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

語文2.6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陵懷古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1

金陵懷古 王矽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矽: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試分析“獨上江城滿目秋”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概括這首詩中間兩聯的內容,並說說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受。(4分)

(3)作者在詩中是怎樣表達“淒涼”的。(3分)

【參考答案】

(1)①點明時間和地點②“獨上”“滿目秋”等詞,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

(2)中間兩聯,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別渚孤島,數帆歸舟,晚風落葉,寒雲壓數,一句一景,集中反應了秋光的`蕭瑟,創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沉重的心情。

(3)①選擇“一鳥”“數帆”等意象,融情於景,營造了淒涼的意境;②以“誰與問”對應“獨上江城”,直抒胸臆,表達淒涼心境。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2

金陵懷古

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徵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聯寫潮水滿渚,落日斜照,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

B.“新草綠”與“舊煙青”描繪的畫面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

C.詩歌最後兩句與“時時猶唱,後庭遺曲”的表現手法相同。

D.本詩融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自然生髮出物是人非之慨。

16.頸聯既為全詩主旨,也是全詩樞紐。試結合全詩加以簡要分析。(6分)

15.B(“生機勃勃”有誤,原本繁華喧鬧之地如今卻人跡罕至,草木茂盛,給人悲涼之感。)

16.①頸聯點明全詩主旨國家的`興亡更替取決於人的所作所為,而不是倚仗險峻的山川地勢。(2分)②前兩聯寫景,為頸聯議論鋪墊∶潮漲、日斜、草綠、煙青,昔日繁盛之所,變得蕭瑟荒涼,蘊含滄桑變幻、物是人非之感。(2分)③尾聯迴應頸聯∶用《後庭花》之典,諷喻當今統治者縱情享樂,迴應“人事興廢”之嘆,表達自己的憂憤之情。(2分)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3

六么令

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①

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歌沉玉樹②,古寺空有疏鍾發。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高樓誰設。倚闌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注】①李綱(1083-1140)字伯紀,號樑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採納。②玉樹,指《玉樹後庭花》,為南朝陳後主為其愛妃張麗華所制。

(1)詞的上片,詩人為了凸顯六代興亡如夢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分析。(4分)

答:

(2)詞的下片提到了漁翁的形象,請簡要概括這一形象的特點,並說明詩人寫

到這一形象的用意。(4分)

答:

參考答案:

(1)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了對比(1分)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感慨。詩人以千里長江、古寺疏鍾、天上銀蟾的存在與金陵的衰亡進行對比,(1分)鮮明地表達了六代興亡如夢的感慨。(2分)

〖或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了反襯(1分)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感慨。詩人以千里長江煙淡水闊,古寺疏鍾迴響不絕,天上銀蟾圓缺自若的.永恆自然之景,反襯金陵的衰亡(1分),鮮明地表達了六代興亡如夢的感慨。(2分)

(答借景抒情、用典等雖用到,但不是主要的手法,酌情給分,不超過2分。)

(2).漁翁是一個獨立不移、堅韌不拔的形象。(1分)詩人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詩句,以漁翁的形象自比,(1分)來表達自己雖境遇多舛,但仍矢志不移,堅持抗金,挽救民族危亡的決心。(2分)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4

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金陵懷古

王矽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

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矽: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試分析“獨上江城滿目秋”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概括這首詩中間兩聯的內容,並說說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受。(4分)

(3)作者在詩中是怎樣表達“淒涼”的。(3分)

9.(1)①點明時間和地點(1分)②“獨上”“滿目秋”等詞,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2分)

(2)中間兩聯,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別渚孤島,數帆歸舟,晚風落葉,寒雲壓樓,一句一景,(2分)集中反應了秋光的蕭瑟,創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沉重的心情。(2分)

(3)①選擇“一鳥”“數帆”等意象,融情於景,營造了淒涼的意境;(2分)②以“誰與問”對應“獨上江城”,直抒胸臆,表達淒涼心境。(1分)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5

六么令 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

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歌沉玉樹②,古寺空有疏鍾發。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高樓誰設。倚闌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注】①李綱(1083-1140)字伯紀,號樑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採納。②玉樹,指《玉樹後庭花》,為南朝陳後主為其愛妃張麗華所制。

8.詞的上片,詩人為了凸顯“六代興亡如夢”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分析。(6分)

答:

9.詞的下片提到了“漁翁”的形象,請簡要概括這一形象的特點,並說明詩人寫到這一形象的用意。(5分)

答:

參考答案:

8、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了對比(2分)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感慨。詩人以“千里長江”、“古寺疏鍾”、“天上銀蟾”的存在與金陵的衰亡進行對比,(2分)鮮明地表達了“六代興亡如夢”的感慨。(2分)(或)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了反襯(2分)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感慨。詩人以“千里長江煙淡水闊,古寺疏鍾迴響不絕,天上銀蟾圓缺自若”的永恆自然之景,反襯金陵的`衰亡(2分),鮮明地表達了“六代興亡如夢”的感慨。(2分)(答“借景抒情”、“用典”等雖用到,但不是主要的手法,酌情給分,不超過3分。)

9、漁翁是一個獨立不移、堅韌不拔的形象。(2分)詩人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詩句,以漁翁的形象自比,(1分)來表達自己雖境遇多舛,但仍矢志不移,堅持抗金,挽救民族危亡的決心。(2分)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6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

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註釋】王矽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7.下列對詩句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滿目秋”點明懷古的時令,渲染一種孤寂蕭索的氣氛。

B.首聯的“懷鄉訪古”與尾聯中的“故國淒涼”形成呼應。

C.以“蕭蕭”修飾“暮吹”,摹聲繪色的寫出了晚風悽景。

D.“寒雲壓舊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也融情於景。

18.結合全詩來看,作者為什麼會感到“淒涼”?請簡要概括。(4分)

答案:

四.詩歌鑑賞,完成17-20小題。(16分)

17.還未展開(1分);芳心(1分)

18.【答案】第一首巧妙運用比喻,如將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蠟燭、未拆封的書札,又把它比擬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東風暗拆”想象芭蕉終於展開,不僅傳神,而且傳達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運用襯托、比擬、對比等手法,不僅表現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賦予海棠一種沉穩獨立、自主自愛的品格。(5分)

【解析】表現手法包含修辭、表達方式和常見的`表現手法。回答時要先答手法,然後結合詩句分析。

【考點定位】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鑑賞

【詩歌簡析】

第一首:首句從未展芭蕉的形狀、色澤設喻。第二句寫捲成燭狀的芭蕉,最裡一層俗稱蕉心,詩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兩句又另外設喻。古代的書札捲成圓筒形,與未展芭蕉相似,所以這裡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書札。第二首:詩句運用了襯托、對比和比擬的手法寫了深藏於重重新綠之中的、尚未開放而僅僅是“數點紅”的海棠蓓蕾。詩人忠告它“愛惜芳心”,不要輕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詩暗示、告誡自己的兒女們要穩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樣不輕易顯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潔。“芳心”是一個雙關詞語,一層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層是兒女的愛慕之心。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7

滿江紅·金陵懷古

[元]薩都剌①

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訊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②。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③壞寒螿④泣。到如今、只有蔣山青,秦淮碧!

【注】①薩都剌,元代詩人,在元文宗至順三年調任江南諸道行御史臺掾史,移居金陵。該詞大約作於此時。②疇昔:從前。③胭脂井:陳後主躲隋兵於此井,又名辱井。④寒螿(jiāng):古書上說的一種蟬。

19. 下闋“故國”呼應上闋,點出了詩人“愁如織”的原因。(2分)

20. 簡要賞析上闋的對比藝術。(8分)

閱讀答案:

19. 六代豪華

20. ①將歷史上六代的豪華與今日的了無蹤跡構成對比;②將山川形勝依舊與人事已非從前構成對比;③化用典故,王謝堂、烏衣巷的今昔構成對比;④將春潮急湧之動與孤城寂寞之靜構成對比。多重對比,虛實相對,層層推進,委婉地抒發了詩人金陵懷古時油然而生的.昔盛今衰、世事無常的悲愁。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8

金陵懷古

王珪[注]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頸聯中有兩個字運用傳神,請指出是那兩個字,並選擇其一作簡要賞析。(4分)

2、綜觀全詩,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 答:“驚”、 “壓”(1分),“驚”運用擬人手法(1分),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1分),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1分);或: “壓”字化靜為動,(1分)“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1分),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1分)。

2.答:首聯寫登上江邊古城時懷鄉的孤獨寂寞之情(1分);中間二聯集中寫景營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作者對國勢日衰的悲愁(1分);尾聯歸結全詩表現出懷古傷今,故國淒涼之感(2分)。

做閱讀題技巧順口溜

瀏覽問題和背景,整體把握很從容;

確定區域定目標,圈點勾畫細推敲;

回答問題要精練,摘取原文是關鍵;

閱讀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記;

字詞句意重語境,四不分離會貫通。

閱讀理解常考修辭作用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覆: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9

金陵懷古(其四) 王安石

憶昨天兵下蜀江,將軍談笑士爭降。

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

破堞自生新草木,廢宮誰識舊軒窗!

