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語文1.57W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

美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機會很多。覺得一個人很美,一片風景很美,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樂曲,心裡感動,也都可能說很美。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說文解字》從字源上批註美,把美上下拆開,解釋成羊大為美。

近代研究美學的學者,有人認為羊大為美,指的是人類最初吃羊肉的快樂。美這個字,因此應該起源於味覺。

這一派學者的理論,到目前為止,並未獲得美學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為,目前我們用到美這個字,還是有比較多的精神心靈的內涵的。覺得一個人很美,覺得一片風景很美,欣賞繪畫,聆聽音樂,心情上愉悅豐富的感覺,似乎與吃羊肉的快樂有所不同。

美這個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與吃羊肉有關,在美學領域還有爭議。

我們凝視一個人,覺得這個人很美,她的一顰一笑,都變成牽掛,有時對方並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賞,心裡也滿足喜悅.面對一片夕陽,看到西邊天上剎那間色彩燦爛的變化,我們看到的彷彿不只是風景,也同時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時的莊嚴。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滿山花朵的綻放,忍不住歡欣鼓舞,想放懷盡情大叫幾聲。偶然在寧靜的夏夜海濱,一抬頭看到滿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許多喜悅驚訝充滿,竟然可以熱淚盈眶。

許多生命中的美,並不是物質,沒有實際利益,但是,情動於中,留在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卻。

美好像是心裡埋藏很久的記憶,擱置在角落,連自己也忘了,卻忽然被觸動,深藏底層的生命,一時被呼喚了起來。

吃羊肉,當然有快樂,不只吃飽肚子,也在口腔間留有許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畢竟與許許多多內心深處極其複雜的心靈變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學因此更精細地分別,把口腔上官能的快樂稱為快感,心靈上豐富的滿足才構成美感。

孟子說:充實之謂美。的確,美使生命充實了起來。

一個人,如果在飢餓的時候,吃一頓羊肉,無疑是非常大的快樂。空空的胃,被食物充滿,一定也是充實的滿足。但是太過飢餓的時候,狼吞虎嚥,甚至飢不擇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實,可能連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嚐不出。

品嚐,因此並不等於吃飯。

物質缺乏,太過飢餓的社會,人如同動物,只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飽其實無可厚非。但是,人類在脫離飢餓階段之後,一直停留在吃到飽的滿足,口腔中所有複雜的味覺潛能都無法開發。吃得粗糙野蠻,品嚐不出酸甜苦辣鹹的`豐富變化,也就品嚐不出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

西方人講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常常用到taste這個詞,中國從東漢以後,特別重視品;欣賞詩的書叫詩品,欣賞畫的書叫畫品,評論人物言行舉止性情,叫做人品。品,也就是品味。品味兩個字都與口有關,但已不是用來吃到飽的口了。

品如果不是一個口,而是三個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覺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還是要有比吃到飽多一點的精神心靈上的滿足吧。

一個人沒有品味,即便財大氣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窮人。一個社會沒有品味,物質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虛。

(摘自蔣勳《此時眾生》)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美是一個會意字,上下拆開成了羊大為美,因此,美起源於味覺。

B.我們時下用到的美還包含很多心靈的內涵,好像與吃羊肉的快樂不盡相同。

C.許多生活中的美雖然沒有實際利益,但被其感動就會留下深刻印象。

D.狠吞虎咽甚至飢不擇食能得到感官上的充實,卻會失去心靈上的充實。

E.中國文化一直特別重視品,雖然品味兩個字都與口有關,但與吃到飽的口沒有關聯。

13.下列對品味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文化中的品就是品味。

B.品嚐並不等於吃飽,品嚐就是品味。

C.品字三個口,意即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精神心靈有滿足。

D.品味是就人的精神來說的,它不是財大氣粗,不是物質富有。

14. 簡析文中畫線句在全篇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2.(5分)BD(A.這只是部分美學學者的理論,到目前為止,並未獲得美學界一致的同意。C.由原文第七段可知,此處說的是許多生命中的美,而非生活中的美。E.原文是說,中國從東漢以後特別重視品,選項中一直的說法不妥。)

13.(3分)B(選項說法太絕對了,人在飢餓時如同動物,這時的品嚐只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是品味。)

14.(4分)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可能連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嚐不出的事實,引出下文有關品嚐與吃得飽之間的關係的闡釋。

15.(4分)文章認為,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還要在精神心靈上多一點追求。清遠人逐漸走向富有,但他們在精神上仍很貧窮;英國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人很富有,但他們仍不滿足心靈的需求。真正有品味的人不是財大氣粗,而是心靈潔淨。(要以文中觀點來闡釋材料中的現象)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2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題。(22分)

鄉村的風

許俊文

①風是鄉村的魂。它不喜歡老是待在一個地方,到處遊蕩著,時南時北,忽東忽西的。它走到哪裡,哪裡就能感覺到鄉村的呼吸。

②每次從城裡回到老家豆村,第一個迎接我的便是風。我們雖然好多年沒見面了,但它一點兒也不生分,先是用頑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頭髮撥弄亂,再在我乾淨的皮鞋和西服上,隨意撒些塵土與細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風就像一隻搖頭擺尾的小花狗,當我剛從汽車上走下來,視覺還沒來得及舒展開,它就從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氣味,親親熱熱地撲過來,伸出溫軟的小舌頭,一下一下舔我的手與腳踝,你趕也趕不走。如果是秋天,風裡便有了果實發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個去鎮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灑了一路,惹人隱隱地有些陶醉。

③因為風的緣故,鄉村裡許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種詩意。你瞧,那晚風中的炊煙,怎麼看都像是一幅懸腕揮就的狂草,雲煙亂舞,該虛的地方虛,該實的地方實,那是我們在絹和紙上無法做到的,可謂真正的“天書”了。蓮蕩也是。一陣風吹過去,一陣風又吹過來,滿蕩田田的蓮葉便亂了。然而,亂是亂了,但卻亂出了味道。究竟是什麼味道呢?我也說不清。看來這世界上的許多事情,就像這風中的“亂荷”,有一種不觸動情慾的美,大美。你可以觀,可以賞,但你卻沒有風的能耐,把好端端的東西破壞了,還居然翻出新意。還有秋風中的那些樹木,原本蓊蓊鬱鬱的,可是經不住風的手輕輕地搖晃,三搖兩搖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還是古人高明,他們面對這樣的凋零景象,只用“刪繁就簡三秋樹”七個字,就把很複雜的意思表達出來。隨著黃葉隨風飄逝,樹上那些平時看不見的鳥巢,一個一個都露了出來,遠遠看去,恰似一個個黑色的音符掛在枝柯上……

④說到風,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從豆村帶回一棵小棗樹,栽在城裡自家的庭院中,栽樹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幾年過去了,並沒有見它有多少長進。我很納悶,就問父親是什麼原因。父親看了看周圍的環境,給出兩個字:缺風。對,缺風。生長在鄉村的樹可不是這樣的。你千萬不要以為風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其實它是樹和莊稼的神靈。一棵得風的樹,就如同一個人得了機遇,東風來了搖一搖,西風來了晃一晃,每搖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處扎一紮,晃著晃著,一棵樹就在風中長高長粗了。父親把這種現象叫作“得風水”。記得豆村牛鼻凹裡有一棵歪脖子黃櫨,據說已經很有些歲數了,可就是長不大,村裡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親制止道,這棵樹雖然長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樹頭能從這凹裡躥出來,一旦招了風,不愁它不成材。後來那棵黃櫨居然有了出頭之日,風吹著呼呼地往上躥,一年一個樣,一年又一個樣,如今它已經有合抱粗了,成了我們豆村的一個標誌。這大概就是神奇的風使然吧。當然神奇的還有我的父親,儘管歲月的風已經把他的頭髮吹白了,腰吹彎了,甚至連牙齒也吹脫落了,在風中踽踽而行時,須拄一枝柺杖,然而他能夠從飄忽不定的風裡悟出一點“道”,想必也該知足了。

⑤鄉村裡的許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樹,一座山,都與風息息相關。春風歸來遍地綠,它們不得不綠;秋風君臨千葉黃,它們不得不黃。在這回黃轉綠的變幻之中,永遠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風。一拔又一拔的風,吹了幾千年,幾萬年,它吹走了許多東西,又吹來了許多東西。莊稼在風中拔節,鳥雀在風中飛翔,蟋蟀在風中淺唱低吟……

⑥倘若沒有風,這個世界多麼沉寂!

