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1.5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彙編15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己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著我們長大成人,關心我們,照顧我們,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暑假中,我出去旅遊時讀了《孩子你慢慢來》這一本書,更深刻體會到作者龍應臺在生活中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大家都說母愛是偉大的,有了母親才有了今日的我們;有了母親,我們才能如此茁壯的成長;有了母親,我們的人生才會十分精彩,有了母親,才能教會我們人生的真諦,有了母親……《孩子你慢慢來》體現了龍應臺作為母親內心最柔軟、最細膩的的款款深情。龍應臺對於孩子的教育充滿了耐心,她不會厭煩於和安安的對話以及安安的問題,反而還會和安安互動,滿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發提問,從不厭倦,哪怕安安的話還說不完整、表達不清;她可以講一百回的《西遊記》給孩子們聽;她還可以幫孩子們拯救那“噁心”的老鼠……。

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葛哥與底笛》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認為媽媽更愛弟弟,所以他與弟弟鬧矛盾這個問題變得十分棘手,還會剪弟弟的衣服…..他想:這算是對他搶走媽媽對我的愛的報復。可是,龍應臺每一次都不是去指責安安、去訓斥安安,而是用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懷抱和真情的話語讓兄弟二人的關係漸漸變好,她的教育方式是最獨特的。每當我看到那幅插圖時,腦海裡情不自禁想起了生活中無微不至照顧我的媽媽。

每當我考試考不好時,她不會狠狠地訓斥我,打我,而是細心地幫我分析題目,告訴我錯在哪裡,下次要怎麼改正,每一次睡覺以前,媽媽都會陪我看30分鐘的課外書,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她會想盡辦法告訴我,詳細地和我解釋清楚,並告訴我下次繼續努力,教會我許許多多解題方法,明確下一次考試的目標。而我呢,面對媽媽的囉嗦和嘮叨,我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責她,嫌棄她煩,甚至反過頭來狠狠訓斥她,讀了這一本書以後,我才進一步瞭解了做一位盡職盡責母親“臺前幕後”的艱辛,我的心中是無比愧疚。

《孩子你慢慢來》是作者龍應臺贈予兩個孩子的話語,是兩個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前進的動力,是兩個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的一份又一份的鼓勵,是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是啊“母愛如水,母親是源”,讀完這一本書以後,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兩個詞語所蘊藏的寓意啊!也讓我從此以後有了一顆隨時懷著對母親敬佩之情的心。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不止一次的品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每次翻開這本書時總感覺到裡面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溫柔,充滿著濃濃的母一愛一,細細品讀彷彿能看到一灣潺一潺溪流從一個母親的心裡流一出來,情景美如畫卷。習慣於斜躺在床上手捧書本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嘴角上揚,為龍應臺的兩個孩子感到幸運,有一位多麼睿智,多麼慈一愛一的母親。

這本書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一個孩子正在低著頭,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似乎在尋找什麼,又似乎在思考什麼。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一望,他們研究著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見的路邊風景。而在當今這個處處高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潛意識裡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更優秀,更強大,更乖一巧……卻忘記了,孩子的.一切進步都是有時間規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記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選擇一張這樣的圖片作為封面,我想這應該是在提醒我們應該給孩子們預留一個屬於他們思索的時間和空間吧。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當我僅僅讀完卷首語,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一陽一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所深深震撼。龍應臺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一個五歲的孩子紮好一個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哪怕是用一天的時間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認為簡單的數學題?當孩子有興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們還去中途干擾或自作聰明的指導,會不會阻礙他們對事務的原本認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泯滅他們的創造能力呢?一個又一個疑問,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龍應臺是對的,此時的我們,面對孩子的“執著”,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們畫蛇添足的指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學會耐心等待,才能讓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書中的每個小故事,看似那麼的平凡,無一例外的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峰迴路轉的曲折,但卻無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讀者的心。當龍應臺接到超市電話,說鄰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時,現實中的我們能和書上所寫的一樣處理這件事情嗎?能原諒孩子嗎?當日記《一隻老鼠》中的情節在現實中出現時,我們也能和龍應臺一樣在知道孩子的訴求時與孩子平等對話嗎?印象最深的是《觸電的小牛》,現實中的我們也能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說教嗎?也許更多的是嚴厲的指責,換來的卻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一殘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品一本好書如同品一杯香茗,次數越多,味道雖淡,香味卻縈繞不散。《孩子你慢慢來》是值得多次品讀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在眾多的書籍中,一眼就被他的《孩子你慢慢來》所吸引。也許是自己也知道應該讓孩子慢慢來,但是真要做起來確實很難。所以,非常想看看他是怎麼樣做到讓孩子慢慢來的。於是,在閒暇時翻看著這本書,與這位母親一起分享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

