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分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分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分鐘》教學反思

《一分鐘》教學反思1

(1)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

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後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創設情趣。一張香港迴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並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慾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沿坡討源,據文入情,神遊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並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道德質地醇厚,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醜、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

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瞭解甚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於文字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都讀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字的整體意味。對於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後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字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於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並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衝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託有所偏差?

(2)在《最後一分鐘》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

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並聯系所蒐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去體會。如聯絡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禁品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迴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於被雪洗了。香港迴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此時創設情境再一次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麼?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使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學時我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之內以及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停頓;向學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為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讀中也促使學生對詩歌的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興趣較濃。

《一分鐘》教學反思2

學生的感悟深淺,多數來源於自身的實踐體驗。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一分鐘》,講述小朋友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刻的教育。藉由這篇課文,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家測試一分鐘能幹些什麼,同時指導學生收集有關珍惜時刻的名言警句,第二天進行交流。學生回家做的測試題五花八門,如“一分鐘內洗了六個碗”、“一分鐘內做了21個仰臥起坐”、“一分鐘內算出了46道數學口算題”“一分鐘內讀了一個寓言故事”……在學生的交流中,一分鐘內學生做了許多的事,學生們透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再一次感悟到一分鐘不僅僅短暫,還很有用,從而認識到一分鐘是寶貴的。之後,我將自己收集的“一分鐘能做的事”的資料與學生共享:一分鐘,車子就能夠開很長一段路,;鉛筆廠可生產鉛筆1600支;核潛艇水下航行可達1200米;銀行的點鈔機能夠數1500張人民幣;計算機計算量等於60個人不停地計算一年;一個印刷工人能印一千多張報紙。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來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學生的發言異常熱烈:“一分鐘等於60秒,我要珍惜”;“老師,一分鐘好重要呀,我做事再也不拖拖拉拉了。”;“老師,我此刻明白浪費時刻就是浪費生命這句話的意思了。”……從孩子們七嘴

八舌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斷得以深華,真像課標中說的那樣:“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忙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構成用心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促體驗,活動促感悟”,這就是我在本課教學中得到的初淺體會。

《一分鐘》教學反思3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與朗讀。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引導自學、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具準備:

卡片、課件、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遊戲導人

正式上課前,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的站立,看誰堅持得最久。然後讓同學談感受,再面向全體同學淡話。

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學生自由交談)

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短,也可以說很長;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今天學了。課文《一分鐘》以後,對“一分鐘”的體會一定會更深。

自白讀課文,想想題目中的“一分鐘”,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學生自讀後說一說)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怎麼會遲到20分鐘呢?原因就藏在課文的句子裡。我們再讀讀課文,把你讀懂的句子畫下來,幫元元把這20分鐘找回來,好嗎?(學生讀課文,畫句子,分組討論。)

二、朗讀識字

1、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帶生字的詞語,自主認讀、識記。

2、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給生字正音,注意讀準翹舌音“鍾、遲”,後鼻音“剛、共、定、經”,整體音節“元、已”。

3、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說說哪些字是自己已經認識的,從什麼渠道或用什麼方法認識的。如:

(1)熟字加偏旁識字:鍾、洗、汽、哈、遲。

(2)熟字換偏旁識字:快一決、鋼一剛。

4、鞏固識字。

(1)同學之間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認識。

(2)用“找找說說”中的偏旁和字組成新字,比一比,看誰組得多。

(3)遊戲鞏固:從“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中,選擇幾個,分組進行組詞比賽,哪組組詞多,哪組獲勝。

三、拓展延伸

課後練習“找找說說”是組字練習,用偏旁“氵、先、尺、辶、口、又、中、釒、岡、刂”等字拼字。

四、課堂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二、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想一想:聽了老師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談)

2、自由朗讀,討論:元元兩次嘆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的時候,他會想些什麼?

(1)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感悟,體會元元當時著急的心情。

(2)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過朗讀表達元元當時的心情,注意讀出嘆息、自責的語氣。

3、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討論:你覺得這一分鐘重要嗎?為什麼?