小題1:文中多處運用了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試賞析文中第二段畫橫線句。(4分)

小題2:文中說“因為風的緣故,鄉村裡許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種詩意。”風賦予了哪些事物怎樣的詩意呢?(4分)

小題3:文章描寫鄉村的風,在第四自然段又寫到兩棵樹的成長,有什麼用意?(4分)

小題4:文中“儘管歲月的風已經把他的頭髮吹白了,腰吹彎了,甚至連牙齒也吹脫落了,在風中踽踽而行時,須拄一枝柺杖,然而他能夠從飄忽不定的風裡悟出一點‘道’,想必也該知足了。”句中加點的“風”各有怎樣的含義?(4分)

小題5:【甲】【乙】兩個片段,同樣描寫了“風”,請從表達方式和表現內容、思想感情這

三個方面比較它們的不同點。(6分)

【甲】春風歸來遍地綠,它們不得不綠;秋風君臨千葉黃,它們不得不黃。在這回黃轉綠的變幻之中,永遠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風。一拔又一拔的風,吹了幾千年,幾萬年它吹走了許多東西,又吹來了許多東西。莊稼在風中拔節,鳥雀在風中飛翔,蟋蟀在風淺唱低吟…… 許俊文《鄉村的風》

【乙】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魯迅《故鄉》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①擬人修辭,②生動的寫出了風的輕柔(活潑,可愛,調皮均可),讓我們感受到故鄉的溫柔親切。表達對故鄉、對故鄉風的喜愛和讚美。

小題2:(4分)①炊煙像狂草“天書”;②蓮蕩有一種大美;③樹木則刪繁就簡;④鳥巢掛在樹上像黑色音符。

小題3:(4分)①將小棗樹在無風的情況下無法茁壯成長與歪脖子黃櫨招了風后長成合抱粗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比內容1分,對比1分)②得出“萬物生長離不開風”的結論。

小題4:(4分)①第一個“風”指歲月的滄桑;②第二個“風”指自然界之風;③第三個“風”既指自然界之風,又指歲月的磨礪。

小題5:(6分)甲文通過議論(1分)的表達方式表現風給大地帶來生機和色彩,(1分)從而抒發了對鄉村的風的喜愛與讚美。(1分)

而乙文則通過描寫(1分)的表達方式寫冬天的冷風嗚嗚聲響,與陰晦的天氣與蕭索的荒村

相互映襯,(1分)表現農村的蕭條與破敗,襯托“我”悲涼的心情。(1分)

小題1:試題分析:①擬人修辭,②生動的寫出了風的輕柔(活潑,可愛,調皮均可),讓我們感受到故鄉的溫柔親切。表達對故鄉、對故鄉風的喜愛和讚美。從第二段“迎接”“ 沒見面”“頑皮的小手”“撥弄亂”“撒”等詞句看,該處用了擬人的手法。擬人指把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這樣的修辭手段。擬人可以通過形容詞、動詞或名詞表現出來。擬人的作用在於使事物獲得人的屬性,便於抒發感情,使人感到親切、易受感染,還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這就使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感染力。從內容上看,全文藉助寫風書寫對故鄉的喜愛和讚美。據此可簡要給出。

小題2:試題分析:梳理內容可知,從“那晚風中的炊煙”“蓮蕩也是亂舞”“不觸動情慾的美,大美”“還有秋風中的那些樹木”“刪繁就簡三秋樹” “樹上那些平時看不見的鳥巢”“恰似一個個黑色的音符掛在枝柯上”等這些關鍵性詞句即可給出。

小題3:試題分析:梳理內容可知,文章描寫鄉村的風,第四段寫到了兩棵樹,一棵小棗樹,不得風,生長慢;一棵歪脖子黃櫨,“瘋長”。從“你千萬不要以為風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這大概就是神奇的風使然吧”等可以看出作者突出風的作用。寫法上構成對比。據此可給出。

小題4:試題分析:“風”原是一種自然現象,又可比喻各種趨向或人們都願意做的事情等,如民族風、金庸風、跟風等。第一個“風”前有“歲月”一詞,且其後有“頭髮吹白了”一語,能將父親頭髮變白的只能是生活的磨礪。第二個“風”表明父親拄杖而行的環境。第三個“風”結合語境可知,一方面承上句“在風中踽踽而行”意,另一方面後有“悟出一點‘道’”。據此可給出。

小題5:試題分析:表達方式指敘述、描寫、抒情、說明和議論五種,根據內容可知甲文側重議論,乙段側重描寫。從內容看甲評價不同季節風的特點,側重突出風的作用,乙則描繪刻畫了冬天冷風裹挾下故鄉的景象,側重襯托“我”的心情。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3

①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裡,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 。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他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頑強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一株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的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的紮根,直直地停著 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地頂部結出第一個花苞。

②百合地心裡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地下嘲笑百合。偶爾也有飛過的蝴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麼努力的開花:“在這懸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呀!”

③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地頑強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 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來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④a在野草和蝴蝶地鄙夷下,野百合努力的釋放內心地能量。b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c這時候,野草和蝴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地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個極深沉地歡喜結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的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地野百合。

⑥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下,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和”地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沒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溫 柔的一角。

⑦那裡,被人稱為“百合谷地”。

⑧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得百合花都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得開花,以來證明自己得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這兩個詞運用的恰當好處,請分別說說好在哪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上下文判斷,“它那靈性地白和秀挺地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地顏色。”這句話應放在第④段的a、b、c三處的__________處。

3.第③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文章主要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開”為題,有什麼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合已長出花苞,野草為何還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該怎樣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想在你的身邊,有沒有像百合一樣的人,請結合具體事例說說他( 她)是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全心全意”表現了百合努力開花時一心一意、專心執著的特點。“默默”表現了百合不張揚(不炫耀)的品質。

2.C處

3.排比、擬人、反覆。表現了百合信念堅定,執著追求的形象。

4.線索:百合的成長過程。或:百合努力證明自己存在的過程。寫作手法:象徵(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5.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動,作者從內心流露出讚美之情。 或:百合花的精神令無數人感動,觸動人們內心那純淨溫柔的一角。(意思對即可)。

6.這種嘲笑是因為野草目光短淺,並懷有強烈的嫉妒心理。如果我是“百合”,我不會理會“野草”的嘲諷,讓花香在風中飛揚;如果我是“野草”,我會努力做好 自己的事情,向百合學習,為人類貢獻自己的力量。(意思對即可)

7.“略”。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4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先秦哲學家荀子寫過一篇文章,叫《勸學》。他有一句話說得極好,他說: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這話運用到藝術美上就是說:藝術既要極豐富地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煉,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生活和自然。由於粹,由於去粗存精,藝術表現裡有了虛,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由於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說的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虛和實辯證的統一,才能完成藝術的表現,形成藝術的美。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應拔萃。又全又粹,這不是矛盾嗎?然而只講全 而不顧粹,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自然主義;只講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義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藝術表現裡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辯證地結合、統一,才能謂之美,正如荀子兩千年前所說的那句精闢之語。

清初文人趙執信在他的《談龍錄》裡有一段很生動地形象化的說明了這全和粹、虛和實辯證的統一,它才是藝術的最高成就。他說:錢塘洪昉思,久於新城之門矣。與餘友。一日,在司寇(漁洋)宅論詩,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是雕塑繪畫者耳!餘曰:神龍者,屈伸變化,固無定體,恍惚望見者,第指其一鱗一爪,而龍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於所見,以為龍具在是,雕繪者反有辭矣!

洪昉思重視全而忽略了粹,王漁洋依據他的神韻說看重一爪一鱗而忽視了全體;趙執信指出一鱗一爪的表現方式要能顯示龍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藝術的表現正在於一鱗一爪具有象徵力量,使全體宛然存在,不削弱全體豐滿的內容,把它們概括在一鱗一爪裡。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裡看見一個世界。這是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是自然主義的,也不是形式主義的。

但王漁洋、趙執信都以輕視的口吻說著雕塑繪畫,好像它們只是自然主義地刻畫現實。中國大畫家所畫的龍正是像趙執信所要求的.,雲中露出一鱗一爪,卻使全體宛然可見。

(節選自《中國古代藝術中的虛與實》,略有改動)

1.下面各人的觀點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洪昉思要求完整,畫龍要把整條龍畫出來,連它的首尾鱗爪都不能忽略。

B.王漁洋認為,神龍見首不見尾,有時只在雲中露出一鱗一爪,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畫出來就行了。

C.趙執信的看法和洪昉思差不多,既要一鱗一爪,也要畫完整的首尾。

D.作者認為從提高、集中了的一鱗一爪所具有的象徵力量中顯示龍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

2.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粹側重講藝術應通過提煉,提高,集中,典型地表現生活和自然;全側重講藝術應當豐富而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B.粹,拔萃,文中主要是指藝術表現中的去粗存精;全,全面,主要是指藝術表現中的豐富與全面。

C.全對應於實,粹對應於虛,彼此相互矛盾;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既面面俱到就難以出類拔萃。

D.在藝術中,全和粹要辯證地結合,否則就不能在藝術表現裡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就不能創造美好的藝術品。

3.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只有既全面而豐富地、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現生活與自然,才能稱之為美。

B.藝術創造中如果只講全而不顧粹,就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義的道路。

C.在詩如畫龍的討論中,作者否定了洪昉思、王漁洋、趙執信三人的基本觀點。

D.荀子在兩千年前就明確提出過,藝術創造應當注重洗盡塵滓,獨存孤迥。

答案:

1.C

2.C

3.A

答案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C項趙執信主張全與粹的統一,而洪昉思主張全,不講求粹。所以兩人觀點不同。

2.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應是既相互矛盾,又辯證統一;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不符合文章原意,面面俱到 是貶義詞。

3.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B 項走上抽象的形式主義的道路應為走上自然主義的道路;C 項應是肯定趙執信的基本觀點;D 項不是荀子的話。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5

《彼 岸》

陸穎墨

要說這龍鳳島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資格了。

海虎是一條軍犬,純種的德國黑背。打從海軍陸戰隊駐守龍鳳島以來,海虎就一直住在這裡。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海虎總是站在碼頭熱淚盈眶地看著它那些身穿海洋迷彩服的夥伴消失在海天相連的地方,又含情脈脈地迎來了新的夥伴。

