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芳華》有感

讀後感9.9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芳華》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芳華》有感

讀《芳華》有感1

原諒我的後知後覺,現在才讀完《芳華》。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有什麼熱鬧的事,我總是會等人群散開之後才會前去看看。我不喜歡熱鬧,不喜歡擁擠。

劉峰死了,他終於解脫了,彷彿他活著就是為了拯救別人,他習慣了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卻不被善待的人。其他文工團曾經的花朵,他們都離婚成單身了,心裡有點高興。小曼,還會帶著思念繼續活著。我看完小說以後,我最大的感觸是,當她們老了的時候,總是會一遍遍談起在文工團芳華時代的趣事、糗事,一遍遍的回憶加自我解讀,記憶活了,每次都不一樣。或許她們現在覺得之前做的特別荒唐,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芳華里,似乎都是這麼稀裡糊塗,做著長大後看著不靠譜的事情。如果,每個階段都那麼理智,都那麼正確,那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我們回憶什麼,我們談論什麼?是的,曾將堅持的,現在覺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每當想起自己芳華時代,也會覺得滑稽、羞澀,但是一點都不會後悔。我想到了男人和女人。一個男人當他是個窮小子的時候,他會為你排很長的隊只為買一杯你喜歡的奶茶,他會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用胳膊為你擋住擁擠的人群,他會在過馬路的時候牽著你的'手讓你走在左邊,他會記得你的例假為你沏一杯紅糖水,他會陪你逛街吃小吃。他會喜歡你卻不敢靠近你,遠遠地疼著你,因為男人的自信來自於金錢,當他看到別人開著豪車,自己只能和你擠公交車的時候,他不自信了,他愛的卑微而溫暖。男人後來有錢了,他認識了形形色色的女人,突然覺得被伺候、奉承,感覺那麼好,他自信了。他給她錢,讓她去買喜歡的東西。他自以為的這就是給她的最好的幸福。突然覺得有些難過,為什麼愛情不能那麼純粹,無所求又有所求。求一顆始終如一的純粹的心。劉峰愛了林丁丁一輩子,或許當他離開文工團的時候就不愛了,可他固執不敢去愛別人。何小曼(沈小曼)愛了劉峰一輩子,可是一直沒有開口。就這樣,錯過了就是一輩子,就成了活的記憶。那些順風順水、所謂正確的事似乎不被記憶識別。

《芳華》不是讓我們捨棄善良,而是更善於去識別善良,去善待善良。因為覺得可惜才會珍惜。珍惜身邊每個善良的人。

讀《芳華》有感2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嚴歌苓筆下的故事在還原生活的真相之外,還能挖掘出它殘酷的本質,就如美麗的芳華消逝後,留下的是“落花成泥碾作塵”的傷感。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女兵蕭穗子的視角,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男兵劉峰以及女兵林丁丁、何小曼、郝淑雯等人的命運遭際。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的善意是真的.,但背叛和惡意也是真的,他們的感情在燦爛青春裡播下種子,他們的芳華在戰火連天裡盛大綻放。

劉峰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他做著所有人都不願意做的一切雜事,用自己的熱情和真誠幫助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是標兵,是典範,是所有女兵心裡的“神”。所有的人生生地把他送到神壇上,一邊仰望著他,一邊等著他暴露出“凡人”的本性。他真誠地向林丁丁表達愛意,卻因為一個情不自禁的擁抱被所有的人譴責,他們都想從他身上看到與自己的“俗”相合的本性來平衡自己內心的陰暗。一次深情的擁抱葬送了他光明的前程,也折射出了時人對“好人”的惡意。

女兵們的命運各有不同,卻都讓人唏噓不已。何小曼悲慘的身世不僅沒有得到同伴的同情和關懷,反而因此遭到了疏離,善良的她最終被“英雄”的名號所累;嬌弱的林丁丁在不同的追求者中猶豫,最後因所託非人而被歲月折磨得面目全非;郝淑雯看似嫁得最好,卻也沒逃過離婚的命運。