當同學們看見元元“紅著臉,低著頭”走進教室時,一定會受到強烈的感染——就這一分鐘,使他遲到了整整20分鐘;就這一分鐘,耽誤了學習,使他感到愧疚和後悔。

4、小組討論,讓大家領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一邊讀一邊體會元元的心情。

三、指導寫字

1、指導寫字分兩步進行。

(1)寫字之前要仔細觀察要寫的7個字,把部件和筆畫看清楚,保證把每個字寫正確。如,“洗”字左邊是“氵”,右邊是“先”;“鍾”字金字旁的最後一筆不能穿過上橫。

(2)仔細觀察字的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得勻稱、美觀。比如,“共”的第六筆“點”,要仔細觀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縮得太小,要留有空間。“嘆”是口字旁,口字旁要寫得小一些,位置偏上。

2、學生自主練寫。

四、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從活動中體會“一分鐘”的價值。

(1)通過查詢資料說明,人們一分鐘能做多少事(如農民、解放軍、清潔工)。

(2)以“我一分鐘能做什麼”為主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教學反思

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認為本課的著重點是識字,應該在課堂上突出字的教學重點。識字本來是比較枯燥的,學生接受比較被動,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生字,並培養識字興趣呢,在聽完其他老師優質課觀摩評比小語賽後,給我的一點啟示,我把它運用到這一課的教學中,嘗試改變了以往教學的步驟。

討論識字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比我預想的要精彩許多,孩子經過學習小組的討論交流,孩子們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很活潑。有的`孩子下了課還一直追著我說自己想出來的識字方法。真正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在讓學生動筆寫字之前,我設計了一個觀察田字格生字的環節,就是讓孩子們先不要動筆去寫,而是先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佔格位置,並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錯。經過觀察交流,學生在動筆去寫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沉穩。

這節課和我的預設有些出入,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很大,但有些地方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去改正,比如要注重加大孩子的詞語積累,鼓勵孩子的創新思維,觀察田字格的生字時,要指導學生善於發現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業務還很不成熟,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各位老師多指正,幫我改進。

《一分鐘》教學反思4

《一分鐘》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元元的孩子,在鬧鐘響過之後,因為他貪睡一分鐘,於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紅燈;因為遇上了紅燈,延誤了時間,於是趕不上汽車,最後只好徒步去學校,結果遲到了20分鐘。這篇課文講的事情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生動、有趣的匯入

為了讓孩子們有興趣進入課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學時,設計了生動有趣的課前匯入:今天早上我和高老師爭吵。孩子們立即興趣大增,一個個好奇地等著我揭曉答案。甚至還有孩子忍不住問我:怎麼回事啊?為什麼爭吵啊?於是我笑著揭曉答案,有一道題引起了我們兩個老師的爭吵:一 = 20 我板書在黑板之上,孩子們立即轟堂大笑,一個個發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語文裡的,後面的‘20’是數學裡的字,怎麼可能相等。”“‘一’裡面有一個‘1’,‘20’裡有20個‘1’,不可能相等。”??孩子們從語文和數學的角度,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就是沒有小朋友站在我這邊。這時,我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孩子們自讀課文的興趣比以往更濃厚了,他們迫不及待地開啟課本,有模有樣地朗讀起來。這時,我欣喜地發現,好多孩子是一邊讀課文一邊露出微笑的,這抹笑不是因為他正和同學偷偷地玩,而是從心底裡發出的學習的快樂!

