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三顧茅廬》讀後感大全(15篇)

讀後感6.89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顧茅廬》讀後感大全(15篇)

《三顧茅廬》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裡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三顧茅廬讀後感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三顧茅廬》讀後感2

劉備得到了徐庶的推薦,決定去拜訪賢人諸葛亮。

第二天,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直奔隆中。劉備來茅屋前,一位書童應聲開門說:“先生出去了。”劉備只好敗興而歸。又過了幾天,劉備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又和兩位弟弟進山去了。此時已經入冬了,天氣十分寒冷,但是,劉備全然不覺。為了表示尊重,一進隆中山,劉備就下馬步行。結果諸葛亮外出遊玩了。劉備接連撲空,為表達自己的仰慕之心,劉備留下一封信讓書童轉交給諸葛亮,惋惜的回去了。

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劉備沒有白跑。諸葛亮果然在家,但正在休息,劉備便站在門口等候。大約過了兩個時辰,諸葛亮終於現出廬山真面目,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劉備聽完立刻覺得茅塞頓開,恨不得馬上依計奪天下。諸葛亮也決定出山輔助。

諸葛亮是一個曠世奇才,本可以閒雲野鶴的度過自己的一生。可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不但出山了,而且追隨劉備幾十年出生入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忠心耿耿的頌歌。諸葛亮是幸運的,飽學知識後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給自己創造了充分發揮的機會。

諸葛亮也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忙碌的,沒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生活。

《三顧茅廬》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部名著《三國演義》,其中的一則故事《三顧茅廬》給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備那禮賢下士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你看,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著。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可是劉備還是堅定自己的想法。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誰。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兩人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階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裡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式,益處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劉備把諸葛亮當作自己的老師,和他同榻睡覺,同坐吃飯……

我讀完後,劉備那禮賢下士的形象深深地印我的腦海,他的毫不氣餒的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國小生學習。不經風雨,怎見彩虹。無論幹什麼事,我們都不能氣餒,直到成功事情完成為止。

《三顧茅廬》讀後感4

星期六,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顧茅廬》。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臥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著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臥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裡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有人說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裡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5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是中國禮賢下士的代表範例,表現出劉備劉皇叔的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了,故事講的是劉備三次登門誠邀諸葛亮幫助自己成就帝業,三次拜訪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這份誠意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覺得遇得明主,所以甘願為劉備打天下。我們現在對待人才的誠意不也應該跟劉備一樣嗎?就像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企業單位招攬人才的.決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還能幫你把愛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連帶一起解決。錢不是萬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動對方,瞭解對方家庭情況,順帶把對方後顧之憂都解決了,這不是現代版“三顧茅廬”表現出來的誠意嗎?真誠是打動對方心房的鑰匙,這體現出的不僅僅是尊重和重視,更多是人文關懷,解除後顧之憂的戰士才能在戰場更加投入。

劉備的成功與他對待人才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蜀國最終被滅,但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人跟人之間的真誠和尊重都是最重要的。

《三顧茅廬》讀後感6

《三國演義》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作者是羅貫中。裡面的一個個小故事都流傳千古:“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

《三顧茅廬》講述了:劉備三次去諸葛亮的'茅廬前,想讓諸葛亮做自己的軍師。前兩次諸葛亮軍不在家,第三次時,諸葛亮終於被劉備所打動,劉備終於成功地得到了諸葛亮這位足智多謀的軍師。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慨萬千。劉備不厭其煩的去找諸葛亮,並且不讓童子打擾諸葛亮午休,這是多麼高尚、謙虛、禮賢下士的品質呀!這讓我想到了“程門立雪”這個故事。楊時和劉備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去學習。以後在學習中,我也要有謙虛好學,不驕不躁的品質。

我也再一次感受到諸葛亮不謀名利,只求益於百姓的人生觀。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從不驕傲自滿。當劉備請他做軍師時,他便說:“待成功之日,自當歸隱。”體現了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精神。他身上這種不慕名利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學習。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充分的告訴我:做人要有謙虛好學、不慕名利的品質!

《三顧茅廬》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使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許許多多的人看過這本著作,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三國演義》是在講述著劉備的故事。講述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到君王的故事,其中《三顧茅廬》是講述劉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當時任劉備軍師徐庶,因受曹操威脅無奈的離開了劉備,臨走是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做劉備的'軍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讀兵法。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劉備告別了徐庶,劉備同關羽,張飛二人,前往隆中請孔明出山輔佐他完成大業。可第一次孔明出山與朋友遊玩去了。過了些日子,有訊息說孔明先生已經回到家中,當時風雪交加,劉備不顧關張二人的反對,來到了隆中,可是隻見到了諸葛勻(孔明之弟)。又過了些日子,他們來到隆中,可孔明在午休,劉備在外頭等了一個時辰才見到了孔明,孔明出山相助。他請來諸葛亮,孔明輔佐他擊退了曹軍,開創了“蜀漢”。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敬佩。他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為了達到目的他會想盡各種辦法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8

