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職場勵志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欣賞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工作勵志經典文章來看看,那麼工作勵志經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欣賞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欣賞:團隊生存,這5個錯誤千萬不要犯

文/陳向東

禁忌一:不要構建團隊的“小圈子”

團隊的“小圈子”就是在團隊領導根據“同過窗,下過鄉,住過炕,一街坊,扛過槍”等標準,把一些團隊成員劃入圈內,而把其他的團隊成員劃到圈外,從而被圈外的團隊成員認為是“哥們兒關係”的小群體。

如果團隊中存在小圈子,就必然會形成“小圈子文化”。在圈子內部,靠“哥們兒關係”起作用,而在圈子外部,靠制度和規則起作用,時間一長就必然導致衝突、矛盾和不公。“哥們兒關係”必然會和制度相互打架,就會導致團隊分裂和形成派系,導致大家心口不一,顧左右而言他,目標偏失,激情隕落,效率降低。

圈子文化經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操縱”代替了“管理”。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操縱”本身就意味著不公,是人和人之間關係不平等的一種表現,有“玩弄誠意”之嫌,足以破壞團隊制度與團隊目標,而有“操縱”就必然有“反抗”,由此引起團隊成員之間的互不信任,從而形成一種長期的副作用。顯而易見,圈子文化不可能具有大多數團隊成員所認可的公正性,因而圈子文化可能會給公正帶來負面影響,繼而對信任、激勵、榜樣等團隊行為產生負面影響,最終造成團隊崩盤的惡果。

禁忌二:不要搶話頭而且說個沒完沒了

可能每個人都碰到過這樣的煩心事,在開會時,你正有條不紊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突然,有人插了一嘴,隨後便滔滔不絕起來,全然不顧你有如活吞了一隻蒼蠅般在一旁無奈。你也一定碰到過在小組討論時,明明說好是一人一個觀點,結果有人站起來喋喋不休地把大家能想到的觀點都說了個遍,還在那裡自鳴得意,結果其他的組員都恨得牙根癢癢。

“不要搶話”儼然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潛原則。不少職場成功人士在不同的場合都會將“不要搶話”作為對職場新人的一種提醒和忠告。“搶話”是一個多麼讓人厭煩的壞習慣,不僅會讓談話的物件覺得你沒有教養、不尊重對方,甚至可能讓談判對手覺得你太心急,缺乏最基本的穩重和禮貌,並對你所代表的公司產生誤解。更重要的是,“不要搶話”的背後表達的是你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一種機會的給予,同時,我們在給予他人機會的時候,還能通過他人的言語中學到很多,這就是我在很多場合特別喜歡成為一個聆聽者,而不是一個演講者的原因。

在說話時,要注意當時的場合,不能只顧著自己痛快,也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在一開始時,做一個“帶耳朵、帶腦子”的聽眾,有時對職場新人來說,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禁忌三:不要口無遮攔、說話不經過大腦

說話口無遮攔,就會偏離主題;說話不經大腦,就會瘋言瘋語;說話隨心所欲,就會雲裡霧裡。只有說話經過準備,

才會切中要害;只有說話前經過思考,才會理智有邏輯;只有說話前洞悉聽眾心理,才會打動人心。

可能是作為領導的緣故,我周圍的朋友經常會誇我:“你的口才為什麼這麼好?為什麼開會時,你的講話總是行雲流水,字字珠璣?為什麼每次聚會時,你都能說出引起我們共鳴的話?”我當然知道這是善意的誇獎和鼓勵,不過,我還是要告訴大家,很多時候,我在參加重要的聚會、會議、活動等作分享前,也會很緊張,總會作精心的準備,也會請教很多身邊工作的同事或者不少朋友,在臨上場前,還要最後再作一遍“默講”,以確保能夠講得精彩,並且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修改和潤色,以便更能適應場景,更有針對性,更符合聽眾心理,展示真我和真實,贏得大家的主動積極參與和心理共鳴。

