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諸葛亮作文(集錦15篇)

作文1.7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諸葛亮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諸葛亮作文(集錦15篇)

諸葛亮作文1

他,神機妙算、才華橫溢,但卻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也因此成為了世人皆知的臥龍——諸葛亮。

即使已經過去幾千年了,但他的事蹟,卻被流傳至今,成為人們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是一個智勇超群、忠貞不渝的人。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孟獲,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諸葛亮作文2

南方的早晨,陽光照在窗臺上,像一位嬌羞的女子。柳樹在河邊洗著長長的頭髮,河上有一條小船,在那輕輕盪漾著。聽說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軍師臥龍先生諸葛亮(字孔明),要來我家做客,

我激動地一宿沒睡。

我站在雲頂匯花園小區,那裡一棟棟大樓,達到了二十多層。我遠遠看見一位穿著古代漢服、手拿羽扇、頭戴綸巾,看著滿腹經綸的古人。那一定是諸葛先生!我激動地說,我拼了命跑過去,去問:請問你是孔明先生嗎?

正是,諸葛亮搖搖羽扇說道,你莫非就是邀請我去做客的鄒昕航?

正是在下。我用古代的語氣說,久仰,久仰!諸葛先生,快到我家去做客休息休息。於是,我帶他到我家所在的樓外。

諸葛亮往上看了看,擔心地說:我從未見過如此高的建築,上去會不會很累啊。不會的,說著,我按下了電梯向上的按鈕,電梯門便打開了,諸葛亮有點害怕,不肯進去,這個大盒子裡有沒有怪物啊!我急忙解釋,諸葛亮這才肯跟著我進入電梯。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了11樓。我回到家裡,馬上給諸葛先生倒了一杯茶。諸葛亮開始四處遊走,我便開啟電視,看《三國演義》,諸葛亮聞聲趕來,問:這是什麼?這麼薄的盒子,怎麼能裝下這麼多人?咦,這裡面怎麼也有一位叫諸葛亮的?他圍著電視繞了好幾圈,試圖找到入口把電視裡的人救出來,我哈哈大笑,就解釋說:這是電視機,裡面並沒有人,那是提前有人錄好的,播放出來的視訊,還有,這放的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是其他人扮演的。

我們看著《三國演義》,聊了聊天,我看著諸葛亮先生,說:先生知道天文地理,能觀星象,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真的好厲害啊!

哪裡,哪裡,我只是知道天文地理。

我聽說先生在草船借箭三天前,早以預料到有大霧,真乃神人也!可是我門現在也可以知道了,我只要開啟手機就能檢視一個星期的天氣了,因為我住在沿海地區,不在內陸地區,很害怕颱風。我一邊說一邊開啟手機,給諸葛先生展示,諸葛亮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手機。

你看,首先,開啟小程式,點進‘颱風路徑’,就能查看臺風路徑了,還可已知道何時出太陽,何時多雲了,溫度是多少,風力是多少和風向。最近發射了一個名叫‘北斗’的衛星,隨時隨地可以檢視個人位置還應用到氣象、道路交通管理、鐵路管理等。

諸葛亮聽後,兩眼放光,驚歎不已。

到了晚上,我把燈打開了,我們都餓了。於是,我就進入廚房開始做飯,諸葛亮又過來,疑惑地問:我走遍了你的家,我都沒看到灶臺,那我們吃什麼?

我們早就不用灶了,我們現在用電飯煲來做飯。我哈哈地笑了笑。

這也太神奇了吧!這個怎麼用呢?諸葛亮驚訝有疑惑地說,我邊操作,邊解釋,說:首先,把米洗乾淨並倒掉洗米水,然後,加入適量的水,最後,蓋上蓋子,調整到對應的模式,等待就好了!

沒有火怎麼煮飯呢?

我們用電來加熱米飯,很安全。諸葛亮這才明白。

丁零零鬧鐘響了。我迷迷糊糊地醒來。原來是一場夢。啊!我居然在夢裡遇到了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3

夜闌人靜,萬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著天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起,只見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著他的背影,曰:臥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讚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說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裡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點評:

該考生思路廣闊,寫作物件超越時空,與歷史名人一起漫步,打破常規思路,有創意。全文立意高遠,文情並茂,素材運用恰當,詞句古文運用合理。考生利用自己熟悉歷史名人及宋詞背景的優勢,在與諸葛亮的交談中時而運用古文,時而運用典故,時而運用宋詞,筆墨輕點,洋洋灑灑,整篇文字讀起來如行雲流水。

