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作文教學反思14篇

作文2.81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文教學反思14篇

作文教學反思 篇1

作文是一個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個名人說的好:世上並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對於作文也是一樣:並不是作文難教,而是缺少總結,缺少方法,只要善於總結方法,自然會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

1、重視積累,使之行之有效。

由於莆仙方言說話比較隨便由於環境的問題,學生的作文有的幾乎沒有一個華麗的辭藻。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準備了一個摘抄本,每天定量寫一些,而且每週拿出一節課早自習進行背誦,這樣天長地久,同學的`詞彙量猛增,作文的鮮豔詞語也多了起來。現在我的學生自己可以編寫名言名句,有一個同學寫到:積累是最好的武器。可見,恰倒好處的積累比不可少。

2、篇篇鼓勵,各個鼓勵。

每個人都愛聽好話,學生也不例外。我認為,無論基礎好壞,都有他的優點,對於優秀的作文,充分發現優點,做良性激發引導工作,在班上宣讀並講解,激發學生對現有成績的肯定,確定今後的努力方向;對於全篇不優,個別地方哪怕是一個詞優化的,要用淘金法,重鼓勵,也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誇獎一番,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老師還要注意發現作文中有哲理有創新的地方,給予表揚,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不妄自菲薄。這樣長期以來,學生不但會興趣很高,而且還會感激老師,無形中就注入了一定的情感。

3、注重能力培養,以真、誠、美為宗旨。

作文能力的提高應在形式多樣的訓練中完成。作文訓練要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展示舞臺,作到一讀,二寫,三評。讀是閱讀範文,以為楷模,以資借鑑。寫既是訓練。評是訓練的結果進行評改,評價,總結。

4、要知錯就改

作文評語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按真去做,好的發揮,差的改正,學生要按評語多改多練,而且有時需要反覆去進行,如果學生置評語不顧,當然不會有收穫,有錯不改永遠寫不出好文章。

語文教學中,老師是主導,是一面大旗,如果方向指對了,學生就會順利的大勝仗,拿下一座座碉堡。反之,如果方向不對,雖然不會全軍覆沒,但也不會發生和諧的師生關係,那麼,學生也就會提“作文”而頭疼了。

5 、自寫合導法

受近年來語文界同仁們探討的“先寫後導法“的啟發而嘗試的合作策略。此法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於彌補“交* 合作法”中教師依坐次等到自然條件所採取的指令性組合的缺憾,最大限度的集合多人智慧以強化訓練,提高能力。

作文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較為特殊的作文,“教書”與“育人”兩大目標必須有機結合才能有佳作產生。

由此,教學前,我佈置學生自讀習作要求,查字典明確“理想”含義,查資料蒐集理想名言,名人為理想不屈奮鬥的故事,為學生正確理解“理想”含義,受到名言集名人故事的薰陶教育,從而反問自己有沒有理想,是否該樹立較為遠大、有益於他人的理想,即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

教學伊始,學生便交流對理想含義的理解——理想,是對未來的想象和希望,是切合實際的可實現的,不同於幻想、空想,有益於他人的理想才算是有意義的。接著,他們結合名言及名人故事分析理想對於人生的導航作用。教學進入重要環節,圍繞三大習作要求導寫。他們談及自己的理想,當教師、當醫生、當獸醫、當導遊、當作家……言談中充滿自信自豪。問及產生理想的原因,有的`學生有些茫然,似乎憶不起其中原因,或不知如何表述。思考了一會兒,幾個“寫作高手”,陸續舉手發言,我便及時小結板書:產生理想的原因——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一本書、一種愛好……學生思維的閘門被開啟,發言者便越來越多。談起實現理想的方法,與我預設的一樣,學生以一句好好學習作為萬能公式。我便引導他們從“反思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描述,學生便能根據不同理想,不同職業、工作特點具體而實在的談自己實現理想的打算、方法。到此,寫作材料準備齊全,便引導學生確定詳略,安排寫作順序,運用寫作技巧。

一節課下來,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篇文章寫些什麼、怎樣寫了於心胸,部分學生似乎對如何寫好以心中有數,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令我比較滿意。

