,這樣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這樣,這條小船一頭扎進暴風雨裡,浪濤一下下撞擊著船幫,莎拉嚇得緊緊抱著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著船,向著大海吼了一聲:“我們能戰勝你。”

在他們的頭頂上方,黑雲翻滾著;在他們前方,狂風捲著黑色的巨浪迎面撲來,浪尖上泛著白色的水沫,劈頭蓋臉地打在他們身上。莎拉的腳下一滑,險些摔倒,她嚇得尖叫一聲。爸爸一手握著輪舵,騰出另一隻手拉住了女兒。

就這樣,他們熬過幾個鐘頭,風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靜下來,天開始變晴。父女二人仍然握著手安慰對方。

他們開始掉轉船頭,駛向岸邊。回到港灣後,四處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碼頭不見了,幾十條漁船漂被撞得千瘡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無恙。

莎拉抱著爸爸說:“爸爸,你是個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們。”

“爸爸。”她激動得流下眼淚,“我們一起戰勝了暴風雨。”

(選自《特別關注》20xx年11期)

試題:

1.緊扣兩個加點詞,聯絡相關內容,說說“爸爸“精神狀態的變化。(4分)

“什麼事?”她的爸爸搖了搖酒瓶,嘴裡咕噥著問┄┄他正在掌舵控制著船,向著大海吼了一聲:“我們能戰勝你。”

2.文中畫線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3.能夠逃脫這次災難,“莎拉“起來什麼作用?(4分)

4.從情節和主題兩方面,談談你對“衝進風暴逃生”理解。(5分)

參考答案:

1.“咕噥”寫爸爸酒後口齒不清,表明他在人生不幸和生活壓力下精神萎靡不振;“吼”寫出爸爸在生死關頭使出全部力氣面對風暴,表明他不畏凶險,充滿自信,鬥志昂揚。

2.黑雲、狂風、巨浪寫出形勢危急險惡,暴風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倆的勇敢無畏,頑強不屈和爸爸的選擇明智:為下文寫風暴對小鎮造成的破壞做鋪墊。

3.莎拉警覺的發現了暴風雨即將來臨;莎拉堅持搖醒了她醉酒的父親;莎拉一直和爸爸緊握雙手面對風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

4.情節:莎拉父親在暴風雨來臨時,不退反進,把船駛離碼頭,衝進風暴,保住船隻,得以逃生。

主題: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危險,要以勇敢無懼的姿態直面這一切,迎接挑戰,才能獲得新生。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8

⑴渭城在哪兒?唐代的柳色是否還那麼清新?

⑵每次送別時,總想陪伴著友人走進客含,像唐代詩人那樣叫上一壺酒,點上幾碟菜,在四周綠色中間一杯一杯復一杯,二人對酌山花開。可每次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也無法如願以償。同唐人相比,我們總是少了一份曠達,一份恬淡,一份纏綿。

⑶唐人的神韻,唐人的風範,猶如他們所歌頌的柳色一樣,永遠那麼瀟灑,那麼清新,那麼多情,也永遠在唐詩裡依舊煙籠十里堤,讓我們這些後來人嚮往,又讓我們無法企及。

⑷今夜,月色宜人,獨坐在客舍裡,看黃昏的月光給窗戶鑲上一道金邊,一直伸向山的那一邊。我的思緒又一次踏著遍地月光,沿著《渭城曲》所鋪設的意境,走上了去陽關的古道。

⑸去陽關的道路上,多了駝鈴狼煙,多了孤獨、寂寞與蒼涼。然而,這一切都擋不住唐人噠噠的馬蹄。不就是沙漠嗎?他們就是為了沙漠而來,為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而來;為了瀚海闌干百丈冰的奇異而來;為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自信而來。

⑹於是,唐詩中出現了離別,出現了折柳。

⑺客含對飲,灞橋折柳,這種習俗不知是否起於唐代,然而卻被唐人揮灑得淋漓盡致,情意萬千。當他們拉著馬韁繩,立柱斜陽下的驛道邊,折柳相送依依惜別時,風吹動著他們青色的長衫,飄飄欲飛。

⑻唐代國勢強盛,讀書士子人人奮袂而起,走出書齋,離家別子,仗劍遠遊,去河朔,去塞上,去長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祿,入世之心極重。

⑼他們重視功名,但更重視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樹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桿同筆桿一樣,鐵硬。因而,唐詩就顯得灑脫,富有個性;而唐代的詩人們漂泊南北,淪落天涯,受夠了顛沛流離之苦。

⑽別,是經常的;聚,是短暫的。可唐人的感情從沒被滾滾紅塵所消磨。相反,由於長期漂泊在外,他們更需要友情慰藉。於是,他們更看重友情。傾蓋如故,一見傾心,彼此從不因身份、地位與政見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也不因生死而隔離。

1.作者在文中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維的詩《渭城曲》有什麼作用?(3分)

3.請看第⑺段畫線處,按照飄飄欲飛的結構形式,仿寫一個四字短語。(2分)

4.《偉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採用設問開頭,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處。請就這兩個方面分別簡要回答。(3分)

參考答案:

1、嚮往唐人曠達瀟灑、恬淡清新的風範神韻;讚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節操;感 嘆鞏代人無法進入唐人境界。(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以上給3分。)

2.照應文題;承上啟下;具體形象地表現了唐人瀟灑多情的風範神韻;增添詩意文采:引出下文的想象與抒情。(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三點以上給滿分)

3.符合偏正結構,前兩個字為疊詞即可給分。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複飄 飄不給分。示例:栩栩如生翩翩似仙搖搖欲墜……

4.相同:引起閱讀興趣,引出下文。(1分)

不同:《偉大的力量》提出問題,引發理性思考。(1分)《大唐柳色》創設情境, 引發感性遐想。(1分)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9

赫哥黎《法官》閱讀題及答案

查理·哈斯克爾去世時,留下了妻子和9個孩子,他們靠一小塊土地為生,住在一所有4間屋的房子裡。約翰是家裡的長子,所以他的母親告訴他,他必須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那年他16歲。

約翰到鎮裡最有錢的人、法官多恩那兒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買約翰父親的玉米時欠的錢。法官多恩把錢給了他。然後,法官說約翰的父親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麼時候還給我?”法官問。“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親那樣,”他說,“他是個懶漢,從不賣力氣幹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約翰天天都到別人的田裡幹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裡幹活。到了夏天結束的時候,約翰積攢了5美元交給法官。

冬季天氣太冷,不能耕種,約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給他提供了一個在冬季掙錢的機會。塞夫說教約翰誘捕動物,獲取獸皮,這樣能夠掙很多錢,但是需要75美元買一杆槍和捕獵用的繩、網,以及在樹林裡過冬的食物。約翰去見法官多恩,說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給他那筆錢。

約翰吻別了母親,和塞夫一起來到林子深處的塞夫幾年前搭建的一間小木屋前。這年冬天,約翰學會了追捕野獸和怎樣在樹林裡生存。大森林考驗了他的毅力,使他變得勇敢,也使他的體格更加健壯;同時捕到了很多獵物,得到的獸皮至少可以掙200美元。塞夫想繼續打獵直到4月份,約翰決定自己一個人回家。塞夫幫約翰捆紮好獸皮和捕獵用的東西,讓他能夠背在背上。

這一天,當約翰快步走在樹林中時,他開始考慮起他的將來。他要去讀書和學寫字,他要給家裡買一塊大一些的農田。也許有朝一日,他也會像鎮裡的法官一樣有權勢,並受人尊敬。背上沉甸甸的東西使他考慮起到家後要做的事情:給他母親買一身新衣服,給弟弟妹妹們買些玩具,他還要去見法官。約翰恨不得馬上就把法官說的他父親借的錢全部還清。

到了下午晚些時候,約翰的腿疼了起來,背上的東西也更加沉重。當他終於到達河邊時,他高興極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邊長著一棵筆直的大樹,它的高度足以達到河的對岸。約翰取出斧頭砍倒大樹。樹倒下來,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獨木橋。

約翰身背獸皮、懷抱槍,跨到放倒的樹上。樹在他腳下穩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時,樹幹突然動了起來,約翰從樹上掉到冰上。沉到水裡,他的槍掉了,獸皮和捕獵用具也從他的背上滑了下來,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了。約翰破冰而行,掙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會兒。然後,他爬了起來,找來一根長樹枝,沿著河邊來回走著。一連幾個小時他戳著冰塊,尋找那些東西。最後,他放棄了。

他徑直來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辦公室裡。約翰敲門進去,他渾身冰冷,衣服潮溼。他向法官講述了所發生的事情。等他把話講完。多恩說:“這對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約翰拼命幹活。他又攢夠了5美元付給法官。但是他還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親欠的債,還有用來買捕獵工具和槍的75美元。

10月份的時候,法官派人叫來約翰說,“你欠了我很多錢,我想我能夠要回這些錢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給你一次狩獵的機會。如果我再借給你75美元,你願意再去打獵嗎?”約翰羞愧難當,好半天才開口說:“願意。”

這一次,他必須獨自一人進森林,因為塞夫已經搬到別的地方去了。在那個漫長而孤獨的冬天,約翰每天出去打獵。一直到4月底。回家後,法官幫他把獸皮賣了300美元。約翰付給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來買打獵用具的錢。然後他又慢慢地、把他父親借的那部分錢一張一張地交到法官的手裡。

又到了夏天,約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裡幹活,還去讀書和學寫字。這以後的十年裡,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裡去打獵,他把賣獸皮掙來的錢全部攢了下來。最後他用這些錢買了一個大農場。

約翰30歲的時候,成了本鎮的頭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財產留給了約翰,他還給約翰留下了一封信。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約翰第一次外出找獵向他借錢的那天。

“親愛的約翰,”法官寫道,“我從未借給你父親一分錢,因為我從未相信過他。但是第一次見到你時,我就喜歡上了你。我想確定你和你的父親不一樣,所以我考驗了你。 這就是我說你父親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運,約翰!”信封裡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說選刊》)

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採用了歐·亨利式結尾,開頭寫法官多恩說約翰的父親欠他40美元,讓約翰替父親還債。直到末尾,通過一封書信,才揭開真相。

B.查理·哈斯克爾去世時,雖然僅給家人留下一小塊土地,4間屋的房子,但是他傳給約翰的勇擔責任的精神,卻是約翰一生的寶貴財富。

C.約翰從16歲開始就勇敢的面對生活的挑戰,最終經受住了命運的考驗。小說藉此歌頌了一種自立自強、艱苦創業、誠實守信的美好人格。

D.約翰經過多年的努力,30歲的時候成了鎮裡的頭面人物之一。事實證明,只要勇於拼搏,同命運積極的抗爭,就一定能收穫人生的成功。

E.法官多恩沒有後代和其他親人,去世後,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財產留給了約翰,因為他十分喜歡和看重約翰,約翰也通過了考驗。

2.小說畫線的段落運用了哪種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這一段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3.法官多恩明知道約翰家境困窘,還是慷慨借錢給他,這是為什麼?請簡要分析。