在刻畫人物上,注重細節描寫,讀來栩栩如生。作文近尾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出立意,通過與名人交流,明白了人生道理: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堅持去做有意義的事,以免空悲切。

諸葛亮作文4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個大家能耳熟能詳的三囯時期的人物。在人們心中,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諸葛亮是個智慧與謀略的代表。

在《三國志》中,有這麼幾個字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由此可看出,諸葛亮在那個年代,長得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並且八尺,就相當於現如今的一米九了,從長相身材來看,似乎預示了諸葛亮一生的不凡。

諸葛亮自比管樂,管樂,即管仲、樂毅。管仲治囯有方,是個傑出的政治家;樂毅用兵極妙,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但管仲卻不善用兵,樂毅不善治國。而諸葛亮認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雙全,因此自比為管樂。

《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二十七歲前,一直隱居在南陽。其實我覺得他並非不求聞達於諸侯,而是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實按理來說,曹操那時正值盛氣,並且曹操十分愛惜人才,可諸葛亮卻沒有去找曹操,而是選擇了正寄人籬下的劉備,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並不是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邊人才齊濟,因此去了曹操陣地,也是不會得到重用的。相反,劉備身邊沒有謀略之才,只有像張飛、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並且三顧茅廬的事件也讓諸葛亮受到了極大的感動與激勵,因此遂許先帝以驅馳。

提起諸葛亮的謀略,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家喻戶曉的空城計了吧。當時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直逼酉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卻故作鎮定,大開城門,坐於城樓,焚香撫琴。此時的諸葛亮披鶴氅,戴論巾,手瑤羽扇,氣宇不凡。小心謹慎的司馬懿擔心有埋伏,毫不敢輕舉妄動,並迅速撤兵。等司馬懿反應過來,再引兵回去,此時趙雲的兵馬已到,最終司馬懿戰敗。千古流傳的佳段,不過是小說中編造的罷了。據說,真正的 空城計是曹操對戰呂布時所使用的。還有借東風、錦囊妙計等一些流傳千古的故事,都加以誇大。因此,魯迅先生曾說過:《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對劉備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時,小心謹慎,用了四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在那個階段,諸葛亮無論從地理位置、人力資源等方面都於曹魏差別很大,但幾次功打卻都能使對方所懼怕。因此即使沒勝,卻也算不上輸。無奈一直為此事操勞的諸葛亮的身體實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進攻期間,永遠的沉睡了。

諸葛亮雖沒小說中刻畫的那樣神機妙算,但通過三顧茅廬一事,諸葛亮也一定是個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賞他的才智而深入瞭解並得知此事,也確實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們需要尊重歷史史實,但我願讓諸葛亮在我心中,永遠保持著一個神人的形象!

諸葛亮作文5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陽都人,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名可謂聞名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諸葛亮被歷代人所稱頌,原因有很多。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學識淵博的俊傑。他精通政治,綜觀天下,所以才會在隆中被劉備諮詢時作出“天下三分”的英明論斷;他足智多謀,瞭解別人的性格,所以才會有“草船借箭”、“空城計”的故事流芳百世;他心胸開闊,明知周瑜是嫉妒他的才能而專找他的麻煩,但為了東吳和西蜀兩國的友好,他從不計較;他公私分明,內外同法,陟罰臧否,不曾異同,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和尊重;他從不偏私,曾揮淚斬馬謖;他自出山輔佐劉備興復漢室以來,就一直對劉備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他為劉備外平戰亂,內修政理,從未有過一絲鬆懈。在他40歲之際,還親自帶兵伐魏、伐魏前還滿懷深情地向蜀後主上書,提醒劉禪要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治理好國家。諸葛亮可謂一片丹心昭日月,一生無私獻蜀國啊!

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諸葛亮這種為國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論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文化的多少,都應時時刻刻想著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服務。

諸葛亮確實不愧為一代忠臣,一世良相。但是,我個人認為諸葛亮也有不可取之處。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平平凡凡、安安靜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沒想過要平定亂世,沒想過要解救百姓於戰亂的水火,這就不免太狹隘,太自私了。不但如此,他還非要劉備委自枉屈,三顧草廬,才肯與之見面,看來,諸葛亮是太耍大牌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社會嚴峻的竟爭,決不能隱居“山中”;不能懷抱利器而不去施展,不能消極等待別人來拜訪自己,發現自己,而要學會主動出擊,自己推薦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我們現在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應該隨時隨地站出來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的能力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國家給的,人民給的。為國家效力,為人民辦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或許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管他什麼國家,我只要自己過得寧靜,過得舒適就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哪來個人的寧靜幸福?我們生是國家的人,死是國家的鬼,我們就是為了能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添上自己的色彩而出生,而來這世上走一回的。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點瑕疵的玉才是好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個人都有優劣兩面性。就像事情一樣,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有美的.一面,也有醜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所以,我們對於人或事,應從多方面去認識、評價。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偉哉,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6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伴隨著一代詩聖杜甫的深沉詠歎,我們這就嘗試著進入那一個高貴的靈魂。他置身其中的那個凶險亂世,如同拍岸驚濤,曾經把他風霜高潔的人格,砥礪得格外磊落、高潔。

