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分類》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類》教學反思

《分類》教學反思1

這節課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兩個知識點:認識直角、平角、周角,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明確大於0度小於180度的角分為銳角、直角鈍角,會根據圖形或度數判斷是哪一類角。周角的認識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

這節課,我們把“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作為判斷平角和周角的依據,是對學生用角的組成來判斷角的一個知識提升,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們把這節課分為三個環節進行:1、學生小組分工合作量角,根據角的讀數把角分為銳角、直角、鈍角並說出各類角的特徵。2、認識平角,這個環節我又分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質疑——引出平角——學生用活動角擺出平角——學生用量角器量出平角的讀數——探索平角和直角之間的關係——教師小結。3、認識周角,這個環節我們也採用了和第2環節相似的教學方法。為了突破認識周角這個教學難點,我們除了設計以上教學步驟還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展示動態的角,和活動角操作來幫助學生認識周角。 疑問:在認識周

角這個環節,我們為了讓學生感受隨著邊的張開角是由小到大變化的,在用動畫展示的時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間稍作停留,讓學生判斷這時的圖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於180度還是小於180度,通過判斷想加強學生對“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這句話的理解,為周角的認識作鋪墊,讓學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讓學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間還有別的的角存在(因

為在另外一個班上課時,有很多學生認為180度之後就是360度,中間沒有別的角存在)。在評課時,有老師指出:增加這個環節有點超綱,給學生增加負擔,到底有沒必要增加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一個疑問。

不足:縱觀整節課,教學目標還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組活動還是流於形勢,沒有實質性的訓練,學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這一點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師學習。2、時間控制不好,練習時間不足,量角的那個環節不應該在課堂上完成,應該提前要求學生回家完成,然後課堂上再小組活動按照角的度數分類即可,這樣就會節省很多時間。3、在判斷180度和360度之間的圖形是不是角時,教師沒有指著角的符號來提問學生,指向不明,導致部分學生出錯,這裡浪費了一點時間。4、我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師,在語言的組織方面還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加鍛鍊,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謝謝!

《分類》教學反思2

本課說明:

《生物的分類》一節內容包括四條線索:

1、生物分類的目的—對生物進行分類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研究它們。

2、生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營養方式、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在進化上的親緣關係等。

3、生物分類的等級是將各種生物在整個生物界加以“定位”的關鍵,也是判斷各種生物相互親緣關係遠近的依據。

4、種的特點:種是最小的分類單位,種的基本特徵有三個方面:⑴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相似;⑵生態分佈基本相同;⑶能繁殖後代,且後代也應具有生殖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創設探究情景,匯入新課展示圖片、列舉事例觀察辨析、討論分析,表達交流。讓學生透徹認識生物分類的目的。生物分類依據的探究提出問題——我們依據什麼給生物分類呢?學生閱讀(包括插圖和文字)自學讓學生了解生物分類的依據,掌握生物的主要類群。生物的分類等級設計討論題目,小黑板出示問題小組討論,表達交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思維碰撞,互相提高。種的'特點提出問題:馬、驢、騾是否一個物種?倡導學生互相爭辯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經驗,敢於提出新觀點。讓學生理解種的特點。潛能開發創設寬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暢談學習疑問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發揚團結互助精神把學生真正放在學習主人的位置上,關注學生差異,實現資源共享。

教學反思:

課後本人感覺本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有兩方面:

1、課的引入,首先展示八角茴香和莽草兩種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辨析(著重從兩種植物的果實如下圖所示),說明一旦分辨不清就會出現嚴重事故,只有具備分類知識才會避免事故的發生。繼而又以益母草為例,說明同物異名影響植物學研究以及在國際學術交流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最後以蘿芙木為例說明只有具備分類知識才能充分開發、利用和保護植物資源。通過以上內容的補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生物分類的意義有了更透徹的認識。為本堂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課的結尾,讓學生在本節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各自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真菌屬於植物還是動物?冬蟲夏草屬於哪一類生物?中藥中的靈芝是屬於生物的哪個部分?昆蟲的複眼與其他動物的眼睛在視覺上有何不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句中癩蛤蟆指哪類動物?與蛙有何分別?龜鱉有何分別?田雞與青蛙有何分別?蜘蛛與昆蟲有何區別?

