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孔子的作文通用15篇

作文2.5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孔子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孔子的作文通用15篇

關於孔子的作文1

日月星辰,滄海桑田。回望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瞻仰中華大國五千年的先人,哲思與智慧孕育了一批批偉大的人才。他們用辛勞與智慧凝成的結晶,在現代化的今日依然如鑽石般熠熠發光。而這些偉人中,對當時的時代和此刻的中國影響深遠的,當屬萬世師表-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

孔子一生信奉仁義禮智信,更為了國家,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孔子雖出身貧賤,但他一向十分勤奮,孜孜不倦,拜老子為師。中年被魯軍驅逐出境,一生顛沛流離,直至晚年才又回到他的故鄉魯國,終年73歲。

他有許多很著名的格言,十分發人深省。例如: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意思是蘭花生長在冷清偏遠的山谷之中,卻不因缺少他人的觀賞而停止芬芳開放,品德高尚的'人修生立人,不會因窮苦的境遇而改變自我高尚的品節。說明了君子應如蘭花,堅持高尚情操,即使應對窮困也不會動搖自我的崇高品性。告誡人們要堅持潔身自好,不應隨波逐流,丟了氣節。孔子在他的一生中也經常以此要求自我。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他都一向堅持高尚的情操,從未丟了氣節。

孔子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齊,要取他們身上的優點,來學習從而提高自我,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我改正自我的缺點,以完善自我。其實,每個人都有長處,我們應當學習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短處來激勵、要求自我。

讓我們走近孔子,去傾聽梅花在風雪中傲放的氣息,去聆聽水滴在歲月中滴穿石頭的聲音。讓我們向孔子學習,學習他那虛心、好問的品質和始終堅持崇高氣節的秉性!

關於孔子的作文2

春秋末期,有一位聖人。他有著"仁"的思想、"儒"學的精華。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標。雖然離我們有20xx多年的距離,可是,這個名字我們終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個亂世,亂世就是天子失德、諸侯爭霸、禮壞樂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讀書人都在尋找一個救國復興的方法;就在這時——孔子誕生了。子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歲時立志求學,三十歲時學有所成,他在母親的悉心關愛下,逐漸成長為一個志向遠大、勤奮好學的青年。由此可見,志向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列舉。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歲的時候正式出來做官,官職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總理",幫忙魯定公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齊國侵佔魯國的幾塊地還給魯國就是孔子的貢獻。司馬遷用八個字形容:"路不拾遺,男女分途。"這樣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當今社會真正需要的`麼?

我心中的孔子堅韌不拔。孔子晚年周遊列國傳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可是春秋時期,天下大亂,正是各國以大欺小,奪取天下的良機,誰肯採納孔子"不要戰爭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繼續周遊推薦自我的思想。如果換成咱們中的一個,肯定是早就退縮啦!

在我眼裡孔子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無類",讓平民也能上得起學,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正是因為孔子的思想,獨創私學,創立了儒家學派,有了之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有了今日我們能在學校裡開心的生活!

一本《論語》道不盡孔子對我們的教誨,孔子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不管是過去、此刻、還是將來,孔子這一偉大的形象都會永恆不變地烙在我的心上。

關於孔子的作文3

對於老子,我是既敬佩又疼惜。

敬佩他的有話直說,即使面對孔子這個大儒家也毫不退縮,也許正是他這像石頭一樣的倔脾氣,才使得孔子能心甘情願地贊他為“真龍”;敬佩他的樸實本色,他並不似莊子那般大刀闊斧地將天地鬼神通通搬出,只用了幾句簡單樸素的話語便足以說明一切;更敬佩的是他思想的博大精深,宇宙萬物的進化演變,千萬種姿態到了他筆下,便匯成了那一個意味深長的“道”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謂層層遞進,滴水不漏。

然而,正因為如此,我才愈發地疼惜他。疼惜他的固執。明明是精通天地間自然規律的哲人,面對自己的理想時,卻同執得像個孩子;明知社會的進步與國家的動盪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卻依舊倔強地不肯放棄自己“小國寡民”的理想。他同執地用文字堆砌著自己“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的理想——哪怕現實帶來的失落如車輪般,將他的`理想湮沒於滾滾紅塵之中。