諸葛亮(字孔明)的童年和青年時期是如何度過的?在哪裡度過的?玩味這一問題,對我是一種美好的心理體驗。西方人曾熱衷於揣測耶穌基督的早年生平,因為,在耶穌誕生於伯利恆那個馬槽裡之後,直到他二十多歲時重新出現,中間二十餘年的經歷,人們一概不知。那裡面可有著一個巨人全部的成長密碼呀!有人猜測基督曾到過印度,更有人說在中國的雪域高原上,曾出現過他向藏傳佛教喇嘛研習東方祕術的身影……同樣,諸葛亮在走出隆中之前,或,在他因避難而不得已走進隆中之前,他有過何種經歷呢?拜何人為師?去何地遊學?所習經術主要為哪門哪派?自己對之又做了哪些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凡此種種,皆使人充滿好奇。

我們有把握的只是,他早年喪父,後來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著叔父諸葛玄過活。諸葛玄曾在袁術手下任豫章太守,青少年時的諸葛亮,耳濡目染,想必得以洞悉官場上的權詐和沙場上的凶險。約在諸葛亮弱冠之年,諸葛玄去世了,有可能死於政敵之手。他的兄長諸葛謹看來較早就離開了兩個弟弟,獨自到東吳闖蕩去了(由諸葛謹"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卒"數語,可知諸葛謹去江東的時間至少在孫策死前,亦即200年以前,約當孔明十八、九歲之時)。

這以後諸葛亮獨自來到南陽鄧縣一個名叫"隆中"的地方,距當時荊州的政治軍事中心襄陽不過二十里。他毫無疑問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而非如羅貫中所描述的那樣,大白天還在睡大覺。"高臥隆中",這應該指諸葛亮一種蓄勢待發的姿態,而非整天酣睡不醒,連累劉備在外面等了兩個多時辰。這不僅是因為諸葛亮經常提到自己"躬耕隴畝",還與他一貫"事必躬親"的行事風格相統一。諸葛亮結交了幾個朋友,但他無疑是木秀於林的,他的朋友這麼想,他自己也無需謙讓。"諸位日後為官,大概可以做到刺史、郡牧。""那你呢?"朋友問,諸葛亮詭祕地"笑而不言"。

諸葛亮的讀書風格,較容易讓人聯想到後世陶淵明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當他的朋友讀書都"務於精熟"時,諸葛亮只是"但觀大概"。我想,這個"大概"多半可訓為"扼要":孔明以經世致用為己任,匡扶社稷為抱負,自然不同於尋常只會在書卷中經營雕鑿的腐儒酸丁,只知引經據典,死於句下。

諸葛亮作文7

“我若是螢火之光,他便是皓月之名。”徐元直之薦水鏡之言如此說。

初次見面時在南陽草廬之中,你的淡泊寧靜依然將我折服,“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悠然在這亂世之間顯得那麼突兀,我感嘆你似乎並不為此亂世而生。一襲白衣勝雪青絲流瀉,世上只留下一句“飄飄然有神仙之慨”讓我想象。

我是不想讓你出山的。哪怕無法青史留名,只碌碌無為一生也好,但為了“漢室之隆,大業之興”,你還是選擇了出山。那時你剛剛二十有七。

不鳴則已,一鳴動九霄;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

火燒博望,白河用水,首發第一仗真真贏得漂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借箭借火借東風,赤壁之戰真真勝的驕傲。

你三氣周瑜,使他猝亡在柴桑城中,慨嘆著“既生瑜,何生亮”而你又何嘗不嘆?是暗呼自己快除一仇敵,卻痛失一知己。而自此之後,天下再無人與你稱敵。

此時我才想起你是臥龍哪!是龍,便一定有徵騰萬里,遨於千仞之間,又怎屈得在這方寸荊襄南陽之地屈才無聞一生?

也許,謫仙般的你並不適合戰爭,只是戰爭選擇了你。

於是,便是好,迎難而上!