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代表的群雄割據、混戰,長達百年的歷史故事。《三顧茅廬》中,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

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裡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三顧茅廬的讀後感。

話說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我喜歡《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

書中講的是:東漢未年,劉備去為了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就去拜訪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卻外出郊遊,不在家,劉備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後來,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張飛本不想再來,見諸葛亮不在,便氣呼呼地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食,準備三度造訪諸葛亮。

於是便動身再次拜訪諸葛亮,到了草廬外,只見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劉備的誠意,終於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願意出馬輔佐他,打敗敵軍。

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之後,讓我明白了:去拜訪別人,必須有一顆誠懇之心。這樣,才會有回報。我們學習也是一樣,只有我們認認真真的聽好每一堂課,把所學的知識要點充分掌握住,按時完成佈置得課堂作業,課外作業,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最好自己能獨立完成,檢查自己真正學會了多少知識內容,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水分,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績。如果,平時學習馬馬虎虎,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就會靠的成績很差。所以,我們要用《三顧茅廬》的態度去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11

放暑假了,我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裡面有篇《三顧茅廬》,深有感觸。

劉備有一位才智過人的軍師叫徐庶,在徐庶的輔佐下,劉備打了第一個勝仗。曹操因此設計讓徐庶離開了劉備,徐庶離開時像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是位世外高人,堪比春秋名相管仲。提議劉備親自邀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找到諸葛亮的住所,畢恭畢敬上門拜訪,可書童說先生出門遠遊,不知何時歸來。無奈,劉備悻悻而歸。沒過幾日,劉備又帶著二位兄弟整裝前往,可書童說先生前日去探訪朋友了,不在家。這下,關羽和張飛可沉不住氣了,認為諸葛亮一點也不尊重劉備,甚至要去把他抓來。劉備卻告訴他們不要莽撞。又過了幾天,劉備換上乾淨衣服又要去看諸葛亮了,關羽張飛只能不情願的一同前往。不巧的是諸葛亮正在休息,書童想要叫醒先生,卻被劉備制止了,劉備他們三兄弟在門口等到諸葛亮醒來。就這樣,諸葛亮最終被劉備的'誠心感動,答應劉備一同匡扶漢室。就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劉備才通過幾年的擴張,和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通過這個故事,我更加理解了三顧茅廬的意思,也懂得了做事要堅持,盡心盡力,不輕易放棄。

《三顧茅廬》讀後感12

三顧茅廬讀後感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三顧茅廬讀後感。前兩次,因為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於拜見到了這位臥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於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後,兩人關係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嘆: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樑。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物件,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夥伴,讀後感《三顧茅廬讀後感》。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後,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顧茅廬》讀後感13

星期六,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顧茅廬》。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臥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著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臥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裡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

過了幾天,有人說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裡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14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有許許多多精彩的小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桃園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顧茅廬》。

這個故事講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去請諸葛亮當軍師的經過。第一次,三人在深冬裡去邀請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只好掃興回去。第二次再拜訪,張飛提議讓武士去,不用親自去,但劉備拒絕了。去到諸葛亮家中,諸葛亮還是不在家。第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他被劉備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於是答應成為劉備的軍師。

劉備的堅持是我最敬佩的,即使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他也還是要堅持再去拜訪。而且劉備非常尊重諸葛亮,他不讓武士邀請,認為這樣沒有誠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心甘情願在茅廬門外等候。

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在生活中所沒有的。我看到別的小朋友在騎自行車,我也想騎。於是我向爸爸媽媽求了好久,他們才同意給我買。但因為我才學了一會兒就放棄了,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不會騎自行車。

《三顧茅廬》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應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我以後做事絕對不能輕易放棄,要像劉備一樣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三顧茅廬》讀後感15

諸葛亮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是劉備的得力軍事家。但在劉備邀請諸葛亮的'時候,就發生一件令我感動的事,那就是《三顧茅廬》。

三國戰亂時期,諸葛亮住在隆中,劉備十分敬仰諸葛亮。曾兩次到他家去拜訪,但恰好諸葛亮兩次都不在,當劉備第三次去諸葛亮家時,諸葛亮正好在午睡,劉備不急不躁,在諸葛亮家門口等了兩三個小時,直到諸葛亮醒了才去迎接。

第一次讀完這個故事,我就被劉備那種沉著冷靜的做事風格感動了。他沒有叫諸葛亮醒來,也沒有放棄請諸葛亮的決心。我想:“諸葛亮之所以選劉備做他的都督,就是因為劉備有遇事冷靜、求賢若渴和虛心接受的優秀品質。”

從這以後,諸葛亮和劉備各顯神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起抵抗侵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