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反思1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六年級數學反思

(1)、教學內容“生活化”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從引入、新課、鞏固等環節的取材都是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努力實現師生關係的民主與平等,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說的話並不多,除了“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說說看”等激勵和引導以外,教師沒有任何過多的講解,有學生講不清楚,教師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說:“誰願意幫他講清楚?”當一次講不明白,需要再講一遍時,教師也只是用肢體語言(用手勢指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在自己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明白了算理。學生能思考的,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能說出的,教師決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插手。由於教師在課堂上適時的“隱”與“引”,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

六年級數學反思2

時光如行雲流水,轉眼間半年過去了,而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考試依然是作為評價,衡量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要充分發揮考試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舉行了期中測試,此次期中試卷就總體而言,難易適度,本次試卷命題即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試卷難易適中,覆蓋面廣,科學性與代表性強,強調了數學的適用性與生活化,重視知識理解與過程的考查,試題的呈現形式多樣化,講求方法的滲透與能力的培養。試題內容注意突出時代特點,貼近生活實際,出題原則能夠突出靈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提大學聯考試水平。下面就將本次數學試卷統測情況進行分析:

首先:卷面的語言新穎、板塊清晰。

(1)開頭寫著:“同學們,不知不覺中這個學期已經過了一半了,你很想知道自己在前段時間裡學得怎麼樣吧?在這張試卷中你會找到答案。老師將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 喜悅!”簡短的幾句話,把學生帶進了輕鬆、愉快的答題環境裡來,這樣更有力于思考。

(2)卷面分為三大板塊

基礎題、計算題、解決問題三大板塊 ,從基礎的概念入手,由簡到難的過程,這樣在難易適中,有較強的科學性與代表性,試題內容注意突出時代特點,貼近生活實際,突出了靈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的出題原則,提高了測試水平。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給他們帶來的成功與喜悅,讓他們感到“我能行”,體現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第二、答題情況分析

由於本人蔘加了監考和閱卷,對學生答題情況從這幾點來說。

1、考試情況分析:本次考試,從分數的分佈情況和了解學生答卷情況看,中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好,應變能力比較差,一些變形的題目不能隨機應變。如(第三版塊2、4、5題丟分很嚴重。)

2、有些試題值得討論:

⑴簡便運算 第3小題的過程是不是唯一的;

⑵填空題第1小題的結果是不是唯一的;

第三、取得成績的原因。

1、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注重挖掘教材,緊扣課標,設計教學。

2、教師平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鍛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氛圍。

3、注重了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結。(認真進行單元測查與評價)

4、學生們形成了一定的學風,有上進心,學習基礎知識紮實,掌握比較牢固。

5、每天作業堅持面批,對個別學生出現的錯誤單獨講解,對多數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講解,掃除學習障礙。

第四、存在的問題

1、個別學生在計算中,尤其是分數四則運算還存在較大的失誤。

2、個別學生對分數應用題的題型理解還不夠透徹。

3、學生中優差程度懸殊。

4、練習中,題形變換不夠;學生孤陋寡聞。

第五、改進的措施。

1、突出知識結構,紮實打好知識基礎。

2、強化思維過程,努力提高理解思維能力。

3、增強實踐意識,重視探究和應用,從多渠道獲取最新數學資訊和知識。

4、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堅持“啟發式”和“討論式”,以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多設計,提出適合學生髮展的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問題。

5、加強計算訓練力度和有效方式,提高計算速度和質量。

6、加強過程意識,注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的提高過程,特別是要重點講解工程問題(工作總量=工作效率X工作時間,以及三者之間的. 轉化關係。重視知識形成,發展過程解決思路的探究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發展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7、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改變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體系。

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在後半個學期的教學中,要重點針對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繼續以激發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著眼點,讓同學們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良好習慣!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

六年級數學反思3

反比例關係是一種重要的數量關係,是六年級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它不僅滲透了初步的函式思想,還為中學數學的反比例函式奠定基礎,。但由於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難懂,歷來都是學生怕學、教師怕教的內容。怎樣化解這一教學難點,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這一重點內容呢?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

我從身邊的現實生活中發掘素材,組織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引入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了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自主探究新知創設好了情境。在教學中,我又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分析例3,因而取得滿意的效果:學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兩種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初步認識了反比例的含義。我考慮到做一做和例3相仿,必須注意學習方式不能雷同。所以採取請學生當“老師”的方式,進一步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營造了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因而對做一做的學習探索取得更深一層的效果。然後通過例3、做一做的比較,歸納出成反比例的.兩種量的特點,再和正比例的意義作比較,猜想出反比例的意義。最後經過讀書驗證,得出反比例的意義和關係式。既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的推理的能力。