我看到你佔荊州取西川,看到你作了蜀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看到你收五虎之一馬超平定涼州。

時光匆匆流去,轉眼間你已年近四旬,歲月在你臉上雕刻下皺紋。

你一生謙遜謹慎,卻難免間有失誤,那便是你錯派雲長鎮守荊州致他敗走麥城;一招棋錯步步輸,喪兄的張飛更加暴躁,步下範疆、張達終於難忍侮辱策劃謀反,於是張飛暴亡。

劉備終日悲泣,把矛頭對準了罪魁禍首的東吳,決定點兵出征。你苦心相勸,奈何主公之意已定,不容更改。我似乎透過書本,看見你蒼涼一笑,聽見你說:“主公的江山沉了,亮便再將它撈起來”。

不出所料,火燒八百里連營,你幾十年來的心血都付之東流。

白帝城東,後主無能,劉備託孤。

三顧之恩,知遇之恩,魚水之恩已然將你束縛,為了大漢的天下,為了主公的委託,你輔佐年幼的後主,佔益州重拾河山。擒孟獲定南邦,你北進以圖中原。

然而,還是敗了。

那是最後一仗,敗在那秋風五丈原,上方谷一場雨,澆滅了謀略所用之火,澆滅了你多日的心計,也澆滅了你伐魏的信心。

你憑生最後一件事,是叫姜維以遺像唬退司馬懿。“死諸葛走生仲達”,是啊,即使死去,也足以威震天下。五丈原前,燃起四十九盞明燈,但終究人不能勝天,你走了。

你二十七年自在悠遊于山水草廬之間,又二十七年復興漢室大業征戰天下。你的半生,堪稱神話……

當我合上書本,彷彿看得見你羽扇輕搖笑得釋然。我多想穿越時空,用我的手拉住你的衣袖,告訴你戰亂已走久遠。

如果真的有那一刻,我會告訴你我對你的崇敬。這樣的你,這樣的守望讓人如何不驚心淚眼?

諸葛亮作文8

諸葛亮的名字,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大家一直把他視為智慧的化身。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說,“諸葛大名垂宇宙”,歷史上很少人能同他的名字相提並論。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出生在今山東省沂南縣,因為父母早逝,他從小過的日子很清苦。在他15歲那年,由於軍閥混戰的影響,他隨同叔父逃出家鄉生活,但不久叔父逝世,他蓋了幾間茅草屋,經營了幾畝土地,邊種地邊讀書,結識了不少有才華的人,常在一起議論天下大事。他胸懷大志,人們稱之為“臥龍”。

當時正是東漢末年,國內大大小小的軍閥互相混戰,各佔一方。在這些軍閥裡,最重要的要數曹操·孫權·劉備這三個人了。

公元201年,正當曹操盤踞中原·孫權稱霸江東時,劉備卻在軍事上連連受挫勢單力孤,空有雄圖卻無法施展,不得不寄人籬下。於是,他就四處訪賢,留意物色人才。

就在207年冬天,劉備冒著嚴寒,親往隆中訪問諸葛亮。有趣的是他一連三次去隆中,最後一次才見到了諸葛亮。這就是古今傳頌的“三顧茅廬”。這一年,諸葛亮才27歲。劉備向諸葛亮請教統一天下的策略,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並向劉備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劉備非常欣賞諸葛亮,他曾對自己的將領關羽·張飛說:我得到孔明,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208年,曹操迅速帶兵佔領了荊州部分地區,此時,諸葛亮去說服了“觀望成敗”的孫權,馬上和孫權派出的3萬水軍去抗擊曹操。接著叫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之後,劉備按照諸葛亮的策謀,佔據了荊·益兩州,並從曹操手中奪下漢中。

221年,劉備又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做了皇帝。這就有了蜀國。劉備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禪繼位,諸葛亮繼續輔助劉禪,治理蜀國。之後,諸葛亮在抗魏的道路上,改進了弩,能同時發10只箭;又製作了木牛流馬,便於山地運輸軍糧。諸葛亮也十分注意改善和西南各組的關係。西南少數民族發動叛亂。他採運“攻心為上”耐心進行安撫工作。著名的“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225年,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進行反抗,諸葛亮只得帶兵同他們的首領孟獲交戰。七戰打下來後,諸葛亮大勝,孟獲被擒了七次,他終於說:“我們南人再也不反抗了。

