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距離產生美作文3篇

作文2.3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距離產生美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距離產生美作文3篇

距離產生美作文1

午間跑飯時,總是不經意地注意到路邊的花草。在春的盛季,花草在肆意縱情開放,而我,一個平凡的高中生,也在默默關注它們的開放,併為它們感到高興。直到週日的早上,我仔細觀察時才發現了異樣。

週日的早上可以說是一週中難得的清閒時光,於是我早早地起了床,去一覽桃一的風景,也去看看平日遠觀的那些美麗的花草。我走近那些簇擁的花草,仔細觀察它們的美,卻發現平日完美的花兒也存在著缺陷:它們有的花瓣已經乾枯;有的垂頭喪氣;有的已被蟲蛀,不再完整;有的已明顯遭到過踩踏……這一場景已使我驚訝,平日完美的花草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也是我有了“距離產生美”的感悟。

其實在我之前就有很多人有了“距離產生美”的感悟和體驗,而周敦頤便是其中之一。周敦頤之愛蓮不僅體現在其讚美蓮花而作《愛蓮說》,更體現在其知蓮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道理。遠觀蓮花,或荷塘滿園,或寥寥幾朵,都是一幅美好畫卷,而褻玩蓮花,縱有萬畝荷塘,也好像失去了一些趣味。周敦頤遠觀蓮花而不褻玩之,或許也正是因為想要在心中留下對於蓮花的美好印象吧。

其實不僅僅是平日觀賞花草如此,人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一開始相見時,人與人之間還缺乏深入瞭解,對彼此都有著一種新奇感,就像平時遠觀花草一樣,認為對方是一個完美的閃閃發光的人,並想著去成為這樣的人。但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彼此之間瞭解加深,雙方的缺點也就暴露出來,原來的美好形象被打破,原有的動力被消磨,於是雙方開始出現矛盾與衝突,最終甚至可能不歡而散。試想,如果保持著一定的新鮮感,保持遠觀的完美形象,那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不是會多一點空間呢?是不是就會有多一點可能性呢?我想,這是必然的.。因為人是有好奇心,探索精神的動物,當對某人某事瞭解足夠深入時,就會有一種現實與設想之間的落差。而這一落差的產生,如果未得到合理的調節,必將激發一定的矛盾。因此,人與人的相處應保持距離,要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雅懷,不要總是期待“甘若醴”的交情。

“距離產生美”不僅具體體現在具體的人與實在的物上,也體現在人與抽象的理想上。“人與理想最美的時刻,不是人實現理想的時刻,而是人堅持追求理想的過程”。確實,人們對於唾手可得的東西從來認為是理所當然,而對於拼盡全力追求的東西充滿激情。抽象的理想在設立之初且未曾達到時總是光彩奪目,讓人不懈追求;而當心中的理想變為現實後,人就會本能的認為這理所當然,而最初的理想也如被拋棄的玩具,被我們拋在腦後,拋在記憶的深處,不再光彩奪目。所以,為了實現更高的目標,我們也應該將標準定高一點,充分激發自己的潛能,保持對於理想的激情,併為此付出努力,以求實現自己的理想。讓自己和理想之間留有一段距離,讓這段距離產生無限可能性與無限美麗的風光,也就是距離產生美的真實內涵。

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理想之間都有著“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奧祕,都有著“距離產生美”的真諦,願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距離與親密的平衡點,享受生活中最美的風景。

距離產生美作文2

餘秋雨說:“浪漫的法國人以一種善意而真誠的態度來重新理解法國文化,嚴肅的德國人以現代的眼光來審視曾經的德國,而我們,正畢恭畢敬地將傳統文化供奉起來。”不錯的,在各國紛紛重新審視本國傳統文化之時,我們卻將傳統拋棄,而熱衷於接受歐風美雨的洗禮,並將它們當成“精美的藝術品”,用一種景仰而崇尚的態度對它們俯首跪拜。

當今現實是:大中學生孜孜於雅思(微博)、託福的學習,卻對母語的學習喪失了足夠的熱情,下筆就是錯別字連篇,開口就是誤讀。青少年們對聖誕節、情人節、美國大片瘋狂著迷,卻將中秋節、端午節、唐詩宋詞冷落一邊。當洋快餐風靡大街小巷,當出國留學(微博)成為人們追逐的潮流,當我們完完全全地被包圍在“歐美文化圈”中,當我們因得到那個“精美的藝術品”而沾沾自喜時,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正慢慢陷入另一個泥淖。

正所謂: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伴隨著“精美的藝術品”而來的“精美的缺陷”,終將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顯現。且看歐美大片中體現出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暴力用事等不良价值觀及人生觀,是否正一步步地危害著青少年的身心。看似“精品”的歐美文化,實則隱藏著危害。

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的災難令太多人一味倡導舶來品而非議傳統。陳獨秀斷言:“全部‘十三經’,不容於民主者蓋十之八九。”就連魯迅也對京劇、中藥一概否定,他們將民族的衰弱非理性地歸咎於國學,於是他們便走上了全面學習西方文化之路。只不過,盲目的全盤肯定與全盤否定同樣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拋棄,而那些所謂“精美的藝術品”也將因不合國情而逐漸顯露它的“不完美”。

