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花鐘》教學反思14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花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花鐘》教學反思14篇

《花鐘》教學反思 篇1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花鐘》是一篇說明文,雖然介紹科普知識,但是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地展現了不同花的開放,又通過舉例具體地說明了花開的原因。如何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所感知併產生積極的探究慾望,又能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課程目標,我循著學生的情感變化程序,努力引導他們從語言的角度去走近花鐘、看懂花鐘、品味花鐘、質疑花鐘和研究花鐘,和學生一起站在語言的門廳裡聆聽花鐘獨特的報時。

一、欣賞獨特的時鐘

1、教師引導:同學們,咱們都見到過各種各樣的時鐘,有的掛在牆頭,有的擺在床頭櫃上,瞧,我的手機上也裝著小小的時鐘,它們能告訴我們時間。那你們知道花鐘嗎?

2、當學生作出閱讀前的猜想後,教師提出初讀課文要求:究竟什麼是花鐘,咱們讀讀課文就會明白。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當交流完什麼是花鐘?後,教師直接引入:課文第三段就是這樣寫的,自由讀讀這一段,你還讀懂了什麼?

重點點撥:

(1)你是不是覺得很有趣?有趣在哪兒?

(2)課文為什麼說大致?

(3)怎麼個陸續開放?並一起讀出花鐘的有趣。

評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現實生活中,學生對於花其實並不熟悉,但對於花鐘這種新奇的事物是充滿興趣和疑問的。因此,我循著學生的情感起點,先引導學生看課題質疑,進而快速地直面課文,並馬上落腳在末尾一段,通過自讀,初步瞭解什麼是花鐘。

4、引導學習第一段:可是,你能看懂花鐘嗎?是啊,要看懂花鐘就得知道什麼花幾點鐘開。咱們知道花開的時間嗎?哦,第一段就寫了花朵陸續開放。植物學家是通過留心觀察,知道花朵的開放時間的,咱們現在只有通過讀課文了解。讀讀幾點鐘開什麼花?

5、反饋時教師大螢幕出示花鐘圖,說:同學們看,這兒也有個鐘面,但沒有時間標誌和指標,這是一座圓圓的花圃,要是把課文裡寫到的這些花種在上面,當它們陸續開放時,你能馬上認出它們,並說出是幾點鐘嗎?教師播放花朵陸續開放,學生爭相說出幾點什麼花開放。

6、教師指著大螢幕說:這圓圓的花圃上,鮮花朵朵,陸續開放,就在告訴我們時間,這就是花鐘,你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時鐘?

評點: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由你能看懂花鐘嗎?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第一段的學習興趣。教師播放花朵陸續開放的課件,讓學生看懂花鐘,則是帶學生進入了自然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花鐘的鮮豔與芳香,感受到了它的多種功用、它的神奇與獨特。由此,為研究這一段語言的表達做好了情感準備和背景鋪墊。

二、品味獨特的報時

1、順著學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鐘、神奇的花鐘、令人心曠神怡的花鐘教師提出要求:課文是怎麼介紹這麼美妙的、神奇的花鐘的。咱們再靜靜地、細細地讀讀第一段,去尋找,去發現課文寫得好在哪兒?反饋時,引導學生說出以下幾點

(1)把花的開放寫得具體、生動;

(2)同樣寫開花,課文用了不同的寫法;

(3)寫每一種花開放,都是根據這種花的特點。

2、進一步引導:課文是怎麼寫每一種花開放的。你覺得哪一句寫得好,可以畫出來,再仔細讀讀、想想。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大螢幕出示相關花朵開放的照片,同時,注意點撥語言表述的準確、生動、具體:(1)花朵的形狀,如喇叭;(2)花朵的色彩,如紅豔豔;(3)花朵的形態,如曇花含笑一現、萬壽菊欣然怒放。最後,教師小結:每一種花的開放,課文可不是隨便寫寫的,而是根據花的色彩、大小、開放的樣子這些特點,有著不同的寫法,把花朵陸續開放寫得豐富而有變化,讓咱們彷彿看見花朵千姿百態。

