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語言運用

關於話題作文(四)—話題的型別及其解剖

關於話題作文(四)—話題的型別及其解剖

一、話題作文的型別及對寫作的啟示
“提示性材料+話題+寫作要求”,是近幾年大學聯考話題作文所採用的主要結構形式,過去人們在談到話題作文時,似乎過多地關注了“提示性材料”和話題作文所特有的“寫作要求”;而往往忽略或淡化了“話題”本身的性質型別。其實,話題作文中的“話題”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適當予以關注,會使我們對話題作文的審題更加準確。從大學聯考試題以及各地的模擬練習來看,“話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談談這些話題對我們寫作的啟示。
1、觀點型話題
把從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來的一個結論,或是命題人理解材料時所得到的一點見解,用來擬製為話題作文的“話題”,那麼我們就稱之為“觀點型話題”或者是“線性話題”。如1998年全國大學聯考作文,就是要求以“堅韌--我追求的品格”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這就是很典型的觀點式話題。這類“話題”的審題是比較寬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選材和所寫內容是否吻合話題的觀點即可,不能違背、不可偏離。2000年全國大學聯考作文試題:請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是提示性材料所揭示的一個道理、蘊涵的一個觀點,這就啟示我們必須圍繞這一中心進行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沿著“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條線向前延伸,不能偏離航向。寫記敘文,要能夠反映這個中心;寫議論文,要能夠論證這個中心。遵循觀點、線性前伸,是“觀點型話題”寫作時必須花工夫思考的問題。
2、關係型話題
有些話題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兩種乃至兩種以上的事物或物件,那麼命題人在擬製“話題”時就可以將這兩種事物、物件合併在一起,形成一個話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關係型“話題”。對於這類話題,我們在審題時需要將兩者之間存在的關係揭示出來,不可偏廢,否則就有可能偏題。例如:
不釣大魚的釣客
“享受你的生活,不要與別人比較。”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裡。
其他的釣客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大魚,為什麼只有你將大魚丟回河裡呢?”這人輕鬆地回答:“因為我家的鍋子只有尺這麼大,太大的魚裝不下”。
請以“魚與欲”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提示性材料涉及到的“魚”是具體的、實在的,但我們審題時卻必須對它進行轉化和引申。很顯然,這裡應該比喻為“物質生活”、“生活享受”或是所要完成的任務等等,而“欲”就是人對這種生活或是任務的慾望。因此,“魚與欲”之間的關係就成了慾望和享受之間的關係;再聯絡材料可以看出,“魚與欲”這兩者間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不可或缺,那就是自身的“承受能力”,因為承受能力制約著“魚”和“欲”,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欲”是不切實際的痴心妄想。因此,我們不妨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來詮釋這一話題: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情。
3、範圍型話題
話題既沒有表明什麼觀點,也不提供幾個事物或現象的比較,而只是圈定了一個寫作的範圍,至於寫作者要表達什麼樣的觀點和態度,完全可以因人而異,自由度很大,這類話題其實也就是“範圍型話題”。如1999年全國大學聯考作文題: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範圍,寫一篇文章。
“範圍型話題”等於為我們的寫作畫上了一個無形的圈,使我們所有的創造性的活動都只能夠侷限於這一個特定的圈內,不可超越。根據這一要求,對照上面的材料我們可以發現,我們所寫的內容只要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一特定的範圍之內,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切題的;也就是說,我們所寫的內容必須要去談“記憶移植”方面的。至於具體的寫法和角度完全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你可以從正面去肯定“記憶移植”的積極意義,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一下“記憶移植”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後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留給我們的思維空間很大。
4、對比型話題
有時話題作文的提示性材料中會涉及到兩種相互矛盾或是對立的現象或態度,命題人就有可能將此作為作文的話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比型話題”。如2002年北京、安徽春招試卷中的作文:
一個海員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
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譁……
一個盼望出發,
一個盼望到達。
“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詩中的“出發”、“到達”引發你想些什麼呢?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審視“對比型話題”時,我們不能像以往寫議論文那樣,肯定其中的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也無須兩者兼顧,完全可以只涉及其中的一個方面。像上面的作文題,無論是“出發”還是‘到達”;都是值得肯定的,也都有理由可以闡釋,因為它們都是海員的一種期盼,根本不存在誰是誰非的問題。但遺憾的是,有些同學對此視而不見,硬是從兩者的夾縫中強行拉出一個所謂的觀點;這無疑是作繭自縛。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採用“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方法來進行實際的寫作。但有一點需要指出,無論怎樣選擇,都只能是所給話題中的一部分,不能另立話題,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文體,都必須說出“為什麼”。
5、列舉型話題和寓意型話題
根據這三年的大學聯考話題作文的型別一年有一個變化,今後“列舉型話題”或“寓言型話題”考的可能性較大。那麼“列舉型話題”或“寓言型話題”各是什麼樣子呢?