同樣經歷了失敗婚姻的蕭穗子成為了一名作家,也見證了所有人的悲觀離合,在她的記憶裡,那座“紅樓”將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逼仄了出來。人的命運與時代無法分割,個體發言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因為這會被審判和犧牲。在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年代,文藝兵們內心的惡被無限放大,並影響了每一個人的命運。然則時過境遷,記憶裡的磕磕碰碰、愛恨情仇,最後都化作了經年之後再相逢的釋懷;那些內心深處翻騰著的不甘也都化作了一株株的冬青,長長久久地佇立在歲月裡。

時光長河滾滾向前,但人性中的惡並沒有被洗滌乾淨,時至今日,惡的形式被各色人等挖掘得豐富各樣,然則每個人與命運相逢之際都是一場芳華,只願在這場相遇裡,每個人都能夠不被惡意擊中,卻被善意擁抱。

讀《芳華》有感3

讀完薛校長的這篇博文,我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其實,我沒有薛校長寫得那麼優秀,不會抽菸、不會喝酒、不會打牌的我只是在空閒的時間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處的我喜歡閱讀教育名著,喜歡給自己班的學生寫教育日記,喜歡上網瀏覽一些博友的優秀文章,喜歡登陸《中國教育報》、《教育時報》的網站靜靜地欣賞上面的優秀文章,也漸漸地把自己的想法輸入電腦,上傳部落格,漸漸地,我的博文越來越多,部落格的人氣也越來越旺,網上的博友也越來越多,我淺淺地開始融入校訊通這個成長的共同體,和博友們一起在寫博的路上尋找美麗的風景。

朱永新老師曾經這樣說過:“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成長共同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三駕馬車。”而我建立部落格兩年多來,不僅閱讀了《構築合宜的大腦》、《靜悄悄的革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給教師的建議》等中外教育著作,還在自己的校訊通部落格中撰寫了266篇博文,其中一些博文還被團中央主管的《少年兒童研究》、省教育廳主管的《教育時報》、市教育局主管的《焦作教育研究》、《焦作新教育實驗簡報》採用,而且在校訊通這個專業成長的共同體中,在自己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長的同時,也得到了校訊通第208期教師博腕兒、校訊通第六屆、第七屆書香班級評選啟明星獎、第115期博談客論狀元文等額外的獎賞,自己的博文《讓生命盈滿書香》還入選河南省校信通科技有限公司編撰的《閱讀的力量》一書。

薛校長在他的博文最後寫道:“只要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堅持行走,總能夠遭遇美麗的風景”。薛校長、這篇博文、這句話像一個識別千里馬的伯樂一樣,給予了我極大的自信,激勵著我像一個永遠向前的行者,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執著前行,用自己的堅持和信念去尋找更多美麗的風景……

附錄——薛志芳校長的博文

行走,總能遭遇風景。

看到了武陟縣嘉應觀鄉二鋪營中心國小李之梅老師在他的校訊通部落格上寫的《寫博路上的第一個“慶典”——寫給裴璞同學的教育日記》(20xx年7月11日)一文,我深受感動,頗有感慨,也很受啟發。

李之梅老師雖與我只有一面之交,但我可以說我們是非常的熟悉,可謂是神教已久,我對他也是十分的關注。他對於我們的新教育——往大處講,從情懷上說,是對於我們的教育情有獨鍾,十分的痴迷。他帶領他的學生,一個人獨自的一路走來,從鄉里的`典型發言,到縣裡的經驗介紹;從一篇篇部落格的被“”,到書香班級的參與獲獎;從自己的文章被《教育時報》刊登,到這篇部落格裡又提及的師生的作品被同時發表在市教育局教科所主辦的《焦作教育研究》上,我覺得之梅老弟的路子走的很正點,步子邁得很紮實,下的功夫很深很細緻,讀書,寫作,收集……自然,收穫也應該說是滿滿的。這是他應得的,也是他和他的孩子們的自豪!我祝賀他。

