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

進入高三以後,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採用什麼樣的複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儘量靠近既定目標。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就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出的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大學聯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大學聯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大學聯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大學聯考實戰題,把握複習方向

高三複習的第一節課,我把當年的大學聯考題發給學生,並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型別,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後,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大學聯考。

(2)吃透《大學聯考說明》

要讀懂《大學聯考說明》。《大學聯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範圍。作為教師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大學聯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大學聯考說明》明確當年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大學聯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範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範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大學聯考說明》對知識範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範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複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7題是地理題。大學聯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大學聯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後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於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於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大學聯考的分析、講解,把握大學聯考的.最新動態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迴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大學聯考中註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大學聯考複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複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大學聯考許多題都是以國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複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儘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複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裡糊塗的,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複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複習了。其實老師對地理大學聯考怎樣考、考些什麼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複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複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大學聯考資訊,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複習

複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覆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複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複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並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儘快搜尋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也要精選,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大學聯考題目、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大學聯考題既反映了大學聯考的範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複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2

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同時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昇華。高三複習階段的教學往往是教學改革難以觸動領域,在複習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習慣於以自己為核心,將自己對學科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細緻地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也十分“樂於”接受這種“填鴨式”的灌輸。然而這樣的教學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學生學會的也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技能。這種技能既適應不了資訊量大、靈活多變的大學聯考形勢,更談不上是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了。基於上述情況,我嘗試在高三地理複習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具體通過如下圖四步驟來完成。

大學聯考典型例題展示 學生分析暴露問題教師歸納總結規律 教學反思教學相長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既能夠有效地暴露學生在主幹知識、重要知識點中的缺漏,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又通過規律總結,舉一反三,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地理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環境下的大學聯考。具體做法如下:

(一)大學聯考典型例題展示,引發求知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習從疑問開始,因而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求知慾成為調動學生主動性的起點。作為教學過程起始環節,問題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而以近年來大學聯考題型為案例設疑更能夠激發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實現預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可能。由於近年大學聯考試題不講究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點的覆蓋面,而是採取專題化考查方式,要求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有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命題的切入口小,縱向挖掘深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小專題複習的時候將近年來大學聯考有關這個知識點的題型集合起來統一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分析影響工業佈局因素的時候,就把20xx年全國卷:

(1)大學聯考36題和20xx全國卷

(2)36題展示出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二)學生分析,暴露問題大學聯考題型的設計讓學生思維活動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他們就會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這個過程也是暴露學生知識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體的複習課堂中,暴露學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較多樣,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1)個別提問:讓個別希望生起來回來問題,要求回答結論,得出結論的依據有哪些,比如題目中的材料,圖表資訊,運用的地理原理等,通過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分析,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分析優劣。

(2)小組討論:對於一些綜合題目,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允許同桌之間,上下桌之間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時,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題過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現的思維障礙,同時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將所有的觀點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結論。這種合作學習方式,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學生獲得了相互取長補短的機會,也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一方面確保紀律,另一方面個別小組,對於要討論的.內容無從下手,白白的僵持著浪費時間,此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他們開啟思路,深入到討論中來。

(三)教師歸納總結規律,案例遷移,舉一反三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中,教師要善於關注學生,通過以點帶面,表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分析總結暴露出來的問題,尤其大學聯考地理試題設計更加側重於地理資訊的判斷、攝取、分析、應用能力的考查,這也要求老師要善於總結歸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基礎知識點缺漏,主要體現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徵上;

(2)地理規律、原理不會運用,沒有做到《考試大綱》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運用所學的地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觀點,運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律和原理”;

(3)不能有效地從題目中獲取地理資訊,包括文字材料資訊,統計圖表資訊,地圖資訊。

(4)地理特徵、規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對於屬於審題思路的問題,教師要對大學聯考題型設計,題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書本基礎知識點的聯絡做出深入的分析,以大學聯考題型為案例將這種解題思路進行拓展遷移,舉一反三;對於屬於地理知識運用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師要善於歸納總結,將知識要素化,努力使學生答題做到“點多、面廣”以適應大學聯考踩點給分的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將工業、農業、城市等的區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徵描述,影響氣溫和降水因素類似的地理特徵、規律,成因滲透到分析大學聯考典型試題上,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運用。探究式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教師千萬不能掉入到就題論題,講解練習當中去,一定要不斷地歸納總結地理規律,進行地理知識遷移,努力使學生對同個知識點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種角度考查不同知識點的題目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四)教學反思,教學相長教學反思是整個教學實踐十分重要的一環,課後教師可以自我反思,回憶下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存在紕漏,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師生互動是否和諧,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階段性地向希望生徵詢課堂教學意見,包括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接受情況和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將探究式教學引入高三地理複習中,通過以問題為導向,尤其以大學聯考題型為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提高將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調整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這些不僅使學生能更好地應對靈活多變的大學聯考,而且使學生提高其地理素養,今後更好地應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3

