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燈盞糕作文

作文1.81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燈盞糕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燈盞糕作文

燈盞糕作文1

說起瑞安的特色小吃燈盞糕,我就口內生津,情不自禁地想起它那獨特的美味來。在瑞安的各種小吃中,我獨愛燈盞糕。

為什麼叫燈盞糕呢?大概因為它的形狀像古時油燈的燈盞,但我倒覺得它更像一個鼓起來的大餅,像一個變了形、吃胖了的金色的圓。

燈盞糕的製作手法,我只是粗略地瞭解過一些:先準備麵糊、白蘿蔔切絲、肉末、蝦仁等佐料,在一個如燈盞的大湯勺上糊上一層面糊,並逐次加入白蘿蔔絲、肉末、蝦仁,再澆一勺麵糊在上面,淹沒蘿蔔絲等餡料,然後將大湯勺浸入油鍋,炸至金黃酥脆。

燈盞糕雖說是油炸的,但它不似別的油炸食品、吃多了會膩的那種。這可能取決於白蘿蔔絲的新鮮清味所致。燈盞糕外焦裡嫩,入口即感覺到裹在外層邊緣香脆的薄餅,接著便是清爽感覺,帶著鮮味的蘿蔔絲,兩種味道在舌尖交融、瀰漫,形成了一種奇特又香淳的感覺。每吃一次,都是味覺上的享受,特別喜歡它那香脆清爽的口味,百吃不厭。

我記得兒時特別愛吃燈盞糕,那時我所在的幼兒園地處繁華的虹橋路。虹橋路那邊的小吃攤很多,一放學我就拉著外婆,吵著要吃燈盞糕,外婆說我嘴挑兒,只選最貴最好吃的那一家,並且總喜歡吃新鮮出爐的。有時放學後走了老遠的一段路才想起來,還沒吃燈盞糕呢,於是巴巴的又轉回來吃了才解嘴。外婆說,別的.小吃這麼多,偏要吃它。

現在酒席上有精緻的小燈盞糕,樣子好看,小巧玲瓏的,雖吃起來不似兒時味道,但還是愛不釋手,總會多吃一點。有時在放學路上,或在瑞安老城區后街上偶遇燈盞糕小攤,我都會欣喜前往、駐足觀看,然後大快朵頤。

燈盞糕,不僅是在於它的美味,更在於它總會讓我想起幼兒園放學的時光;總會想起我兒時經常光顧的小店、小攤;總會想起拉著外婆的手走在虹橋路后街彎彎曲曲小路上,聽外婆用瑞安話嘮叨著。

燈盞糕作文2

好幾輛汽車已從我身旁飛馳而過,它們無意間捲起滿天的灰塵,隨後只留下一股股的尾氣。

見此,我暗暗搖頭,順著記憶繼續往前走。前面那是家賣燈盞糕的店。走近,我發現店主是一位大叔。泛黃的大衣、圍裙,油膩的髒手套。我微微皺眉,環顧四周:幾隻蒼蠅在油鍋上轉著圈,一堆垃圾堆放在小店旁,底下流出了滑滑的油。真是一片狼藉吶!

突然,“呲”一聲,一滴油從鍋中蹦了出來,濺在土黃色的燈盞糕上。我愕然。

“小朋友,買一個吧!”帶著幼時美好的記憶,我微微點頭。

見此,大叔用鍋勺往面盆裡盛了滿滿一勺。接著快速地用筷子夾幾條蘿蔔絲放在麵糊上,然後再往上面蓋了厚厚一層面糊。我順勢瞥一眼麵糊盆,它的盆壁已然生了許多黑色顆粒。

但是當我看到大叔把燈盞糕放入油中,我口中的唾液又不由自主地開始氾濫。幼時的美好記憶又再次湧現:那個賣燈盞糕的慈祥老婆婆,她的手握著筷子在金黃的油中熟練地翻動。這陣陣隨之散發的香氣總會讓我駐足痴望。

好想再嘗一嘗,好想——好想——

忽然,一股股油腥味直衝我的鼻子。我拉回神志,這時,我才發現這氣味竟然來自眼前的燈盞糕。現在我才發現那油鍋中的油甚至已發黑,裡面有許多的殘渣漂浮在上面。應該是已經炸過很多次了吧?原本渴望的心也慢慢沉澱——我開始後悔——那時,老婆婆的燈盞糕可沒有這樣的氣味。她油鍋中的油永遠是黃澄澄一片。炸燈盞糕時,香味就爭先恐後地鑽入路人的'鼻中。

可是眼前的燈盞糕哪有那時的氣味!

“小朋友,拿好!”

“哦……好……”我接過大叔手中的燈盞糕,卻已毫無食欲。腦中想起媽媽曾經告誡我的話:“路邊攤不要吃,不衛生!不安全!”

但是媽媽,這是燈盞糕啊!是帶著我的美好記憶的燈盞糕啊!為什麼他的氣味變了?

燈盞糕作文3

在家鄉汀州,客家人逢年過節,你一定會在他們的餐桌上發現一盤熱乎乎、黃亮亮,還飄著油香的圓形糕點。那便是長汀的美食燈盞糕。

燈盞糕,顧名思義,因形似古代圓形燈盞而得名。手藝精湛之人所做的燈盞糕,油香四溢,口感膨鬆細膩。而手藝欠佳者所做的糕則油膩硬實,吃兩個下肚就毫無食慾。那麼,為什麼兩者差別如此之大?原來燈盞糕的製法和炰法中可大有文章呢!