4.有人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約翰,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請結合文字,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參考答案:

1.答C給3分,答A 給2分,答D 給1分;答BE不給分。

2.手法:心理描寫。

作用:①寫這段描寫約翰第一次狩獵後回家路上對未來的憧憬和安排,生動地表現他急切喜悅的心情和積極上 進,對家人充滿愛意,有責任感,誠實守信的性格特徵。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豐富了小說主旨。②照應上文捕獵的收穫,為下文寫損失財物做鋪墊。形成情節的跌宕起伏,有利於表現主旨。

3.①是因為法官多恩具有熱情善良,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②是為了幫助約翰擺脫家庭困境。③是為了考驗約翰,想證明約翰是與他父親不同的`人,幫助他成長。④是因為法官多恩第一次見到約翰時就喜歡上了他,約翰勇擔責任,誠實努力的品質打動他。(每點2分,答對3個要點即可)

4.示例一:法官多恩是小說的主人公。①從表現主題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讚揚熱情善良,解人圍困的美好品德,而法官多恩的言行最能表現這一主題。②從情節設計的角度看,多次借錢給約翰,促成約翰的兩次狩獵行動改變了他的人生際遇,多恩是情節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③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寫多的筆墨雖然比約翰少一些,卻是作者著力表現的人物。兩次借錢,一次留言的情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熱情善良的性格刻畫的十分鮮明,更為作者鍾愛。④從小說擬題的角度看,標題為“法官”,小說常以主人公姓名或職業等為題。

示例一:約翰是小說的主人公。①從表現主題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讚揚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的美好人格,約翰的所作所為最能表現這一主題。②從情節設計的角度看,約翰兩次借錢、兩次狩獵,構成故事框架,是小說的主要情節,約翰的活動推動了情節的發展。③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小說中大量篇幅寫約翰,他是作者著力描寫的人物,小說運用動作語言細節等多種描寫手法,極力突出其自強守信的美好人格,人物形象鮮明。④從小說擬題的角度看,標題為“法官”, 約翰經受住了多恩的考驗,也通過了人生的考驗。命運公正如法官,像約翰這樣品格美好的人將會擁有美好的人生。(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0

①在古代文論中,我們常常見到文和質這一對詞語。它們被用來評論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時代的文學風貌,還被用來說明文學的發展等,因此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義是指線條交錯或者色彩錯雜,由此引申出華麗、有文采的意思。而質字,凡事物未經雕飾便叫做質,猶如器物的毛坯、繪畫的底子,因此含有質樸、樸素的意思。這一對詞語最初不是用於評論文學,而是用來評論人物的。《論語·雍也》記載,孔子曾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話。這段話中的文、質,人們一般解釋為:質是指誠一類內在的道德,文則是指文化知識一類外在的東西,文和質是形式和內容的關係。其實按孔子原意,這裡的文、質是指文華和質樸,都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言談舉止、禮儀節操而言的。一個人若是缺少文化修養,言辭拙樸,不講禮儀,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過分地文飾言辭,講究繁文縟禮,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辭禮儀的.史官了。這裡不存在本末內外的關係。

②以文、質二字論文學、論社會政治生活,與用它們來論人物有著密切關係。《韓非子·難言》論述向國君進諫之難:繁於文采,則見以為史。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這句話可能就是本諸《論語》。其中繁於文采即文,以質信言即質,分別指兩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再後來,東漢班彪說《史記》辯而不華,質而不俚,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從《論語》的話而來。質而不俚是說文風質樸而不至於俚俗鄙野。文質相稱是說文飾潤色恰到好處,無過與不及之弊。魏晉以後文論中用文、質二字,多數情況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風貌而言;只有少數場合可理解為近似於今日所謂的形式和內容。

③總之,古代文論中經常出現的文、質這對詞語,大致上具有一以貫之的含義。古代批評家要求文學作品能夠呈現出一種文質彬彬的動人風貌。當他們不滿於文壇風氣過於靡麗時,便強調質的方面;而當文風過於質樸時,又有人出來強調文的方面。文、質這對概念,體現了古人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要求和他們對文學發展規律的認識。

(摘編自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文質論》)

1.列有關文和質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文和質這一對概念在評論作家作品、概括時代文學風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須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

B.在中國古代,文是華麗有文采之意,質含有質樸、樸素之意,這兩個字從一開始就是用來評論人物的。

C.人們一般認為,文質彬彬就是形式和內容互相協調,其中質是指內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現。

D.孔子認為,文有文華之意,質是質樸之意,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是文華與質樸相配得當才能成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這裡文和質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沒有本末內外的關係。

B.韓非子說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其中以質信言是指以質樸的語言進諫,鄙則與孔子話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說《史記》文質相稱,這可能是借用了《論語》的意思,從文學角度對《史記》外部風貌作出了高度評價。

D.魏晉以後文論中文、質二字的含義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數場合可以大體理解為形式和內容。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子·難言》指出,如果分別採用文或質不同風格,就無法達到向國君進諫的目的。這是文、質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個例子。

B.文和質這一對概念的含義,不但在古代文論中大致上是一以貫之的,它跟最初評論人物時的意義也是一脈相承的。

C.從古代文論來看,如果人們在文學創作中兼用華美和質樸的語言,那就會使文學作品呈現出一種文質彬彬的動人風貌。

D.當古代批評家不滿於文壇風氣,要求加強文或質的時候,就意味著當時文壇可能已經過於質樸或過於靡麗了。

答案:

【小題】

B

【小題】

A

【小題】

C 答案解析: 【小題】

C項中,如果人們在文學創作中兼用華美和質樸的語言,片面的把質和文的含義理解為語言的風格,縮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質和文的概念內涵;再有那就會使文學作品呈現出一種文質彬彬的動人風貌,這與使用華美和質樸的語言之間不存在途徑與結果式的關係,也就是使用華美和質樸的語言不一定產生文質彬彬的動人風貌的結果。在對文中資訊的篩選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錯誤的資訊。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1

雪地上盛開的鮮花

李培俊

于山沒想到,他和徒弟金娃會在這裡見面。要知道主家同時還請了另一家嗩吶班子,自己說什麼也不會接這趟生意。

見了師傅,金娃也很驚奇。問過師傅的身體,家裡情況,便沒話說了。兩個人猜出了主家今天的用意,心裡都像灌了鉛一樣的沉重。

師徒二人是遠近聞名的金嗩吶,原來都在縣劇團供職。那時候,師徒可謂春風得意,省裡市裡有重大活動,如果少了于山和金娃的嗩吶演奏,簡直就像塌了半邊天,留下不少的遺憾。可劇團說不行就不行了,于山和金娃便從山巔上一下子跌進了深谷。他們都知道,不是哪個人的過錯,也不是他們的技藝不行了,吹不好了。

于山和金娃各自拉起原來劇團的人馬,成立了草臺班子,掙幾個吃飯錢勉強度日。由於各忙各的生意,師徒二人便少了來往。誰知今天卻在湖橋鎮上見了面。

上午九點,一位三十多歲的漢子走出大門,對於山和金娃說:“今天這陣勢你們已經看到了,兩家班子同時搭臺演出,目的只有一個,唱對臺戲。”漢子說著拿出一卷鈔票,足有五千元,啪啪地在左手心甩打幾下,說,“誰贏了呢,這錢就是他的了。”

于山看看金娃,金娃也看看師傅。他們從對方眼中都讀出了對方的意思:誰都想得到這筆錢。這與對金錢的佔有無關,也與師徒的情意無關。年到月盡,都想給窮了一年的夥計們多發幾個,能讓他們過個有滋有味的年。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金娃對師傅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那意思很明顯:師傅,原諒弟子吧。

于山也對徒弟點點頭,意味卻有點苦澀,說不清是什麼意思。他們的對臺戲從上午十點開始,一直持續了七個小時,中午吃飯時,金娃端著一盤炒肉絲來到師傅的桌上,和于山挨坐在一起,很是關心地看了看師傅的臉色,小心地問:“師傅,你老沒事吧?”

“沒事,”于山說,“只是感到有點累。人老了,不比當年氣脈足了。”

金娃臉上訕訕地,有兩滴清淚落了下來。“師傅!我……”

“金娃,什麼都不要說了,師傅知道你的難處,放心大膽地吹吧,師傅也會盡力的。”

金娃哽咽著,把那盤肉絲往于山面前推推,“師傅,您多吃點,身上才有勁。”于山把手搭在金娃的肩膀上,“師傅吃飽了。”

飯罷,于山和金娃各自走向自己的位置,遙遙相對,展開了技藝的爭奪。金娃的——曲“百鳥朝鳳”,高亢明亮,歡快而流暢,恰如行雲流水,把于山這裡的觀眾拉走了不少。于山頗為讚賞地點了點頭,然後把嗩吶在空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弧,湊到脣邊,仰對著空中,一曲裂帛的靜音閃過,留下一大塊的空白。之後,他的嗩吶又在空中畫了一個圓弧,吹起了“十面埋伏”。曲音委婉低沉,猶如隱伏了萬千軍馬,把觀眾逼得透不過氣來,卻又讓人越聽越想聽,不忍離去。這時候,天空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大如棉朵的絮狀雪花鋪天蓋地落下來,不一時便在地上鋪了絨絨厚厚的一層。人們似無覺察,仍然沉浸在於山的嗩吶聲中。

其實,這時候,于山已經進入了他所創造的藝術氛圍,也融入了楚漢相爭的那段悲壯的歷史,無知無覺,專注而忘我。他根本不知道,金娃那裡的觀眾幾乎被他那支嗩吶拉走完了。

于山的嗩吶聲 是在突然之間停下來的。他突然聽出對面傳來一陣近乎絕望的悲音,抬頭望去,金娃已經把嗩吶從嘴裡移向鼻子。

鼻吹!于山待要制止,已經來不及了,金娃的第一個音節就是這個時候流向了人群。

這是一種極傷身體的吹法,他在教金娃的時候曾經告訴過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可用,因為時間稍長,很可能因氣竭而倒,輕者躺上十天半月,重者導致肺臟受損,藝術生命也就隨之終結。

于山決定停下來,不吹了,他不能眼看著他的徒弟給毀了。他把嗩吶輕輕地放到桌子上。這是認輸的表示。

金娃也曾朝他這裡看過幾眼,他以為金娃會停下。但金娃沒有停,他站在桌子上繼續唔唔啦啦地吹下去。于山走向金娃的場地,在桌子前站下,仰臉看著金娃,他的眼神裡含滿了乞求和抱怨。金娃,孩子,你就停下來吧,師傅不和你爭了……

直到一曲吹奏完畢,金娃才含著淚跳下桌子,搖搖晃晃地抱住了于山,叫了一聲師傅,“我老婆還在醫院躺著,她需要錢哪……”話沒說完,一大口鮮血噴湧而出,飛濺在他面前的雪地上,像盛開了幾朵血紅的鮮花……

于山僱車把金娃送走以後,他把跟隨他三十年的嗩吶放在一塊石頭上,大腳踩了上去。他踩得很慢很慢,彷彿怕驚嚇了它似的。但他還是把它踩扁了,然後扭頭走了。茫茫雪地上,留下他一溜歪歪斜斜的腳步。