地理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它囊括的知識與大千世界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恰當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環境、日常生活融合起來,進而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具體實施的策略和方法。學生通過學習豐富的地理知識,可以開啟視野,認識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從地理這門學科本身所具備的特性來說,其蘊含的科學和知識,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其知識點的涵蓋面能細緻到我們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懂得走出課本,走入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進而真正實現地理這一學科的功能和用處,讓學生實現學以致用。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反觀如今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一般採用的還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在課堂的參與中只是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在這種單一枯燥的課堂模式下,原本在實際的生活中具有靈活性的知識點,變得固定和死板。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瞭解和觀察,只注重自己對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的印象中變成了一門理論化的科目。教師沒有將知識的運用引導到生活中來,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會死記知識點。而機械的記憶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靈活地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學中來,讓學生深化自身的學習。

二、採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時代要求和具體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視野開闊、知識與理論結合能力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良好的地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地理這門科目的實用性也漸漸在大眾的視野裡變得顯著和清晰。社會的變化在改變著地理教育的要求和規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教材內容和教學方式。教材內容的形式從原先的以文字論述為主發展到如今的圖文並茂。教學方式上則是教師要能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相結合,並且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理問題。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有真正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懂得實踐操練。這也是這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只著力於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個巴掌拍不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習方式。多參與課外的實踐和活動,走出課堂,走出課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學生地理上冊的《認識各類岩石和地理地貌》時,我會利用學校在對學生集體組織的郊遊的時間,佈置給學生課外的學生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在郊區採集比較常見的岩石的標本,然後再在課堂上讓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收整合果,並選取其中一種表述該岩石的特性以及常分佈的地點和區域。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在玩與學中探索知識的慾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中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侷限於課堂筆記的抄錄和記背,而是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下,學會自我調整和積極探索,這樣有利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創設輕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度,和教師創設的課堂環有著直接的聯絡。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輕鬆、有代入感的課堂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和意見,激勵他們個性化學習的發展。例如,我一般會在學期期中時開設一個地理的趣味知識點問答競賽,學生們的座位以圍成一個面向講臺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講臺前方是一行評委和主持競賽的同學。教師在競賽過程中的作用只是一個輔助的調節者和引導者。這種競賽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地理知識,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離感。為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起著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將課程內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誤解和誤區,有利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學會利用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同時,教師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下,要合理地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記硬背,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應該要更加靈活。地理這門學科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施中,還需要教師不斷結合自身經驗和學生實際的課堂反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4

理科班的文科課程教學對於許多文科任課教師都是比較頭疼的事。在當前考試製度和考試形勢下,上好一節理科班的地理課也實屬不易,可以說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是一項比較艱鉅的任務,理科班的課堂教學更需要生本教育。怎麼能讓學生上課能聽進去是我備課時考慮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學期我在理科班的一節課為例,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節課為高二文理分班後的第一節課,由於課時緊張,所以課前簡單了介紹了本學期學習內容和新學期要求後就正式進入新課的學習。本學期主要學習區域可持續發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紹了區域生態問題、資源開發問題、工農業發展問題。核心思想是人地關係的協調發展。而第一節主要介紹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在本學期所學的知識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介紹了區域發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案例過程

匯入新課:新聞“紐西蘭南島7.1級大地震零死亡”,介紹基本的新聞資訊,提出問題:為什麼紐西蘭地震零死亡?(時事新聞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學生表現活躍,特別是一些愛讀書,關注身邊生活和新聞的同學對此問題比較熟悉,回答問題中表現出閱歷廣的優越感和自豪感)

教師總結:紐西蘭地震零死亡與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人們抗災防災意識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過渡承轉:與紐西蘭一樣,在防震減災方面比較成熟的還有哪個國家?(日本)

新課學習:設定討論問題——紐西蘭和日本兩個國家地理特徵有哪些異同?

(不同學生知識面不同,很多學生對於不太熟悉的地區有天生的好奇感,學生討論交流效果良好)

教師補充拓展:紐西蘭和日本的國旗、國徽、旅遊勝地、風俗文化(包括飲食文化)等,讓學生思考總結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與國家地理特徵的哪些方面相關。深切的體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地域差異。

過度承轉:由此可見區域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所以分析一個地區的發展問題,首先要從自然地理特徵入手,從地理位置、土地、氣候、礦產資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與其農業、工業、人口及文化景觀的'聯絡,即樹立地理環境整體性思想(人地辯證統一的思想)。閱讀教材,比較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鬆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和發展差異,驗證這一理論思想。

學生思維拓展:討論交流南北、東西差異(南甜北鹹、南船北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齊、東辣西酸等等)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穫。

三、課後反思

本學期並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比較以往的教學教訓和經驗,本節課通過精心設計,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為出發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目的展開教學。實踐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比較活躍,激發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獲。基本杜絕了上課睡覺、說閒話、做理科大學聯考科目作業練習、擺弄電子產品、看閒書等現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培養健全的科學素養,我覺得我們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態度,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

教師本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和思想認識,切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服務,站住課堂主陣地,發揮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維素養。

2、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課堂內容

由於很多地理教師屬於理科專業出身,所以在高中階段偏文科性質的地理教學中,理科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均比較強,但是缺乏文科知識底蘊。為了使課堂教學充實有趣,地理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的充電,博覽群書,特別是加強對區域歷史、政治背景知識的瞭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識間的聯絡,體現地理學科綜合性特點,培養學生用綜合的觀點看問題。