從他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她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回想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切,真的是過於急躁。作為語文老師,當孩子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疙疙瘩瘩,不知所云時。因為考慮到教學內容安排是否能完成,往往會打斷孩子的發言。讓他坐下去再想想。其實,我們在說出這句話時,可能傷害的是一個孩子的自尊。更有可能導致孩子今後將不敢舉手發言。再想想,現在學校裡的各項活動特別多,教育的節奏非常緊。在孩子做作業時,往往是把難的題目先講解好,然後讓孩子們做。這可能提高了作業的.速度,卻束縛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們會照著老師說的答案去做,而毫無創新能力。現在看了他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感觸特別深。的確,我們應該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教師也是這樣。孩子的世界有著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裡的風景,“慢”是最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樣東西是越分越多。那會是什麼呢?那是愛。愛,不求索取,愛,也不是等價交換,他是一種付出,是一份給予,更是一中無悔的犧牲,最可貴的是他還會成倍地增長。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一定要慢慢來,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看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其實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堅持。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每個人都需要愛。皺紋可以爬上我們明亮的眼睛,青絲可以變成斑白的華髮,歲月可以老去我們的容顏,韶光可以在日復一日的塵灰中消逝。然而,唯有愛,才是我們教師最美的語言。讓我們與孩子們慢慢來,慢慢地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熱情與慾望。一定要記住——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4

生活中影響我們最深的往往是些平常事。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決定著我們對一些事的看法,影響著我們做出的決定,近而影響著我們世界觀的形成。我們就在這些平常事中慢慢長大,懂得愛與被愛。

他的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來》講的就是這些平常事,平常事中的母親與我們。

他是一個幸福的母親,因為作家的工作性質,反而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重要的幼年時光,能親眼看到孩子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

她以樸實、細膩、簡潔的文字,還原了孩子成長的一幅幅歲月畫面,幾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議論和說教。通過乾淨利落的描述,讓你看到,聽到,觸控到,然後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讓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使孩子出眾,而是讓人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遺失的細節。

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因為愛,她並不遺憾為了孩子而佔去她原本計劃好的時間、不在乎歲月侵蝕漸漸變成“黃臉婆”的容顏。她知道:一旦身為母親,“有些經驗,是不可言傳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大人成長的過程。用心的父母,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東西並獲得快樂。

讀罷《孩子你慢慢來》,我對自己說:我能不能不當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實的觀眾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能不能經常給孩子不經思索的熱愛,而不是給予沉重思考後的要求?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讓孩子在興趣中快樂成長?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愛好與選擇,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讓孩子在充滿鼓勵的沃土中成長?能不能不要單純讓孩子學外國話,而是讓他學英語的時候,通過閱讀書籍或觀看錄影,觀察美國人和英國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異?能不能在家中為孩子買一個地球儀,只要在電視上看到某個陌生國家,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儀上尋找,直至最後成功“發現”為止?能不能經常帶孩子去去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讓孩子在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中認識世界?能不能不把網路當成洪水猛獸,而是經常就某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詢相應的資訊和知識?

我們是應該尊重一下孩子,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還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了,畢竟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我們作父母的作老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雖然,打破慣性思維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但“孩子你慢慢來”希望成為我們的口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5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於幼兒園什麼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後,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國小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裡。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裡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麼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國小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麼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麼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6

一直以為龍應臺是女中“豪”傑,她的文章正如她的名字一樣——豪氣萬丈。但是,品讀了《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之後,讓我看到了她久藏背後的另一面,一改在我心中的印象,原來,她還細膩、柔軟、溫情、耐心、極致。

龍應臺用質樸平淡的語言將自己如何陪伴兩個兒子——安安和飛飛成長的故事敘寫得生動活潑、滑稽可愛,同樣做為母親的我,在這質樸平淡的背後能感受到她對兩個孩子的珍愛和傾注。因為真實,所以它具吸引力,拾起這本書我便幾乎不肯放下了。