3、引導筆練:發現沒有,還有兩種花,課文好像沒有寫出它們開放的樣子,咱們能不能寫寫它們的開放,選擇一種花寫出它是怎麼開放的。交流評價時突出:咱們把這兩種花的開放寫美了,而且也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表達。

4、引導朗讀:鮮花用自己的'開放這種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訴你、我、我們大家時間。咱們也來做做花鐘,讀出花的陸續開放,你喜歡做哪一種花,就自己站起來大聲讀她的開放。現在,讓咱們用美妙的朗讀、用開放這種美好的方式告訴大家時間。

評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課文第一段最大的語言特色就是寫每一種花開放,都是不同的表達。要讓學生自己感悟到豐富而有變化的表達,只有通過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去發現課文第一段寫得好在哪兒;在總體感受語言特點的基礎上,再具體研讀描寫花開的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欣賞、評價每一句話的好處、每一種花的情趣;最後,引導學生嘗試寫一寫夜來香和午時花的開放。如此這般,學生在品味花鐘獨特的報時方法時,也感悟到了課文語言表達的獨到。

三、感悟獨特的開放

1、鼓勵質疑: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發現和問題嗎?學生可能會問:

(1)我還想知道,還有什麼花在幾點鐘開放?教師迴應:老師還知道幾種花朵的開放時間,邊大螢幕出示照片,邊介紹:蒲公英在早晨六點開花;紫茉莉約下午四點開放;下午五點,白香水百合開放;晚上六點,絲瓜花開放並引導:回家也可以觀察一下你家裡的花大約幾點鐘開放,幾點鐘閉合。

(2)為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教師引導:咱們接著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2、引導自由讀第二段,找找原因,當學生找到答案後出示文中兩個概括寫的重點句,並問,植物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密切的關係,怎麼個密切?再讀讀有關的句子想一想。學生交流後,教師小結:曇花在九點左右開花原來是由周圍條件決定的。看來,課文舉了曇花這個例子就一下子講明白了植物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密切關係的科學道理。繼續引導:而有的花開放時間又與昆蟲活動時間相吻合,怎麼個吻合?為什麼會吻合?

3、接著,教師隨機大螢幕出示照片牽牛花、睡蓮、夜來香、午時花、萬壽菊,這些花為什麼有它們自己的開放時間,根據你的瞭解大膽猜測,舉例來說說。根據學生猜想,教師小結:剛才咱們也舉了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花朵開花的時間不同,有的同學推測得很有道理,像個小小植物學家。但是,這些花開花的時間究竟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還是跟昆蟲有關,甚至跟其它因素相關,咱們在課後可以去查閱資料進一步再研究。

評點:

課文第二段的語言特點是用具體的例子說明抽象的結論。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讀懂曇花開花時間的形成來理解花開時間與溼度、溫度、光照的密切聯絡,進而也明白花開與昆蟲活動的聯絡。然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課前知識準備說說其它花朵開放時間的形成。在一種類似於科學探究的情境中,在語言的表述和積累中,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課文以舉例作具體說明的方法,在感受每一種花獨特的開放的同時,也感悟到了課文表達的恰如其分。

誠如《花鐘》一文用美好的語言介紹花的時鐘,誠如花鐘用花朵美好的開放告訴人們時間,誠如那位植物學家在用一顆美好的心研究自然、留意生活,《花鐘》一文的教學,我領著學生,和他們一同綻放著花開般的美好心靈,站在語言的門廳裡,於是,我們聆聽到了花鐘獨特的報時。

《花鐘》教學反思 篇2

《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的科學美和語言美的說明文,在講解和學習的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對花開的形態和花鐘有更感性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根據課文內容的三個部分:展現不同時間鮮花開放的美態——分析鮮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描述生物學家制作花鐘的創意,我也將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欣賞花鐘——認識花鐘——探祕花鐘——形成花鐘,並在授課的過程中,充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爭取把課文講得更生動有趣,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

