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8篇)

作文1.7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8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

羽扇綸巾談笑間,千軍萬馬我無懈。這是我想到諸葛亮時的第一感覺。書中將他描寫的神乎其神,也有人用一句話便概括詮釋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寥寥數語,卻為讀者塑造出了一個多智近妖的完美形象,忠而無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然而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卻在先主劉備逝去後仍舊盡心輔佐劉禪,北伐臨行,一篇《出師表》震古爍今,留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堪伯仲間。”的萬世美名。

不甚瞭解古代的人大多會覺得諸葛亮智謀無雙,未卜先知,身為文臣也不必涉險沙場,只需要安居府中,飲茶下棋,戰時隨便一個計策便是成敗關鍵,以一己之力逆轉戰局,搖著鵝毛扇侃侃而談,“談笑間檣櫓灰飛”不外如是。

“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諸葛亮無疑是擁有大智慧與戰略性長久眼光的。天文地理,人文歷史,國民生計,他的智是集合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赤壁之戰”便可窺探一二。若說“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勾畫的`未來巨集偉藍圖,構造了一統天下,還舊都歸正統的大致框架,那麼“赤壁之戰”便是具體實施了。

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狼煙起,金戈鐵馬,梟雄聚,逐鹿天下。諸葛亮以身犯險,舌戰群儒,孫劉聯軍大破八十萬曹軍,借天時地利人和,以少勝多,以此經典一役為勢單力薄的劉備奠定立足基礎,至此終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但計謀不會憑空出現,一個完善的計策需要反覆斟酌推理,多方面考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氣候人心測算無漏,甚至要考慮己方可能發生的種種客觀因素。再完美的策略也會存在弱點,諸葛亮勞心佈局,也要勞力輔佐。劉禪昏庸無能,以致諸葛亮凡事親自操持,蜀魏交戰,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軍營中,司馬懿不問軍事,只問飲食起居。當他聽說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要親自過問時,便斷定說:“亮將死矣。”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可憐白髮生。”諸葛亮實現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縱然魂化清風明月,也如雋永恆星,永曜九重天闕。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2

最近,因為實在閒得無聊又重新看了會《三國演義》。看到羅貫中將一個個三國人物寫得跟鬼神似的還真的生出了“觀關羽之忠而似偽,看諸葛之智而近妖”的感慨。雖然我也一直挺欣賞這個東漢“智絕”的,但是客觀的評價諸葛亮還真的很難。都是那些箇中國古代失意文人惹的禍,為了塑造幾個精神偶像有誰能不把這個“鞠躬盡瘁”的楷模給大書特書呢?不過,在某些程度上還真是教壞了小孩子。所以演義演義,只能當個演義讀。有能力又有空閒的話不妨讀下《三國志》。下面我想發表下個人對諸葛亮的看法。

有才。無庸置疑,諸葛亮確實有才。劉備有了他,定荊州,收兩川,平南蠻開三國之功業。但是有才的.只是他的政治方面。定荊州的是關張,收兩川的是魏嚴之到白帝託孤諸葛亮也只是個幕後的策劃者。不過,單是這樣也足以讓諸葛武侯的名聲流傳千古。可惜啊,可惜。陸遜的一場連營大火不單燒得劉玄德命喪白帝也似乎燒糊塗了諸葛亮;又或許是先主的遺命讓他心浮氣燥,使他喪失了作為一個政治家所應該有的冷靜與審時度勢。六出祁山,窮兵黷武,內無安邦定國治理朝政之良謀,外鮮克敵制勝攻城拔寨的方法。他在進退中矛盾,在得失中迷茫,一點一點地蠶食了自己的生命後不單給蜀國留下了個爛攤子,還隱約的製造了文武之間的矛盾。真是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無德。說孔明無德是因為他不會做人。一個丞相的職責是什麼?“調和陰陽”。孔明在一手遮天的幾十年裡一直做的就是個“太上皇”的位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下“出師表”,當把他翻譯成通俗點的白話文其中大意是向劉禪推舉賢能順帶地褒獎了下自己在教育了下小劉。“我很強,你老子都三顧茅廬來請老子。我非常強,你個小屁孩只管乖乖的聽我的話就可以了,叫你用誰就用誰,叫你打誰就打誰。所有的責任我抗著!”貌似這就是諸葛亮的潛臺詞。我當時一直很不解,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奪位或者不劉禪做掉。現在想來還是因為劉禪太白痴了,跟本不用奪位,孔明依然是老子。孔明還確實聰明,用人家的錢給自己投資買股票想搞個名利雙收,劉禪想撤資返被又罵一頓——後出師表——真是可憐這個沒爸的孩子。

