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集部 > 文選

《文選》文選卷第十九續

文選2.14W

補亡  述德  勸勵
  補亡
    補亡詩六首四言 並序 補亡詩序曰:皙與司業疇人肄脩鄉飲之禮,然所詠之詩,或有義無辭,音樂取節,闕而不備,於是遙想既往,存思在昔,補著其文,以綴舊制。
     束廣微王隱晉書曰:東皙,字廣微,平陽陽幹人也。父惠,馮翊太守;兄璨,與皙齊名。嘗覽古詩,惜其不補,故作詩以補之。賈謐請為著作郎。

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毛詩序曰:有其義而亡其辭。子夏序曰:南陔廢則孝友缺矣。聲類曰:陔,隴也。

《文選》文選卷第十九續

循彼南陔,言採其蘭。採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採香草者,將以供養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庭闈,親之所居。眷戀,思慕也。言我思歸供養,心不暇安。彼居之子,罔或遊盤。居,謂未仕者。言在家之子,無有縱樂,須供養。此相戒之辭也。尚書曰:乃盤遊無度。馨爾夕膳,潔爾晨□。 馨,芬香也。潔,鮮靜也。教其朝晚供養之方。循彼南陔,厥草油油。草油油而從風,喻己亦當柔色以承親。史記,微子之歌曰:麥秀之漸漸,禾黍之油油。鄭玄禮記注曰:油然,物始生好貌。彼居之子,色思其柔。言承望父母顏色須其柔順也。論語,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色難,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眷戀庭闈,心不遑留。馨爾夕膳,潔爾晨羞。羞,有滋味者。有獺有獺,在河之涘。禮記曰:孟春之月,魚上冰,獺祭魚。獺將食之,先以祭,又曰: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此喻孝子循陔如求珍異,歸養其親也。凌波赴汨,噬魴捕鯉。字林曰:汨,深水也,於筆切。廣雅曰:噬,齧也。爾雅曰:魴,魾也。郭璞曰:今呼魴魚為□。嗷嗷林烏,受哺於子。小雅曰:純黑而反哺者,烏也。毛詩曰:相彼反哺,尚在翔禽。養隆敬薄,惟禽之似。孟子曰:食而不愛,豕畜之;愛而不敬,獸畜之。劉熙曰:愛而不敬,若人畜禽獸,但愛而不能敬也。言鳥亦能報恩,但不知禮敬耳。今人雖有供養而無禮敬,禽獸何異乎?勖增爾虔,以介丕祉。鄭玄毛詩箋雲:介,助也。毛萇詩傳曰:祉,福也。

白華,孝子之潔白也。言孝子養父母,常自潔,如白華之無點汙也。子夏序曰:白華廢則廉恥缺矣。

白華朱萼,被於幽薄。毛詩曰:鄂不韡韡。鄭玄曰:承華者,鄂也。纂要曰:草叢生曰薄。此喻兄弟比於華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眾雜,方於華萼,自然鮮潔。粲粲門子,如磨如錯。毛詩曰:粲粲衣服。周禮曰:正室謂之門子。鄭玄曰:正室適子,將代父當門者。毛詩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石曰磨。爾雅曰:謂之剒。終晨三省,匪惰其恪。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陳思王魏德論曰:位冠萬國,不惰厥恪。白華絳趺,在陵之陬。鄭玄毛詩箋曰:跗,鄂足也。跗與趺同。陬,山足也。蒨蒨士子,涅而不渝。蒨蒨,鮮明貌。論語,子曰: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渝,變也。竭誠盡敬,亹亹忘劬。毛萇詩傳曰:亹亹,勉勉也,亡匪切。白華玄足,在丘之曲。堂堂處子,無營無慾。論語,曾子曰:堂堂乎張也。處子,處士也。已見鸚鵡賦。梁鴻安丘嚴平頌曰:無營無慾,澹爾淵清。鮮侔晨葩,莫之點辱。孝經鉤命決曰:名毀行廢,玷辱先人。王逸楚辭注曰:點,汙也。點與玷古字通。

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子夏序曰:華黍廢則畜積缺矣。

黮黮重雲,輯輯和風。黮黮,雲色不明貌,徒感切。輯輯,風聲和也。毛詩曰:習習穀風。毛萇曰:習習,和舒之貌。輯與習同。黍華陵巔,麥秀丘中。毛詩曰:黍稷方華。微子有麥秀之歌。鄭玄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靡田不播,九穀斯豐。尚書曰:播厥百穀。周禮曰:三農生九穀。鄭玄曰:九穀,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也。奕奕玄霄,濛濛甘霤。鄭玄毛詩箋曰:奕奕,光也。玄,黑也。霄,雲也。毛萇詩傳曰:濛濛,雨貌。凡水下流曰霤。黍發稠華,亦挺其秀。蒼頡篇曰:稠,眾也。廣雅曰:稠,穊也,直留切。穊,居致切。毛詩曰:實發實秀。靡田不殖,九穀斯茂。無高不播,無下不殖。芒芒其稼,參參其穡。芒芒,多貌。參參,長貌。種曰稼,斂曰穡。參,所今切。□我王委,充我民食。公羊傳曰:君子之為國也,必有三年之委。尚書,八政,一曰食。玉燭陽明,顯猷翼翼。爾雅曰:四氣和謂之玉燭。郭璞曰:道光照也。廣雅曰:翼翼,明貌。猷,道也。

