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1.讓學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數學——經歷數學

我大膽突破現行教材的束縛,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成性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來建構分數1/2的概念。為此,課前我請每一位學生都走進大自然採集各種不同的樹葉,通過學生把各自帶來的所有的樹葉分成兩份根據學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兩種不同的分發: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以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深刻理解,為學習分數打下伏筆。然後我讓學生繼續探索把1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怎樣分?每份是多少?學生通過對樹葉自然對稱的觀察,成功的把一片樹葉沿中間葉脈平均分成2分。通過學生動手做,水到渠成地讓學生經歷了分數1/2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積累了分數的豐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對分數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學生深深的感受到數學原來就是這樣豐富多彩的存在於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在開放學習中做數學——創造數學

這一教學片段是對分數認識的鞏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項練習時,我徹底摒棄了傳統教學反覆機械的訓練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動態化的活動中創造數學。

情境開放,萌發創新意識。我以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為道具,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形式,創設了一個民主、開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的狀態下,開啟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形式開放,啟用創新意識。我努力開放教學形式,凸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圍繞“利用準備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數朋友?”這個問題情境,學生可以用嘗試猜測、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解決問題;可以用猜想、直覺、頓悟等方法另闢蹊徑,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的大舞臺上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閃現。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從整數到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我設計了分學具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巧妙地幫助學生從整數到分數進行了一次數概念的擴充套件。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創造能力。課上,我鼓勵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感受到平均分的意義。遇到一個圓形要同桌分時,學生體會到了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要平均分圓形的過程中,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在分學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再次感受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圖形,只有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才可以用1/2來表示。然後在認識幾分之一時,也讓學生自己創造分數,並互相說說自己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分數。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討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創設了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了寬鬆的教學氣氛,。

此外,由於本人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值得反思:

1、本節課我在控制課堂節奏方面做得不夠好,前鬆後緊,前兩個例題教學得很充分,第三個例題教學略顯倉促。

2、在引導學生認識分數的過程中有時過於急躁,代替的多,放手的少,應根據學生情況多鼓勵學生說一說,生生互相補充,這樣有利於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根據課堂中學生的發言點評的還不夠到位。教師的點評不僅是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一個提升,還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會還你一個奇蹟。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本節課從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與生活經驗出發,我選擇了教材中的活動編排。在教學中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願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先創設分桃子的情境,讓學生迫切地感到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的問題,產生學新知識的必要性。但在這節課中,我所設計的情境沒有發揮作用,因為學生已有分東西的經驗,感覺這個情境沒有出現的必要,更為重要的是,分數這一數學符號產生的必要性沒有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

通過上色,摺紙等活動,學生對分數都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能表示簡單分數。但是學生的'語言表達比較滯後,沒從低階向高階提升,要適時給學生示範一下語言上的陳述,讓學生進行模仿。對學生學習程序的跟進沒有把握好,沒有充分利用好課堂中生成資源。

本節課的小組活動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能有序的進行,並達到了活動的目標。學生在活動中能相互交流,做到人人蔘與。在活動中給學生“活動小祕決”讓學生都能明確自己活動目的與步驟,我認為這個方式是小組活動有序開展的關鍵。小組長在本次活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說明我們班採用不頻繁換組長,讓每個組長都以半個學期為一任,並進行小組長培訓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對同質分組與異質分組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也是我們課題實驗的下一個試點。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這節課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清楚的理解分數中“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安排的活動,我創設了有趣的情景,設計了精巧的練習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對分數進行“再”認識。

一、創設豐富的情景,促進學生對分數的理解。

1、“拿鉛筆”。

剛開始,我出示了三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的部分,這三幅一分別是平面圖形、直線、實物,讓學生在回憶中說一說分數的意義。然後讓三個學生從三個文具盒裡拿出全部鉛筆的二分之一,結果他們拿出了不同的數量:四支、三支、四支。

為什麼同樣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數量卻又多有少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他們交流自己的想法。經過大家的'討論,他們明白了“因為整體的數量不同,所以,他們的二分之一的數量也不相同。

2、“說一說”。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書”“畫圖”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具體的活動中再一次感受“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的結論,從而加深了他們對分數的認識。這樣突出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維。

“為什麼同樣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結果卻不一樣呢?”這個問題極具挑戰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必須調動自己的一切感官參與學習,他們只有在主動地觀察、分析、爭論的過程中才能達成共識,解決問題,這無形當中策進了他們的主動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成績。

三、精巧的練習,一題多用,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操作能力。

1、一個整體的三分之二是8個圓,那麼它的整體可能會是什麼圖形呢?

