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味蕾上的鄉愁現代文閱讀答案

語文8.74K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都要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你所瞭解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味蕾上的鄉愁現代文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味蕾上的鄉愁現代文閱讀答案

①所謂鄉愁,對我而言,大多時候只是某種童年的味覺。

②記憶中的那些口感,在被歲月發酵後往往形成經久回味的芳馥,於隻身遠遊的路上,時時誘發你“不如歸去”的念頭。

③我已經走遍了這個國家的絕大多數地方。當對未知事物的嚐鮮渴望漸漸饜足之時,我知道我的青春業已耗散在穿州過府的五味百感中;這時,鄉愁開始從舌尖上漫漶而來,在枯澀得近乎麻木的味蕾上綻放出懷鄉的憂鬱――我知道,我於此際開始衰老。而一根老了的舌頭,則會像蛇信般搜尋回山的徑路,它似乎比身體還更需要故鄉的飼養。如果不能找到孩提時的食單,也許就會枯葉般迅即隕落。

④我所成長的時代彷彿正是這個國家的漫長荒年。那是在跡近窮壤的鄂西南邊地,一個土苗漢侗雜居的小鎮。原鄉民在遙遠的古代,大抵曾經被喚作“武陵源中人”,抑或在書卷裡有過鮮衣美食;但在我斷奶之後,體味到這個世界的卻是粗食雜糧――在那個年代,山胞們多無主食和配餚之分,而菜譜一說,則肯定奢侈得聞所未聞。

⑤比如土豆紅薯這些分屬菜蔬的作物,那時多是平民人家活命的晚餐;而一碗湯麵,往往竟成了重情講禮門第待客下飯的'主菜。儘管如此困頓,但依舊有許多當時用以度荒果腹的野菜,居然裝點了我們的簡單生活,並構成我的童年味覺,成為今日鄉思中津津有味的美食。

⑥我懷念故鄉的食物首推由“蕨”衍生的幾道村餚。

⑦其一曰涼粉。這幾乎是父母在夏天的最高獎賞——給五分錢,去街上買一碗,絕對在半秒間吸溜得一乾二淨。這是用山中的蕨根搗粉攪糊後用漏瓢製成的粉條,然後用自制泡菜的酸水加上辣椒粉勾兌即可食用。

⑧其二曰蕨苔。也即蕨長出地面的那部分,約尺許,色青紅,不蔓不枝,頭捲曲如問號。食前需要先用水稍煮一煮,再撈出炒海椒面和臘肉。

⑨其三曰蕨粑。原材料也即蕨根粉,在攪糊時兌以剩飯,凝結晒乾,食用時切片炒肉。當然這道菜,一般則只在逢年過節的席面上才會搬上。

⑩蕨,原是山野間的一種尋常植物,但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然進入中國人的食譜,其學名謂之“薇”――它幾乎貫穿了我們整個文學史商遺民伯夷叔齊兄弟,“義不食周粟”,躲進首陽山中,靠的就是“采薇”而食。之後的詩人呼喊著“采薇采薇胡不歸”且“長歌懷采薇”時,已經不再是災年裡的'口腹之念,表達的卻是一種隱逸的懸想和對當朝者的不合作立場。也許正是因為有“蕨”在漫山遍野的卑微存在,才能使得代復一代的讀書人還能勉強殘留一點決絕的風骨,在飢餓的肚腸和空虛的精神之中找到最後的依賴。

11多數人在榮辱沉浮的命途中,都會忠實於童年的味覺――這是一種構成出身的元素,同時還可能是一種人生的底色和立場。毛澤東位及九五之尊,萬變不離的還是紅燒肉和辣椒,一份鄉村小地主家的食品趣味,大抵也決定了他一生的選擇。而晉朝時的大官人張翰,則可以在秋風起時,因為想念故鄉的鱸膾蓴羹,竟然掛冠歸去。

12許多年以來,我像米蘭昆德拉所說那樣――從一個酒杯走向下一個酒杯――似乎已經嚐遍了生活食色。貧困童年時墊下的野蕨村蔬,彷彿一直耿耿於懷未能被塵世的珍餚所消化,且固執地在我飄浮失重之際,提醒著我的味覺。也許正是那些古老的養分,一直支撐著我的身心,使我在懷鄉的飢餓時分,要不斷地反芻這些隔年的糧食。

1、第⑤段中作者為什麼說“當時用以度荒果腹的野菜”,“成為今日鄉思中津津有味的美食”?結合全文找出理由(4分)

2、第⑩自然段中寫到了蕨的學名“薇”以及伯夷叔齊的故事有什麼作用?(4分)

3、結合文字,談談本文以“味蕾上的鄉愁”為題目有什麼好處?(5分)

【答案】

1、①當時的野菜裝點了我們的簡單生活,留下美好的記憶。②它構成了我們童年的味覺,我們的出生和人生底色,留下一生忠實的印跡。③歲月將故鄉和童年的味覺發酵成美味,引人懷念。④故鄉的野菜凝聚著我在故鄉的歲月,成為濃濃思鄉之情的寄託。(4分,答對任意1點得2分)

2、①說明食薇在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豐富了文章內容。②揭示了食薇在文學史上的精神內涵——隱逸情懷、決絕風骨,深化了文章思想。③卑微的存在卻能成為精神的依賴,為下文寫野蔬成為古老的養分、作者懷鄉的寄託作鋪墊。(5分,答對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3、①採用比喻的手法,把鄉愁比作舌尖上可品嚐的美味,用語新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暗示了文章寫作的切入點,味覺表達鄉愁,角度新穎、小巧。③內容上總領全文,點明瞭文章的鄉思的主旨,表達對故鄉及故鄉野菜的懷念。(答對任意1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