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匠人》讀後感

讀後感1.03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匠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匠人》讀後感

《匠人》讀後感1

他們不在了,我的故鄉也就沒有了,我將真正成為漂流在城市的孤兒。”或許是觸及到了文字裡憂思,我帶著這本黑乎乎的“書”回了家。

如其所名《匠人》,這是一本很普通無華的工匠類散文,並沒有什麼華美的辭藻,只有15名手藝人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常,寥寥一生。它的書皮是焦炭般的黑,看起來髒兮兮的,而細品故事卻有另一番樣的韻味。

捧書細品,我想象著外公手指如飛地扎著各種各樣精巧玲瓏的紙燈。最讓我震撼的是每年東嶽會裡所有的燈都是外公親手做的。無數花燈,滿街明亮,是何其絢爛啊!沒有生在那個時代,沒有能去看看這麼精美的燈籠,還真是有些遺憾。我想去看看申村的土地廟裡雕匠細細打磨的土地公公、土地娘娘像,那是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一片荒坡上做的。我想看看篾匠編竹籃,打竹涼蓆。是多麼靈巧的手才能做出來啊!

可現在呢?清一色的大紅燈籠好像只剩下了紅,它們大多出爐於冰冷的機器。那些小彩燈纏繞在店門前,五彩斑斕卻過於刺目,亮得有些晃眼。這少了的又豈止是精美呢?

在這本書裡我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在這本書裡,我暫時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我隨著這本書走進了作者的童年。我看到了頑皮的“我”和桶頭烤蛇肉被發現的無奈窘迫;看到了外公為他的戰友拉瞎子的知恩圖報;看到了22歲的許氏在丈夫被殺後,將13個月大的.獨子養大,未曾改嫁;看到了在那個缺少糧食的年代,總能找出食物,自己卻餓得面黃肌瘦,得胃癌而死的那個溫柔的奶奶……

而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總是步履匆匆,表無表情地穿過馬路;那些居住在高樓大廈的人們,可能連隔壁人家的臉都沒記住:那些閃婚又閃離的人們將婚姻當成了兒戲;那些被各種興趣班擠滿時間的孩子,或許都不曾有過漫步於鄉村的田間小道……

現代的人們似乎得到了很多,又好像失去了什麼最純粹的東西。是什麼呢?是傳承,是真情,是一種“慢”生活。他們我們一味地追求速度與效率,卻慢慢忘卻了那一點菸火氣。

新與舊從來不是相悖的,不該是水火不容,生生取代的你死我活。新與舊是相輔相成的,在幾百年前傳到現在的優秀美德是中華民族的瑰麗寶藏,值得每一個人去品,去學,去傳。

翻到書的最後,看到有“像是從著火的鍋灶裡搶出來的”這麼一句話形容封面。一瞬間,我想明白了很多。傳統的老手藝,傳統文化都在慢慢消逝。趁著現在還不算晚,趁著還能留住這可貴的精神,精湛的手藝,趁著還能搶救,留住它們。別讓他們徹底成為歷史,別讓它們永遠留在過去。誰都不敢想象新與舊的結合會爆發出多大的火花,開闢出多大一個洞天!

帶著這些寶藏與新的力量一起慢而穩定地向前走,一路學習,一路成長,一路強大。一起去啊,更遠的遠方!一起去啊,更美好的未來!

《匠人》讀後感2

創業者是一個管理者,但這本書裡所講的匠人,並不是現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技術員工。此刻貌似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畢業文憑,畢業後都去從事腦力勞動,去做白領了。反而做為技術工人的藍領此刻有很大的缺口,工資也高,我其實很想有一技之長。也想去學木匠,還想去開火車,或者去做一個工程師,但我最後的路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公司,一點一點的磨練自己。

書中寫的雖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帶學徒的方法,但是裡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學習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強調。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飯、比如和人說話該怎樣回答,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確實最就應注意的。

以前讀過胡雪巖,明白了他也是從一個國小徒幹起,學徒期間要為師父師孃倒夜壺,要沒有怨言的.去做好師父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其實這樣的帶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國也有。只但是這些傳統的行業在逐漸被機器大工業生產代替了,一個匠人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投入的時間、感情、精力在逐漸減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機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館看一些展品也會經常感嘆,獨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等,但是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充其量也就感嘆一下窩草,這技術這麼牛逼,等這技術普及了以後再也沒人提起這牛逼的技術了。