一晃十年過去了,海虎老了。

馴犬員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島的。前任把海虎交給海生時,他還是個新兵,如今已是三期士官。在島上論資格,海生僅次於海虎。別看現在在礁盤上巡邏,是海生牽著海虎,海生剛上島頭一年,上礁盤都得要海虎帶著。這龍鳳島在南中國海的南端,方圓大小不會超過兩個足球場,四周都是白花花一片的珊瑚礁。那礁石像花一樣綻放在海面,可每個海石花縫隙之間多是幾十米深的海溝,誰要是一失足掉進去,出來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特別是漲潮時,不少珊瑚島礁在水下,巡邏走上去,哪兒能落腳,哪兒要避開,一般士兵不摸個一年半載是不會清楚的。這種情況下,都是要靠海虎來做嚮導。

海虎退休的命令是一艘地方的`水船帶上島的。一同上島的還有一條軍犬訓練基地畢業的年輕黑背,名叫金剛。海生雖然心裡有準備,但沒想到上級的動作這麼快。他趕緊找到守備隊長,要求請示上級,把海虎再留下來一段時間,就當是超期服役。

隊長嘆口氣:“咱們陸戰隊巡邏還非得讓一條老花眼的軍犬領著?”

這回海生心虛了,這狗確實眼睛老花了。海生為海虎戴上老花鏡,它像模像樣地伸起前右爪上下左右地揮舞,等換到第五副眼鏡時,它的視力達到了一點五。

隊長又好氣又好笑,但是完全被海生這番真情和心血感動,他不聲不響去了趟隊部,回來後對海生說:“請示了一下,就讓海虎在島上再待一陣吧。我彙報了它的作用,讓它帶帶金剛。”

於是,礁盤上經常看到海虎領著金剛在熟悉地形。

水船走了沒兩個禮拜就出了事,還 真虧得海虎。

三號颱風來時,防颱風時兩邊窗戶都要開啟,風帶著雨從這邊進去再從那邊出來,自然就有一些雨點落到桌子上,值班室的值班日誌放在抽屜裡讓滲進的雨水淋溼了。通訊員見颱風走了,雨也停了,火辣辣的太陽又出來了,趕緊把值班本放在窗臺晒乾,沒想到,忽然來了一陣怪風,把本子吹跑了。

因為這時漲潮,太危險,沒法行走,也沒法遊,戰士們無法下水。就在這時,海虎一下子撲向海面,它優美地扭動著身子,熟練地在水面上跳躍,每一次都準確地踩上水下的礁石,不一會兒,就一口叼住那本日誌,在大家的歡呼聲中返回。

第二天早上,海生髮現海虎走路後邊右腿有些瘸,他趕緊從衛生員那裡要來碘酒和消炎藥,搬來一把椅子,讓海虎坐上去,命令它抬起前爪直立起來,而後,用藥棉蘸上碘酒。

當碘酒塗上傷口時,海虎一陣慘叫,它是傷口部位被碘酒刺痛。慌亂中,海虎用前爪把海生推開,剛好抓到海生額頭,劃去了一塊皮。

因為島上沒有狂犬疫苗,海生受傷的又是頭部三角危險區,因為海島到大陸有兩天兩夜的航程,上級很快派直升機把海生接走了。

海生一走,海虎開始不吃不喝了。

從軍用長途裡得知海虎已餓了三天,海生在醫院裡急得臉都白了,趕緊找到醫生,要求出院。醫生訓了他一頓:“你沒拆線就想著出去,再說還有一針狂犬疫苗沒有打,你不要命了!上級批准用直升機救你來醫院,你以為是鬧著玩的?”

第三天晚上,總算找到一隻去金沙島的水船。海生苦苦哀求終於把船老大打動,同意多繞半天航程,把海生送到龍鳳島。

那兩天的航程,對海生來說,是兩週,兩個月,乃至兩年,漫長而又焦慮。等兩天後水船靠上龍鳳島碼頭,沒等跳板擺好,海 生就飛一樣奔向海虎的住處。

犬舍裡,隊長和幾個戰士正在搖著一動不動的海虎,隊長用手在試它的鼻孔。海生心裡一陣激靈,全身都涼了,衝過去扒開他們,大叫:“海虎!海虎!”

忽然,海虎緩緩睜開了眼睛,耳朵也慢慢豎了起來,它看到海生,眼珠子頓時閃亮起來。海虎抬起身,居然,吃力地掙扎著站起來了,它沒有停止,繼續吃力地把自己的兩個前腿抬起來張開,像人一樣直立起來,一頭撲在了海生的懷裡。

海生緊緊地抱住它,眼淚止不住掉下來。他喃喃地說:“好海虎,想死我了,快吃東西吧……”忽然,他停住了,感到海虎全身重量都壓過來,兩隻手沒抱住,海虎整個身軀像小山一樣塌了下去。

(文章有刪改)

5.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海虎熱淚盈眶地送別夥伴,是因為它不願和他們分別,它也想回到大陸。

B.隊長讓海虎留在島上,主要還是考慮海虎熟悉地形,可以超期服役。

C.作者安排金剛上島,主要是想起到對比 的作用,藉以突出海虎的形象。

D.通訊員在太陽下 晒值班日誌,不小心讓海風颳走,說明他經驗不足。

E.小說情節扣人心絃,感人至深,用以小見大手法展現海島軍營生活。

6.請分析小說中海虎的形象特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請概述小說中王海生不願海虎退休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請結合文字,從主題、情節、人物三個角度任選一個,來分析小說的選材特點。(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5.BE [A項“也想回到大陸”錯誤;C項,更重要的是情節上的串聯作用;D項“經驗不足”沒有根據。]

6.海虎作為一個老兵,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在島上服役十年;颱風事件,表現出海虎的敬業精神和高超能力;誤傷王海生,心生愧疚,絕食而亡,表現出它重視情義的特點。

7.王海生和海虎相處七年,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不捨得海虎離去;作為一個老兵,他不想海虎這麼早結束它的軍人生涯;金剛初來,海虎確實還有留下一段時間的必要,這樣自己的訓犬工作會輕鬆些。

8.(示例一)從主題來說,選材以小見大。選用一條軍犬來表現軍人的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十年如一日;通過海虎來表現軍人的過硬本領,保衛邊疆;借軍犬與人的感情,來反映軍人在邊疆同患難而結下的深厚友誼。犬如此,人更如此。

(示例二)從情節來說,選材獨特,吸引讀者。開篇敘說一個服役十年的軍犬,給人懸想,讓人猜測下面故事內容;中間對待退役問題,也就是如何對待一個老兵的問題,趣味橫生,引人發笑;最後人犬情感深厚,以悲劇收場,感人至深。

(示例三)從人物來說,塑造了一個獨行的軍人形象。一個把自己大好青春歲月獻給祖國和平事業的軍人形象;一個忠於職守,本領高強,勇於獻身的軍人形象;一個有情有義、維護生命尊嚴的軍人形象。讓人深思。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6

①一個平常的春天,一位飽經風霜的母親,向別人討了幾棵樹苗。她要把樹苗栽在門前。

②母親栽完樹後,她的孩子從屋裡一拐一拐地走出來。“媽媽,把這棵小樹也栽下吧!”孩子的手裡擎著一棵樹苗。那是她丟棄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親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殘疾。孩子擎著那棵樹苗,滿眼裡都是渴求的光芒。母親望著孩子站立不穩的腿,她就豫了。她認為孩子是在做著一件沒有結果,同樣也沒有意義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裡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親終於點點頭——就算它最終長不成一棵大樹。

③孩子高興極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樹苗,搶著去挖樹坑。他人小力氣弱,挖得很吃力。母親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樹坑比母親挖得都大、都深。

④樹苗栽種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著水桶,給每一棵樹澆水。母親看著,心裡想著,這棵樹能長大嗎?做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樹苗會活過來,會長成一棵大樹。

⑤可是不久,那棵樹苗和其他樹苗一樣,也鼓出了葉子。只不過稍遲了幾天,葉片稍細小了些。可不管怎麼說,它活過來了,它也是一棵樹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著水桶澆樹苗。孩子是認真的。他澆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樹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親允許親手挖坑栽種的小樹苗,孩子也只澆一桶水。

⑦小樹一天一天長大了。開始的時候,那棵小樹明顯地不如其他的樹壯實,顯得有些楚楚可憐。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趕上了它們。

⑧這一年冬天,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送她這個殘疾的孩子也去讀書。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難有這個能力讓這個孩子去學校。孩子揹著母親用布片為他縫製的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學校,可他的臉上卻是永遠像春天一樣明麗燦爛!

