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

讀後感2.66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

《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1

這周,偶然看到某位牛人推薦閱讀《曾國藩傳》。歷史上有兩位聖人我一直想去了解,一位王陽明,一位曾國藩,之前我就在搜尋關於他們的好書。所以我知道後立即購買下載。

這本書是剛出版的,作者張巨集傑老師,歷史博士,他之前已寫過幾本關於曾國藩的書,都得到了好評。這本書讀起來通俗易懂,有料有趣,作者的描述都是經過考據,並標註出處,所以人物還原的'真實性很強。我看完第一章就被吸引,並一口氣在兩天內讀完。看後我認識到這幾點,

1、普通人也可以有所成。曾國藩天資平平,甚至可以說笨拙,有個細節,小偷去他家碰巧他在背書,最後小偷背熟了,他還在背。他的不尋常在於不退縮不放棄,相信勤能補挫、滴水穿石,以勤奮和時間補充短板,最終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2、成就的背後是方法與堅持。曾國藩入翰林後,給自己立下十二條軍規,歸納後就是寫日記、早起、靜坐、讀書不二、謹言、保身、記筆記、做文章、練字。曾國藩剛入官場,發現自己靜不下來,每天都耗在交際往來中,沒有時間讀書。後來他深刻反思,也就有了這十二條軍規。他寫日記主要是自省,這些日記也流傳至今,被今人推崇。讀書不二,我也有感觸,如果難懂或不感興趣的書,我就會放下,久之,始終難以看完。這些立誓曾日日踐行,即使生病也未中斷,周而復始,逐漸將他塑造成各方面都傑出的聖人。

3、成功也需要情商和品格。剛入官場,曾國藩就像一位憤青,鄙夷官場陋習,不屑為伍,所以做事說話又剛又直,導致與官場不相容,結果讓他處處受挫。後來他悟到,水至清則無魚,在不忘原則的基礎上,以柔克剛,順勢而為,這些改變讓他逐漸立足,也做成了一件件大事。另外關於曾的品格有段記載,左宗棠是曾提攜的,按理應該感恩,但後來左與他交惡,處處相對,但曾關鍵時刻還是選擇以德報怨,最後感化了左。

4、成功可以不需要技巧。曾國藩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所以在對陣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採取了“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穩打穩紮,以時間和空間贏得了最後勝利。

5、有遠見。他在當時的環境能認識到西方的強大在於先進的科技,並將認識轉化為行動,推動洋務運動,建立安慶軍械所和江南造船局,並促成了中國第一批留美生的成行。

《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2

很早就聽說曾國藩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直想讀些他的傳記,但是每次去圖書館看到厚厚的一本就放棄了,這次下定決心要讀一下了,這篇文章記錄讀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本以為他會如很多古時的知名人士一樣聰明順利的,其實卻恰恰相反,在他之前曾家沒有出過一個當官的,父親也是在四十多歲才考中了舉人,曾國藩也是屢考不中,但是他卻沒有放棄,繼續埋頭苦學,終於在失敗幾次後考中了舉人,而且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後猛然開竅一路開掛似的直到考中進士,其實這一切並不是偶然,父親直到考中舉人之前,每年考試都翻山越嶺必定參加,屢敗屢戰。這種鍥爾不捨的精神也對曾國藩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而且父親教育的方法也不太合理,就是讓他死記硬背,這就造就了他學習踏實的性格。他也總是被人說過於笨拙,既然知道自己比常人笨,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而且還在前幾次考試失敗中分析原因,終於獲得了學習的門路。讀這一部分讓我初識了曾國藩,他並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在大家的眼中他屬於笨笨的孩子,但是他卻相信勤能補拙,別人下一分功夫,他就要下十分功夫。雖然考了幾次不中但是也並沒有氣餒,從失敗中找原因,最終成為曾家第一個登第的人。

等他到達翰林院後發現有智慧有學問的人很多,這種情況和我當時剛剛考上重點高中的情況多像啊,但是曾國藩卻決定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努力的追趕上,想想我那時候卻努力了一兩下覺得費力就放棄了,想想真的是後悔啊,我如果當時也繼續努力也不至於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讀書有時候就會讀到自己的影子。曾國藩真正的做到了“日必三省吾身”,養成了每天記日記的習慣,反省自己當天的言行是否得當,每日讀書寫詩,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受命於咸豐在湖南管理軍隊,在管理軍隊的過程中他反思以往軍隊的`陋習,建了一支人人相系的軍隊,最終湘軍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多次勝利,如果沒有曾國藩說不定中國真的就被太平軍給毀壞了。

整本書看下來,感慨於曾國藩對國家的盡心皆力,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國家鞠躬盡瘁,幸好他沒有看到清朝的滅亡,否則我想他真的會心有遺憾的。我們應該學習曾國藩在學習上的孜孜不倦,還有他對一件事的剖析能力,做一件事前後要勤于思考,平時做好準備,如果失敗了也要在其中尋找經驗。無論在別人眼裡怎麼看你,自己要做對得起自己的事,自己要問心無愧。

學習也是需要堅持下去的,自律!

《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3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彷彿是在與一位滿腹經綸的長者對話,書中一行行細膩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於自身,他注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之德。他終其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我們時常懶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對於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縝密、注重細節、全神貫注,自始至終不鬆懈。人沒有恆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工作中遵規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乾淨幹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群眾,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有品德的人。

對於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於讀書與修身養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於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恆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性,詳細至極。作為青年幹警,我們始終要注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詢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度中查詢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度中查詢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一些寧靜與安逸。

《曾國藩家書》的讀後感4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一起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評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們都無法否認的是,在那個時代,他挽狂瀾於即倒,在這個時代,他文章德行影響深遠。

《曾國藩家書》收錄曾國藩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餘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容大抵可分為治軍、為政、修身、治學、處事、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雲變換,由於他功高蓋主而樹大招風,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心卻如履薄冰。《曾國藩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的折射出了他複雜的內心世界。我閱讀的這篇文章,就表達出了他“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觀點。

宋朝的朱熹說過:“天下事,壞於懶與私。”這與“人敗皆因懶”是一個意思: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凡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懶惰。現在有句話說:“昨夜夢裡行萬里,今晨醒來在床上。”現在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都有一個心比天高的夢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難堅持,併為自己照例千百個不堅持的理由,於是日子就變得得過且過了。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們現在偷的每一次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只有努力才會有回報。

古人常說:“性謙受福。”而“事敗皆因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做事情才會順利。一個人如果有了很大的功勞後,還能謙虛謹慎地做事,怎麼會不成功呢?但如果這個人成功後,開始變得驕傲自大,那就沒有人願意和他打交道了,這就是衰敗的開端。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對人謙遜有禮,就能不斷地積攢福氣,我們的人生才能順遂。

司馬光說:“奢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生活中有不少人認為,在物質充裕的今天,勤儉的美德已經過時了。實則不然,唯有保持勤儉,切忌奢侈浪費,才能幸福一生。如果子女胡亂揮霍,就會導致家庭的衰敗。所以我們不能養成驕奢淫逸的惡習,勤儉一生,就能幸福一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我將會把“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牢記在心,做一個勤奮、謙虛、勤儉的人,讓自己因此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