讀完課文,很多孩子對我喊著:我發現了,一是等於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們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種導致遲到了20分鐘的結論。

(多睡)(遲到 )

一分鐘=(導致) 20分鐘

藉助板書,孩子們輕而易舉地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了出來,在輕鬆的學習下整體感知了整篇課文,對課文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二、融入情境,身臨其境。

理解課文時,我一直讓學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進入課文。感受正在貪睡時,鬧鐘突然想起,自己的討厭,讀出了元元的庸懶。元元遇到了第一個難題,“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過十字路口了,結果這時,紅燈突然亮了,這時候,你在想些什麼?”生:“我好倒黴啊!”“天哪,紅燈啊,你怎麼偏偏這時候來啊。這下我要遲到了!”??是啊,所以他嘆了口氣,還沒等我說完,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苦著臉,“唉!”這時,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這個閃光點表揚了他們,並鼓勵他們在朗讀時,可以把這個“嘆氣聲”讀進去,竟讀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二十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

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四,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二十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 )個繩,能寫( )個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銀行點鈔機能點1500張鈔票,汽車生產線能生產1輛汽車,播音員能播放180個字……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裡交流交流吧。” 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

時間就是金錢——富蘭克林(美)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蕭繹(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蘭克林(美)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培根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教學反思5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於是,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讀”為核心,作了如下嘗試。課前,我首先把本課的目標板書在黑板上。內容如下:

1、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自讀閱讀連結,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連結,自己理解“最後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後指名回答,最後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麼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迴歸的最後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麼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瞭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儘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儘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四、感情朗讀,昇華情感。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讓學生自由讀,比較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使讀的層次性不斷地推進提升,學生在讀中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於言表,回顧香港屈辱歷史時,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資料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就在這回環往復的朗讀中,學生彷彿看到“那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那深入骨髓的傷痕”、“那鑄進我們靈魂的血和刀光。”此時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真正做到讀中解惑,讀中感悟,讀中昇華。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浮想聯翩,他們彷彿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現場看著國旗緩緩升起,學生有了一吐為快的表達慾望。豐富的情感積蓄,讓學生的表達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談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員時,學生談的特別好。學生逐漸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語文的語言因素,把語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

《一分鐘》教學反思6

節課我採取遊戲匯入。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著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麼?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一分鐘》教學反思7

《一分鐘》是二上年級第二組課文中的第三篇閱讀課文,講述的是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20分鐘的故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本單元的主題是瞭解學生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為了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調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我決定用以下四個步驟來展開教學:

一、謎語匯入,揭示課題。

二、實踐參與,走進生活,體驗一分鐘。“短短的一分鐘能做什麼呢?”對於小孩子來說,可能並不知道能做什麼,能感受到什麼,可能也不知道這一分鐘有多麼寶貴、有多麼快樂、有多麼幸福、多麼短暫,或者有多麼痛苦、多麼恐怖、多麼漫長。。。,因為,他們並沒有太多的生活體驗和經歷。因此,我在教學中設定了三個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經歷這“一分鐘”,體驗一分鐘:

活動一:一分鐘能寫多少個字?通過採訪寫字最快和最好的兩位同學給學生滲透做事情在追求數量的同時質量也同樣重要的道理。

活動二:“請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間一分鐘。”現場活動後讓學生記錄活動結果,為後面的二次活動埋下伏筆。教室裡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原來短短的一分鐘能做這麼多事情。

活動三:學生、老師展示課前調查的有關“一分鐘能做什麼”的真實事例,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分鐘的作用可真大。

三、多媒體課件輔助,情景渲染,提升認識通過展示學生身邊的圖片,在課堂上產生一種震撼的效果。學生通過直觀的圖象和激烈的'討論,情感的體驗再一次得到深華。同時,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體驗,達成了唯一的目標,那就是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感悟到時間的價值: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知識、時間就是生命······)

四、例項對比,巧用一分鐘既然時間如此珍貴,那麼滲透合理安排時間的教育在這裡就很有必要了。我在讓學生反思自己第一次展示中是否做到珍惜時間,能否擠出時間來之後,進行自我挑戰看看兩次展示的結果有什麼不同。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加快了速度,抓緊了時間,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並在二次活動之前,提醒學生珍惜時間並不是圖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更多的收穫。

這篇文章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學生讀著課文,感覺寫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夥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課題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一道算式1=20,引起學生的疑問——"1"怎麼會等於"20"呢從而匯入課文的學習。