在匯入部分,我先播放了一組鮮花盛開的圖片,讓學生體會鮮花的美麗,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形容,對課文產生一個總體的認識,產生學習和探究的濃厚興趣進。《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認識花鐘”的環節,我注重讓學生融入情境,自主學習。首先自由朗讀,找出本段的中心句“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再讓學生圍繞這一句,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並設計了“誰的發現最準確”這一環節,通過填寫表格“花的名稱、開花時間、作者的描寫”,放手在小組中開展自主學習,充分了解這一段的內容。並通過多媒體資源的展示,讓學生感受花開之美,接著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文,並說出理由,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經過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後,學生對花的美感受更深了,讀得也更有感情了,甚至配起了動作動情地讀了起來。

同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不同的表達句式,我出示了一個句子:“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

與課文中的句子對比,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效果,讓學生明白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作用。然後,我又回到本段,讓學生帶著生動、形象的美的感覺,再讀全文,與文字融為一體。最後,及時進行拓展練習,通過多媒體展示出更多的花和它們不同的開放時間,讓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具體的修辭手法,將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讀練結合,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為本單元習作埋下伏筆。

在探祕花鐘和形成花鐘的教學環節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理解了“又大又嬌嫩”的花瓣和它深夜綻放的原因。通過資料的查詢,讓學生認識了更多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體現了“新課標”裡課程資源的拓展。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學生自主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我為他們出示了詞語的準確意思,讓他們通過對比,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是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拓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本科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通過圖片、視訊、概念的展示,使課文內容更形象生動,讓全體學生自主、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並調動了他們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金無足赤,課無完美”,在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由於這節課的知識量和訓練量較大,擔心教學內容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環節我講得較為簡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探究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充分結合的更好的方法!

《花鐘》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我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並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最後擴充套件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根據課標的新理念,課堂上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上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當小老師教讀生詞,自己提出讀書要求和聽講要求,自主評價。合作學習表現在同桌交流記字方法,互相提醒寫字注意事項,分享識字的快樂;同桌互當老師,檢查課文是否讀通;四人小組合作動手製作花鐘,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探究。從小就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本課思路清晰,語言很美,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感悟詞句的優美,課堂上我力求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如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默讀、引讀、齊讀、配樂讀、做動作體會讀等,再通過欣賞鮮花的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直觀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麗,朵朵鮮花爭奇鬥豔,激發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他們的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薰陶。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活動如果能及時地、適度地作出評價,就能夠保持、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如果能在評價中啟發、點撥學生,就能有效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切體會到了恰當評價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上我儘量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去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實踐證明,課堂效果不錯。今後我還會不斷探索,使評價的語言再豐富一些,形式再多樣一些。

回顧這節課,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於學生,我們要根據情況把這個權利還給學生們,讓他們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花鐘》教學反思 篇4

課文開始,我用課文的語句引入,請會讀的學生朗讀,看看作者發現了什麼。這樣孩子閱讀課文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們很快進入狀態。之後圍繞問題再讀,邊讀邊思考。三讀,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四讀,讀出感情。

這樣整節課時時圍繞讀書做文章。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書中解決問題。

"讀"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讀能幫忙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資料。多讀的目的在於將課堂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我去感悟領會課文。本課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

1、聽讀。學習課文之前,可安排學生看課文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資料,訓練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受到錄音或教師朗讀的薰陶。

2、自讀。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在學生自由讀前,要提出要求:(1)藉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2)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作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3)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畫出生字。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和較長的片語,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如"炙"不少學生讀成"zi",等等。我都及時進行了糾正

3、細讀。所謂細讀,就是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邊讀邊進行字,詞,句,段的訓練。這一步是以"情"貫穿的讀。課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內不一樣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去引導,我這時適時引導:花開放了你高興嗎這一段應帶著什麼樣的感情去讀進行了朗讀指導。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讀了課文,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的最後一段,我主要抓住搞笑,讓學生去讀。讀這一部分時,要讀得親切活潑。我設計了這樣的.問話引導孩子:"孩子們,這位植物學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設計的花鐘可真搞笑,能不能透過你的讀書聲讓老師感受到他的搞笑呢"