遺憾的是,有不少朋友往往聽到我說要展示真實、真我和真性情後,就只記住了這一點,在一些對他們比較重要的場合都把希望寄託於臨場發揮,不作認真的準備,而平時又缺乏足夠的演講訓練,難免會在實際發言時會口無遮攔,想到什麼說什麼,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他人,樹敵眾多。

禁忌四:不要做不到卻說能做到

承諾,自古以來一直被中國人所重視。有一個成語叫“一諾千金”便是形容古人對承諾的重視。而我們卻經常發現,目前的職場中,有不少人總是喜歡輕易承諾、隨便承諾或是過分承諾。當我們接受委託,被別人信任的時候,不思考自己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就答應得滿滿的,就是輕易承諾;而不分是誰的委託,一概承諾,便是隨便承諾;最可怕的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明明做不到卻說能做到,這就是過分承諾。

禁忌五:不要總在團隊成員面前炫耀自己

一個人要靠團隊的幫助才能有所作為,所以,我們有了成績,要把成績的一部分歸功於團隊成員;我們有了榮譽,要把榮譽的一部分給予團隊成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有了成績,就要學會多感謝別人;如果我們有了榮譽,就要學會多認可別人;如果我們有某個長處,就要學會有同理心,看看如何運用我們的長處去幫助別人。

我在讀書期間,就曾碰到過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同學,儘管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每每他考到一個不錯的分數,就會故意逢人就問別人考了多少,然後很得瑟地把自己的卷子在別人眼前揮動。這個無時無刻不喜歡顯示自己的同學,最終慢慢地和我們疏遠了,畢業後漸漸地也不再有人提及。

我一直在和我周圍的人強調,當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要多給予團隊和他人承認和認可,不要獨自邀功,這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反而可能讓周圍的人感到不舒服。就像如果是個子高的人,在面對矮個子時,不能刻意去挺直腰板,也無須特意彎下身軀一樣。也許,從某個角度來看,你刻意想展示出來的優勢和長處,正是你的弱點所在。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欣賞:職場上,唯有情商能夠對付一切極品

工作中,你可能時常會遇到一些在自己看來不可理喻的同事。由於種種原因,你們的工作關係陷入了一種很擰巴的情境中,讓你有苦難言。

這種擰巴的關係,我們可以統稱為“有毒的關係”,大部分人在這種情況下都選擇氣死別人或者憋死自己。

但職場上,唯有情商二字才能解決一切極品、奇葩、飛禽走獸。

究竟什麼才是病態的人際關係?面對這樣的關係時,我們又要怎樣應對?以下舉四個例子和解決辦法:

1、職場如戰場 攻破職場'冷攻擊”

被領導冷暴力,其他同事都見風使舵不敢接近你?

遇到奇葩同事,故意默默把頗有挑刺意味的郵件發給你同時抄送上級,讓你難堪?

碰上了表面不吵不鬧,背後消極怠工的“隊友”?

這些都是冷攻擊行為–TA不會當著全辦公室的面對你大吵大嚷,卻把你搞得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如果感覺到自己被冷攻擊了,就一定要大膽找這個人談談。這就是決定你命運的“關鍵對話”,不說出來的話只會停留在你的腦袋裡,永遠不會被其他人聽到。所以也是所有誤解和錯誤決定的開端。是“撕逼分手”還是不打不相識都取決於此。

首先,開啟這種對話的標準有三個:

(1)對話雙方所持立場差距很大

(2)對話存在風險,雙方存在隔閡

(3)雙方對抗的情緒激烈

一般情況下,攻擊者之所以採取這種冷攻擊,而非正面衝突的方法對待你,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在刻意迴避些什麼。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你還不能捅破窗戶紙,把話說敞亮,你就會越來越憋屈。

2、職場如市場 有借有還才叫來往

任何關係的本質都應該是相互的,雙方都要有相應的付出和收穫。

第一種極端的做法是,老闆只是一味地把團隊中其它成員都當作機器人,無止境地分配任務,卻又在任務完成後無法給出任何建設性地意見,那這樣的老闆/下屬關係無疑是“有毒”的。

另一個極端是,老闆永遠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做,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樣的話下屬倒是閒了,但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發展。