(選自《小說界》20xx年第3期,有改動)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開頭的插敘交代了小說的社會環境、人物關係及人物的生活境況,為下文寫師徒二人被迫唱對臺戲做了鋪墊。

B.于山對金娃在中午吃飯時向自己表達出的關心以及金娃目前的難處,雖能體會和理解但最後還是表現出了冷漠。

C.于山選擇吹奏“十面埋伏”,一方面是為了向眾人展示高超的技藝,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曲表達師徒相爭的悲壯。

D.金娃在師傅謙讓認輸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停止“鼻吹”,是想讓于山明白徒弟確實是因萬不得已才與師傅相爭的。

E.小說中有關大雪的描寫既營造出一種蒼涼悲愴的氛圍,又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時也暗示了社會的冷漠與不公。

(2)根據小說內容,談談小說標題“雪地上盛開的鮮花”的含義。(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山最後踩扁了跟隨自己三十年的嗩吶,這樣寫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金娃,也有人認為于山和金娃都是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25分)

(1)(5分)AD(B.于山並沒有完全理解金娃目前的.難處,“表現出了冷漠”的理解也有錯誤;C.“藉此曲表達師徒相爭的悲壯”理解錯誤;E.“暗示了社會的冷漠與不公”理解錯誤。)

(2)(6分)一方面讚美了金娃為了窮夥計們的生計,為了給妻子治病,竭盡全力,勇於付出的品質;另一方面歌頌了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殘酷的生存競爭中,依然儲存著的那份包括師徒之情在內的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和美好的人性。(6分,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3)(6分)第一,表明于山決定放棄自己喜歡的嗩吶演奏事業;第二,表現出于山深深的自責和內疚以及對徒弟金娃的歉意;第三,揭示了生活的殘酷以及藝術生存環境的惡劣。(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8分)

觀點一:主人公是金娃。

①小說的矛盾衝突是于山與金娃之間的對臺戲,金娃情感的變化和發展推動著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金娃在其中佔主體地位;②小說的標題揭示了小說的主題思想,而這主要是通過金娃這個人物表現的;③小說刻畫金娃這個人物細緻,金娃的性格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觀點二:于山和金娃都是主人公。

①小說的矛盾衝突表面上看是于山與金娃之間衝突,實質上卻是于山、金娃與社會現實之間衝突,于山、金娃兩人情感的變化和發展共同推動著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

②小說的標題揭示了小說的主題思想,雖然標題涉及到的情節與金娃直接關聯,但這個主題卻是通過於山、金娃兩個人物相互映襯才得以表現的;

③小說刻畫的于山和金娃這兩個人物形象都很細緻,他們的性格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觀點明確,得2 分;論述合理,得6分,意思對即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2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題。

“80後”作為一個群體最初在社會舞臺上一亮相,便引發了傳統主流文化精英許多驚疑不定的批評。而這些批評,明顯滲透出上一輩對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識的憂慮情緒。

產生這種普遍的憂慮情緒並非沒有理由。因為“80後”這一標示時代年齡的概念,本身便偏向於對一個社會群體特殊文化行為的價值判斷,其核心包含了一種社會人類學範疇的“亞文化”意指。

給定這一概念亞文化意義的原因主要在於,這一群體特別具有反叛個性與浪漫品質,在自我思想上也有著自身某種獨立的思考和追求。

不過,他們的思想目前還處於社會一種邊緣、弱勢境地,還沒有對主流意識形態造成政治經濟上的實質影響,只能表現為對主流精英與主流意識的某種疏遠離散狀態。

而這種疏離導致的結果即是大眾普遍的印象:少數“80後”作家熱衷通過另類化、偶像化方式寫作來表達自我,而大批青年則浸泡於各種浪漫時尚與叛逆娛情的亞文化之中。

亞文化(subcuhure)及其在中國社會的存在情景,實際上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與話題。這種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的社會文化現象,往往指在社會主流文化或綜合文化的大背景下,某一區域或某一特殊群體所彰顯出的獨異觀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與主流文化相對的非主流的區域性文化現象。

不過,這種同樣充滿創造性的社會心理習慣,地域環境風貌、思想信念積累、文化氣質構成等內容,對於我們深入瞭解人類種種“經歷過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較為典型的青年亞文化潮流,始於上世紀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當時“生活的路越走越窄”等青年們普遍困惑的問題,催生了穿喇叭褲戴蛤蟆鏡的文身族群以及“一無所有”的搖滾青年。

上世紀90年代的亞文化青年,則以“打口帶一族”與“大話一族”等為代表。新世紀以來,“80後”青年主體的文化觀念與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軌,波波族、樂活族等西方新興群體生活方式很快引入,遊戲族、動漫族等亞文化風尚也基本與國際浪潮保持同步。

這些消費娛樂亞文化,取代了過去對主流文化進行某種對抗式反思的姿勢,成為“80後”抵制“父母文化”的主體形態。

網路“惡搞”是網路亞文化的另一明顯表現形態。實際上,當巨集大敘事與主流文化形態出現審美疲勞,“惡搞”早已從小眾行為升格為“80後”們普遍喜愛的亞文化方式。

這種誇張超常規的集體“惡搞”,正是一種充滿娛樂與叛逆原動力的“滑稽戲仿”。實際上,網路世界裡被“惡搞”的物件可謂無人不有無事不可,大到世界政壇國家元首,體壇影視明星,小到社會青年打架鬥毆,鄰家姐妹芝麻蒜皮。

一些娛樂炒作、搞笑簡訊、ps圖片、通俗歌曲、動漫flash等網路流行元素的“惡搞”現象不勝列舉。此外還有著廣泛影響的,是文化“丑角”現象在網路大批湧現並在現實中走俏。

木子美、芙蓉姐姐、竹影青瞳、流氓燕、紅衣教主、程菊花、百變小胖、石榴哥哥、鳳姐等人接踵而至,更有“80後校園第一爆笑組合”的“後舍男生”搞怪假唱風靡一時。“80後”青年網民的生活因為“惡搞”而變得五彩斑瀾。這些顛覆經典、解構傳統、張揚個性與諷刺社會的“惡搞”狂歡景象,實實在在地提供了“80後”一次“暫時拒絕官方(主流)文化”的機會。

(摘自《困頓與精神的探望》,有刪改)

12.文中與“80後”有關的闡述,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80後”具有反叛個性與浪漫品質,熱衷於通過另類化、偶像化方式寫作來表達自我。

B.“80後”群體主動對主流精英與主流意識的疏離造成大眾對“80後”群體普遍的印象。

C.新世紀以來,“80後”消費娛樂亞文化已與世界青年文化接軌,併成為主體文化形態。

D.“惡搞”升格為“80後”喜愛的`亞文化方式後,為他們提供了暫時拒絕主流文化的機會。

1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主流文化精英對“80後”驚疑不定的的批評,滲透出上一輩對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識的憂慮情緒。

B.浸泡於各種浪漫時尚與叛逆娛情的“80後”思想並沒有對主流意識形態造成政治經濟上的實質影響。

C.社會心理習慣等非主流的區域性文化現象對於我們深入瞭解人類種種“經歷過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D.木子美、芙蓉姐姐、百變小胖、石榴哥哥、鳳姐以及後舍男生搞怪假唱等現象是文化“丑角”現象。

14.簡要概括“80後”亞文化的表現形態及原因。(5分)

答:

參考答案:

12.D(A項部分代整體,“熱衷於通過另類化、偶像化方式寫作來表達自我”只是少數“80後”作家;B項不合文意,在文中意思為“80後”的思想表現為對主流精英與主流意識的某種疏遠離散狀態,C項張冠李戴,原文為消費娛樂亞文化成為“80後”抵制“父母文化”的主體形態。)

13.C(表述不當,社會心理習慣等並不是非主流的區域性文化現象。)

14.“80後”亞文化的表現形態:①消費娛樂亞文化;②網路“惡搞”的網路亞文化。(每點1分)

原因:①這一群體具有反叛個性與浪漫品質,在自我思想上也有著自身某種獨立的思考和追求。②西方新興群體生活方式很快引入,文化觀念與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軌。③巨集大敘事與主流文化形態出現審美疲勞。(每點1分)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3

初冬翻書最入心

捧一本散發著墨香的好書,翻閱在天氣微寒的初冬,也許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浮躁的心情已被初冬涼颼颼的空氣覆上一層薄薄的霜片,想動彈,卻缺乏力氣了。這是季節為讀書人開出的一分令人感動的優惠單。

眺望窗外,眺望那些世界上大同小異的人間風景。

沒有風的黃昏,窗外的風景就如一幅靜物素描,灰綠色的基調並不讓人頹喪而啟示人平靜地去想一些總也弄不清楚的世事。這時候,一隻不知名的鳥兒不約而至,在這幅偌大無比的素描裡停頓了一下,然後振翅在在空裡劃下一道漂亮的弧線,飛得無影無蹤。

歲月就如鳥影般呼啦啦從我們的面前一滑而過,拽也拽不住。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對於一個人來說,真的太過漫長,但在天地間,就如雪片飄落在一望無垠的大平原的黑士裡,能聽見雪入泥土“滋滋”的聲響的,至少是位感覺不錯的詩人。

一滑而過的豈止歲月,還有我們的黑髮亮膚和嫩如蔥白折手指。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思想。

思想變老了。

我們的思想總也不能在快樂中嬉戲。她在經典中喘著粗氣中跑步,在世俗裡大汗淋漓地亂撞一氣。落日的光暈如夢般照在長滿木香樹的土岡上。我和我的思想一起坐在土岡鬆軟潮溼的頂上,茫然不知所措。

似乎還是窗前的那隻鳥。她飛來了,輕輕,不打一聲小小的招呼。

她在土岡上空盤旋了幾圈,然後調整好身姿,“呼”地一聲直衝而去,小鳥迎著落日飛去,慢慢地融入桔色的光暈。那時候,我們覺得,這隻鳥兒真的`很快樂。

現在開始有些風了。輕靈的木香樹葉子被風吹得亂糟糟的,像一群瘋跑的孩子。但木香樹頂上那道優美的羽痕在眼前抹也抹不去。盡力所及追尋羽痕的盡頭。落日的光暈時如果的一處安睡之所的話,鳥兒會安睡在那裡呢?

自由的鳥兒,自由的飛行。她並不迷戀落日美麗的光暈,她在追尋光明和光明下生動的細節。

羽痕便如絲,扯也扯不完。

捧一本散發著墨香的好書,翻閱在天氣微寒的初冬,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但是我願意暫時放下她們。我喜歡看這隻鳥兒從我的書窗或從長滿香樹的土岡上悠悠飛過。

1、“這是季節為讀書人開出的份令人感動的優惠單”,“優惠單”在文中具體是指什麼?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什麼?

(1)她在經典中喘著粗氣跑步。

(2)她在世俗裡大汗淋漓地亂撞一氣。

3、作者認為,在微寒的初翻閱一本好書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為什麼又說“但是我願意暫時放下她們,我喜歡看這隻鳥兒從我的書窗或長滿木香樹的土岡上悠悠飛過”呢?