3、改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於不參加大學聯考,也沒有會考的理科班學生來講,如果地理課堂毫無趣味,學生肯定不會買賬。教師要想讓學生能聽進去,課堂中參與進來,就更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以講授為主的死板教學模式。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裝置,設定課堂有趣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時事緊密聯絡等都是必要的教學方式。

4、改變傳統的學習評價方式

雖然新課程改革後評價方式中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評價,但是很多的時候都流於形式,仍然以期末統一考試為主要的評價方法,而且考試多像曾經的會考一樣,發覆習提綱和試題,然後選取比例很高的原題考察,不僅埋沒了很多學習認真同學的成績,也給很多學習開小差的同學開了“綠燈”,顯然有失教育評價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變不合理的評價方式也是促進理科班地理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為旗幟,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突破口,讓學生釋放鮮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讓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體現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樂學、好學、善學、巧學”為第一要務,才能讓理科班的地理課教學之路越走越寬。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5

我連續四年在高三帶畢業班,今年下來了。我想應該沉澱了很多的東西,利用這個暑假好好總結總結。希望大家一起提出問題討論,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到了高三,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之前沒有重視地理,所以導致有些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很差,更可怕的是有個別學生根本就對地理“不開竅”:不感興趣也不知道怎麼學。我的辦法是上課時我儘量把課本的知識和生活聯絡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個別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能利用課下單獨給他們輔導。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每年都花很多的時間講解,練習自然地理試題,可是到四五月進入模擬試題階段後,學生們錯誤率最高的還是自然地理。有時候覺得自己花那麼多時間給自然地理不值當。所以每年都壓縮自然地理的學習時間。不知有沒有教授自然地理的`高招。

人文地理考的比較簡單,很多題目都是課本上的藍點後一句話,或者是書中的某句話。我基本上是根據大綱,經驗把書中的重點告訴學生,然後讓他們自己背。不知道還有何高招。

區域地理我放到最後講,先講中國,後講世界。上課的重點是畫圖,讀圖,梳理各種問題的答題點。

比較簡單的總結了以下,希望和大家針對某個問題討論。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6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不僅在知識技能方面,還是情感價值觀方面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具體說,學生的知識技能即文化課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甚至教師課上得很精彩,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老師課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進步不大,也是屬於低效教學。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們這樣說:這個問題我在課堂上講了N多次,學生還是不會,這就是無效教學的具體表現。

怎樣才能實現地理科的有效教學呢?我覺得關鍵是地理教師在課前的教學中的設計和在課堂上的教學實施,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通過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動課內容和問題研究加強教學,促進學生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我們還將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以非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探討,在結束人教版地理1第一章教學時,我們利用其章末的問題研究《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國慶節假期通過上網收集有關資料,首先了解月球表面的自然狀況,通過討論分析收集的資料,分析月球基地應具備哪些基本的生命保障條件和人類可以開發哪些月球資源。其次通過收集的`資料,瞭解人類目前在生物圈研究領域的成就,進一步探討哪些月球資源可利用於發展月球基地。最後分析總結出月球基地的基本功能,繪製出自己心目中的未來的月球基地。

通過問題探究進行教學,是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地理知識和地理科學,比起間接從老師講授中獲得的知識,學生對這樣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這樣獲得的知識掌握的牢,且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7

通過一學期的複習實踐,我覺得多從大學聯考對地理知識、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可提高第一輪的課堂複習效果。

從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題者往往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係,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為重點的試題。試題具有時代性、基礎性。所以在複習中,應注重立足基礎、加強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掌握和運用,並注意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

我們知道夯實基礎不是簡單地重複記憶知識。在複習中,我們一方面要注重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建構知識網路,弄清內在聯絡,同時還要注重對地理成因、地理規律、地理演變的歸納和總結,避免死記硬背。不同型別,複習側重點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複習中,一些重點基礎知識,如地球運動、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和運用、各種日照圖的判讀、大氣運動、氣候、洋流、等值線等內容,地理原理和規律性都較強,複習時要側重對地理原理、規律的理解、歸納和總結,同時聯絡實際舉例分析,並配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訓練。在試題講解時,重視解題思路的訓練,調動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以加深理解,突破難點,夯實基礎。

在區域地理複習中,要掌握某國家或區域方面的知識,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其位置、範圍、地形,然後分析得出氣候特點,進而得出當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佈規律,再通過這些自然特徵推匯出該區域的農業、工業、人口、城市、國土整治等社會經濟特徵。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時,注重尋求知識間的縱向聯絡,進而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

從近年大學聯考試題分析可知,有關地圖的分值越來越大,地圖型別形式多樣,越來越複雜,這是學生最為棘手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對地圖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利用區域空間定位判斷法、區域特徵分析法等方法來鞏固地圖基礎知識,提高能力是不錯的選擇。由於大學聯考試題提供的地圖形式多樣,要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需藉助於一些重要的經緯線、海陸輪廓形狀、山脈、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複習中,我們要求學生常看地圖,手不離圖,尤其要掌握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主要國家、主要地形區、主要氣候區、主要城市、熱點地區等。並記住各個地區大