列舉型話題的樣子,如:
請以《與的對話》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空白處可任意填寫。
寓意型話題樣子,如:
門,我們每天進進出出,人的一生也會進進出出各種各樣的“門”,但我們有時卻入不了“門”,有時又出不了“門”;有時摸不著“門”,有時打不開“門”;有時希望關著“門”……它給我們帶來多少喜悅、多少煩惱、多少啟迪、多少警策。
請以“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所以,在話題作文中,“話題”的性質型別和提示性材料、寫作的要求一樣,都是一個限制條件,對它進行認真的審視,會給我們的寫作帶來諸多有益的啟示。因此,對話題本身不能不關注。
二、如何解剖話題
(一)要快速準確確定話題作文中材料的意義
傳統的給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題必須直接從材料中提煉、挖掘,並且材料必須運用到寫作中。話題作文的主題則不必從材料中提煉,而是從話題引發出來的,材料的作用在於闡發話題,啟發學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運用到寫作中,也可以不加採用。
例如1995年大學聯考作文的材料是一則題為《鳥的評說》的寓言詩:“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作文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這則材料字面上的意思是“大家都揭別人的短處“,因此從材料中可提煉的觀點、角度不外乎“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不以一眚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幾個方面,出此之外就屬跑題。
除了文章的立意要從對材料正確的理解把握出發,實際寫作也必須按照給材料議論文“引-聯-轉-結”的基本模式運用到材料,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算符合材料作文的規格。
2000年大學聯考作文是一篇話題作文。材料是一次創新大會上學者們對四種圖形的看法。材料下面連結的是一段闡述性的文字:“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然後引出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作文要求“只要與話題有關,文體不限,題目自擬”,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相比較,在命題形式和要求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材料不再是作文提煉主題的根據,文章的主題需要從話題上引發。材料的作用是引匯出話題,它是對話題具體化的例證與形象化的說明。結合材料與其下的闡述文字,往往能激發考生各種各樣的聯想,有效地啟發考生的思路。例如2000年大學聯考,不少考生利用材料給予的啟發聯想起生活中眾多類似的事例,將這些想到的有選擇地寫下來,就自然而然地契合了"與話題有關"的要求。
其次,材料可以應用到作文中,也可以不用。比如有的考生在實際作文時將材料中涉及的四種圖案分別賦予特別的象徵意義;有的則將材料中對四種圖案的爭論巧妙地移植到生活場景中,靈活運用了原有的材料。可見,話題作文中對材料的運用更為靈活,更具創造性,而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為引出論點的楔子。當然,大多數考生作文時沒有運用到材料,僅將材料視為理解話題的重要因素,這種思路是完全正確的。
(二)要快速準確審定話題作文的範圍
以往大學聯考作文命題,或者要求考生從材料中提取主題,或直接命題,作文的主題大體上是固定的。而話題作文不明確規定主題,只要求作文主題與“話題"相關,事實上,話題作文提供的是一個主題的範圍。我們知道,話題具有極大的廣延性。但是,應如何正確理解"與話題有關"這句話的內涵,做到文章的主題與話題相關聯呢?
