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

語文1.2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1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

高 適②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③。壟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墮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國古代傳統節日,在農曆正月初七。杜二拾遺,即大詩人杜甫。②高適(約704年一

1765年),早年長期沉淪下僚,四處漂泊;五十三歲之後方得重用。③風塵:宦途,官場。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人日題詩寄草堂”,首句即點題,“遙憐”的‰冷”即同情憐惜之意,可見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達出二人身處異地卻共有思鄉之情。

B.“柳條弄色…‘梅花滿枝”都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柳葉萌芽、梅花盛開的美好情景,這種景緻,卻讓詩人“不忍見”‘空斷腸”。

C.“身在遠藩無所預’’中的“預”是“參與”之意,詩人身在遙遠的藩鎮,無法參與當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憂千慮,可見詩人複雜的情感。

D.從“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可知詩人與杜甫分隔兩地,“空相憶…知何處”是詩人無奈無助的深沉感喟,隱藏著內心的哀痛。

E.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渾樸自然的語言,發自肺腑的`真情流貫全篇,筆力雄健,氣勢奔放,富於表現力。

15.此詩畫線的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參考答案:

(二)(11分)

14.A D(B項,“梅花滿枝”沒用擬人手法;C項,“無法參與當地的政事”理解有誤,應是無法參與朝廷大事;E項,“筆力雄健,氣勢奔放”賞析有誤,非本詩風格。)(寫對一個給2分,寫對兩個給5分)(5分)

15.①歲月蹉跎、年華老去的傷感;②辱居高位、無所作為的愧意;③對朋友處境的深摯關切。(須結合詩句進行分析)(6分)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2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②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③,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農曆正月初七。杜二:杜甫。此詩寫於高適晚年任蜀州刺史期間。②南藩:指蜀地。③東晉時期,賢人謝安堅決辭去官職到會稽附近的東山隱居,後人常用“高臥東山”來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閒。

15、 下列對本詩的分析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本詩起句直入點題,三、四兩句承接“思故鄉”的具體內容,“不忍見”“空斷腸”透露出了本詩的情感基調。

B、 九、十兩句用謝安的典故,稱讚杜甫像謝安一樣有隱逸情懷,只不過這樣也會心路辜負了隨身的書劍,蹉跎了歲月。

C、 全詩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換韻,音調抑揚交換,與詩人跌宕起伏的情感相協調,實現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D、 詩歌把個人遭際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通過渾樸自然的語言,傳遞出了發自肺腑的真情,頗有“漢魏風骨”。

16、 從第二句的“憐”到第六句的“憂”和“慮”,再到末句的“愧”,分別反映出詩人怎樣的情感內容?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

15、B 稱讚杜甫像謝安一樣有隱逸情懷”錯誤。“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意思是生活雖困頓,卻也閒散自適,不可能知道此時竟辜負了隨身的書劍,老於宦途風塵之中。詩人早年曾隱身“漁樵”《封丘作》,“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這“愧”的內涵是豐富的,它蘊含著自己匡時無計的孤憤,和對友人處境深摯的關切。這種“愧”,更見得兩人交誼之厚,相知之深。可見九、十兩句借謝安典故批評自己享受了“閒散自適”的時光,有愧於人生和憂國憂民的好友杜甫,並非讚揚“杜甫像謝安一樣有隱逸情懷”,讚揚了杜甫,但隱逸情懷是作者自己的,其中有無奈有憤激。

16、 第二句表現思念故鄉,三、四句寫羈旅飄泊的孤寂落寞和異地宦遊的悵然失意及人生的渺茫。有憤慨和不平,有憂鬱和悲傷,感情是複雜變化的。五、六句寫詩人的愛國熱忱未衰減,面對動盪不已的時局,憂慮不已。此憂之深,慮之遠,更說明國步艱難,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隱藏了內心無限的哀痛。瞻望未來,深感渺茫,回顧往昔,事難前定。詩人對早年曾隱身“漁樵”的“愧”蘊含著自己匡時無計的孤憤,和對友人處境深摯的關切,更見得兩人交誼之厚,相知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