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

語文1.5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閱讀練習的身影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閱讀練習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1

三、文學類閱讀(16分)

(16分)閱讀《鄉土中國》之“血緣和地緣”,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的血緣社會是指用生育所發生的親子關係來規定各人的社會地位。血緣社會是穩定的,缺乏變動的,這是血緣社會的基礎。社會的穩定是指它結構的靜止,填入結構中各個地位的個人是不能靜止的,他們受著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裡。因而血緣社會就是用生物上的新陳代謝,生育,父死子繼,用身份去維持社會結構的穩定。

血緣所決定的社會地位不容個人選擇。社會用這個無法競爭,又不易藏沒、歪曲的事實來作分配各人的職業、身份、財產的標準,似乎是最沒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話,那是因為這是安穩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辦法。只要你接受了這原則①(我們有誰曾認真的懷疑過這事實②我們又有誰曾想為這原則探討過存在的理由③)④社會裡很多可能引起的糾紛也隨著不發生了。

在穩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兩者是不分離的。“生於斯,死於斯”把人和地的因緣固定了。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說是血緣上親疏的一種反映。我們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於右,南尊於北,這是血緣的座標。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群的原始狀態。

但鄉土社會中無法避免的是“細胞分裂”的過程。血緣社群構成的家族,當人口繁殖擴大到一個程度,就要向外擴張土地,如果分出去的細胞能在荒地。上開墾,另外繁殖成個村落,它和原來的鄉村還保持著血緣的聯絡,甚至把原來地名來稱這新地方,那就是否定了空間的分離。就如同我們的籍貫取自我們的父親,並不是根據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繼承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籍貫只是“血緣的空間投影”。

但很多離開老家漂流到別地方去的並不能象種子落入土中一般長成新村落,因為想成為村裡人”,第一要在村子裡有土地。第二是要從婚姻中進入當地的親屬圈子。但在中國鄉土社會中土地權受著氏族的保護,不能充分自由賣買。所以這些寄居於社群邊緣上的人物並不能插入這村落社群中,他們不被視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託。可是就在這個特性上卻找到了他們在鄉土社會中的特殊職業。

親密的血緣關係構成的社群的團結性倚賴於各分子間都相互的拖欠著未了的人情。欠了別人的人情就得找一個機會加重一些去回個禮,加重一些就在使對方反欠了自己一筆人情。來來往往,維持著人和人之間的互助合作。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賬”。“算賬”“清算”等於絕交之謂,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需往來了。

在親密的血緣社會中,社會關係是以人情來維持的,是相互饋贈的方式,親屬間的權利和義務必須有相當的平衡,這平衡可以在時間,上拉得很長。社會生活愈發達,人和人之間往來也愈繁重,單靠人情不易維持相互間權利和義務的平衡。於是“當場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錢上往來”就是這種樂意當場算清的往來,這就是商業。在親密的血緣社會中商業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商業是在血緣關係之外建立起來的。

在我們鄉土社會中,有專門作貿易活動的街集。街集時常不在村子裡,而在一片空場上,各地的人到這特定的地方,各以“無情”的身份出現。在這裡大家把原來的關係暫時擱開,一切交易都得當場算清。因為在門前是鄰舍,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當場算清是陌生人間的行為,不能牽涉其他社會關係的。從街集貿易發展到店面貿易的過程中,寄籍在血緣性地區邊緣。上的外邊人成了商業活動的媒介。村子裡的人對他可以講價錢,可以當場算清,不必講人情,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裡開店面的,除了窮苦的老年人擺個攤子,等於是乞丐性質外,大多是外邊來的“新客”。商業是在血緣之外發展的。

地緣是從商業裡發展出來的社會關係。血緣是身份社會的基礎,而地緣卻是契約社會的基礎。契約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約定。在訂定契約時,各人有選擇的自由,在契約進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個同意的權力去支援。契約的完成是權利義務的清算,須要精密的計算,確當的單位,可靠的媒介。在這裡是冷靜的考慮,不是感情,於是理性支配著人們的活動﹣﹣這一切是現代社會的特性,也正是鄉土社會所缺的。從血緣結合轉變到地緣結合是社會性質的轉變,也是社會史上的一個大轉變。

(選材於《鄉土中國十二血緣和地緣》費孝通著有刪節)

(1)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血緣社會是用生育產生的親子關係來規定人的社會地位,維持秩序穩定。

B.我們的籍貫取決於父親而不是出生地,體現了地緣對血緣的深刻影響。

C.在血緣社會的村落,得不到土地的邊緣人充當了商業活動的媒介。

D.當血緣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無法用人情維持時,產生了商業。

(2)文章中關於①②③④四處標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③?④空白

B.①空白②?③?④空白

C.①,②?③?④空白

D.①,②?③空白④,

(3)結合語段,請解釋文中畫線句“在穩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的含義。

(4)中國從人情性的血緣性鄉土社會是如何向商業性的地緣性現代社會演變的?