其實對一項工作、對一個人、對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時間的,要堅信大器晚成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學會投入熱情,學會擔起職責,學會為自己的成果自豪、負責。

《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激情、負有職責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沒有講怎樣運用那些工具,也沒講做傢俱的具體細節,只是講在進入作業場、進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情緒上以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要做到實處,做到融入血液中還真需要投入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不斷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雖然投入到了現代化的公司從事工作,但是這種傳統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去學習,去實踐。那麼從此刻開始,用心和身邊的人打好一個招呼吧。

《匠人》讀後感3

讀《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輝的工匠精神所打動,這就是日本人能夠在1945年被原子彈炸燬後,利用短短的幾十年內時間迅速又稱為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的原因吧。

忘記以前是從知道的一個對日本最正面的評價是:“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家,能夠快速的接受世界上別的國家的長處,並且快速跟本國的實體進行結合的國家,快速試錯,並從過程中保留最原始的東西,加以宣揚。”

這就像中國的茶道,漢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以前的人,窮人就和粗茶,富人才會品茶,也就讓飲茶成為了很多富人結交的工具。反觀日本,從中國學習到神奇的樹葉可以用來品後,傳回日本,最後發明了茶道,把品茶創造成一種職業。(不是說中國人不行,是中國人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國最後會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國人過於封閉,即便是懂一些東西,但是習慣性的揣著,怕別人把自己的技術學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個精神告訴更多的人,培養習慣。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強調記憶,定製標籤。

進入工作場所前,必須成為執著的人。

這裡說的執著,是指一遍又一遍,堅持完成一件事的執著。通過反覆練習,不斷推敲,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使客戶滿意和感動。這一點類似我們經常講的專注。專注第一力量,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是成就自己,實現自我的捷徑。

一句話做人就簡單點,少談自我,追求無我,以利他為主;做事就要執著和認真,毛主席講過,世界上的事就怕認真二字。那我們就認真一點專注一點,成不了一代名匠,做一個正能的名匠也是可以的。

《匠人》讀後感7

什麼是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它不僅包含了與人的溝通、交流的能力,而且還特別強調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反而有利於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

名人張藝謀說:"締造奧運開幕式驚世華彩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而是整個奧運導演團隊,他們用汗水和智慧共同詮釋了團隊精神的偉大與真諦!"。

現代社會並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每個企業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團隊精神的人!正是在以張藝謀為首的奧運導演團隊的精心努力下,運用現代高科技的手段,發揚團隊的集體智慧,用他們的辛勤和汗水換來了奧運開幕式驚世華彩的、與世絕倫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和享受。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民的能力和智慧,證明了2008年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參賽國最多、參加的隊員最多的一屆奧運會。創造了眾多個第一。我為100年中國人民的圓夢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為中國舉辦的出色的奧運喝彩、歡呼。

名人比爾.蓋茨說:"團隊合作是成功的`保證,不重視團隊合作的企業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唯有團隊合作方能取得勝利。擁有一支卓越的團隊,就等於擁有了成功。團隊合作是世界500強企業成功的祕密。

團隊是會聚所有力量的精神支柱。工作中所有團隊成員齊心協力、互相團結、將無所不能。

井深大-日本索尼公司創辦人之一,最初的索尼公司僅20多人,正是在他的帶領下,以及團隊成員的緊密配合下,並充分調動起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將團隊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終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開創了企業發展的新紀元!可見團隊力量的爆發力是多麼的具大。也正是他們發揚這種團隊合作的精神,才取得了具大的成功。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對團隊合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每個團隊成員只顧發揮自己"以一當十"的幹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提高自已的團隊合作意識,這樣,整個團隊才能發揮出"以十當一"的功效。

《匠人》讀後感8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會用各種各樣的竹製品,壞了的時候不會去買,而是請村裡的篾匠來家裡,我們俗話說的叫供篾匠;新房或者辦喜事時需要為新人準備一間房子時需要添置家居,也要去請木匠來打製,家裡請木匠幹活叫做供木匠;除此之外,家裡修房子時需要供磚匠、漆器具就叫供漆匠等等。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稱作供這些手藝工匠們一詞,但越到後來越瞭解到周圍不論是已被列入文化遺產的建築遺蹟,還是生活中各式簡潔實用的物品到家中祖輩們留下東西才明白,對於這些特別的技藝,我們對於這些手工藝者們的一種尊重。