讓學生感受從部分到整體的一種求解過程,並且理解整體的形狀不唯一,但是數量都是12個圓。

2、改變這12個圓的顏色,其中4黃、3藍、3綠、2紅,問:黃色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激發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深入理解。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那麼表示方法也不一樣。

3、在整體12個圓不變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做到使黃圓佔整體的六分之五呢?這個題目打破了以往練習的傳統思維,學生只能通過自己改變黃圓的個數。來改變分數。但是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原因,這道題並沒有展現出來。

四、教學中不足的地方:

1、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或者練習完彙報自己的答案後,我應該請其他的同學做小老師進行評價。

2、本節課,在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收穫後,我沒有及時利用學生的生成性的發現。導致中間的節奏過慢,影響了整節課的進度。

通過這節賽課活動,我認識到了自己與其他老師之間的差距,相信自己通過這節鍛鍊,會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很大的、積極的改變。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分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數字王國裡,孩子們一直接觸的是整數,對整數很熟悉,但是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分數,所以本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匯入就從整數的平均分開始,從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到2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人一半。在其中滲透“平均分”的概念,並讓學生髮現問題(半個蘋果怎樣表示),放手讓學生大膽想想,並讓學生寫出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設計這個環節有兩個目的:一是要告訴學生數學來源於生活,二是要讓學生知道數字王國裡除了整數之外還有分數。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在教學新知識1/2時,我組織學生看課件、動手摺一折、塗一塗,從看、折、塗的過程中形成1/2的表象,培養良好的'數感。然後,讓學生表述過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分數的形成是從生活當中用整數不能表述時才產生的。在教學時我努力讓學生明白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分數。用課件演示圓的1/2的動態形成,讓學生髮現它表示的含義,自己說一說。再讓學生折出長方形紙的1/2,學生認識了1/2,緊接著是關於1/2的習題,及時加強鞏固。在認識1/2的基礎上,我繼續讓學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折出自己想認識的幾分之一來,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讓他們自己想、自己折、自主交流、合作。並抽學生上臺彙報。在練習過程中,我設計了多種題型,讓學生從多角度鞏固新知,培養學生分數的數感。

教學中有收穫也有失落和意外。這裡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談我教學中的幾點不足:

1、替學生說的太多

學生是主體,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說,去做。在習題(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它的1/2嗎?)中,沒有讓學生自己解釋這句話為什麼不對:而是我替學生解釋。這點我覺得很不好,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用心去改正。

2、課堂教學沒有顧全所有學生

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一點激情,多一些鼓勵學生的話語,多一些關注學生的目光,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6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我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於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在本節課中,我既解決了後進生學習難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了學習上的自卑心理。如他們也都能用紙折出這樣的分數來,從而建立起分數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數概念的含義,樹立起學習上的`自信心,為今後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對於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也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如有的學生在摺紙時表示出了這個分數。又如在練習中學生能針對不同的整體判斷出?所表示的幾分之一等。這樣既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他們在完成這種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本節課中,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願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積極地創設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過“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再認識分數的完整意義。因此“分數的再認識”不是初步認識整體“1”,而是對整體“1”的再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懂得整體“1”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學生對整體“1”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所以本節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感受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體驗到同樣拿出整體“1”的幾分之幾,但是由於整體“1”不同,拿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另外,還讓學生根據整體“1”的幾分之幾所對應的數量,描述出整體“1”的大小。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拿水筆”、“比一比”、“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2、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討論解決問題。如在“拿水筆”的活動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出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解決,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合作開拓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節課,大多數的學生能提出問題,()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問題,爭先恐後地搶答問題。

然而也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我繼續思考的:分數的再認識,再認識的內容有兩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思考一:這裡的“進一步”、“體會”兩詞就屬於模糊詞語,對於老師而言,比較難以把握,到底“進到哪一步”?“體會到哪一層”?