答案:

三、文學類閱讀(16分)

(1)B.“體現了地緣對血緣的深刻影響”錯,原文有“就如同我們的籍貫取自我們的父親,並不是根據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繼承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籍貫只是‘血緣的空間投影’”,可見應當是體現了“血緣對地緣的影響”。

(2)C.①“只要你接受了這原則”與④“社會裡很多可能引起的糾紛也隨著不發生了”在語意上是相連的,因此①處話未說完,應填“,”;②“我們有誰曾認真的懷疑過這事實”和③“我們又有誰曾想為這原則探討過存在的理由”是兩個連續的問句,不是選擇問,因此都應當用“?”;④因為前面有句內括號,此處不需要標點,應當是空白。

(3)“在穩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穩定的社會中“地緣”與“血緣”之間的緊密關係;“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形象的寫出了血緣對地緣的重大影響;再結合後文“兩者是不分離的”“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說是血緣上親疏的一種反映”“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群的原始狀態”可知,這句話意思是,地域上的靠近實際是血緣上親疏的反映;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群的原始狀態。

(4)根據原文倒數第三段“在親密的血緣社會中,社會關係是以人情來維持的,是相互饋贈的方式,親屬間的權利和義務必須有相當的平衡,這平衡可以在時間,上拉得很長。社會生活愈發達,人和人之間往來也愈繁重,單靠人情不易維持相互間權利和義務的平衡。於是‘當場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錢上往來’就是這種樂意當場算清的往來,這就是商業。在親密的血緣社會中商業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商業是在血緣關係之外建立起來的”可以梳理出中國是如何從人情性的血緣性鄉土社會向商業性的地緣性現代社會演變的。血緣性交易以人情來維持有其弊端,比如權利義務平衡時間長等,不再適應繁複的社會關係時,“當場清算”“錢上往來”的商業就粉墨登場了,可見商業是在血緣之外發展的,以權利和義務以貨幣清算為媒介,強調理性,注重契約。

答案:

(1)B

(2)C

(3)形象的寫出了血緣對地緣的重大影響;寫出了穩定的社會中血緣和地緣的不可分離關係;地域上的靠近實際是血緣上親疏的反映;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群的原始狀態。

(4)血緣性交易以人情來維持,相互饋贈,權利和義務要平衡,時間拉得很長。當人與人關係繁重無法維持權利和平衡時,產生了當場清算“錢上往來”的商業。從街集貿易發展到店面貿易的過程中,商業是在血緣之外發展的。商業以權利和義務以貨幣清算為媒介,強調理性,注重契約。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2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3分。

閱讀《鄉土中國》節選,完成15—16題。

為什麼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絡。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係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係是根據生育和婚煙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係。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路,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裡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者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個網路像個蜘蛛的網,有一箇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以親屬關係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裡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系罷了。體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範疇性的有關概念。當我們用這體系來認取具體的親親戚戚時,各人所認的就不同了。我們在親屬體系裡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卻不是你的父母。再進一步說,天下沒有兩個人所認取的親屬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兩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兒女。因之,以親屬關係所聯絡成的社會關係的網路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路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路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們鄉土社會裡,不但親屬關係如此,地緣關係也是如此。現代的保甲制度是團體格局性的,但是這和傳統的結構卻格格不相入。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已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殮、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範圍。範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這和我們的親屬圈子一般的。像賈家的大觀園裡,可以住著姑表林王黛玉,姨表薛寶釵,後來更多了,什麼寶琴、岫煙,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勢力一變,樹倒猢猻散,縮成一小團。到極端時,可以像蘇秦潦倒歸來,“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在鄉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可以大到像個小國。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裡都得給父母膳宿費的西洋社會裡,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在團體裡的有一定的資格資格取消了就得走出這個團體。在他們不是人情冷熱的問題,而是權利問題。在西洋社會裡爭的是權,而在我們卻是攀關係、講文情。

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絡成的社會關係,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麼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係的那一群人裡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釋名》於“淪”字下也說:“倫也,水文相次有倫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說:凡是有“侖”作公分母的意義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條理、類別、秩序的一番意思”(見潘光旦《說倫字》,《社會研究》第19期)。