六年級數學反思4

(1)、預設的學習結果是教學的最基本目標,一堂課能否得到豐富的“預設中的知識達成”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目標意識,時刻注意圍繞目標的實現展開教學活動,及時關注預設目標的達成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程序,引導課堂向著預期的目標進行。

(2)、教學中預設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根據生成的內容是否有利於達成教學目標,是否對學生的發展有價值等來靈活處理。抓住師生不期而至的、有價值的問題和觀點,豐富教學目標。

(3)、一節好課的形成,往往考驗了一名教師多方面的素質,尤其是他的.課堂靈活調控能力,是否能將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巧妙靈活的調節,以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而又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程序。

六年級數學反思5

它對健聽學生的教學目標要求是:

1、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理解比值的概念,正確的求比值。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及探索創新的意識,但是,對於聽障學生來說,可能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對我現在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因此,有必要降低要求。

我的教學目標要求是:

1、瞭解比的意義,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瞭解比值的概念,正確的求比值。

2、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探索創新的意識。對“推理”不作為硬性要求。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

教學難點是:瞭解比的意義。教學的關鍵是:瞭解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絡。《比的意義》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時,採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閱讀課本的方式,弄懂、牢記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因為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也是一種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學生對比的各部分名稱容易理解、記住,但對比值的求法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說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並且要著重給學生說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來表示,也可以用整數來表示。

2、比的後項不能是0。

另外,要講明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在對不同類量的比求比值時,要先化成同類量的比,然後才可以求比值。以學生練習為主,讓學生在練中鞏固知識。

六年級數學反思6

“抽屜原理”應用很廣泛且靈活多變,可以解決一些看上去很複雜、覺得無從下手,卻又是相當有趣的數學問題。但對於國小生來說,理解和掌握“抽屜原理”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時著眼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幾下幾點可取之處:

1、情境中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搶椅子”的小遊戲,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2、活動中恰當引導。

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設計中,我著重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的結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讓學生通過放一放、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把抽象的說理用具體的實物演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發現並描述、理解了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在此基礎上,我又主動提問:還有什麼有價值的問題研究嗎?讓學生自主的想到:鉛筆數比文具盒數多2或其它數會怎麼樣?來繼續開展探究活動,同時,通過活動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歸納出求至少數的方法。

3、遊戲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試一試環節裡,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練習的梯度考慮不周全。練習題3的難度太大,應在學習例3後再出現。另外,課前的遊戲簡短有效,在結束新課前,用“抽屜原理”來解釋,會有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性,但由於時間的安排,一直到課後,再沒提及,有點遺憾。

六年級數學反思7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選準重點和難點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重點、難點一突破,對於後續的學習會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解決問題例3)一課時,我就確定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是正確分析關鍵句子,從中找出標準量和比較量。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讀完題後,讓他們從中找出關鍵句子: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4/5,提出你是怎樣分析理解這句話的?一開始,很多學生都不能正確分析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於是我就讓同學們反覆多次的讀這個句子,並引導他們把這句補充為誰是誰的幾分之幾這種句式,最終讓學生真正明白題目中的標準量(即:單位1)是青少年的心跳的次數,比較量是嬰兒每分鐘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數。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對這句話的理解畫出線段圖,從而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後,通過觀察線段圖讓學生溝通本課知識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應用題的內在聯絡。真正達到了對知識的溝通、聯絡與深刻理解。在本課的教學中,雖然在分析關鍵句子時花掉了許多時間,但我認為———值得。

六年級數學反思8

六年級的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國小數學六年級的複習,一直讓老師很為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為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如果按課的型別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型別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路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路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為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

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

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為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型別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

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總之,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資訊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六年級數學反思9

百分數複習課複習的知識點主要是以下三個: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三個主要知識點下有許多細分的知識,所以總體看來這一節課複習的知識點比較多,因此我把教材和教參看了多遍,把與百分數的知識點串了一下,明白了本單元的安排特點及目的,然後再來確定本節課我要複習的重點,重點複習用百分數解決問題。重點確定好了,那麼如何將這一節上的有趣?於是我創造了一個需要闖關拿到需要幫助的人資訊的情景,激發學生助人精神,讓學生更有興趣來上本節複習課。