的山脈、河流及某區域的輪廓等。這不僅夯實了基礎,做到胸有成圖,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複習時,引導學生在多看書,熟悉掌握課本知識要點、考點的基礎上,理清教材的脈絡、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總結,並結合實際、例題進行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理論聯絡實際能力。

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遵綱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練習冊,一課一練,夯實基礎,關注差生。同時,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絡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提升綜合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8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忙碌了幾年的08屆學生終有了滿意的歸宿。綜觀大學聯考試題及學生考試結果,雖有得意之處,但也留有些許遺憾。

恢復大學聯考以來,大學聯考地理試題越來越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對地理原理的考察。我們地理從高二接手文班就開始注重基礎知識積累,從大處著眼,從細處入手。地理能力的提高要依賴於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離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能力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地理學科來看,知識比較龐雜,自然、人文兩大類下包含眾多知識點,一些學生由於基礎薄弱等原因,認為高三地理學習枯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是根本原則。而能力的積累一是平時需要緊緊抓住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提高大學聯考考前複習過程的合理科學性。

一、地理課堂的教學實施的調整

1、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較多的學生認為:地理和文綜的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背背書就行,其實不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探索意識,把思維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才能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形成、每個原理的推導、每種物質的運動的規律,幾乎都經歷了前人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程序。由於教材知識點的銜接不足,很多知識忽略了知識的探索過程,以至於學生只會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嚴重扼殺了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不僅給學生以啟迪,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真理的方法,得到創造的.體驗,增強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風”時,我們遵循以下步驟:概念----成因(氣壓差、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冷熱不均(溫差)----太陽輻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用豐富知識、高亢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如何課程改革怎樣創新,只要學校教育、班級教學的制度存在,課堂講授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麼在課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知識,其次則需要激情。知識淵博就能駕輕就熟,有激情就能產生共鳴。做到這些必須潛心鑽研,研究歷年大學聯考題型,隨時快速準確解答學生問題。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精湛的教學藝術,融合教師的人格魅力,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內驅力,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臺風、沙塵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要結合時事,用詳實的資料、清晰的影象、優美的語言、氣勢磅礴的激情以及對人類的無限的憐惜之情,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

3、夯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大學聯考要求

大學聯考目標是選拔人才,考察的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平時上課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複習,養成經常看圖和分析圖表的習慣,而不要只注意課本的複習;還要注意把高、國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分專題將相關內容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系統複習,而不要各自為陣。20xx大學聯考5-7考察產業轉移,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三內容,但只要我們把握我國產業佈局的變化,此題則可迎刃而解。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大學聯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平時注意收集的資訊和材料的質和量,必須是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須與世界的發展主流相一致,必須能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體;還應在提供資訊資料時,幫助學生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資訊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係,以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於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0xx年大學聯考卷Ⅰ39題材料就是電視劇“東歸英雄”就是充分體現人們關注生活,平時稍稍留意,答題就應當很順利。

5、加強課堂限時訓練,重視階段考試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幹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

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後呼應。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總結出二級結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幹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學會讀懂各種圖表資料,如今年大學聯考題從座標圖、柱狀圖、圖表、區域地圖等型別較多,都需要平時課堂精講精練,從中準確提取有用資訊,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考試較多,試題一定要精選,既要檢測成績,又要考出學生自信。

二、二輪複習階段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迴歸教材。

通過回想教材內容,理清思路,適應大學聯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據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回想要目標明確,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複習的目的與複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於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要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儘可能多地回想以前複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零亂,但往往對應著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於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大學聯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很有好處。

2、重基礎,抓熱點

大學聯考前的學習,要根據自身各科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複習計劃,一方面可以夯實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較大的提高。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不要處理過多的高難度習題,而應把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回歸課本,確保每個基礎點都過關。比如20xx年大學聯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無一不是在基礎知識上做文章。熱點問題不可避免,這要求教師課後必須做大量工作,針對熱點,我做了以下專題:糧食問題、西氣東輸、雪災、地震、南水北調、北煤南運、交通等。為考前穩定軍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大學聯考或大學聯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成,在大學聯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的做法有:第一,慢審題,快答題。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字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註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後提取有效資訊,並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後較迅速地規範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資訊。如20xx年大學聯考卷Ⅰ1--4題,圖中很多資訊(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題的答案的關鍵。對於新題型,教師應該講透,還要提醒學生重視。

總之,高三地理複習要讓學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礎上,加強針對性的訓練,教師要切準大學聯考的脈搏,切實落實雙基,培養學生解題的策略意識,形成良好的考試心理,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嚴格按大學聯考要求規範學生行動,把學生置於一種模擬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範做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大學聯考,取得好成績。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9

地理對於大多數文科學生來說,是最讓人頭疼的一個學科。尤其是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成為了高三考生的薄弱項。

反思一:反覆看地圖

就學生反饋的情況看,在區域地理複習時,對“區域位置”的判斷和“區域特點”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對地球運動和大氣運動的掌握上還有所欠缺。要學好區域地理,就一定要反覆看地圖,每天都要看。這樣腦子裡就裝入了一張地圖,隨時都可以開啟,並能找到你要找的確切位置。