227年,諸葛亮繼續抗魏,6次北伐後,雖然諸葛亮有幾次勝利了。但因為天時地利等原因。始終未能擊破魏軍主力。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34年8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於軍營裡。諸葛亮死後,蜀軍按照他的周密佈置,從容不迫的退回漢中。魏軍將領司馬懿畏懼諸葛亮的計謀,也不敢追擊。

當司馬懿看過諸葛亮駐紮過的地方後,不禁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儘管諸葛亮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事,打他的聰明才智永遠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諸葛亮作文9

英才之眾,莫盛於三國:三國英才,莫過於諸葛。

在這群雄並起、戰火連天的時代,你如一條伏龍高臥於臥龍岡之上,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審度著天下大勢,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我知道,你並非苟全性命於亂世,你是在等待一位仁君,等待一個時機,因為你有自己的高尚追求和遠大抱負。

於是,你等到了劉備。初出茅廬的你面對著無數的輕視和譏諷,空有經天緯地之才,卻無法一展身手。終於,你迎來了博望坡之戰。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你安然自若,井井有條地佈置著對敵良策,一把大火燒得曹軍片甲不留。初試身手便大捷而歸,你卻一笑了之。我知道,對你來說,這不過是雕蟲小技,你的抱負是成霸業、興漢室。

曹操率兵百萬順江而下,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你前往東吳欲結成孫劉聯盟,共拒曹賊。走進東吳的大殿,面對群臣的侮辱、鄙視和挑釁,你仍然面不改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厲聲呵斥著他們的貪生怕死、膽小如鼠。以寡敵眾,舌戰群儒,你那尖銳的目光和激烈的言辭,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刺進他們的胸膛。你揮舞著手中的羽扇,泰然自若,眾人不覺一驚,面面相覷,盡皆失色,無言以對。

時光如流水,轉眼間,你再也不是一個小小的謀士,如今的你已是蜀漢的丞相。身居高位的你仍然一絲不苟,事無大小,都親自主持。你是治國之能臣,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正因為你這樣公正嚴明地依法治國,才使得吏治清明,兩川人民,才祈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舉國上下,無不稱道。

先主的逝世無疑是對你的沉重打擊,已年過半百的你,為了完成先主遺命,毅然決定揮師北上,平定中原,臨走前只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出師表》。你通天文,識地理,知奇門,曉陰陽,看陣圖,明兵事。這時的你,終於可以大展軍事才能:在安定,你智取三城;在祁山,你罵死王朗;在西城,你以空城嚇退司馬懿……六伐中原,鞠躬盡瘁,一心只為匡扶漢室。你終於盼來了上方谷之戰,眼看勝利在望,怎奈天降大雨,只能仰天長嘯:“蒼天助曹不助漢哪!”

此情此景,何等悲壯!嘔心瀝血幾十年,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年躬耕南陽、意氣風發的少年,已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隆中的遠大理想,也隨之破滅。你帶著無限的悲哀、痛苦、憤恨和無奈,永遠地離開了。好一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好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幾千年來,你倍受景仰,你的智,你的忠,你的義,將永駐我心。

文已至此,吾已潸然淚下——孔明啊,“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共存盛德,應嘆古今無!”惜哉,惜哉!

諸葛亮作文10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中,有這樣一位奇人:他生於公元181年7月23日,卒於公元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省臨沂縣人。曾任蜀國丞相,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和發明家。說到這裡您已經知道他是誰了吧?是的,他就是鼎鼎有名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智慧超群。他的智慧到了常人不能及的程度。以至於民間傳說他會神機妙算,能呼風喚雨等等。實際上,他也是凡人,“只不過”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無所不知的大智者。

在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最令我折服的是有關木牛流馬的傳說。之所以稱之為傳說,是因為人物極其傳神,故事特別神奇。

據說諸葛亮當時為了解決戰爭中糧草的運輸問題,潛心研究出一種運輸工具——木牛流馬,用它來運糧草,效果很好,“人不大勞,牛馬不食。”不料魏國的司馬懿知道了此事,心想:“這哪兒行!”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天晚上,當蜀軍的運糧隊經過山谷時,突然遭遇魏軍埋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丟棄的幾匹木牛流馬被魏軍趕了回去。司馬懿召集了能工巧匠,命令他們依葫蘆畫瓢,很快二千多匹木牛流馬被仿製成功。諸葛亮得知此事後,暗喜道:“他們中計了,我們就等著牽現成的吧!” 過了幾天,他命手下大將王平率兵成功搶得了二千多匹裝滿糧草的木牛流馬。魏軍哪裡肯罷休,窮追不捨,蜀軍見情況不妙,就扭動了木牛流馬身上最隱祕也最關鍵的機關——舌頭。魏軍追回了木牛流馬,可是怎麼也牽不動,抬也抬不走。這時,王平再次領兵前往,又奪回了木牛流馬,然後將木牛流馬的舌頭扭轉過來,長驅直進,魏兵因為疑神疑鬼,所以最後只能帶著萬般的無奈和不解離開了。他們怎麼就不動動腦筋:“這些既不吃草也不喝水的傢伙,他們的舌頭是幹啥用的?”這正應了那句話:“用智慧武裝起來的人才是最難戰勝的。”