這些匠人們中,有些工匠技藝特別,出自他們手的東西不僅質量上乘,且外表美觀,同樣的東西,比其他師傅製作的使用的壽命更長,這些人通常話不多、幹活不快、但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手頭也從來不缺活幹。卻也有不少技藝一般的人,他們做出來的東西似乎也不錯,但感覺還是少了點什麼。這或許就是透過讀這本書中所瞭解到的匠心精神吧,他們兢兢業業、對事物精益求精,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青睞!。

讀完這本《匠人匠心》,能夠了解書中的一位位的中國傳統手工藝人以及手工技藝。有修故宮的李永年和他的木工隊們、有七十一歲的農民唐以金以一己之力重建古民居、有隻想把一支筆做好的李小平等等,他們心無旁騖,只想著做好手中的事。

然而傳承的進展中,亦喜亦憂。徽州漆器師甘而可的'女兒從北京回到故鄉開始追隨父親傳承這門技藝,宜興徐門的紫砂壺之後也後繼有人,西藏林芝在發展和探尋當地的手工藝時,並不耽誤當地農民們的生產與生活,注重他們原本的樣子,走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故宮的維修隊卻因為不是企業性質,沒有營業執照,不能夠參與投標,因此國內其他大的古建修復則無法參與,後繼精挑細選出來的年輕人除了因缺少參與更多大工程的經驗,也沒有被納入故宮正式編制生活無法穩定,前景堪憂。年老的唐以金憑一顆為保護古宅的熱心,重建了蔣仁祿古宅群落,在進一步的建立“桂北古民居博物館”中,逐漸陷入了困境,周圍人的不理解、家人的不支援,沒有資金的來源以及沒有政府相關的保護政策,讓七十一歲的唐以金一度陷入困境,他將何去何從。

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這是三聯生活週刊的創刊語,也是最喜歡的週刊之一。在這一本文從中,不僅僅認識到這些紮根很深的手藝人,也從這些匠人身上學到了做事的態度,選對心中的興趣,並堅持下去,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匠人》讀後感9

記得寒假去施老師那學習航模時,施老師經常跟我分享他工作室裡面一些國小生的作品,有飛機,有輪船也有建築模型,樣子非常精美,看完後一陣驚歎。於是我很激動的表達自己想學的意願,施老師說他不會用高科技,所有的作品都是手工製作完成的,需要耐下心來慢慢做。沒問題!我也想當一個小木匠,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能手工製作模型,那用電腦雕刻就不成問題了,這可是為模型製作打基礎呢。為了能順利的當個小木匠,於是我開始閱讀這本《匠人精神》,以期獲得靈感。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創辦人秋山利輝所著,“秋山木工”的訂製傢俱常見於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飯店、高階品牌專賣店等。由於重視人才品格的培養,秋山先生創立了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則——“匠人須知30條”,有效地磨鍊心性和品格,喚醒每個人體內的一流精神,矚目業界及海內外。

秋山先生講:我們培養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專業技能。我的.時間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其結果是每年“秋山木工”的學徒都能在日本木工大賽上名列前茅。如此八年,不斷磨礪心性,既圓融了親情,又在“德”、“技”雙修的道路上,增添了無窮而自然的動力。

“匠人精神”的核心是孝,“秋山木工”的以孝育人的成功經驗,使我明白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因此“匠人須知30條”更多的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秋山木工”的評價標準,是技術40%,品行60%,他們要想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會好好做事”的匠人。

“秋山木工”的弟子們,每天都要背誦三四遍“匠人須知30條”,八年下來就有一萬遍了。如此反覆背誦,在不知不覺間,就會按照須知做了。每天每天背誦,文字就會進入意識深處,變成我們的血肉。一旦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能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並且化為實際行動。

日本雖然是島國、資源也少,之所以能繁榮到現在,是因為重視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日本人精神和技術,並一直鑽研至今的緣故。無論技術多麼優秀,但僅僅只有技術,將很容易被超越,而精神無法很快被模仿。如果精神一流,技術肯定一流。

其實不止是工匠,學校的老師、商人、醫生、農民,都是握有“技能”的專業人士。無論是哪個行業,想要成為一流的人才,都要先學會好好做人。禮儀、感謝、尊敬、關懷、謙虛……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教育的基本,全都濃縮在這套“匠人須知30條”中。