通過聽課老師的評議,結合學生課後的習作,我也發現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教師似乎在牽著學生鼻子走,不敢放手讓學生談看法;習作指導遊離於本單元課文之外,未體現“讀寫結合”的理念;名言與名人故事將學生向“崇高”的境界導向,讓學生背離心願唱高調迎合師生;課堂發言面較窄,對學困生關注不夠,導致他們的習作依然是“無米之炊”,三言兩語難以成文。

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我們要思考的還有很多……

作文教學反思 篇3

我針對一度驗證課例中存在的不足對教學設計重新作了修正,所以本課例驗證較一度驗證效果會好一些,當然,照樣也是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前觀察有較充分的指導,並要求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這樣為本節課的習作指導打下良好基礎。但是教師指導觀察一定要注意方法,指導觀察應做到有序,會抓特點,注意細節之處。

2、通過一度驗證發現,在40分鐘裡要完成“觀察指導--寫法指導--先說再寫--評議修改--理清順序”這全部教學內容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節課刪繁就簡,這40分鐘集中於“寫具體”這一方面的指導,“一課一得”會比“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得更好些。

3、本節課初步形成了“積累詞彙--指導觀察(聯絡生活)--教師“下水文”引路--體會寫法--運用方法,先說後寫--點評促進”的習作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設講環節清晰,有層次有坡度,循序漸進,用這樣的模式進行習作指導是較有實效的。

4、本課驗證再次證明了教師寫“下水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因為教師的“下水文”能更直觀地幫助學生領會“寫具體”的方法,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可以看到,相當部分學生在習作中有意識地用上好詞(如疊音詞、成語等到)佳句(如擬人句、比喻句),有的同學也開始會對景提問,甚至有很新鮮的想象、聯想,其中嘉玟、家達、澤鴻、歡歡、鎮洪等十多位同學本次的習作均有較好的.水平呈現。

5、本課另一受肯定的地方是將把景寫具體的方法編成兒歌,這樣有趣又易記,學生在“下水文”處獲得的寫法再一次得到鞏固。

6、本節課有一缺憾就是學生“說”得不夠。在觀察後的交流說得不夠,要牢記,“說”是“寫”的基礎,教師善於引導學生“說”得充分,“說”得豐富,下一步才更能達到“寫具體”的要求。而在修改習作時則幾乎全是老師一手包辦了,更是沒有給學生多少說的機會,這不利於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和能力。當學生有了修改習作的習慣和能力,就會進一步懂得如何把習作改得具體,所以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重視培養。

作文教學反思 篇4

帶著一個稍微有些沉重的使命,我設計了這次作文訓練。

我想要我的學生從抄襲的習慣中走出來,學會寫自己的生活。我想,要訓練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作文,必須教會學生觀察生活,還要教會學生能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親自帶著他們去觀察生活中那些實實在在的具體事物,並在觀察的同時適當加以指導,引導孩子們啟用各種感官來感知身邊的景物,再引導他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把感覺變成語言——就可以完成好這一次真實可信的習作。他們也會明白自己的`作文就如此簡單。

我在這一次作文訓練的備課中創設了一個寫作情境:那就是用我的相機拍下校園中一處景物——同學們都熟悉的校園石刻,讓孩子們能有話可寫,因為他們每天上學放學都會經過這裡,有的孩子可能對它興趣還很濃。另外,學生看見校園裡的景物被搬進了幻燈片,自然也更有表達的慾望。課後我問了一些學生,他們都說,這種形式還是第一次,感覺很新奇,他們還說,以前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這樣一篇作文是不可能的,現在覺得有話說了。可見,我的預期目標實現了。

寫景作文要訓練的東西很多很多,但這一節課我只想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且能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將看到的、想到的寫具體。我們認為不追求面面俱到,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一課一得。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的確很受啟發,在教師點撥之後,就能順著思路將景物說得比較具體。當然,也還有幾位同學參與得比較少,相信他們在同學的啟發下,也會有收穫。事後我特意檢查了這幾位同學的作文,也順著同學的思路,寫得很有條理,只是他們不是自己走,而是大家拉著走罷了。這樣也不無好處,但給我的教訓是,還需要花些氣力幫幫他們。