哎,說了一大堆閒話不知道符不符和閒人的心態。對於孔明的看法還有很多,現在寫了挺多了,以後有時間在寫吧。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3

“東漢末年分三國,風火連天戰不休”正是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一顆明星誕生了,重新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將戰場變成了謀略展示的舞臺,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用思想與謀略,寫出了三國新的篇章,諸葛亮是這顆明星,他的人格魅力與鬥爭精神還有雄才大略貫穿了三國--這個時期的每一部分。

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劉備的求賢若渴讓諸葛亮離開了草廬,是他懸崖勒馬,使劉備的事業出現了轉機,是他點燃了劉備心目中“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是他的`“隆中對策”為三國打開了新的戰局。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他嚴以律己,從不文過飾非,街亭失守以後,作為一名軍師,他自貶三等,因為諸葛亮的“達則廉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使他成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統一將士的思想。劉備臨終時囑咐諸葛亮,劉禪“苟不可輔,公可取之”則更好地證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諸葛亮堅貞不渝,他深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願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盡忠劉備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堅定自己的信念,帶著希望北伐中原,力圖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挽回了漢室傾頹的結局,不僅是時機好,也不僅是實力強,而是諸葛亮戰鬥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諸葛亮在劉備病死白帝城以後,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圖興復漢室,是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屈不撓精神的集中體現。後來,他對先帝臨終前遺給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與無限惆悵,強烈震撼人們的心,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智慧點燃了劉備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謀給“興復漢室”帶來了一線曙光……諸葛亮提出的聯吳抗曹,被歷史證明是三國的高潮,正因為這條戰略才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智慧不同於曹操的智慧,後者是奸詐、耍弄權術的陰謀詭計;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於周瑜的智慧,後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小人計謀;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於司馬懿的智慧,後者是多疑的君子計謀。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智慧的榜樣、甚至諸葛亮是智慧的結體!

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與理想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完美的詮釋,同時,用自己的使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儘管他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精神財富,是將智慧與高尚品格於一身的人格典範。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4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

和劉備以起共捍衛蜀國的確,在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中,諸葛亮是最為聲名煊赫的。他是一個超越了他生活的時代,歷代不衰、千古傳頌的人物。他是一個突破了階級界限,從帝王將相到市井平民,從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漢,眾口界碑,婦孺皆知,受到普遍稱讚、歌頌的人物;他是一個超越了地域限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頌的人物。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整個三國的歷史是與諸葛亮息息相關的,三國之局系因漢末之亂。

最值得回味的是這個格局早在諸葛亮高臥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擬就。諸葛亮精熟時勢,洞燭機先,其智不可測,而且這個大戰略純粹是要人在毫無憑藉、毫無實力中,創造一種形勢來。也就是說,是現實條件最差的劉備,諸葛亮一方主導了整個格局的發展。這種大智慧豈是小說刻意妝點渲染的“借東風”之類的小機巧所能及?更何況那種“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養所給予後人的不只是斷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現了一種人格典型,予人無限之嚮往與敬慕。

綜觀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嚮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是諸葛亮自己構畫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則系盡力完成他對劉備的`責任,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情景構成了一種悲壯的美感,是孔子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型別。最終北伐未能成功,星殞五丈原諸葛亮“死則死矣”,然而,他的忠貞、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無不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他對國家、對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等身處世格言,又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所學習和借鑑……我心中的英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5

大家都喜歡看古代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嗎?我想覺得有喜歡的歷史人物吧,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孔明!