諸葛連弩、八陣圖也是這位智者不朽的傑作。更令人叫絕的是連我們百吃不厭的饅頭也出自他手。相傳,當年諸葛亮率兵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來祭祀。愛民如子的諸葛亮當然不會殺這麼多人去祭祀。次日,諸葛亮以麵粉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做祭祀。自此以後有很多祭祀就採用了饅頭,後經不斷改進就成了我們今天餐桌上的饅頭。

諸葛亮是一位軍事天才,非常擅於指揮打仗。他的藝術造詣也毫不遜色於他的軍事才能。他的篆書,八分,草書都很出色,據說赤壁大戰後,在戰事非常緊張頻繁的時候他也不忘臨池揮毫。

他還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就是我崇拜的超凡脫俗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戶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說:“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著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諸葛亮作文12

今天一早,我睜開眼睛就看見諸葛亮在和爸爸奶奶講話。我趕忙筆和本子跑過去對諸葛亮說:“爺爺,您真是聞名天下,請您給我籤個名作記念吧!

”諸葛亮見了說:“好吧,我給你簽名,但是以後千萬別說我聞名天下。”我想:諸葛亮這麼神通廣大,還這麼謙虛,真是了不起!

我一定向他學習。我讓諸葛亮簽過名後,便對諸葛亮說:“爺爺,到我家來,是想看看我們家的房子吧?”諸葛亮說:“是的!

”我便帶他從客廳參觀到了房間。參觀完畢後,我便坐下和諸葛亮說話,奶奶去做飯。我問諸葛亮:“爺爺,您當年用草船借箭時,您怎麼知道三天內必有大霧呢?”說完後,諸葛亮笑起來,如果現在把蘋果塞在他嘴裡,他也不感覺到蘋果在他口裡。一陣大笑後,諸葛亮說:“那時呀,要知道得多,我當年每天都要看書,寫文章,什麼書都要看,我就是看了氣象類的書,太陽系的書……才會知道三天內有大霧。你們現在是知識時代,一定要多讀書,要知識面廣。”我點點頭接著說道:“爺爺,我現在就是不會寫作文,不知道要寫什麼,不要寫什麼。”諸葛亮說道:“孩子,要仔細觀察才能寫出好文章。我以前也是不會寫文章,就是多練多觀察才會的。”諸葛亮教我就像老師在教學生一樣。這時,諸葛亮從他那長袖裡拿出一個圓卷卷的東西,並說:“這是我的一篇文章。”原來是文章,古人都是用這種木頭寫文章呀!

這時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我打開了那捲文章,上面用刀刻著字,不過是繁體字,幸虧我學過書法,還認得些繁體字。諸葛亮文章寫得真好,我真覺得諸葛亮了不起,難怪周瑜不能不服他。我說:“爺爺,您想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嗎?我給您看一本書。”說著,我便跑到書櫃上找書給諸葛亮看後,諸葛亮說:“能借我嗎?”我答應了。“吃飯羅!

”隨著奶奶的一聲喊,我便和諸葛亮去吃飯了。吃飯時,菜總是夾到這個碗裡,夾到那個碗裡。大家都開心地吃完了一餐飯。下午,我在家裡寫作業,諸葛亮在看書他從袖裡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面寫著“小倉庫”。只見他一邊看書,一邊寫字,摘抄好詞好句,寫出自己讀書的感受。這時,我想起了錢老師以前教給我們做的“採蜜”作業,原來諸葛亮的這一招也被我們錢老師學到了,我也要好好“採蜜”,寫好習作。我望著他的本子疑惑起來,便問道:“爺爺,您不是在木頭上寫字嗎?怎麼又用起本子來了?”諸葛亮笑著說:“我在街上好不容易才買到一支筆,一個本子,我也要用用你們高科技的學習用品嗎!

你怎麼不寫作業了?快寫呀!

”我趕緊寫起來,“做作業不要分心。”諸葛亮語重心長地說。後來,我們就各幹各的了……突然,一隻大手推了推我,我一醒,原來是爸爸.回味著場美夢,我決心向諸葛亮學習,我深信我會寫好作文,我一定會比諸葛亮更聰明,更有文學素養!