《匠人》讀後感10

“崗位精神是一種崇高的信仰,一種強大的力量,是永恆的信念,成功的祕訣,更是一個員工從優秀到卓越的職業準則。”

“崗位精神”,從我們步出校門開始規劃自己未來職業生涯時,以及踏進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那到底什麼是“崗位精神”呢?可能還是很模糊、片面,人人都能說出很多。《員工崗位精神》一書系統的為我們梳理了這個答案,“愛崗精神、敬業精神、認真精神、負責精神、主動精神、服從精神、合作精神、奉獻精神、節儉精神、自律精神、創新精神及進取精神。”

當拿到這本《員工崗位精神》細細翻閱後,感觸良多,收穫亦多。我們常常會抱怨這個工作不好,這個簡單,那個辛苦等等,這是應為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待人的態度等均在一定程度出現了拐點,做的很是不足。這個書可算是一副良藥,它會在時時鞭策自己,做一個對企業有用的員工。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對企業有用的員工,怎樣才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呢?這就要從基礎做起,瞭解員工所應該具備的崗位精神。

作為企業的一份子,我應該在企業面臨磨難與挑戰時,與企業一起共渡難關,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工作。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力爭在本職崗位上幹出驕人的成績。我們要心懷感恩,沒有企業給予的'平臺,沒有領導的關懷、信任、支援,我們的努力最終可能會付諸流水。我們要珍惜企業提供的機會和平臺,使我們得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讓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

“你在為誰工作?我在為自己而工作,為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將來,為自己的成功而奮鬥。” 要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幹任何事不要拖延,拖延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問題變得輕易起來,只能給自己帶來工作上的影響,打亂自己已經安排好的計劃,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克服困難,不要找任何藉口。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對自己的工作充滿強烈的責任感,不拖延懈怠,不應付了事。 怎樣才能成為優秀的員工?王順友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個普通中國人王順友的事蹟在人們中間廣為傳頌。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20年來,他孤獨而堅毅地行走在青藏高原,送郵行程長達26萬多公里,相當於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且整整20年,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100%。不輕視自己的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匠人》讀後感11

關於匠心,近期讀了一本書,叫做《匠人精神》。

秋山先生“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孝順父母,還生孝順兒”,都是在講德政和德行的教育。

其實中國五千年精神傳承的主要核心即是“孝道,師道”。《弟子規》更是開宗明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秋山先生四十餘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據“老僧常談”,總結出了“匠人須知30條”。

難能可貴之處,“秋山木工”要求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學徒生涯中,每人能夠每天背誦三至五遍“匠人須知30條”,八年累計一萬遍左右。同時在相對封閉的集體生活、工作的環境中,時刻對照自己如何把“匠人須知30條”去落實和踐行。學徒每天晚上都會靜下心來,如實反省今日所作所為,並盡心盡力用日誌形式向師長、父母“彙報”。每兩週會把寫(或畫)滿日誌的.素描本寄給父母,通常父母在閱讀後會感動得淚流滿面,並在日誌上留下感動或祝福、鼓勵的話語,然後再寄回“秋山木工”。每日的朝會上,學徒當眾讀出父母的寄語時,往往也感激涕零。自願努力和奮發向上的動力,由衷升起。

秋山先生講:我們培養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專業技能。我的時間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其結果是每年“秋山木工”的學徒都能在日本木工大賽上名列前茅。如此八年,不斷磨礪心性,既圓融了親情,又在“德”、“技”雙修的道路上,增添了無窮而自然的動力。

匠人是從日常生活中修行而來的。

修行就是修正內心,去掉浮躁。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修行的過程。所以應該把日常生活都看作修行。

名、利、權這三樣東西,讓現在很多人浮躁,是人不能靜心的根本原因,也是工作總難以認真完成的原因。有些人,他們不會被名聲、利益、權勢等矇蔽,有了這三者,他們能坦然對待;沒有,他們也依然能做好自己。有或者是沒有,他們都不會覺得生活有什麼不同。這樣的人是智者。

正如玉衡人“白天干活,晚上讀書”。不被功名利祿所動搖,一朝一夕只為做好當下的事情,只願手中的虎符銅砭能為更多的人解決或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讓千家萬戶受益於李氏砭法!