其實,可能很多人並不在意之梅的這些收穫。當然,很多人未必沒有像之梅老弟一樣的才氣。但他們之所以沒有取得像之梅老弟一樣的成績和成就,我敢肯定的說,他們缺少的是像之梅老弟一樣的真誠和信念和信仰和行動和努力和勤奮以及由此而誕生的智慧和進步和成長和發展。

真的,很多人看不到風景,或者說是不能看到更多更精彩的風景,到不是因為世界上沒有風景,也不是他們的眼睛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去行走,或者只是在自家的小院子裡或小院子的周圍轉悠。他們沒能走出自己的世界,他們不是真正的在做行者!

我想,似之梅老弟者:行走,總能見到風景!

寫下以上這些文字,一則以祝賀之梅老師的又一收穫,二則為之梅送上我真誠的喜悅,以表達我的一點惺惺相惜之情,並激勵我身邊所有的同行。

讀《芳華》有感4

故事發生在那十年,那十年是一個崇尚熱情高漲的靈魂、注重整體向上的社會氛圍的時代。起初,主人公皆為青少年,劉峰、何小惠可謂本書主要角色。故事以時間為線索,描述主人公青少年至老年的生活。本書又名“你觸摸了我”,私以為該名更像本書主要內容的概括,因為劉峰從一個優秀社會楷模,至後來的全體討伐,皆緣於“觸控事件”。

“時代造就英雄的神話,亦可無情地毀掉英雄一生。”這是我對劉峰的總結。

劉峰,起初被眾人稱為“雷又峰”,彷彿他是雷鋒再世——每日一副好心腸,老實本分。在此舉一典型事例說明該點,劉峰熬夜花費兩週的時間幫同事打沙發,徒因同事快結婚。劉峰這般品性,贏得眾人一致好評和領導嘉獎。至於原因,引用本書一言“忙活別人的工作,比如幫服裝員補鞋補襪之類,就會撈到分外表揚”。原本根正苗紅的小夥,卻因動了凡心,表白並觸控意中人。無奈嚇得女生(林丁丁)大聲尖叫,花容失色地哭回女生宿舍。而後丁丁耐不住諸位領導的'花樣詢問,供出劉峰。至此,劉峰因動凡心、表白和觸控女生而名譽毀於一旦,從此意志消沉。

在今日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表白和沒有淫穢意思的觸控,卻成了那時代人們民聲皆毀的理由。劉峰被眾人以“流氓”株之,雖沒有被定為流氓罪,但一生已受其影響。關於“流氓”,我對這詞的瞭解來源對“流氓罪”的理解。流氓罪是指公然藐視國家法紀和社會公德、聚眾鬥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破壞公共秩序以及其他情節惡劣的行為。該罪被吾師稱為口袋罪,於1997年新刑法修訂時已刪除,但從此新增了聚眾鬥毆罪、尋釁滋事罪、侮辱婦女罪等其他罪名。在我看來,似乎符合上述行為者,即為“流氓”。事實是,法律自身的高度概括性、本罪的“口袋罪”特性是為了靈活使用。故有時輕行為,亦可歸為“流氓罪”範疇。加之法律源於道德,劉峰青年時代的道德觀認為——表白、觸控女生脊骨則為眾人可極力討伐的惡行。今日看來,無限壓抑本性、要求他人永遠保持積極原本便是逆天而行。那是整個時代的悲哀。