我們一般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引發與話題相關聯的主題:
(1)評價:對話題進行價值評判,如“好”與“壞”、“利”與“弊”、“善”與“惡”等,通過表達自己“贊成”或“反對”、“肯定”或“否定”的立場來確立文章的中心題旨。
(2)怎樣:即話題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可以通過形象的事實展開敘事,也可以通過具體的事例來闡證話題的內涵。
(3)結果:將話題作為前提,考慮其會導致何種結果。
(4)時間:即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在特定的時間背景中敘事,也可以將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
(5)空間:包括領域、地點、場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間背景會賦予話題不同的內容。
(6)物件:從不同的人或物件出發可以引發對話題的不同的演繹。
根據這六個範疇,我們基本可以確定與話題相關的主題的範圍。下面,我們結合2001年大學聯考的話題作一例析:
經典回放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在你近二十年的人生經歷中總會得到別人的關懷,來自家庭的、社會的,想必你也一定關心幫助過別人,或曾經想關心幫助別人。關懷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精神品格,往往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歌手潘美辰曾經在她的《我想有個家》中唱道:心中擁有愛,總會被關懷。她唱出了對人生關懷的渴望。
請你以“人生關懷”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可以發表你的見解,記敘你的經歷,也可以表達你的渴望,抒寫你的暢想。
[學生例文]
相約在酒吧
如水的日子一晃即逝,轉眼間七年過去了,張王趙李通過電話聯絡,準備聚一聚,敘敘同窗之誼.組織者是張,地點在張新近營業的玫瑰園酒吧.
見面了,大家激動得相互擁抱,再照胸一拳打得情深意重。“哥們兒,混得咋樣?真他媽的想死你了。”
大家喝酒聊天,好不盡興。““祕書工作”混得不錯,剛升職了。”“那小子就是精明,改日非蹭他兩頓不可。”
““祕書工作”英年早逝。”座下一片噓嘆“可惜了。”
聊著聊著,大家說到自己的家庭。起初只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漸漸地,大夥兒動了真情
四人中就數李生活最窘迫,還處在“幫困”之列。他興致不高,只是偶爾搭腔兩句,更多時候只是木訥地充當聽客。
首先是張。“我的境況大家是看到的,這酒吧是小點,可也夠檔次。不過,我的那位大家見過,醜是醜點,但我在乎的是她那15萬元鋪底,沒辦法,醜就醜吧。不過,有時見到漂亮的,這心裡還真是不平衡。”
接下來是王。“我不圖別的,就圖她漂亮。她就愛花錢,這手好像漏錢似的。沒法子,誰叫我圖她漂亮呢。”
趙接著。“我真倒黴,單位里人都說我是妻管嚴。我有啥法子?誰讓她爸是廠長呢?我這個科長只有小心伺候,否則我的飯碗……不保啊!”
張、王、李都嘆氣搖頭……
三人一起把目光投到一直不吭聲的李身上.
“我……其實我知足了。我在五金廠裡上班,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二點。她在距廠差不多二里的地方擺攤賣餛飩,天冷了,西北風呼呼地吹,她就在那一直等,直到聽到我自行車的鈴聲,她旋大油燈,給爐子加煤。然後,她會給我盛一大碗熱餛飩,叫我吃了暖暖身子。這麼冷的天,她一個女人家就這麼坐在那裡等,兩隻手凍得又紅又腫。她看到我疲憊不堪的樣子。心疼地說:‘累吧,這活要是幹不了的話就別硬撐了。咱們到鄉下去,咱攢的錢夠辦一個小雞場。雖說日子不會太寬裕,可吃飽穿暖肯定不成問題。你也不用每天都這麼累。看你,都瘦成什麼樣兒了。我心裡有多難受,你知道嗎?’她眼淚一個勁兒地往外流……”
李越說越動情,聲音也開始顫抖了:“我,我真的知足了,我一個沒出息的工人有啥能耐?她死心踏地跟著我日夜操勞,還替我擔心,為我流淚。人家老婆的手又白又嫩,可她原本白嫩的手整天與碗筷油水打交道。我心疼她叫少乾點。可她只是淡淡地笑笑。說她不會讓一人苦一人累,我家的擔子是重是沉,可我家兩人扛擔子。”