美亦非美,只有真正屬於民族的、適合民族的文化才能萬古長青。盲目追求的“精品”,終將在人們的細細品讀下退出歷史潮流。

值此亟待重塑民族文化之際,國家博物館(微博)廣場上的孔子像給了我們更多的'啟迪和鼓舞。

不要被展臺上光輝奪目的“精美藝術品”晃暈了頭腦,只有理性甄選發掘,才能創造真正的精美藝術品。

【點評】

漫畫中的老人得到精美藝術品後看法大變:展臺上的藝術品光輝奪目,老人盛讚“精美”,得到之後,老人竟發出了“不那麼精美”的感慨。作者緊緊抓住得到前後老人心態的變化,以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為核心展開行文。作者首先引用了餘秋雨的話,對比中外對待本國文化的不同態度,引發讀者思考:盲目否定自身傳統、一味學習西方的做法真的合適嗎?接著,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展開具體論述,列舉了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指出包圍在歐美文化圈氛圍中的我們正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反思一味學習西方文化的不足,進而找尋崇洋媚外的歷史根源,反思我們對傳統文化一味否定並不理性。最後,作者鮮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真正屬於民族的、適合民族的文化才能萬古長青”,並結合國家博物館廣場上塑立的孔子像這一社會熱點,重申總論:“不要被展臺上光輝奪目的‘精美藝術品’晃暈了頭腦,只有理性甄選發掘,才能創造真正的精美藝術品。”全文主旨突出,結構清晰,事例豐富,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距離產生美作文3

老人在朋友家裡看到一個花瓶,便覺精美絕倫,而當朋友將花瓶贈送給自己後,卻發現原來並不精美。

花瓶還是那個花瓶,只是老人此時已經擁有,花瓶從遠在天邊變成了近在咫尺,花瓶的美麗也在老人的眼中漸漸變淡。生活中,類似老人的人數不勝數,我們總是認為風景“那邊”獨好,而當我們疲於奔命的追逐到手後,又往往發出“不過如此”的感嘆。為什麼隔著時空人們覺得美麗,而沒有了距離反倒美感頓失呢?

距離產生美源於對未知的期待。生活中充滿了未知,而人類的獵奇心理又引領著人們去探索,而這種期待謎底被揭開的激動心情更無形中為事物蒙上了一層美麗的面紗。古時元宵節的燈謎大會,參加者絡繹不絕,而且這項活動一直流傳至今仍煥發著無限活力,廣受人們的歡迎,或許那份對謎底的期待與熱情早已掩過了對燈謎本身的意義。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一文中對“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充滿了遺憾,相信他一定認為未至之處必是風光無限的,因為那份對未知的期待與憧憬更為這份美麗加增了一絲朦朧與浩渺,遙不可及讓美因期待而綻放。

距離產生美源於對美好的想象。《詩經》中河畔男子見到在水一方的伊人,便油然而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嘆。但因“求之不得”,故“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越發多了對女子美好的傾慕。相信此時女子在男子的想象世界中一定是“婉若游龍,翩若驚鴻”的洛神般美麗的,繼而,男子又想象“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我們看到在男子的想象中女子的容顏愈發熠熠生光。漢代李夫人的'哥哥用一首“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勾出了漢武帝對這位絕世佳人的想象,使其成功來到武帝身邊,並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那首傳世詩歌實在是功不可沒。距離牽動著想象,想象為美麗添彩,於是美麗愈發嬌豔。相信老人驚羨於花瓶的美麗時,其間也不乏添加了幾分想象的因素吧。

距離產生美源於對事物的佔有慾。錢鍾書說“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這不僅僅是用來比喻愛情的。城裡太喧囂,城裡的人就想去與世隔絕的地方;大山深處太荒涼,那裡的青年人瘋狂湧入大都市。這個世界好像就是一個悖論,都在幻想從自己呆夠的地方到別人呆夠的地方。可能是人的劣根性吧,總是對自己得不到的事物有著強烈的佔有慾,一如老人對於花瓶。猶記《詩經·氓》中那個“蚩蚩”的男子,為得到心愛的女子,假意“抱布貿絲”,實則“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此時的男子自然是誠懇的,因為還沒得到心儀的女子。而一旦得到後,便“士貳其行”“二三其德”,女子的美麗在男子眼中因新鮮感的消失也漸漸褪色。這大概也是《鍘美案》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因為這現象太普遍了。

距離產生美,拉近了距離,我們是否能以一種寬容與珍惜的態度來接受現在可能有些瑕疵的美呢?不要像老人那樣,徒發“現在看來並不太精美”的感嘆。

點評:本文作者從“為什麼”的角度,從三個方面道出了“距離產生美”的原因,全文用“引——議——聯——結”的結構形式,思路清晰。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的閱讀積累為文章增色添彩不少,作為一篇考場急就章,能做到引用表述如此準確,可見其平日的讀書不是一般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