疼惜他的樸實。他說“上善若水”,於是他自己也真的像水一般平靜,言辭間遺留下的,只有滴滴的恬靜。而他留下的五千字的《道德經》,其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的觀點,對我國的哲學發展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疼惜他的本分。他的修養就在於,他始終只是本分地守著自己的“無為”思想,不沾染外界的世俗種種,真是本色到看不見一絲雜質。再來看看今天所謂的“天不怕,地不怕,只要是人就敢罵”的人:看看那些追名逐利、見捐款就躲開的人;看看某些自詡“看破紅塵”卻不斷“復出”的人……老子更是顯得分外珍貴。

記得讀國中時,歷史書上有諸子的畫像,當時調皮的同學評價說,老子是長得最“帥”的那一個。今天,當我逐漸地走近老子後方才意識到,老子的“帥”決不僅僅是外表,而是由他深厚的思想內涵而散發出的獨特的人格魅力,這其中有哲人和思想家的哲理思索,亦有孩子和幻想家的天真固執。正是這些相互對立的身份,造就了我眼中的一個立體的老子——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老子,有著可以親近的溫度。

關於孔子的作文4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以後想在文學方面發展,並且要發展的有前途有未來的話就必須要去仔細研讀研讀經典。那種比較經典的文學著作對自我以後文學方面的素養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也認識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從幾個月前我就開始研讀孔子的言行著作《論語》,但劉某實在不才,沒有研讀出個什麼道理來。我領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膚淺,甚至死板。我甚至還認為只是讀了一下這本書,關於裡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我讀孔子老生常談的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只簡單地認為,哦,學習了後還要思考,思考的同時還要學習。我的認識就只到那裡為止,再也沒有深入的擴充套件延伸了。愚以為鄙人與大師教授們的區別主要在於,除了能讀懂文言文之外,大師們更多的會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他們的文學思維擴充套件很豐富,很有延伸性。他們能做到一個道理能夠具體反三。他們能夠把深邃的思想運用在我們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當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們眼裡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經專家教授們用孔子的思想一點醒,我才恍然發現,噢!原先還那麼有道理!

研讀了孔子這麼久了,此刻我盡力地搜腸索肚昔日自學的那些關於孔子的思想學術道理,可是搜尋結果竟寥寥。所以,《論語》我根本就沒有研讀透徹,甚至都不叫研讀,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地過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讀《孔子》時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風姿,甚至還制定了一系列研讀孔子的步驟。先是讀一本比較權威的原著,然後看看一本介紹孔子生平的書籍,再然後閱讀閱讀專家學者們對於學習《論語》的感想與領悟。一系列的步驟還沒有循序漸、有條不紊地進行完就因為索然無味的研讀而中途輟停了。因為此次的打擊,我都不敢再貿然去研讀什麼書籍了。有時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沒有讀研的必要。對於這個問題,我早已下定決心了。斬釘截鐵地去考研。不後悔,不退縮。光是為了一個碩士學位證和一個更好的大學的畢業證,我就應當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應對它。

研讀《論語》,我終究是沒有研讀出個什麼名堂。既然踏出了細心的第一步,雖然不成功,甚至能夠說徹徹底底地失敗,可是我還會踏出殷實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邁地更加沉穩有利。

關於孔子的作文5

孔子,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明白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齒露,雖然不那麼英俊,但這絲毫不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聖人。經過《論語》的記載,能夠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進取、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可謂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物件上,孔子主張“以德為教”。他認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夠影響人們的心靈,人才必須經過教育培養。他最早討論了人性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似的`,個性差異是後天造成的。所以主張“有教無類”。這是一個故事:子路以往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當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裡能立刻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當立刻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覆不一樣,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這就給我們現今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啟迪。

孔子十分重視學習,他與弟子探討最多的便是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奮學習,說好學是到達仁德的必經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學是怎樣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能夠看出孔子對學習是多麼重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了時常溫習,不也歡樂嗎?把學習當成人生的歡樂,孔子不但好學,並且到達了樂學、善學的境界。異常是孔子覺得自我學識不夠淵博,拜老子為師,認為“學無止境”。

這就是孔子,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河流,我們能夠看到他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而後自強不息。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誨人不倦。一個我們教育者心中的先師。給我們留下了萬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華‘禮貌禮儀之邦“的盛譽。

