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師說》閱讀練習及答案

語文3.31K

《師說》閱讀練習及答案1

(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2分)

《師說》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

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②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③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④焉,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⑤,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選自《昌黎先生集》,有刪減)

【註釋】①庸:豈,表示反問的語氣。②出:超越,勝過。③下:低於,此處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時:指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風氣。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是故聖益聖,愚益愚香遠清,亭亭淨植(《愛蓮說》)

B.吾從而之十年春,齊伐我(《曹劌論戰》)

C.所以傳道業解惑也鄉為身死而不(《魚我所欲也》)

D.作《師說》貽之不以物喜,不己悲(《岳陽樓記》)

1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說,“網際網路+教育”時代,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認同這種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2分)

12.(2分)B

13.(3分)A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2頁(共3頁)

14.(4分)(1)(2分)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明白)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知”“孰”翻譯正確各0.5分,語意通順,無語法錯誤,1分)

(2)(2分)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德行有才能。(“是故”“賢”“於”翻譯正確,各0.5分,語意通順,無語法錯誤,0.5分)

15.(3分)

示例一:我認同這種觀點(1分),因為網際網路拓寬了教育渠道,豐富了教育資源,改變了教學方式。學生一“鍵”在手,學海任遊;足不出戶,“名師”任求。學習更便捷、高效。所以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2分)。

示例二:我不認同這種觀點(1分),因為即使在“網際網路+教育”時代,學校依然是育人的主戰場,課堂仍然是學習的主陣地,教師依然是教學的組織者,更是網路學習的引導者(2分)。

(觀點明確,有理有據,即可)

《師說》閱讀練習及答案2

師說

一、在括號內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

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 或師焉,或不焉()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 古之學者必有師

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義:______________

2. 今之眾人

今義:大家 古義:______________

3. 國小而大遺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古義:______________

4. 吾從而師之

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古義:______________

5. 師不必賢於弟子

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古義:______________

6. 年十七,好古文

今義:“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 古義:______________

7.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古義:______________

8.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古義:_____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

1. 道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會天大雨,道不通()

策之不以其道()

2. 傳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舍相如廣成傳()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3. 則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並解釋。

1. 吾從而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吾師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而恥學於師/不恥相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國小而大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並翻譯。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拘於時,學於餘。()

參考答案

一、1. “受”通“授”;2. “不”通“否”。

二、1. 求學的`人。2. 一般人。3. 小的方面要學習。4. 是兩個詞:從,跟從;而,而且。5. 不一定。6. 先秦兩漢的散文。7. 用來……的、……的憑藉。8. 無論,不分。

三、1. 風尚/道理/道路/途徑,方法;2. 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驛站、客舍/傳授/流傳;3. 卻/是,就是。

四、1. 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2. 下,名詞用作動詞,低於;

3. 師,名詞用作動詞,學習;

4. 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5. 小、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 聖、愚,形容詞用作名詞,聖人、愚人。

五、1. 狀語後置句 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高明。

2. “無貴無賤”前省略“地位”,“無長無少”前省略“年紀” 因此,無論高低貴賤,不分年長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3. 賓語前置句 不知道怎麼斷句,不能解決疑惑。

4. 被動句 不被時俗拘束,來向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