⑨放了學,除了做作業,孩子就澆那幾棵樹,一拐一拐地拎著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樹之間。春去秋來,那棵本來已經失去了生存資格的樹,比別的樹是青春是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別人送給他一個綽號:陽光。大家都叫他陽光。他也喜歡這個綽號。

⑾幾十年過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經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這一年,他回到了家鄉,母親早已是滿頭銀髮了,兒子歸來的訊息使她分外高興,這一天她早早候在門口迎接兒子。和母親同在門口的還有那幾棵樹。

⑿他是坐著轎車回來的。他沒有讓車子進村,在村頭他就下來,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遠遠地,他就看到了家門口的樹——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樹。他看見了自己的母親。她依著樹。他心裡一熱,急急地奔了過去。在那棵他親手栽種的樹下,他把母親接在懷裡。他發現母親真的老了,身子輕得像一片樹葉。他叫了一聲娘,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⒁他在老屋裡住了半個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著母親到樹下的青石板上坐,陪著母親說話。有一天說起身邊的樹,他忽然神祕地說,“娘啊,你知道這棵樹為什麼比別的樹長得快嗎?這裡面,有一個誰也不知道的祕密呢!”

⒂母親望著巳人到中年的兒子,望著他那一臉的得意,她平靜地笑了,點點頭說:“其實娘早就知道了。那樹長得高長得快,還不是你每天半夜起來餵它一泡童子尿?開始我也納悶,後來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著你,看見你一邊餵它一邊說小樹快快長大吧……孩子,你知道我為什麼改變了主意,讓你上學堂嗎?就是因為我看見你天天半夜裡去偷偷喂那樹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許久許久,他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跪在了母親的面前。

⒅他明白了。他終於明白了母親。母親的心永遠是一顆母親的心。

1、第④段畫線句“這棵樹能長大嗎?做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請聯絡上下文,品讀出母親此時複雜的目光:

(1)那棵樹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母親擔心它不會長成一棵大樹。

(2)孩子做這件事可能沒有結果,也沒有意義。

(3)孩子一生下來就殘疾,母親為孩子的將來憂慮。

2、第⑧段畫線句“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請聯絡全文,寫出促使母親做出這項決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母親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給那樹喂童子尿。

3、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現4次,作者突出這一細節的用意:一是強調他是個殘疾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自強

4、全文看,本文既寫了孩子成全了一棵樹苗的經過,又寫了母親成全了一個孩子的經過,這兩條線索交叉進行,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7

許多人在學習方面的重要體會是:不僅要肯問,而且在善問。人們把“有知識”說成“有學問”,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學問學問,學要肯問。學,常會有疑;問,則可以解疑,解其一疑便長一智。學既不可缺,問也不可少。

不因疑難細小忽視問,不因問題“淺顯”而不屑問,更不應怕失身分而恥於問。在學中發問,在問中求學,邊學邊問,才有“學問”。要得“學問,不僅要肯問,而且要善問,學習犯難不要急於問人,要先問已,後問人。問已,應反覆思考;問人,會受到啟發。問,要問得準,問得深,因為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1.文中多處用引號(引號的作用有A.表引用 B.表強調 C.表諷刺或否定 D.表特定稱謂和專名 E.表特殊含義),

試分析下列所用方法的作用:

(1)“有學問”_______ (2)“淺顯”______ (2)“所以然”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論點是()

A.許多人在學習方面的重要體會是:不僅要肯問而且要善問

B.人們把“有知識”說成“有學問”,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C.要得“學問”,不僅要肯問,而且要善問

D.問已,應反覆思考;問人,會受到啟發

3.作者批評的三種現象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辨析下列各句是單句還是複句,是單句劃出句子成分。

(1) 許多人在學習方面的`重要體會是:不僅要肯問,而且要善問。 ( )

(2) 學既不可缺,問也不可少。 ( )

(3)人們把“有知識”說成“有學問”,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 )

(4)學習犯難不要急於問人,要先問已,後問人。 ( )

參考答案:

1.(1)B (2)D (3) A

2.C

3.因疑難細小而忽視問 因問題“淺顯”而不屑問 怕失身分而恥於問

4.

(1)單句 主語:體會 謂語:是 賓語:不僅要問,而且要善問

(2)複句

(3)單句:主語;這 謂語:是 賓語:沒有道理的。

(4)複句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8

美,盼著善待……

美,有時是不能採摘的。

比如,早晨的露珠玲瓏晶瑩,不過,一旦把它們採集下來,那珍珠般的光澤就會立刻蕩然無存。

美,有時是不能近觀的。

比如,遠山如黛,美麗而且神奇,可當你真的走近了它,才發現那不過是一大堆冷漠的石頭。

美,有時是不能觸控的。

比如,水中的月影清亮亮的,足以讓你想起戀人的眼神,可你只要伸手一碰,那美麗的明媚就會立刻碎掉!

因此,總是想把關採摘到自己籃子裡的人,常常會收穫許多失望。

正如樹上的花朵,把它採摘回家,她只會感傷無奈地走向枯萎,反之,因為愛它把她留在樹上,那美麗的笑容才有了真正的生命!

啊!美感原來是一種近乎神聖的感覺。

想欣賞美嗎?請先擁有最佳的心態。

想走近美嗎?請從珍惜與呵護做起。

想採摘美嗎?那就千萬小心,可別把莢糟踏了……

1、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批評了人們對美的錯誤行為有哪些?對美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說理淺顯易懂,想想看,在寫作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畫橫線的兩段話寫一段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要珍惜美好的事物。(意對即可)

2、批判了採摘、近觀、觸控美的三種行為。對美的正確態度是珍惜美,呵護美。(意對即可)

3、“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例。)

4、“略”。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9

①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

②十二歲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發現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樹苗,便將它挖回來栽在菜園裡。它一天一天地長大了,兩年後就躥成一米多高。春天來臨,它的樹幹是亮燦燦的紫銅色。它長得結實而漂亮。再過兩年,它就能掛果——我想。然而,兩年後,它並沒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樣。我的小桃樹再也沒有長高,而且還顯出奄奄一息的樣子。記得那時我很難過。

③後來我終於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為瓜架,在它的根下種了絲瓜,那些刁鑽的絲瓜藤就沿著它的'樹幹攀緣而上。若是直上也罷了,卻是像鎖鏈那樣一道道地把樹幹箍紮起來,對它千纏百繞。我把它們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樹又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那年,春寒料峭,它開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愛。

④如果我們也像這株桃樹一樣,被僵硬的知識的藤蔓所纏繞,我們就會失去創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會精神窒息。

⑤一位從事詩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紹過兩首臺灣小孩兒寫的詩。詩的題目我都記不得了,詩句也已忘卻,但大概意思還記得。一首詩說一群孩子去捉魚,可是已沒有什麼魚好捉了,他們自己就互相把對方作為魚而玩起捉魚的遊戲來。在他們的歡笑聲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詩說一個無拘無束的小孩兒光著腳丫在地板上跑起來,留下的腳印就像遊動的魚。媽媽來了,卻用拖把將這些“魚”一網打盡。這兩首詩簡直妙極了。我想,它們只能出自兩顆未被僵硬的知識束縛的心靈。

【小題1】選文寫了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小題2】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小題3】選文說:“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小題4】請說說你對第②段畫線句“我的小桃樹再也沒有長高,而且還顯出奄奄一息的樣子”中“奄奄一息”一詞的理解。

答案

【小題1】兩件事:十二歲那年桃樹被絲瓜藤纏繞著難以結果;臺灣地區小孩兒的詩歌中透露出創新的氣息

【小題2】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

【小題3】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小題4】“奄奄一息”的意思是,只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作者用擬人手法突出小桃樹被絲瓜藤纏繞而快枯萎的樣子,與解除束縛後桃樹的生機勃勃形成對比,突出文章中心。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注意文中敘事性的起始語,“十二歲那年春天”“ 一位從事詩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紹”,然後根據提示概括相關的事件。

考點:內容概括

點評:本題不難,文章短小易讀,事件清楚。概括事件,要注意表明事件的語言標誌,比如“時間”“地點”“人物”,注意它們的轉換,瞭解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小題2】

試題分析:就是第一句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直接引用作答即可,作者是在以事喻理。

考點:文章主旨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文章開篇顯義,即提出了全文章的主旨。所謂文章的“中心句”,是指概括全文內容或點明主旨的句子,一般是文首或文尾總述性的句子。

【小題3】

試題分析:作者用“十二歲那年春天”一事說明了這個道理,因為“知識的束縛”,思想就得不到自由解放,就不會涉及更廣闊的領域。

考點:觀點理解

點評:本題有難度,學生對作者所講的道理沒有生活經驗來做切身體會,只是知道有道理,但理由說不清楚。理解此類問題,有待於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小題4】

試題分析:不能只是解釋這個詞的意思,要說出作者用這個詞形容什麼,為什麼這樣形容,概括作者表達的“用意”理解。

考點:詞語含義及作用理解

點評:本題有難度,學生一般只答出“描寫樹枯萎的狀況”,而答不出作者的用意。閱讀作品,對一句話一個詞的理解,不能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要從作者寫作的意圖去理解。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0

應朋友之約,去他家議事。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別墅裡。別墅是為有私車的人準備的,因此與世俗的鬧市區總保持一段距離。我沒有私車,只得乘公交車。下車之後,要到朋友的別墅,若步行,緊走慢趕,至少也要40分鐘。眼看約定的時間就快到了,我順手招了一輛人力三輪車。

朋友體諒我的窘迫,事先在電話中告知:若坐三輪,只需3元。為保險起見,我上車前還是問了價。“5元。”車伕說。我當然不會坐,可四周就只有這輛三輪車。車伕見我猶豫,開導我說:“總比坐出租合算吧,計程車起價就是6元呢。”這個賬我當然會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兩倍,這個賬我同樣會算。我舉目張望,希望再有一輛三輪車來。車伕說:“上來吧,就收你3元。”這樣,我高高興興地坐了上去。

車伕一面蹬車,一面以柔和的語氣對我說:“我要5元其實沒多收你的。”我說:“人家已經告訴我,只要3元呢。”他說:“那是因為你下公交車下錯了地方,如果在前一個站,就只收3元。”隨後,他立即補充道:“當然,我還是收你3元,已經說好的價,就不會變。我是說,你以後來這裡,就在前一站下車。”他說得這般誠懇,話裡透著關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著這個城市經營人力三輪車的人統一的黃馬甲,剪得齊齊整整的頭髮已經花白了,至少有55歲的年紀。

車行了一小段路程,我總覺得有點不大對勁,上好的公路,車身卻微微顛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輪車那麼平穩,而且,車輪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衝,片刻的停頓之後,再向前一衝。我正覺得奇怪,突然發現蹬車人只有一條腿!