燈盞糕的原料是大米與黃豆。在以前,每逢製作燈盞糕,人們便會用石磨將大米與黃豆細磨成漿。其中黃豆的多少直接影響了糕的香味與膨大程度。磨好的大米與黃豆和以水,再灑些蔥花,一盆白色的燈盞糕原料便完成了!如果你靠近細聞,一股米香雜著豆香就會撲面而來,這是大自然的味道。

隨後,架起一灶火,倒上一鍋油,用大火將油燒熱。在油開之時,拿出圓勺(一種底部為圓形平面的專門炰燈盞糕的勺)放入油鍋中預熱,再向圓勺中打一些原料,將圓勺左右輕搖,令原料鋪平。這時,快速將其浸入油中,“吱啦吱啦”,油不停翻騰著,叫囂著。輕抖圓勺,糕受熱膨脹,在浮力作用下,“撲哧”一聲從鍋底冒出來,活像一個魚吐了一個大泡泡。漸漸地,初成形的糕癟了下去,可香味卻升了上來,鑽入鼻孔,使胃打起了鼓。

待燈盞糕底面透出金黃,便可用筷子給它翻個身,讓它兩面都炰透。也有隻炰一面的,正面只用勺子澆幾勺熱油。兩者口感有別,各取所需。炰好的糕用筷子夾在一個漏勺裡瀝油。剛出鍋的糕外圍酥脆,中部軟香膨鬆,咬入口腔,清香油溢,那香味在脣齒間間久久不離去。

燈盞糕如此美味,早就收割了長汀人的胃,與其文化交融了。我們這兒就有一首童謠:“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喉(方言,饞的意思)得死。”表達出一代人對燈盞糕的喜愛之情。

燈盞糕還因形似圓,所以是團圓的.象徵,在大年三十年夜飯桌上,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燈盞糕還因為中間膨脹,還是一個人事業發達的象徵,早年親朋好友間互贈禮物,燈盞糕也會出現其中。

燈盞糕已作為一種汀州飲食文化的代表,刻在長汀人的腦海中。在外的遊子,每當看到圓圓的月亮,是否會想起圓圓的燈盞糕,繼而心中湧起一片鄉愁呢?

燈盞糕作文4

那個初冬的傍晚,回家的路上吹著冷風,柏油馬路上的汽車,匆匆開過,道路上的行人將帽簷一壓,疾速前行。誰也沒有回頭、沒有停留、沒有抬眼,背上揹著石墩般的書包,我將圍巾一緊,也不想久留。

“誒——那個誰!”我下意識回頭,看見小柳在路邊的一家小店門口,我朝她走去。那家店的名字沒有一點花樣——“燈盞糕”,店面很小,可以說沒比我家廚房大多少。一對夫妻在店裡忙活。“你在幹嘛?”“”買燈盞糕,你要嗎?我請你!”她說著,露出兩排白牙,厚重的帽子、圍巾裡是被凍得通紅的臉。我還來不及回答,她就朝裡喊到:“老闆,來兩份!”“行吧,謝謝!”

因為沒吃過燈盞糕,我有一絲激動。店內,女人將蘿蔔絲、肉絲、蔥花切好,再用麵粉包起來。最靠近視窗的油鍋裡,氣泡不停的向上躥動,在水裡炸開,發出“”咕咕咕”的聲音。網兜裡的燈盞糕時不時翻騰一下,就像捕上岸的鮮魚。燈盞糕的頂部慢慢凸起,即使現在看來,也覺得有趣。它的皮由粉白變成嫩黃,由嫩黃變成金黃,最後稍帶一點焦,是最好的。

炸好後,老闆用袋子將燈盞糕裝好遞來,我連忙接過。“快嚐嚐!”小劉柳眼中露出期待的神情。我點了點頭,一口咬下,熱氣撲面而來,從僵冷的臉上捲過。“吱——”,裡面的湯汁溢位,滑過牙齒,刺激著舌上的味蕾,喚醒了乾澀的喉嚨,滾燙的湯汁很快進入胃中。第二口下去,咬到的是白蘿蔔絲和肉絲,白蘿蔔的`清和肉的鮮,穿透了身體,滲進心裡,驅散了棉襖中仍存的寒氣,從頭到腳,從腳到頭,這股熱氣在體內遊動。燈盞糕的精髓便是中間的雞蛋,同樣是金黃的蛋黃,輕輕咬下,中間濃稠的蛋液就會爆出,不會顯得膩,反而讓人覺得十分絲滑。燈盞糕的皮很薄,卻包得住裡面豐富又厚實的料,我們的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此後,每每放學後,我總要和小柳走過那條路,她嘰嘰喳喳談天講地,再到燈盞糕店裡買燈盞糕。

到現在,我再吃燈盞糕,卻不及第一次的有味道,吃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每次走到那家店門口,都會往裡望一望,還是那對夫妻,只不過臉上添了歲月的足跡,每次吃燈盞糕就會想起國小快樂時光和永遠說不完話的國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