4、賽讀。經過教師的指導,多數學生能讀熟課文。這時,可安排學生分組比賽讀,每組選出最好的同學再比。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以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熟,讀出感情後,再進行背誦的練習。

《花鐘》教學反思 篇5

前段時間,我代表級部講了一堂課改的課,上課內容為《花鐘》。現在才靜下來細細梳理一番。

《花鐘》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按照“歸納總結——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書,說明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其原因,最後講植物學家根據這一原理修建了“花鐘”。本課突出了本單元“細心觀察”這個主題,激發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意識。本課設計時我從花入手,引入課題,重點放在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分析體會細心觀察的奧妙以及語言文字表達帶給人的美妙的感覺,主要設計思路如下。

一、圖片匯入,吸引學生興趣。

本課主要通過講花來突出細心觀察這個主題,所以上課伊始,我將課文中所出現的各種花依次展示出來,配以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薰陶中欣賞花的美麗和迷人;然後讓學生交流感受,鼓勵學生平時要注意積累好詞好句,幫助學好語文;接著藉助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入課題,讓學生對“花鐘”有個初步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揭示課題之後,讓學生帶著興趣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檢查學生對本課重點字詞的認識,並藉助圖片、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詞語“豔麗、淡雅、欣然怒放、嬌嫩”,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指導書寫“嬌嫩”。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認讀、理解詞語之後,學生就帶著問題再次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找到的課文中描寫的各種花,並且選出自己認為描寫比較好的一種花進行班內展示。在這裡,我重點預設了“牽牛花、薔薇、睡蓮、萬壽菊、月光花、菸草花、曇花”,在交流這幾種花時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表達帶給我們的美妙的感覺。在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同樣是描寫花開,可以用不同的說法進行表達。此外,還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以鼓勵學生在以後要學會同一事物不同說法的表達方式。對於第二自然段關於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還是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找,然後同桌交流看看是否找全面,在這裡再次讓學生感悟細心觀察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

四、拓展練習,加強鞏固。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深入本單元的主題,在最後,我設計了兩個小的拓展作業供學生選做。一個是讓學生觀察周圍各種花開放的時間,設計自己的花鐘,另一個就是觀察其他事物,寫一篇觀察日記。

本課設計思路清晰,但是通過實施過程,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課堂氛圍有點冷清。課堂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說,而學生說的很少,明顯地讓我感覺到,我的設計缺少學生的參與,對於老師的提問學生不知所云,導致小組合作環節討論出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想的交流效果。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本課的重難點並不突出,這是本節課最不成功的地方。

其次,教材沒有吃透,對學生了解還不夠。

雖然設計上看似流暢,但對於本課重難點的講解沒有做到透徹易懂,在備課的時候,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設計,忽略了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雖然進行了預設,但是沒有考慮到小組合作中有可能出現重疊、遺漏現象,事後瞭解到,很多小組選擇交流的花都是同一種,所以當一個小組首先交流後,其它小組就無話可說了,導致一些重點知識都由老師說出來。對於這一點,我完全可以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瞭解各種的交流情況,然後根據他們的交流做適當調整。另外,對於小組合作,平時的時候只是流於形式,沒有進行專門的強化訓練,所以學生還不太明白小組合作的意義,只是在消磨時間而已。對於這一點,還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缺乏指導和訓練。這也告訴我,備課不但要好好備教材,還要好好備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我們教學的主體。

三、教學評價語言過於單調。雖然平時看過不少理論書籍,知道不少評價語言,也聽過一些老師的課,但是對於學生的不同回答,我總是找不到合適的評價語給予迴應,這點也讓自己的課堂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總之,通過這樣一堂不成功的課,我發現自己在組織學生,講課技巧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也知道這些不足之處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好,但是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改進,課堂效果也是會逐步提高的。默默為自己加油!