不須搔首尋遺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以回顧往事起筆,寫趙宋王者之師的摧枯拉朽之勢,“將軍談笑士爭降”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異曲同工之妙。

B、頷聯前一句寫敵國的黃旗不復飄揚,所謂“三百年王氣”黯然而終/後一句用了龍泉寶劍的典故,“紫氣空收”表明敵國君主的運數已盡。

C、頸聯筆觸從懷古幽思中回到現實,將眼前殘破的'城樓、廢舊的宮殿與新生的草木形成對比,對趙宋王朝的衰敗發出無限感慨。

D、全詩語言概括精練,主題極富深意,既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感情和想象,也包含詩人作為思想家深沉睿智的思想和獨特的見解。

15、詩的尾聯有什麼含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6分)

答案:

14、C“對趙宋王朝的衰敗發出無限感慨”理解錯誤。此處的“破堞”和“廢宮”是前朝敵國的,並非指趙宋王朝的衰敗。詩人用對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敗,以此來警醒趙宋王朝的當政者。

15、含意:用不著為這些舊事搔首惆悵,還是開懷暢飲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聯隱含著詩人對歷史興衰的獨特感受;千百年來,歷史朝代的興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們對此無能為力,也無需傷感惆悵。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10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註釋】①司空曙:唐代詩人。經歷安史之亂,其身世與庾信相似。②輦路:皇帝乘車經過的道路。③庾開府:庾信,南朝梁著名詩人,因曾官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間,樑為西魏所亡,遂被強留長安。北周代魏後,他又被迫仕於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後死於隋文帝開皇元年。

8、詩歌前兩句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兩組對比,請簡要分析。(5分)

9、詩歌后兩句使用了庾信的典故,作者藉此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請簡述。(6分)

參考答案:中國小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8.【答案】“輦路”與“江楓”、“宮廷”與“野草”形成強烈對比(2分)①想當年,輦路之上皇帝出遊是何等威風!如今只有道旁那飽覽人世滄桑的江楓,使荒蕪的輦路更顯得幽暗陰森。②昔日的宮庭,一派顯赫繁華。現在這裡卻一片悽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處滋生。(3分)

9.【答案】詩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嘆歷史上(六朝)的興亡變化(2分),又藉此寄寓對唐朝衰微的感傷(2分),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園之思、身世之感(2分)。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11

  金陵懷古

  許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鬆楸遠近千官冢,禾黍①高低六代宮。

  石燕②拂雲晴亦雨,江豚③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禾黍,《詩經·王風·黍離》小序說,周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之地,看見到處 長著禾黍,感傷王都顛覆,作《黍離》詩。②石燕,《浙中記》:“零陵有石燕,得風雨則飛翔,風雨止還為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如豬,居水中,每於浪間跳躍,風輒起。”

1.本詩前兩聯在內容安排上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5分)

2.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結構上有怎樣的作用? (6分)

金陵懷古許渾閱讀答案

1.本詩首聯追述對前進歷史的遙想,是全詩的發端,頷聯補寫引起這種遙想的`眼前景物。這樣安排就突出了金陵盛衰的轉折點及其蘊含的歷史教訓。

2.表達了詩人對於繁華易逝的感慨。尾聯的“豪華盡”與首聯的“王氣終”遙相呼應,使中間的寫景有了依託,卒章顯志。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12

金陵懷古

許 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鬆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殘:歌聲將盡。歌,指陳後主所制的樂曲《玉樹後庭花》。王氣;指王朝的氣運。景陽:南朝官名。齊武帝置鍾於樓上,官人聞鍾早起妝飾。兵合:兵馬會集。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石燕:《浙中記》載:“零陵有石燕,得風雨則飛翔,風雨止還為石。”

