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名人簡介 > 中國名人

梁漱溟簡介

鄉村建設派

梁漱溟簡介

1930年前後形成的一個主張用改良主義方法解決中國農村問題的政治派別。簡稱“鄉建派”。其流派很多,影響較大的有以梁漱溟為代表的鄉村建設派和以晏陽初為代表的中華平民教育會派。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發動的土地革命,動搖著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與此同時,中國農村經濟也在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的壓榨下瀕臨破產的邊緣。農村問題成了舉國矚目的問題。在地主資產階級“建設”農村、“復興”農村的喊叫聲中,梁漱溟、晏陽初等人發起了鄉村建設運動,為凋敝的農村尋求出路。

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認為,中國是個倫理本位和職業分立的社會,不存在階級對立和鬥爭,主張從事以恢復法制禮俗和維持社會秩序為任務的鄉村建設運動,避免武力。他自1929年起在河南輝縣開辦村治學院,1931年在山東鄒平、菏澤等地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和實驗區,溶倫理、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治安於一體(“政、教、富、衛”合一論),實驗行政機關教育機關化,鄉學、村學,既是鄉村自治機關,也是鄉村教育機關;由鄉村學校統一政治、經濟和武裝事業,提倡組織各種合作社,並從事農產物優良品種的推廣。

晏陽初認為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不在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的壓迫與剝削,而是農民的“愚、貧、弱、私”造成的,主張用教育手段改造社會,即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貧”,以衛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他1923年在北京建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26年選定河北定縣為實驗區。經過四年準備,1930年正式進入實驗期,採用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種教育方式,大力推行上述文藝、生計、衛生、公民教育。

鄉建派反對用武力推翻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的統治,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幻想在不觸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基礎上,依靠“鄉村建設”和文化教育救國,是根本行不通的,但在若干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37年“七七”事變後,鄉村建設運動無形解體,大部分人蔘加抗日,還有一部分人蔘加了抗日民主運動。

標籤: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