思考二:我們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他是否進到那一步了,是否真正體會到了。評價標準是什麼?僅僅是那幾道題?教學過程中,拿水筆環節進行的很順暢,幾乎異口同聲說出“因為總枝數不同,它們的1/2當然不同”。是不是這樣就算是體會了呢?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8

分數是一個內涵複雜、形式多樣的數學概念,分數的初步認識如果僅僅侷限於形式上的認識,學生的認識難免膚淺,甚至在學生到第二學段進一步認識分數時出現認識上的斷節,而如果過早的進入到抽象水平的認識,學生的理解又難以到位,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力爭找準學生已有的認識框架和分數複雜意義的結合點,也就是直觀模型。

基於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學設計時力圖體現以下三點:

一、讓學生更系統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的匯入是從學生剛剛學過的有餘數的除法進入的,通過這樣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過去除法中出現剩餘的時候我們用餘數來表示,而今天的學習我們則可以把剩餘的部分繼續平均分,這就產生了分數,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

二、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模型,除了教材的塗色部分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這樣的面積模型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例項,特別是還提供了兩個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生活例項。於是讓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更加全面。

三、力爭凸顯幫助學生髮展的理念。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敢於質疑,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力圖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活動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但課堂教學的實施總是和預設的理想化狀態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節課的教學中由於在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意義時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例項,再加之學生自己興趣盎然,又舉了不少例子來幫助理解,佔用了大量時間,導致後續預設的課堂練習和課堂總結尚未完成,已然下課,課堂結構不夠合理、完整。

二是對於幾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動由於教學實施時遺忘,致使這一環節後置於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之後,顯得教學環節不夠流暢。

也鑑於此,日後教學中一定要在教學時間的把握和環節的調控上多下功夫,同時對於自己所做的教學預設應爛熟於心,而在執行教學預設時又應靈活應變,錘鍊自己的教學機智。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9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好處上、讀寫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初次感知會有必須的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主動的操作活動的基礎上,感悟並明白分數的含義,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人認為在本節課中在以下幾方面做得還能夠:

一、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平臺,在課的開始,我藉助學生熟悉的“分蘋果”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用整數表示2個蘋果、1個蘋果,到兩個人分吃一個蘋果怎樣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的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此刻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體會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僅僅增強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絡,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設計了“小猴和小豬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性。

二、藉助經驗,自主探究

分數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透過折一折、找一找、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絡的橋樑;親身感受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能夠用分數表示,為繼續探究分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三、加強實踐,主動建構

“分數”對於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絡,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用心的促進作用。發奮構建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用心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長方形折1/2、1/4的實踐活動中,透過對不一樣折法的分析比較,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好處的認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第一、在教學中本人在如何激勵學生方面做得不夠,言語平淡、缺乏熱情;第二、在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方面缺乏有效性,雖然能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建構知識,但當學生對認知出現分歧的時候,如何給予正確匡正、引導還是感覺力不從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夠給予傳經送寶,本人在這邊先謝謝了!讓我能在教學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

本課是三下學習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備這節課,感覺有點亂,因為這節課的練習的型別、數量都比較多。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坐下來好好分析了每個活動,每道練習的目的作用,把這些練習加以整理,提升,理出了這節課的兩條主線:

一、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圍繞這個重難點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活動:

1、拿筆活動,這是課本上的例題,也是這節課的重點,我讓學生動手實踐,質疑,驗證,體會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

2、聯絡生活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看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練習,旨在讓學生體會:不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不同。同時也讓練習難度有所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具體數量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在學生明白從“整體”到“部分”的關係後,更進一步的使學生完善從“部分”還原“整體”的過程。這樣做不但體現出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更使學生加深了對分數的理解。圍繞這條主線也是設計了環環遞進的三個活動:

1、說說1個學生佔小組人數、大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校總人數的幾分之幾?旨在通過具體例項讓學生體會具體數量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選一選,讓學生用一根小棒的1/3來找出這根小棒。這是課本上的練習,但我更改了第