百分數來源於生活,那麼本節課我們就從生活中的一些涉及百分數的例子中讓學生猜猜這節課複習的是什麼?讓學生再一次深刻感受百分數來源於生活,接著讓學生拿出自己提前整理好知識網路圖,想想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自主整理的知識網路圖可以幫助學生更紮實,牢固的掌握本單元知識。最後開始做題,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百分數和分數的互化,這三個知識點比較簡單,作為闖關遊戲,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各種題型均作為需要幫助的人遇到的難題,題目同樣由易到難,緊緊的抓住了孩子的戰勝難題的勇氣與好奇心,一關一關往下闖,一題一題往下做。上完課後我發現,這個班級的孩子比較聰明很認真,我設計的內容孩子都能和我很好的配合,並且這些問題孩子們都做完了。

最後說說我上這節課的過程,本節課闖關的第一關中,說出一下百分數的意義,沒有將出勤率,命中率等百分數畫出來,學生在回答的時候需要尋找,不太明確問題是什麼,如果先將這些百分數先圈出來,然後提問“出勤率99%表示什麼意義”,這樣學生會更加明確問題,可以更快的回答出來。在本節課中解決問題對於“單位 1”的尋找提的比較少,如果在課上可以稍微講講也許更好。我覺得這節課我的設計比較滿意的是通過整理,給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的.知識結構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並且讓學生學會整理,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課已經上完,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自己覺得還可以,現在我的認為,課上的怎麼樣已經不重要了,關鍵的是你在這備課的過程中,成長了,由剛開始的無助、茫然,到漸漸的掌握,吃透,心裡有底。在磨的過程中,迅速成長,迅速成熟,對教材,對教法,以及自己對課的感覺。

六年級數學反思10

12月11日教研室成員來我校常規調研,汪主任聽了我的一節《解決問題的策略》,課前我是這樣思考的:學生在例題1中初步體驗了替換的策略,教學例題2時要主動應用這些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教材鼓勵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要注意把握。如:提出的假設可以是多樣的。教材呈現了兩種比較典型的假設,即假設10只都是大船和假設大船和小船各5只。另外開展替換活動的載體可以是多樣的,圖畫列舉和列表列舉等,這些都是已經教學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有能力應用這些策略。結合使用畫圖、列表、列舉,也體現瞭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綜合而靈活的。

教學例題2時,一是組織猜想,引發假設,拓展思路。在創設情境後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10只怎樣的船。通過猜想啟發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指出自己的假設,激發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營造解法多樣化的氛圍。二是驗證假設,引導替換,有序思考。每一個學生都要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看這些船是否正好能坐42人。如果學生的假設多樣了,那麼大多數假設都不是問題的答案,需要調整,即進行相應的替換。學生的替換活動逐步進行, 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三是交流解法,尋找共性,體驗策略。可以先交流各種假設與替換的方法,以及採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發展思維的開放性與靈活性,再尋找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例題2是綜合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難度高了。對於教材上出現的畫圖假設,列表假設,等等,都可以肯定,在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掌握每種方法,可選擇自己最合適的方法理解。並且要讓學生體會到,例題2中介紹的畫圖假設、列表假設比較直觀,利於學生的思考,但我們的思維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觀的畫圖列表等具體方法,要逐步抽象,並用計算的方法體現假設的思維過程。

課後經過汪主任的.評點,使我對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特別是對假設這個策略,最後提煉出經典的4個詞假設比較調整檢驗4個步驟,這是我課上沒有概括出來的。雖然我是按照這幾步來做的。但沒有概括出來,學生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上。學生還處於模仿狀態。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單元是新課程的一個創新,以前所沒有涉及的,我在教學中也是努力在學習。往往是拿到教材,先翻閱教師用書,看看前人是怎樣總結的,他的意圖怎樣,但往往會框住我們的思維,所以汪主任鼓勵我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創新。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讓我以三個學來勉勵自己:教學也;始於自學學也;終於教人,學也。

六年級數學反思11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時實踐中,對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進行解剖分析、修正和完善,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育工作對實踐的礦石進行“冶煉”的最好辦法。一節課的數學教學需要反思,一個單元的數學教學需要反思,六年級一年的數學教學更需要反思。

近兩年,我市國小六年級數學畢業試題的靈活性和綜合性較強,針對此種情況,我和我們六年級數學教師們採取了一些相對有效的措施:

1、加強集體教研——每週一早上一次大教研,如:學習新“課標”;研究現行教材的廣度、活度;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等;每節課前進行集體備課,做到質疑、解疑、釋疑。