4 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從小處著眼,大處著筆,寫了“我”和“我”的同齡人感慨年華易逝的生命意識。

B、作者構思巧妙,把那好像“一幅靜物素描”似的初冬的黃昏的“窗外風景”作為背景,又以那隻在“落日的光暈”中自由飛行的鳥兒為觸媒,喚醒了久已沉睡的生命意識,重新審視了已逝歲月。

C、在思想沉睡之時,歲月對“我們”來說,似乎“太過漫長”,而當思想覺醒過來後,才深感生命“一滑而過”的無謂浪費,產生“茫然不知所措”的痛苦。“我”停留在無奈的嘆息中,被傳統沉重的生命意識壓得喘不過氣來。

D、這篇散文的好處不僅在立意上,而且表現在寫景抒情上,作者寫景歷歷如繪,善於“以景述情”和緣情敘景,在簡潔的抒寫中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E、這篇散文在剪裁材料方面,也有獨到的地方,作者為了表達主題,打破常規,不考慮詳略,而是鉅細兼收。

《初冬翻書最入心》答案

1、初冬涼颼颼的空氣。

2、(1)思想沒有擺脫本本主義(或權威的東西等)的束縛

(2)思想陷入貪得無厭的物質追求中不能自拔

3、 因為這隻鳥是一隻自由飛行、追尋光明的鳥,作者從這隻鳥的身上看了希望,發現了力量。

BD(A大處著眼,小處著筆;C處沒有停留在無奈的嘆息中;E不考慮詳略而是鉅細兼收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4

親愛的孩子:

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憶的;我們嚕哩嚕嗦的抖抖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

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真的,你這次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幸福不知應當向誰感甜,儘管我沒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謝謝上帝了!

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於惹你厭煩。

也希望你不要以為我在高峰的頂尖上所想的,所見到的,比你們的不真實。年紀大的人終是往更遠的前途看,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並沒大錯。

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你走後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我們可以不用怕羞的這樣告訴你。也可以不擔心你憎厭而這樣告訴你。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傅雷家書》閱讀題:

一、閱讀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

(1)第一段”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中的“這一類的話”指什麼?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樂又惆悵”的是什麼事?為什麼她說“又快樂又惆悵”?

二、你對作者的”你這一次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

三、從本文語言特色來考慮,添入第二段橫線上的應該是下面哪一句?簡要說明理由。

(1)現實卻給你證明,我是對的。(2)現實卻給你證明,我沒大錯

四、結合文章內容,談談

(1)傅雷認為在兩代人相處中,年輕人應持怎樣的態度?

(2)傅雷認為在兩代人相處中,長輩應克服自身哪些弱點?

(3)傅雷希望兩代人建立怎樣的關係?

《傅雷家書》閱讀題答案:

一、(1)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你尿布時代的往事”不得分)。

(2)回憶兒子的往事這件事(“兒子的往事”不得分)。因回憶兒子的往事(回想與兒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樂,因兒子離開父母(只能靠回憶來寄託思念情)而惆悵。

二、略

三、應選第二句。第二句與全文語氣、口吻相一致,態度謙和,語氣親切,像和朋友談心一般。(能答出本文的語言特色得滿分,單就語言得體如“生硬”、“絕對”、“含蓄”、“有分寸”這一層面回答,得1分。)

四、(1)青年人應該理解長輩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見。(二點內容,答出一點得1分。可用自己的話表述,也可用文中的話轉述。)

(2)長輩應克服落伍、迂腐、不夠耐心、不太講究說話技巧等弱點。(本題應綜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於惹你厭煩”和“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兩處回答,只涉及其中一處。)

(3)建立和諧融洽、沒有隔膜的朋友般的關係。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5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周國平

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至對家庭、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職務,大至對國家和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每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這惟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他。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怎麼能不產生強烈的責任心呢?在某種意義上,人世間各種其他的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讓的,惟有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每個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絲一毫依靠不了別人。

不止於此,我還要說,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心是其餘一切責任心的根源。一個人惟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正如歌德所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因為這種愛,所以盡責本身就成了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就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滿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個不愛人生的人怎麼會愛他人和愛事業,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怎麼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實際情況往往是,這樣的人把盡責不是看做從外面加給他的負擔而勉強承受,便是看做純粹的付出而索求回報。

一個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麼責任的人,他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麼。有一位小姐向托爾斯泰請教,為了盡到對人類的責任,她應該做些什麼。托爾斯泰聽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們為之受苦的巨大災難就在於沒有自己的信念,卻偏要做出按照某種信念生活的樣子。當然,這樣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這是一種情況。更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對責任的關係確實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於自覺的選擇,而是由於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當做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嘗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有的人看見別人發財和揮霍,便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拼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上司對自己的評價,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於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麼,在責任問題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因而關於責任的種種虛假觀念都不能使他動搖了。我還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那麼,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內的一切社會關係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的有效率的社會。

1.作者說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心是其餘一切責任心的根源,理由是什麼?(4分)

2.文中列舉了那些對責任有著錯誤的理解的現象?請簡要分析。(6分)

3.請結合文中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認識。(7分)

4.下面對文章內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開頭以簡潔的語言,由面及點,由強調人應該承擔的許多責任出發,再強調根本的責任,從而明確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B.世界上許多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讓的,但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卻是一點也依靠不了別人的,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

C.一個不愛人生的人就不可能愛他人和事業,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也不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

D.當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當作了自己的責任時,就不會再去嘗試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了。

E、托爾斯泰對那些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麼責任,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麼的人非常反感。

答案:

1.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可能對自己去做的事有一種愛,才使這種負責成為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並獲得心靈的滿足,從而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所以作者認為,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心是其餘一切責任心的根源。

2.⑴具有空洞信念的人,他們不知道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麼責任,甚至無法弄清自己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麼。⑵對責任的關係完全被動的人,他們不是出於自覺地選擇,而是由於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

3.本題為探究題,只要結合文中的觀點和自己的人生體驗,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⑴人應該將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心看作是一切責任心的根源,而不應該把責任看作強加給他的負擔,看作個人純粹的付出而索取回報。

⑵人應該對自己有明確的責任要求,這樣才可以辨清關於責任的種種虛假觀念,去認真地做事,獲得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⑶作為社會中的個體,人人都有責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不僅個人可以獲得更高的修養,而組成的社會也是一個高質量的、有效率的社會。

4.B.D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6

慶和班班主蔡魁,在小城絕對稱得上是個角兒。

蔡魁很小就隨慶和班走南闖北,唱、念、做、打,樣樣功夫俱佳,且扮相極好,脣紅齒白,活脫脫一個趙雲傳世,出道不久,便有“活趙雲”之美譽。老班主病逝後,年不過三十便挑起了重擔。也是機緣巧合,那年,慶和班輾轉來到小城,恰逢小城首富浩然茶莊的老闆周復古為其父舉辦六十壽誕,蔡魁一出《長阪坡》,一亮相便技驚四座,一夜間,慶和班紅遍小城。之後由周復古出面延請慶和班在小城多逗留些日子,沒想到,這一留,慶和班就在小城紮下了根。

在蔡魁的眼裡,周復古愛戲,更懂戲,兩人經常在一塊兒聊戲、品茗,高興了還會對上幾句,讓蔡魁頗感驚訝的是,周復古的“老生”角色表演得竟也字正腔圓,很見功夫。那一年元宵節,原定在祥和戲院公演全本摺子戲《將相和》,可就在兩天前,飾演藺相如的老生在出城辦事途中,被一夥悍匪誤殺。演出廣告早已張貼出去,救場如救火,周復古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和蔡魁的配合可謂天衣無縫,小城再次沸騰,這下算是挽救了慶和班。自此後,蔡魁視周復古為恩人,兩人遂成生死之交。後來周復古還把自己一個遠房表妹介紹給蔡魁,兩人又搭上了一層親戚關係。

轉眼已至民國二十六年的年底,日本人佔領了小城,平靜的生活被打破,許多人沒有了聽書看戲的雅緻,慶和班的日子舉步維艱,蔡魁眼瞅著支撐不下去了。這個時候周復古再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兄弟,聽我的,咱哥倆就照著小林太君的意思,再合唱一出《將相和》,你的慶和班也就起死回生了。”

小林純一郎,小城駐軍中佐,是個中國通,一心想把小城打造成“大東亞共榮”的典範。《將相和》這齣戲突出一個“和”字,只有“和”了,一切才會順。小林純一郎被此起彼伏的地下組織搞得焦頭爛額,還是維持會會長周復古為他出了這個主意,到時候再請上一些報社記者大肆宣揚一番,表面上看絕對是一個太平世界。可此事遭到了蔡魁的抵制。小林純一郎惱怒異常,卻又衝動不得,他知道,蔡魁畢竟是個角兒,在小城地區影響很大,只有請蔡魁出場,那演出的效果才會達到,否則……於是周復古主動請纓,前來說服蔡魁。

“兄弟,我知道你不願意,可如今這世道,生存才是最主要的,一旦惹怒了皇軍……”周復古發現蔡魁依舊不為所動,遂換了一種口氣,“兄弟,你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雪兒和壯兒著想吧,萬一他們……”雪兒、壯兒是他的親人,周復古的話觸到了蔡魁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他不能不低頭。

“你別說了,我同意唱。”

“這就對了嘛。”周復古如釋重負,他雖然看到了蔡魁眼中閃亮的東西,卻佯裝不知,上前想要握住蔡魁的雙手,以示親熱,卻被蔡魁閃開了,不禁有點尷尬。自從周復古投靠了日本人,蔡魁便不願再與其為伍,兩人關係日漸冷落。此時周復古笑了笑也並不在意。

當晚,蔡魁就將此次演出告知了慶和班的`全體成員,據說那一晚,班子裡的燈一直亮著……

畢竟是角兒,蔡魁有自己的準則,那就是要對得起每一位觀眾,哪怕這樣的演出,心裡是萬分牴觸的。

蔡魁簡直將廉頗演活了。

“廉頗聞言,暗思忖,良言打動懵懂人,我趙邦列國稱千乘,將相不和難擋強秦,我好比井底之蛙多愚蠢,不識大體狹隘胸襟,老夫若不將錯認,怎見滿朝文武臣!”