二、三根小棒的長度,讓這兩根小棒的長度有點接近,主要是讓學生休會當目測不準確時,可以通過量一量,測一測,算一算來進行判斷。

3、估一估。這道題在難度上有所提高,旨在考核學生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

教後反思:

1、在對分數的再認識時,應注重對原有知識的提升,把總數提練成“整體1”,在學生回答時強調他們對“整體1”的表述。

2、在複習時的提問:“對分數你有什麼認識?”學生由於對舊知識的回生,一時答不出來,這時我應該把問題再細化,如“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你知道分數的讀寫法嗎?”等等。

3、對於上課堂的“意外事件”,我應適時改變預設,創造新的生成。當我發現在一道練習中多畫了兩個圓時,我勿勿地改正,課後想想,也許把這種“無意”轉變成“故意”,不急著去改,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細心的你,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否與大家分享你的想法?”這樣,或許學生會更加來勁,更積極地思考,或許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出現。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併且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從而知道將分數應用到生活中。但是由於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為道具,結合白板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去發現數學知識。

通過6個新課的學習和4個練習課結束了本單元的學習。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由於分數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過讓學生在分蘋果過程中匯出“一半”,從而順利解說“二分之一”的寫法以及讀法。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二分之一”,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為接下來學習的幾分之幾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和同分母分數大小時,暴露出問題,學生無法區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關係,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我藉助數形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但是離開圖後,學生概念模糊,經常張冠李戴,錯誤率較高。

2、由於班級中有些學生不是很活躍,因而我在“說寫分數”、“比大小”、“智力衝刺”等環節讓學生在組內交流,這樣學生就不會怕出糗而“保持沉默”。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但是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出現小插曲。有些問題一個組內沒有一位同學可以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

3、課堂效果雖然不錯,但是課後效果並不理想,導致新知識沒有一個良好的消化過程,所以加大了課堂的容量,加長了學習的時間。

從以上的問題中,我思考到:學習一定要有一定的過程,要讓學生學會在做中學,所以後階段也為學生準備一些相對應的複習資料,保證每天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2

在一次課堂技能競賽中,我執教了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百分數的認識》這課。課後,學生喜笑顏開,而且還不停地念著“XX是XX的百分之幾”?聽課老師也談論著課堂的精彩。應對這兩種情景,對於執教老師的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靜反思,主要體現為以下四點。

一、選取貼近學生生活中的事例題材作為教學源泉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生活中的許多事例都與數學知識有聯絡,《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超多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應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在執教《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我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從百分數概念的引入(出示超多內含百分數的素材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構成(在解決推選足球選手的問題中構成)——概念的強化(在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數的好處,例如:姚明加盟NBA聯賽的第一年,投籃命中率為49。8%。)——概念的運用(創設問題情景:同學們估計一下,聽課老師對這節課的滿意率為多少?),每一個題材的選取,我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帶給了觀察比較、探索研究、歸納總結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

二、關注學生知識的構成過程

以往應試教育教學中,數學課的教學最簡捷、最有效、最出成績的教學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學生這種型別題就用這種方法做,如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份數。長此以往,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高分低能學生佔大部分。因此新課程理念強調,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不能只關注結果。我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教學資料無論是素材的選取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都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學習百分數有有什麼作用,百分數的好處是什麼,而是透過小組學習,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悟出一些百分數的意思,從而總結出百分數的好處,然後再解決應用到實際生活例子中。

三、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創新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活動是認識的開始,指揮從動作開始。”孩子們天生的特點就是好動,數學課堂中還學生動手操作空間,以動促思,是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途徑,是學習自主探究新知的漸進過程。我的《百分數認識》這節課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操作活動併為學生帶給了足夠的操作空間與時光。第一次遊戲活動,石頭、剪刀、布遊戲十次,讓學生在這個遊戲中得到調節,但用百分數表示自我遊戲的結果卻拓展應用了百分數,並讓其他學生猜贏或輸的次數,也為後面學習百分數的.應用題打下鋪墊。第一次在方格紙中設計圖案,既讓學生動手繪製、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數說,學習應用了百分數,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潛力,體現了學科間的密切關係。這樣,我為學生帶給了學具或操作空間,學生以此為依託,在用心的操作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清晰,對百分數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妙和神奇,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變化。