關於孔子的作文6

時間就像一個導演,安排著各個歷史人物按程式的出現、行事,然後逝去。經過歲月的沉澱,歷史人物都已經不存在,但他們的精神卻被傳承、發揚和廣大。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已經離去,但我能從他身上學會了熱情待客,明白了學習要時常複習,知道了不應該應為別人的不理解而生氣,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應為什麼而樂,不應為什麼而生氣,保持平和的心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從孔子身上,我又學會了學習時常注意學思結合,不斷鑽研進取以品德高尚的人魏標準,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並且在溫習舊知識時獲得新知識。從孔子的身上,我學會了一些學習上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從孔子身上,我還學會了為別人出謀劃策要忠誠,和朋友交往時要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需要時常溫習,並且無論做人、學習都要誠實,不能受汙濁環境的'干擾,堅持做一個品德端正的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一生見識教書育人,創辦私塾,收受弟子無數。他看人不論出身,只論品德,他認為大多數人皆可教育。孔子曾經周遊列國,宣傳西周的分封制度,但是苦於沒有成效。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被封建君主視為正統學說。儒家傳承兩千多年以來,教育和影響了許多人中國人講究禮儀,溫文爾雅,這都與儒家學派分不開,與孔子分不開。

我只是芸芸眾生中一個微小的孔子的崇拜者,在他偉大精神和道德涵養的籠罩下,我不斷成長,不斷完善自己,應為有這個偉大的航標,所以我絕對不會害怕迷路。

從孔子那裡,我學會了很多。瞭解、探索、學習孔子,我的道路更平坦。

關於孔子的作文7

孔子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歷史的塵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學高峰。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孔子是個謙虛謹慎的人。

《列子·湯問》中曾經出現了兩小兒辯日,當兩個小孩詢問孔子關於太陽的大小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與謙虛謹慎的品質。他是位在當時就享有“聖人”名號的人,完全可以對這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所說的話不予理睬或搪塞過去,可他不,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在學習上有獨到的見解。《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連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雖與老子等各派掌門人物有著不同的觀點,卻總是不遠萬里地驅車前往他們的住處討論學習。

孔子倡導以仁服人,固守君子節操。一次,在陳斷絕了糧食,許多孔子的學生倒下了,子路生氣地質問孔子:“你見過這麼窮的君子嗎?”雖然孔子也餓極了,卻還是對子路說:“君子在窮困時仍能固守節操,但小人在窮困時會做出傷害仁義的事;君子犧牲自己恪守仁義之道,小人因為窮困而做出違背仁義之道的`事。”孔子的話讓子路一愣一愣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殺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他可以說是在歷史中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人,他不僅加快了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而且還推動了後中國的發展。他創始的儒家學派至今仍然興盛,他教匯出的學生都是具有仁德、禮節的君子,他還是個具有親民意識的“至聖”,注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哪怕見面禮只是一串乾肉,孔子也會“笑納”你為他的學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規模幾乎就能與官學媲美了,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偉人,他是代表中國文化的靈魂工程師。在他的啟發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充滿著墨香與仁義禮讓的美德。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關於孔子的作文8

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給我講關於孔子的故事,告訴我許許多多的大道理,直到長大,我也接觸到了孔子的書籍《論語》裡面的內容固然很難懂。但是大致意思看看就明白了許些,我也為孔子的知識而感到敬佩。我讀《論語》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可謂是廢寢忘食!

就有一次,在216宿舍中發生了搞笑事件,我們幾個哥們晚上閒著無聊,談起來了魯國的孔子。在這裡有個朋友說孔子的身世很苦,小時候家裡窮,讀不起書,但是孔子又非常的熱愛學習,於是就每天拿著樹枝到學校的趴窗戶邊瞧瞧的跟著老師寫字。最後老師發現他很愛學習,也很聰慧,於是就收留了他,讓他幫忙打掃衛生順便學習。這下可把孔子樂壞了,一蹦一跳的跑到家中告訴了父親和母親這件事情,父親摸了摸他的頭說,去了可不要頑皮,要跟著老師認真的學。孔子高興的`點點頭。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小孔子也長成了大孔子,他要追求更高的學問,於是告別了父母,走遍全國,於是認識的了他的老師,也就是著名的老子,老子看他天資過人,於是便讓他留在身邊,一方面教他更高的學問,一方面還有了個人和他切磋學藝。日子也過的很好,有時間還給人們講講儒家道教。人們也很信仰他們。