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由,從也。庚,道也。言物並得從陰陽道理而生也。子夏序曰:由庚廢則陰陽失其道理矣。

蕩蕩夷庚,物則由之。尚書曰:王道蕩蕩。毛萇詩傳曰:夷,常也。萬物由之以生也。喻王者之德,群生仰之以安也。蠢蠢庶類,王亦柔之。毛萇詩傳曰:蠢,動也。國語曰:夏禹能平水土以品處庶類。孔安國尚書傳曰:柔,安也。道之既由,化之既柔。木以秋零,草以春抽。言萬物既由於道,群黎又安於化,故草木遂性而零茂隨四時也。獸在於草,魚躍順流。言皆得其時也。四時遞謝,八風代扇。淮南子曰: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八風,已見上。纖阿案晷,星變其躔。淮南子曰:纖阿,月御也。顏延年纂要曰:景曰晷。呂氏春秋曰:月躔二十八宿。漢書曰:日月初躔星之紀。音義曰:躔,舍也。五是不逆,六氣無易。尚書雲:曰雨、曰暘、曰燠、曰風、曰時,五是來備,各以其序,庶草蕃廡。左氏傳,秦醫和謂晉侯曰:天有六氣,陰陽風雨晦明。易,改也。謂不改其常行也。愔愔我王,紹文之跡。左氏傳,右尹革曰:祈昭之愔愔。杜預曰:愔愔,安和貌。我王,成王也。此詩成王時也。文,周文王也。言能繼文王之跡也。

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崇丘,高丘也。言萬物生長於高丘,皆遂其性,得極其高大也。子夏序曰:崇丘廢則萬物不遂其性矣。

瞻彼崇丘,其林藹藹。植物斯高,動類斯大。藹藹,茂盛貌。周禮曰:山林植物。鄭玄曰:物,根生之屬。周風既洽,王猷允泰。周,周室也。毛詩曰:王猷允塞。猶猷古字通。漫漫方輿,回回洪覆。淮南子曰:以天為蓋,以地為輿。曾子曰:天道曰員,地道曰方。何類不繁,何生不茂。物極其性,人永其壽。易幹鑿度曰:統者在上,方物常在,五位應時,群物遂性。漢書,公孫弘對策曰:故形和則無疾,無疾則不夭。 恢恢大圓,芒芒九壤。老子曰:天網恢恢。九壤,九州也。左氏傳曰:芒芒九土。資生仰化,於何不養。資,取也。言取生者皆仰德而化也。易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言物盡其性,鹹生長也。人無道夭,物極則長。老子曰:終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智之盛也。年未三十而死曰夭,言無夭折之道也。易曰:小人道消,君子道長。言物極則歸長也。

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儀也。言萬物之生,各由其道,得其所儀也。毛萇詩傳曰:儀,宜也。蒼頡篇曰:宜,得所也。子夏序曰:由儀廢則萬物失其道理矣。

肅肅君子,由儀率性。爾雅曰:肅肅,敬也。郭璞曰:容儀謹敬也。禮記曰:率性之謂道。明明後闢,仁以為政。爾雅曰:明明,察也。郭璞曰:聰明鑑察也。爾雅曰:后辟,君也。魚遊清沼,鳥萃平林。毛詩曰: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濯鱗鼓翼,振振其音。賓寫爾誠,主竭其心。賓,謂群臣也。時之和矣,何思何脩。時既和平矣,何所思慮,何所脩治。易曰:天下何思何慮。王弼曰:一以貫之,不慮而盡也。莊子,老聃曰:至人之於德也,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夫何脩之為。文化內輯,武功外悠。輯,和也。言以文化輯和於內,用武德加於外遠也。悠,遠也。

文選考異
  注“王隱晉書曰”下至“賈謐請為著作郎”:此四十九字袁本、茶陵本無,所載五臣翰注亦引王隱書而文大異,蓋並善於五臣之誤。以尤所見為是。
  注“聲類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採蘭以自芬香也”下至“喻人求珍異以歸”:袁本、茶陵本此二十八字作“言蘭芬芳以之故己循陔以採之喻己當自身盡心以養也”二十三字。

注“言在家之子”: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無有縱樂須供養此相戒之辭也”:袁本、茶陵本“縱樂”作“遊盤”,無“須供養此”四字。

注“馨芬香也”下至“教其朝晚供養之方”:袁本、茶陵本此十六字作“言相戒盡心以養也”八字。

彼居之子色思其柔:陳雲二句當在“心不遑留”下,如首章例。案:所校是也。各本皆誤倒。

注“孟春之月”下至“先以祭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此喻孝子循陔如求珍異歸養其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廣雅曰噬”下至“今呼魴魚為□”: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

注“毛詩曰”:案:“毛”字誤。各本皆同,無以訂之。

注“豕畜之”:袁本、茶陵本“ 畜”作“交”,是也。

注“鄂不韡韡”:袁本、茶陵本 “鄂”作“萼”,下同。案:二本非也。此善注當有“ 鄂與萼同”,如下注“跗與趺同”之例,因順正文改字而刪去之也。尤依毛詩校正,但未補所脫。