2、加強教學反思——寫好每節課的課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記錄自己的感受、心得、評價與修訂,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寫好每單元的單元反思,反思本單元的得與失,及今後的改進措施,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根據學生的情況改進作業的佈置,施行了分層佈置:優秀生每天增加兩道興趣題、後進生完成基礎的作業等,以加強練習的針對性,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競爭意識。

4、加強了和家長的聯絡,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援等等。

實踐證明,效果是不錯的,但還是通過畢業檢測發現在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沒有完全養成。

(1)部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還沒有養成。表現為:卷面中還是免不了有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資料、漏數、漏小數點、漏做題目等我們俗稱的低階錯誤,要求簡算的不寫主要簡算過程,用遞等式計算的題過程不完整;計算結果沒有按要求化成最簡分數等。

(2) 部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還沒有養成。表現為:對題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資訊,不能耐心解讀,稍複雜的資料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計算時顧此失彼,面對眾多資訊時理不清頭緒,導致出錯,讓我們感到很遺憾。

(3) 部分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還沒有養成。表現為:他們做完了題不知道檢查,認為只要會做就是對的;有的學生不會檢查,明明錯誤在眼皮下卻看不出來;有的學生知道要檢查,也會檢查,卻懶的檢查,結果造成不該錯的也出錯。

2、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表現為:平時對老師講過的題目會做,考試時題目稍加靈活變化就無從下手;較複雜的應用題不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不善於綜合性的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稍複雜的`分數或百分數應用題不會找分率與分率對應量,不會藉助畫線段圖幫助理解、分析題意來解答;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

3、每年在學困生身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多的,但從學習成績上看,只是略有進步或進步的幅度小或根本沒有進步,和我們的預想有一定的差距。

4、在教學中我們還有對知識的廣度不夠,拓展知識的外延也不夠。如,在前兩年畢業考試中都出現 “奧數” 類的試題,學生無從下手,說明我們忽視了“奧數”基本題型在課堂中合理、恰當的滲透。

面對以上諸多問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考:

1、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不是一兩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學校教育造成的。可見平時的作業習慣、讀題習慣、驗證習慣等影響學習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臨考時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家長和數學教師一貫的關注,循序漸進的培養和持之以恆的培養。

2、對與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原因除了個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思想懶惰以外,和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一定關係。我們擔心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往往要講的多一些,這樣留給學生思考、質疑的時間就少了,時間一長,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不那麼強烈了,反而依賴教師講解的願望更強烈了。

3、學困生之所以很難取得大的進步,主要是他們對知識的遺忘速度特別快,早上剛教過的內容到下午可能就忘記了。這幾年我教過的學困生學習都比較認真、努力,能認真聽課、完成作業,但質量卻較差。即使這會講會了,他也能快速的看似理解的改完,可是過不了幾天就又遺忘了,特別是到最後綜合練習的時候,堆積的知識更多,難度更大,補都補不過來。

4、“奧數”知識的滲透,不象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那麼易理解、掌握,它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在以往的教學中就顯得特薄弱,透出了教中漏,學中失的現象。

通過深刻反思平時的教學行為,並查閱相關的書籍,我認為除了繼續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還應積極地採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 加強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這一習慣的養成需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加強書寫訓練,格式指導,培養自我檢驗,自我評價,並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進行分析的能力。嚴格要求,嚴格監控,儘量讓每個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縝密思考,仔細計算,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六年級是學生學習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應該抓住這個關鍵的時期努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一旦形成了良好習慣,就很容易進入自我學習的階段,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證。這種習慣一經養成,不僅僅是對最後學生考試有幫助,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2、加強數學思維訓練,更要加強數學知識的應用。

現行教材中的題目都比較簡單,難度較小,學生遇到靈活一點的題目就不會做。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生活資源,轉變教學觀念,用足,用活教學資源,做到數學內容生活化,生活內容數學化。周玉仁教授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兒童學習數學的本質是一種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提煉出數學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習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學生的薄弱環節。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並不難,難的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從本次畢業成績來看,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成績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這些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對這部分學生要有所偏愛,根據學生認識的基礎進行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給予補缺補漏,針對差異,分層次教學,分層次輔導,分層次佈置作業,以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保證教育教學量的不斷提高。

4、加強備課和教研的再紮實深入、細緻全面,更要加強發揮集體的優勢,將“奧數”合理、適時的穿插於教學中,盡最大努力作好教學工作。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數學教學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有賴於作為數學教師的我以更為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

六年級數學反思12

這節課是國小六年級的一節概念新授課,是在學生學過了線段圖形的認識後對一種新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曲線圍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圓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圓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學生對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果不上這節課,多數學生也能知道什麼樣的圖形是圓,那麼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將學生原有的、粗淺的對於圓的認識進行組織與提升,使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非單純地瞭解概念。