不足之處在於學生雖然通過課堂討論,能夠利用生物的分類等級給一些生物確定“戶口”,但對於生物的分類等級單位門、綱、目、科、屬、種缺乏感性認識,理解上欠佳。我想通過課下開展“校園植物掛牌”活動,會進一步鞏固課堂內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分類》教學反思3

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關於“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於直觀的描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後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關於角的分類的知識,我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在角的分類教學中,平角和周角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容易把它們和射線、直線混為一談。所以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角的特點講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並注重和射線、直線的對比區別。在角的畫法教學中,我採取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在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體會和歸納畫法。學生因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經驗,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學生可以達到目標要求。

《分類》教學反思4

在《角的分類》一課中,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究實踐,學會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在課結束之餘,我饒有興致地佈置了探究作業,“鐘面上時針與分針在什麼特殊時刻形成什麼型別的角?”課一結束,同學們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對策。第二天,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爭先恐後的說:"老師,昨天你留的作業我們討論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驚!本子上畫滿了各式各樣的鐘表,有著不同的時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說回去和爸媽商量討論,有的幾個同學聚起來,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氣壯地說,是通過計算、觀察得出的。於是,一堂生動的彙報課開始了,有的把結果製成了小報,有的設計成了表格……娓娓道來。

組1: 我們小組來彙報一下,首先××同學家有一個破手錶,我們先對它進行了研究,後來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時刻和看似直角卻並非直角的時刻,如形成直角的時刻有:3∶00,9∶00;並不形成直角容易發生錯誤的有:12∶15(銳角),12∶45(鈍角),3∶30(銳角),6∶15(鈍角),6∶45(銳角),9∶30(鈍角)。

組2: 我們小組要補充以上小組的結論,我們還專門對180°(平角)和看似平角的時刻進行了研究,我們發現:6∶00時是180°(平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平角,實際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並非平角,同學們要注意。……

課後我有這樣的疑問:在認識周角這個環節,我們為了讓學生感受隨著邊的張開角是由小到大變化的,在用動畫展示的.時候,在1800和3600之間稍作停留,讓學生判斷這時的圖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於1800還是小於1800,通過判斷想加強學生對“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這句話的理解,為周角的認識作鋪墊,讓學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讓學生知道1800和3600之間還有別的的角存在(因為在另外一個班上課時,有很多學生認為1800之後就是3600,中間沒有別的角存在)。

《分類》教學反思5

在教學實踐中,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是國小中年級空間與圖形板塊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尤其《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教學內容比較多,要通過學生的兩個動手探究活動得到三角形分類的知識,並且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往往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難以完成。

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不強,往往不能通過所學過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圖形的表象和特徵,而空間和圖形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對國小生的進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學習圖形的這一大難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觀性瞭解,讓學生在名稱和圖形特徵之間建立實質性地聯絡,為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角形的分類》這一課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角的認識的定義基礎上的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的一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細心觀察、歸納概括的一系列的'活動,發現並掌握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徵,在學習中體會分類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數學裡的分類思想,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因此,制定瞭如下的環節達成教學目標:

一、在課前的知識銜接環節,根據新課程教材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佈置學生課前剪一剪三角形,量一量每個角的度數,課堂上利用電子白板展示了畫三角形和量角的方法,使學生直接觀察,鞏固三角形的概念,加強學生對三角形特點的感性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在課中的自主探究環節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三角形分類方法,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一是按角的特徵分類;二是按邊的特徵分類。先通過幻燈片出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展示表格統計三角形角的種類,然後引導學生對所得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歸納,觀察三個內角的特徵,得出分類結果。幻燈片展示出將三角形圖形和名稱一一對應,在頭腦中形成影像,加強了學生對特徵的直觀性認識。

學生在經歷這樣的探究過程後,對於邊的特徵的探究,就由學生自主進行。首先利用幻燈片提出問題:分類標準是什麼?探究的步驟怎樣才合理?設想你會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的方法,並大膽假設,引起探究的興趣。特別是自己設計方案,量出每一邊的長度,填寫統計表,分析結果,發現邊的特點,這一系列外部程式“內化”為智力活動方式,學生能夠在思維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維。體會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在鞏固練習:通過課件匯入連一連、猜一猜、分一分、畫一畫等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掌握的三角形的分類特徵,通過觀察圖形進行判斷分析,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以起到讓學生加深理解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以及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的特徵,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有關三角形的空間觀念。同時再課內拓展利用電子白板中的作圖軟體,在點子圖畫一畫的三角形,比一比誰畫得更好,讓學生在用數學的同時,從中感受、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和信心。