我猛然覺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著他的斷腿,瞪著懸在空中前後搖擺的那段黃黃的褲管。我覺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嚨有些發乾,心胸裡被一種奇怪的惆悵甚至悲涼的情緒糾纏著,籠罩著。我想對他說:“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當然會一分不少的給他錢,可我又生怕被他誤解,同時我也怕自己的做法顯得矯情,玷汙了一種聖潔的東西。

前面是一帶緩坡,我說:“這裡不好騎,我下車,我們把車推過去。”他急忙制止:“沒關係沒關係,這點坡都騎不上去,我咋個掙生活啊?”言畢,快樂地笑了兩聲,身子便弓了起來,加快了蹬踏的頻率。車子遇到坡度,便倔強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後退的趨勢。他的獨腿頑強地與後退的力量抗爭著,車輪發出“吱、吱”的尖叫,車身搖搖晃晃,極不情願地向前扭動。我甚至覺得這車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憐惜它的主人,才這般固執的嗎?車伕黝黑的後頸上高高繃起一股筋來,頭使勁地向前聳,我想他的臉一定是紫紅的,他被單薄的衣服包裹起來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數。他是在跟自己較勁,與命運抗爭!

坡總算爬上去了,車伕重濁地喘著氣。不知怎麼,我心裡的惆悵和悲涼竟然了無影蹤。

待他喘息稍定,我說:“你真不容易啊!”

他自豪地說:“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氣蹬過八十多裡,而且帶的是兩個人!”

我問他怎麼走那麼遠。

他說:“有兩個韓國人來成都,想坐人力車沿二環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風景。別人的車他們不坐,偏要坐我的車。他們一定以為我會半路出醜的,沒想到,嘿,我這條獨腿為咱們成都人爭了氣,為中國人爭了氣!”

車伕又說:“下了車,那兩個韓國人流了眼淚,說的什麼話我也不懂,但我想,他們一定不會說我是孬種。”

離別墅大門百十米遠的距離,車伕突然剎了車。“你下來吧。”他說。

我下了車,給他5元。

他堅決不收,“講好的價,怎麼能變呢?你這叫我以後咋個在世上混啊?”

我沒勉強,收回了他找給的兩元錢。

我正要離去時,他不好意思地說:“我本來應該把你送進門的,可那是一幢高級別墅,往別墅裡去的人,至少應該坐計程車啊……我怕你被朋友看見……”

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我天生是不大流淚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門邊等我。他望著遠去的車伕說:“你為什麼不讓他送到,那些可惡的傢伙總是騙了一個是一個!你太老實了。”

議完事,朋友留我吃飯,我堅決拒絕了。

我徒步走過了那段沒有公交車的路程。我從來沒有與自己的兩條腿這般親近過,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兩條腿這般有力過。

(有刪改)

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篇寫我因車費超出原計劃而誤解車伕,到後來得知緣由而逐漸對車伕另眼相看、心生敬佩,這是採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B.“不知怎麼,我心裡的惆悵和悲涼竟然了無影蹤”,是因為我看到車伕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爬上了坡,我便不再擔憂。

C.“議完事,朋友留我吃飯,我堅決拒絕了。”這既表現出我對朋友對人力車伕心存偏見而不滿,也暗示了我與朋友之間思想上產生了較大的隔閡。

D.“獨腿人生”作為小說的標題,不僅巧妙地設定了懸念,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還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即便人生有再多的不如意,也要樂觀、頑強的生活下去。

6.小說行文中插敘了獨腿車伕載著兩個韓國人蹬車八十多裡逛成都的事情,有何用意?(6分)

7.“我”認為獨腿車伕擁有“一種聖潔的東西”,請結合獨腿車伕的形象談談你的感受。(6分)

答案:

5.B【是對獨腿車伕與命運抗爭精神的敬佩和讚賞。】

6.【(1)插敘這一事件,有利於推動小說的情節發展。獨腿車伕留百十米距離不走,不是怠惰,而是出於關心。朋友不理解車伕的用意妄加揣測,我因而不滿,堅決要走。

(2)有利於豐富人物形象。小說插敘這一情節,讓獨腿車伕用幽默輕鬆的語調自述,從而將獨腿車伕善良、樂觀、堅強的一面展現出來,使獨腿車伕的形象更生動豐滿。

(3)有利於深化本文主旨——即使是面對艱難的人生,也要擁有一顆善良、樂觀的心,堅強、自信的生活。

(從小說的形象、情節構思、主題、讀者感受等角度思考,有理有據即可。每點2分。)】

7.【縱觀全文,獨腿車伕擁有的“一種聖潔的東西”,便是他身上所具備的美好的精神品質。

(1)他,為人誠懇、善良。例如:當我最終以3元錢坐上了他的車,車伕誠懇的告訴我以後要再往前一站再下車,即使是知道價錢不合理,也依然答應載我去朋友家,哪怕覺得我當時誤解了他也不改他的柔和語氣。

(2)他,身殘志堅、與命運抗爭。例如:在上一段緩坡的時候,即使我提出下車推車,他仍然堅持要騎上去,即使獨腿蹬車艱難前行也要堅持,最終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功證明了自己。

(3)他,面對質疑,樂觀自信、自尊自愛。例如:兩個韓國人,不懷好意偏要坐他的車,但他自尊自愛,積極應對,樂觀自信的心態讓他改變了兩個韓國人的態度,也使讀者深受感染。

(從人物的精神品質角度思考,有理有據即可。每點2分。)】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1

暑假剛開始,一位在機關工作的家長,就對讀九年級的孩子佈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飯後的飯碗。開頭幾天,這個孩子做得還有些興趣,但5天后,就嚷著要父親用“獎勵”來兌現,不出半月就再也不願做了。可這位家長很頂真,堅持要孩子男諾言。他說,不在乎孩子做家務的多與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責任意識和行為。

這位家長的話頗有道理。據筆者所知,現在不少孩子似乎並不真正“認”得“責任”兩字,即使對自己的生活瑣事也少有責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學校就有過政教主任幫學生洗襪子的事情。至於住宿學生將更換的衣服,從外衣到內褲、襪子,週末統統帶回家讓家長代勞就更不是新鮮事,許多家長也習以為常。就是一些好學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關部門在對優秀學生候選人進行考察時,曾有意將掃帚、抹布橫在他們必經的走道上,結果絕大部分選人或視而不見,或繞道走開了,而他們在道德知識的書面試題中卻能對答如流。更令人感嘆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報上發表了“同學:你的.自行車放好了嗎?”的文章,也反映出珠亂停放這種不該在大學校園裡出現的現象很是嚴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感到:現在一些孩子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太淡漠了。

而在這方面,上海楊浦中學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們調查過許多著名學者專家、企業領導及先進人物,發現支撐他們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責任感,於是率先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加強高中生責任感的培養,並作為增加德育實效性的切入口,開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師專附小採取高年級學生幫助輔導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也頗有特色。可見,責任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積極培養的。

人若一旦沒有責任,就會放棄現在;忽略責任,就會貽誤機會;背棄責任,就會埋沒事業。不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我們的教育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們就會愧對歷史和使命。

在責任面前,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遊戲人生。一個連對自己也沒有責任的人,很難想象其會對集體、國家盡責。楊浦中學名譽校長、特級教師於漪說得好,責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過讀書明理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現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對學校的衝擊很大,培養責任感顯得更加重要。我們應當使責任感成為孩子們的一種行為習慣,成為生命的有機部分,與成長和使命同行。

培養責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後的自覺踐行,難在價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昇華,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觀念內化。楊浦中學的做法值得借鑑,那就是:感受現實,增加學習責任感;從小事做起,在崗位上體驗對他人的信任;與長輩對話,理解家庭責任;走向明天,將自我責任和社會責任融為一體。這也許是責任感培養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階梯。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有高度責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剛剛踏入人生的起跑線之際,讓責任感培養與他們的成長同行,會使這些未來的國家有用人才終身受益。在這方面,教師和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責任人”,這是今天我們培養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點,更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

(摘自20xx年8月12日《文匯報》,有刪改,作者:蘇軍)

小題1:第二段列舉寄宿學校、優秀學生、大學生的例子證明什麼?有什麼作用?(3分)

小題2:文中畫線句子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2分)

小題3:第六段畫線的“也許”能否去掉?為什麼?(1分)