文章的寫作很有特色,如當元元被紅燈攔住了去路和眼巴巴地看著公共汽車開走時,他都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但他在等車的時候,在趕到學校已經遲到的時候,課文並沒有把元元的語言呈現出來,而是留出了空白,留出了給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於是我們就可以在這些地方進行補白,學生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平時的積累進行創作。學生的回答往往很精彩,如"元元決定走到學去,他一邊走,一邊說:要是早一分鐘就不用步行去上學了!";"元元非常後悔,想:要是早一分鐘就不會遲到20分鐘了"。這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前提出的1=20。

然後再讓學生統計一分鐘能寫幾個字,能讀幾個字等活動,明白1分鐘的非凡作用;還可以找來類似的資料,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的道理。

《一分鐘》教學反思8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瞭,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杆──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迴歸的歡迎祝福。

4、聯絡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

《一分鐘》教學反思9

節課我採取遊戲匯入。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之後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情緒,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能夠說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

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明白十分到位,因此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遲到了,這天必須要珍惜時刻,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麼?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主角,學生在教“我”珍惜時刻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刻。

《一分鐘》教學反思10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瞭,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杆──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迴歸的歡迎祝福。

4、聯絡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國小趙飛華]

《一分鐘》教學反思11

語文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主,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在語文課堂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下面我以二年級《一分鐘》的教學來談談本節課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得與失。

一、課堂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更清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簡單的內容讓學生獨立學習完成,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合作學習來完成,從而讓學生體會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合作學習的內容並不明確,就開始嘰嘰喳喳地說了。這節課中我保證每一組的同學都清楚了所學習的內容後在組織他們開始學習。因此,每個小組的學習效率明顯的提高了。

2.小組成員的分工更加明確

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時,總是那麼幾個同學再討論、交流,不說的同學從來不說,而且他們也不聽別人在說什麼,似乎小組合作學習跟自己沒有關係似的。本節課中,老師幫助各小組明確了小組內每個成員的分工,比如:誰負責組織,誰負責記錄,誰負責彙報等,並要求每個同學必須參與到小組的學習中來。這一以來,課堂氣氛明顯地活躍了很多,學習的效率也明顯提高了。

3.學生更加深刻感受到樂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本節課中,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後,每個小組在彙報學習結果時,每個小組都說出了自己小組的看法,並且彙報的同學表達的也非常清楚,老師相機表揚了每個小組的閃光點。老師在小結時,把每個小組合理的觀點總和起來,這樣我們的'學習就更加全面了。同學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有的同學居然說出了:人多智慧廣,眾人拾柴火焰高。

二、本節課中還需改進的方面

1.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

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為了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讓小組成員盡情地討論、交流,以至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過長。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明確合作學習的時間,以提高孩子們學習的效率。

2.評價方式比較單一

對於小組合作學習,只有我對於每個小組做出了簡單的評價,而對每個小組的成員的評價不到位。最主要的是我忽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通過《一分鐘》這節課中小組合作的學習,我看到了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同時我還發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給了更多孩子展示的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地總結學習中的得與失,爭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一分鐘》教學反思12

《最後一分鐘》是新課程中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是一篇閱讀課文。這首詩韻律優美,情感豐富,適宜朗讀品味。但是詩歌象徵意義強,並且含有歷史典故,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因此在課前引導學生蒐集資料,瞭解香港的歷史,迴歸的背景。

本以為有了背景資料的補充,學生對人本應該能夠理解了,朗讀起來困難應該是不大的。但是詩中比喻、象徵、用典的描寫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挑戰。學生學起來有些含糊不清,感覺學生進入不了狀態,於是我又將背景與課文結合起來講,發現學生感受好多了。通過學生的朗讀,感悟到他們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於疑難詞句理解的還不夠到位。為此,我挑了詩歌中的一句話“最後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學生不是都能說出這句詩的含義。我感覺學生還是理解不透。於是,讓學生仔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因此我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之內以及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停頓;向學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還為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也促使學生對詩歌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很賣力,也很激昂。