最雙贏的上下級關係應該是:

老闆憑藉多年的經驗站在一定高度上傳授自己的工作體會,為下屬的職業發展給予建議,分配最能鍛鍊他們的任務。

而下屬也要學會從老闆的角度思考,琢磨究竟怎樣完成任務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3、職場如競技場 工作不能只靠自己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有一種神奇的豬隊友,讓人氣不打一處來。他們的特點是:認為同事都個頂個地值得信賴,於是自己就開啟了抱大腿模式。相信在背鍋的同事中認真仔細的處女座不在少數。

同事給你充分的信任肯定是件好事,但過於信任以至於別人都懈怠工作,就適得其反了。

比如在和同事共同完成一份檔案的過程中,想偷懶同事的心理活動大多是:反正TA(倒黴背鍋的你)最後還會從頭到尾過一遍,我也就懶的再查錯別字和標點了。

這樣不負責任的做法會徒增你的工作量,最後把很多時間浪費在收拾爛攤子上。遇到這種情況,無論你們私下關係多好,都請用嚴肅臉找TA談一次,並制定標準化的硬性指標來衡量所有人工作的完成程度。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欣賞:每天工作10小時不覺得累的祕訣

作者:楊小米

1

同事美美問我:“小米,每天看到你,都精神飽滿,充滿激情。可你除了工作,晚上還要寫作,你難道不累嗎?”

“對於寫作,我工作的時間是休息;對於工作,我寫作的時間是休息。所以,我一直在休息。”我回答她。

我每天工作至少10個小時,並且這10個小時,都是有產出的,不是隨便打發時間。這都是保守的說法,我有時候工作的時間更長。最近,我接了幾個諮詢,都是工作上有一定困惑的人。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工作太忙了,晚上經常加班到八九點,甚至凌晨,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身體出現問題,都快崩潰了。

我瞭解後,並不覺得他們的工作量有很多,而是方法出現了問題。

他們還提到一個問題,自己早晨制定的計劃,一天結束時,往往完不成。這些問題,我以前都碰到過,自己也為此崩潰,直到後來,自己找到了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一直不提倡一種訓練,就是強度一點點增加,因為現在和在學校時不同,沒有大量的時間讓我們慢慢成長。所以我更喜歡一步到位,甚至階段性讓自己忙亂。

就像我一個朋友考四級的時候,他背六級單詞,做六級真題,最後他四級考了608分。等到考六級時,他背託福詞彙,做託福試題,他六級考了602分。

我還有一個朋友,正在家裡全職帶娃,同時讀一些早教的課程。她全職帶娃,家裡沒有請保姆,也沒有父母在身邊,只有每週鐘點工去2次,幫她打掃衛生。她的小孩,一個5歲,一個3歲,英語和漢語切換自如。

有一次去看她,我驚呆了,問她怎麼搞定這兩個小傢伙的?她說當年工作的時候,就給了自己很多挑戰,能勝任更多的工作,鍛鍊了自己的戰鬥力。帶娃雖然比工作難了一點,不過都不是問題。

2

我現在為什麼堅持工作之餘,做一些其它的嘗試?比如寫作,講課分享等。首先,我自己喜歡,其次,讓自己擁有更多技能,勝任更多的事情。

等2年後,我準備生小孩時,我可能真的就捨棄掉工作,在家全職帶娃,兼職寫作。

當然,未來的變化很大,但我最起碼給自己儲蓄了更多的能量。當生活需要我做出權衡時,我放棄哪一個,都還能很好的生活。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只是從事簡單工作,當年齡漲了,需要承擔更重的責任時,會很慌亂。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有探討下面問題的必要——

怎麼勝任更多的工作,還不累?

我把我的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為什麼我們制定那麼多計劃都完不成?很多時候並不僅僅因為拖延,而是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

我一直認為自己寫作快,大概1個小時,就可以寫一篇文章。比如週六休息,我給自己規定,今天寫5篇文章,等到週六的晚上,我發現寫2篇就不錯了。一篇文章,從構思,蒐集素材,到寫出來,再修改,最起碼3-4個小時。還有,我不總是有靈感,寫作的狀態不會一直保持最佳。

我是怎麼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呢?