這節課利用資訊科技直觀性強、資訊量大的優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觀察實踐,從精心設計的教學探究活動中感知三角形的分類概念和各類三角形的圖形特徵。實現了資訊科技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和,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分類》教學反思6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關於“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於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徵,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而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實際操作出發,讓學生自己探索平角和周角,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這節課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兩個知識點:什麼是平角和周角以及他們之間的'度數;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這節課,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們把這節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1、讓學生自己動手摺平角和周角,說說什麼是直角和周角?在操作中領會平角和周角形成的過程,讓後用我做的活動角展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平角、周角的概念和度數就被學生掌握了。

2、讓學生畫一個銳角、直角、鈍角,畫好的三種角為接下來的角的特徵做好了鋪墊。

3、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徵,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通過自學、對學、群學,展示這樣的過程,孩子們弄清楚了直角、銳角、平角、鈍角、周角的特徵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了很好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我給同學們展示了平角和周角的摺紙。同學們較好的完成了這個課教學任務。

縱觀整節課,教學目標還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足:

1、應該讓學生質疑題目問學生想學到角的分類的哪些知識,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導學案自學的內容較多,做一個平角和周角比較難,用的時間較多,以致後面時間不夠。在預設學生的能力不夠。

3、未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舉手的聊聊無幾,這與四年級的課堂氛圍有關,也與我自己的能力有關。

4、自學、對學、群學,是一個連貫的過程,群學裡,組長沒有充分發揮他的作用,討論過程流與形式。展示時,孩子們對整個流程不夠熟,這也與我們平時的訓練有關。

通過這次賽課活動,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從別的老師身上收穫很多,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分類》教學反思7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單一標準的分類以及不同標準的分類的分類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1、從生活切入數學,激發學習慾望。

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逛超市匯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整節課始終注意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整理學具、觀察超市,還是補充練習,以及課外練習,都賦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於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很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很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連結。同時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好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侷限在課本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2、以動手操作收穫知識,調動學習興趣。

《新課標》提出:“教師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動手操作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形式。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遊戲讓他們的注意力更持久,遊戲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教學中努力開展形式數學動手操作遊戲,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遊戲中來,在遊戲中學,在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如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之一:分圖形卡片活動,讓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認識到卡片分類擺放會更好看、更方便。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學生迫不及待地動腦、動手整理,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3、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教學。

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在彙報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自己發現數學中的問題。學生為主體。教師根據學生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使學生體驗成功,進而對學習更加感興趣。達到學生學習所預想的教學效果。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遊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課堂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形成更具生機和活力;以及如何養成學生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分類》教學反思8

《分類與整理》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通過整理氣球,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初步學習把一些物體按一定的標準分類,並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新教材在此課中,第一次滲透統計知識,呈現了一個象形統計圖和一個不完整的表。整節課我注重讓學生感受、體會分類與整理的過程,滲透分類、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表達,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

上完課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反思:

1、我對教材稍微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初步感受“一類”和“一個”的區別時,突然出現一個心形和和一個五角星,讓學生幫他們新增到統計表和統計圖中。

2、練習時,學生的作業反饋中出現部分學生物件形統計圖沒有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塗色或把全部圖形都塗上顏色,這是我授課中疏忽的知識點,發現後我先引導學生看例子,發現學生還有塗錯的,我又把錯誤的作業展示出來,時間關係導致這個練習題沒有處理完整。課下我就在反思,從擺統計圖到塗統計圖中間沒有過度好,應該先讓學生說說題中是怎樣塗梨的?學生弄清題意再做。

另外,應讓學生觀察圖片沒整理時和整理後的變化,體會統計與整理的作用。這一點我是沒有想到的,說明我對教材研究的`還不深。

3、最後我讓學生把教室的學生分類,有說按胖瘦分,有說按高低分,後來有一個學生說按高低排座位,我應加一問量校服時按什麼分比較合適?讓學生體會不同情境下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分類給予提升,並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會分。教學時我沒抓住這個生成。