小題4:你從這篇文章中受到什麼啟發?(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證明:現在不少孩子似乎並有真正“認”得“責任”兩字,即使對自己的生活瑣事也少有責任的概念(1)作用:(1)從反面說明了培養青少年責任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分)(2)為下文的論述奠定基礎(1分)

小題2:道理(1分) 一個連自己也沒有責任感的人,很難想象其會對集體、國家盡責(1分)

小題3:不能去掉,這裡“也許”表示一種猜測,如果去掉它,就變成了肯定,這與實際不符,所以不能去掉。(1分)

小題4:略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2

現代文閱讀(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燈光上Lifi實驗成功

一直以來,在一個人的頭頂上畫一個閃亮的燈泡,被用來象徵一個發明家的靈光乍現,但是德國物理學家哈拉爾德·哈斯由燈泡本身“點亮”了奇思妙想:依賴一盞小小的燈,將看不見的絡訊號,變成“看得見”的絡訊號。哈斯和他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團隊最新發明了一種專利技術,利用閃爍的燈光來傳輸數字資訊,這個過程被稱為可見光通訊(VLC),人們常把它親切地稱為“Lifi”,以示它能給目前以WiFi為代表的無線絡傳輸技術可能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這種讓人難以想象的絡技術到底離我們有多遠?答案是:很近,它正從復旦大學實驗室中一步步向我們走來。日前,復旦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傳出好訊息, Lifi技術在實驗室成功實現。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薛向陽告訴記者,目前的無線電訊號傳輸裝置存在很多侷限性,它們稀有、昂貴、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機,全球數百萬個基站幫助其增強訊號,但大部分能量卻消耗在冷卻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燈泡卻取之不盡,尤其在國內LED光源正在大規模取代傳統白熾燈。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燈泡中增加一個微晶片,便可讓燈泡變成無線絡發射器。課題研究人員遲楠教授指出,光和無線電波一樣,都屬於電磁波的一種,傳播絡訊號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給普通的LED燈泡裝上微晶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數百萬次閃爍,亮了表示1,滅了代表0。由於頻率太快,人眼根本覺察不到,光敏感測器卻可以接收到這些變化。就這樣,二進位制的資料就被快速編碼成燈光訊號並進行了有效的傳輸。燈光下的'電腦,通過一套特製的接收裝置,讀懂燈光裡的“莫爾斯密碼”。“有燈光的地方,就有絡訊號。關掉燈,絡全無。”遲楠告訴記者,與現有WiFi相比,未來的可見光通訊安全又經濟。WiFi依賴看不見的無線電波傳輸,裝置功率越來越大,區域性電磁輻射勢必增強;無線訊號穿牆而過,絡資訊不安全。這些安全隱患,在可見光通訊中“一掃而光”。而且,光譜比無線電頻譜大10000倍,意味著更大的頻寬和更高的速度,絡設定又幾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礎設施。

當然,作為一種尚在實驗室的全新絡技術和產品,其未來潛力也不應被過分高估。“因為,從燈光通訊控制到晶片設計製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產品,都是研究人員‘動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樣走進千家萬戶,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遲楠認為,Lifi技術本身也有其侷限性,例如若燈光被阻擋,絡訊號將被切斷等等。因此,它並不是WiFi的競爭對手,而是一種相互補充,有助於釋放頻譜空間。

8.根據文段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Lifi燈光上技術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哈拉爾德·哈斯和他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團隊發明的。

B.Wifi通訊的媒介是無線電波,而lifi通訊的媒介是光,兩者都屬於電滋波。

C.Lifi燈光上技術給目前以WiFi為代表的無線絡傳輸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D.我國的lifi上技術因復旦大學實驗室的成功試驗正朝我們一步步走來。

9.下列對lifi技術傳播絡訊號的原理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要在平常的LED燈泡中增加一個微晶片,便可讓燈泡變成無線絡發射器。

B.微晶片能自動控制電燈開關,開表示1,關代表0,所以有燈光的地方,就有絡訊號;關掉燈,絡全無。

C.利用LED燈實現絡通訊的技術關鍵是二進位制的數字語言能被快速編碼成燈光訊號並進行有效的傳輸。

D.燈光下的電腦只需安裝一套特製的接收裝置,就能讀懂燈光裡的“莫爾斯密碼”,成功接收絡訊號。

10.lifi通訊與wifi通訊相比具有哪些優勢?(3分)

參考答案:

8.C。不是“帶來了”,而是“可能帶來”。

9.B。微晶片是“控制它每秒數百萬次閃爍”,不是控制開關。

10.設施現成、價格低;資訊保安;效率高,更大頻寬,更高速度。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3

在遙遠的波斯尼亞,婦人費希瑪和丈夫及兩兒子生活在一個小村落裡。有一天,在奧地利工作的丈夫馬爾科奇回來,送給兒子一個魚缸和兩條金魚。次年即一九九二年波斯尼亞爆發戰爭,在那個戰火紛飛人人自危的年月,費希瑪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家園,不得不走上顛沛流離的逃難之路。

在棄家而逃之際,費希瑪不知道等待她和兩個孩子的將是什麼,一切是那麼慌亂,那麼倉促。但在這樣的時刻,費希瑪仍沒忘記那兩條金魚的丈夫對孩子的愛,更是兩條活生生的生命啊。於是,她捧起金魚缸從容地走向湖邊,將它們輕輕地放進藍藍的湖水裡。

幾年後,戰火平息,費希瑪和孩子們結,它們不僅是已逝束逃難返回家鄉。家鄉處處都是廢墟,一切都待從頭做起,但他們在當年放生金魚的湖邊看到湖面泛著片片金光,仔細一看,是一群活潑美麗的金魚,跟他們當初放生的兩條長得一模一樣。哦,原來是那兩條金魚繁殖的下一代。最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兩個兒子還從當時放生金魚的那片湖水中摸回了那個圓圓的金魚缸,這可是他們的父親當年送給他們的禮物啊。費希瑪和她的孩子多麼高興啊,彷彿與自己的親人在亂世後重逢。於是。 希瑪繼續飼餵那些金魚,平靜的湖水中孕育著無限的生命。

費希瑪和她的金魚的故事流傳開來,人們紛紛前來觀看,並順便買兩條回家送人,於是出售金魚成為費希瑪一家的致富之路。費希瑪和她的孩子們終於擺脫了戰亂和貧窮,過上了安寧殷實的生活。

1、給文中第4自然段空白處加上標點。

2、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詞語。

(1)形容生活困苦受挫,流離失所,無處安身。( 顛沛流離 )

(2)每個人都感到自身危險而惶恐不安。 ( 人人自危 )

(3)形容生活富足。 ( 殷實 )

(4)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 ( 孕育 )

3、按要求寫詞語。

(1)寫出這些詞語的近義詞:

倉促一一( 急促 ) 孕育一一( 蘊涵 )

(2)文中"家鄉處處都是廢墟,一切都得從頭做起"一句可用( 百廢待興 )這個成語來描述。

4、在文中找到和下面句子相照應的句子。

(1)於是,她捧起金魚缸從容地走向湖邊,將他們輕輕地放進藍藍的湖水裡。

他們在當年放生金魚的湖邊看到湖面泛著片片金光,仔細一看,是一群活潑美麗的金魚,跟他們當初放生的兩條長得一模一樣。

(2)有一天,在奧地利工作的丈夫馬爾科奇回來,送給兒子一個魚缸和兩條金魚。

最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兩個兒子還從當時放生金魚的那片湖水中摸回了那個圓圓的金魚缸,這可是他們的父親當年送給他們的'禮物啊。

5、說一說從下面的句子中你能體會到怎樣的思想感情?

(1)費希瑪和她的孩子多麼高興啊,彷彿與自己的親人在亂世後重逢。

表達了他們對家人團圓,過上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親人的懷念。

(2)但在這樣的時刻,費希瑪仍沒忘記那兩條金魚,它們不僅是已逝的丈夫對孩子的愛,更是兩條活生生的生命啊。

從這句話可以體會出費希瑪時刻記著丈夫對一家人的愛,同時也將這份愛轉給有活生生的生命的金魚,也因此得到了善意的回報。6、簡要說說費希瑪是怎樣對待這兩條金魚的?為什麼說她得到了善意的回報?