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裡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倫”是在別父子、遠近、親疏。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們現在讀來,鬼神、君臣、父子、夫婦等具體的社會關係,怎能和貴賤、親疏、遠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對地位相提並論?其實在我們傳統的社會結構裡最基本的概念,這個人和人來往所構成的網路中的綱紀,就是一個差序,也就是倫。《禮記大傳》裡說:“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意思是這個社會結構的架格是不能變的,變的只是利用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紋波浪向外擴張的推字。他先承認一個己,推己及人的已,對於這已,得加以克服於禮,克己就是修身。順著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是一條通路。《中庸》裡把五倫作為“天下之達道”。因為在這種社會結構裡,從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說他“善推而已矣”。

15.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2分)

16.作者引用《禮記·祭統》《禮記·大傳》中的語句論證了什麼觀點?(5分)

答:

17.從下列(1)(2)兩小題中,任選一題作答。(6分)

(1)下列前人對《論語》的評價,側重點各有不同,任選其中一則加以闡述。要求:結合《論語》中的一條語錄,分析合理,160字左右。

①《論語》所言之義理(指合於道德的行事準則或道理),精且粹矣。——清李元度

②儒者崇實,故《論語》其文辭皆略無華飾,取足達意(指表達心意)而已。——魯迅

答:

(2)請從《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讓你難以忘懷的人物,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獻給他(她)。要求:符合人物特點,感情真摯,富有文采,160字左右。

答:

答案: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3

①鄉土小說的現代審美特徵,決定於現代鄉土小說的內質。對現代鄉土小說內涵與外延的不同釐定,會對其現代審美特徵有不同的認識與理論概括。“鄉土文學”雖然至少包含著廣義的(指文化意識範疇)和狹義的(指題材範疇)兩種,但就鄉土小說而言,惟能明確狹義的規範,才能標識鄉土小說文體的邊界,凸顯其現代審美特徵,從而能夠準確地敘述出它的歷史性狀態。

一、鄉土小說的題材閾注限

②典範意義上的現代鄉土小說,其題材大致應在如下範圍內:其一是以鄉村、鄉鎮為題材,書寫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生活;其二是以流寓者(主要是從鄉村流向城市的“打工者”,也包括鄉村之間和城市之間雙向流動的流寓者)的流寓生活為題材,書寫工業文明進擊下的傳統文明逐漸淡出歷史走向邊緣的過程;其三是以“生態”為題材,書寫現代文明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區別鄉土小說的題材閾限,就是明確鄉土小說的外延,從而確定鄉土小說文體的邊界。如果沒有較為明確的題材閾限,鄉土小說便名存實亡。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裡所勾畫的題材闞限還會有所變化。

二、鄉土小說的

③有著較為明確的題材閾限的鄉土小說,通常有三個不同的書寫側重點:一是揭示鄉村文化的氛圍,二是描寫農民的文化性格,三是深刻地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本質特徵,達到改造國民性的高度。就這三個側重點而言,由於實際情形不同,我們不能說因為選擇了哪個側重點就決定了作品的質量。由三個側重點可以概括出鄉土小說的三種基本形態:鄉土文化小說,鄉土性格小說,鄉土精神小說。這三種形態的鄉土小說的共同點,除了要有較為明確的題材閾限之外,就是要致力於“風土人情”的描寫。如果忽視用“地方色彩”和“異域情調”來規範鄉土小說的基本特徵,鄉土小說就很難與農村題材小說劃清各自的邊界。

三、鄉土小說的

④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和落差性,深蘊藝術的魅力與生命力,也就永遠是鄉土小說表現的廣袤空間。“地方色彩”與“異域情調”交融一體的“風土人情”,可以展開為差異與魅力共存的風景畫、風俗畫和風情畫。“三畫”既是鄉土存在的具體形相,同時也是描繪鄉土存在形相的鄉土小說的文體特徵。鄉土小說書寫濃墨重彩的風景畫、風俗畫與風情畫,將之與奇詭無常的人生結合,不僅能給人以審美享受,而且可以實現對人性的深刻揭示。如果說“三畫”這一美學形態主要呈現為現代鄉土小說的外部審美要求,是現代鄉土小說賴以存在的底色,那麼,作力“三畫”核心的自然色彩、神性色彩、流寓色彩和悲情色彩這一美學基調,便是現代鄉土小說的精神和靈魂之所在。不管時代風雲如何變幻,現代鄉土小說的“三畫四彩”審美特徵都將在演變中保持著自己的基本形相,成為中國現代鄉土小說比較恆定的內在質素與外在敘述模態。

(取材於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

注:閾,yù,泛指界限或範圍。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鄉土文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含義,而現代意義的鄉土小說只有狹義一種含義。

B.鄉土小說的題材閾限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變化,但仍然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邊界。

C.不同的書寫側重點,形成了鄉土小說的不同形態,也決定了它們的文學價值和意義。

D.表現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和落差性,是鄉土小說的基本創作要求,也是其最終目的。

16.把文章第③、④兩段的小標題填寫完整。(每空不超過10個字)(4分)