聽到這裡,我不由的感嘆到,孔子也挺瀟灑的!有個朋友補充到,還挺臃腫的。哈哈!我問為什麼呀!他說,你沒看到畫裡的孔子很胖嗎?一定是每天學習連體育都不鍛鍊了,都吃了不消化,長脂肪了,逗的大家呵呵的笑了大半夜。更可笑的是有的同學居然在睡覺之後說夢話,另一個和他一起說,說的竟然是孔子的婚姻問題,這可又夠我樂呵的了。慢慢的我也睡著了。夢到了我去了孔子的那個年代,孔子真的是很有學問,之呼者之類的詞語弄的我出了一身冷汗。在這裡不由的說,孔子真的很有學問,但也很囉嗦。

在學習了古代的《論語》《夢溪筆談》我覺的我沒有白到這個世界,也很佩服前人的聰慧。我想:您及您的著作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因為您是值得驕傲,當之無愧的東方偉人,而您的著作也是使人受之一生、用之一生的知識寶庫、精神財富。我依舊會繼續將您及您的著作研究和挖掘下去。

我愛你,孔子!

關於孔子的作文9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齒露,雖然不那麼英俊,但這絲毫不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聖人。通過《論語》的記載,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積極、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可謂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物件上,孔子主張“以德為教”。他認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響人們的心靈,人才必須經過教育培養。他最早討論了人性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似的,個性差異是後天造成的。所以主張“有教無類”。這是一個故事: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裡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覆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這就給我們現今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啟迪。

孔子非常重視學習,他與弟子探討最多的便是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奮學習,說好學是達到仁德的必經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學是怎樣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習是多麼重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了時常溫習,不也快樂嗎?把學習當成人生的快樂,孔子不但好學,而且達到了樂學、善學的境界。特別是孔子覺得自己學識不夠淵博,拜老子為師,認為“學無止境”。

這就是孔子,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河流,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而後自強不息。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誨人不倦。一個我們教育者心中的先師。給我們留下了萬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的盛譽。

關於孔子的作文10

對於孔子學習的方法和勁頭,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孔子,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他自己的學習方面,更是有許多方法,他的方法是什麼呢?

首先從孔子學習的目的說起,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是出自於《論語》的一句話,意思是,任何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環境的影響,便產生了差距。孔子說了這句話,激勵人們和學生學習,同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這句話可以充分說明,孔子學習的目的可以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孔子對自己學習還會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同樣是從《論語》中的一句話得出,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計劃,和目標,那他必定會有眼前的憂患。孔子這是在為自己以後的學習生活做一個計劃,對自己學習的界定。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更好的學習,還是為了自己在以後學習時應該做到的.事情被完成得很完美,沒有一點瑕疵。這樣一來,我看得出他是個要強的人。

第二,就是孔子學習的內容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種內容教育學生:歷代文獻,社會生活的實踐,對待別人的忠心,講究信用。這四點想必就是學習的內容了吧!他用歷史的文獻,這就相當於現代的書本。同時,它用社會生活的實踐教育學生,他教學生一些社會上的人情世故,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對待別人的忠心指的就是對他人要用一顆善良純真的心,不可以有半點雜質。而最後一點,講究信用,這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你答應別人的事情認真做到,這一條規則你非常容易的就遵守了。孔子這樣總結教學的四大點,我想他也是個聰明的人吧!

第三點,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學習的態度。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做學問就像在追趕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害怕丟掉。孔子的態度就是,學習就是追著學問著學,不管付出什麼都要得到它。如果得到了知識,反而要更加努力複習,不能忘掉來之不易的學問。孔子的學習態度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學習態度決定了一切!

孔子的學習方法—有目的,學習內容,有良好的態度和習慣。學習生活中,孔子就是指引我們上千的老者,我們要學習孔子的謙虛、認真、努力、聰明、好學以及仁愛!!