記得小時侯,外公經常抱著我在電視機前看《三國演義》,稍大些時候,媽媽幫我買了三國彩色連環畫,再大些到了讀書的年齡,爸爸媽媽帶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級下冊語文中就有《三顧茅廬》這一課,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閱讀《三國演義》這部著作……就這樣,我與《三國演義》結下了不解之緣。

《三國演義》中最令我感動的人物,就是諸葛老師了。電視(影)上的諸葛老師容貌軒昂、鵝毛扇不離手,非常瀟灑,運籌帷幄,有決勝千里的氣勢!通過對《三國演義》書籍的閱讀,我更感到諸葛老師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我敬佩他為了天下黎民,放棄了平靜的`田園生活,陷入驚濤駭浪般的政治鬥爭中;更敬佩他大公無私,為漢室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品質。我覺得做人就應該這樣,不能為自己的一絲利益而不顧他人,不顧大局。

自從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諸葛老師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謀;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氣,“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後人津津樂道。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諸葛老師還是一個大發明家呢,他發明了腳踏水車、木牛流馬,為農民灌溉農田、軍糧的運輸解決了大問題!這些都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諸葛老師一生為蜀國興亡、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死而後已,最終積勞成疾,去世前不久還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師表》,為蜀國的未來殫精竭慮。看過之後,不禁為他感嘆,惋惜,他高雅的氣節,永遠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顆璀璨的星星,照亮我們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將教導我們的一生!

諸葛老師,你讓我感動!雖然我不能像您那樣神機妙算、聰明過人,但我也可以有寬廣的胸懷,遠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氣節,與滿身傲骨。

我一生的偶像:諸葛老師!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6

幾縷細風吹動了遠方的船帆,幾叢細浪拍打著岸的面頰。他,獨自一人,屹立在江邊,任憑歷史在腳下流過。他望著眼前的蒼茫落日,嘗著內心的哀傷嘆息。有勝於管仲的智慧卻是龍游淺水;有雄於嬴政的壯志卻是虎落平丘。孔明,他正是那個時代的標誌。他也正向自己的名字一樣,用一生的心血給那個悲傷的時代帶來了些許的光明。

或許,歷史對於孔明來說太殘酷,一生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但我仍崇拜孔明。沒有他的舌戰群儒,又怎會有劉備的虎口脫險;沒有他的運籌謀劃,又怎會有劉備的險境求生。無論情況多麼危急,無論處境多麼困苦,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以幾千之軍獨拒數萬之眾,憑荊州之地獨佔天府成都。與其說三國鼎立是劉備之功,倒不如說這全仰仗孔明的汗馬功勞。只為當初的知遇之恩,孔明便“士為知己者死”。這種忠義的確感天動地。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茅廬內的世界更加平靜安全。甘守窮廬便能超然物外。但孔明有自己的抱負,他知道如果自己隱居了,那受苦的'將是天下的百姓。為了天下的太平,他甘願挺身而出。從此,臥龍崗上少了一個隱身誦經的隱士;戰場之上多了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茅廬內少了一個奔波勞碌的義士。或許少了幾分內心的寧靜淡泊,但卻多了幾分對天下的拯救。

與孔明那耀眼的成就相比,我更喜歡他的破碎。生命在磨難中破碎,但卻也像梨花一樣灑滿了歷史的天空。或許孔明生不逢時,一身才華能被歲月消磨,一生的成就就化作了過往雲煙。北伐對於歷史來說不過是一次隔靴搔癢的努力,但他卻總在為理想而堅持。當英雄的眼淚灑向深厚的熱土,生命隨淚滴的破碎。當蕭蕭秋風襲向葉,他的人生便破碎成了片片枯黃。即使生命之花就此凋零,那要化作春泥,為後來的花朵集蘊生機。如果孔明的生命是一禮,那命最後的破碎是那最閃耀的亮光。又有誰能看到,這閃耀之前的灰色,這綻放之前的壓抑。歷史或許會令孔明悲傷,但生命給與他的,卻是那至死不渝的堅持。生命枯萎就枯萎吧!在枯萎之前,不也豔麗過嗎?生命破碎就破碎吧!在破碎之時,人生不也綻放了嗎?既然選擇了前方就不要怕跌倒,既然選擇了破碎他就不會害怕殘缺。在歷史的夜空之上,孔明的生命就像一束流星,在破碎中閃耀。