感恩李道政師爺,感恩李氏砭法,感謝靜靜老師的言傳身教,我們將繼續:“白天干活、晚上讀書”,精進提升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療法,願千家萬戶受益於李氏砭法,造福於民。

《匠人》讀後感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寶馬前臺的服務顧問杜亞坤,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工匠精神》這本書。

若說贈你的是教誨,還不如說是一生受之不盡的建議。卡耐基先生不喜教訓別人,只是中肯地提些建議。這個交友法則在他的書中隨處可見,也成了他成功的一大法寶。也許,我這樣做的話,人緣也會好起來。

我所分享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修行,從愛上工作出發!

修行是指修正內心,改變行為。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修行的過程。來到中鑫之寶的這段時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在市場部掃街的那一個月。當我和我的夥伴們站在中州大道的十字路口,看著川流不息的豪車被迫停止在我們面前時,餓狼一樣的我們,像嗅到了維持生命的食物一樣,蜂擁而上,向每個客戶介紹著我們公司的活動,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真誠和用心。當綠燈亮起,車輛飛馳而去後,我看到路邊零零散散發小廣告的人面無表情地蹲下,看著自己手裡的廣告目光呆滯,任由卡片隨風飄揚。我們的夥伴看著自己手裡的單頁眼睛中卻滿是興奮與滿足。突然一本我們公司的宣傳冊從客戶車窗裡飛到了路邊的綠化帶旁,此時有三個夥伴從不同的位置向著宣傳冊落地的方向飛奔過去,撿了起來,又用被汗水浸透的T恤擦淨了上面的.浮塵。我就在這一刻,內心深處好像有一根弦被猛地拉緊,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又是什麼樣的精神造就了這些可愛的夥伴?我發現我漸漸地愛上了這裡。我開始覺得工作不再那麼枯燥無味,疲憊不堪,只要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的工作,並全心投入,每天確實努力工作了就是一種幸福!通過在市場部的實習,我充分理解了我們每個客戶的來之不易,讓我更加懂得了珍惜每一個客戶。

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點是:先增值,後回報;慢慢來,比較快

財富是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的,但是一個人只有明白了財富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這個真理,才能真正擁有財富。年輕的時候不投機取巧,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工作,就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帶來的功德,水到渠成之時,財富將不請自來。隨著工作的慢慢穩定,我漸漸地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所謂的一點點經驗已經跟不上中鑫的步伐了,我就想找一條捷徑,就像武俠小說裡的主人公尋找傳說中的武林祕籍一樣。我踏上了尋找《寶馬服務顧問速成祕籍》的不歸路,我想把常見的故障和服務話術統統蒐集到手,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匠人》讀後感13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型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在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叫《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飽滿。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為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這些落難者勘察小島和建設小島的過程,因為在這裡我看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雖然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知識還太難了但知道了總比不知道要好,更何況我也挺想去學的(雖然很多東西都看不懂,不過挺有趣的。);我在這本書感到最奇怪的事是:作者是怎麼把三本書(也就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祕島》)給聯絡到一塊兒去的?為什麼不寫在同一本書上?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著。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為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今天是我第三次讀童話《醜小鴨》,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醜小鴨一生下來非常醜,鄰居們嘲笑它,兄弟姐妹欺負它,就連鴨媽媽也對它不理不睬。醜小鴨在這個家裡得不到一點點溫暖,最後它不得不離開家,到外面的世界去生活。它差點被獵狗咬死,差點被凍死,直到來年春天,醜小鴨意外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潔白漂亮的天鵝,它高興極了,快樂地飛來飛去。四周不時傳來讚美的聲音。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她曾為一隻小鼠流淚,為一隻折足的蟋蟀而哭泣……她的憐憫的心是很多人都學不來的。文中大多數介紹她在異國時發生的一些事情。那時她已二十多歲,不可而知,一個成年人是如何帶著未成年人的口吻與小朋友們通訊的?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匠人》讀後感14

拿到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個詞,叫水滴石穿,我想這也是形容匠人最好的詞。一滴水當然不能打穿石頭,但靠的就是專注於那一點,夜以繼日地以微小但持續的力量贏得勝利。匠人精神也是這樣一股力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我想起我爺爺那一輩,在農村,聽我媽媽說她們小時候經常都沒米吃,但我爸爸家卻截然相反,我爸爸他們經常拿米去換面吃,因為喜歡吃麵,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有一個“富爸爸”。我爺爺是一個木匠,家裡的門啊,桌椅板凳,櫃子都是他做的,靠著他的手藝,他養活了四個兒女,並且讓他們衣食無憂,在村裡也是遠近聞名。我一直很敬佩他,我小時候也經常會看見他不斷地,耐心又細心地量傢俱的尺寸,砍樹,做傢俱,所以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很敬佩有技能的匠人。