反思二:主動去探究

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善於思考,遇到疑難問題時隨時記錄,認真歸納、總結,自己探索出做題規律,堅持一段時間,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現在同學們思考的時間太少,如果總是被動地去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而不是主動去探究,那是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的。而對地球運動和大氣運動的學習,就要求同學們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三: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通過對歷屆大學聯考地理試題的分析發現,命題人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考題也出得比較靈活。比如,現在能源合作備受關注,考題可能會向你提供幾條我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鋪設管道的設計方案,讓你選擇並說明理由。這就需要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地形、氣候、市場保障、資源保障、生態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個框架,再加以整合、篩選,組織好自己的答案。

反思四:不一定“題海戰術”

第二輪複習要掌握重點,查漏補缺,做題要適量,做多了不見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質量不高的題,做多了腦子容易亂。儘可能給自己留出時間理清思路。

反思五:答題別用大白話

二輪複習,對每個專題邵老師都準備了一份考題給學生,從中查詢學生存在的問題。他發現,部分學生理解了知識原理,但是說不明白,答題不規範,尤其是自然地理簡答題,一些學生不用專業術語,要點也不全面,這在大學聯考中必然失分。

舉例來說,“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問北半球晝夜長短分佈規律”這樣一道題,學生往往只回答“晝長夜短”。正確的回答應是“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周圍出現極晝現象。”

“北半球各地”這個詞看似沒用,其實很關鍵,是答案要點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再比如,“同一經線上的兩點,A點在B點的哪個方向”這道題,回答時不能說“南方”或“北方”,正確的地理術語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師提醒考生,在大學聯考中,生活語言是不規範的,評卷老師可以不給分或者少給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試練習中,首先要構建答題思路模式,答案要點化、規範化,用學科語言答題,做到準確到位。

反思六:對於高三地理複習,建議學生加強空間概念,多角度思考問題。抓住知識點,以理解原理為主,不要輕易追求難度。

反思七:“地圖”複習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應用、方向的判定兩個知識點。“地球”則掌握時間的計算、週期的範圍界定、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理解和應用。“圈層”的重點則是地形、地質、天氣、氣候、水迴圈和洋流。

反思八:圖表是不變的主題

一輪複習後發現,學生基礎知識大都掌握,但是審題不嚴,歸納與綜合能力差,讀圖分析、填圖繪圖的技能不熟練,答題時不善於運用地理術語,答不到要點是目前的主要問題。

加強地理圖表的複習與訓練。地理圖表是地理大學聯考命題中不變的主題,更是綜合測試的重要內容。除常見圖表外,區域地圖近幾年出現的新特點是考查的“小區域”範圍進一步縮小,而且出現虛擬區域地圖,這類題目,考生不需給定或判定一個具體地區,只需根據試題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識,分析所給地區的自然、人文和經濟,完成試題的解答和判讀。

反思九: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鄉土地理。

反思十:掌握必要的答題方法。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0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回首一年來的工作,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援。面對今年大學聯考“文綜”的成績,既有喜悅又有失落。下面,結合高三地理複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複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虛心好學,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高三地理教學任務繁重,時間很緊張。而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呢?

1、認真備課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李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大學聯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瞭解學生。針對A、B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聯考、摸底、文綜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並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選習題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並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複習資料《三尺講臺》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範圍是《三年大學聯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北京四中的地理題》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培優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並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3、用專題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方法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大學聯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於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例項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複習。

4、答題訓練

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資訊”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5、做好考前衝刺階段的工作:

考前衝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空或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大學聯考。

綜上所述,只有學習,總結,地理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大學聯考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地理大學聯考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需要轉化為興趣並上升為動機則是提高地理成績的著眼點。

1、教師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心理上的相容效應告訴我們,“教育物件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係,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學的困難和挑戰。

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差異很大,基礎參差不齊。20xx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地理首次達到100分,與歷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師遇到了機遇和挑戰。如何讓學生愛學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點滴做法,願意與感興趣的同行一起探討。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反思總結範文三進入高三以後,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採用什麼樣的複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儘量靠近既定目標。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就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出的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大學聯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大學聯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大學聯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大學聯考實戰題,把握複習方向

高三複習的第一節課,我把當年的大學聯考題發給學生,並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型別,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後,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大學聯考。

(2)吃透《大學聯考說明》

要讀懂《大學聯考說明》。《大學聯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範圍。作為教師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大學聯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大學聯考說明》明確當年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大學聯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範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範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大學聯考說明》對知識範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範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複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7題是地理題。大學聯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大學聯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後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於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於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大學聯考的分析、講解,把握大學聯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參加省市的大學聯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大學聯考最新動態,最新資訊的重要途徑。

大學聯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大學聯考的最新動態,最新資訊,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迴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大學聯考中註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大學聯考複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複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大學聯考許多題都是以國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複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儘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複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裡糊塗的,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複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複習了。其實老師對地理大學聯考怎樣考、考些什麼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複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複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大學聯考資訊,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複習

複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覆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1

地理二輪複習總的任務和目標定位為:在鞏固雙基的基礎上,通過專題綜合,實現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來就是“深化”“綜合”“應用”三個方面。