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予學生。

在《黃愛華與活的數學課堂》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務必是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換句話說,沒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不是成功的教學。在執教《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從學習目標的擬定到評價,我都是讓學生主體參與。“同學們,對於百分數,你想了解些什麼?”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我想明白什麼叫百分數?”、“我想明白百分數在什麼時候用?”、“我想明白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這一系列的疑問經過整理後,不就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嗎?在課堂最後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學們,你能用百分數的句子對自我這節課自我評價嗎?”,這樣富有挑戰性的總結,學生爭先恐後的來評價自我。有的說我這節課的知識學會了()%,哪些知識學會了,這節課的知識()%沒學會,哪些知識沒學會或還疑惑;有的學生說這節課我對自我的學習表現()%滿意,哪些地方滿意,()%不滿意,哪些地方表現不好;還有的學生說這節課我,愉快()%、緊張()%、遺憾()%。整個課堂,我力求讓學生在必須的自主性活動中獲得主動的發展。

本課的教學,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經歷了“在例項中感知,在思辨中發現,在運用中理解,在總結中應用”的學習過程。在這一愉悅的課堂中,學生潛力得到了發展,個性能得到了張揚,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啟發。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3

本課中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教師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願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教師也積極地創設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於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

對於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也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4

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探究交流數學知識,構建自己有效數學理解的場所。所以本課我力求做到了師為主導,生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把學生推向學習的前沿,把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把反思與發現的空間和時間也給了學生,把發現的權利交給了學生。為此本節課教學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對學生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學生卻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新課伊始,教師通過謎語、故事等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可惜,教師過高的'估計了學生對以前所學的分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致使匯入新課佔用了較多的時間,無疑,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後面的教學。我在想:教師必須瞭解學情,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對於學情,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驟。

二、教師投入了全部的教學激情,學生卻沒有受到薰陶與感染。課堂幾次出現短暫的冷場現象令教師手足無措,甚至沁出了汗珠。我在想:教師的教學機智應該提升,才能適應課堂教學中不斷出現的各種“ 生成” 。

三、教師注重了“ 引” ,卻“ 引” 的不夠恰當,致使得出的結論很是費心、費神、費力。我在想: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習的主人獲取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教師要充分的課前預設。最大可能地想象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形,並尋求相應的處理辦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四、教師注重了教學方案的設計和文字資料的準備,卻沒能把這一切儲備在自己的頭腦中,使得教學中曾經出現了大腦一片空白的即時現象。我在想:教師課前必須充分的準備,只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備。

另外,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有必要說出來,和大家共勉。

整合教材。改個別學生的“ 分鉛筆” 活動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 拿紙片” 活動,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是為了人人蔘與,人人動手,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5

一、情境激趣,認識生活中的分數

本節課選用了學生熟悉的情境:野炊時分東西。先分四個蘋果,再分兩瓶礦泉水,最後分一個蛋糕,形成一個從整數到分數的自然過渡。如此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著好奇心,初步瞭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貼近生活、直觀形象的實物演示及圖片操作,如:家人分月餅、小夥伴分蛋糕等,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分數。既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也讓學生體驗了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思想。

二、動手操作,培養思辨的習慣

教學中設計了兩個讓學生動手摺紙的環節,

環節(一):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折一折,表示出1/2。本環節不單加深對1/2的瞭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本質含義。因此,當學生出示三種不同的折法時,老師適時追問:三種折法各不相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是整張紙的1/2呢?從而引導學生領悟: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整體的1/2。

環節(二):把一張正方形紙、圓片、長方形紙折一折,表示出1/4。老師再次追問:每張紙形狀不同,折出來的形狀也不同,塗色部分為什麼還能表示1/4呢?兩次的.追問,引導學生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

在鞏固延伸教學部分,我安排了小夥伴分蛋糕的環節,學生既更深認識了分數,也得到了品格教育:分數提示我們分享就是快樂。

本節課預設比較完美,上課時仍有一些不足。如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還有時間的把握上仍待提高,需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總而言之,整節課學生是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體會分數的含義的,期待下一次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