《花鐘》教學反思 篇6

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一樣的花會在不一樣時間開放及其原因。由於校舍改建,此刻的教室沒有多媒體裝置,課堂上無法給學生展示鮮花的圖片以及關於鮮花開放時間不一樣的資料。在教學《花鐘》前,我有意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去搜集有關花鐘和各種花的資訊資料,幫忙他們理解課文資料。

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從最搞笑的段落學起,並對文中的資料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首先,我從課文的最後一部分學習入手,提出問題:課文中介紹的花鐘是什麼樣的?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很快就會想這些製成花鐘的花是什麼花呢?我相機提問“組成花鐘的花有哪些呢?你明白嗎?”學生踴躍舉手,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中描述花開了的語言個性生動,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裡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甦醒,舒展開自我的花瓣等,用詞十分優美。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去感受詞語的優美,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兒開放時美麗的情景,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並順勢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學習這種寫法,用形象的語言把事物描述具體。

最後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花開時間不一樣的原因,並擴充套件想象其他花開的原因。鼓勵學生課下查閱不一樣鮮花不一樣時間開放的資料,並模仿植物學家也做一面花鐘。

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這說明這課比較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本來我設計了第一自然段學習完成後,模仿作者描述鮮花開放的寫法進行小練筆,由於急於趕課,只是簡單地說了一下,沒有落實到位。

《花鐘》教學反思 篇7

《花鐘》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及其原因。由於校舍改建,現在的教室沒有多媒體裝置,課堂上無法給學生展示鮮花的圖片以及關於鮮花開放時間不同的資料。在教學《花鐘》前,我有意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去搜集有關花 鍾和各種花的資訊資料,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從最有趣的段落學起,並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 學。

首先,我從課文的最後一部分學習入手,提出問題:課文中介紹的花鐘是什麼樣的?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很快就會想這些製成花鐘的花是什麼花呢?我相機提問“組成花鐘的花有哪些呢?你知道嗎?”學生踴躍舉手,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中描寫花開了的語言特別生動,同樣是寫“花開了”, 課文裡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甦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用詞十分優美。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詞語的優美,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兒開放時美麗的情景, 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

式,並順勢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學習這種寫法,用形象的語言把事物描寫具體。

最後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花開時間不同的原因,並擴充套件想象其他花開的原因。鼓勵學生課下查閱不同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並 模仿植物學家也做一面花鐘。

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這說明這課比較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本來我設計了第一自然段學習完成後,模仿作者描寫鮮花開放的寫法進行小練筆,由於急於趕課,只是 簡單地說了一下,沒有落實到位。

《花鐘》教學反思 篇8

這篇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第二課時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言語的形式上,即關注花開的不同表達。

課文第一自然段,語言優美、意境也很美,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卻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這種美是無法用語言講出來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種花的圖片,旁邊注以相關語句,結合畫面,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想象畫面讀、男女對讀等方式,仔細用心地去體會,努力把這種美讀出來,使學生走進文字的意境,去感受、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感受作者用詞的巧妙,我採用了對比讀的方法,我把文中美麗的語言統統改成了“開花了”,然後讓學生們一起說說哪種寫法好,為什麼?學生不能在對比朗讀中感受到文字的美,然後再在讀中學習作者如何藉助語言文字對不同的花進行豐富精妙的表達的,從而更加產生對各種花的喜愛。

此外,本文用詞的準確還表現在表達時間的.詞語上,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句子,看看這些表示時間的詞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引導發現“左右”一詞),然後讓他們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表示“左右”這樣的模糊詞還可以用哪些詞代替?學生很快就想到了“也許、大致、大概、大約、差不多”等,通過連續上下文火換詞的方法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

學習了第一自然段後,我又出示課件小練習(結合課堂作業本中的作業),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表達方式來寫一寫其它花的開放。這項作為內容的延伸,很好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作為執教老師,要想上好一堂公開課,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精心做好生本預設。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出發,預設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學;預設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預設學生學習路上生成的個性化體驗,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望;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細膩的觀察,往往就發現不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發現不了教學中出現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

沒有精心的預設,就不會出現真正充滿生命氣息的靈動的課堂。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欣然怒放”一詞的意思還是比較困難的,在這堂課中,我看到第一個學生說“欣然怒放”就是開得很大的時候,我對她說“你能用動作來表示萬壽菊是怎樣開放的嗎?”學生的動作表演只能說是一般花兒開放都有的樣子。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欣然怒放”就像過年時燃放的煙花。