諸葛亮作文13

草木草葉,閃爍著淡淡的燭光,穿著一件細長的襯衫,你還在看書,夜風很大,那一半的蠟燭都點亮了好幾次。你已經習慣了這麼多年,多年來在寒冷的窗戶裡苦讀,這是什麼?

你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才華,出生的年代,動盪的社會局勢,都註定了你的命運,你必須關心這個國家。"好友徐舒一直追隨劉玄德,當他的同學和朋友們也選擇了自己的主人,而你,臥龍,但還是臥龍剛散光的人。也許,你還在等待,等待著你的懷抱。最後,你等待的那個人來了。劉玄德,他不衡量自己的美德,想要相信這個世界,他已經來了。思想端正,謙遜誠懇,妄自尊大,三顧茂路。最後,三個等待時間感動了你。從草叢中走出來,願這生命為耶和華效勞,永不與它相違背。

動亂的局面,等待你大展拳腳。初至軍營,有誰知道你的本領呢?但是老天也惜英雄,很快就給了你機會。你一把火,燒遍了博望坡,更阻擋下了曹軍追趕的步伐。一把火,隨燒的博望坡一片淒涼,卻將你在軍中的威信大增。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你從未然人失望過。漸漸,你讓主公從一個小小的軍閥壯大到成為了鼎力的三國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從關、張相繼去世,主公一直悲傷不已。太累了,主公在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以後,終於要倒下了,信任你,於是,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有一個等待著管理的蜀國後,主公就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當初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都走了,如今的蜀國,還有幾位你的故人呢?

也許是怕了你,也許是想鑽空子,那狡詐的曹孟德竟然動用了司馬懿那個除了忠心都與你不相上下的人。你知道他,知道他是個可以同自己抗衡的智士,所以此次迎戰倍加小心,派出了飽讀兵書的馬謖,並將自己所有的計謀都和盤托出。可惜啊,怪都怪那馬謖自以為是,帥相不和,痛失街亭,司馬的軍隊驍勇善戰,連得三城,有貪得無厭奪你西城。軍隊都在外作戰,哪裡還有什麼兵力來抵禦司馬的兵呢?你守著一座空城,同司馬演了一場戲,城樓上,只有左右兩琴童相陪,你是有無又埋伏有無有兵。琴聲悠悠,音律平穩,騙過了司馬,同時也騙走了那十五萬曹軍。

蜀國,雖有你讓敵人喪膽,可是,多少年的鞠躬盡瘁,你也老了,而那所謂的陛下,是昏庸又無能,根本就扶不上牆了,可你還在堅持著,你還在為先主效忠。你用自己的人生來回報先主草茅外的三次等待。為何不廢了阿斗,自立為王呢,先主臨去前不是都准許了麼?況且你還在軍中深得人心,必會使蜀國恢復往日的風采。可是,你沒有,最總還是做到了你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士為知己者死你做到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帝的賞識與敬重,讓你甘願為蜀而操勞。你是忠的,但你並非是人們所認為的愚忠,不不不,你又怎是一忠字可評的呢!

你走了,是帶著遺憾走的,遺憾自己未能完成先主多年以來的夙願。

諸葛亮作文14

諸葛亮是誰?呵呵,這連3歲小孩都知道,是個家喻戶曉的大智囊嗎!大忠臣,為劉備打下了大片的河山,乃是眾多賢人智士追捧的偶像,即使是現在,也有不少他的粉絲呢!但我跟大家的看法不是很一樣,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這劉備,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才把蜀國的江山打下來,可才維持了不到50年的時間,就被曹操打垮了。為什麼呢?原因除了阿斗的無能外,還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個人就是人們口中的大“忠臣”——諸葛亮!

赤壁之戰,《三國》裡最有名的戰爭,那場戰爭裡,諸葛亮,劉備名聲大噪,而曹操卻被打的損兵折將,並十分狼狽的帶兵從華容道逃走。諸葛亮也算到了曹操有這一手,並派人攔截,可他不派張飛,不派趙雲,偏偏派了跟曹操有情誼的關羽,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怎麼會猜不出關羽會放曹操走呢?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當初派的是張飛,而不是關羽,那曹操還會活著嗎?蜀國會那麼快就滅亡嗎?