有同事給我指出來,這節課有點遺憾的是,大家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我想,像我這樣的作文指導課,是剛邁開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為了避免以後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以後我在指導學生選材、安排順序等方面一定要力求拓寬學生的思路,發揮他們的思維主動性,進一步引導他們寫出自己的風格。既要讓中下等學生有話說,寫得出,又要督促優等生寫得好,有特色,我想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齊放。

作文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為題材的,是寫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親歷體驗”。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裕富足,安享著親人的關心愛護,要什麼有什麼,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以為魚和熊掌都能兼得,不懂得人生有時候需要作出取捨,甚至是痛苦的割捨。我的這個作文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取捨“我的`五樣”的過程中體驗失去的殘酷性,發現什麼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從而牢記我的最愛,珍惜我的最愛。

作文一開始,我特意的導演“情境”,讓他們先選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樣。五樣?好選,喀喀喀,寫完了真是五花八門,寫親情友情的有,寫美食寵物的也有。他們一邊寫一邊在嘻嘻哈哈。但我再接著宣佈優秀規則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改變臉色了:把所選的五樣一一割捨,直到只剩下一樣。割捨到最後,那種抉擇的凝重,那種忍痛的酸楚,都已經溢於言表了。用這樣的方式為學生製造一種場合、一種氛圍,引起他們情感的波動,從而產生更豐富的體驗和感受,產生表達的願望和作文的靈感。

孩子們小小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次的磨練後,第一次堅定的明白了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當然,這“唯一”也各有千秋,從“母愛”到“祖國”,從“金錢”到“健康”,從“美食”到“知識”。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我相信,通過這個遊戲,他們應該懂得了該珍惜什麼,因為逝去了就不再擁有。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孩子們此時內心百感交集,恨不得一吐為快。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真情實感的流淌,當然會情真意切。

體驗無處不在,生活因體驗而美好,習作因體驗而精彩。實踐證明,讓學生在體驗中經“風雨”,見世面,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文時才會“下筆如有神”。喜則笑,悲則哭,怒則罵,喜笑怒罵皆成文。體驗式作文,讓學生的真情在體驗中肆意流淌,讓學生的心靈在體驗中自由飛翔。

作文教學反思 篇6

今天下午的寫作課程由我來上。第一次接觸二年級的寫作教學,不論是備課或是整個內容的把握都有顧慮,擔心所講對於孩子們來說難懂。但心懷“讓孩子們輕鬆快樂寫作”的本心,早早去到學堂,向經驗豐富的葉老師請教相關問題。

課前用幾分鐘與孩子們回憶彼此名字與喜好,徐梓熹、秦浩聰,七八歲的孩子樂於享自己生活的模樣很是感染我。宋曉博年紀雖小,已有愛護花草的`習慣,端起一盆蘭花,認真告訴我:“老師,我很喜歡它。媽媽說,如果我表現好了,可以獎勵我一盆蘭花。”再不捨地放回去。

人物外貌描寫這一章,以觀察臉譜的小遊戲開始,意在訓練觀察能力。他們很有秩序逐一舉手回答,梓熹與浩聰表現非常積極,也願意禮讓。曉博開始有些不夠自信,我幾次問他的答案,他的關注點特別,給予誇讚他得到放鬆。

複習上節試聽課內容,人物外貌幾個板塊,他們記憶清晰。一起回答的聲音也變得很響。繼續觀察圖片,關於眼睛,試聽課時他們只能寫出“漂亮”“炯炯有神”等較寬泛的詞語。在引導下,曉博用銀河中藍色星球比擬瞳仁令我驚喜,後來又說出像奶茶裡的黑珍珠。梓熹表達出圖片上眼睛像藍寶石,亦讓我覺得真實。

練習過程中,浩聰進入狀態最快也最能順暢表達讓我覺得欣慰,因此他寫出的段落全面平實。梓熹容易被打擾,尤其需要安靜環境,與他性格相同,他敢於在文字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或同情,或喜歡。已懂得抒情。曉博則更能真實表達他的所想,用“怪怪的”形容成龍的相貌。充分孩子的視角。

最後對於白板上相差無幾的得分,有不忍心,因為孩子們都懷有期待去獲得一張誠正幣的獎勵,同時保持謙謹認為那不會是自己。決定加課堂表現的一分給曉博,在其他兩位孩子偶爾聊天打鬧之時,他可以自然保持應有的剋制,專注於課堂。這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品質。