一、深化

1、深入研究考綱,重視能力要求,注重培養學的讀圖能力,和描述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總結規律,儘量做到深入淺出。

2、構建知識結構,二輪複習應在更高層次上回歸書本,整理學科知識結構,形成學科知識網路,有效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這樣做可以進一步把握知識點之間,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之間的內在聯絡。

3、調整複習方法,以相同或相近範疇為線索,打破現有教材的順序,立足專題,著眼全域性,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看書,如何查缺補漏,切忌簡單地重複。

二、綜合

是指專題的設計與落實要以大學聯考知識點的內在聯絡為基礎,以主幹知識為線索,突破教材原有的邏輯體系,建立新的邏輯體系,建立“選、講、練、評”的教學模式。

(一)專題選擇

1、精選內容

(1)涉及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內容。

(2)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主要過程的內容。

(3)涉及人文地理,區域開發和整治的內容。

(4)和地理熱點相關的'內容。

2、主要專題。等值線專題,地球運動專題,氣候專題資源和災害專題及農業生產活動,工業生產治動,城市等專題。

3、專題的複習方法

第一步,教師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專題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構、分析專題的模式。

第三步,學生自己完成專題,老師在方法上進行具體指導。

第四步,對基本知識進行拓展和深化,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步,典型習題解法指導。

第六步,對考試中出錯內容進行補償考試。

三、應用

是指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這是學科能力和大學聯考能力的最高層次,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應特別關注三點:

1、由已知知識推未知知識。

2、掌握解題方法,注重小專題知識總結學會知識遷移。

3、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掌握運用書本基礎理論解決社會實際

問題的思路、方式、方法,這是二輪複習的最高目標。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2

20xx年的大學聯考已經過去,但作為一名送過這一屆高三學生的地理教師而言,我的工作並沒有完成,還有好多東西是我必須反思的。比如,認真總結今年大學聯考試卷的特點和思路,分析自己在複習中的不足之處,為明年的大學聯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並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總體看來,今年大學聯考地理卷比較平穩,基礎知識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難,但得高分卻不易。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現在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最後五個大題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試卷的特點為,首先,整張試卷強調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線,海水的鹽度,氣候,鐵路線等,這些都是書本中的主幹知識,尤其是試卷的最後一題,太陽高度的計算與運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與學生的雙基。第二,試卷更關注社會生活,體現出開放性滲透性,重視探索性與聯絡實際。今年大學聯考地理卷的幾道綜合題都是如此,一道關於西部大開發的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東經108度以西農業以及基礎設施;一道江蘇海洋開發的題目,要求學生從中拓展開來,談談海洋資源,灘塗,港口等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一道紅色旅遊的題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熱點,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三,充分體現出地理的學科特點,強調圖文並茂,地圖知識考得較多,符合地理學科特點,這對於基礎紮實,有較強的地圖分析能力,特別是各大洲經緯度意識強的考生比較有利;第四是新題比較多,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新。以往關於地球運動等都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但今年卻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儘管內容相差不大,但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紅色旅遊,這個內容教材裡並沒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選修教材,必修教材,國中地理等,知識面比較廣。在今年的地理考試中,還出現了空間定位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有此類試題的考前專項訓練,是屬於教材沒有明確要求但考生應該掌握的高要求試題。第五,江蘇地方地理知識考題不多,只有一道試題涉及到江蘇海洋資源內容。

從我們學生的大學聯考分數來講,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間,雖然比幾次模擬考試都有了進步,但與我的期望還差了一些。由於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這對我們學生來講是極為不利的,我們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都不佔優勢。比如,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一直以來是難點,以往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所佔分值不大,而今年作為最後一道綜合題,就有12分。而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在我估計是極低的。氣候內容也是難點,今年考的也比較多。選擇題除外,綜合題就佔19分。但由於是我們複習的重點,平時也練了很多,估計得分情況比上述一題要好得多。當然,學生的考試情況與教師的複習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綜合題第34題是有關海洋資源的,雖然我們在複習基礎知識時一一過關,但平時缺少綜合練習,也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這道題中第一小題海洋開發利用的這張圖表填起來有些費勁。另外,我們關注了,紅色旅遊就考到了,而我們複習時反覆地繪製了鐵路分佈圖,這應該給學生答題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的複習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然而,地理考點何其多,出題又千變萬化,抓基礎還是最根本的.。

認真研究今年地理大學聯考試卷的命題特點與思路,對指引新高三的地理複習有重大的意義。

重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今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印度的陸上鄰國、我國的重要鐵路與城市的分佈、海洋資源的分佈與開發等。基礎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萬不能忽視。大學聯考試題一般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在今後的高三複習中,夯實基礎永遠是地理複習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圖的考查功能,是歷年地理試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對地圖的精確認讀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題要求學生對六大板塊的邊界範圍有準確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題,需要學生能用直接或間接給予的經緯度大致判斷出所在的區域,從而結合該區域的地理特點解答各地理問題。面對大學聯考,讀圖訓練必須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線圖、示意圖、區域地圖的閱讀等都要掌握其閱讀的方法與步驟。特別重視各類變式地圖的判讀,熟悉世界和中國區域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線)等。學好用好地圖是複習地理的基礎,經常動手畫圖填圖可以幫助你建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把重要的地圖變成"心圖"、"腦圖"。因此加強地圖的教學,強化地圖的精確記憶,形成較為清晰的"心理地圖",是提高地理能力的關鍵之一。