李開始流淚了“我活得窩囊,可我這心裡熱乎乎的,人生路上,我扶著她,她扶著我。我們互相鼓勵,互相關懷。多少風風雨雨過去了,要不是她的關懷,我早就倒下去了。”
張王趙張大嘴巴,眼睛瞪著圓圓的。驚訝?懷疑?羨慕?他們懷疑是否有這樣的關懷,又羨慕李的幸運。
之二:人生關懷
夜,靜靜的,靜得出奇,也靜得可怕。
眼前,只有一根蠟燭,閃爍著,彷彿在譜寫“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豪壯,然而我卻無心關照它的情感,任它淚水橫流。我,沒有關懷過它,它卻一直照亮著我。
今天,是我十八歲的生日。難道上天註定我將要在這個孤獨的夜晚發表我的人生宣言嗎?我茫然了,淚水打溼了我的雙眼,也喚醒了那如夢的往事。
記得那年會考,同學們都有沉浸在父母的關懷和希望中,千萬次噓寒問暖,千萬次叮嚀囑咐,幸福的感覺不言自明。
而媽媽卻依然整天忙碌著,對於我,她似乎熟視無睹,依然是往日的沉默。
離考前的那天早上,我剛起床,書桌上放著一張紙條:孩子,我永遠相信你的能力,正如相信我自己一樣。這短短的一句話,卻讓我完全領會了媽媽的沉默。其實沉默也是一種關懷,一種智慧的關懷。只有發自內心的關懷才是真的。
正因為這沉默,埋葬了我往日的浮躁,我不再埋怨,不再自負;這沉默,也點燃了明天的希望,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堅強
然而唯一遺憾的是,我沒有學會關懷。在我心裡,我一直天真地認為,關懷便是母親對孩子的愛。然而我錯了。關懷是兩方面兩個人的事,是相互的。正如誰胸中沒有陽光,誰就別想得到愛。
我從來沒有真正關懷過別人,即使是媽媽。
我從來不知道媽媽的臉上也會爬滿皺紋,那都是我的作品;我更不知道媽媽的眼睛裡也會變換神情:我高興時,她的眼睛早已彎成一條弧;我不高興時,她的眼睛裡早已溢滿淚水。這一切,我都不知道。我笑我的無知與不懂事。
現在,我獨倚在桌邊,爸爸在廚房裡忙得不可開交,然而媽媽不在,只為我留下一隻蛋糕——眼前的那一塊插著一根蠟燭的蛋糕。還有一張紙條:孩子,今天也是我同事家孩子的生日,她父母不在,我就不陪你了。我相信你會同樣快樂。
我這才發現我又錯了:關懷不僅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事,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愛護。
媽媽讓我讀懂了關懷。關懷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精神品格,往往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讀懂關懷,需要心與心的交融與碰撞,需要用真情去感受。
人生關懷,是一種美麗。
夜,仍然是靜靜的,卻靜得深沉,靜得可愛。
之三:重拾真愛
十九年前的重陽,在一對烏潤的眼眸迎來第一輪朝陽的時候,我便開始沐浴關懷的微雨。
清新得像一杯無香的開水,醇厚得如一罈濃濃的烈酒。——這便是兒時感受的關愛。
後來,從陰抑的家庭走出,我變得冷漠而高傲,我拒絕一切關愛——親情、友情------只愛將心事訴與天邊那抹孤雲,只愛對著一地落花發出感同身受的嗟傷。
孤傲的外表掩蓋不住內心的悽婉,冷漠的表情掩飾不了一顆脆弱無助的心。——拒絕關愛的感受。
終有一天,我不堪重壓,不能忍受抗拒關愛後的寂寞空虛。默默中立下這樣的誓言:我要找回失去的關愛。
一個微雨的午後,同伴雀躍著進來。我遞過一杯水:“累了吧,喝杯水吧。”同伴怔怔地望著我,接過水去竟不知如何是好。許久,我們相視一笑,感覺彼此的眼角都溼溼的。
一句問候可以融化百丈冰雪,一個交心的微笑可以解除萬道厚壁。——這便是關愛的魅力。
下午,同桌嘔吐,我雪白的衣裙被染了一大片。我沒有在意,默默地扶同桌回宿舍,幾十雙眼睛望著我,我感到一種釋懷的愜意。
那是一隻孤雁在迷失許久後找到雁群的欣喜,那是一個花蕾在沉默了許久後傲然綻放的酣甜。——這便是關愛的愜意。
一個太陽噴薄的清晨,我捧著一束花走在醫院的走廊上,潔白的病床上,躺著一位疲憊而幸福的母親。旁邊是勞累的父親,床邊睡著一個幸福的小生命。我不禁想:十九年前的某個病床上,也同樣躺著一位疲憊的母親,旁邊是幸福的父親,床邊是一個可愛的生命。望著眼前這個和我有著半脈血緣的生命,看著額角上有些斑白的父親,我的眼角有些溼潤。父親和那個柔弱而溫柔的女兒見我去了,有些受寵若驚。家庭變故後的半年裡,我第一次接受他們的關愛,也第一次向他們送出關愛。
關愛可以消除怨恨,可以找回逝去的真情。——這便是關愛的偉大。
十九歲的生命對關愛有著不同的理解,在以後的日子裡,還會有更新的理解。但我始終理解——真愛無香!