到了我們這一代,智慧化,網際網路+,靠手藝的匠人越來越少了,所以很多人很感念那個時代,匠人創造的美好生活。就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對用心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認真對待。我在沒看本書之前,對匠人這一稱呼認識不深刻,只知道,靠手藝的才叫匠人,但這本書告訴我們,個人是匠人,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也是匠人,一個專注自己工作的普通人也是匠人。

我想,作為中國人,"made in china"是件讓我們自豪的事情,這都是普羅大眾一起努力的結果。這本書,是一個叫王振華的人寫的,姑且不介紹他的諸多身份了。這本書,作者介紹了許多匠人的奮鬥經歷,有中國人,有外國人,從個人到企業,從他們的經歷中,發現成就他們,支撐他們不段發展壯大的內在原因。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一個人能成功,從一個小我變成大我,一定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書中大量的例子向我們一再證明,專注,被堅持,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企業和優秀的個人。我想起我上次才剛看過的那本《不煩不累》掃一屋的作者,新津春子,她原本只是日本羽田機場的一名清潔工,因為她敬業,並且有著匠人精神,她的`勞動獲得肯定,得各種獎,去世界各地做清潔指導。這樣的人,是蠻有個人魅力的,也用她的認真負責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匠人精神也不能只靠專注和精雕細琢了,還應該有好創意,從中國製造跳越到中國創造。我以為這只是一本談論匠人的書,其實它還講了我們中國企業的一些錯誤,走出國門的一些指導,給了我很多觸動。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決定了我們是否是一個匠人,從個人到家庭到企業到國家,每一個微小的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為企業為國家儘自己的力量,成就企業成就國家的同時,其實也在成就自我。

《匠人》讀後感15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說話”。秋山利輝先生通過《匠人精神》這本書,將自己大半生感悟的匠人精神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世人。通過制定的八年制獨特人才培養制度,為年輕的學徒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做好了強大的心理建設。本書中提出的“匠人須知30條”。雖是舊道理至簡的呼籲,但是讀來卻讓人感覺真誠和警醒。在我們迷茫不知所措時,相信它會給你指引方向,會給你奮鬥的力量。書中通過日常最為基礎的“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隨時準備好工具的人”等。告誡世人要從最不起眼的、最基本的事情開始反覆練習。要苦練紮實的基本功,要相信夢想的實現是無數細微之事最完美的堆砌與累積。

關於人品,秋山利輝先生提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的觀點,所以在學習生活中時時刻刻注重磨練學生們的'心性和品格。例如,秋山先生通過“學徒制”讓學生在一起生活,相信只有經過集體生活,才能培養學生們替他人著想、關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學生們與老師通過朝夕相處,也可以隨時觀察到師傅的專業技術、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高尚的品格。沒有人品,人將殘缺不全,好人品才是成功人生的堅實根基。

關於心態,秋山利輝先生說“總在思考今後要成為怎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夠積極面對,這樣的人一定能夠成長”。我們的人生路程未必會永遠一帆風順,所以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要擺正心態,勇敢面對。

關於執著,秋山利輝先生說“一遍又一遍,堅持完成一件事的執著”“專心致志,持續做一件事情的執著”——正是這種執著,成就一流。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要有一份純粹的心、專注的態度以及執著的精神。執著這個話題或許不是陌生的,可是在本書中讀過心底卻也真真實實的多了一分堅持下去的勇氣,也開始告誡自己持之以恆的堅持必將讓我們的夢想落地花開。

關於責任,秋山利輝先生說“盡責工作必然產生緊張感,這樣就能集中心力工作,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告誡我們做事時要付出時間、心血、精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積極的反饋。要時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對待工作,要不辭辛苦,不懼困難的去完成。

讀完這本書,這些道理雖然從古到今探討從未間斷。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腦海中也不乏多了幾分清晰的行動目標。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時刻告誡自己要注重細節、注重專注。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努力磨礪自己的品行。在如今這浮躁的社會,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