注“此喻兄弟比於華萼”:案: “兄弟比於”四字不當有,因上引“常棣”而誤添也。各本皆衍。

注“爾雅曰謂之剒”: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輯輯和風:案:“輯輯”當作“ 揖揖”。袁本、茶陵本校語云善作“揖揖”,可證。此必尤延之所改。二本注云“揖與習同”,尤亦改“揖” 為“輯”,甚非。

注“雲色不明貌”:袁本、茶陵本“雲色不明”四字作“黑”字。

注“輯輯風聲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鄭玄曰九穀”: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蒼頡篇曰稠眾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郭璞曰道光照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獸在於草:案:“於”當作“在 ”。袁本、茶陵本校語云善作“
在在”,可證。尤所見誤以五臣亂善。何雲當作“在”,陳同,蓋據二本校。

注“淮南子曰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八風已見上”:袁本作“
四時八風並已見上”,是也。茶陵本脫。

注“曰風曰時”:案:當作“曰寒曰風”。章懷太子注後漢書李雲傳所引史記如此,蓋尚書亦然也。今以東晉古文添“曰時”二字,而誤去“ 曰寒”二字。各本皆偽。何校添“曰寒”,陳同,皆仍衍“
曰時”,未是。

注“崇丘高丘也言萬物生長於高丘”:袁本、茶陵本無首六字,末有“者”字。

注“周禮曰山林”下至“根生之屬”:袁本無此十五字。茶陵本此節無善注。

注“猶猷古字通”: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案:此或所見不同,若有之,當如何校改,上引詩“王猷”作“猶”,乃相應。

注“易曰”下至“則歸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述德
    述祖德詩二首五言:陳郡謝錄曰:玄字幼度,領徐州牧。苻堅傾國大出,玄為前鋒,射傷苻堅,臨陣殺苻融,封康樂公。靈運述祖德詩序曰:太元中,王父龕定淮南,負荷世業,尊主隆人。逮賢相徂謝,君子道消,拂衣蕃嶽,考卜東山,事同樂生之時,志期范蠡之舉。
     謝靈運沈約宋書曰:謝靈運,陳郡人也。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初闢琅邪王大司馬行參軍,後為臨川郡守。為有司所糾,徙付廣州,遂令趙欽等要合鄉里健兒,於三江口篡取謝,要不及,有司奏依法收罰,詔於廣州行棄市刑。

達人貴自我,高情屬天雲。呂氏春秋曰:陽朱貴己。高誘曰:輕天下而重己也。天雲,言高也。曹植七啟曰:獨馳思乎天雲之際。兼抱濟物性,而不纓垢氛。纓,繞也。垢,滓也。氛,氣也。謂世事呰惡,不相纓繞,不雜塵霧。嵇康書曰:子文三登令尹,是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段生蕃魏國,展季救魯人。段生,幹木也,已見上。展季,柳下惠也。劉向列女傳曰:柳下惠妻誄之曰:蒙恥救人,德彌大兮。遂諡曰惠。弦高犒晉師,仲連卻秦軍。春秋僖公二十六年,齊孝公伐魯北鄙,公使展喜犒師。齊侯未入境,喜從之。公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則恐,君子則否。齊侯曰:野無青草,室如懸磬,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賜之盟曰:世世子孫,不相侵害。齊侯乃還。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呂氏春秋曰:秦將興師伐鄭,賈人弦高遇之,曰:此必襲鄭。乃矯鄭伯之命以勞之曰:寡君使臣犒勞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帥對曰:寡君使丙也、術也、視也,於邊候(目晉) 之道也,迷惑陷入大國之地。再拜受之。高誘曰:(目晉) ,國名也,音晉。今為晉字之誤也。漢書音義,服虔曰:以師枯槁故饋之,猶食勞苦謂之勞也。廣雅曰:犒,勞也。史記曰:魯仲連,齊人也。趙孝成王時,秦使白起圍趙。魏王使將軍新垣衍說趙尊秦昭王為帝,仲連責而歸之,新垣衍起再拜請出。秦將聞之,為卻十五里。臨組乍不□,對珪寧肯分。史記曰:平原君欲封魯連,連不肯受。左太沖詠史詩曰:臨組不肯□,對珪不肯分。說文曰:組,綬屬也。王逸楚辭注曰:□,系也。據仲連文雖不見分珪之事,古者封爵,皆隨其爵之輕重而賜之珪璧,執以為瑞信。今仲連不受齊趙之封爵,明其不肯分珪也。惠物辭所賞,勵志故絕人。恩惠及物,而不受賞賜,言勉其志不與眾同,故言絕人也。孔安國尚書傳曰:勵,勉也。苕苕歷千載,遙遙播清塵。清塵竟誰嗣,明哲時經綸。明哲,謂祖玄也。清塵已見懷舊賦。經綸見南都賦。委講綴道論,改服康世屯。漢書曰:太史公習道論於黃子。左氏傳,齊侯謂韓厥曰:服改矣。杜預曰:朝戎異服。周易曰:屯,難也。屯難既雲康,尊主隆斯民。莊子曰:語大功,立大名,此朝廷之士,尊主強國之人也。魏志,詔曰:翻然改節,以隆斯民。