高潮處,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伸手相扶,正所謂將相和。然而就在“藺相如”伸手的時候,“廉頗”卻一躍而起,手中的一把匕首刺進了“藺相如”的前胸。

“啊!”周復古大叫一聲。“你……”

“對不起,你對我的恩情是私義,而我殺你,卻……”這個時候,槍響了,蔡魁身中數槍,“卻是公義。”蔡魁的身子重重地壓在周復古的身上。

小林純一郎血洗了慶和班,卻不見雪兒和壯兒的身影,慶和班上所有演員的子女都找不到了。有人說蔡魁事先做了安排,也有人說是地下抗日組織將他們祕密轉移了,總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數年後,慶和班復生了,班主雖說歲數不大,但身板做派頗有老班主蔡魁的神韻,分明又是一個角兒……

(《小小說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刪節)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鑑賞,恰當的是

A、小說開頭兩段,對主人公慶和班班主蔡魁的身份、演技以及他與周復古的關係做了簡要介紹,為小說下文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

B、小城民風淳樸,居民待人誠懇,讓蔡魁的慶和班在小城紮根,而蔡魁與周復古的角色身份和關係的變化,是小說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重要因素。

C、小說中寫周復古為慶和班“救場”,使得慶和班絕處逢生,可見周復古也曾是一個急人所困,俠肝義膽的義士,後來給日本人當走狗,定是日本人逼迫所致。

D、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多種手法,主要人物蔡魁的刻畫綜合運用了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方法,尤其是細節刻畫更是逼真出色。

(2)小說中的蔡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簡要概括分析。

(3)蔡魁刺殺周復古完全可以在平時甚至暗中進行,但作者偏偏把這個情節安排在舞臺上。這樣設計情節有什麼好處?試結合文字談談你的看法。

分析

(1)本題考查對文字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區域性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文章對人物的描寫,包括語言、動作、心理等。

(3)本題考查探究情節安排的好處、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整體感知並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作品主題;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從情節安排、小說主題、人物塑造、閱讀效果的角度,分析體會情節安排的好處;最後結合內容分析作答。小說中情節本身的作用:

1、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故事性,有趣味性;

2、設定懸念,為下文的某個情節埋下伏筆、作鋪墊;

3、出人意料,情理之中,與前面的某個情節相照應。對環境的作用:交代或暗示了社會環境。對人物的作用:表現人物的心理、情感,豐富人物形象。對主旨的作用:表現了或反映了什麼主題。

解答

(1)B、“小城民風淳樸,居民待人誠懇,讓蔡魁的慶和班在小城紮根”說法有誤。文中只是說“之後由周復古出面延請慶和班在小城多逗留些日子,沒想到,這一留,慶和班就在小城紮下了根”,選項說法於文無據。

C、“後來給日本人當走狗,定是日本人逼迫所致”說法有誤。文中只是寫“周復古投靠了日本人”,並未說他是受日本人逼迫,選項屬主觀臆斷。

D、“主要人物蔡魁的刻畫綜合運用了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方法”說法有誤。文中寫蔡魁並未使用心理描寫。

故選A。

(2)先明確蔡魁的角色,在文中,他是慶和班的班主,這是他的職業,從這個角度,文中對他的介紹是“蔡魁很小的時候就隨著慶和班走南闖北,因其唱、念、做、打,功夫俱佳,且扮相極好,脣紅齒白,活脫脫一個趙雲傳世,讓臺下一幫懂戲的票友如醉如痴”,可以看出他唱戲的技藝是高超的。面對親人時,結合原文語句“‘兄弟,你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雪兒和壯兒著想吧,萬一他們……’雪兒、壯兒是他的親人,周復古的話觸到了蔡魁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他不能不低頭”可知,他愛自己的親人。面對敵人時,他先答應演出,穩住敵人,“小林純一郎血洗了慶和班,卻不見雪兒和壯兒的身影,慶和班上所有演員的子女都找不到了”,表現出智慧的一面。面對民族大義和個人私義時,借演出除掉漢奸周復古,破壞日本人的陰謀,做出了正義的取捨。據此分點概括即可。

(3)本題可以從形象、主旨以及結尾的技巧等幾個角度分析。“蔡魁在舞臺上刺殺周復古”,這一情節完全出乎讀者的意料,這樣的結尾給人的震撼力更強,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從形象上來看,蔡魁作為一個角,無論技藝、人品都令人敬佩,光明正大的刺殺漢奸,體現出人物的光明磊落,在日本人的面前刺殺,表現出蔡魁的立場及對日本人強迫自己演出的反抗,同時表現出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從小說主題上來看,在公眾面前刺殺漢奸,悲壯、大快人心,從而深化文章主題。據此分點作答即可。

答案解析:

(1)A

(2)①技藝超群。唱、念、做、打,樣樣功夫俱佳,出道不久,便有“活趙雲”之美譽。年不過三十便挑起了重擔,當了班主。②深愛家人。為保護雪兒和壯兒,被迫答應與周復古演《將相和》。③有智慧,懂得輕重緩急,明白進退之道。暫時答應演出,為保護自己和戲班其他成員的親人贏得了機會和時間。④深明大義,英勇無畏。在民族大義面前拋卻個人私誼,在舞臺上親手殺死漢奸周復古。

(3)①從人物塑造角度看,這樣安排,更有利於表現蔡魁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勇於犧牲的性格特點和無畏精神。他不偷偷摸摸做事,讓周復古死得明明白白。也表明了蔡魁對小林純一郎和周復古強迫自己為日本人演出的無恥行為的堅決反抗。②從主題角度看,這樣安排,有讓漢奸的悲慘下場得到公判和示眾的意味,這樣更能大快人心,有利於深化主題。③從表達效果的角度看,把小說的矛盾衝突和人物的性格對立置於小說的高潮,放在一個特殊的場景中,出乎讀者的意料,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心理震撼,起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7

酸雨是指pH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是大氣汙染的一種表現。因為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習慣上統稱酸雨。酸雨對生態系統影響面板大,它會使土壤酸化,養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壞,樹木枯萎;酸雨還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響魚類及永生生物的生存;酸雨的腐蝕能力很強,大大加快了建築物和材料的腐蝕速度。因此,人們把酸雨稱為“空中惡魔”。

酸雨沉降會導致大片森林枯亡,樹木受酸雨侵蝕以後,葉子脫落,抗病蟲害能力下降,然後枯死。在我國南方重酸雨區,已發現一些森林衰亡觀象。重慶南山1800公頃馬尾松林死亡率達46甲o;四川蛾眉山金頂冷彬死亡率達40%;四川奉節縣芳革壩林場6000多公頃華山鬆96%已死。鼓雨還會毀壞農作物,使之減產。我國受酸雨危害的農田有4000多萬畝,每年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

酸雨會造成湖泊酸化,水質酸化會抑制微生物的活動,影響永生生態系統中有機物的'分解。當湖水或河水的pH小於5.5時,大部分魚類很難生存,當pH小於4.5時,各種魚類、兩棲動物和大部分昆蟲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動物絕跡。

酸雨嚴重腐蝕著世界各地的古蹟,凡是酸雨嚴重的地區,古蹟損壞速度加快。從柬埔寨吳哥窟到義大利威尼斯,從印度泰姬陵到英國聖保羅大教堂,這些珍貴的歷史古蹟、都曾經受住千百年的風化考驗,如今卻難以抵擋酸雨的襲擊。

1、本文的說明物件是:

2、“空中忍魔”的“惡’表現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

①酸雨是指pH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

②在我國南方重酸雨區,已發現一些森林衰亡現象。重慶南山1800公頃馬尾松林死亡率達

46%;四川峨眉山金頂冷彬死亡率達40%;四川奉節縣芳草壩林場①①多公頃華山鬆96%已死。()()

4、從本文的結構看,它屬於“總——分”結構,請你在文末的空格內續寫一段不超過50字的總結性語段,使其構成“總——分——總”。

閱讀答案:

1、酸雨的危害;

2、①使土壤酸化,養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壞,樹木枯萎;

②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響魚類及水生生物的生長;

③加快建築物和材料的腐蝕速度。

3、①下定義;②列數字、舉例子(有錯別字不得分)。

4、能緊扣上文,並且是總結性語段,即可得分。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8

燈光很暗,女兒在母親的床邊站了一會兒,然後輕輕地把一個包裝很精緻的工藝品盒放在母親的身邊。

那是女兒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母親依舊香甜地睡著,不時地發出輕微的酣聲,藉著不很明亮的燈光,女兒發現母親又瘦了許多。

掛鐘輕輕地敲了幾下,女兒便背起了書包和畫夾,躡手躡腳地退出了房門。

天邊還沒有露出魚肚白,朦朦朧朧的月色裡,小星星還在不停地眨著眼,藉著月光,女兒歡快地朝一所很遠的學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樓。儘管路途遙遠,但那是女兒心中嚮往已久的藝術殿堂。

沒入學那會兒,女兒常常做夢。夢見高聳的大樓和大樓裡輝煌的一切。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女兒高興地依偎在母親的懷裡,母親欣喜地流了淚。可是,入學要交納1萬元,建校費,1萬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學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兒也在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終於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兒的面前,數數,整整1萬元人民幣。

母親病倒了。夜裡不斷劇烈地咳嗽。失去光澤的面孔,常常現出疲憊不堪的樣子。在女兒的眼裡,母親好久沒有睡上一個完整的覺了。母親不很老,卻有了白髮。女兒流淚了,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報母親的愛!

放學歸來的路上,女兒一臉的陽光燦爛,思緒裡不斷勾勒著母親看見她的禮物時欣喜、激動的樣子。要知道,這件小小的禮物是她用畫筆辛勤勾勒了近一個月才換來的。為了買下它,女兒在那家工藝品店的櫥窗前躊躇過多次。女兒特別欣賞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親,彷彿那就是她與母親的化身。

推開房門,女兒呆住了。母親眼角掛著淚痕,臉上現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慍怒。她剛想問,就見母親轉身從裡屋捧出那個包裝很精緻的盒,走到女兒身邊,“慧慧,你怎麼學會亂花錢啦,看看你買的是什麼玩藝兒,袒胸露背的,連件衣服都沒穿,多寒磣人哪。”?“媽,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給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這份孝心,可買這能頂什麼用啊,怎麼擺得出呀!”母親把工藝品盒朝女兒懷裡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說說,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換成別的什麼吧,襪子或手套都行。”母親說完,紮上圍裙進了廚房。女兒愣愣地站著沒動,隨著一聲很清脆的響聲,工藝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著支離破碎的母女雕像,兩行淚水終於從女兒的臉上流落下來。

1、本文記敘了女兒送給母親一座“雕像”的故事,請寫出故事的梗概。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入學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兒也在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現了女兒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終於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兒的面前,數數,整整1萬元人民幣。”“小山似的”這個詞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說說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親眼角掛著淚痕,臉上現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慍怒。”說說母親為什麼“失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兩次寫到女兒流淚,第一次因為_______________而流淚。第二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淚。

4、文章結尾寫飽含著女兒愛與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為什麼是這樣的結局?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女兒送給母親禮物,②不被母親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

2、①表現女兒既盼望上學,又擔心家裡生活困難,湊不夠學費的那種複雜、矛盾的心情。②a、1萬元來之不易,b、凝聚著母親的心血。③a、嫌女兒浪費錢,b、認為女兒所送禮物不健康。

3、感激;委屈。

4、①母親對女兒不理解,②女兒傷心失望。

散文的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徵、託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象、設定懸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辭等。

(1)象徵

散文往往運用象徵的寫法,象徵就是託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裡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徵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徵意義。

(2)託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對比烘托

在散文中,為了突出作者所寫的物件,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

(4)欲揚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講究波瀾,要讚美某種事物,先表達對它沒有好感;想歌頌某個人物,先說他的不足等等,然後根據情節的發展,達到歌頌與讚美的目的,而且使這種歌頌與讚美得到強調。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巧抓關鍵句