「時間記錄法」——我以前是這樣安排時間,把一天的計劃排滿,然後執行。而我現在是根據工作和生活需要,安排一天要做的事情,晚上睡覺前,回憶這一天干了什麼,記錄下來。我不評判自己的好壞,簡單的做一個記錄者。

通過這種方法,我發現有時候我會高估自己的效率,有時候會低估自己。高估自己導致忙碌、計劃完不成沮喪;低估自己,就發現還剩很多時間,一時半會不知道做什麼好了。

3

通過每天晚上認真記錄自己每個時間階段做的事情,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好的認識。當跨部門合作時,我能準確的告訴對方,這個任務,我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我也準確知道我每天可以幹很多事情,會在這個基礎上多安排一點,有可能提前做完,也有可能需要加班一會,但這都是自己可以把控的。這樣做事情的時候,心情非常棒,人的心情一旦好,做事情效果也會高,這是良性迴圈。

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晚上回憶一天做的事情時,如果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幹,一般情況下,會很內疚,第二天就會不自覺的想要做出一些改變。還有,某件事情,你做得不順利,你也會找原因。

我的工作需要和各部門打交道,我一開始發現,我告訴別人要做什麼,最後的結果,往往令人失望。這時,我才發現問題出在溝通上面,比如我讓設計師設計東西,給她描述了我想要的東西,她一臉茫然,問我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我說我就想要溫馨的感覺,你按你的理解先設計就可以。這樣的結果,我肯定不滿意,再讓設計師修改,額外增加她很多工作量。

我發現這一問題後,再溝通時,我會找一些想要的感覺的圖片給她,她就知道找一個什麼樣的圖片,文字部分,我也提前給她準備好。在佈置任務時,我詳細解釋,並且和她確認,這樣就不會出現無效溝通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大家都不開心的局面了。

因此,在溝通中,我們要避免自以為是的情況,自以為自己講清楚了,自以為對方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4

時間記錄法,能夠讓我正確認識自己,同時發現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促使我找出原因。時間久了,這種思維方式就會自動化,遇到問題,就找方法解決,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

除了時間記錄法,我認為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做A事情的時候,就是A事情,而不要想著B事情。我工作的時候,就是想著工作,而不是想今天的文章還沒寫呢,該怎麼辦呀?

以前,我喜歡到處學習,混圈子。每次,我都會拍照、記筆記,甚至錄音。當我聽講的時候,我並沒有太認真,我想著反正回去慢慢消化就可以了。事實的真相,我電腦裡存了很多圖片,筆記本用了4-5個,錄音佔了電腦很多記憶體,但我發現,我再也沒有看過。

我這個行為某種程度上感動了自己,我會自我安慰,“你看,你多不容易,多努力呀,週末都不休息,去學習。”可我聽了這麼多東西,發現都不是自己的。

這時,我才明白,當時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吸收知識,過後也沒有機會了。從今年開始,我就不輕易參加任何培訓課程,一旦去了,就全身心投入。當我去學習的時候,我跟著老師的課程走,認真傾聽其他人的問題,我該如何回答?有了啟發,就寫在筆記本旁邊。課程結束後,我就把學到的東西,去運用。

工作中也是,當場能夠解決的問題,就當場解決,而不是留在明天或後天。每個公司,都有很多會,有些會看似很無聊,當全身心投入去聽大家發表的意見時,你就知道大家的真正需求點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該如何解決?每次開會,我都感覺自己學到很多東西。

以前,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我經常想著學習,給好朋友說,聚會好無聊,想回家看書。她把我罵了一頓,“楊小米,你矯情什麼呀,就你忙,要不別來,來了大家一起玩,想什麼學習。”

她點醒了我,這之後,無論我參加聚會也好,集體活動也罷,都全身心投入,不想其它的事情,我發現每次都收穫很多。當我們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時,我們會變得快樂,並且效率很高。

為什麼我這麼忙,不累?這就是我的祕訣。

標籤:勵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