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晉中興書曰:中原亂,中宗初鎮江東。中原,謂洛陽也。晉懷、愍帝時,有石勒、劉聰等賊破洛陽,懷帝沒於平陽。崩騰永嘉末,逼迫太元始。王隱晉書曰:懷帝即位,年號永嘉。孝武即位,年號太元。河外無反正,江介有蹙圮。河外,西晉也。公羊傳曰:撥亂反正,莫近於春秋。江介,東晉也。左氏傳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杜預曰:介,間也。毛詩曰:今也蹙國百里。爾雅曰:圮,敗覆也。萬邦鹹震懾,橫流賴君子。懾,懼也。謝靈運山居賦自注曰:餘祖車騎建大功,淮、肥左右,得免橫流之禍。孟子曰: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拯溺由道情,龕暴資神理。拯,濟也。溺,沒也。孟子曰:天下溺則援之以道。莊子曰:夫道有情有信。孔安國尚書傳曰:龕,勝也。曹植武帝誄曰:人事既關,聰鏡神理。秦趙欣來蘇,燕魏遲文軌。尚書曰:傒予後,後來其蘇。文軌,已見恨賦。賢相謝世運,遠圖因事止。賢相,即太傅也。山居賦注曰:太傅既薨,遠圖已輟。左傳,榮成伯曰:遠圖者忠也。曹大家上疏謂兄曰:上損國家累世劬勞遠圖之功。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山居賦注曰:便求解駕東歸,以避君側之亂。舜分天下為十二州,時晉有七,故云七州也。張勃吳錄曰:五湖者,太湖之別名,周行五百餘里。隨山疏浚潭,傍巖蓺枌梓。山居賦注曰:選神麗之所,申高棲之意。疏,開也。浚,深也。楚人謂深水為潭。蓺,樹也。遺情舍塵物,貞觀丘壑美。貞,正也。觀,視也。言正見丘壑之美。

文選考異
  注“春秋僖公二十六年”下至“使受命於展禽”: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十一字。案:二本是也,此實非善注。
  注“西晉也”:袁本作“已見西征賦”,是也。茶陵本復出,亦可證。

注“東晉也”:袁本作“已見魏都賦”,是也。茶陵本復出,亦可證。

注“左氏傳曰以敝邑”下至“介間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今也蹙國百里”:袁本、茶陵本也下有“日”字。案:陳雲脫。

注“孔安國尚書傳曰龕勝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曹大家上疏謂兄曰”:袁本、茶陵本“謂”作“諸”。陳雲“諸”當作“請”。

注“張勃吳錄曰”下至“周行五百餘里”:袁本無此十九字,有“五湖已見江賦”六字,是也。茶陵本復出,與此皆非。

注“蓺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勸勵勸者,進善之名。勵者,勖己之稱。

 諷諫四言 並序
     韋孟善曰:漢書曰:韋賢,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家本彭城,為楚元王傅。
  孟為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王戊。戊荒淫不遵道,作詩諷諫。曰:善曰:漢書曰:楚元王交,字遊,高祖同父少弟也。高祖即位,立交為楚王。薨,子郢客嗣,是為夷王。薨,子戊嗣。