當戰爭爆發,不得不逃亡時,她沒有忘記這兩條金魚,而是將它們輕輕地放進湖水中;當她們結束逃難返鄉時,發現當初的兩條金魚已經繁衍出許多後代了,她繼續飼養這些金魚。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出售金魚成為她們一家致富的途徑,使她們過上了安寧殷實的生活。當年不經意間做的好事,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收益。所以說她得到了善意的回報。

7、這篇文章告訴我們( C )。

A在遇到危險和困難時不要慌張,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B。在窮困時想到美好的未來,不能灰心

C。善意總會有回報的,有時候不經意間做了一件好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份驚喜。

D。人要會經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8、猜想情節:假如費希瑪沒能在逃亡前將兩條金魚放進湖中,結果會怎樣?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下面。

費希瑪在親人離世,家園被毀的境遇中,在棄家奔逃的慌惶倉促的心境下,因為一份對已逝丈夫的深切眷念和對生命的博愛,“從容地走向湖邊,將它們輕輕放進藍藍的湖水裡”,當時她絕對沒有長遠的眼光,也沒有世俗的奢求,就因為柔軟的心中的那份“愛”與“善”。

費希瑪的金魚 在遙遠得波斯尼亞,婦人費希瑪和兩個兒子生活在一批小村裡。有不知道 知不道 亂戰讓人們失去了( 自己滴丈夫 )和( 她滴家園 )。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4

父親的肩頭一片雪白

鬍子巨集

①15歲那年,我在全縣數學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後,被推薦到縣城最好的實驗國中讀書。為此,父親高興得一晚上沒睡著覺,千囑咐萬叮嚀,希望我爭一口氣以後考上大學中專什麼的。學校實行走讀制,每天我都要騎著家裡那輛老掉牙的自行車去上學,風雨無阻。

②條件的艱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學校的同學幾乎都是縣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個班,有好幾個縣長、局長的孩子。當我穿著農家孩子的粗衣布鞋邁進教室時,頓時傳來一陣鬨笑聲。隨後就有孩子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號。在花花綠綠、性格活潑的同學中,我特別敏感、孤獨,對新環境充滿了恐懼。許多次我推著破舊的自行車來到學校,就看到縣長、局長家的孩子們從吉普車裡下來,趾高氣揚地斜視我一眼,我頓時感受到了一種難以忍受的歧視。

③好在我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學生,基礎又紮實,在學習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後,期末考試,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級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說: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學校召開全體師生大會,每個學生要有一位家長參加大會,屆時要對優秀學生頒發獎狀和獎金。我興奮不已,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並不比別人差。這時,我聽到鄰座的幾位局長的孩子在嘀咕:那個“趿拉鞋”,也會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離開學校。考了第一,僅給了我片刻的興奮,隨即自卑又湧上心頭。

④回到家裡,我把成績通知單遞給父親,父親樂得合不攏嘴。當我告訴父親明天要開全體師生家長大會時,父親立刻張羅開來,叮囑母親翻箱倒櫃找出春節時他才捨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說:“爹,你別去了,人家的父親都是城裡的幹部……”(A)父親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轉過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來,心想:父親,你為什麼不也是幹部,你怎麼偏偏當一輩子農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颳起了呼呼的北風,窗戶的塑料紙被吹得啪啪作響,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著穿上衣服收拾書包。父親說:“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說:“你就別去了,不就開個會嗎?再說,別人的家長是幹部,你又不會發言……”開啟屋門,一股風雪湧進屋來,好大的雪,(B)我往書包裡塞進兩個窩頭和一塊老鹹菜,咬咬牙,衝進風雪之中。涼涼的天,涼涼的心:父親,對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讓您分享我的光榮的,可是,班上就我一個鄉下孩子,那麼多家長,就你一個人種地的……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學校響起預備鈴時,我邁進學校的大門。雪仍紛紛揚揚地下著,幾輛吉普車和轎車很顯眼地停在操場上。

⑥鈴聲響過後,校長登臺講話,校長的講話不時激起同學們和家長們的一陣陣掌聲和笑聲,而此時的我身上冷得厲害,肚子餓得厲害,心裡孤單得厲害。我無心聽校長的講話,隨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風雪,就這麼一剎那,我驚呆了……

⑦父親,父親來了!他正透過一扇玻璃向裡望,仔細聆聽著校長的講話。我揚揚手臂,父親看著我,向我使勁擺擺手。風正吹,雪正舞,父親的肩頭一片雪白……

⑧一陣掌聲響起來,有同學使勁扯扯我的衣服,校長正叫我的名字,同時手裡展開一張鮮紅的獎狀:我下意識地走向講臺,校長很慈祥地凝視著我。一剎那,我的淚水湧出眼簾,我手指窗外……禮堂裡所有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親。校長一個箭步下了講臺,開啟門。風雪呼嘯著湧入禮堂,父親跨進來,抖落身上的一層雪花。

⑨我說:這是我的——父親!熱烈的掌聲響起……

⑩放學時,我和父親步出禮堂,父親說:你其實沒必要自卑,別人的歧視都是暫時的。男子漢,只要勤奮,別人有的,咱們自己也會有……

13.通讀全文,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短語,概括出“我”的心理變化過程。(2分

孤獨恐懼——_ __——自卑於盾——

14.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A)父親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答:

(B)我往書包裡塞進兩個窩頭和一塊老鹹菜,咬咬牙,衝進風雪之中。

答:

15.小說多次描寫風雪,其作用是什麼?(3分)

答:

16.聰系全文,簡要分析小說中父親這一人物形象。(3分)

答:

17.這篇小說意蘊豐富,引人深思,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獲得了哪些啟示。(4分)

答:

獨對夕陽美好

鄧皓

①從什麼時候起,我便鍾愛了夕陽呢?

②一幕高掛的天空裡,一輪夕陽託舉在雲層裡,恬靜而美好,那光澤絢爛而不熾熱,如淬了烈焰的鋼。而周遭的雲霞蔚為壯觀,編組成一塊五彩的畫屏。你專注於看那畫屏時,那夕陽就分明躍坐於畫屏之上,像極了安詳靜坐的禪者。

③浩然的天宇許多的時候是單調而蒼白的,無數的日子太陽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臉來,所以,你去看天,沒有一個時光比夕陽疊掛於藍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時的那種輝煌,也遠遠比不過夕陽隱退時的那份沉靜的壯觀。何況,欣賞美麗要有一份清靜、怡然的心態。在觀望日出和日落之間,誰會擁有更多的怡然,還用說麼?

④小的時候,家鄉有一條河,是河卻喚作沱江。我是因為沱江愛極了夕陽的。那時,我們喜歡去沱江邊戲耍,打水漂,捉螃蟹,幾個人一塊的時候,還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後河水退去,整個的沱江靜若處子。站在沱江岸邊,極目遠眺,彎彎曲曲的便是一條白白的練帶。你的思緒就要隨著這素潔的`練帶翔舞開來。而黃昏的時候,我們便看到一隻只白色的水鳥在亮翅斜飛,時而掠過水麵畫出一圈圈漣漪,無窮的自在。而這時夕陽總是倒映在清澈而靜寂的沱江裡。遠遠望去,便函是一團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們心裡感受著這無窮的美好,卻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誦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時,小小的我只知夕陽的美麗,卻無論如何不知道在夕陽裡尋覓一份美好的心境。猶如那時候生活在鄉下的我,看著父母從田間歸來,臉上總掛著幸福而滿足的神情。我以為是他們自己心裡有什麼快樂了,卻不知他們的快樂來自於他們踏著夕陽歸來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長大,我才知道人類生命中一半的美麗來自於對自然景觀的留意和欣賞。我不敢想像天空沒有日月星辰的輪迴會是什麼模樣?季節沒有春夏秋冬的變遷會是怎樣的蕭索?樹木沒有春華秋實的更替會是怎樣的荒涼?我於是開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這份留意讓我發現了人生原本充滿著好豐富的情趣!也許是作家大都喜歡孤獨和寧靜,我是極其喜歡在夕陽裡沉思遐想的。面對一輪夕陽,端坐在陽臺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讓桔紅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攤開手來,握一把暖暖的夕陽,你便能找到“悠然見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這種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緒便紛紛揚揚地散開來,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盧梭的名著《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許其中最奇譎的靈感和哲思就來自於夕陽下的思考呢!

⑥有時候,我會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緒低落,而這時候最是我獨對夕陽沉思的時候。那夕陽雖然靜默不語,卻以她博大和壯觀的內蘊擴充套件著我的心胸。人生難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這夕陽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際的時候。而自信的人兒不是樂觀地道出了一句“夕陽今朝落下去,明朝依舊爬上來”麼?我於是更加喜歡在夕陽裡審讀人生,去用心感觸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獨對夕陽的靜思看成是對人生的一種參禪。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無窮盡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麗。所以有人說貧窮而能聽到風聲也是好的。何況,我真是一無所有的時候,我還可以在自己的居室裡獨對夕陽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對那輪夕陽說:你整個兒就是我的呢!讓人快慰的是,夕陽並不責備我的貪婪。

⑧於是,一些簡簡單單的日子裡,我不懼怕貧窮的勞碌,我慶幸,我能以一顆豐盈的心小心地愛著我擁有的生活

18.通讀全文,概括“我”所鍾愛的夕陽有哪些特點。(3分)

答:

19.閱讀第④段,簡要概括“我是因為沱江愛極了夕陽”的原因。(3分)

答:

20.請從修辭和詞語運用的角度,簡要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那夕陽就分明躍坐於畫屏之上,像極了安詳靜坐的禪者。

答:

②而讓人快慰的是:夕陽並不責備我的貪婪。

答:

21.寫出文章結尾畫線句的含義及作用:(4分)

答:

22.“人生的美好是無窮盡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麗。”聯絡實際,談談你的感悟。(4分)

答:

參考答案:

13.答案:興奮不已,驚喜激動

評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4.答案:(A)運用了神態描寫,逼真地寫出了父親笑容一下子停滯的神情,表現了父親的心情由興奮到難過失落無奈的急遽變化的過程。

(B)運用了細節描寫(動作描寫),形象地寫出我急於離家的情形,從而表現出“我”決定不讓父親參加家長會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評分:描寫方法1分,作用分析1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①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②襯托“我”自卑而苦澀的心情。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渲染蒼涼凝重的氛圍。