但我並不否認那個年代,萬物皆有好壞,世人對那時代的評價不一,只因價值去向不一、思考因素與方向的權重不一。本書價值取向尚未明確說明,但私以為,作者已暗諷。

至於“何小惠”,私以為她更像今日“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此外,組合家庭,母親的懦弱和屈從,繼父和後來弟弟妹妹的語音暴力與冷暴力,讓小惠缺愛。她甚至不惜用欺騙他人的方式獲得愛。她和劉峰的故事,用書中一言概括:“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而她的有些行為,譬如裝飾文胸、假裝發燒等,眾人站在今日的道德最高點處審視,自然不會苟同。但將心比心而言,何小惠種種行為,複雜、但能夠理解亦十分可憐。時代影響家庭,家庭造就小惠的主要人格,小惠的所思所想,我不能更深地理解,或許那些真正缺愛的人,觀小惠經歷,才產生共鳴吧。

當《芳華》一說被拍攝為電影,大賣之際,筆者對《芳華》一書僅是好奇。社科老師課堂引用本電影,卻提及“追憶”一詞。彷彿影片是老一輩對過去時代的追憶與緬懷,對此筆者不能理解,我僅僅以為,那是集體主義的歷史,彷彿離我千萬裡之遠。筆者甚至有點認同劉倩的想法——“對於師範畢業的國中語文老師劉倩來說,傻乎乎地忙了一輩子的不僅僅是她父親,我們這一代都是多餘。我們是信仰平凡即偉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勞,就是精英,好幾十年我們平凡得美滋滋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年輕人如我,只能瞭解該歷史,卻不能理解,很抱歉。

讀《芳華》有感5

禁忌總有一種讓人著魔的魅力。芳華的故事,是在一個充滿禁忌的背景下發生的。

不由得讓人想起國小門口麵館的烤雞翅。這大抵是我活到現在吃到過的最獨特的一種。聞起來是一種細密的香氣混著焦糊的味道。雞翅的獨特就在於外面的皮,一口咬下去簡直是在口腔中炸開的香甜。祕訣就是酥皮外面裹著的香脆的麵包屑,大快朵頤的時候會粘在嘴角,掉在盤中,急忙去舔盤子的時候,柔嫩的雞肉已經讓人無暇顧及麵包屑了。沒見過吃這種雞翅能吃的文雅的.,大多數人都是看著廚房,咕嚕咕嚕地咽口水。然而我每天中午都是偷偷去吃的,因為大人們說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膩的東西。不禁讓人唏噓,想想當年每個中午都在小麵館吃的唏哩呼嚕的日子,居然已經過了十年。店主都換了好幾個,而我再也吃不到這個烤雞翅了,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它變得更好吃了,現在打下這幾行字還覺得口水要流到桌子上。

芳華的時代,似乎處處都是禁忌。打扮好看,是禁忌;生活富足,是禁忌;談情說愛,是禁忌,一切在今天的我們看起來尋常的事情,都是禁忌。可就像今天,我即使買了肯德基的全翅桶,也敵不過當年偷偷摸摸翅的一隻烤雞翅;今天的我們自由自在,卻索然無味。芳華的世界充滿荊棘,卻恣肆張揚,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是啊,在人人都精緻美麗的今天,穿上一整套昂貴的服裝,怎麼可能比得上當年一套乾淨挺刮,英氣逼人的軍裝?天天都能品嚐的饕餮美味,又如何能夠和被窩裡悄悄地小口咬著的巧克力抗衡?

在小情小愛的歌曲傳遍大街小巷的今天,一聲大膽的告白怎麼可能比得上送給所有人芝麻糕,只為了送你一塊的感動。這些青年青春的色彩,其實一樣都沒有少,反而在時代重壓的磐石下,頑強地開出了一朵朵花。我向來以悲觀的眼光讀書,在悲哀的時代,人們的快樂更像是自我欺騙。然而文字中,卻藏不住的是嬉笑歡鬧的美好。