肅肅我祖,國自豕韋。應劭曰:左氏傳曰:在商為豕韋氏。杜預曰:國名。東郡白馬縣南有韋城。黼衣朱黻,四牡龍旗。善曰:應劭曰:黼衣,衣上畫為斧形,而白與黑為採。龍旗,旗上畫龍為之。朱黻,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以皮為之,古者上公服之。毛詩曰:朱黻斯皇。又曰:四牡翼翼。又曰:龍旗承祀。彤弓斯徵,撫寧遐荒。言受彤弓之賜,於此得專征伐。善曰:毛詩曰:彤弓弨兮。荒,荒服也。捴齊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勳績惟光。應劭曰:國語曰:大彭、豕韋為商伯。迭,互也。言豕韋與大彭互為伯於商也。至於有周,歷世會同。顏師古曰:繼為諸侯,預盟會之事也。善曰:會同,已見東京賦。王赧聽譖,寔絕我邦。應劭曰:王赧,週末王,聽讒受譖潤,絕豕韋氏。劉兆曰:旁言曰譖。善曰赧王已見西征賦。我邦既絕,厥政斯逸。應劭曰:自絕豕韋之後,政授逸漏,不由王者。臣瓚曰:逸,放也。管子曰:令不行謂之放。顏師古曰:瓚說是也。賞罰之行,非繇王室。善曰:尚書曰:以蕃王室。繇與由古字通。庶尹群后,靡扶靡衛。顏師古曰:庶尹,庶官之長也。群后,諸侯也。善曰:尚書曰:庶尹允諧。又曰:肆覲群后。尹,正也。群后,天下諸侯也。五服崩離,宗周以墜。應劭曰:五服,謂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也。墜,失也,真魏切。善曰:論語,子曰:邦分崩離析。宗周,已見西征賦。我祖斯微,遷子彭城。顏師古曰:言我先祖遂微。善曰:漢書曰:楚國有彭城縣。在予小子,勤唉厥生。應劭曰:小兒啼聲唉唉。顏師古曰:唉,嘆聲。善曰:方言曰:唉,嘆辭也,許其切。阨此嫚秦,耒耜斯耕。顏師古曰:言遭秦暴嫚,無有列位,躬耕於野。悠悠嫚秦,上天不寧。乃眷南顧,授漢於京。顏師古曰:高祖起在豐、沛,於秦為南,故曰南顧。言以秦之京邑授與漢也。於赫有漢,四方是徵。顏師古曰:於,讀為烏。烏,嘆辭也。赫,明貌。此詩中諸嘆稱於者,其音皆同。靡適不懷,萬國攸平。顏師古曰:懷,思也,來也。言漢兵所往,無不歸懷,故萬國所以皆平。乃命厥弟,弟謂元王也,元王封於楚國。建侯於楚。俾我小臣,惟傅是輔。矜矜元王,恭儉靜一。善曰:孔安國尚書傳曰:矜矜,戒慎。恭,敬;靜,守;一,道也。惠此黎民,納彼輔弼。享國漸世,垂烈於後。應劭曰:元王立二十七年而薨,垂遺業於後嗣。漸世,沒世也。善曰:漸,沒也。迺及夷王,克奉厥緒。夷王名郢客,元王子。諮命不永,惟王統祀。善曰:夷王立四年薨,戊乃嗣,故言不永。統祀,纂統宗祀也。左右陪臣,斯惟皇士。顏師古:大雅曰:皇,正也。善曰:毛詩曰,思皇多士。皇士,美士也。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繼祖考。顏師古曰:惟,亦思也。言不思念敬慎如履薄冰之義,用繼祖考之業也。善曰:守其富貴,保其社稷。履冰,已見寡婦賦。邦事是廢,逸遊是娛。犬馬悠悠,是放是驅。顏師古曰:繇與悠同,行貌。放,放犬;驅,驅馬也。務此鳥獸,忽此稼苗。蒸民以匱,我王以偷。善曰:馳騁犬馬,悠悠然遠也。偷與愉同,樂也。人失稼穡,以致困匱,而王反以為樂也。所弘匪德,所親匪俊。唯囿是恢,唯諛是信。顏師古曰:恢,大也。諛,□言也。睮睮□夫,諤諤黃髮。 如淳曰:睮睮,目媚貌。史記曰:不如周舍之咢咢。咢與諤同。睮,以朱切。諤諤,正直貌。黃髮,老人發落,更生黃者。如何我王,曾不是察。既藐下臣,追欲縱逸。應劭曰:藐,遠也。言疏遠忠賢之輔,追情慾,縱逸遊也。臣瓚曰:藐,陵藐也。善曰:儀禮曰: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嫚彼顯祖,輕此削黜。善曰:尚書曰:昭乃顯祖。

嗟嗟我王,漢之睦親。顏師古曰:睦,密也。言服屬近。善曰:我王,戊也。尚書曰:九族既睦。曾不夙夜,以休令聞。善曰:尚書曰:舊有令聞。穆穆天子,照臨下土。善曰:毛詩曰:天子穆穆。又曰: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明明群司,執憲靡顧。顏師古曰:靡,無也。言執天子之法,無所顧望。讀如古,協韻。正遐由近,殆其茲怙。善曰:茲,此,謂此親也。言欲正遠人,先從近親始,而王怙恃漢戚,不自勖慎,以致危殆。嗟嗟我王,曷不斯思?匪思匪監,嗣其罔則。善曰:言王不思鑑鏡之義,是令後嗣無所法則。瀰瀰其逸,岌岌其國。應劭曰:瀰瀰,猶稍稍也。罪過滋甚。岌,欲毀壞之意。顏師古曰:岌岌,危動貌,五答切。又,鄧展曰岋。孟子曰:天下殆哉岌乎!司馬彪以為岋岋,危也。致冰匪霜,致墜匪嫚。應劭曰:易曰:履霜堅冰至。言非一日之寒也。晉灼曰:致冰無不先由微霜,致墜無不先由驕慢。瞻惟我王,時靡不練。善曰:時,是也。練,委也。言王於上所言之事,無不委練也。興國救顛,孰違悔過?善曰:言欲興其邦國,救其顛墜,誰能違於悔過乎?追思黃髮,秦繆以霸。顏師古曰:秦繆公伐鄭,為晉所敗而歸,乃作秦誓。善曰:尚書,秦穆公曰:詢茲黃髮,則罔所愆。歲月其徂,年其逮耇。顏師古曰:逮,及也。耇者,老人面色如耇。善曰:徂,往也。言日月徂逝,年將及老,悔過自新,理宜在速。爾雅曰:耇,老壽也。於赫君子,庶顯於後。顏師古曰:於,嘆辭也。昔之君子,庶幾善道,所以能光顯於後代也。我王如何,曾不斯覽。顏師古:覽,視也。協韻,音濫。黃髮不近,胡不時鑑!顏師古曰:黃髮不近者,斥遠耇老之人。近,音其靳切。善曰:嘆美昔之君子,能庶幾自悔,故光顯於後。