這一描述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及時抓住了這一來自學生的生成資源,要求學生帶著觀看煙花綻放時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這時學生對“欣然怒放”這一詞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學生腦海中不僅有豐富的表象,還有對情感的頓悟。也正因為此,學生的朗讀才能如此到位,聲情並茂。

《花鐘》教學反思 篇9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我在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上做了逆向思維,把教學重點落在觀察事物的活動環節。課前我認真看了課文,文中的花名及特點在我們山村,孩子們接觸較少,就是我也沒見過有些花。於是我並沒有揭示要上新課,就是讓學生蒐集或觀察自己所認識的花,喜歡的花,瞭解這些花的特點。即,開花時間,適宜哪種環境,花形,花色等。通過看、聞去發現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東西。

班上學生完成較好,有很多孩子採了標本。孩子們能說出花的花瓣有多少,幾根花蕊,什麼時候開花,聞起來的感覺等特點。教室裡很熱鬧,孩子們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的收穫與發現,我藉機出示新課內容《花鐘》。然後出示自己準備好的文中鮮花圖片,而且塗了顏色,修剪成圓形,讓學生認讀花名,按時間順序排列,一個漂亮的“花鐘”呈現眼前。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就不困難了,有很多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花鐘”就是這樣產生的。

本課的生字較多,生僻詞語較多,學生不易理解,這得在生活中,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如“欣然”“吻合”“含笑一現”等。在語言環境中學生容易理解。比如“媽媽欣然答應了我的要求。”這下就能理解“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按照以上思路,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也掌握不錯。如果說,這樣也算學語文,那我有以下反思。

本文主要是寫了作者觀察後,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這種不同的原因,表現出了作者善於留心觀察事物,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本人的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從植物的特點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從理解文字的過程中採取了“棄輕取重”,就是選取文中重點部分進行“精讀”“精練”“精講”。

一、閱讀感悟寫法。學會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學生初步接觸說明文的表達方法與寫作技巧,比較感興趣。漢語表意具有豐富性,表達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不同的句式可供選用,適當地變換句式,可以增強文章表達效果。如、本文第1自然段,寫了九種在不同時間開放時的情景,作者為了避免語言上的單調,採用了多種語言表達形式。“擬人”“數字說明”(引導學生勾畫擬人句)。這樣,就使單調的說明物件顯得生動有趣,這是作者筆下的事物,形象逼真,也是本人要傳授給學生簡單的說明方法與寫作技巧。

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也可以像作者這樣適當變換句式,增強習作的表達效果。(這環節,安排了習作練習,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也用上具體的數字,擬人等寫作技巧,學生習作效果不錯。)有一孩子寫“藕”她是以讀後感的形式寫的。(她寫到:學了本課,我知道了大自然中有很奇妙的東西,只要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總會發現一些自己一直想不通的事。比如說,藕,我只知道吃卻不知道它是從哪兒來的。今天老師問我,藕是從哪兒長的?我說:“是樹上長的。”結果班上鬨堂大笑,有的同學邊笑我,邊用手指指著我,說:“真笨,連藕都不知道是從哪兒長出來的。”我氣壞了,這時老師也笑了。然後就出示了小黑板,上面寫了一段話“荷花下有……”就是寫的藕。接著老師又問,你們喜歡吃藕嗎?同學們都說:“喜歡!”老師又問,那你發現吃藕時,有什麼東西好像矇住了嘴呢?我們又都說:“有。”有人說,就是咬斷了它也有絲。我第一次吃還不敢吞下去呢,老師又笑著說:“那就叫‘藕斷絲連’意思是藕斷了絲不斷。老師還講了人們常用“藕斷絲連”這詞來表達親情朋友間的感情……)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修辭作用。我出示了例式:我們在寫林中不同的鳥兒的叫聲時就可以運用不同句式來表達。如“畫眉鳥在樹枝上鳴叫。”變句式:“畫眉鳥在樹枝上婉轉地歌唱。”又如:“小麻雀們在樹上叫著。”變句式:“小麻雀的韻律雖然顯得單調,但雜亂地交織在一起,足以震動整個樹木。偶爾也會出現幾聲不和諧的音符,那是幾隻烏鴉在湊熱鬧。”也可以簡單些“小麻雀們在樹上嘰嘰喳喳地開會,討論得非常熱鬧。”