抓關鍵句是指抓體現行文思路的句子。

文章除了文眼之外,還有大量負載著重要資訊句子,起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這些語句通常表現為:反映語境特點的“指示語”,集中表達文章主要內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語”,標示人物情感、態度和事物景況的“情態語”,直接傳達主要資訊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層次關係的“過渡句”,蘊含豐富內容、言詞精闢的“警策語”,結構複雜、資訊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語言結構”,文中反覆強調或暗示的“關鍵語句”等等。

在閱讀過程中,只有抓住這些句子,才可以準確地把握文意要點。

從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中的形象是為表現主題所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一種景物,一種情景,還有可以是一些畫面。既包括具體人物,也包括典型環境下的具體群體或個體,甚至是一種意象,一種精神的象徵。

另外還包括作者選取的能表現文章主旨的事例和理論,(例如一些敘事抒情的散文、敘事說理的散文都是選取典型的事例來抒情說理的。而歷史文化散文是抓住一些文化古蹟的獨特的文化內涵進行解讀。)要領會散文的主旨,就應以整體閱讀為基礎,注意形象的特點、意義及背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19

窗臺上掛起一隻拳頭大小的竹籠子。一隻翠綠色的蟈蟈在籠子裡不安地爬動著,兩根又細又長的觸鬚不時從竹籠的小圓孔裡伸出來,可憐巴巴地搖晃幾下,彷彿在呼喚、祈求著什麼。

“怪了,它怎麼不肯叫呢?買的時候還叫得起勁。真怪了。”一位白髮老人湊近蟈蟈籠子看了半天,嘴裡在自言自語。老人的孫子和孫女,兩個不滿8歲的孩子,也趴在窗臺上看新鮮。

“它不肯叫,準是怕生。”小女孩說。

“把它關在籠子裡,它生氣呢!”小男孩說著,伸出小手去摘蟈蟈籠子。

“別瞎說!”老人把籠子掛到小孫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後又說:“彆著急,它一定會叫的!”

整整一天,蟈蟈無聲無息,兩個孩子也差點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從菜籃裡拿出一隻鮮紅的尖頭紅辣椒,撕成細絲塞進小竹籠裡,“吃了辣椒,它就會叫的。”他很自信。兩個孩子又來了興趣,趴在窗臺上看蟈蟈怎樣慢慢把一絲絲紅辣椒吃進肚子裡去。整個白天,蟈蟈還是沒有吱聲,只是不再在小籠子裡爬上爬下。夜深人靜的時候,蟈蟈突然叫起來,那叫聲又清脆又響亮,把屋裡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聽見麼,它叫了,多好聽!”老人很有點得意。

兩個孩子睡得朦朧,可還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響。

蟈蟈一叫就再也沒有停下來,從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聲音向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們就習以為常了,蟈蟈的叫聲彷彿成了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蟈蟈的叫聲畢竟太響了一點。在一個悶熱得難以入睡的夜裡,屋子裡終於發出了怨言:“煩死了,真拿它沒辦法!”說話的是孩子的父親。

“爸爸,蟈蟈為什麼不停地叫呢?”男孩問了一句,可大人們誰也不回答。於是兩個孩子自問自答了。

“它大概也熱得睡不著,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關在籠子裡多難受,它在哭呢!”

女人們靜靜地聽著兩個孩子的議論,只有白髮老人,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嘆息了一聲……

早晨醒來時,聽不見蟈蟈的'叫聲了。兩個孩子趴在窗臺上一看,小籠子還掛在那兒,可裡面的蟈蟈不見了。小籠子上有一個整齊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籠子,逃走了。”老人看著窗外,自言自語地說。

1、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開頭對蟈蟈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3、文中寫了哪些人?他們對蟈蟈的態度各是怎樣的?

4、文中劃線的句子表現了白髮老人怎樣的心情?

5、“它咬破了籠子,逃走了。”籠子真的是咬破的嗎?這樣的結尾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1、買、放蟈蟈

2、開頭對蟈蟈“不安”、“可憐巴巴”、“呼喚、祈求”的描寫,形象貼切地寫出了蟈蟈對飛出籠子的渴望,為下文做鋪墊。

3、白髮老人父親孫子和孫女孫子和孫女好奇,感興趣;父親,在悶熱的難以入睡的夜晚發出怨言;爺爺(白髮老人),好奇買回,受到孩子的啟發,放掉蟈蟈。

4、聽了兒子的怨言,聽了孫子、孫女的議論,覺得雖是好心,但感覺有做錯事的愧疚感。 (意思對即可)

5、不是,是老人嘆息後採取的行動。結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開頭買回蟈蟈,尤其是叫了以後,人們那樣高興,可老人卻把它放了。

古詩閱讀鑑賞題怎麼做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字:在瞭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註解提示,瞭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後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註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瞭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麼答什麼,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後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後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後分,一問一答)

古詩鑑賞答題模板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答題的時候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忠於原詩,還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創新,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等,注意能準確的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這樣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也得不到多少分,應回答出因為什麼而“感傷?”。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0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訊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1.請簡要概括選文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訊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的含義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並說說運用這些詞語的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作者記憶中的雪景,記憶中的雪景有實寫,有虛寫,請找出寫虛景的句子,並說說運用虛寫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描寫南國雪景,突出雪的“滋澗美豔”。

2.南國的雪是春的使者,洋溢著青春的美麗和活力。

3.血紅,白中隱青,深黃,冷縛,豐富的色彩渲染了“青春”的氣息。

4.“但我的眼前……嗡嗡地鬧著”,以虛襯實,充分表現雪的“美豔”。

5.對南國柔雪的懷念、喜愛與讚美,及對故鄉的深情。(意對即可)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1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問題。(10分)

①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它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它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省人的是無私奉獻的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省人,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業績,無私的奉獻給了社會、祖國和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②那麼,怎樣才能達到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③無私奉獻靠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鬥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

④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⑤古代的先賢,現代的英雄,當今的模範,不都是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標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嗎?古代大禹懷著制服洪水、為民除害的巨集願,三過家門而不入;現代的無數先烈為了民族的.解放,甘灑熱血寫春秋;今日的優秀青年為了實現遠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⑥無私奉獻,要培育忘我的奉獻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為“小我”、“大我”、“忘我”三個層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顧自己而不顧集體;“大我”者,熱衷於為社會作貢獻,但缺乏獻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融化在大海里一樣,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⑦無私奉獻,要樹立不為名利的價值觀。要使自己能夠真正做到無私奉獻並非易事。無私奉獻之難點在於“無私”二字。正如布萊希特所說:“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要做到無私奉獻,就要樹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價值觀。只有樹立了這種價值觀,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無私奉獻。

⑧讓我們吸收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小題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2分)

小題2:文章第⑤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意在闡明什麼?(4分)

小題3:有人說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社會,什麼都講經濟效益,無私奉獻已經過時了,你是怎樣看的?(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2分)

小題1:擺事實(也可答舉例論證),意在闡明古代的先賢,現代的英雄,當今的模範,都是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標,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4分)

小題1:略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2

一些環境保護論者以法國雷諾汽車公司開發的一種叫特溫戈的小型車為例,證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車的大體積和大功率並大大降低其產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車工業將會取得怎樣的成就。

綠色和平組織已經構想出一種環保型樣車SMILE(“體積小、智慧化、重量輕、效率高”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該組織希望這一概念能流行起來。這種汽車主要靠高於正常壓力的增壓器增加汽缸的動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一些專家說,這是使小型發動機充分發揮效能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辦法。

用於SMILE的雙缸發動機是由瑞士溫科AG公司為雷諾特溫戈這樣的小型汽車設計的。但是環境保護論者認為,使用四缸發動機也是可能的,這樣就可以保證所有型號的SmILE車油耗減半。有些人認為,像溫科AG公司研製的發動機可能經受不住汽車每天行駛的磨損。針對這種觀點,SmlLE設計者說,這種發動機不會比任何一種傳統發動機磨損更快,它有一個先進的冷卻系統,其平均活塞速度甚至比類似的傳統汽車的活塞速度還要低。不管怎樣,目前大多數汽車早在發動機用壞之前就已經報廢了。

對特溫戈的改進並不侷限於發動機,對車身及底盤的改造在風洞試驗中使空氣動力特徵提高了30%。米什林公司設計的特殊輕型齒輪輞和輪胎使汽車行駛的滾動阻力提高了35%。由於採用了體積更小的發動機,重量更輕的散熱器、蓄電池和排氣系統,並且改變了座位、懸架、剎車和油箱的構造,特溫戈減輕的重量超過了195公斤。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在不影響汽車的安全效能的情況下,使用纖維複合材料對特溫戈這樣的車進行全面改造,車的重量還能減少80公斤。儘管玻璃鋼和碳素纖維強化塑料零件被用於更具流線型的車身,SMILE設計者說,它們的製造方法即使用鋼材,汽車的總重量也不會增加。

該車設計者說,降低燃料消耗對車的駕駛和效能沒有負面影響。發動機的最高速度、靈活性和加速能力與原來的特溫戈相比毫不遜色,或者還要出色。他們說,用於研製SmlLE的技術用於其他品牌的汽車也同樣容易。

1.文中畫線處的“概念”一詞指的是()

A.不追求汽車的大體積和大功率,並降低燃料消耗。

B.體積小、智慧化、重量輕、效率高。

C小型車特溫戈和SmILE。

D.使小型發動機充分發揮效能和提高燃料效率。

2.從本文看,下列反映SMILE發動機的特點的一組是()

①使用了高於正常壓力的增壓器②油耗低,功率大③具有先進的冷卻系統④體積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根據本文的'內容,以下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特溫戈雖然出色,但還不是一種環保型小汽車。

B.原來的特溫戈車的發動機存在一些問題。

C.降低汽車燃料消耗的惟一辦法是使用混合燃料。

D.目前大多數汽車發動機的問題不在於使用壽命。

【解析】

本題檢測學生理解語言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解題時,首先掃讀。在實際操作中,掃讀時迅速劃出要點,上文中劃橫線的詞句即為此步驟中完成的任務。接著,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要點,把握文章層次。此文第一段為總說,第二段介紹環保組織的構想,第三段介紹對發動機的改進,第四段介紹對其他方面的改進,第五段總說效果。

然後進行對讀。將第1題與文字對照,可知相關的閱讀語區在原文第二段,相關的句子為“環保型樣車SMILE‘體積小、智慧化、重量輕、效率高’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然後將選項與選項對照,可知正確的答案為B。

再看上文第2題。我們將題目中“②油耗低,功率大”與文字中第三段“但是環境保護論者認為,使用四缸發動機也是可能的,這樣就可以保證所有型號的SmILE車油耗減半”相對照,即可發現,文字對“油耗減半”的表述是“可能”,而題目中卻將其當作了事實。再比較選項,可知應選C項,即有②的均應排除。