今後,我要做到:精心備課,注意課堂生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同組課老師多交流,使課堂成為是老師、學生喜歡的有魅力的舞臺。

《分類》教學反思9

《角的分類和畫角》這個課題主要認識周角和平角以及如何畫一個角,並且能夠對以前所學的幾種角進行分類,鑑於教材的安排,想到學生的實際,於是我想先用活動角,把以前所學的幾種角都引出來,便於學生對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認識,於是在課前我先製作了活動角——摺疊的小紙扇子,開始從角的兩條邊旋轉開始,學生認識了銳角,直角和鈍角,然後讓學生說一說,這三種角的特點,明確大於0度而小於90的角,讓學生繼續觀察,活動角的旋轉,旋轉到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學生由於早就預習了課本,就大聲喊著;平角。我順勢再問,你覺得什麼樣的角是平角?讓學生加深思考,有的說兩條邊成了一條直線,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平角就是一條直線對不對?引導學生明確:當角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我們就說這是一個平角,順便再用學具演示一遍,加深印象。周角的認識也是如此,關鍵是認識幾種角之間的關係。學生交流後知道1周角或1平角等於幾個直角等。畫角是在學生會用量角器量一個角的`大小的基礎上學習的,為此我先讓學生用活動角擺出特定度數的角,大部分學生能擺出特定的角,所以我通過試錯的方式指導學生領會在擺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進而引出如何去畫一個角,以及在畫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分類》教學反思10

1、整節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注重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識,

如:匯入。結合地理位置用大福源超市場景匯入,有親切感,激發學習興趣;動手整理衣服以及這部分的拓展交流,感知分類的數學知識其實就在身邊。比較好地體現了“學習有用的'數學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課改理念。

2、小組合作學習運用比較到位。

本節課在開始和結束的兩個大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並在其他幾個練習環節中,貫穿了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指一指等不同的交流活動。這樣就給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分析、表達、合作能力。並激發了他們小組之間競爭的慾望,使學生們更主動快樂地融入導課堂學習中來。

3、小組評價比較到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以小組之間比賽的形式競爭,老師把每個小組回答問題、合作過程都納入到評價的範圍之內;此外一些評價語運用的也是比較到位的。評價及時達到一定的效果。

《分類》教學反思11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做到結構嚴謹、層層深入,既重視知識本身的建構,又重視課堂結構的建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法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既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視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分一分、填一填、議一議、技能競賽等,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這樣多層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邊形進行分類,概括出特徵,讓學生知識與能力得到同步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分一分這個活動,教學時我事先給學生準備一些各種各樣的四邊形,然後讓學生自主進行分類,有的學生按角的特徵來分類,有的學生按邊的特徵來分類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各類的.特點,體驗不同的分類標準,再引導學生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在解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係這個難點問題時,我用集合圈的形式來表現它們之間的關係的。這樣安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我在用集合圈表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係後,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動手畫一畫集合圈,讓學生邊畫邊說。

2、在學生分一分之後,應該先研究透按邊分的方法,把按角來分的方法放在後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分析下這種分法可不可行。

3、應讓學生不僅僅知道只有這個詞在概念中很重要,更要讓學生理解性地認識這個詞為什麼不能去掉,去掉後會出現什麼情況。

《分類》教學反思12

《角的分類和畫法》的教學內容分兩個部分,在角的分類教學中,平角和周角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容易把它們和射線、直線混為一談。所以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角的特點講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並注重和射線、直線的對比區別。在角的畫法教學中,我採取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在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體會和歸納畫法。學生因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經驗,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學生可以達到目標要求。