二、“我讀我寫”“我寫我心”。讀書不放一難,本文需要弄清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周圍事物進行了留心觀察?本文作者對周圍事物進行了留心觀察。文字中,作者對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進行了細緻地觀察。如:“凌晨四點,牽牛花……;五點左右……七點……;中午十二點左右……;”如果作者沒有經過細心的觀察,是不會這麼準確地寫出各種花開放的時間的。(有孩子說“向日葵”的.來歷,說得真好。)其次,作者對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進行了細緻分析。如、文中由曇花白天不宜開放,深夜不適宜。只有晚上九點左右適合開放,總結出花開的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密切的關係,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觀察細緻。另外,從作者總結出植物開花的間與動物活動時間有關,也可以看出作者對周圍事物觀察細心。

三、閱讀與寫作,圖文比較寫話。出示第1自然段(本地現有的花樣),本段是用多樣的語言表達。比如,牽牛花開了——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點撥)左邊的句子只是平淡的敘述,而右邊的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牽牛花開放時的形態,讀起來趣味十足。仿寫:小麻雀們在枝頭上叫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眉鳥在樹上鳴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課外知識“做實驗遊戲”讓學生觀察後寫觀察日記,也可以將自己帶的花樣相互交換觀察,寫觀察日記。

總之,學完本課我本人的感覺有些“紙上談兵”。因為有些花花草草的,我也沒見過。為此,我感到了要教好語文,除了固有的功底,還要走出書本外。有一點在本文的教學中還是能體現的,那就是“閱讀與寫作”落到了實處。“取捨”在特殊的文章體裁中也能體現閱讀教學中的一個亮點,這樣能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是一堂“混水課”也是快樂的!

《花鐘》教學反思 篇10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用了多種不同的表述方式寫花開。

本課時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夠正確認讀本課生字,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現”

2、能體會“左右”用詞的準確性。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為了讓學生不僅會讀詞語,會認詞語還要讓學生理解詞語。為此,我採取了直觀圖片教學和讓學生做動作的方式理解詞語。三年級上冊時,我我關注到學生在做閱讀題時,都沒有關注到順序。閱讀題很多時候填空都需要按順序找答案,而我們班的孩子這種意識比較薄弱,所以在找花的時候我特意強調了順序,有意識培養他們去按順序找,不遺漏,不亂找。第一自然段對不同的花開放的描寫都是不同的,並且語言十分的生動,為了讓學生體會花開的多種表達方式,我特意用了枯燥的離開了開了開了和課文裡的語言作對比,讓學生體會擬人比喻的生動,和具體。並且聯絡語文作業本第五題的第二小題,更加直觀的對比感受。但是這節課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在學生朗讀上比較欠缺。第一段的語言很美,但是卻沒有利用好朗讀去感受。學生主體性還不是很突出,一定要注意老師要少說,多讓學生去說。三年級學生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這一點還需要不斷加強練習。

《花鐘》教學反思 篇11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僅用三個自然段將鮮花之美、花鐘之奇描述的生動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個字來概括:美。花兒美、花鐘美、插圖美、語言更美。尤其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說法描寫了一天之內不同時間不同種類的鮮花開放的美好姿態,詞句表達豐富多樣,有序有趣。它和後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課文相互聯絡,密切配合,突出本單元“細心觀察”這個專題,激發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能夠“讀一讀,講一講,說一說”,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喜歡哪句就說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喚下,轉換角色變成小喇叭;可以身臨其境徜徉在百花園中觀看花兒綻放的美姿;還可以通過朗讀的表現力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老師在課堂中是引導者、傾聽者、合作者。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研究探討中,體驗了學的過程,實現了教材的'開放,課堂的開放,獲得了自由的學習空間。

