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後感1.0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通用15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我從《孩子你慢慢來》的封面上摘抄下來的。

這本書裡講的是一個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母親很溫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錯,她也不打不罵,只是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向別人道歉。

長長的路,需要我們慢慢的走。萬物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可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現在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不想讓我們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就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殊不知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並不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反而毀了我們的天真爛漫。

而書中的母親,教育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不管結果怎樣,只要盡力就行了。有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學。

我希望以後我們的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感受,給他們一點自己的空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我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抽空把《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龍應臺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樸實的、豪情的、溫情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歡。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一個個小短篇,其實記錄的無非是母親和兒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這樣真實的文字,把那份濃濃的母愛一點點滲透給了讀者。或許是做了媽媽的緣故,對於描寫親子關係的文章特別的喜歡。總能在這些文字裡找到共鳴,找到感動,也學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看這本書的過程裡,心裡都懷著一份感動,能感受到龍應臺對兩個兒子的涓涓母愛;對上天把兩個可愛的天使送到她身邊的感恩之心;同時看到她和華安、華飛的交流又會讓你忍俊不禁。我欣賞她處理兩個孩子之間關係的智慧,喜歡看她與華安、華飛的互動,佩服她能那麼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話題,讚許她面對犯錯孩子所採取的態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動,那是做了母親以後自然流露出的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是每一個身為母親的`女人都會有的情感,不需要誰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賜予每一個母親的母性。

合上書,我心裡滿滿的感恩之心,濃的化不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智慧的母親,我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我願意陪伴兒子慢慢成長,同時也希望把這本書分享給每一位準備做媽媽,和已經做媽媽的朋友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本來,我並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是個什麼樣的人,而當我看完了這本上《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我漸漸有些瞭解並喜歡她了,同時我又特別羨慕華安有這麼一位既是母親,又是朋友的媽媽。

在《孩子你慢慢來》中,龍應臺有了一份偉大的職業—母親。這本書的開篇有些嚇人:在龍應臺讀書的那個年代,孩子們在學校裡沒有尊嚴可言,有的因為頑皮只得頭頂一盆水被老師罰站;有的.因為考試成績差,所以必須帶著“我是笨蛋”的牌子在操場跑一圈;甚至更有同學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在這種冷酷的環境中艱難地生活著。於是,深受其害的龍應臺,在做了母親後,十分愛自己的孩子,以一種耐心、平等、潛移默化的方式,竭盡全力為她的孩子創造溫馨自由的成長空間,把自己的兒子教育成一個“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我多麼羨慕龍應臺的孩子啊!他們的媽媽總是以平等的姿態與他們相處,而且相處的十分融洽。無論孩子有多少個無知的要求,比如說媽媽要很溫柔、要媽媽不打人不罵人、要媽媽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龍應臺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順其自然慢慢來,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願天下所有的媽媽都能和龍應臺一樣,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多點耐心、多點時間,讓我們慢慢來,那該有多好。這樣我們就都會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4

《孩子,你慢慢來》它在給了我無限感動的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啟發。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是《孩子,你慢慢來》書中卷首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我繼續讀完這本書。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的長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階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態就明顯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講了幾遍還不明白嗎”“怎麼到班裡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把書拿出來”等的話語經常不經過自己大腦就熟練地從口中蹦出,說完後意識不到有什麼不妥卻也沒見起到什麼效果,反而更讓自己心裡添堵。文中的“媽媽”是個聰明、睿智、理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一個非常簡便卻又符合兒童身心生長的方法——孩子你慢慢來。這個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是也可以較好的運用嗎?