還有一個人叫魏延,原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因為聽說劉備是個仁君,並有匡扶漢室的雄心,於是便想去投靠劉備。

當然魏延也是很忠心的,當年劉備去投靠荊州時蔡瑁,張允掌握大權,劉備根本進不去,這時魏延出來了,給劉備打開了城門,可也致使魏延一家大小被殺,但這也沒讓魏延動搖去投靠劉備的信心。

赤壁大戰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當劉備派關羽去打長沙時,老將黃忠和關羽打的難解難分,那的太守韓玄認為黃忠勾結關羽,要斬他,那時魏延可不願意了,號召了幾百人,殺了韓玄,並向關羽投降,於是魏延被引見與劉備的帳中,諸葛亮看了他一眼,便說他會反,要不是用人之際,魏延早死了。

魏延如願以償的做了劉備手下的一名將士,可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打過一場仗。就連最見不得人的陣前叫罵也不讓他上,只有上方谷那一戰,而諸葛亮打的主意卻是讓他和司馬懿一起燒死在火中,可沒想到下了場傾盆大雨,不但魏延沒死,連司馬懿也活著回來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還記得街亭一役嗎,街亭乃出入西川的咽喉之地,多重要的地方啊!諸葛亮沒有派久經沙場的魏延去,而是讓只會紙上談兵的馬稷去(聽說他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結果他剛愎自用,面對軍法,只會死搬硬套,認為居高臨下才能獲勝,結果被司馬懿團團圍住,斷了水道,街亭才失守。於是諸葛亮不得不斬他,並且提心吊膽的演了場空城計。

呵呵,諸葛亮死了不久,魏延果然反了,不過他是被諸葛亮給逼反的,你想啊,蜀國堂堂一代大將,不讓打仗就算了,還沒事找難堪,說他是反骨,他能不反嗎?

蜀國最後落得了一個“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跟諸葛亮有密切的關係。(此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諸葛亮作文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看這詞就知道是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

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蜀、魏、吳三國之間的事。書上一共有39個故事。其中有3個故事我很感興趣分別是:孔明草船巧借箭、空城巧計退仲達和死孔明嚇活仲達。諸葛亮的智慧讓我佩服,使我欽佩。

孔明草船巧借箭主要講了:周瑜妒忌諸葛亮聰明,甚至想除掉他。但必須要找一個好藉口才可以。他想了很長時間,於是他請來諸葛亮說:“我們和操曹的水戰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水中弓箭是最厲害的武器,可我們的箭不夠,你十天之內要造出十萬支箭,不然就要斬首。”諸葛亮告訴他三天就可以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又讓士兵在每條船上紮了多個稻草人在船的兩邊。第三天晚上霧很大,諸葛亮讓二十條船向北岸曹軍的營地劃去,接近操營時諸葛亮讓士兵擂響戰鼓,曹操以為周瑜來了,可霧大看不清,他就讓士兵射箭。不一會稻草人的身上就有了很多箭,遠遠不止十萬支。我真佩服諸葛亮,他知天文地理,能把這些運用到在現實中。

空城巧計退仲達主要講了:諸葛亮下令全軍退回漢中。然後帶著五千士兵來西城搬草糧。可剛到西城,司馬懿領了十五萬大軍進攻西城!諸葛亮登上城樓,看見魏軍往西城殺來,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讓把城門全開啟,每個城門前要有二十個士兵掃地。他帶了兩個童子上樓悠閒自得的彈琴,司馬懿來到城下看見諸葛亮在城上彈琴,自己來了也沒反應,他深知諸葛亮行事謹慎,認為城裡有埋伏:“讓我進去,我才不上當呢!”於是他帶著軍隊退了回去。看見魏軍走了,諸葛亮終於舒了一口氣。這點我們要向諸葛亮學習遇事不驚慌。

死孔明嚇活仲達主要講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聽說後,高興極了,急忙帶著軍隊追殺蜀軍。魏軍剛進入蜀軍的營地,就聽見四周一陣鼓聲,蜀軍把魏軍包圍了。司馬懿驚慌是錯時看見“諸葛亮來了”。司馬懿嚇慘了,原來諸葛亮沒死,又中了他的計。他趕緊跑出了蜀軍的包圍圈,逃走了。其實一切都是諸葛亮生前的計策,剛才的諸葛亮是木頭做的。所以說諸葛亮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死諸葛嚇跑活仲達,一直傳到今天。死人用生前的智慧嚇跑了活人,太了不起了!

書裡面還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好多有趣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及各類社會矛盾。書中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的形象。眾多個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我看這些書時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就好像來到書中的世界一樣。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悲傷、一起緊張、一起舒口氣……猛一抬頭,才知道自己沒在故事中,而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