《一分鐘》教學反思13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質疑課題,遊戲匯入

板書課題,並讓學生質疑課題,提出問題後,出示課件鐘表,看著鐘錶走一分鐘,試著寫認識的詞語,體會一下,一分鐘能寫多少個字。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學生的感悟深淺,多數來源於自身的實踐體驗。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

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第二天的元元??鬧鐘響了??”。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能踢個幾毽子,能寫幾個字,能算幾道口算,能讀多少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

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裡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名言,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活動促體驗,活動促感悟”,這就是我在本課教學中得到的初淺體會。

我認為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對於低段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中要反覆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

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通過這次公開教學,在同事們的指點幫助下,我自己覺得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分鐘》教學反思14

《一分鐘》是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刻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匯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匯入“1=20”讓學生看了以後產生疑問而進入課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識字教學是:

我在上新課以前都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到第二天上課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檢測。我再去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而有些詞語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明白如“嘆氣,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讀輕聲,個性出示詞語,範讀,為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三、閱讀教學:

透過字詞的教學,學生把字寶寶放入課文進行朗讀,讓學生能根據板書“1=20”講出課文的大概資料,並適時板書。我認為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好,但我在教學中由於緊張,自己沒有指出一位學生回答問題中所犯的一個語法錯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元元認為這一分鐘重要嗎?”那裡學生之間產生了分歧,有的說重要,有的說不重要。我怕學生糾纏在那裡浪費時刻直接自己說出了答案,之後經過老師們的指點,我認為是就應讓學生說明理由。相對於睡懶覺,元元覺得這一分鐘重要,而對上學遲一分去,又覺得這一分鐘不重要。教師就應抓住學生獨特明白,讓學生去分析、辯解,反覆朗讀,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帶而過。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所提的'問題就應明確,指向性強。四、寫字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寫得6個生字,讓學生觀摩每個生字。然後說一說哪幾個生字比較難寫,並進行了範寫指導。但這一環節中我疏忽了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展示點評,以致於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認為在以後教學中我就應發奮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對於低段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中要反覆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

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刻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表達潛質。

透過兩次公開教學,在同事們的指點幫忙下,我自己覺得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發奮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我發奮的方向。

《一分鐘》教學反思15

現在的國小語文非常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古詩還在積累,對於現代詩歌的重視程度就明顯不如前者了.就連我們的閱讀等級考核,也只是在6級測試中見到了一首《再別康橋》.雖然我本人一向認為中國詩歌的最精華所在是古詩,尤其是唐詩.但是,不可否認,現代詩歌中也有許多難能可貴的珍品.而且,現代詩歌的`語言習慣與我們現今的語言習慣相同,描繪的內容情感也更貼近當今生活,所以學生在詩句的理解上應該更容易一些,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於學生對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特別有幫助.同時,由於詩歌是語言最凝練的表達形式,現代詩歌中包含著許多古代沒有的,現代獨具的優美詞藻,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於孩子們積累語言也很有幫助.

《最後一分鐘》就是這樣一首現代詩,語言凝鍊,包含激情,用簡短的篇幅表現了香港迴歸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將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的無比激動表現地淋漓盡致.

不過《最後一分種》具有較深厚的歷史背景,語句含義比較深刻,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難度.

因此我在反覆思考以後,還是決定以"讀"為核心,採用傳統的逐段講解逐段誦讀的方式.在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為了學生對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有更加直觀的體會,我尋找了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的視訊.有了聲像印象以後再讀詩歌第二節,學生自然能把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讀出來了.再指導朗讀課文第三節的時候也是一樣,我找到了簽訂《南京條約》的紀錄片,與學生共同回顧了那段慘痛的歷史,接著要求學生邊聯想那屈辱的場景,邊朗讀詩句,從而讀出了對往昔的沉痛,讀出對如今揚眉吐氣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