關於孔子的作文11

陣陣雲濤,我選那片最傲得,滾滾洪流,我取那最狂的巍巍群峰,我愛那座最峻的,茫茫古今,我仰望那捲最燦爛的——那就是承載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

殘陽如血,晚風輕拂。他站在峰頂,衣服飄飛,陽光留戀地灑滿他的面頰,山風輕輕地填滿她臉上的皺紋。曾幾何時,他登泰山長吟“登泰山而小天下”。率弟子三千遊說諸侯,一心想推行“仁政”可山風颳碎了他的理想,大地已被金戈鐵馬佔滿,沒有地方讓他馳騁夢想。

他“學而優則仕”的願望沒有實現,只因仁愛在諸侯那裡沒有價值,連“執鞭之士”他也沒有做成。

日漸西沉,他凝視夕陽的眼裡有一些迷惑,為什麼人們都要“不以其道”去獲取那富與貴?夕陽下他的臉上的'溝壑更加分明。“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去也。這不是自己以前的宣言嗎?他豁然開朗。於是“他執筆著《春秋》,編《詩經》。最後他贏得了“聖人”的美譽。我心一顫,在歷史中,也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他就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孔子。

月黑風高,昏燈昏暗。他端坐在桌前,奮筆疾書。燈光頑強地在紙上嘆息,筆桿悄悄的在紙上投下影子,他就是司馬遷。

曾幾何時,他任翰林之職,伴君王左右,盡進忠言,一心只想國家強大,可燈芯的火燒燬了他的夢想,皇帝已被李陵降敵的訊息氣瘋了,聽不進他半句話語,反而對他處以宮刑。

燈光漸暗,他握著筆的手有一些無力。為什麼直言相諫會有這樣的下場?一點清油注在燈中,燈驟然變亮,整張桌子的每一個角落都分外明亮,若千秋史書,不是他最大的願望嗎?其他的事情又算得了什麼呢?他豁然開朗。

於是他執筆奮書。最後他留下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於離騷”的《史記》,恆爍古今。我心一顫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

古人不遠,他們一直都在我心中,他們的命運讓我憤怒,他們的風采讓我敬佩,他們的事蹟流傳千古,他的思想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讓我做一個充滿正義,勇敢,仁愛的人。古人不遠他們一直在伴隨著我成長。

關於孔子的作文12

從古至今,東西方都有層出不窮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許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日,我想和大家一齊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覺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應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教師,他的智慧也體現他的教育中,"信相近,習相遠"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教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能夠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日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關於孔子的作文13

7月24日,我和媽媽慕名來到了山東省曲阜市的孔府孔廟。剛走進市區,就讓我感到驚訝,這裡的房子很奇特,不像我們城市裡高樓林立,都是具有古代建築的風格。

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座大鐘,聽導遊解說:“自古以來,人們就用鍾來確定時間。”往裡走,發現許多石碑上都刻著許多大字,據說是大書法家寫的,這些字蒼勁有力,字字滲透著對孔子學說的讚賞。不過書法家也會有寫錯的時候,而且每一個錯字都有理由,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走著走著,一條筆直的青石直路通到了孔廟的正門——“大中門”。筆直筆直的青石路兩旁是石磚鋪地,左中右分界清晰,導遊讓我們走在中間,說是“中庸之道”,只有走“中庸之道”才能永遠利於不敗之地。匾額上的“大中門”三個字是乾隆皇帝寫的,字型蒼勁有力,提出對走中庸之道的讚賞。

我印象裡最深的是一棵樹,上面雕刻著兩條龍,栩栩如生,好像呼之欲出,據說皇上曾在這棵樹旁休息過,所以會有兩條龍。有意思的是我還學到了“勾心鬥角”這個詞呢!勾心鬥角現在用於比喻各用心機互相排擠,但它的原意是指一種建築結構精巧工緻。

穿過孔廟,我們又來到了孔府,這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莊園,佔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餘間。看著孔府裡的各種擺設,我發現孔府家法非常嚴明,孩子犯了錯誤,會受到甘蔗杖的懲罰,如果執迷不悟,還要在搓衣板上跪一個時辰。

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更稀奇的是牆壁上的一幅畫,畫上有一條陽光大道,無論你站在哪一個角度上看,這條陽光大道總是擺在你的面前。至今我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遊孔廟孔府,就像在欣賞一件件精美的古董,又像欣賞一幅幅絕美的古畫,那每一扇門,每一堵牆和每一棵千年古樹,既向人們講述著那久遠的文明,又在訴說著遠去的歷史。

關於孔子的作文14

孔子,他溫和而充滿正氣,威嚴而不霸道,謙虛而和氣,他收弟子三千,我正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孔子是我國受人敬仰的孔聖人,能做他的弟子,真是三生有幸!