班裡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們在教育時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發展水平高的學生,你有能力快點就快點,而對於水平稍低的學生,你慢點老師也等你啊!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5

《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是本書的開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買花時看到的一個情景:一個5歲的孩子,非要自己動手給花束繫上蝴蝶結,而作者就那樣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願意靜靜地等。在等待的過程中,作者追敘了一個昔日冰冷的事實:一個追不上別的孩子功課的女學生,帶著自己的弟妹,跳進了冰冷的河裡。由那悽慘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面對著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同。我們老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說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值得每個人都去看一下,非常的精彩和有趣。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6

昨天下午,治療回家,躺在床上,翻看新買的書,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天氣依舊持續悶熱,我的孩子,在一邊因為吃藥又哭又鬧。幾乎每天一次,都因為吃藥。和他姥姥戰鬥。沒有個把小時的時間,他是絕對不會輕鬆的吃了那些藥物的。實際上,現在小孩子的藥,已經口感上好多了。都是橘子味,水果味的。一般都是沖劑。連頭孢也做成了沖劑,即便如此,我兒子還是不買賬,最怕的就是吃藥。一看你動藥瓶子就喊上了。我不吃藥,我不吃藥。想起我們那個時候,生病了,吃藥沒這麼困難,那時候都是大藥片。四環素、紅黴素。弄碎一閉眼就吃進去了。

書裡記錄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那麼細膩,還有那些非常可愛的照片,無論是選景、用色還是構圖,都很唯美,而有意境。在這點上,應該學習一下,歲月需要留下的,不僅僅是當時的容貌和神態,一併還應該留下場景,讓人一看,會知道他在什麼地方,當時是什麼情況,此外,我作為母親,卻沒有一張從別的角度照的我和兒子的合影。真想剛生兒子的時候,好朋友說的'。你怎麼只顧給兒子照相。裡面都沒有你。甚至,那個時候的錄影,有他姥姥。也經常是半個身子的。這些以後看來,都是會讓人感到遺憾。

下面這個照片,是去軍博照的,當時兒子看到飛機,非常幸福,在裡面跑來跑去。這樣拍下來。感覺還不錯。比呆呆直立的照片看上去有意思多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7

《孩子你慢慢來》,一個“慢”字,體現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理解、包容與允許,理解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個性與特點,允許孩子慢慢來,就像書中所寫:“我坐在斜陽淺笑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從從容容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孩子奔忙於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誤導了多少家長,人生是一場長跑,絕不是百米賽跑,是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還是拔苗助長?

龍應臺寫到安德烈從學校到家,只不過十幾分鐘的.路程,要走一個多小時才到家時,我有深刻感受,我們離學校只有5.6分鐘的時間,孩子有時也是一個多小時才回來,當你不停的在視窗張望,想回來一定能問問他去哪裡了,他卻說:“我和同學走著聊著就有遠了,然後才返回來,有時在哪裡轉了一圈才回來,”你可能就沒事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好奇、探索的眼睛,也許發現了一隻螞蟻,又發現了別的東西玩了一會,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而我們大人只顧趕路,哪裡有心情欣賞風景呢?這是不是正是我們缺少的探索精神呢?如果我們不允許孩子探索,孩子的天性就會被我們抹殺,長大也會成為一個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的平庸之人。

允許孩子慢慢做事也是允許自己放下急躁以及功利之心,孩子教會我們放慢腳步,多一點時間,多一點陪伴,時不時給予鼓勵與支援,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常常會出現旁枝末節,及時修剪,還是會長成參天大樹!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

這個暑假,我讀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作者龍應臺用濃重的筆墨和一張張引人深思的照片讓我瞭解到小孩安安從嬰兒到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這本書講述了小孩安安在八個月大時,什麼都不知道,看到什麼奇妙的東西就會問爸爸媽媽,但不太會說話,就抱著他們的褲腿,指著那樣東西咿呀作聲,家長就會告訴他答案。看見一些小東西,只要家長不阻止,安安就會好奇地放進嘴裡“品嚐”。在安安的成長過程中,他以天才能力,學會了瑞語、英語和中文,讓爸媽驚歎不已。當他五歲時,想把二十幾只桃紅色的玫瑰編上一個蝴蝶結,可他繞來繞去,怎麼也編不起來,可他還是繼續編。

安安的童年在龍應檯筆下變得生動、活潑和美好。我們也是一樣,童年都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對不懂的東西我們都想嘗試去做、去學。現在,四年級學完了,準備踏入高段。在高段的學習過程中,一定不能馬虎,不會的題目一定要鑽研到底,不浪費一節課。成績如下降,一定不能氣餒,找出原因,繼續努力,要像安安那樣克服,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沉下心來,想辦法予以解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9