之四:雜感於關懷
(一)
小時候,最怕的就是父親的責罵和痛打。父親雙眼一瞪,也能把我嚇得兩腿發抖。上學後,最怕的是老師的厲聲批評和寫檢查。那時候看有的大人寫的文章,說懷念父親的責罵或是老師的批評,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現在長大了,父親的責罵或是老師的批評很少聽得到了,但我卻實實在在地體會出其中包含的關懷。
——關懷,並不總是以和善的一面出現。有時,它包含在了厲聲的責罵至痛打之中。
(二)
有一位通學生朋友告訴我,他的媽媽每天都跟他嘮叨,特煩。有一位寄宿生朋友告訴我,有時躺在宿舍裡,特別想念媽媽的嘮叨。有哪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不關懷自己的孩子呢?絕大多數的母親都是平凡的,她們把對孩子的關懷蘊含在了每天的洗衣做飯中,蘊含在了每天的嘮叨之中。可惜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直到失去才能體會到。
——有時,關懷就在那一件件小事中,小得以至於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三)
從桑蘭從跳馬上摔下來的那一刻起,桑蘭就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在桑蘭住院的那些日子裡,每天都有雪片般的賀卡、祝語和鼓勵信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飛到桑蘭的床頭。桑蘭是堅強的,即使沒有這些賀卡、祝語、鼓勵信,她也會頑強地活下去。但現在她能夠坦然面對所發生的一切,能笑著坐在《五環夜話》中面對全國的觀眾,卻離不開那些賀卡、祝語、鼓勵信帶給她的關懷。
——有時,關懷能讓脆弱的人變頑強,頑強的人更頑強。
(四)
前一陣看報紙,看到報上有這麼一則訊息:第一位接受“希望工程”救助的學生已經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我已經不記得這位大學生叫什麼名字,但我知道,他一定會好好工作,來報效祖國和人民。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人的關懷,自己是不會有今天的。如果沒有那麼多陌生人的關懷,他也許會一生在某個窮山溝裡與貧窮抗爭。
——有時,關懷會改變人的一生。
訓練線上
閱讀下面幾段文字,思考該怎樣剖析這些材料。
一、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一隻小鳥突然飛進了賽場,被勁飛的網球擊斃,擊中小鳥的運動員立即停止了賽事,跑到小鳥前雙膝跪下……
75歲的黑龍江老漢用一輛自己改裝的三輪車,把101歲的母親從老家載了出來,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為的是讓母親、讓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在生命面前人們有各自不同的認識和行為,請你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生命”的範國內。
二、有人說幸福只是因人而異的主觀感受,有人說幸福只在於不倦追求的過程之中;有人說幸福必須有金錢做基礎,有人說幸福一定要以愛為前提;有人以奉獻為幸福,有人以索取為幸福;有人享樂為幸福,有人以奮鬥為幸福;有人羨慕著別人的幸福,有人創造著自己的幸福……
幸福實在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
——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以寫自己的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故事寫寓言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
標籤: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