本節課的教學,我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當學生自學完教材,學習就進入了展示知識技能的階段,在巡堂中,我(問過學生),發現,其實學生自學完所呈現的圓的知識資訊是帶有複述的情況,並沒有真正去理解和掌握,所以我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全班交流——課件形象演示辨一辨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體會圓上、圓內、圓外、任意這些詞語的含義。

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較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圓的特徵,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圓的特徵,在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更緊湊,課堂語言再簡潔先,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再多些,更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六年級數學反思13

上完《利息》,這節課我覺得已經完成了教學目的,但給我留下的啟示也很多。

第一:上這節課之前,我佈置好了同學們去信用社調查利率和了解儲蓄的課外作業。課上同學們學習熱情很高,都想把自己調查的內容講給大家聽,夏志冉同學把自己存錢的過程清楚地說給了同學們,同學們通過調查研究都明白了儲蓄的意義和方法。同學們真正把自己投入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知識的實踐中,使我明白了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取得了成功。

第二:當教學利息的計算時,同學們都正確的列出了計算利息的算式,並得出了結果,但當我問他們:“這就是應該從銀行多支付的錢嗎?”他們都肯定的說是,我知道了他們忽略了利息稅的計算,當我再問起:“同學們,誰幫助家長計算過利息?”同學們都紛紛搖了頭。所以留作業時,我再一次留了每個同學幫父母實際計算一次利息,同時強調了利息稅的'存在。

我從這節課中明白教學不應該緊緊侷限在課本當中,要從學生們的實際出發,從現代社會的需要與變化出發,讓學生漸漸明白學習不但要有興趣,還要經常用之實踐,這樣活學活用,更能促進學習的提高。

六年級數學反思14

教學了《納稅》這一內容,課後回想起來,這節課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

改進的地方。課開始我在黑板上用紅粉筆寫了一個大大的.“稅”字,問同學們: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

生: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稅、開飯店要交稅,工商人員要收稅。我又問國家收稅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稅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園、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納稅的匯入以及稅收的意義這個環節我覺得進行的比較滿意。

有一個環節課後想來需要改進。有關計算技巧。

在練習環節,學生計算書上練習三十二第三題時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導學生進行有關百分數計算時,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即:方法一)。此種演算法,學生在把百分數化小數,特別是百分數的分子小於10時化小數,非常容易出錯。如果改成方法二,計算時把250000縮小100倍,把5%去掉%擴大100倍,結果不變,計算起來也簡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六年級數學反思15

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面對知識面廣,技巧性強和難度高的數學內容,感到力不從心,顧上失彼,在作業和席捲中,時常犯同類的錯誤,學生也感到不少的內容十分相似,但又不能以本質上進行區別。在處理這類問題時,經常發生混亂的狀況,但靜下來認真分析歸納之後,不難發現,在本冊的教材中,有不少的內容是前後密切聯絡,互為因果的,都於同一類的問題。因此,在部分課堂的教學中,凡是學生在已學的基礎知識上能夠進行類推的,我都是把課堂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推,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這樣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透徹,掌握牢固,能夠理解知識間的區別與聯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有效途徑,這種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列舉六年級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項說明:

1、對於兩數相乘的.問題。在教科書分成了四種情況來分別進行了講解。

①整數整數;

②分數整數;

③整數分數;

④分數分數。

這樣一種一種情況地分別學習,分別記憶計演算法則學生就感到內容繁多,容易混亂,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其實只要將整數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數,就可以將四種情況歸類合開成一種情況,即分數分數,計演算法則變為一條: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2、圓的面積公式s=πr2和圓的周長公式c=2πr。

部分學生在使用時經常用錯公式,計算周長時用了面積公式,計算面積時又用了周長公式,究其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對公式的理解不透徹,記不牢,對相似的公式引導了混亂。其實,教科書在講敘圓的面積公式時,把硬紙板上的圓分成若干等份,剪開後,用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就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歸為同類,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近似於圓周長的一半和圓半徑,長方形的面積=長寬=πrr=πr2,即圓的面積公式s=πr2,理解記住了圓的面積公式也就十分自然地和圓的周長公式區別開。

這種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將數學新知識的學習轉化成舊知識的過程,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動手的機會,使學生初步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並通過實踐活動獲取經驗,培養和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上僅是個人的不成熟看法,一定有缺點和錯誤,望各位老師批評和修正。