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現創新思維,是今年試卷的一大特點。如第15題,常規思維認為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

其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徑流量應在7月,因為7月氣溫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實際上,考慮到冰雪融水匯入河流有一個時間的過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徑流量應在8月。再如第32題中的第(2)小題,要求表述a城市的氣候特點。由於該城為地中海氣候,因此答案極容易寫成"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這也是一種過分拘泥於模式或思維定勢的結果。實際上從題中所給的7月平均氣溫圖中,不難讀出a城7月的均溫低於20℃,因此a城夏季氣溫特點應寫成"涼爽或溫和"而不能是"炎熱"。這兩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複習過程中學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與規律,又要能在實際運用中對原理與規律進行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關心社會現實、聯絡生活實際,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試題中有所體現。如世界能源問題、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用手錶定方向等。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拓展學生的視野,又需要引導學生參加一定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

新的一學年又來到了,應該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做好地理教學工作。

首先,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探究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其次,強化地圖教學。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應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動教學。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活動精心設計組織,力圖每一項活動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學聯絡學生現實生活。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此外,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地理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等。只有這樣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才能不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3

內容提要:一年一度的大學聯考結束了,今年文綜試卷與去年相比難度穩中有降,平穩過渡.立足於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原理和規律,更突出了對學生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反思這一學年來的地理教學,今後的高三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如下幾個方面:認真研討考綱;立足課本,夯實雙基;提高地圖技能,培養資訊處理能力;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文理交融、學法兼用;教師學會換位思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關鍵詞:反思 地理教學

分析今年大學聯考全國文綜試卷(Ⅰ)地理試題,仍以考試大綱為依據,延續往年的題型和試題特點,整體上體現了穩中求變的思路。總體而言,與去年的試題相比,今年的地理考題難度穩中有降,分值比例基本保持往年水平,以往的文綜試卷中只有36題是地理題,而在今年的試題中,單純性的地理題包括了36、37兩大題。至於客觀題,突出基礎知識的考查,但有的試題如6~8題的難度相對整套試卷來說稍大,部分考生會感覺把握不大。

1。注重能力考查

地理試題突出基礎知識的運用和學科的特色,凡是地理題都以圖、表引領或切入。強調能力立意,如考查運用圖、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只有掌握基礎知識,並具備一定能力之後,才能答好。

2。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

試題的另一突出特點是聯絡實際,關注熱點問題,體現了人文科學的社會功能。如:選擇題1——2題蘊含對我國“城市化”問題的關注;綜合題36——37題涉及工業的合理佈局、全國各地的降水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分析,近幾年工業汙染愈演愈烈、氣候異為反常,此兩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也突出了地理學科的主題———協調人地關係問題。

總之,今年的文綜卷地理試題比較簡潔、明瞭,立足於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原理和規律,更突出了對學生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思維能力的考查由淺入深,難度適中,但要取得高分並不易。反思這一學年來的地理教學,本人以為在今後的高三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如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研討考綱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新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說明,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研究近幾年大學聯考地理試題,把握大學聯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複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分析近幾年大學聯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幹、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紮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輪複習階段,切不可盲目追求進度,要穩紮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突出主幹知識,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學科語言的運用,力求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路。並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在第二輪複習階段,則要打破常規的章節,以專題複習的形式進行知識的重組,突出知識點的聯絡和遷移,力求使學生在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地圖技能,培養資訊處理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複習時堅持圖文結合實際的原則,教會學生閱讀和使用地圖的正確方法,掌握繪製相關地理影象的技巧,加大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的訓練,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閱讀、分析地圖,提高廣泛的空間聯絡和深入邏輯聯絡的能力,幫助學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協調發展,培養學生對影象資訊的獲取和綜合。

設定新情境,考查學生對資訊的提取、分析、評判能力是目前命題的趨勢,教師要有意識地收集有關教學材料,特別是各種影象,精心設計出知識聯絡廣、思維量大的題目,培養學生提取、加工、整合多種資訊的能力。

四.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大學聯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並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範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五.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複習過程中,自然地理應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地理原理、規律的理解應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人文地理的複習,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主要思路、觀點;引導學生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教師學會換位思考

教師可換位思考,反思錯題,請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傾聽學生的心聲,以便走進學生的思維,從中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或出錯原因。教師若經常試著與學生同步思維,可使學生學得紮實、穩妥,學得“心安理得”,學得快樂、聰明。

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是文綜大學聯考試題的主旋律,熱點永遠是考點,熱點冷拼是今年大學聯考文綜試題地理部分的一大特色。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近年來社會上發生的影響較大的事件以及長期以來關係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傾注更多的關注,要指導考生學會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原理以及正確的思維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擴大考生的視野,但不宜過多過早地追逐熱點。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筆者認為,寫教學後記是進行課堂教學自我反思的重要法寶。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4