讀完這本書,我還以一名教師的角度審視了這本書,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讓我非常之敬佩的一點——耐心!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媽媽會訓我、罵我、對我感到不耐煩,有時還會把我晾一邊,要是一直糾纏於一個問題的話定會自討沒趣地收到各種“懲罰”。在我的身邊,我的弟弟,或是小夥伴的媽媽也總有打罵他們的時候。但是龍應臺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充滿了耐心,她不會厭煩於和安安的對話以及安安的問題,反而還會和安安互動,滿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發提問,從不厭倦,哪怕安安的話還說不完整、表達不清;她可以講一百回的《西遊記》;她還可以幫孩子們拯救那“噁心”的老鼠……。

教師,是個需要耐心的職業。面對學生的反覆提問,面對學生的重複錯誤,面對學生的調皮搗蛋,面對學生的幼稚要求,教師應當如何面對?從龍應臺老師身上一一可以習得,繼而內化,付諸實踐。

第二,要理智地選擇教育材料。書中提到《白雪公主》、《小紅帽》、《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兒童讀物,他們憑藉角色的成功塑造、善惡分明、故事情節之引人入勝等優勢已經流傳至今,為孩子們喜愛,但是其中諸多血腥場面、各種殘忍手段的描繪確實應當引起社會、家長和教師的重視,這些真的適合講給幼兒和兒童聽嗎?聽到這些“精彩”殺人場面,不管是近看他們微弱的判斷力和極強的模仿力,還是遠看他們品質和意識的養成,我們應該想想是否適合將這些內容從小就代代相傳?

教師的職責之一是正確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內容,而後呈現和教授給學生,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學習資源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剝奪它的豐富,但我們可以成為為學生服務的過濾器,保護好孩子們難得的純真、溫和和善良。

……

龍應臺是一個成功、稱職的的母親,這一切,都源於她對孩子偉大而又無私的愛。我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稱職的教師,必然要有大愛之付出,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正如於漪老師所說“師愛要超過親子之愛,親子之愛是基於血緣關係的本能的愛,師愛帶有鮮明的理性色彩,包含著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讀了此書以後,我覺得我是好人,因為我喜歡孩子,很喜歡!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7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店買下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雖然是女作家寫給兩個混血兒子的成長故事,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好好看一看。

他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在序篇《蝴蝶結》中有一個小孩子系蝴蝶結,那一句“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體貼的母性關懷溫暖心扉。而與之對比的是,因為交不起補習費而挨老師鞭子,最終帶著弟妹自殺的王愛蓮。開篇便用這樣的對比與警示引起思考,一個溫柔的.世界對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單純又寬廣,孩子的善良令人動容,孩子的真實讓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讓人熱淚盈眶。學會說話的華安,觀察世界的華安,聽故事的華安,看小鳥的華安,說四種語言的華安,失落的華安……孩子展示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充滿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鮮,同時他們也展現給我們一個無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長大,直到她準備好獨自前行。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面對著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同。我們老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說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樸實。你看,一個憨厚淳樸的果農和一個雍容華貴的國王種的果樹結出的果子,誰的會更芳香更甜美呢?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

這本書我讀的很慢,有時候一頁反覆讀幾遍,特別感動於書裡面生活的瞬間,孩子對於母親的意義,母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一個溫柔的世界對孩子有多重要.開篇講了王愛蓮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老師打個半死,最後帶著三個弟妹投河自殺了,水很髒很髒.....接著又寫了一個五歲孩子在系蝴蝶結,我願意等上一輩子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看到這句話我挺心虛的,想到兒子自己脫衣服脫不下來,穿襪子穿反,我總是不耐煩地說他這麼大了還不會,想起兒子當時無助的表情,心裡覺得好對不起兒子,其實他都能做,只是做的慢,因為平時都是奶奶給他穿了,所以自己穿的時候就特別費力,不熟練,以後一定多鼓勵兒子,不能一大早給他發脾氣。