第3題只要對讀文字,馬上就可得出答案。選項D:“目前大多數汽車發動機的問題不在於使用壽命。”原文第三段末尾清楚地表述:“不管怎樣,目前大多數汽車早在發動機用壞之前就已經報廢了。”據此,即可選D。

【答案】

第1題答案為B。

第2題答案為C。

第3題答案為D。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3

那年,銀涇村的阿秀,在陳墩鎮上讀完國中後,進了國營棉紡一廠做了農民長期臨時工。阿秀,人也長得秀,瓜子臉蛋,眼大大的,嘴小小的,稍一打扮,比那明星還明星,可一開口就露了餡:她把“這裡”說成了“該爿”,把“那裡”說成了“給爿”,把“糖”說成了“同”。跟她一起上班的女工,都是愛笑的,一聽她說“該爿”就止不住笑,後來不知是誰,乾脆不叫她阿秀叫“該爿”。因此,在廠裡阿秀是從不輕易開口的,一門心思學技術、幹活。阿秀手腳挺麻利,又吃得起苦,幹起活來,常常一個頂兩個,進廠沒兩年,車間主任就讓她當了能管十來個人的工班長。手下的人常常不服氣,跟她較勁,可技術上誰也比不過她,只能取笑她的鄉音,一時間,車間裡到處是“該爿”“給爿”的聲音。可阿秀一點也不往心裡去,該做的照做,該管的照管,只是仍然從不輕易開口。

不料,好景不長,廠裡因銷售不善,入不敷出,工資常一拖再拖,實在是難以維持,廠工會一班人,開始按廠長辦公會的意見,做那些農民工離崗的思想工作,阿秀也在其中。可阿秀死也不答應,哭著跟工會主席扳理:“廠裡好的時候,還不是靠伲‘該’些農民工撐著,乾的活最多,拿的錢最少,可伲哪一天說過一句怨言?為啥?還不是因為伲把廠當成了自己的家。”

正在這時,廠長派人來找阿秀,說是有一樁極其重要的外商接待任務讓她去作陪,並派專人來指導阿秀化妝打扮。可阿秀說啥也不肯打扮,說是隨她意她就去,不隨她意,她就不去。廠長沒法,只得隨她的意。廠里人見了,就開始說風涼話:

“‘該爿’長著這麼漂亮的臉蛋,幹啥都賺錢,幹嗎非要賴在廠裡呢,真是死腦筋。”

三天以後,廠裡開全廠大會,大家都沒搞懂,阿秀竟陪著個老華僑坐在了主席臺上。會上,廠長讓大家用最最熱烈的掌聲歡迎老華僑童先生講話。白髮蒼蒼的童先生站起來,對著麥克風一開口,全場都笑了:老華僑竟是一口拗舌的鄉音,把“我”說成“伲”,把“這裡”說成“該爿”,把“吃糖一樣甜”說成“吃同一樣甜”。坐在前邊的人這才發現老華僑說著說著已是熱淚盈眶。

後來,廠里人才知道,老華僑跟阿秀是同鄉,也是銀涇村人,五十年前在海外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業。這次來,他確實非常有誠意地想與國棉一廠合作。半個月的實地考察、談判,基本上都談妥了一應事宜,只待簽字前的最後一輪談判,只是半途中回了一次牽纏了他半個世紀的家鄉時,他卻傷心了:故居依稀還在,可家裡什麼人也沒有找到,原來跟廠裡談妥的投資事宜再也沒心思談了。廠方沒法,只得禮節性地設宴送別,可就在那晚宴上,老華僑竟與身邊的小同鄉阿秀“該爿”“給爿”談得少有的投機。阿秀那說話的神態,他越看越像記憶裡的小阿姐,而阿秀的敬業精神,使童老隱約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再加上阿秀說起生產技術上的事竟一套一套的,童老滿心歡喜,當場拍板,由他提供一應的資金、裝置、技術、高階管理人員及百分之七十的.外銷業務,並讓阿秀當他的全權代理。

誰也沒有想到阿秀一頓晚飯救活了一個大廠,眾人都挺感激她的,再也沒有人稱她“該爿”了。只是有人問起阿秀跟童老先生是不是親眷時,阿秀說:“只是老鄉。他家以前住村裡的‘該爿爿’,伲家住村裡的‘給爿爿’。”眾人都會意地笑了,自然都是善意的笑。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開頭寫阿秀開口說話呈現濃重的鄉音而招來工友的取笑,營造了嚴肅而緊張的工作氛圍,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做鋪墊。

B、小說善於在描寫人物關係之中刻畫阿秀的形象,如眾人對她的取笑與感激、老華僑對她的賞識等,具體地表現她的個性。

C、小說運用補敘交代了老華僑最終決定投資國棉一廠的原委,這部分內容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去掉它會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D、小說敘事善於蓄勢,情節有波瀾,阿秀一頓飯救活了一個大廠,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間。

2小說在刻畫阿秀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3這篇小說以“鄉音”為題,有多方面的考慮,請從情節線索、主題兩個方面結合文字並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A。

2、【答案】①自知自重。她因鄉音濃重,在廠裡從不輕易開口。②豁達善良。別人取笑她,她不往心裡去。③吃苦耐勞。她吃得起苦,幹活一個人頂兩個人。④愛崗敬業。身為農民工的她把廠子當成自己的家,任勞任怨。

3、【答案】①標明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鄉音”是全文的線索,貫穿全文始終;小說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與“鄉音”密切相關,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②啟發讀者理解小說的主題。小說通過敘述阿秀以濃濃鄉音、優秀人品和踏實作風贏得老華僑的賞識、器重,從而拯救了瀕臨倒閉的大廠的故事,揭示了本色是真、本色可愛的哲理。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4

大豆原產於我國,在古代稱為"菽",已有五千多年栽培歷史。本世紀初,大豆還只有我國和我國近鄰的一些國家種植。近幾十年,世界上到處引種,成為栽培面積擴大的最多的作物之一。目前,我國大豆播種面積有一億多畝,產量(佔、居)世界第三位。大豆品種眾多,我國現有的品種不下五千種。無霜期在一百天以上的地區,就可以種植大豆。我國北起黑龍江的最北部,南至兩廣,大豆分佈極廣。東北地區、黃河、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三大集中產區。大豆色澤有黃、青、褐、黑和雙色五種。子粒大小差別很大:小粒品種百粒重只有四、五克,大粒品種百粒重可達五十克,小粒的重量約是大粒的十分之一。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點鐘開放,開放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全株的花開完大約需要半個月。

1、"世界上到處引種"的"引"字與前面的_________字相照應。

2、"產量(佔、居)世界第三位。"應選括號中的__________字。

3、把"我國現有的品種不下五千種"中的"不下"去掉,寫出一個不改變原意的'句子:

4、"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點鐘開放。"中的"多"是不能改成"都"的,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點鐘開放,開放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一句,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A、這句話錯了:因"8—9點鐘"最多隻有一個小時,怎麼能說開放"一個多小時"呢、

B、這句話對的:因"8—9點鐘"是指花初開的時間,"一個多小時"是指一朵花開放的全部時間。

6、明明說大豆的花"開放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怎麼又說"全株的花開完大約需要半個月"?

7、上文在說明大豆"子粒大小差別很大"時,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種說明方法。

參考答案:

1、原

2、居

3、我國現有的品種不少於五千種("……五千種以上"也對)

4、前者是大多數的意思,後者是全部的意思。

5、 B

6、這是因為全株的花不是在同一天開放的。

7、列數字、作比較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5

1春捲的普及範圍是這樣狹小,只有閩南人心領神會。廈門和泉州雖同屬閩南,春捲體系又有不同,一直在相互較力,裁判公婆各執一詞,於是各自發展得越加精美考究。

2即使在廈門工作了好幾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捲。隆冬時節大街上小吃攤都有的賣,彷彿挺大眾化的。A其實,蘿蔔與蘿蔔須,吃起來畢竟有很大區別。

3有稀客至,北方人往往包餃子待客,而南方人就做春捲嗎?也不。即使上賓有如總統,春捲卻也不肯召之即來。首先要看季節,最好是春節前後。過了清明,許多原料都走味,例如海蠣已破肚,吃起來滿嘴腥。第二要有充足的時間備料。由於刀工要求特別細緻,所以第三還要有好心情。當然不必像寫詩那麼虔誠,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將手指頭切下來。

4霜降以後,春捲的主力軍紛紛亮相。但是,抹春捲皮的平底鍋還未支起來;秋陽熙熙,小巷人家屋頂尚未晾出一簸簸海苔來。這時候的包菜尚有“骨”,熬不糜;紅蘿蔔皺皺的,還未發育得皮亮心脆;海蠣還未接到春雨,不夠肥嫩;B總之,鑼鼓漸密,簾幕欲卷,嗜春捲的人食指微動,可主角絕不苟且,只待一聲嘹亮。

5終於翡翠般的豌豆角上市了,芫荽肥頭大耳,街上抹春捲皮的小攤排起了長龍。主婦們從市場回家,傾起一邊身子走路——菜籃子那個重呀!

6五花肉切成絲炒熟;豆乾切成絲炒黃;包菜、大蒜、豌豆角、紅蘿蔔、香菇、冬筍各切成絲炒熟,拌在一起,加上鮮蝦仁、海蠣、扁魚絲、豆乾絲、肉絲,煸透,一起裝在大鍋裡文火慢煨。

7這是主題,桌上還有不少文章。

8春捲皮是街上買的,要攤得紙一樣薄,還要柔韌,不容易破。把春捲皮攤平桌上,抹上辣醬,往一側鋪張脫水過的香菜葉,撒上絮好油酥過的海苔,將上述燜菜擠去湯水堆成長形,再撒上蒜白絲、芫荽、蛋皮、貢糖末,捲起來就是春捲。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口不停地問先怎麼啦再怎麼啦,延誤時機,菜汁滲透皮,最後潰不成卷。孩子則由於貪心,什麼都多多地加,大人只好再幫墊一張皮。因此魯迅的文章裡說廈門人吃的春捲小枕頭一般。

9曾經到一個外地駐廈門辦事處去玩。那兒幾個巧媳婦雄心勃勃想偷藝,要做春捲,取出紙筆,要我一一列賬備料。我如數寫完,她們面面相覷,無人敢接。再去時,她們得意洋洋留我午飯,說是今天有春捲。我一看,原來是厚厚的烙餅夾豆芽菜,想想也沒錯,這也叫春捲,福州式的。

10C春捲在廈門,好比戀愛時期,麵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細,猶似揣摹戀人心理;擇料之精,絲毫不敢馬虎,甜酸香辣莫辨,驚詫憂喜交織其中。到了泉州,進入婚娶階段,蔬菜類燉爛是主食,蝦、蛋、海蠣、扁魚等精品卻另盤裝起,優越條件均陳列桌上,取捨分明,心中有數。流傳到福州,已是婚後的慘淡經營,草草收兵,鍋盔夾豆芽,粗飽。