他們樂意認真思考,使我產生非常大的信心。現在他們的思考,聯想與表達層面,是單純,零散,有趣的。經過訓練,他們會逐漸得到階段提升。當然,我最希望的是他們可以轉變上次來時所說自己害怕寫作的觀念,希望他們喜歡上用文字表達自己。

作文教學反思 篇7

文章不厭百回改。對於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說得好不一定寫得就好,寫下來就意味著把口頭變為書面,就會出現諸如錯別字、標點、語句通順等問題。《課程標準》(20xx年版)上對於中年段學生的習作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首先自我修改。學生在完成本身的作品後,只有反覆的修改,才能使文章加倍完美。但對於剛剛起步的三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不宜過高,可以由易到難逐步地要求。在教學中,可以對自改提出這樣的要求:1.格式是否正確;2.字型是否美觀正確,簿本是否整潔美觀;3.是否有錯別字;4.標點符號是否使用正確。

然後是生生之間的互批。學生對自身習作中的不足與錯誤必然不能完全修改,而且對於本身的一些優點也不自知。這就需要有人幫他指出來,好的加以發揚,不足的加以改正。但是要求同樣不宜過高,學生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對於修改自身習作已屬不易,修改別人的習作到了第三學段才作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

不能忽視的是教師批改。這一學段學生能力有限,自我修改或生生修改必然不能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可能是共性的`。這就需要教師再批,不但要批作文字身,還要批一批作文的批改。應以鼓勵為主,給學生在寫作文之初、批作文之七年級些信心、動力。教師批完之後還可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好文章或者有問題的文章,師生再一次共同欣賞或修改,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寫、批作文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瀏覽鑑賞文章的水平。

這樣的自我批改、生生批改、教師批改,再到師生批改,是一步步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不斷打磨,也是對學生思想的一次次打磨。學生通過參與習作的修改,既訓練了他們修改習作的能力,完成在他們能力範圍內比較完美的作文,又是一次自信心的提升,對作文興趣、動力的提升。

作文教學反思 篇8

上週我給學生們上了節作文課。因為我的教學物件是一群九年級年級的特別害怕寫作文的孩子們,所以在上課前,我就在想怎麼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們對“寫作”的畏懼感呢?我打算認真地傾聽一下同學們的心聲。因此在這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我向同學們提了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寫作文難嗎?具體難在哪裡?”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學生們也許也許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誠,也許是少了課堂的約束,表現的特別積極。有的說:“沒有內容可寫”。有的說:“不知道怎麼把要寫的內容表達出來”。有的說:“寫出來的內容像白開水,越寫越沒信心了”。聽了學生的發言,我心裡有底了。學生們在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生活中不是沒有寫作的材料,而是同學們很少留心觀察生活中值得記錄的小細節,缺少了善於發現的眼睛。二、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忽略了對寫作技法的歸納和演練。三、缺乏必要的文辭積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準了病根,那就得趁熱打鐵,對症下藥。

在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標題:“三句話寫好作文”。學生們這下可炸了鍋。有的.人表示懷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話。在學生的“千呼萬喚”中我板書了這三句話並作出了簡明的解釋: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及格)二、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並有文采。(優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並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佈答案後,學生似乎對我的說法將信將疑。於是,我拿出了事先準備的兩篇會考考場作文(《懷念蔥油餅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長大了》),請學生們當一回“小老師”評判一下文章寫得怎麼樣。接下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的同學說:兩篇文章的作者都從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學說:《那一刻我長大了》這篇文章,作者觀察很細緻,用詞也特別準確,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寫因為天氣熱,補鞋子的老爺爺額上滲出了汗珠。用“滲”而不是“流”。待學生評判完畢,當我告知學生這兩篇作文就是今年會考的高分作文時,學生終於信服了寫在黑板上的三句話。最後,我給學生們提出了有關寫作的兩點希望:一、多觀察,多練筆。二、從身邊的小事寫起,記小事,書真情。

課後,我認真地反思了這節課的教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了學生一些寫作上的啟發。但課堂有限學習無限,要想讓學生們真正地愛上寫作,寫好作文,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會學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作文教學反思 篇9

本課的優點:

1、本節課的三個維度的目標,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小組的合作交流、老師的點撥舉例引導都得以完成。