安安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小孩,學說話的安安,聽故事的安安,調皮的安安,會說四種語言的安安......其實孩子的內心是特別敏感又特別柔弱的,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歡喜的又是充滿無助的。記得兒子之前想學街舞,由於各種原因沒能學,因為爺爺和他爸爸都不太喜歡讓他學,就沒有繼續。孩子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情,我也忘記了。一年級寒假之前,爸爸給兒子說去學跆拳道吧,說怎麼怎麼好,比街舞好什麼的,兒子突然就爆發了,我也特別意外,給爸爸發脾氣說:“好什麼好,為什麼我喜歡的東西你就覺得不好不讓我學,讓我學我不喜歡的東西呢”哇的大聲哭了起來,哭的特別傷心,我當時都蒙圈了,我不知道兒子內心是這樣的,我抱住了兒子。爸爸也給兒子道了歉,我也給孩子報上了街舞班。因為自己這兩年來回奔波於醫院公司,對孩子的內心瞭解太少了,覺得挺自責的。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外出幾個小時後媽媽回來了,問孩子“媽媽不在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孩子平靜的回答“我在想事情”’媽媽忍不住笑著問他“在想什麼呢”“恩,我想沒有媽媽我該怎麼辦?”這句話太深有感觸了,因為兒子也同樣問過我這樣的問題,記得兒子說“媽媽如果沒有你了,我也活不下去了”記得那天給兒子說了好多話,突然覺得孩子是這樣的需要我,需要我慢慢陪他長大.....

看了這本書 突然覺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我以後一定當兒子合格的聆聽者,不去磨滅他的好奇心,耐心,對兒子更多的陪伴與關心。有時候快快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兒子穿衣服這件事,如果不是嫌他拖拉不讓他自己做,他不會現在也穿不好,快快放手更是給我們家長的任務!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9

這本書是臺灣作家龍應臺女士所寫的,剛開始看龍應臺書時,總以為她是位男士。龍應臺女士不僅僅是位偉大的作家也是位偉大的母親。這本書寫得是龍應臺記錄自己的兩個兒子——安安與飛飛。記錄了兩位小朋友非常有趣的故事,如:龍應臺教安安認字時,安安的牙牙學語,孩子的稚嫩的話語總讓我想,那時剛開始學說話的我是否也是被父母抱在懷裡,父母說一句我重複一句,開始人生的第一節語文課。

這本書最讓我深有觸感的是:弟弟飛飛的出生,讓母親龍應臺全部心思放在弟弟身上,而曾經被父母捧在手上的安安受到母親的忽略開始懷疑自己的母親不愛他了,只愛自己的弟弟,安安自己偷偷地躲在被子裡抹眼淚。媽媽叫他去吃飯,他還不肯,跟母親鬧彆扭。最後母親把安安抱在懷裡對安安說:沒有不愛他,等等的話……,安安的小脾氣才下去了。這不正是像我們對父母鬧彆扭,又不好意思與父母和解,直到父母主動跟你聊天哄你的小脾氣的時候,你才放下你的小脾氣,母親和孩子從來就沒有隔夜仇,就看是否相互理解。

隨著安安與飛飛的成長,也越來越調皮搗蛋,處處與媽媽對著幹了。兩兄弟被媽媽罰關在小房間裡時,竟然研究一些讓媽媽哭笑不得的東西,安安與飛飛稚嫩的話語總讓我們捧腹大笑。也在晚上睡覺時,等媽媽一出房間,兩兄弟開始偷偷起床玩玩具,等媽媽來查房的'時候,兩兄弟才飛速的爬上床,這種事,每天都要在安安與飛飛身上發生許多次,直到母親發火了,才真正的安靜下來睡覺。

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情節,不僅僅說是她們的故事,也代表著全天下千千萬萬母親對孩子的那一份心思,每一位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從襁褓到長大成人,其中包含著許多酸甜苦辣。等到孩子辛苦地開始工作,母親也在家裡擔心的想:這個點了,孩子吃飯沒了,這個點,孩子是否還在工作加班熬夜。可是她不敢打個電話給孩子,就怕騷擾到孩子工作,只能在家裡擔憂著,希望孩子打個電話跟她聊一聊。

這本書後面也寫了安安長大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親近母親了。母親也毫無怨言,也理解孩子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可是,我們想過沒有我們是否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後,就不問候父母了呢?是否也想過在空閒的時候,打個電話問候母親的身體狀況呢?母親為了我們操勞了大半輩子,該輪到我們孝敬一下她們了。

龍應臺希望孩子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不要太過於匆忙,希望孩子們長長的路,慢慢地走,天下的母親也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成長。

可是,我們是否想過,你年幼的時,母親揹你,母親老了,你是否揹著母親呢?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0