孔明為歷史留下了遺憾,可歷史卻沒有讓他遺憾。當生命飄飛在歷史的天空,當人生沉沒於史長河,他一直在期待破碎。在破碎的人生綻放,在破碎中使生命永恆。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7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蜀國軍師。從小就有一顆輔國的心,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在吹牛,只有徐庶、龐統認為他不是徒有虛名。後來諸葛亮歸隱山中,最有名的故事“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八門金鎖”“七擒孟獲”等。

火燒新野: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夏侯淳新率十萬大軍來進攻,當時關羽、張飛都不服氣諸葛亮,劉備讓諸葛亮分配兵力,諸葛亮搖了搖羽毛扇說:“子龍引三百精兵前去迎敵,只許敗,不許勝。劉封、關平引三百精兵埋伏在山後,看見火光後,四路兵馬一起殺出!”眾將許久之後,都按諸葛亮說的去做,果然取得大勝。

草船借箭:在赤壁大戰前夕,周瑜急需用箭,所以想讓諸葛亮去做,其實是更想刁難諸葛亮,就讓諸葛亮在十日內得箭,沒想到諸葛亮說三日即可。果然諸葛亮在第三日,用十艘草船去曹操領地,曹操知道後曰:“定是周瑜小兒的詭計,調集一個營的弓箭手,只在岸上放箭即可。”不一會兒,草船射滿了亂箭,過去清點,超過了十萬支箭。

八門金鎖:在陸遜火燒連營後,劉備兵力不到一半,正以為要喪命於此,諸葛亮和趙雲趕到,諸葛亮知道後,就算出趙雲在此,也不一定能救出劉備,擺下了八門金鎖陣,吳兵十萬大軍在裡面,死的死,傷的傷,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七擒孟獲:在諸葛亮與司馬大軍交戰時,蠻王孟獲趕來支援司馬,可是後來孟獲被生擒。孟獲想用南山花賓打倒諸葛亮,之後親自去請。可是他們早已和諸葛亮聯絡好了,捉了孟獲,並送到諸葛亮面前。但孟獲並不服氣,又被諸葛亮給放了。孟獲去找木鹿大王,據說木鹿會和萬獸做朋友,孟獲和木鹿聯絡好後,就將當地猛獸召集,進攻諸葛亮。趙雲前去迎敵,可趙雲再勇猛,也抵不過百萬猛獸,只能撤退。諸葛亮造了移動火樁,打倒了萬獸。當然木鹿大王也被大象踩死。孟獲又被捉放,又去找南華,據說他的鎧甲用酒長年泡著,刀槍不入,諸葛亮用火箭射之,全部射死燒死,孟獲又被捉住,之後孟獲心服口服。

歸天:在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數年後,諸葛亮身體越來越虛弱。一天,諸葛亮觀天象發現一顆大如斗的'星星落了下來,諸葛亮長嘆了一口氣。第二天,諸葛亮在五丈原上坐著車,死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忠心聰明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8

看《三國演義》時,我對一個人物記憶猶新,一個具有強烈傳奇色彩的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佔有這麼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這個上通曉天文,下熟知地理的的智者,把他智慧的結晶化作一場場精彩的智鬥,和他那把常拿在手中輕搖的羽毛扇一起深深刻進每個人的腦海中。

他本是個平民,深居簡出,清高脫俗,淡泊名利,才留下了“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這燴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效忠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 。

雖然他不是一員猛將,不會跨在戰馬背上揮刀浴血殺敵,但他在蜀國有著不可一世的地位,不只因為他的才智,還有他的高尚品德。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他的“忠”,我們應當賦予新的內容。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使農民更方便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發明了“木牛流馬”。據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節勝利。他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不披鎧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