2、本節課採用由面到點——先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寫作步驟,再具體訓練關乎作文成敗的審題和立意選材,層次比較清楚,符合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認知和步驟,做到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3、大部分規律方法都是由學生思考談論得出,並且讓學生舉自己寫作中的例項,這樣學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規律,更能直觀形象地掌握寫作方法。

4、本節課的作業設定的是美文欣賞,選取的是河北省06年會考的話題作文的滿分作文,後面附有專家關於選材立意的的分析和滿分的理由。是對前面所講知識的一個全面的總結昇華。而且用河北滿分作文為例文,更有針對性。

本課的不足:

1、無論是“審題”還是“立意、選材”對學生來講都是難點,不要說一節課,就是三年都不一定能達到老師的預期。而在不知道學生任何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我還是選了兩個大難點來用一節課的學習來完成,勢必會出現蜻蜓點水的問題。所以,還是應該讓學生一課一得,圍繞一個重點來學習,來挖掘、吃透。

2、課後自己反思,自己選擇美文欣賞時是注意了細節,是注意和第一部分的真題再現和第二部分的訓練點想呼應的,起到了好的.效果,可是發現卻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細節。第一部分真題再現,第二部分審題和立意選材中的所有話題都不一樣,這樣學生就要對每個話題調動自己寫作積累進行思考,勢必花去很多時間,如果話題再少些,只給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話題,不論哪個環節都用一個話題,那麼學生就會圍繞同一個話題進行審題、立意、選材,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和寫作過程。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還是不夠信任學生。因為課前我問老師和班裡學生,他們沒有實行生本教學,也沒有我們這樣的小組,但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完全可以信任學生,給他們更充分的思考、討論、寫作時間。因為,每個學生都像一座蘊藏豐富的寶藏,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和能量。

作文教學反思 篇10

《作文上的紅雙圈》一文是作家黃培佳寫的一篇記錄徵文比賽的一件事,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於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後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而老師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則開啟了她文學創作的大門。有時候,成功就來自於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讚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閱讀時要讓學生體悟這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傾訴出來。

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情感價值。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紅雙圈”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二、比較閱讀。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學生會提出:“為什麼會有紅雙圈。”在《新來的王老師》一文中,王老師別有用心,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同的老師對學生關愛的方式不同,今天學習《作文上的紅雙圈》,看看這位老師的關愛對作者有著什麼影響匯入課題。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文章寫了因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貼在(報欄)上,然後又發表在(縣辦刊物)、(地區刊物)上,最後發表在(正式刊物)上,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終成為(作家)的事。

作文教學反思 篇11

模仿在國小作文教學中境遇尷尬眾所周知,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是世界各國母語教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我國目前國小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它嚴重製約著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程序,這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學生作文中出現了抄襲、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現象,再一次引起人們對作文教學的極大關注和深切憂慮。參加作文閱卷的老師們經常被一些老練的漂亮文章困擾著:給它打高分吧,怕以後被證明是抄襲之作而引來非議,甚至是版權官司:不給高分吧——又怕錯判而誤人子弟。

更為可怕的是學生在作文中說假話和套話已經蔚然成風。更有甚者,學生作文模式化嚴重,連說假話和套話也是異口同聲、千人一腔。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列舉。從許多孩子的作文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他們的靈性與活力,觀察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氣與眼光,察覺不到他們敏感的情思與豐富的想象力,閱讀不到鮮活靈動的語言與獨特的表達方式。學生的作文中已經沒有稚氣,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沒有真情實感,有的只是成人化、社會化的東西,有的只是脫離了精神的軀殼,有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裝在套子裡的人”,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和近乎輕浮的文字遊戲。這種模式化傾向也是作文教學改革難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們這次習作因為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第一次試教時部分學生出現照搬資料的現象,缺乏自己的`獨特見解,沒能盡情地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而且這次的習作在書中的寫作指導部分出現了範文內容,因此出現模仿現象就更為嚴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生學習的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核心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在這方面,作文教學是責無旁貸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說明這一個道理。它要求作文應當是真我的體現,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恰當的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要做到說真話、訴真情,以表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當是真實的。摒除虛假浮誇,才能寫出真實之文。所以在研究如何上好第二次的課堂教學時,我們把模仿問題作為重點問題來解決。那麼,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作文教學反思 篇1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裡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啟用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作文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早上檢查家庭作業,發現豔麗和恬語竟然抄了同一篇習作——《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我一向最看不得習作練習抄別人的作文,所以當時就忍不住了:“你們兩個都是班上的好同學,也抄上了!像話嗎?”她們倆的臉一下子就紅了,低下了頭。