本課的不足之處有很多,如施教過程中,曾有學生說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他把薔薇說得很美,美在把薔薇比作了笑臉。在學生的理解水平,說把薔薇比作了笑臉未嘗不可,但是從老師的經驗來說這就是錯誤的,因為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擬人句,那這就要想是不是需要把這個修辭手法告訴學生呢?如果不告訴那萬一考試時碰到又怎麼

應對呢?告訴吧,以學生的理解能力,他們能接受嗎?我猶豫不決。

不足之二:每次提出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之時,學生們就睜大眼睛看著我,其時我心裡也急呀,於是乎急著想給學生一些啟發,急著想看到學生舉手,話不知不覺就多了起來。於是乎,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來說少了許多,他們只是圍著我的思路在轉,思維空間也少了許多。 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單一了許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而且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後即使冷場也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

《花鐘》教學反思 篇12

《花鐘》是三年級語文第13課的內容,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結合“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花鐘教學反思。課後有以下兩點反思:

一、對長句的指導閱讀

在識字的教學環節過後,教師注意對三個難讀的長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從現場學生的表現來看,長句的朗讀對他們而言是存在朗讀難度的,而我認為從三年級開始注意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培養,從長句的朗讀到以後段的朗讀再到全文的朗讀,這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教學理念能為學生以後的朗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形成個人獨特的學習體驗

課文中描寫了九種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我把花開的樣子變成一首“小詩”,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所喜歡的課文中對花開描寫的說法進行自己的.“解讀”,學生因為“比喻生動”“擬人形象”“描繪簡潔”等的角度完成自己的喜歡的闡述。教師不必費勁進行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解釋,學生自己就已經可以領悟,即可達到教學的效果,不會有教師牽著學生走的感覺。我想在其中學生也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學習體驗。

《花鐘》教學反思 篇13

課文開始,我用課文的語句引入,請會讀的學生朗讀,看看作者發現了什麼。這樣孩子閱讀課文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們很快進入狀態。接著圍繞問題再讀,邊讀邊思考。三讀,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四讀,讀出感情。

這樣整節課時時圍繞讀書做文章。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書中解決問題。

"讀"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讀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多讀的目的在於將課堂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領會課文。本課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

1。聽讀。學習課文之前,可安排學生看課文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受到錄音或教師朗讀的`薰陶。

2。自讀。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在學生自由讀前,要提出要求:(1)藉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2)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作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3)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畫出生字。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和較長的片語,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如"炙"不少學生讀成"zi",等等。我都及時進行了糾正

3。細讀。所謂細讀,就是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邊讀邊進行字,詞,句,段的訓練。這一步是以"情"貫穿的讀。課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去引導,我這時適時引導:花開放了你高興嗎這一段應帶著什麼樣的感情去讀進行了朗讀指導。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讀了課文,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的最後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讓學生去讀。讀這一部分時,要讀得親切活潑。我設計了這樣的問話引導孩子:"孩子們,這位植物學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設計的花鐘可真有趣,能不能通過你的讀書聲讓老師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賽讀。經過教師的指導,多數學生能讀熟課文。這時,可安排學生分組比賽讀,每組選出最好的同學再比。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以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熟,讀出感情後,再進行背誦的練習。

《花鐘》教學反思 篇14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尤其是第一自然段的描寫,生動,優美。所以,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著重於學生體會到各種花的美,並讀出這種美。通過兩種句式的對比表達,學生體會到同一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既而提出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像花朵的樣子”,朗讀自己喜歡的花的句子,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和動作讀。然後,心腸自己喜歡的花的句子,再讀。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花如此美麗的時候,感情再度昇華,朗讀的'就更好了。最讓我感動的是,講完課之後,我在和一位學生交流的時候,學生說到一句話:她撿了一些樹葉,對我說,她就喜歡這種黃色,是那麼淡雅。“當時我的心情別提有多激動,這正是剛學到的”曇花綻開淡雅的花蕾,啊!她會用“淡雅”這個詞了!

上完課後,總的感覺是鬱悶。原本設計的比較輕鬆、有趣的問題,卻調動不起學生的激情,課堂氣氛有些沉悶,還是課文讀得不到位,節奏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