1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的首句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事發端,寫南朝最後一個朝廷在陳後主所制樂曲《玉樹後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滅,全詩以此發端,可謂善抓關鍵。

B.頷聯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鬆楸”,墳墓上的樹木。詩人登高而望。遠近高低盡是鬆楸荒冢,殘宮禾黍。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歷史的陳跡,無處可尋。

C.頸聯用對比手法概括世間的風雲變幻。“拂雲”描寫石燕掠雨穿雲的形象,“吹浪”表現江豚興風鼓浪的氣勢。“江豚”和“石燕”,象徵歷史上叱吒風雨的人物。

D.尾聯照應開頭,抒發了詩人對於繁華易逝的感慨。金陵和洛陽都有群山環繞。“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說今日的金陵只剩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

11、這首懷古七律在選取形象方面很有講究,請結合中間兩聯簡要賞析。(6分)

閱讀答案:

10、C

11、頷聯所選鬆楸、禾黍都是現實中的典型植物,而且富有象徵色彩。鬆楸多指墳墓,禾黍多指亡國哀思,含蓄表達了詩人對於六朝消亡的悲慨;(點出“實景”1分,分析含義情感2分)頸聯所選石燕和江豚則是傳說裡面神奇怪誕的動物,與頷聯虛實結合,表現了歷史風雲變幻的無情,烘托了一種帶有神祕色彩的浪漫主義氣氛。(點出“虛寫”或“傳說”1分,分析含義情感2分)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13

金陵懷古

王珪[注]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8、頸聯中有兩個字運用傳神,請指出是那兩個字,並選擇其一作簡要賞析。(4分)

9、綜觀全詩,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8 答:“驚”、 “壓”(1分),“驚”運用擬人手法(1分),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1分),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1分);或: “壓”字化靜為動,(1分)“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1分),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1分)。

9.答:首聯寫登上江邊古城時懷鄉的孤獨寂寞之情(1分);中間二聯集中寫景營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作者對國勢日衰的悲愁(1分);尾聯歸結全詩表現出懷古傷今,故國淒涼之感(2分)。

【作品鑑賞】

首句破題,兼點時、地。為排解鄉思而懷古,但往事如煙,相隔久遠,難以追尋。獨自踟躕江邊古城,撲入眼簾的只有蕭索的秋景。“悠悠”、“獨上”、“滿目秋”,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中間二聯,即承接“獨上江城滿目秋”,著力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晚煙悽迷中,一隻水鳥孤零零地落在僻靜無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瀝瀝,江面上稀落地飄零著幾片帆影,駛向歸途。蕭瑟的晚風,把山麓層林的紅葉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雲密佈低空,陰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壓垮。一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屏,物象雖不同,卻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應了秋光的蕭瑟,創造了一個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間二聯,融情於景,鍛字煉句,顯出作者藝術匠心。用“蕭蕭”“慘慘”修飾“暮吹”與“寒雲”,摹聲繪色,寫出了晚風悽緊,寒雲慘淡,也寫出了作者的心緒;“驚”運用擬人手法,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雲之重,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尾聯歸結全詩,為金陵秋景圖點睛。這歷史上虎踞龍盤、人傑地靈的雄都,如今竟一派淒涼,無人過問;登臨此地,誰也沒有往日那種激揚分發、躊躇滿志的風情氣韻。“故國淒涼”應“江城滿目秋”,“誰與問”應“獨上”。“人心無復更風流”,由以上種種風物,水到渠成地誘發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深深的憂思。這首詩歌的寥落沉鬱,與奮發進取的盛唐氣象迥別。北宋立國不久,逐漸形成積弱集貧的局面。時任左相的作者,對國勢日益衰微,感觸必深。“故國淒涼”未必只是弔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國勢的時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金陵懷古閱讀答案14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8——9小題。

金陵懷古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矽: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寒食: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舊時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人們把這一天叫作寒食節。

8.試分析詩歌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5分)

9.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①開篇點題,點明時間和地點。②“悠悠”“獨上”“滿目秋”等詞,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③與尾聯中的“故國淒涼”“誰與問”形成首尾呼應。

9.首聯寫登上江邊古城時懷鄉的孤獨寂寞之情;中間二聯集中寫景營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作者對國勢日衰的悲愁;尾聯歸結全詩表現出懷古傷今,故國淒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