回到辦公室裡,兩個孩子的難為情還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會不會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呢?課間操時,我趕忙悄悄地詢問其他學生她們倆的上數學課的表現,還好,沒有異常。當我走到她們跟前時,裝做很不經意地看了她們一眼,四目相對時,我感覺孩子的'目光有些擔心。下操了,我說:“恬語、豔麗到我辦公室去取作業!”後四個字我說得特別響,想傳達給其他同學的意思是讓她倆課代表去發作業,沒有別的意思。

到了辦公室,我讓她們坐下,和藹地對她們說:“昨天晚上的作業,你們抄了一篇優秀習作,肯定對讀後感的寫法、技巧更明白了,回去自己寫一篇試試,怎麼樣?”剛剛還有點陰雲的臉剎那間煙消雲散了,第二天我的桌上放了兩篇新的作文,閱後覺得不錯。徵求她們的同意,我當眾宣讀了習作,並讓其他同學學習文章中感受真實的寫法……不知什麼時候自信又回到了她們的臉上。

這讓我又憶起去年一節作文課上的一幕情景:那天我剛剛宣讀完一個同學的優秀習作,教室裡就響起了許多孩子鄙夷、嘲笑的聲音“他的作文是照抄的!”我很尷尬,因為這篇本來要當作例文的習作竟然是抄的,並且這麼多孩子都知道,當老師的竟然不知……我也很為難……可課堂上沒人給我給我留下思索的時間,時間也不會因為特殊情況而停下腳步,課還要繼續。急中生智,一個“將計就計”的對策在我頭腦中形成。“同學們,要知道老師今天讀習作的目的——”我頓了一下,“是讓大家共同欣賞它,從中學到好的習作技巧。”教室裡靜下來,我繼續說,“文章的寫作技巧、語言、條理安排很值得大家一學,包括老師在內——因為我已經先被折服了!所以我想推薦給大家,你們沒有這種感覺嗎?聽——”我感情充沛地朗讀著,孩子們認真地聽著,沒人再去注意它的作者!……

今天想起來覺得意味深長,這兩件事逐漸形成一種刻骨銘心的告誡!

作文教學反思 篇14

《學會生存》是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課,教材安排這次話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的本領,培養學生用列舉例項表達自己的觀點。

上完後,第一感覺是孩子在交流過程中的語速過快,提問的問題沒有價值,是值得深思的,我就仔細分析了學生現存的原因有三:

1、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情感估計不足,在佈置前置性作業的時候,教師忽略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至於孩子們在談論後交流時涉及的面就太窄,思路不夠廣。設計如下:a、你遇到、聽到、或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上了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b、讀綜合學習中《智慧之花》想到的。c、從電視上看到或者聽到的別人是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的。d、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該如何應對?學生課下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我要求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來討論,結果有些學生不喜歡參與到其中去,或許是孩子們過於緊張,導致個別的學生不敢發言了。學會生存,是一個內容很廣的話題,包括的範圍很大,學生可以從生活方面入手,可是孩子卻僅僅限於走丟,迷路,溺水,地震、火災、遇見歹徒等等,學生的思路沒有更深層次的。

2、教師的語言過於單一,沒有什麼特色,鼓勵和評價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其中有個學那個在講述自己在迷路的時候,如何解決問題的,教師沒有及時評價,而是一句話帶過。

3、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夠深入,過於注重教材,而忽略了教材的工具性,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4、總結時,設計了一個環節: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自我感覺跟前面的有點重複。

5、前面佈置的作業改為:對於“學會生存”這個話題,你想說什麼?相信孩子們會給我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對於這節課我也有滿意的地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

1、積極的參與到學生中,對學生的發言及時作出評價。

2、落實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一人在家遇到事情,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應對,不如說煤氣洩漏,騙子等等。

3、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大膽質疑,對學生的某個話題全班進行討論,讓學生愛上口語交際,努力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