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於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徵,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學生是一個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不是一個口袋。所以,我們不能將知識塞到他們的腦袋中就可以了,也不能給學生定好方向。我們要重視他們實際能力的發展,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多注意啟發,這不僅要求在口氣上,還要重視在問題的提出上。如:第二部分開始的時候,我出示:60度、70度、135度、90度,目的是想讓學生判斷這是什麼角,但是我想這樣就限定了學生的思維,我們可以這樣提問:看到這些黑板上這些角的度數你能想到什麼?這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讓剛才的知識就在學生的頭腦中自動演示一遍,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鞏固。在對板書的重要性的認識上我存在一個誤區,這次上課使我認識到板書的重要性。可能由於我的粉筆字寫的不怎麼樣,我最怕在黑板上寫字,認為儘量用黑板書寫下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效果並不好。在平常的上課中,板書的重要性就更顯突出了。我覺得今後我在板書上要下不少功夫,要注意設計的合理、巧妙,還要注意書寫的工整。

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集體討論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揚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分類》教學反思13

在課的一開始,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開始,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後以到遊樂園參觀,遊樂園裡什麼東西最多?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設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提示:可以畫一畫、寫一寫,也可以擺一擺。)然後,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分類的方法。

從情境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將分類的教學與計數(統計)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分類的學習目的。情境和小精靈的話揭示了分類的含義,同時給出了分類的標準(不同的形狀)。最重要的是同時揭示了分類的目的.計數,從而體現出分類是收集、整理、描述資料的基礎。而將這些內容呈現在幻燈片上,更有助於幫助學生確定小組討論的方向。最後,以彙報討論結果結合多媒體呈現3種分類計數的方法。

最後一個環節遷移到孩子們真實的生活中,以我們班的同學為例,想一想,可以將你所在的小組成員怎麼分類?這個問題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大家開始踴躍發言,紛紛的說了許多自己想到的分類方法。在此同時給孩子以獨立探索的空間,用自己的方法去統計,到學生完成了統計圖之後我便問他們:“統計圖各是按什麼分類標準來統計的?學生深刻體會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這一練習通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知識得到了運用,能力得到了鍛鍊,並體會到分類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這一節課評價時,採用了小組內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學生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和表現。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由於讓學生自主交流發言,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收到較好的效果。

《分類》教學反思14

今天的內容比較少,講授結束後,我讓學生看了一遍書,然後問學生有沒有什麼問題或是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有一個學生提出:有沒有比周角大的角?我知道當然是有的,但用什麼方法讓學生支理解我一時還沒有想出來,就把問題給了學生:你們說有沒有比周角還大的角?有學生說:周角是最大的,沒有比周角大的.角了。想了一會兒,有學生說:要比周角大,多轉幾周就行了。又有學生說:沒有,如果超過一週,又要從0開始計了。

聽到這裡,我想到在奧運會的跳水和體操比賽,就對學生說,上個月在北京的奧運會比賽,大家看過跳水比賽沒有?在跳水比賽時,解說員說的某個運動員跳水過程中在空中轉體720度等大於周角360度呢?在實際的生活中,是有這樣比周角大的角的存在的。學生馬上就想到了說:體操比賽中也有這樣的大於360度的角。

也不知我這樣舉的例子是不是合適,請大家看完給我提一提,但我有兩點感想:

一是用學生身邊的事來舉例說明,學生容易理解,也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是隻要相信學生,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學生是能夠給我們一些驚喜的。

《分類》教學反思15

《分類》這個單元教學結束後,感覺較成功。本單元知識少,內容比較單元,是新教材融合《分類》與《統計》的一節新課,要求學生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懂得按指定標準分類,知道不同的分類標準,分類結果就不同。反思本單元的教學,我認為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活動,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於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

2。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如: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環節中找“人”的'分類標準,有的學生說可以按男女來分,這時我抓住機會問他:你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見到過按男女來分的呢?有個學生就說:“上廁所時就是按男女來分的”。很形象的體現了數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體現了數學價值。

反思不足的一面,我感覺上的時候有點拖拉了,時間主要浪費在讓孩子從分類到“象形統計圖的”放置過程中。我覺得應該能這樣改進:可以讓兩個學生先後把氣球的分類展示出來,一個按照氣球的形狀分,一個按照氣球的顏色分,然後再讓孩子用這些氣球的學具再分別轉換成象形統計圖。這樣會比我之前的更省時間。也不至於後面的練習題還沒處理完就下課了。另外,我在佈置作業時沒有沒有提醒孩子先用鉛筆塗,所以有部分孩子用彩色筆塗錯了再劃掉,看上去很不美觀。

以上是我對這一單元教學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