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陳師道《放歌行》詩詞賞析

詩詞集1.46W

放歌行

陳師道《放歌行》詩詞賞析

宋代:陳師道

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

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

當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後生。

說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

賞析

這兩首詩都用宮女自訴的口氣。第一首前兩句:“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以“娉婷”點明宮女的美麗,也代指這位佳人。以“春風”,點出時節是芳春。這樣妙麗的佳人,逢著這樣美好的季節,原本應該生活得歡欣美滿,可是恰恰相反,她被深鎖在冷宮裡面,長門永閉,一任外面花開花謝,春風吹不到她的身邊,春天明媚的光景,對她全沒有份兒。詩用一個“閉”,揭示她遭境的淒涼和內心的悲苦。第二句中的“青樓”,指代此女從前所住的處所,正因為當年她以美麗得名,才造成後來為姿容所“誤”的後果。“長使”兩字,無限辛酸,倘使當年沒有如此絕世的芳容,也不致有此時這樣冷落的處境。

第三四兩句:“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寫這位宮女自矜而又自重的心境,她想到過去也許對方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春風之面,因而很希望有個機會,不惜捲起珠簾,讓君王親自一顧,自己是否明豔如花,但轉而一想,又只怕君主“著眼”仍未“分明”,還是得不到青睞,更由此引起新的哀怨。這兩句中“不惜”和“怕”互相映照,“不惜”示宮女自憐之情,“怕”字點自珍之意,她雖然熱盼對方的一顧,但又意識到過去之被棄置,正由於君王未著眼,未分明的緣故,這驀然的一顧,不一定就能“著眼分明”。興念及此,適才的熾熱的心情,又頓然冰消瓦解了。

全詩借宮女失意的幽怨,託志士不遇的悲辛,表現才名往往誤人,以致懷有絕代才華的有為之士,往往困頓在風塵之中,老死於蓬門之下,和宮女的禁閉深官,徘徊永巷一樣,都有難通一顧之感;即便偶有時機,又因“著眼未明”,仍然有奮飛無路、恩遇無由之恨。詩中寄寓著“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明妃曲》)的悲痛,雖有絢麗之情,但在委屈中以矜持自重作結,立言得體。

第二首託宮女之不遇,表達美人遲暮之感;宮女以自身的遭遇,現身說法,啟迪他人,不要自恃傾城的容貌,而要及早為自己作計,那怕是“隨宜梳洗”,也要早求歸宿,以免蹉跎青春。

開頭兩句:“當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後生。”表明她當年不肯輕易嫁人,是因為“自惜娉婷”,不甘輕易辜負此生。但到了後來,感到芳華漸逝,就只好“抹白施朱”,學作後生模樣,卻是已經耽誤了最美好的歲月。人生的春天是值得珍惜的,然而知己難尋,過於矜持,就會陷於苦惱之境。後兩句:“說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既是悲辛的話語,又是過來人痛苦的經驗。“說與”一句,正是她痛惜自己沒有及早作計,因而勸告旁人,要珍惜自己的春光,早為之計。顯示了“勸君借取少年時”的意旨。“隨宜”一句,更表明年輕女子應當隨著時宜妝扮自己,千萬不要自恃有傾城的美貌而坐失時機。

這首詩感嘆人們往往以才華自矜,以致遭遇坎坷,反而知音難逢,不如一個普通的人士,就好像具有傾城容貌的宮女,在失去自己的青春以後,只好施朱敷粉,裝作少年,縱有姿容,也不如隨宜適俗的女子。從而勸誡人們,切莫自恃才華,要隨宜一些,早為自己作計,否則,就像誤入深宮的淑女一樣,自負傾城,一旦不被眷顧,則無法安排此身,徒然有永閉冷宮的哀痛。

就詩的實質而論,兩詩的意旨都在於抒發“國士佳人,一般難遇”的悲憤,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的這種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