儘管每一個人都是悲劇,但是他們的生活,有過這樣的色彩,也讓人動容。

讀《芳華》有感6

昨天晚上自己在感慨什麼呢?自己就是在說,其實笑不出來是因為自己最近看了一部小說,看的是方法,然後這一本小說讓自己特別的難過,因為總覺得小說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是苦情人自己覺得這一步更應該叫做是那一種悲慘人物吧,就不是有一個悲慘世界嗎?但是它叫做芳華,其實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對吧,大家在那麼美好的年紀遇到了一次,然後在遇見彼此的那一個時候,我們都是表現出最優秀的自己,所以自己也覺得是很好的一個名字吧,就很有深意,但是最後的那一些結局真的就是讓人看哭了,自己真的就是在看那一本小說的時候也是淚目了幾次,當然是沒有那一種洶湧澎湃的哭,就沒有今天的這一種洶湧澎湃,但是還是默默的掉了眼淚的。

其實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說為什麼自己在看這部小說的時候會那麼的難過,明明他們身上有這些悲慘的事蹟,自己都沒有輕鬆的去體驗過,甚至在自己身邊都沒有發生過這種悲慘的事情,但是自己再看的時候還是會被作者比賽的那一種積分給趕上了吧,就我自己覺得他極力的用這種平淡的筆調去描繪出幾個人的非常命運,但是呢,這一些平淡的筆調最後還是渲染了這一種特別悲傷的基調吧,就還是影響了讀者的心情,反正自己是覺得他的公理是很不錯的,畢竟自己也是已經被影響到了的.,如果他沒有這種功力,他很難平平淡淡地寫出一個人的故事,然後就讓讀者捧著這一本書然後使勁的哭。

女生女生想一想的話會覺得其實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因為看一本書,然後因為裡面的角色裡面的故事情節而哭泣了吧,就一直覺得很平淡,然後甚至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喪失了博弈財富,因為過去的話,自己可能看到什麼的時候會覺得特別有情緒,特別的能夠讓自己產生一些情緒的波瀾,那個時候自己就會覺得,噢這也其實也是一種豐富的情緒,是相對一些作者來說是一種財富吧,但是後來沒有了呀,後來也質疑過,但是後來就覺得其實情緒和這一些起伏真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故事去觸動吧。那是一種淡淡的憂傷,然後坐著他在寫這一次故事的時候,其實它也有從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去要的自己是一個後面平淡情緒的人吧,就是不會說因為客觀存在的一些事情,然後去影響自己的主觀形式,他有一再的去表達這種心情,這種境界。但是呢這是怎麼做到那麼平淡的筆調寫出這麼洶湧澎湃的故事。

讀《芳華》有感7

朋友們都去看《芳華》電影了,我沒有去。相比於電影,我還是喜歡讀原著,從字裡行間勾勒我所熟悉的版圖,塑造自我感知的形象。這總會給我更深的震動,就彷彿多走了一遍人生。

誰人沒有青春年華,可經歷了就只能做“往事只能回味”的慨嘆。即便重新來過,你依然會是現在的你,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無論多少次,你還是那般選擇。就像劉峰,他或許會後悔,但倒回去,他依然會發生那次觸控事件。林丁丁依舊還是要因追逐優越的生活而最終落單。而何小曼也永遠不會跟劉峰跨過那一層窗戶紙。只是電影裡對此做了改變,而我更衷於原著的設計。

《芳華》在蕭穗子的總結中落幕,她說:我們是信仰平凡即偉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勞,就是精英,好幾十年我們平凡得美滋滋的,時代有它不可告人的用心。她把原因歸攏到時代,其實就是大環境。有這樣一個環境,沒有人能跳得出來,尤其是“那時年幼”。

是的,年幼的我們還不具有成熟的觀點,只能隨著時代的波濤前行,而這很有可能是致使我們後悔的荊棘。但過後來回味,卻總覺得是芳華。

生活總要向前看,我們不能活在“那是年幼”裡。就像他們講的: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任潮流更替、境遇變遷,時代給予我們的坦途或者坎坷,終將成為我們的芳華。文/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