一日我同子路與他坐車出遊。我正與孔子談天論地,忽然牛車一個急剎車,把我搖得夠嗆。我不由得有點鄙夷:是誰膽子這麼大?竟敢攔孔夫子的路。只聽見車伕跟我們說:“前面有一個名叫項橐的孩子擋路。”我趕緊下了車,同孔子一起檢視情況。

就見一個比我小不了多少歲數的男孩,蹲在車前,把弄著沙子和碎石,我湊近一看,原來他用沙子做成了一個城池。我也不敢多話:先靜聽孔夫子之言吧!

“你看車馬經過,為何不避開?”就見那孔子也不生氣,微笑著指了指他,一臉道貌岸然的問道。

那男孩倒也好生奇怪,見了孔夫子也不立刻避讓,反問道:“您看我建的是什麼?”我正欲阻止他說那狂妄自大之言,孔子卻朝我擺了擺手,示意我不用去阻止他,笑盈盈的回答項橐:“是一座城池。”

那項表姨夫很有道理的樣子:“自古至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池,哪有城躲避車的.道理?”聽他這一番話,我竟然都無言以對。隨後他又說道:父子如能答對我三個問題,我便讓城讓路。”

我不由得一笑:這個項橐可真是自不量力,你不會不知孔夫子之智慧吧,這豈是你能比?孔夫子點點頭,於是他就問了三個問題,可是孔夫子搖搖頭,竟然是一個都不知道,我仔細聽項橐所言那明明就是腦筋急轉彎,能答出來才怪。

我正思索著,孔夫子去向那孩童鞠躬作揖:“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呀,沒想到孔夫子竟是如此謙遜。隨後我們回到了車上,孔子隨後教導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要不恥下問。”我等幾人都是感慨萬千。

孔子真不愧是儒家學派的奠基人,從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做事的風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牢記在我心中。

關於孔子的作文15

最近《百家講壇》的收示率應該說是挺高的,易中天,紀連海,王立群,于丹這些名師也因此而"一炮走紅",給現代社會生活在奔波、忙碌中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竟嘛,現代人的顯著特點就是一個字--懶.每天坐在電視機前就能瞭解古代名人名家的生活和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本人對《百家講壇》也是非常喜愛的,畢竟嘛,老師上課時才不會講那麼多東西呢,而且作為一名理科生,對歷史的瞭解就知之甚少了.平時都沒什麼什麼時間,節目看得也不多,主要就是去年暑假看了看紀連海老師講的"正說紀曉嵐",當時就感覺到紀老師講得太生動了,即使在困,紀老師都有辦法讓你笑起來.就那麼聽了幾十分鐘,對那一講的記憶就已經是特別深了.搞得老爸都說,如果這兒有一位這麼好的老師,乾脆讓我讀文科算了。

說了這麼一大堆的廢話,似乎真的和寫此文的意圖沒多大的關係,不過終究是本人所想,也算是一個紀念.《于丹<論語>心得》是我在書店裡瞎逛時買的,當時就是被封皮上的`那畫話所打動。

七年級的時候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論語十則》,老師介紹孔子時說孔子被尊為孔聖人,當時真的有點不明白,孔子是生活在幾千年以前的人了,在他以後還有那麼多的名人,為什麼偏偏把孔子當作聖人呢?自從看了這本書後,對孔子真的是有一種慕名的敬仰了,覺得孔老夫子的確是非常了不起,在兩千年前就能總結出兩萬多字這麼有深度的語言,真的是好了不起啊。讀完一小節後就特別地感動,覺得生活中的永珍似乎都包納了進去。在“處世之道”中,孔子說不論是什麼不能太過親密,即使關係再好,到最後也不能好聚好散。凡事都要有個度嘛,如果一旦超過了這個度,離災難應該說就不遠了吧。

說了這麼多,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看來作文水平真的是有待提高吧。不過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看看這些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