文選考異
  注“應劭曰黼衣”下至“旗上畫龍為之”:袁本無此二十五字,有“黼衣已見上”五字。茶陵本有“杜預曰白與黑謂之黼”九字。
  注“言受彤弓之賜於此得專征伐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案:無者是也。此或以漢書顏註記於旁,尤延之誤取之。陳雲“言”上當有“ 顏師古曰”四字,不知其非善引也。以下凡“顏師古曰 ”各條,皆不當有。袁、茶陵二本俱無者最是。今不悉出。其所有誤中之誤,亦不更論。

注“迭互也”:袁本、茶陵本此三字在注末。案:尤誤依顏注移。

注“劉兆曰旁言曰譖”: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顏師古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案:尤延之添耳。

注“尚書曰以蕃王室”: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墜失也真魏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案:此即顏注而竄入善者。

注“應劭曰小兒啼聲唉唉”:袁本、茶陵本無此並下顏注,共十六字。

注“顏師古曰懷思也來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有“善曰”二字。案:二本是也。以下皆善注,而此為顏注竄入者。

注“弟謂元王也元王封於楚國”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元王立二十七年而薨垂遺業於後嗣”: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有“即位且三十年”六字。案:二本最是,此亦顏注竄入。

克奉厥緒:袁本雲“緒”善作“ 次”。茶陵本雲五臣作“緒”。案:此所見不同,漢書作“緒”,或當是也。

注“夷王名郢客元王子”: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戊乃嗣故言不永統祀”: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案:上七字顏注竄入。

犬馬悠悠:陳雲據注當作“繇繇 ”。今案:其說誤也。顏注竄入,非善所引。善注“悠悠然遠也”在下,可證其與顏不同也。尤延之所誤取,復沓歧互,不相比次,讀者多不審。

注“以致困匱”:袁本、茶陵本作“以睏乏”三字。案:二本是也。“以致困匱”,乃尤依顏注改耳。

嗟嗟我王:袁本、茶陵本不提行,是也。

注“我王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殆其茲怙:袁本雲善作“茲怙” 。茶陵本雲五臣作“怙茲”。案:各本所見皆非也。此但傳寫誤倒,非善獨作“茲怙”。何雲當從漢書作“怙茲”,於韻乃協。陳同。

注“不自勖慎”: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案:二本是也。此亦顏注竄入。

注“言王不思鑑鏡之義”:袁本、茶陵本“思”下有“之不”二字,無“義”字。案:二本是也。尤誤依顏注改。

注“又鄧展曰岋”下至“危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又上顏注十二字亦無。說具於前。

於赫君子:案:“赫”當作“昔 ”,此善作“昔”,五臣作“赫”。故善注云“嘆美昔之君子”。袁本、茶陵本所載五臣翰注云“於赫美也” 。各本皆以五臣亂善,所當訂正。考漢書作“昔”,五臣誤耳。唯此節下顏注仍為誤取竄入,不相比次。說具於前。

