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

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1

如何指導我們的學生有效地學習區域地理,使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原理有機結合,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難題。經過兩輪的區域地理教學,我認為教學中主要的問題有:

首先,教師在教授區域地理知識之前,應該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做全面瞭解。尤其弄清楚學生關於必修Ⅰ自然地理部分掌握情況,這樣我們在教學中當涉及地理原理時就知道該講到什麼深度,哪些知識該帶學生複習一下,哪些知識該重新講解一下。查缺補漏,才有利於建立完善的知識網路。

其次,強化地圖的作用。區域地理內容的掌握要以圖為載體,把基本知識落實在地圖上。為此要經常進行讀圖、填圖、析圖和簡單的'繪圖訓練。要區分單要素和要素疊加圖的使用,單要素圖要求重點把握分佈規律,要素疊加圖要理解要素之間的關係。

第三,應用好案例式的區域地理學習方法。區域地理的學不能簡單地面面俱到,而應突出幾個區域重點分析,總結出對於區域分析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第四,作為教師不能只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要強調地理觀念,方法和思想的培育,以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優化。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學到對學生終身受益的地理知識。

第五,新課程教學方式的轉變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課堂活動一定要有思維含量,教學活動的實施不能“為活動而活動”,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以免造成學生因地理思維的缺失而不能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以後的教學中,督促自己踐行“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教學理念,合理定位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重視“質”,符合學生實際。

區域地理部分教學雖然困難重重,困惑頗多,但仍然會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

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2

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但其邏輯性較強,理順一條清晰的主線思路很重要。備課時我以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據很重要的基礎地位,同時東北地區的農業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切題引入本課。這對於學生對本單元、本節書的理解是比較有利的。

農業的發展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下形成,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條件是影響區域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學生對於東北這一區域的自然特徵瞭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響東北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時就比較受侷限,僅僅侷限於預習課文時獲取的資訊,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資訊。我個人認為課前應該給學生補充一些關於東北地區的地理環境知識,講課時應該比較容易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放收自如。

本課著重考察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圖4.3,讀圖分析東北地區的主要地形與農業發展的影響;圖4.4,讀圖分析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的分佈對農業發展的影響。這兩個圖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學生能夠依照設計的思路把握要點。圖4.5,讀圖分析東北地區東西向農業自然條件的差異,難度就比較大,我在講課的時候提示學生首先理解東北作為一個區域,在內部其自然條件是有差異的,本圖是地形、積溫、年降水量三個要素的組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從西向東不同地方地形、積溫、年降水量組合的.差異,也就是自然條件差異,在自然條件差異下農業佈局形成了平原地區耕作農業區、山地林業和特產區、西部高原的畜牧業區。這種提示加引導,層層深入的方式,比較容易學生接受,效果不錯。

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比較穩定的商品糧基地,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麼?理順這個思路對下面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生態環境退化的問題,引入未來發展方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充分備課、提取主線、理順思路、知識鋪墊、及時引導、學生探究、教師小結、穿插活動、講練結合,是我這節課的講課方法,從課後練習來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效果還是不錯的。

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3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區域地理教學,對於必修班來說如同雞肋,厚厚的一本書,繁雜的知識點,眾多的案例,但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分值卻最多佔到10--15分左右,真是舍也不是留也不是,又因為面臨學業水平測試,課時緊,必修一二的複習要佔用大部分時間,因此一直以來必修三的教學如走馬觀花,上課劃劃重點,督促學生背記,這種方法往往在考試中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每一輪教學之後,將自己置身於整體的教育情景中,從地理教學更寬廣的社會實踐角度回頭看總覺得非常遺憾,長期以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都是在應試的被動條件下形成的,簡單的一輪輪的重複或沿襲,一切為了成績而忽略了新課標地理教學的新的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怎樣才能在緊張的應試大環境下,讓學生能系統學習區域地理,增長實踐應用能力,又能在學業水平測試考出好成績呢?

反思自己教學的得與失,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1、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這兩句話似乎特別適合區域地理的教學,因為區域地理的內容涉及生活、生產、社會文化現象等諸多方面。

一直以來自己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忽略了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今後教學中應該改變一言堂的局面,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關注學生的經驗、選取生動的區域活動案例,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絡,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儘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

2、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最優化,探究問題和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生搬硬套統一的教學目標,要針對學生情況,確定具體的細緻的教學分解目標。例如在區域整體性特徵的教學中,以前是使用教材提供的厄爾尼諾現象為教學案例,學生本身對厄爾尼諾現象就很生疏,以此分析整體性更不知從何著手,本輪教學中我採用了西北乾旱荒漠環境的特徵成因,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分組討論研究後,總結概括出因為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稀少---植被具有耐寒特徵----河流短小水量少---土壤肥力低等等,由諸要素之間的聯絡、影響、制約概括出區域的整體性特徵,課堂生動活潑,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參與討論,效果很好。

3、課堂教學失誤的反思

課堂教學複雜多變,難以準確無誤地預設,教師也不是聖人,不能保證每堂課不出一點失誤:預設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講到某問題時被卡住,教具準備不充分,表達不清、令人費解,舉例不當等,我儘可能做到及時反思失誤,引以為戒。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一個認識過程。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可以對今後的教學有所啟示。通過一輪輪的教學反思,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再認識的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進而修正,調整,使之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這樣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高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4

區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發揮平臺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學生熟悉各區域的區域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體會:

1.樹立正確的區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學習區域地理時,首先應給學生講清楚區域定位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如果對區域不能準確的定位,那麼分析的思路就會發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準確了。所以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明白區域地理的學習定位十分重要,並非簡單的機械式記憶那麼簡單。老師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大學聯考題,讓學生體會自己去體會區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議老師在區域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多穿插一些讀圖或畫圖的活動。

2.認識區域地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構,構建學習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

區域的研究內容和結構:

(1)地理位置:經緯網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及範圍等

(2)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地形地勢概況、氣候特徵及成因、河流湖泊、資源等

(3)人文地理環境差異:工業生產及區位分析、農業生產部門結構和優劣分析等、交通運輸與城市、經濟發展現狀與格局等

(4)綜合探究:結合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差異聯絡實際和時事綜合分析、探索區域的發展方向和潛力,提出相應的發展舉措等

老師應以第一個區域為例,分析介紹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其它的區域則可以採用學案導學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

3.充分運用比較法來學習區域地理

比較法是將各種型別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徵。在學生的導學學案中,建議老師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區域特徵的比較,比如在學習南美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南美洲和非洲的氣候特徵,還可以比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