孩子是天使,但孩子很淘氣。我還沒有孩子,也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所以對孩子這個群體知之甚少。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能緩解孩子的憤怒,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與孩子有關的喜怒哀樂。

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我可以深切的感覺到,身為人母的她一定累並快樂著!孩子帶給父母的是不一樣的煙火,帶著從未有過的愛心參與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覺得最幸福的事情。

孩子神奇的腦袋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諸多古靈精怪的問題,往往令學富五車的父母不知如何作答或者說是不好開口,那這時父母應該怎麼做?是搪塞過去嗎?當然不可以。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尊重小小的人,小小的人長成大大的人以後,才會尊重他人。

也許在生活中,兩個人站在你面前,你並不能分辨出哪個是更有素養的人。但是真正的相處是檢驗修養的唯一標準。不去管別人的閒事,說人長短,評頭論足,不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情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和情緒,說出的話能讓人感覺到舒服,為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卻不剛愎自用,即使是做錯事也有承擔的風度和氣量。

孩子你慢慢來,總有那麼長的時間讓你成為一個有素養的人,與世間所有的邪惡對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0

這個週末,我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光聽名字,感覺這本書是寫給大人們看的,不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看。翻開書,我才覺得這本書哪個年齡看都能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裡,龍應臺是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母親。在安安的一個朋友偷東西的時候,龍應臺並沒有像大部分母親一樣告訴他朋友的家長,讓他的家長罵他一頓,讓自己的孩子從此以後不在跟他玩。她沒有那樣做,而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教導她孩子的`朋友,讓他明白不能偷別人的東西。

安安喜歡聽故事,他聽完了一百回《西遊記》,開始聽《水滸傳》。他和弗瑞第學著書裡面的人物在路邊“打家劫舍”了一位好脾氣老人,拿到了許多巧克力,然後向媽媽炫耀自己的“功績”……這些有趣的故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這本書是龍應臺十五年前以一位母親的經驗寫下的,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1

看了《給安德烈的信》被龍應臺與兒子的相處模式吸引

大概這就是我想要的與睿智母親的相處方式吧

讀完這本

我有點懷疑

這是真的

還是帶有虛化的呢?

小小的安德烈真的是這樣被如此直白 大膽的認知人類的器官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每一個寶貝都是天才

身為長女,我有一個小我十歲的妹妹

所以我懂得小小的安德烈的憤怒 無助

人生三書,看完這三本

估計我會非常想擁有自己的孩子吧

表妹小考全校第二,全縣前五,小姨很很很開心,到處找人說要把表妹安排到認識的老師班上去,但表妹的成績真的`太顯眼,誰都不肯放,小姨愁了。“為什麼就一定要在他那裡學習呢?我看錶妹在他那學還不一定會越來越好。”最終小姨不管分班的事了,但又被舅舅慫恿,要送去吉安讀書啊,這麼好的成績,留縣裡幹嘛。

“去更好的受教育的市區就真的好嗎?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是待在充滿親情的這裡好吧。”

左鄰右舍都在拿現成的某某某的兒子、女兒的例子來說去市區讀書不一定好

“小姨,你到底問過表妹自己的想法沒有?”

最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自己想,不要把孩子思考的權利剝奪了,好嗎?!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長大後,明白自己的目標,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心甘情願,而不是被動不願。

馬上大四的我,可能要從事教師的我,身為一個沒有文化、強蠻又無助的母親的女兒,此刻,最最深刻的感悟如上。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2

今天,我讀完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頗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龍應臺和她孩子在一起的生活趣事,故事生動形象,美麗動人。

書中的孩子給人無限快樂,華安的調皮可愛更是讓人大笑不止,最讓我驚歎的是德國的教育,書中看似含影射沙的顯現德國教育的寬鬆,但這種暗示好像有無所不在,我不太贊成這種教育,但更不贊成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教出的孩子不靈活,不會應用。中國孩子學習時間太長,扼殺了孩子玩耍的天性。而德國呢,相對來說卻十分寬鬆,只學一個上午,作業量卻只用15分鐘即可完成,這樣的教育,卻耽誤了正在讀書時的少年,應適當在添些時間學習,學習時間較之玩耍多些,這樣,既可以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又鍛鍊了學生手腳並用能力,將來對學習一些科目也有所幫助,這樣。,最妙。況且,我們還有在國中高中再適當加些學習時間,時間要呈金字塔狀慢慢累積,不能過度學習或過度玩耍。相對來說,美國教育我更贊成些,因為它更貼近事實。