 勵志四言 廣雅曰:勵,勸也。此詩茂先自勸勤學。
     張茂先
  大儀斡運,天回地遊。大儀,太極也。以生天地謂之大,成形之始謂之儀。鄭玄曰: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斡,轉也。春秋元命包曰:天左旋,地右動。河圖曰:地有四遊,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萬裡;夏至地下行,南而東三萬裡。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常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閉舟而行,不覺舟之運也。四氣鱗次,寒暑環周。禮記曰: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李尤辟雍賦曰:攢羅鱗次,差池雜遝。範子曰:度如環無有端,週迴如迴圈,未始有極。星火既夕,忽焉素秋。星火,火星也,已見上。爾雅曰:秋為白藏,故云素秋。 涼風振落,熠燿宵流。其一。涼風,已見上。毛詩傳曰:熠燿,磷也。吉士思秋,寔感物化。思,悲也。謂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之類。毛詩曰: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淮南子曰:春女悲,秋士哀,而知物化矣。日與月與,荏苒代謝。毛詩曰:日居月諸。淮南子曰:二者代謝而踳馳。顏延年曰:一寒一暑,一往一復為代。去者為謝。逝者如斯,曾無日夜。論語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嗟爾庶士,胡寧自舍?其二。言逝川之流,不捨日夜,亦當感之以勵志,何得晏然自舍哉?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眾鮮克舉。論語,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毛詩曰:德輶如毛,人鮮克舉。大猷玄漠,將抽厥緒。毛詩曰:秩秩大猷。說文曰:玄,幽遠也。又曰:漠,寂也。廣雅曰:漠,泊也。說文曰:漠,無為也。言大道玄遠幽漠,知之猶從小引其端緒,而至於可知。先民有作,貽我高矩。其三。毛詩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又,匪先民是經。先民,周公、孔子也。雖有淑姿,放心縱逸。田般於遊,居多暇日。孫卿子曰: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也。如彼梓材,弗勤丹漆。雖勞樸斫,終負素質。其四。尚書曰: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雘。養由矯矢,獸號於林。淮南子曰:楚恭王遊於林中,有白猿緣木而矯,王使左右射之,騰躍避矢不能中。於是使由基撫弓而眄,猿乃抱木而長號。何者?誠在於心,而精通於物。蒱盧縈繳,神感飛禽。蒱盧,舊說雲,即蒲且也。已見西京賦。汲冢書曰:蒲且子見雙鳧過之,其不被弋者亦下。故言感也。末伎之妙,動物應心。研精□道,安有幽深?其五。物,獸與禽也。尚書序曰:研精覃思。答賓戲曰:浮英華,□道德。安心恬蕩,棲志浮雲。體之以質,彪之以文。莊子曰:恬淡寂漠,道德之篤也。淮南子曰:使神恬蕩而不失其充。答賓戲曰:仲尼抗浮雲之志。說文曰:彪,虎文貌。如彼南畝,力耒既勤。藨蔉至功,必有豐殷。其六。以農喻也。左氏傳,趙文子謂祁午曰:譬如農夫,是藨是蔉,雖有饑饉,必有豐年。杜預曰:藨,耘也。壅苗為蔉。水積成淵,載瀾載清。土積成山,歊蒸鬱冥。荀卿子曰:土積成山,風雨興焉;水積成川,蛟龍生焉;種善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循焉。屍子曰:土積成嶽,則楩楠豫章出焉;水積成川,則吞舟之魚生焉。夫學之積也,亦有所出也。傅毅顯宗頌曰:蕩蕩川瀆,既瀾且清。張揖字詁曰:歊,氣上出貌。山不讓塵,川不辭盈。管子曰: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士不猒學,故能成其聖。勉爾含弘,以隆德聲。 其七。周易曰:含弘光大。蔡邕袁喬碑曰:於茲德聲,發聞遐邇。高以下基,洪由纖起。 老子曰:高必以下為基。又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川廣自源,成人在始。禮記曰:王者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鄭玄曰:始於一勺,卒成不測。論衡曰:自源發流,安得不廣?國語,晉趙武冠,見韓獻子,獻子曰:戒之,此謂成人。成人在始興善,敬之哉。累微以著,乃物之理。孫卿子曰:盡小者大,積微者著。纆牽之長,實累千里。其八。凡言物之大,必資於小;故此言若輕於小,亦累於大。戰國策,段幹越謂韓相新城君曰:昔王良弟子駕千里之馬,過京父之弟子。京父之弟子曰:馬,千里之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纏牽長,故纏牽於事萬分之一也,而難千里之行。今臣雖不肖,於秦亦萬分之一也,而相國見臣不懌者,是纏牽長也。千里之馬,系以長索,則為累矣。人雖有容貌,不脩德,如千里馬也。復禮終朝,天下歸仁。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安國曰:復,及也。身能及禮,則為仁也。馬融曰:一日猶見歸,況於終身。若金受礪,若泥在鈞。大戴禮曰:君子學不可以已矣,是故金就礪則利。在鈞,已見西征賦,謂陶家泥輪以能成器也。老子曰:埏埴以為器。進德脩業,暉光日新。易曰: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又曰:君子之光暉吉。又曰:日新之謂盛德。隰朋仰慕,予亦何人?其九。莊子曰: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仲父之病病矣!寡人惡乎屬國而可?對曰:隰朋可。其為人也,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朋慕管之德,華言隰朋猶慕德,我是何人,而不慕乎?

文選考異
  注“廣雅曰勵”下至“自勸勤學”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毛詩傳曰熠燿磷也”:袁本無此八字,有“熠燿已見秋興賦”七字,是也。茶陵本所復出,與此皆誤。

注“一寒一暑一往一復”: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有“來者”二字,是也。何校添“ 來者”於“復”字下,陳同,仍衍八字。

注“論語曰”下至“不捨晝夜” :袁本無此十七字,有“逝者已見秋興賦”七字,是也。茶陵本所復出,與此皆非。

注“人鮮克舉”:茶陵本下有“ 之”字,袁本無。陳雲引詩脫“
之”字,是也。

注“又匪先民是經先民周公孔子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田般於遊:袁本、茶陵本“田” 作“出”。何校依之改,陳同。案:此尤本偽耳。

注“淮南子曰楚恭王”下至“而精通於物”:袁本無此五十八字,有“養由已見幽通賦 ”七字,是也。茶陵本所復出,與此皆非。

注“荀卿子曰”:案:“荀”當作“孫”,各本皆偽。

注“種善德”:茶陵本“種”作 “積”,“善”下有“成”字,是也。袁本誤與此同。

勉爾含弘:袁本、茶陵本“爾” 作“志”。案:此亦尤本偽也。

注“成人在始興善敬之哉”:茶陵本“興”作“與”,無“敬之哉”三字,是也。袁本無“興善敬之哉”五字,非。

注“顏淵問仁”: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克己復禮為仁”: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孔安國曰復”下至“況於終身”: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老子曰埏埴以為器”: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易曰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 ”:袁本無此十二字,有“進德脩業已見閒居賦”九字,是也。茶陵本所復出,與此皆非。