11做春捲是閩南許多家庭的傳統節目(傳統閩南家庭的家務多由女性承擔)。小時候因為要幫忙擇菜,銼蘿蔔絲,將大好的假期花在侍候此物上真是不值,下定決心討厭它。我大姨媽是此中高手,由她主持春捲大戰,我們更是偷懶不得。大姨媽的“春捲情結”影響了我們,除夕晚上,我們幾個孩子無一不是因為吃多了春捲而半夜起來灌醋揉肚子乾嘔的。

12每每發誓,輪到我當家,再不許問津春捲。

13不料我公公、丈夫、兒子都是死不悔改的春捲迷。今年剛剛入冬,兒子就計較著:“媽媽,今年我又大了一歲,春捲可以吃四個吧?”丈夫含蓄,只問我要不要他幫拎菜籃子。公公寡言,但春捲上桌,他的飯量增了一倍。D只好重拾舊河山,把老節目延續下來。

14幸虧我沒有女兒。

15可惜我沒有女兒。

13、春捲好吃,卻不能“召之即來”。結合文章,概括其中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評點是一種個性化鑑賞的閱讀方式。請你從劃線的A、B、C、D四處中任選一處,結合選文進行評點。(提示:可從內容、寫法、結構、語言修辭等方面任選角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最後慶幸“幸虧我沒有女兒”,卻又嘆息“可惜我沒有女兒”。這似乎十分矛盾,但又在情理之中,結合選文及你的閱讀體驗,談談對此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舒婷筆下,春捲是如此富有人情味。你的記憶中一定也有飽含濃濃鄉情和親情的美食。請任選以下一個情境,描繪你與親人或朋友共享某一種美食(“春捲”除外)的情景。(要求:字數不少於50字)(6分)

(1)節日裡(2)飢餓時(3)遊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3、(3分)要點與評分:每點1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示例:①要看季節(最好是春節前後);②要有充足的時間備料;③要有好心情。

14、(4分)要點與評分:能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特點簡要品析。結合文章內容,言之有物或言之成理2分,語言清晰、流暢2分。

例一:A句用蘿蔔和蘿蔔須做比較,形象地說明了精心製作的正宗廈門春捲和小吃攤上所售的春捲的天壤之別。其中也滲透了作者的對正宗春捲的喜愛和自豪之情。

例二:B句“主角絕不苟且”形象地刻畫了春捲的'矜持,千呼萬喚始出來,“鑼鼓漸密”“簾幕欲卷”“食指微動”細緻描寫了大家對春捲的極度期待。

例三:B句“只待一聲嘹亮”自然地引入下文的春捲製作過程,承上啟下……

例四:C句用戀愛與之廈門春捲作比,巧妙地將戀愛時期的'心理特點與廈門春捲的精工細作的特點相對照,描摹細緻,富有情趣,令人不禁莞爾。

例五:D句把春捲比喻成“舊河山”(“老節目”),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製作春捲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隆重(製作春捲是作者心中難以捨棄的情思),表達出作者對春捲“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欲罷不能的複雜情感。

例六:D句中的“只好”/“傳統”等詞用得極妙。“只好”表達出作者對春捲欲罷不能、勉力為之的複雜情感,又與上文相承接。/“傳統”一詞本是名詞,此處用作動詞,一語雙關,既體現了作者延續春捲製作的“老節目”,又暗示了製作春捲是廈門人的一種引以為豪的飲食傳統。

15、(5分)要點與評分:兩句的分析3分,作用1分,表達1分。

示例:製作春捲,很辛苦;春捲實在美味,忍不住吃多了,難受;傳統女主內,沒女兒,女兒就不用受這份罪了,因此說“幸虧沒有女兒”。但是這種美味以及其中包含的濃濃的家庭溫馨卻因沒有女兒,有可能不能延續下去,實在是“可惜”。因此兩者並不矛盾,都寫出了作者對春捲對家的濃濃的愛。

16、(6分)要點與評分:內容4分,要求情境明確清晰,美食具體,有情景描寫,符合字數要求;表達2分,語言生動、形象、流暢。

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篇26

①她微微佝僂著腰,一個一個辦公室敲門。大家都認識她,收舊報紙的老太太。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她都會準時出現在辦公樓裡,單位規定,這天,她可以上門收購舊報紙。

②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們單位幾乎每個人,都訂了好幾份報紙雜誌,平時看完了,就碼在辦公室一角,等著她上門來收購。賣一次舊報紙,往往可以掙幾十元,女同事拿去買零食,大家共享。

③她五十來歲,頭髮已經花白了,講一口濃重的郊區方言。每次來,她都會拎著一個布袋子,裡面塞滿各種各樣的布條,看得出,這些布條都是用舊衣裳撕出來的,她用來捆紮舊報紙。另一隻手上,拎著一杆小秤。

④“賣報紙!”有人站在樓道里喊一嗓子,她就會立即從某個辦公室跑出來,瞅一眼,一臉樂呵呵地應答著。她幾乎能夠認出這座樓裡的每一個人,甚至誰多長時間,需要處理一次舊報紙,她都瞭如指掌。

⑤她躬著腰,將堆在辦公室角落裡的舊報紙,一摞摞搬出,理齊,碼好,然後,用布條捆紮起來,一捆一捆地過秤。與我們經常看到的商販那高高翹起的秤桿不同,過秤的時候,她的秤桿,總是往下垂,秤砣幾乎要從秤桿上滑落下來,這樣,報紙可以稱得重一點點。沒人在意她的秤,但她一如既往,要把秤讓給人。稱一捆,她報個數,讓你記下來,再稱一捆,再報個數。一捆一捆稱完了,她會讓你加一加,有多重?而她自己,似乎從不記數,你告訴她多重,她就按這個重量,算賬給你。有時候,賬裡面有零頭,大家就說算了,她卻總是很認真地從包裡掏出一大把硬幣,一分不少地付清。

⑥她的誠實,使辦公樓的人,都對她充滿好感。這也是她能夠這麼多年,可以上門收購我們舊報紙的原因吧。

⑦也有的時候,她會顯得很小氣。比如每次整理舊報紙時,看到夾在報紙裡的雜誌,或者書,她都會將它們剔出來,單獨捆在一起,過秤。她說,書和雜誌比報紙便宜一點。有一次,我搬新辦公室,整理物品時,我將一些舊書,扔進了舊報紙堆裡。正趕上她來收購舊報紙。她將那些書一本本揀了出來,問我,這些書真的不要了?我點點頭。她將書單獨捆紮好。我笑著對她說,其實,書和舊報紙的價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錢,沒必要分得這麼細。她笑笑,沒有回答。

⑧那天,我們去郊區的一個山村採訪,村支書領著我們參觀了他們新建的村圖書館。圖書館是一間民房改建的,書架上,整齊地碼著一排排書。忽然,看見有本書很眼熟,開啟,扉頁上寫著我的名字,想起來了,是我上次搬辦公室時處理掉的,再一找,另外幾本也在。我好奇地問村支書,這些書從哪來的?村支書說,是村裡的林老太太捐贈的。她經常上城裡收舊報紙,如果收到舊書,她就會留下來,捐給村裡或者學校。這幾年,她已經捐了好幾百本了。

⑨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每次收舊報紙的老太太,都會將夾在報紙裡的書刊揀出來了。摩挲著那些舊書,我感到了一絲羞愧,也嗅到了舊書裡散發出來的獨有的香氣。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 2011年第三期)

1、文章一開始,作者寫辦公室裡的女同事用賣報紙的錢分享零食,是否是多餘的筆墨,為什麼?

2、本文主要刻畫了一個賣舊報刊的老太太形象,但題目卻是“舊書”,請結合全文,說說你對作者起題“舊書”的理解。

3、“我笑著對她說,其實,書和舊報紙的價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錢,沒必要分得這麼細。她笑笑,沒有回答”,“我”和“老太太”都在笑,這兩個“笑”中蘊含的感情一樣嗎,為什麼?

4、文章的結尾說“摩挲著那些舊書,我感到了一絲羞愧,也嗅到了舊書裡散發出來的獨有的香氣”,請聯絡全文,簡要分析這一結尾的表達作用。

【答案】

1、不是多餘的筆墨,這樣寫是為了跟老太太買了舊書回去“捐書”的行為形成對比:女同事們賣了報刊舊書買零食,老太太在生活並不太富足的情況下,買了舊書去捐書。對比之下,老太太的真誠善良,熱心公益的品質更顯得可貴。

2、起題“舊書”,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舊書”為故事發展的主要線索;二是作者用“舊書”喻人,雖然“舊書”看上去平常,似乎沒有多大的價值,就像那個不起眼的老太太,但是善良的人性所特有的價值如書香永存,耐人尋味,豐富了文章的內涵。

3、不一樣。我的笑帶著一種調侃,心裡認為老太太為小錢計較;老太太的笑是一種理解和寬容的笑,禮貌而尊重人,她不想讓“我”瞭解實情,從而讓“我”為難。

4、從結構上看,“我感到了一絲羞愧”與上文中寫到“我”笑老太太小氣形成鮮明對照,用我的自以為是的誤會凸顯出老太太的美好品質,“嗅到了舊書裡散發出來的獨有的香氣”照應了題目“舊書”。從內容上看,作者用獨特的香氣比喻老太太的誠實、細心、善良和熱情等讓人敬重的美好品質,表達出作者的讚美之情,不僅意味深長地點明瞭文章的主旨,更使主題得到昇華。

閱讀理解能力如何提高

正確的答題步驟

精讀

精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材上的閱讀材料學習詞彙和句法,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因為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這並不是教師在課堂裡所能解決的。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佈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係以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

要進一步的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閱讀題之後,讓學生用語文口頭複述課文的大體內容。複述看似容易,其實對於國小生來說是難度比較高的,因為涉及到人稱的轉換,和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

泛讀

泛讀,顧名思義,泛既是廣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廣泛地閱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閱讀以理解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語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

答題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不要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

①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寫法③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④有的生詞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學生要根據上下文指出表達該詞在文中意義的選項。

3、弄清問題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斷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資訊進行邏輯推理。

4、採用排除法

①與文中事實相反的選項②文中完全沒有談到的內容的選項③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④間接或次要的選項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鍊,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總結

文章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記敘文)

2、開篇點題,提出中心(中心論點)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論點或論題(說明物件),激起讀者閱讀興趣。

文章結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昇華感情

2、篇末點題,提出中心或中心論點

3、總結上文,提出倡議,發出號召

一句話或一段話的作用

1、結構上的作用是: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2、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①、充當事實論據,證明前(後)一句話,進而證明中心論點;②充當道理論據,證明前(後)一句話,進而證明中心論點;③說明了前(後)一話(說明事物的特徵)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象、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欲揚先抑、先抑後揚、以小見大、託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運用典故、直接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

“這”、“它們”等指代什麼

1、一般是往前找,不會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瞭、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限字題的解答

1、根據題目要求作完全準確的表述(此時不要過多地考慮字數的多少);

2、對照字數要求進行簡縮:①去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②多音節詞改為單音節詞,③用簡稱(尤其是地名)。

3、將符合題意和字數要求的句子連起來讀一遍,是否有語病,有,必須修改。要做到句子簡明、完整、通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