評分:每點1分,答出三點得3分,共3分。

16.答案:通過寫父親不顧兒子阻攔,冒雪參加家長會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憨厚朴實,疼愛理解孩子、貧窮卻不自卑的父親形象。

評分:概括內容1分,分析形象2分,共3分。

17.答案:①其實我們沒必要自卑,別人的歧視都是暫時。只要勤奮,別人有的,我們自己

也會有。

②無論是鄉下人還是城市人,奮鬥的權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

③富貴者不必瞧不起人,貧窮者也不必妄自菲薄,人格面前,沒有富貴貧窮之分。

評分:寫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4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8.答案:恬靜而美好;沉靜而壯觀;博大而有內蘊。

評分:每個要點1分,共3分。

19.我在夕陽映照下的沱江邊戲耍,感受到了無窮的快樂;我看到夕陽映照下的沱江和

亮翅斜飛的水鳥,感到了無窮的美好;我從夕陽中勞作歸來的父母臉上那種幸福和

滿足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快樂。

評分:每個要點1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20.①答案: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夕陽比喻成禪者,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在五彩雲霞的烘托下夕陽安詳沉靜美好的景象;

評分:修辭方法1分.作用分析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②貪婪,本義是貪得無厭,這裡是貶義詞褒用,寫出了我對夕陽的極度喜愛之情。

評分:答出詞語含義及貶義詞褒用1分,作用分析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21.答案:含義:要用坦然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珍惜生活、熱愛生活。

作用:收束全文 ,深化主題。

評分:含義2分,任用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22.答案示例:生活的美好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留意,就會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比如,我們在求知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擁有達觀平和的心態,就會坦然面對困難,就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評分:感悟2分,聯絡生活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5

金相公家在謝老師家北面,西廂靠北的兩間,門前鋪著一尺見方的青磚,地勢比喬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廳為明代大官的府第,為防範倭寇進犯,他們在家裡養有兵丁。西廂是兵丁們的營房,這方正的青磚之地,是他們的練兵場。如今它成了二房廳人出入的通道,我去朋友阿紅家,也走這裡居多。

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專門打造富貴人家的各種桶、盤。因為手藝好,用料講究,他家的圓頭木器一般人難以企及——光一個銅圈,厚至三分,描龍刻鳳,金燦燦,亮晶晶,被人譽為金圈。加上他本來姓金,東河沿人有時叫他金相公,有時又叫他金圈。

當然,這是說從前,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當我經過他家門口,他所切削鑽刨的,不過是些平常的腳盆、圓盤,或者水桶、舀勺。都是白木,箍的是鐵圈,有時是竹圈。然而,金相公還留著一套銅圈,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主顧,他常常嘆息。

金相公還有一個好大的不如意,就是沒有兒子。已經去世的老伴兒,只給他生了兩個女兒,這對於他手藝的傳承,是個很大的不利。當然,女兒也罷了,可以招個進舍女婿。偏偏大女兒特別出挑,找了個吃國家糧食的——我家河對面糧站的工人。如此,他就剩下一個念頭,女兒生個兒子,來繼承他的手藝。

女兒終於稱了金相公的心,果然生了個兒子。金相公笑得合不攏嘴,每天把鑽啊刨啊使得順溜,還幾次把那套銅圈拿出來,套在外孫的坐車、搖籃上,逗外孫玩兒。我這才看到,這傳說中的銅圈,其實只是幾個黑不溜秋的圓環。要說它的好處,就是聲音,叮叮噹噹,確實好聽。

然而,好景不長,不到兩年,金相公的眉頭又皺攏了,因為外孫不會說話,連咿咿呀呀的聲音也不發一聲。女兒女婿著急,抱孩子去了無數醫院。被上海的醫生確診後,他們搬離二房廳,去了糧站宿舍。金相公也只悶頭幹活兒,再不說話。人們說,金相公家一下啞巴了兩個。

金相公的'小女兒,只比我大兩歲。沒孃的孩子可憐,她平時就不聲不響,至多和路過的我點個頭。如今連姊姊也搬走,父女兩個燒飯洗衣的家務都落到了她身上。不久,商店裡的塑料臉盆、水桶這樣的生活用品越來越多,金相公只能給人修箇舊。他賺的錢連嘴巴也顧不住,小女兒輟學,父女兩人開始績麻了。

績麻這事佔地方,需要大場院。好在青磚道地兒很大,儘可以攤放、收晒。此外,他家北邊還有一堵磚牆,是二房廳第二進的圍牆,很多磚頭已經損毀,裸露出一個個豁口。金相公用毛竹紮了個四方的棚架,靠在牆上,棚架上懸掛著一卷卷粗麻。這麻泛著黃綠,在陽光下散發出一陣陣清香。

終於,金相公時來運轉了,這便是東河沿人最難忘的大旱年。那年夏天,九九八十一天沒有下雨,我家門前的漕鬥底翻天了。人們在河底掘了土井,早晚打水。萬安橋那邊三江交匯,河底很寬,搭了戲臺,時常唱戲。看戲的人黑壓壓的,擠滿了河底。也有人站在河岸上,觀望著這難得一見的奇觀。

這時,金相公家的門檻被人踏斷了,大家爭相訂購水桶——土井裡的水,只能用來清洗,而吃喝的,須到小鎮前面的山洞裡去挑。沒有勞力的人家,讓人代挑,便宜的八毛一擔,最貴的時候一元兩角。當時,只要有勞力的人家,都前呼後應地去挑水了。

金相公自然高興了,他日日夜夜箍水桶,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個小時,飯也不吃,覺也不睡。訂單實在太多,他把箍桶分成了幾道程式,依次做圓的底盤、弧形的把手、桶身木板。如此標準化作業的好處是,轉手快,出貨多。簡單的工序,比如用砂紙打磨之類,讓女兒幫著做。

我父親從紹興挑來一副水桶的木板,特意讓金相公去加工。金相公本來不接外加工的,但看在我父親路遠迢迢挑來的份上,收了下來。一直沒完工,父親上門催促,我跟了去看,才第一次進入金相公的家。古舊的廂房板壁裡面,那套金圈一個個排著隊,黃銅的顏色一點兒也沒有了。

金相公做桶極其仔細,幾塊木板比畫來比畫去,已經看不出拼接的縫隙,他卻還在耐著性子比對。父親接過我家的新水桶,連聲誇獎金相公好手藝。金相公抬起頭來說:“大旱天的水桶比不得平時,你們要挑著它爬山過嶺,怎麼可以含糊呢?”這副水桶靈巧結實,我家用了幾十年。

這年十月,東河沿人終於迎來了第一場透雨。金相公忙乎了一個夏天,人瘦了好幾圈。他的背本來就駝,此時幾乎彎成了九十度。那天,他和大家一起站在河岸上,看小河裡的水漲起來,船高起來,清風從河面吹來,他臉上的皺紋,慢慢地舒展開了。

就在這年年底,我在他家門前的方磚院子裡,看到了一個白皙瘦長的少年。也沒人告訴我這少年是誰,但從他窄窄的臉和特別長的眼睫毛,我一眼就認定,他就是金相公的啞巴外孫。他在玩一個銅圈,使勁兒甩出去,讓它不斷轉動。如果停下,他就再甩一次。

奇怪的是,這個時候的銅圈,不再是褐色,而是金黃的了。它在暮色裡一閃一閃,偌大的二房廳院落,迴響著叮叮咚咚的聲音。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3分)

A.作者在首段交代了金相公的生活場景,透漏出一種幽深的歷史感,有力地烘托了金相公的人物形象。

B.文章以“我”的視角講述金相公的故事,真實自然,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散發著濃郁生活氣息的風俗畫。

C.小說語言精美華面,綢致地刻畫了人物豐富的心理,表現出時代的風貌與人物的生存狀態。

D.小說寫人寫事,目的是表現生活本色,在平靜從容的敘述中表現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感性觀察和理性思考。

8.小說的結尾富有藝術性,請結合作品加以賞析。(6分)

9.請簡要分析小說塑造金相公這一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6分)

答案:

7.(C語言風格應是質樸平實,並且無“細緻地刻畫人物豐富的心理” )

8. ①與上文寫金相公的外孫生病搬走相呼應,使得小說結構嚴謹。

②此結尾具有象徵意義。金黃的銅圈閃閃發光,聲音悅耳,暗示傳統的手工藝會後繼有人,煥發新的生機。

③留白式的結尾,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每條2分,答出三條得滿分。)

9. ①民間手工藝人面臨生存窘況。金相公的箍桶手藝受到工業技術與商品發展的衝擊,反映出當前很多手工藝人的生活現狀。

②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令人擔憂。金相公為自己的手藝後繼無人而擔憂、無奈。

③對傳統手工藝的讚美。金相公手藝好、用料講究,這都體現了傳統手藝的精髓之處。

④對傳統手工藝的繼承與發展充滿希望。文章認為人們生活依然需要傳統手工藝,結尾處對金相公外孫的敘述暗示了傳統手工藝傳承發展的希望。

⑤對美好人性的讚美。金相公勤勞能幹,為旱情緩解而高興,表現出厚道純樸的人性之美。這符合當下倡揚正能量的主旋律。

(答出其中任一條得2分,答對三條可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