注“暉吉”:茶陵本“暉”上有 “其”字,是也。袁本亦脫。

注“隰朋可”:袁本、茶陵本“ 隰”上有“則”字,是也。

補亡  述德  勸勵
  補亡
    補亡詩六首四言 並序 補亡詩序曰:皙與司業疇人肄脩鄉飲之禮,然所詠之詩,或有義無辭,音樂取節,闕而不備,於是遙想既往,存思在昔,補著其文,以綴舊制。
     束廣微王隱晉書曰:東皙,字廣微,平陽陽幹人也。父惠,馮翊太守;兄璨,與皙齊名。嘗覽古詩,惜其不補,故作詩以補之。賈謐請為著作郎。

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毛詩序曰:有其義而亡其辭。子夏序曰:南陔廢則孝友缺矣。聲類曰:陔,隴也。

循彼南陔,言採其蘭。採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採香草者,將以供養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庭闈,親之所居。眷戀,思慕也。言我思歸供養,心不暇安。彼居之子,罔或遊盤。居,謂未仕者。言在家之子,無有縱樂,須供養。此相戒之辭也。尚書曰:乃盤遊無度。馨爾夕膳,潔爾晨□。 馨,芬香也。潔,鮮靜也。教其朝晚供養之方。循彼南陔,厥草油油。草油油而從風,喻己亦當柔色以承親。史記,微子之歌曰:麥秀之漸漸,禾黍之油油。鄭玄禮記注曰:油然,物始生好貌。彼居之子,色思其柔。言承望父母顏色須其柔順也。論語,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色難,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眷戀庭闈,心不遑留。馨爾夕膳,潔爾晨羞。羞,有滋味者。有獺有獺,在河之涘。禮記曰:孟春之月,魚上冰,獺祭魚。獺將食之,先以祭,又曰: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此喻孝子循陔如求珍異,歸養其親也。凌波赴汨,噬魴捕鯉。字林曰:汨,深水也,於筆切。廣雅曰:噬,齧也。爾雅曰:魴,魾也。郭璞曰:今呼魴魚為□。嗷嗷林烏,受哺於子。小雅曰:純黑而反哺者,烏也。毛詩曰:相彼反哺,尚在翔禽。養隆敬薄,惟禽之似。孟子曰:食而不愛,豕畜之;愛而不敬,獸畜之。劉熙曰:愛而不敬,若人畜禽獸,但愛而不能敬也。言鳥亦能報恩,但不知禮敬耳。今人雖有供養而無禮敬,禽獸何異乎?勖增爾虔,以介丕祉。鄭玄毛詩箋雲:介,助也。毛萇詩傳曰:祉,福也。

白華,孝子之潔白也。言孝子養父母,常自潔,如白華之無點汙也。子夏序曰:白華廢則廉恥缺矣。

白華朱萼,被於幽薄。毛詩曰:鄂不韡韡。鄭玄曰:承華者,鄂也。纂要曰:草叢生曰薄。此喻兄弟比於華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眾雜,方於華萼,自然鮮潔。粲粲門子,如磨如錯。毛詩曰:粲粲衣服。周禮曰:正室謂之門子。鄭玄曰:正室適子,將代父當門者。毛詩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石曰磨。爾雅曰:謂之剒。終晨三省,匪惰其恪。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陳思王魏德論曰:位冠萬國,不惰厥恪。白華絳趺,在陵之陬。鄭玄毛詩箋曰:跗,鄂足也。跗與趺同。陬,山足也。蒨蒨士子,涅而不渝。蒨蒨,鮮明貌。論語,子曰: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渝,變也。竭誠盡敬,亹亹忘劬。毛萇詩傳曰:亹亹,勉勉也,亡匪切。白華玄足,在丘之曲。堂堂處子,無營無慾。論語,曾子曰:堂堂乎張也。處子,處士也。已見鸚鵡賦。梁鴻安丘嚴平頌曰:無營無慾,澹爾淵清。鮮侔晨葩,莫之點辱。孝經鉤命決曰:名毀行廢,玷辱先人。王逸楚辭注曰:點,汙也。點與玷古字通。

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子夏序曰:華黍廢則畜積缺矣。

黮黮重雲,輯輯和風。黮黮,雲色不明貌,徒感切。輯輯,風聲和也。毛詩曰:習習穀風。毛萇曰:習習,和舒之貌。輯與習同。黍華陵巔,麥秀丘中。毛詩曰:黍稷方華。微子有麥秀之歌。鄭玄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靡田不播,九穀斯豐。尚書曰:播厥百穀。周禮曰:三農生九穀。鄭玄曰:九穀,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也。奕奕玄霄,濛濛甘霤。鄭玄毛詩箋曰:奕奕,光也。玄,黑也。霄,雲也。毛萇詩傳曰:濛濛,雨貌。凡水下流曰霤。黍發稠華,亦挺其秀。蒼頡篇曰:稠,眾也。廣雅曰:稠,穊也,直留切。穊,居致切。毛詩曰:實發實秀。靡田不殖,九穀斯茂。無高不播,無下不殖。芒芒其稼,參參其穡。芒芒,多貌。參參,長貌。種曰稼,斂曰穡。參,所今切。□我王委,充我民食。公羊傳曰:君子之為國也,必有三年之委。尚書,八政,一曰食。玉燭陽明,顯猷翼翼。爾雅曰:四氣和謂之玉燭。郭璞曰:道光照也。廣雅曰:翼翼,明貌。猷,道也。

標籤: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