學生時代,讀過很多書,但是讀後感,除了老師要求交的,好像只寫過一篇《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的,其他最多也就是在豆瓣上評論個隻言片語。以至於很多書,到現在只記得書名,至於裡面講了什麼內容,全部都還給了作者。

於是我決定,從今年開始,喜歡的書,至少要在筆頭上留下一篇文章,也算是今年立起的一個FLA吧,不少於150字,也算是個很低的要求了吧,“的地得”多湊幾個,就能夠了哈哈哈。

今年第一本讀完的書,就是這本《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之一。以前讀過一半《親愛的安德烈》但是忘記什麼原因,看不下去,就棄書了。現在可能因為自己當了媽媽,所以讀起這本《孩子你慢慢來》感慨良多。

我沒有讀過龍應臺的其他型別的書,以至無法體會封底說的“作為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這一點。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感覺,龍應臺真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媽媽,書裡面的一些年代感極強的老照片,也是讓人看了無比親切。彷彿看到了小時候對一切充滿好奇的自己和溫情脈脈的媽媽。

做“母親”還是做“個人”?

龍應臺沒有孩子之前,不說非常有野心吧,也有非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下最新的西方文學批評理論、旅行、製作電視節目...但是這些理想在做了媽媽之後都不能實現了。她也在尋找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要怎麼平衡的答案。

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他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

龍應臺是1952年生人,她的第一個兒子安德烈是1985年12月出生。33歲才有了第一個孩子,她一定早就習慣了做“個人”,所以才覺得非常矛盾吧?但是於我,畢業後渾渾噩噩了這幾年,每天對時間沒有什麼把控,也沒有什麼目標。但是這個小生命的到來,彷彿給我注入了新鮮的力量。害怕自己不夠優秀,擔心自己不能給寶寶做好榜樣。於是我像一塊乾涸了很久的土地,終於又撿起了放下了很多年的讀書習慣,重新澆灌自己。

寶寶到來之前,明明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可以安安靜靜不受干擾地讀書,但是我卻在“進入狀態”和“”準備工作“上花掉了我絕大部分的時間,包括睡覺前,也要花費時間,等腦子裡的思緒萬千略微平靜。而現在,在寶寶的鍛鍊下,我不再需要那麼久地時間去準備。“I'mnotmythoughts;I'mwhatIdo.”想不等於做,想再多不如做。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1

初陽照射下的午後,慵懶的閒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安靜地品味著初春的氣息——青草氣息中隱隱夾雜著一絲絲芳香。我向小路盡頭望去,有一對母女安然地坐在草坪上。孩子的手中似乎拿著一塊拼圖,正猶豫不決地向地上放著,而母親則是滿臉微笑,等著孩子下手。我一怔,春陽微晃。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龍應臺的話迴盪在我的耳邊,猛得想起那本令我心靈震撼的書——《孩子,你慢慢來》。

初識這本書,是在我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後。當時我心情迫切地想再品讀她的作品,於是我讀起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我的記憶中,龍應臺的語言應是犀利、率性的,直射人心的,但我沒有想到,龍應臺還會有如此深情而溫柔的語言。一開啟書,我就被華安那調皮可愛的事蹟所吸引,例如把小汽車一輛輛放入馬桶中再撈出來,纏著媽媽講故事,裝作強盜“打劫”老太太的糖等等。每當華安在做這些調皮的事情時,背後總有一雙眼睛含情脈脈地看著他、關心著他,呵護著他,那就是母親龍應臺。

龍應臺在照顧華安的事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她精心挑選適合孩子看的書,製造孩子喜歡吃的菜,就連“安安”上幼稚園也要大費苦心地尋找一番。字裡行間,濃濃的母愛早已透出紙面。

就這樣,華安、華飛在龍應臺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逐漸長大。通讀全書,我們也大概可以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母愛。母愛就是背後的那雙眼睛,看著你走過大街小巷;母愛就是那精心製作的飯菜,伴著你度過年年歲歲;母愛也是嚴厲的一番批評,引領你走回正確的道路。母愛啊,就是那一顆充滿溫情的心,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

至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總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風裡來,雨裡去,在家、我的學校、她的單位之間輾轉騰挪。有時夜裡歸來的媽媽一臉倦容,卻還不忘提高聲音喊我:“快來,我給你帶了好吃的'。”每天上學前的一句:“天冷了,加衣服。”或“記得帶水杯啊!”都是我溫暖不已。