近年來海南省大學聯考地理卷中突出以圖表系統為背景,強調地理思維能力考查,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圖表系統本身就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海南省大學聯考地理卷中的地理圖表,不僅數量較多、資訊量較大,同時還具有多數影象新穎、資訊隱蔽的特點。眾所周知,地理圖表型別常見的如:各類座標圖、各類統計圖表、各種示意圖、各種日照圖、中國或世界的'區域圖、各種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等,這些地理圖表突出反映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顯著特點,同時所設計問題的解答也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的層次差異。

在大學聯考複習教學中或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地圖教學,教會學生如何讀圖,如何從圖表中

提取地理資訊,特別是進行讀圖分析專題複習時,要把地理學中常見的圖表展示,應力求通過圖導、圖解、圖變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所謂圖導即將教材的重難點影象化、直觀化,以圖釋文,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圖解即將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複雜試題通過畫圖分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圖變即將教材或試卷中的影象通過改變條件、設定新情境或提供新材料等方式變換圖形或重新組合,形成新問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逐步提高學生思維的抽象程度和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5

通過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實踐,我覺得應從大學聯考能力要求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果。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一直沿襲著“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低效率”的老路。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我們應該從單純複習知識轉向“知識+方法=能力”,優化複習活動,教師講解多啟發多聯絡多分析,學生多思考(分析、比較、概括)、多動手(繪圖,列表)、多動口(提問,討論,交流)、多總結。例如在複習“影響工業佈局的區位因素”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以魯爾鋼鐵工業區為例,讓學生回憶影響該工業區產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區位因素,從而瞭解到工業佈局是多種區位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作用因素對工業佈局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說明影響工業區發展的因素是發展變化的。然後以上海寶鋼為例,瞭解影響其佈局的區位因素又是什麼,並分析它與魯爾鋼鐵工業區的佈局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原因,從而說明某種工業部門是什麼指向型工業,只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地點而言。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影響鋼鐵工業佈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又該是怎樣的?最後請同學分析比較長江沿線五大鋼鐵工業基地,並說出它們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複習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發覺由於學生對所有基礎知識已經學習過,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一定的新意和難度,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就會有較大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智慧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慧組合,有自己的智慧弱項和智慧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影象資訊,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幹知識的複習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果還像講授新課那樣複習,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學生也提不起興趣。於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試著編寫了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作了一次準確的天氣預報而已。

然後提出下列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型別。

(2)為什麼東亞能成為世界最為典型季風氣候區?

(3)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氣候特徵,及其成因。

(4)這個時候為什麼會出現“欠東風”的現象?

(5)孔明為什麼又能夠借來東風?

(6)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這樣不僅複習了天氣、氣候、季風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現在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教材內容進行的,學生學習也更多的是對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從近幾年大學聯考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來看,直接要求完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採分點幾乎沒有,需要記憶的觀點和方法論知識所佔的分值和比例越來越少,往往把更多的分值放在結合材料的分析和應用上。記得有一年大學聯考中就有讓學生分析蘭州化工廠佈局是否合理的題目,當時就有同學只是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對化工廠的佈局進行分析,忽視了環境效益對工業佈局的影響,認為這是完全合理的,得出了與標準答案完全不同的結果。

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會選擇一些有關材料和學生一起討論、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複習有關廠址選擇的問題。我在給出了大量有關“食鹽”及“食鹽化工”等背景資料(略)之後,提出:某公司正考慮在某鎮附近建一新的食鹽及食鹽化工廠,給出了某鎮的一部分地圖以及一些有關的資料。請同學對照地圖和資料,討論:圖中“公司提出的地點”和“議會提出的地點”相比,哪一個方案更合理。每一大組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公司法人代表、工廠管理人員、議會代表和社群代表。討論之後進行大組彙報。同時強調:(1)考慮問題時,必須進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實際問題。(2)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是單一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比較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利弊得失,從而優選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問題都應該採取科學的、辯證的、全方位的態度和方法。

在隨後進行的大組彙報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學,從工廠經營必須取得更大利潤的角度,希望工廠建在距原工業區較近的地點;扮演工廠管理人員的學生,從方便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的角度,建議工廠建在距交通線較近的地點;扮演議會代表的學生,從保護綠化的角度,呼籲新建工廠不能破壞樹木,工廠應建在沼澤地;扮演社群代表的學生,從維護社群環境的角度,要求工廠建在與常年風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後,在自由發言時間,學生們比較了上述意見的利弊得失,一致認為,雖然從他們各自的利益出發,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綜合大家的意見,從整體、全面的角度看問題,還是公司提出的地點比較合適。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一節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植樹造林並不一定能解決荒漠化的問題,因為樹木生長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從而會造成進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變少,反面會導致荒漠化的加劇。”這個觀點與教材相反,我當時作了批駁。在課後反思中我深感這樣扼殺了該同學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其實學生的思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道理。於是,在下一堂課中當全班同學的面作了自我批評,並在後來的教學中注意寬容各種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這就是說作為老師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既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但也要給予及時適當的匡正。

5、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資訊,在資訊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因此我注意多與同學個別溝通,瞭解他們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平時上課也多從他們的能力角度講解,以求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