17.根據文章提供的資訊,請概述什麼是“鄉土小說”。(5分)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後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①人的生活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於學習的能力。他的行為方式並不固執地受著不學而能的生理反應所支配。所謂學就是在出生之後以一套人為的行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過程。學的方法是“習”。習是指反覆地做,靠時間中的磨練,使一個人慣於一種新的做法。因之,學習必須打破個人今昔之隔。這是靠了我們人類的一種特別發達的能力,時間中的橋樑——記憶。在動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說它們有記憶,但是它們的“記憶”是在簡單的生理水準上。一個小白老鼠在迷宮裡學得了捷徑,它所學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應。和人的學習不相同的是它們並不靠一套象徵體系的。人固然有很多習慣,在本質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宮一般的,但是他卻時常多一個象徵體系幫他的忙。所謂象徵體系中最重要的是“詞”。我們不斷地在學習時說著話,把具體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應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詞來表現的,於是我們靠著詞,使我們從特殊走上普遍,在個別情境中搭下了橋樑;又使我們從當前走到今後,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橋樑。從這方面看去,一個動物和時間的接觸,可以說是一條直線的,而人和時間的接觸,靠了概念,也就是詞,卻比一條直線來得複雜。他有能力閉了眼睛置身於“昔日”的情境中,人的“當前”中包含著從“過去”拔萃出來的投影,時間的選擇累積。

②在一個依本能而活動的動物不會發生時間上阻隔的問題,他的壽命是一聯串的“當前”,誰也不能剪斷時間,象是一條水,沒有刀割得斷。但是在人卻不然,人的當前是整個靠記憶所保留下來的“過去”的累積。如果記憶消失了、遺忘了,我們的“時間”就可說是阻隔了。

③人之所以要有記憶,也許並不是因為他的腦子是個自動的攝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實,人利用此能力,發展此能力,還是因為他“當前”的生活必需有著“過去”所傳下來的辦法。我曾說人的學習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學習。惟有學會了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這套方式並不是每個人個別的創制,而是社會的遺業。小白老鼠並不向別的老鼠學習,每隻老鼠都得自己在具體情境裡,從“試驗錯誤”的過程中,得到個別的經驗。它們並不能互相傳遞經驗,互相學習,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徵體系,不但累積了自己的經驗,而且可以累積別人的經驗。上邊所謂那套傳下來的辦法,就是社會共同的經驗的累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文化是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而且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歷史對於個人並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礎。人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就不能不學習文化。文化得靠記憶,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記憶力上不能不力求發展。我們不但要在個人的今昔之間築通橋樑,而且在社會的世代之間也得築通橋樑,不然就沒有了文化,也沒有了我們現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節選自費孝通《鄉土中國·再論文字下鄉》,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人類的學習過程和小白鼠走迷宮本質上是一樣的,憑藉記憶打破今昔之隔,從而學到一套新的生理反應,找到新捷徑,養成新習慣。

B.人類的學習就是積累自己的、別人的乃至社會共同的“過去”,溝通個人和社會的今昔,是“當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

C.人類的學習是依靠記憶能力,經過反覆磨鍊,改造自身那些不學而能的生理反應,適應新方法的過程,就是要打破個人的今昔之隔。

D.人類的學習有別於動物,依靠“詞”的幫助,通過時間的選擇積累,可以在個別的、片刻的情境中獲得普遍的、對於未來的認知。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分)

A.我們通過不斷地學習,把具體的情境抽象成普通的概念,從而從過去走到當前,從當前走到今後,在和時間的接觸中,克服阻隔,延續歷史。

B.我們必須不斷髮展記憶力,累積個人和群體的經驗,形成文化,才能維持人類的生存,促進社會的發展,享受當前的生活。

C.動物的學習簡單到依靠本能,在具體情境裡不斷“試錯”,得到的僅是片刻的、個別的經驗,不能實現積累,不能相互傳遞。

D.人類依靠獨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徵體系,發展了學習的能力,保留且互相傳遞了過去的積累,形成共同經驗,構成人類文化賴以維持的基礎。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社會共同經驗的累積就是文化,人類當前的文化是靠記憶保留下來的歷史累積。“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說的也是歷史的文化價值。

B.每個人的“當前”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也是民族“過去”的投影;認識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認識我們的時代。

C.所謂時間上的阻隔包含個人的今昔之隔和社會的世代之隔,人靠記憶留住過去,打破時間阻隔;而其他動物因為不存在時間阻隔問題,所以只存在簡單記憶。

D.傳統經典源於我們民族的共同經驗,我們學習傳統經典,可以在社會的世代之間構築橋樑,實現文化的傳承。

閱讀答案:

1.A 2 B 3. C

標籤:鄉土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