書讀完了,但它生動形象的內容,使我久久難以忘懷,刻在了我腦海的深深處。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3

暑假裡我讀過的書中,我最喜歡《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作者是龍應臺,它講述了龍應臺和她的兩個兒子華安和華飛發生的故事,生動地體現了兒童的'天真、童趣和龍應臺對兒子深深的愛。

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華飛、華安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在華安家的大院子裡玩,他們在牆角發現了一隻卡在牆洞裡出不來的老鼠,覺得它很可憐,想要把它從牆洞裡救出來,又怕把老鼠弄疼,於是叫龍應臺幫忙。龍應臺聽到要讓她與老鼠“親密接觸”,頓時渾身起雞皮疙瘩,但孩子們百般請求,好硬著頭皮,用紙包著老鼠前身把它拉出來。孩子們躲在她後面好奇地看著。突然,老鼠被拉出來了,龍應臺沒捏牢,老鼠慘叫著,飛快地從草地上竄走了,嚇得龍應臺倒在了地上,孩子們也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龍應臺沒有因為做這件事受驚而生氣,而是覺得孩子畢竟是孩子,得慢慢來,便一笑了之。

我小時候,也經常幹一些愚蠢可笑的事,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上完廁所,衝完馬桶,覺得很奇怪:馬桶可以沖掉那麼多東西,那最多可以沖掉多少呢?於是把廁所裡的那捲衛生紙一股腦兒地全扯進了馬桶裡,然後按下衝水按鈕。結果馬桶被堵住了,廁所裡“水漫金山”。爸爸知道後,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我很委屈,想:我又不知道馬桶會被堵住!唉,為什麼我的爸爸就不懂得讓我“慢慢來”呢?

童年是天真爛漫的,希望我們的父母像龍應臺一樣,珍惜我們的童年,讓我們“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4

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抽空把《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龍應臺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樸實的、豪情的、溫情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歡。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一個個小短篇,其實記錄的無非是母親和兒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這樣真實的文字,把那份濃濃的母愛一點點滲透給了讀者。

或許是做了媽媽的緣故,對於描寫親子關係的文章特別的喜歡。總能在這些文字裡找到共鳴,找到感動,也學到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看這本書的過程裡,心裡都懷著一份感動,能感受到龍應臺對兩個兒子的涓涓母愛;對上天把兩個可愛的天使送到她身邊的感恩之心;同時看到她和華安、華飛的交流又會讓你忍俊不禁。

欣賞她處理兩個孩子之間關係的智慧,喜歡看她與華安、華飛的互動,佩服她能那麼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話題,讚許她面對犯錯孩子所採取的`態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動,那是做了母親以後自然流露出的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是每一個身為母親的女人都會有的情感,不需要誰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賜予每一個母親的母性。

合上書,心裡滿滿的感恩之心,濃的化不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智慧的母親,我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我願意陪伴兒子慢慢成長,同時也希望把這本書分享給每一位準備做媽媽,和已經做媽媽的朋友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華人著名作家龍應臺的文章——《孩子你慢慢來》,心裡隱隱作痛。

我們這個社會發展到今天,似乎成了一列太擁擠的地鐵,人人必須趕著往前走,否則你便會掉隊,趕不上來,讓周圍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無盡的壓力。連我們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們的父母、教師或推或拉入這個趕車的行列,幾乎沒有例外。為人父母或者為人師長者,人人都懷著愛孩子的心高喊著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於是乎,孩子們變成了集萬千期待於一身的'無奈選手。

經常聽到周圍年輕的家長叫苦,暑假裡只有天天送孩子去學這學那的功夫,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試問:年紀小小,有這麼多的學習真的有用嗎?

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還繼續每天每夜地在每個學校或每個家庭中發生。

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

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孩子,請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