大抵天下母親都是這樣吧。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去呵護、去陪伴、去澆灌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一天,那些花朵會迎來自己的花期,而那天,也是灌溉者們會心微笑的時候吧。

草坪上的孩子終於放下了一塊拼圖,旁邊的媽媽也展露出了溫柔的微笑。春陽撫過大地,一如喚醒孩子的母親。不過春光不急,她要等這些“孩子”們慢慢地醒來。時光靜好,耳畔迴響著:“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2

凡是做母親的,都應該讀一讀龍應臺的書,那是作者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真實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境,熱切地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質樸的愛,她不是傳統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_”的靈感來自哪裡。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_”的動機。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裡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國小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3

從昨天開始看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辦公室的同事就跟我開玩笑,說我怎麼近期怎麼老愛看這一類書,《親愛的安德列》《目送》《孩子,你慢慢來》,聽說很好的書轉別人的讀後感。我說,原因有二,一是我喜歡作者龍應臺的文筆;二是這幾本書確實好,《目送》教給我們怎樣為人子、為人女,《親愛的安德列》《孩子,你慢慢來》則教給我們怎樣為人父、為人母。《孩子,你慢慢來》薄薄的一本小書,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已經讀完。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淨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著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開篇第一個彩頁就是一段鐵軌,鋪了一地金黃的落葉,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說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麼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著腳下的一點路。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即是《孩子你慢慢來》。作者描述了在花店買花時看到的一個情景:她去買花時,一個五歲的男孩為她把花紮好,他扎得很慢,很笨拙。“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她深情、細膩的筆觸蘊含著愛的氣息輕輕飄進我的心房,縈繞在心間久久不能散去!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不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也許一輩子都追不上別人。那該怎麼辦呢?別急,我們還是要等等自己的靈魂。我們不能為了去追趕別人,就不顧腳的疼痛,就不顧自己心的勞累。不能在追趕別人的勿勿忙忙中,失去自己的'生活的樂趣。作為老師,我總希望學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希望他們人人上課認真聽廛,個個考試高分,這難道不是急功近利嗎?其實,教育也是一種慢的藝術,我們應該允許學生們犯錯,因為他們比較還是一些孩子,雖然已經接近十八歲。我們應當給予學生在學習上更多寬容和耐心,讓他們有自我生長的空間和時間。“慢”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藝術,一種經常被我們遺忘的教育真諦。

急功近利的想法,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高節奏的工作方式,讓我再也沒有耐心去等待周圍的人與事。作為老師,作為父母,我們卻忘記了對自己的學生、孩子說一聲:孩子,我等你,你慢慢來,慢慢來……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種固守,一種耐心;是一份信任,一份寬容。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花開的時間,只不過,有些早,有些晚,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與恆心,去等候那花開的時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4

想不起當時買下它的原因,也許是感悟女兒漸漸長大,自己的力不從心;也許是因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著母親,無限孺慕,無比信賴,和書的名字相呼應,給人溫暖的感覺。自己讀過,也向身邊的有孩子的朋友亦或同事推薦這本書,皆因為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動。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著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這情景讓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兒時的往事。在那時的教育中,孩子們沒有尊嚴可言,有被罰頭頂一滿盆水雙腿彎曲站半小時的,有因成績差而必須將寫著“我是懶惰蟲”的牌子掛在身上繞校園一週的,更有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那種冷酷讓小女孩對世界徹底失望,於是,有一天她帶著自己的三個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著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說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看了這本書後,我時時自省。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給他們尊嚴,卻不是每一個成人能夠做到的。有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有沒有貪一時輕鬆敷衍了孩子一轉身卻又忘了對孩子的承諾?是不是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有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對你的依戀?有沒有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遷怒於孩子?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而答案總讓我怵然心驚,因為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對等個體的習慣。自己嘗試和兒子像朋友般聊天,學用他的語言聊他關心的瞭解的話題,也就漸漸聽到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那樣豐富,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慢慢來!估計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做不到了。現在的孩子正忙著學畫畫、學武術、學鋼琴、學跳舞、學英語……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家長們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可是,可曾想過我們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5

凡是做母親的,都應該讀一讀龍應臺的書,那是作者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真實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境,熱切地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質樸的愛,她不是傳統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裡。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裡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國小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